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人言真龙是天子生肖吗_人言真龙是天子生肖

tamoadmin 2024-07-24 人已围观

简介1.弄虎作转蹉跎,一四道遥五自在是什么肖2.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他们的故事和神通3.有关五台山显通寺的介绍?4.有关泰山的神话故事5.泰山神话传说故事6.求所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大型猛兽.比如麒麟啊.貔貅.什么的.一定要多.最全的问题一:中国的瑞兽是什么? 中国古代五大瑞兽: 东方青龙―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1.弄虎作转蹉跎,一四道遥五自在是什么肖

2.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他们的故事和神通

3.有关五台山显通寺的介绍?

4.有关泰山的神话故事

5.泰山神话传说故事

6.求所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大型猛兽.比如麒麟啊.貔貅.什么的.一定要多.最全的

人言真龙是天子生肖吗_人言真龙是天子生肖

问题一:中国的瑞兽是什么? 中国古代五大瑞兽:

东方青龙―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西方白虎―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南方朱雀―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

北方玄武―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

麒麟-----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麒麟是一种神兽,相传仁德之世才出现。它威武有力,不践生灵,是仁慈和吉祥的象征。

还有:

辟邪-----中国古傅三大招财瑞兽之一、与天禄及貔貅齐名,可放在财箱、保险箱、会计部或写字台上,招来加持力,能辟御妖邪。

大天禄------中国的三大招财瑞兽之一,掌管财富,放于写字楼及家中可招来财富和加持力,能辟邪除群凶。

貔貅-----中国的三大招财瑞兽之一,南方最爱欢迎的正财与偏财(横财),嘴含金钱的貔貅口大肚大,既能招财又可守护财富。

狴犴(音毕岸―,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另一种说法:狴犴:又叫 *** 。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獬豸(xiè zhì)――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因为只有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中国古书说它能辨曲直,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它“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见到别人在争斗,则用角去触那个不正直的人;听到别人在争论,则去咬那个不讲理的人”)。正是由于獬豸象征着公正,所以,在古代,它就成了法律与正义的化身,御史等执法官员所戴的帽子被称为獬豸冠,有些朝代执法官员的衣服上还绣有獬豸的图案。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也是五脊六兽中的一种。这样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白泽――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重明鸟――在《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国人或刻木,或造铜像,

为此鸟的形象,放在明户之间,则魑魅之类,自然退伏。所以到了现在,都刻木像、造铜像或画图像,故现在画鸡于门上。

三足鸟―即金乌......>>

问题二:古代十大瑞兽是什么? 五大瑞兽

1.貔貅(pi xiu)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是古代瑞兽,有独角、双角之形,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其形短翼、卷尾、鬃须。人们视貔貅为吉祥, 貔貅的口越大,就说挣得越多钱, 肚子越圆, 就装得越多钱,貔貅倍受喜爱,是因为貔貅有一个极为罕见的特点:有嘴巴,但是没有排泄器官,也就是只有进而没有出。于是希望能像貔貅一样“只有进而没有出”,人们才会不惜万金以求招徕无尽财气。一般做偏行的人都认为“貔貅”会旺偏财的,所以他们都会在公司或营业地方摆放一只貔貅,属偏行的行业有外汇、股票、金融、、期货等等。但对作奸犯科者不灵,因为其为灵兽。

2.龙

龙,自古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有帝座的寓意。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称母子螭;传说龙生九品,分别为:长子囚牛好音乐;次子睚眦好杀;三子嘲风好险;四子霸下好负重;五子狴犴好讼;六子蚩吻好吞;七子饕餮好食;八子金猊好烟火;九子蒲牢好鸣。龙九子之中,唯四子霸下好负重,其外型身似龟,头似龙,称碑座兽,有神灵大龟之称民间多称为龙龟,传说当年女娲就是用其四足撑起被共工撞塌的天空。因为龙龟好负重,寓意能为人挡灾煞减祸害,有镇宅兴家的作用,福泽庇佑众生。龙在民间则比喻男子,目前已成为华人心目中最尊贵的吉祥物代表,有神武、力量、卓越、掌财的象征。

3.凤凰:

凤凰,是 “鸟中之王”,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吉祥鸟,十二生肖里鸡的原型就是凤凰,凤凰原本是阳性的,又被称为太阳鸟,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而龙原本是阴性的,它是水生动物的代表。大约到了汉代,由于刘邦自称是白龙转世,把皇帝川成是真龙天子,龙便由阴性动物转化为阳性动物,而凤凰则由阳性动物转化为阴性动物并成为皇后的象征动物。几千年来,凤凰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一直被视为美丽、吉祥、善良、宁静、有德、自然,顺天道、尚人文、致太平、向光明的象征。多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或祝人婚姻美满。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凰(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4.龟

龟,龟背的纹理宗密,中国人一直相信,龟隐藏着天地的秘密,因此它也成为一种神秘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动物。同时,更是因为龟寿命极长,所以成了长寿的象征,人们多用“龟龄”喻人之长寿或与“鹤龄”结合称“龟龄鹤寿”和“龟鹤齐龄”。自古以来人们相信其能带来祥瑞之气,龟已成为先行先知的灵物,摆放玉龟可以化阴补阳,调节室内阴阳平衡和天然磁场,能补运气旺财位,用玉龟镇宅可平平安安,吉祥富贵。

5.麒麟

麒麟与貔貅(pi xiu)、凤、龙、龟并称为五灵,麒麟为五灵之首。早在周朝时,我国就有麒麟的传说。记载最详细的是《毛诗正义》书中说:麟,麋身,马足,牛尾,黄毛,圆蹄 ,角端有肉---。传说中麒麟性格温良,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生肉,是有德行的仁兽,......>>

问题三:瑞兽是什么动物 瑞兽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一种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从远古时代一直沿存至今。中国古代有四大瑞兽,分别是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另外还有麒麟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瑞兽。

问题四:什么是神兽?什么是瑞兽?什么是凶兽?什么圣兽? 1神兽被译作神异之兽,神兽的出现能给世人招来幸福,化解戾气,因此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神兽分为4层:

4灵:麒麟、凤凰、龟和龙

4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4凶:混沌、穷奇、杌、饕餮

2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有四大瑞兽,分别是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又有说法白虎为凶兽,代表西方肃杀之气)、北方玄武,另外还有麒麟,凤凰,貔貅等也属于瑞兽。瑞兽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对于保护神的一种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从远古时代一直沿存至今。

3在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有四凶,分别是四名“大恶人”的化身,也就是指三苗,兜,共工,与鲧,他们被诛杀后,死后精神不灭,成为邪魔,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对应:饕餮(tao tie),浑沌,穷奇和杌(tao wu)。

4五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万兽之祖,传说是由三皇之一的神农氏所创造。它们分别镇守东南西北中方,调阴阳、顺风水,被世人信奉称之为“圣兽”。这些圣兽许多被运用于汉族建筑中,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问题五:佛教的瑞兽是什么? 大象,尤其是白象。

问题六:镇宅瑞兽有什么 1.(音必洗):形似巨龟,喜好负重物,多用为石碑或石柱的基石装饰

2.螭吻(螭音吃):龙头鱼身,好在高处眺望,多用于殿堂屋脊上的装饰,以镇宅辟邪

3.蒲牢_形状似龙,生于海中,非常怕鲸鱼,如果遇到鲸鱼,就会大吼因其好吼,承以古时铸造大钟时,都刻上浦牢为钟钮

4.狴犴(音必岸):形似虎,因外形威武,故多雕饰于监狱大门上

5唬饕餮(音淘帖):龙角虎面,好饮食,故多用来铸造在鼎器之上,所以好吃的人被称为「饕餮之徒

6.蚣虫夏:头以狮尾像龙,是水中的猛兽,性好水又善饮,古人多作桥柱之图饰

7.睚眦_性残好杀,所以多用于刿柄斧钺等兵器的装饰,以增加威势

8.狻猊(音酸泥):外形像狮,好烟火,多铸于香炉上作辟邪之物

9.椒图(又名椒涂)外形像狮,喜牢闭,故古人多用来做门上的饰物,或用来镶上门环,镇守门户,现代人误以为狮头

问题七:知道这是什么瑞兽?贵吗 20分 看不出是什么玉,应该是石头或者是宝石,这种东西没有标准价格,如果是随手送的肯定不值钱

问题八:四大瑞兽是什么(要详解,给分) 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是中国的四圣兽

龙、凤、麒麟、龟才是中国的四大瑞兽

龙凤代表天地阴阳,麒麟代表吉祥,龟代表延年长寿。

问题九:中国古代建筑屋檐上的瑞兽,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建筑的檐角屋脊上常常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小动物作为装饰,这些美丽的装饰品是中国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

这些小动物一般叫做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等,古建行内部也称为小跑或“走投无路”。

因为它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真的是走投无路。 中国古建筑大都为土木结构,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

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个“推力”;同时,如毫无保护措施也易被大风吹落。

因此,人们便用瓦钉来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在实用功能之外进一步被赋予了装饰和标示等级的作用。

在唐宋时,还只有一枚兽头,后来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则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

“骑凤仙人”,民间也叫做“仙人骑鸡”。这个“仙人”究竟是谁?为什么在檐角的最前端?为什么骑着凤凰?民间对此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

一种传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古代的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户碎骨。

另一种传说他是齐泯王。齐泯王在位期间不务正业,昏庸无道,所以遭到群众的憎恨。珍禽异兽穷追猛打,把他追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再往前迈一步,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至于为什么用仙人骑着凤凰,传说齐国的国君在一次作战中失败,被敌人追到一条大河边,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

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国君急忙骑上大鸟,化险为夷。因此人们把他放在建筑脊端,寓意着逢凶化吉。

在小仙人之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用到了十个,除了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大概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在不同的建筑物上小动物的数目不等,用九个来举例,它们依次是:鸱吻(龙的九子之一)、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

故宫太和殿在最后增加了一个行什。

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

拿故宫来说,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

这些小兽代表的意义分别为:

1、鸱吻: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角的前面。

2、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凤是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4、天马、海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5、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传说能食虎豹,有率从百兽之意。

6、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7、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传说能辨别是非曲直,独角,又有神羊之称,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8、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传说是一种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

9、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

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屋脊上的小兽除宫殿庙宇外民宅不得使......>>

问题十:中国历史上象征瑞兽的动物是什么 知道的 龙,凤,龟,貔貅,麒麟,白泽。

弄虎作转蹉跎,一四道遥五自在是什么肖

代表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

古时皇宫屋顶上的小动物叫吻兽,把吻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吻兽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不论是建筑等级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戗脊端、角脊上饰有"龙"来避邪,并以此来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

扩展资料

文化内涵

吻兽的来历要从中华民族龙的文化说起。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

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崇拜龙,希望龙能帮助避邪除祟,帮助战胜自然灾害(古人对天灾、火患、雷电等自然现象不了解,认为这是龙的驾驭驱使),给人们带来吉祥。

龙文化的延伸由“观念”——龙的传人、龙的崇拜,到龙的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到传统建筑上的"避邪物",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因此,在古建筑中更少不了龙的文化。尤其是在中华传统建筑上的雕塑装饰物上。

百度百科——吻兽

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他们的故事和神通

蛇。

虚作转蹉跎,单从字面上来讲,应该是生肖蛇。

因为在十二生肖的动物里,人们通常把蛇称为小龙,也就是龙。

在神话传说中,蛇在经历长年累月的修身锤练中,也可转化成真龙,但岁月蹉跎,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说,弄虚作转蹉跎,指的就是生肖蛇。

顺德肘坞公主猎得一鲛人,欲寻人驯化之。公主其愿有三,一愿此妖口吐人言,二愿此妖化尾为腿,三愿其心永无叛逆。世人皆知,东方驭妖岛、西方驭妖山、南方驭妖谷与北方驭妖台,是天下仅存的四个允许拥有驭妖能力的人生存的地方。而南方的驭妖谷,是天下驭妖师实力最强之所在。她是驭妖谷最厉害的驭妖师,却为一个鲛人迷了心。

有关五台山显通寺的介绍?

龙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 凤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于女性名。宋朝就常使用龙凤旗,还使用龙凤作为吉祥标记,使用在物品上,比如龙凤团茶。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狮子一只狮子抓住了一只老鼠,这只狮子经不住老鼠的苦苦哀求而放了即将到口的猎物。小老鼠临走时说:“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报答你的。”狮子说:“你一只小小的老鼠能帮我什么呢?”后来狮子掉进了猎人设计的圈套,被猎人用巨网网住了。在生命攸关的时候,小老鼠带领它家族的成员,撕咬断了巨网的绳索,狮子从而得以逃生。 天马十二生肖之一,为战神,有多位,二十八宿中马神占多数,表现了汉民族的尚武精神。其中最重要的马神为锋星,是汉武帝刘彻的化身。天马拥有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拼搏进取的无量勇气,是军人崇拜的偶像,也是汉民族最重要的图腾之一。 天马是人格化、神化了的马,因而马俑的表情神态被塑造得格外生动,有的闭目遐思,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愤怒之极……。天马的塑造明显不同于写实的马,多取安平大乐相,呈现出十分快乐的样子,因而也可称为“大乐马”。 武威地区出土了大量呈现出安平大乐相的马俑,表明河西地区东汉时战事频仍,多有军队驻扎。东汉时道教流行,除河西地区外,大乐马在四川、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均有出土。神态生动的马俑表明,中国古代人民不仅生活在现实里,也生活在神话里。 海马◆在很久很久以前,整個海洋只有一對海馬,是龍王 心愛的寵物,龍王最喜歡看牠們跳舞、唱歌,牠們也非常喜歡對方,從小到大就被養在深海裡的水晶宮裡頭。可是龍王禁止牠們結婚。龍王:我的海裡不需要那麼多海馬,只要一多起來,海馬還珍貴嗎?兩隻海馬因此常常哭著。(兩隻海馬面對面的關在兩個籠子裡)雄海馬:為什麼我們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我真恨我是隻海馬。雌海馬:如果不能跟你在一起,我寧願死,但….但我們又 能有什麼辦法呢?海龜丞相看了很不忍心,終於有一天,牠想到了一 個辦法。於是牠跟龍王說。海龜:大王,你看,你心愛的海馬因為不能成親而在那裡傷心難過,一天比一天瘦,再過不久恐怕就要死了。 大王如果不想讓牠們死嗎就讓牠們結婚吧?只要命令牠們不要生小孩就好了。龍王:這個……嗯!這倒也是。◆龍王終於答應讓兩隻海馬結婚了,兩隻海馬住在水晶宮的鐘樓裡,每天恩恩愛愛的。過了不久後,雌海馬生下了一百顆的蛋。龍王知道後,竟然把那些蛋都吃進肚子裡去了。雌海馬:(哭叫)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呀!海龜丞相看了很不忍心,又想到一個辦法,於是牠跟龍王講。海龜:大王,聽說海馬蛋是天下難得的補藥,如果天天吃的話,不但可以百病不侵,還可以長壽。龍王:兩隻海馬生的蛋哪夠我天天吃?海龜:大王,這簡單,只要你先讓這對海馬生下足夠的孩子,牠們的孩子生的蛋全部加起來就夠多了。龍王:嗯!好。◆後來,雌海馬又生下了一百顆的蛋,這次龍王果然沒來吃蛋,可是海馬們感到非常不安,牠們不想將來孩子們生的蛋都要被龍王吃,於是牠們找海龜丞相商量。海龜:唯一的方法,就是你們要逃。雄海馬:我們怎麼逃?我們不能放著孩子們不管哪!但我們又拿不動全部的蛋。海龜:我有一個法寶給你們,(拿出一個袋子掛在雄海馬的腰間)你把所有的蛋都塞進去,然後趁夜趕快逃,逃的愈遠愈好,最好是到淺海去。雌雄海馬:謝謝!謝謝!◆就在那天晚上,海馬們逃出了龍宮,從此後住在淺海裏,再也不回到水晶宮了。 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四,是一种猛兽。形如狮,喜烟好坐,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押鱼殿堂屋脊上的走兽。屋脊上面的走兽一般有九个,但是在故宫的太和殿上,在斗牛之后增加了一个行什,表示规格之高。但各地方建筑依从习惯,多不遵从官制。 ,最前面有一个骑凤凰的仙人,之后是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押鱼、獬豸(xie zhi)、斗牛、行什。押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它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能手”。 獬豸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斗牛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风靡全国,享誉世界,尽管从动物保护的观点上看目前人们对此存在争议,但是作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传统还是保留到现在,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行什重脊的顶端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传说:齐国国君齐明王,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投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明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有关泰山的神话故事

五台山显通寺

信息类别:山西五台山旅游景点-五台山旅游 发布时间:2005-08-03

坐落在台怀镇。它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最大、最古的一座。该寺历史悠久,珍贵文物很多,是佛教圣地中的一颗明珠。

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佛寺,被人们称为“释源”。而显通寺的初建时间,可以和白马寺相比。

据记载,显通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略晚于白马寺数年,所以有人把它列为中国的第二座古寺。相传五台山与印度灵鹫峰相似,所以这座寺庙,初名大孚灵鹫寺。据《清凉山志》载:“后魏孝文帝再建,环匝鹫峰,置十二院,前有朵花园,故又名花园寺。”,唐太宗时重建,易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明成祖朱棣赐名为“大吉祥显通寺”,明神家朱翊钧再赐额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简称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再改名为大显通寺,直到今天。

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寺内院落重叠,树木交荫,苍松翠柏,肃穆安宁。全寺占地面积四万三千七百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四百多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布列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七座,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建筑样式各异,多带宫廷建筑色彩,堪称明清寺庙建筑的典型。

大佛殿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系木结构建筑。大雄宝殿,是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此殿占地一亩二分,高大肃穆。殿内正前方的横梁上,高悬康熙御笔“真如权应”木匾,下面条幅横悬,两旁锦幡垂挂。殿台上,并列主佛三尊,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面是药师佛,西面是阿弥陀佛,殿墙两侧是十八罗汉,均为明、清雕塑。佛前的地面十分宽敞,经案上佛灯高照,宝鼎焚香,摆着各色供果,敬有美丽鲜花。东面的经案头,还摆着鼓、磬、铛、木鱼等佛家乐器。不仅本寺僧人在这座殿内做早晚功课,每逢大的佛事活动日,由五台山佛教协会主持,各寺庙的僧尼都要身披袈裟,汇集到这里举行礼佛仪式。

显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观音殿,又名南殿。殿内,中间供着观音菩萨像,左右供着文殊和普贤菩萨像,所以又称三大主殿。殿内两侧放满了经架,架上置有各种经书,所以又称藏经殿。过去,救助水陆众生的大法会——水陆道场也设在这里,所以又叫水陆殿。

大文殊殿,是显通寺的第二重大殿。重建于1746年(清乾隆11年),系木结构建筑。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各寺庙均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自然显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显通寺的大文殊殿内,供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是显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内供着三世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西为阿弥陀佛,东为药师佛;两旁有十八罗汉像;背后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

文殊殿前,有两座八角碑亭,碑亭里各立一通汉白玉石碑,石碑高不足八尺,宽二尺半,立于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左边的石碑上有字,系康熙御笔。右边的碑上没有字,人称“无字碑”。立碑是为了刻字记事,这一通碑上为何就无字呢?传说盖碑亭的地方,原是两个圆形的水池,池里的水清澈如镜。有一年,康熙皇帝朝台,巡游显通寺,来到文殊殿前。他抬头一望,只见绚烂的菩萨顶端端正正座落在灵鹫峰下,好象一条英武的龙,昂着头高卧在那里。一座牌楼正是龙头,两根幡杆正是龙角,一百零八层台阶从牌楼上延伸下来,正是龙吐出了舌头。康熙越看越象,越看越怕:这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呀,难道我大清的江山要让别人夺去吗?于是,他想找些人言依据,来证实菩萨顶不是,或是一条死龙,那就放心了。显通寺住持和尚奉命接驾,时刻不离左右。他听到皇帝在念叨菩萨顶便凑上去说:“启奉万岁,那灵鹫峰是,菩萨顶的牌楼,正好在龙头上。”康熙最怕说的话,终于被住持说了出来。不过,他还是不露神色,显出不太在意的样子,仔仔细细看了菩萨顶一会儿,象是发现了什么奥秘,竟忘记了自己的尊严,掉转头来对住持说:“灵鹫峰是条龙,但不是条活龙,你看,它没有眼睛。”本来,康熙想让住持接住他的话茬,也说一句“这条龙没有眼睛。”可那住持有巴结皇上的心思,却没猜测到皇上的本意,只是一个心眼儿把他所知道的统统告诉皇上:“启奏皇上,我主有所不知,这龙是有眼睛的。每日午牌时分,太阳照到这两个池上,那菩萨顶的木牌楼两侧就会出现两个圆形的光环。”这一来,康熙再也忍不住,发了雷霆,“龙长了眼睛,不会飞走吗?龙飞走了,五台山的灵气还会有吗?这两个水池,你给我填平,上面再立两通石碑压住!”不久,水池填平,石碑立了起来。住持请康熙写碑文,康熙欣然命笔写了一篇,住持请工匠把碑文拓刻在左边那通石碑上。右边的石碑空下了,因为没人敢写碑文与皇上的碑文相对称。于是,显通寺出现了无字碑。

长期以来,在五台山寺庙群中显通寺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除了它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外,寺内珍藏着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挂着“大显通寺”匾额的山门外两侧,各有一座石碑,碑身上,一边是大草“龙”字,一边是大草“虎”字,自由挥洒,一笔写就,字形具有龙虎的形象,为雷雨居士所书。据说,佛寺建址需讲求风水,除了靠山之外,总以左青龙、右白虎为佳,显通寺山门两侧,无此二山,故立此二碑为补。但寺庙中用龙虎把守大门,总让人觉得奇特。而这两座石碑又是唐代的遗物,弥足珍贵。藏经楼内,收藏的各种文物那就更多了。在这里,有北魏时期铜铸的旃檀佛像,有北宋开宝年间刊刻的雷峰塔藏经,有明代人绘制在菩提树叶上的十八罗汉像,有杨五郎使用过的兵器——八十一斤重的铁棍……然而,在显通寺内最珍贵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物,却是千钵文殊铜像、铜殿和铜塔、无量殿、华严经字塔和重达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铜钟。

千钵文殊铜象,供奉在千钵文殊殿内。这尊铜像,造型奇特,头上又有头,上叠五个头像;胸前有手六只,其中的两只捧着一个金钵,钵内坐着释迦牟尼佛,背后向四周伸出一千只手,每只手上都有一个金钵,每个钵内都有一尊释迦牟尼佛。所以,这尊铜像又被叫做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像。这尊像金光灿烂,铸于明代,全国少有。佛家对文殊菩萨这个神话人物形象的想象力,亦可窥见一班。

铜殿和铜塔,也是全国罕见的文物。铜殿高八点三米,宽四点七米,深四点五米,是明朝万历34年(1606年)用铜十万斤铸成的。殿建平面见方,宽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殿内上层四面6扇门,下面四面八扇门,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铜殿的每扇门由一个省铸造,文饰之美,工艺之精,实在是惊人的。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铸有各种图案和花卉鸟兽,如拜月、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非常精致。,明月中,桂树下,有一只玉免昂首竖耳,目不转晴,胡须似动,十分机警。莲下仙鹤图中,一朵莲花正在盛开,一朵已结莲子,花上扑蝶,蜻蜓款款飞来,荷叶下,一只仙鹤双脚入水,嘴里叼着一条小鱼。一幅幅铸画,铸法精细入微,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据《清凉山志》记载,铜殿是五台山高僧妙峰于明朝万历年间,集全国十三省布施,用十万斤铜铸成。妙峰大师曾以舌尖之血和着朱砂书写《华严经》。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拜其为师,人称为“人天师表”,“法门砥柱”。妙峰大师曾铸一座铜殿,一在南京,一在峨嵋,一座在五台山,规格样式完全一样。前二者已失,显通寺的这座,是国内仅存的了。这座铜殿优美的造型,完整的结构,巧妙的布局,生动的图案,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细看门上的图案,各不相同,合起来却能浑然一体,天衣无缝。铜殿前下方左右两则,各矗立着一座铜塔,于1607年(明万历35年)铸成。铜殿之下左右两侧,有两个玲珑剔透的铜塔,两丈多高,亭亭玉立,铜锈斑斓,古趣盎然。这里原有铜塔五座,暗含五台之意,可惜中间三座被日军侵华时盗走,只有塔基在原处,现仅留下两座,八面十三层,玲珑秀丽,引人注目。失去的三座铜塔和现存的两座铜塔,在造型上不一样。现存的铜塔是八面,看去玲珑,失去的铜塔是宝葫芦状,显得敦实。由此可想见当年五座铜塔互相映衬的丰彩。西边一座铜塔底层的西南角,有一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铜铸土地神像。相传,康熙皇帝来五台山时,看到它特别小,便风趣地说:“好大的土地!”不料,“土地”一下跳到地上,立即跪倒叩头:“谢主隆恩”。于是,就被封为山西大土地爷。这个传说,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位小小的大土地爷,远近闻名,凡是到五台山游览的人都要观赏一下。

无量殿分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顶为重檐歇山式,四壁全用青砖砌就,外檐砖刻斗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三个连续拱并列,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系,型制奇特,雕刻精湛,宏伟壮观,为我国无梁殿砖雕之杰作。殿顶用方木砌就。殿内正中供奉着铜铸卢舍那佛,造型奇特,背后供着弥勒佛。唐代清凉国师曾在此殿内著述《华严疏抄》。清凉国师本名澄观,为七朝九帝之师,殿内写作达四年之久。殿内供毗卢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称为“无量殿”。殿内无大梁、无立柱,殿外无廊檐,因此人们又叫它无梁殿。殿内壁上有走廊一圈,有梯道可上。在走廊的任何一个部位均可看清全殿面貌。这是五台山各寺庙中的一座特殊建筑,在全国也不多见。无量殿正面每层有七个阁洞,阁洞上嵌有砖雕匾额,有的题“普光明殿”,有的题“法菩提场”,有的题“逝多园林”,等等,意喻释迦牟尼佛“七处九会”,即释迦牟尼在七处地方九次讲《华严经》才讲完。因此,无量殿又称七处九会殿。无量殿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人民曾拨专款,按照原样进行了翻修。

藏经殿,俗称后高殿,如今陈列着陶、木、金、石等多种文物珍品和书画艺术品,魏孝文帝时的铜质镀金镇风印,上刻“清凉摄受”四个篆体字,说是五台山一年四季风大,众僧人集四十八两黄金制成此印,用来镇风。镇风印原在清凉寺内存放,和神话传说里文殊菩萨从东海友王那里取来的歇龙石(也叫清凉石)放在一起,互相配合,镇风降雨,以济万民。这里保存的早期文物还有,北魏太和年间的铜铸旃檀佛,南北朝时期的石雕观音菩萨和侍理菩萨。此外,北宋开宝年间印刷的雷锋塔藏经,宋末元初赵子昂夫妇画的马和观间菩萨,明代沈周画的关云长,明代丁云鹏在菩提树叶上画的十八罗汉,老师研究我国古代印刷和绘画的珍贵资料。清代烧瓷济公和尚像和苏武牧羊花瓶,人物形象逼真,神飞扬,木雕善财童子和观音菩萨,铜铸刘海和四十八臂观音,以及水晶塔、银制塔和各色景泰蓝供器等,精巧玲珑,色彩缤纷,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传说杨五郎使用过的铁棍,长五尺,重八十一斤,现也保存在殿内。尤其应当提到的是华严经字塔。字塔长一丈七尺,宽五尺,由白绫和黄绫裱糊而成,上写华严经八十卷,计字六十万零四十三个。绫上写字不算奇,奇的是用一部经文正好组成了一幅宝塔图案。远望象用绫上用工笔画的七级高塔,塔身嵌以楼阁佛像,飞檐吊以风钟,塔边饰以花卉,十分形象。近前细瞅,原来拼成高塔的每根线条都是蝇头小字排列起来的。莲花的细茎,风钟的吊绳,佛像的眉毛,都是一行行的小字。难察经文起着何处,不知经文落款何方,经毕塔成,浑然一体。华严经字塔系清康熙年间苏州三定弟子许德心用十二年功夫书成。这帧经字塔,没有周密的设计,没有顽强的毅力,是难以完成的。苍海拾贝,由此可见五台山佛教历史的悠久与佛教文物的丰富。

入显通寺前,首先出现的是一座下层为石碹洞、上两层为木构建筑的高大钟楼,石洞的门楣上,刻有“震悟大千”四个大字。顾名思义,是说浑厚悠长的钟声,能把大千世界震彻得醒悟过来。大铜钟悬挂在显通寺的钟楼内。这口钟铸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钟身高8尺,钟口边缘呈莲花瓣形状,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为什么不铸成一万斤呢?这是为了忌讳皇帝“万岁”老爷的“万”字。这口钟名叫幽冥钟。钟的外部,铸有楷书佛经一部,共一万余字。因为敲击时钟声绵长,传播深远,所以人们又把此钟叫做长鸣钟,也称为长命钟。这口铜钟是五台山寺庙最大的钟。而显通钟声,历来是五台山梵宇佛国的一个标志,向来为人们所称道。

泰山神话传说故事

泰山的神话故事有:五大夫松、望人松、飞来石、望夫山、仙人桥。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拦住山,背靠五松亭,在这里可遥望十八盘,南天门,只见两山对峙,万仞中鸟道百折,云蒸霞蔚,迷离耳目衣袂之间,松涛阵阵,传千谷万壑不绝。

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只见水流潺潺,陡然入涧,瀑水悬流,溅花泻珠,风响水鸣,万籁俱寂,风景之秀丽之清幽以言表。

据说,秦始皇做皇帝时,发现东南有天子气,唯恐别人夺了他的皇帝宝座,就带了大队人马,从京都咸阳出发,浩浩荡荡来到泰山封禅,一是想借此报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风,以便慑服天下。

忽然,天气骤变,乌云从山头滚下,顿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一齐袭来。始皇措手不及,见前面有一棵松树,高达数丈,枝叶繁茂,树冠如棚,风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树下避雨,随行人员早乱了套,钻洞的钻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会儿,风飘云散,雨过天晴,始皇因在树下,未遭风雨侵袭,为赏松树遮雨之功,始皇当即封它为“五大夫”。

圣旨刚下,就听到树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统,你不以社稷为重,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大增赋税,乱派徭役,无德无仁无礼,妄受帝命,凭什么乱封左右”始皇闻听此言,又想起刚才忽遇大雨,感到实在晦气,据说,在万历三十年,由于泰山蛟龙腾起,山洪瀑发,秦松被水冲走,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时补载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还有一棵袅袅亭亭的松树,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展着,好像殷殷热情的泰山在企盼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许多年轻的情侣,更是将她作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树下留影,因为她向上凝聚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阳洞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亲相爱,乐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复了健康。

他们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丽,又一次,一位石匠来他们家避雨,他们倾其所有,热情款待,石匠为了感谢他们的盛情,一夜之间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盘道,引来了大批的游人,使他们夫妻大开眼界,后来,丈夫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丽,决心出到外面学习技艺。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两年,三年,却迟迟不闻归期,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年轻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着,执蓍地期待着,企盼着丈夫的归来。

有一天, 她的丈夫终于回来了,见妻子变成了一棵松树,悲痛异常,于是在树下筑了一间石屋,日夜守护着他的妻子,把对妻子满腔的爱,都献给了泰山,为妆扮泰山,建设泰山,为来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3.飞来石

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传,宋真宗带领千人万马来泰山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重山叠翠,白云压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飞泻,犹如倒悬,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霁之清秀,置身涧底,捕捉玉珠琼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消遥自在。

文武大臣们跑这跑那,忙得不亦乐乎。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

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声如雷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哟,我的妈,赶快救驾”此刻哪里还有人应声,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来接驾的。”

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自己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接迎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快起驾上山了。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石取名为“接驾石”,把真宗憩过的石坪取名为“御帐坪”。

4.望夫山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东岳庙会,有一对新婚夫妇来泰山进香,企盼婚后能丰衣足食,来年生个大胖小子。两个人沉醉在新婚的欢乐之中,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了对松山附近的盘道。正当他们兴冲冲地攀登十八盘的时候,想据为已有。

只见他使了个眼色,随从的差役便心领神会,上前来调戏她。新郎官见有人调戏自己的妻子,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保护自己的妻子。身单力薄的新郎官,哪里是那些彪悍差役们的对手。

几个差役一起动手,一阵拳打脚踢,就连推带拥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沟下摔死了。那差役回头对新娘子喜皮笑脸地说“我们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后定有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着就连拉带扯地把她一块带上了山顶。

那公子游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山顶,对差役们说:“这泰山是历代皇帝老儿祭天祭地的地方,我与娘子在这里拜天地,结为夫妻是再好不过了。”说着就要与那娘子成亲。那娘子此时已悲痛至极,欲哭无泪。

只见她不卑不亢地说“要成亲也可以,只是刚才慌乱之中,我连句话都末来得及对夫君说,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听她如此说,倒以为那娘子同意与他成亲,就答应了她。

只见那娘子从容地整理了一下头上的乱发,不慌不忙地走上山头,凝视着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连的差役不注意,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夫君,等一等,我随你来了”说着便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忠贞节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个山头取名叫“望夫山”。

5.仙人桥

相传,吕洞宾因三戏白牡丹触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时三刻就要斩首,吕洞滨整天消遥自在,这样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罢甘休?便想尽千方百计躲过这一关。吕洞宾想来想去,想到了梁灏身上,梁灏是文曲星上凡,吕洞宾找到梁灏,说明来意,向梁灏说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场高中。”

梁灏见是散仙吕洞宾,便开口问道:“如何相救”吕洞宾说“倒也不难,到了那天,不管是风狂雷紧,还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紧笔管不停地写,千万不要松手。否则,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见了。”

梁灏听说不过如此,,便欣然应诺。是日,和风丽日,哪里有什么风呀雷的,梁灏以为吕洞宾又耍什么鬼把戏骗人,谁知不一会,天空滚云翻墨,狂风大作,地动山,电闪雷鸣,仿佛就要天崩地裂,梁灏谨记吕洞滨之言。

梁灏抬头,才发现窗外已风住雷止,丽日当空了,吕洞宾见他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忙道:“凭梁兄这般才华,明年我保你中头名状元。”说完便飘然而去。第二年,梁灏半信半疑地进京赶考,果然中了头名状元。

皇帝见他年事已高便赐给他许多金银财物,让他衣锦还乡了。梁灏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头名状元,就给碧霞元君亲自挂抱进香。这天梁灏在山顶还完愿,听到远处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礼,问道“先师为何端坐在此”。

“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随你前往?”“只要你跟我从桥上走过就行了。”梁灏若大一把年纪,怎能爬得上这悬崖峭壁,再说就是爬上去,还不摔到谷底碎户万段,便婉言辞谢了。无奈,吕洞宾只好一人从桥上飞走了。

扩展资料: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泰山

求所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大型猛兽.比如麒麟啊.貔貅.什么的.一定要多.最全的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当中的神话传说故事也是十分的多。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泰山神话传说故事,欢迎大家浏览。

泰山神话传说故事 篇1

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还有一棵袅袅亭亭的松树,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展着,好像殷殷热情的泰山在企盼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许多年轻的情侣,更是将她作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树下留影,因为她向上凝聚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阳洞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亲相爱,乐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复了健康。花匠为了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拿出许多奇花异草的相赠,说是撒在山间,来年泰山将会漫山花香,分外妖娆。他们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丽,又一次,一位石匠来他们家避雨,他们倾其所有,热情款待,石匠为了感谢他们的盛情,一夜之间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盘道,引来了大批的游人,使他们夫妻大开眼界,后来,丈夫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丽,决心出到外面学习技艺。然而丈夫走了一年,两年,三年,却迟迟不闻归期,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年轻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着,执蓍地期待着,漫天的大雪掩没了她的身体,来年春天,冰雪消融了,年轻的妻子却不见了,在她站过的地方长出一棵亭亭玉立的松树,像那**首望远方,企盼着丈夫的归来。有一天, 她的丈夫终于回来了,见妻子变成了一棵松树,悲痛异常,于是在树下筑了一间石屋,日夜守护着他的妻子,把对妻子满腔的爱,都献给了泰山,为妆扮泰山,建设泰山,为来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飞来石

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传,宋真宗带领千人万马来泰山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重山叠翠,白云压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飞泻,犹如倒悬,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霁之清秀,置身涧底,捕捉玉珠琼花,令人忘情:飞身崖上,静观高山流水之清韵,使人心醉。宋真宗看到有这样一个绝胜佳处,便下令停轿,在崖上石坪凿石立柱,设帐铺床,在此休息。真宗坐在床上,上有松涛阵阵,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消遥自在。文武大臣们跑这跑那,忙得不亦乐乎。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声如雷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哟,我的妈,赶快救驾”此刻哪里还有人应声,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只有封禅使王钦若吓得浑身打颤,钻到床下,王钦若在床下,看到巨石突然停在树下不动了,顿时来了劲,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来接驾的。”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自己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接迎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快起驾上山了。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石取名为“接驾石”,把真宗憩过的石坪取名为“御帐坪”。

望夫山

望夫山在碧霞祠的东南、瞻鲁台的西侧。它的得名,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东岳庙会,有一对新婚夫妇来泰山进香,企盼婚后能丰衣足食,来年生个大胖小子。两个人沉醉在新婚的欢乐之中,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了对松山附近的盘道。正当他们兴冲冲地攀登十八盘的时候,只见有伙人前簇后拥地用轿子抬着一个公子哥儿来到他们身边,那公子见新媳妇水灵秀气,长得十分标致,便生了贪婪之心,想据为已有。只见他使了个眼色,随从的差役便心领神会,上前来调戏她。新郎官见有人调戏自己的妻子,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保护自己的妻子。身单力薄的新郎官,哪里是那些彪悍差役们的对手?几个差役一起动手,一阵拳打脚踢,就连推带拥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沟下摔死了。那差役回头对新娘子喜皮笑脸地说“我们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后定有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着就连拉带扯地把她一块带上了山顶。那公子游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山顶,对差役们说:“这泰山是历代皇帝老儿祭天祭地的地方,我与娘子在这里拜天地,结为夫妻是再好不过了。”说着就要与那娘子成亲。那娘子此时已悲痛至极,欲哭无泪。只见她不卑不亢地说“要成亲也可以,只是刚才慌乱之中,我连句话都末来得及对夫君说,他就葬身山谷了,请让我再望他一眼,作最后一别。”那公子听她如此说,倒以为那娘子同意与他成亲,就答应了她。只见那娘子从容地整理了一下头上的乱发,不慌不忙地走上山头,凝视着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连的差役不注意,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夫君,等一等,我随你来了”说着便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忠贞节烈的

仙人桥

在碧霞祠东南,有两崖陡立,相隔丈许,涧深数丈,非正午不见日月,两崖之间三石相连,悬于半空,风吹欲倾,纯属造化之奇巧,非神仙不能过,故名“仙人桥”。不过,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攀上攀下,留影于此,已不再是“非飞仙不能度了”。

相传,吕洞宾因三戏白牡丹触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时三刻就要斩首,吕洞滨整天消遥自在,这样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罢甘休?便想尽千方百计躲过这一关。吕洞宾想来想去,想到了梁灏身上,梁灏是文曲星上凡,考场上屡试不第,今年八十二还不曾中得半个秀才,他那尺把粗的笔管,从来不被人注意,倒是个藏身的好地方,于是,吕洞宾便急急忙忙奔梁灏。吕洞宾找到梁灏,说明来意,向梁灏说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场高中。”梁灏见是散仙吕洞宾,便开口问道:“如何相救”吕洞宾说“倒也不难,到了那天,不管是风狂雷紧,还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紧笔管不停地写,千万不要松手。否则,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见了。”梁灏听说不过如此,,便欣然应诺。是日,和风丽日,哪里有什么风呀雷的,梁灏以为吕洞宾又耍什么鬼把戏骗人,谁知不一会,天空滚云翻墨,狂风大作,地动山,电闪雷鸣,仿佛就要天崩地裂,梁灏谨记吕洞滨之言,紧握笔管大书特书。午时三刻已过,梁灏还在大收不止,只听背后有人言曰,谢梁兄救命之恩,容当后报。梁灏抬头,才发现窗外已风住雷止,丽日当空了,吕洞宾见他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忙道:“凭梁兄这般才华,明年我保你中头名状元。”说完便飘然而去。第二年,梁灏半信半疑地进京赶考,果然中了头名状元。皇帝见他年事已高便赐给他许多金银财物,让他衣锦还乡了。梁灏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头名状元,就给碧霞元君亲自挂抱进香。这天梁灏在山顶还完愿,听到远处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礼,问道“先师为何端坐在此”。吕洞宾道“我已在此等你多时了,你已功成名就,想携你离开这里,以报答你的救命之恩。”“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随你前往?”“只要你跟我从桥上走过就行了。”梁灏若大一把年纪,怎能爬得上这悬崖峭壁,再说就是爬上去,还不摔到谷底碎户万段,便婉言辞谢了。无奈,吕洞宾只好一人从桥上飞走了。

探海石

探海石,又叫拱北石,是泰山著名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像一只报晓的雄鸡,气宇轩昂地伫立在泰山之巅,道以待,为世人迎来辉煌的黎明。关于探海石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原来,中天门有座二虎庙,二虎庙供奉着黑虎神,虎为百兽之王,它奉碧霞元君之命整天在山上山下巡视,哪里有猛兽作浪,兴风,它就在哪里去惩治,保卫着泰山的安宁。有一年春天,春暖花开,游人如织,东海龙宫有个守门的'海妖见自家门前冷冷清清,门可落雀,而泰山顶上却热闹非凡,便生了嫉妒之心,偷偷地到泰山顶上施放妖气,刹那间, 山顶那如诗如画的云海,缭绕而至仙雾,即刻变得乌烟瘴气,山上顿时大乱。海妖见后,却在一帝幸灾乐祸地放声大笑。黑虎神正在山下巡视,见乌云笼罩着山顶,便知定有作怪,便提上元君赐给它的镇山之宝-擎天神棍真奔山顶,它见那还在山顶作法,便气不打一处来,持一棍打去,那海妖只听身后一阵冷风袭来,知道大事不好,急忙化作一缕青烟夺路而逃,山顶复又出现一派仙山琼阁的美景,但是,黑虎神由于用力过猛,那擎天神棍打在石上,一片火光散后,神棍断为两截,那断掉的一截顿时化作一块巨石,直指东海,怒目而视。从此,那东海远远看见擎天神棍立在山顶,便再也不敢到泰山作孽了。

泰山神话传说故事 篇2

相传,石敢当是后晋泰山石家林人,姓石名敢,家境贫寒,靠打柴为生。石敢自幼喜欢舞枪弄棒,练得一手好枪法。 这年六月,飘泼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把个汶河灌得八方横溢,洪水泛滥,河水冲上岸来,连人带畜,卷起了整个村庄,只有石敢一人附在一棵大树上,才免于一死。此后,石敢便不得不寄居在岱岳镇姥姥家,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帮姥姥做些家务,深得姥姥疼爱。

石敢生就一身硬骨,山上没有他跨不过的沟、涉不过的涧,没有攀不上的树、爬不上的崖,而且每遇飞禽走兽,只要他举手投石,说打耳朵不打眼,说打翅膀不打脸,射技高超,可谓百步穿杨。 一次东岳庙会,石敢到会上卖柴,见一伙无赖之徒,在大庭广众面前竟敢调戏民女,他气愤不过,抡起扁担就打。起初,那伙无赖还嘴强耍刁,石敢三下五除二,直把他们打得跪地求饶才住了手。 就这样,石敢凭着一身本领,一腔的豪情,常常为百姓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好多连官府都管不了的无赖,都被他降服了。此后,凡人们路遇坏人,只要说石敢当来了,坏人便像老鼠听到了猫叫,闻风丧胆,夺路而逃,石敢这个名字,也就在泰山附近流传开了。人们钦佩他见义勇为,敬慕他的胆识武艺,便把石敢尊称为“石敢当”。

一年冬天,镇上赵员外的女儿被妖精缠上,终日疯疯颠颠,多方就医未见好转,把赵家弄得乌烟瘴气,一家人六神不安。赵家贴出告示,说谁能降住妖精,赵家愿与他平分家产;若是未婚男子,甘愿将女儿以身相许。多少人为了捞到赵家的半分家产,被妖精弄得皮毛不见;多少人羡慕赵**的姿色,做了妖精的美味佳肴。从此,再也无人敢登门降妖。赵员外见女儿日益憔悴,神魂颠倒,更是心急如焚。 石敢闻讯,急忙赶到赵家。他问清了妖精的出入时间,夜晚,他把赵**挪入别室,自己换上赵**的衣裳,手持铜手炉在床上等候。三更时分,一阵旋风过后,妖精破门而入,刚要掀帐子,石敢猛地将铜炉扣在妖精头上,只听“哎哟”一声,妖精化作一股青烟逃走了。 第二天,赵员外得知石敢镇服妖精,便大开宴席,又要分家产给石敢,又是要让女儿与石敢成亲,都被石敢婉言谢绝了。

人们得知此事,更是把石敢传得神乎其神,说石敢会什么咒、通什么法,石敢的名字越传越远了。 不久,江南杭州来人请石敢,说有一民女被妖精迷住,不得解脱。妖精曾扬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泰山石敢当的火龙爪。”石敢听后,就欣然应允,千里迢迢来到杭州。妖精听说石敢已到,不等石敢下手,就先悄悄地溜了。

从此,石敢更是闻名遐迩。每天,从天南海北来求救的,络绎不绝,石敢应接不暇,便请石匠在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交给求救的人。刚开始,人们还不信这石头能避邪,等回家立在大门里边,果然妖精见立有此碑,便不再进前。于是,石敢当的碑碣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角兽:

传说中的神兽名。麒麟类,为瑞祥之物,天下一统则至。

《文选·刘琨<进劝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者,盖有百数。”李善注:“《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王者不剐胎,不剖卵,则出于郊。”

人面鸮:

传说中怪鸟名。其形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现尾旱灾之兆。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名自号,见则其邑大旱。”

人马:

传说中异鱼名,状似鱼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说始见于晋。一作“马人”。

晋·崔豹《古今注·鱼虫》:“人马,有鳞甲,如大鲤鱼,但手足耳目鼻与人不邑耳。见人良久乃入水中。”

人蛇:

传说中异蛇名。状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

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十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人手人足,长三尺。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已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九耳犬:

传说中的猎犬。有九耳,其耳动则主人猎有所获。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神语·雷神》:“陈时,雷州人陈鉷无子,其业捕猎,家有九耳犬,身灵。凡将猎,卜诸犬耳,一耳动则猎一首,动多则三四耳,少则一二耳。一日出猎,而九耳俱动。鉷大喜,以为必多得兽矣,有荆棘一区,九耳犬围绕不去。异之,得一巨卵,径尺,携以归,雷雨暴作。卵开,乃一男子,其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

九尾狐: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九尾蛇:

传说中异蛇名。形体巨大,有九尾。

清·袁枚《续子不语·九尾蛇》:“茅八者,少曾贩纸入江西。其地深山多纸厂,厂中人日将落即键户,戒勿他出,曰山中多异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能寐,思一启户玩月,瑟缩再四,自恃武勇尚可任,乃启开而出。行不数十步,忽见群猴数十,奔泣而来,择一大树而上,茅亦上远窥。旋见一蛇,从林际出,身入栱柱,两目灼灼,体甲皆如鱼鳞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声如铁甲。然至树下,乃植其尾,旋转作舞状。每尾有小窍,窍中出涎如弹射树上。猴有中者,者叫号堕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惧,归,自是昏夜不敢出。”

九尾龟:

传说中的神龟。径尺余,有九尾。

明·陆粲《庚编·九尾龟》:“海宁百姓王屠与其子出行,遇渔父持巨龟,径可尺余,买归,击著柱下,将羹之,邻居有江右商人见之,告邸翁,欲以钱赎焉。商曰:‘此九尾龟,神物也。’皆验之,商因踏龟背,其尾两旁露出小尾各四。便持钱乞王,王不肯,遂烹作羹,父子共啖。是夕,大水自海中来,平地三尺,逮水退,翁往视王某,但见衣衾再床,父子皆不知去向。人咸云:为水府摄去杀却也。”

九婴:

传说中怪兽名。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

《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三足乌:

1. 亦称“踆乌”、“阳乌”。神话传说中神鸟名。居于日中,有三足。其说始见于汉。《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

2. 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洞冥记》卷四:“(汉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 ’”

3. 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有三,即青鸟。《河图括地图》:“昆仑在若水中,非乘龙不能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

4. 省称“三足”,亦称“三趾”。传说中祥瑞之鸟。国有道则现。其说始见于汉。《东观汉记·章帝纪》:“三足乌集沛国,白鹿、白兔、九尾狐见。”

三足鳖:

亦称“三足能(nai,音同“奈”)”。传说中的异鳖,三足。其说始见于先秦。又传人食之则体化而亡。

《庚巳集》:“太仓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发耳。邻人疑其妇谋害,讼之官。时知县黄廷宣鞠问不决,乃取三足鳖,令妇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狱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狱。”

三角兽:

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元史·舆服志二》:“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大风:

传说中一种凶恶得鸷鸟。尧时为害于民,被羿射杀于青丘之泽。因其大,振翼则起风,故又说为风伯。其说始见于汉。

山hui(右为“反犬”,左为“军”,音同“灰”):

亦称“hui子”。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山膏:

传说中怪兽名。其状如猪,好骂人。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山中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骂。”

王母使者:

省称“王母”。传说中鸟名。为西王母所使,在齐郡函山守护药函。其说始见于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王馀鱼:

亦称“吴馀脍”、“吴王脍馀”、“脍残”。传说中鱼名。其形如常鱼身之一面。相传越王勾践(或云吴王阖闾,又传吴王孙樌)脍鱼未尽,弃其残半于水中,遂为此鱼。

《异闻记》:“东城池有王馀鱼,池决,鱼不得去,将死。或以镜照之,鱼看影,谓其有双,于是比目而去。”

传说中神兽名。可禁凶害。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天狐:

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

《玄中记·说狐》:“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天鹿:

一说“天禄”。传说中奇异之兽名。其形似鹿而一角。为祥瑞之物。汉代有石雕像。

《宋书·符瑞志下》:“天鹿者,纯灵之兽也。无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备则至。”

天鸡: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汉代陶器已有其像。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夫诸: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敖岸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元仙:

传说中异兽名。形似鹿而五、六头。

明·邝露《赤雅》卷下:“荼首,出羁縻州,似鹿而两头,食香草。其行如飞……亦有五、六头者,是名元仙,敬之终吉,射之悔亡。”

木客鸟:

传说中鸟名。状如鹊。俗云木客所化。其说始见于汉。

《异物志》:“木客鸟,大如鹊,数千百头为群,飞集有度,不与众鸟相厕,人俗云‘木客’。”

五足兽: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狮,有五足,为解形民之手所化。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因樨国献五足兽,状如狮子;玉钱千緍,其形如环,环重十两,上有‘天寿永吉’之字。问其使者五足兽是何变化,对曰:东方有解形之民,使头飞于南海,左手飞于东山,右手飞于西泽,自脐以下,两足孤立。至暮,头还于肩上,两手遇疾风飘于海外,落玄州上,化为五足兽,则一指为一足也。”

日及:

传说中异牛名。生于西域大月氏国,其肉割掉而复生。其说始见于晋。

《玄中记》:“大月氏有牛,名曰日及,割取肉一、二斤,明日疮愈。汉人入国,示之以为异珍。”

毛龙:

传说中龙之一种。大禹治水,曾乘之。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虞舜》:“南浔之国,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中有毛龙、毛鱼,时蜕骨于旷泽之中。龙、鱼同穴而处。其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故置牶龙之官;至夏代养龙不绝,因以命族。至禹导川,乘此龙。及四海攸同,乃放河纳。”

王母使者:

省称“王母”。传说中鸟名。为西王母所使,在齐郡函山守护药函。其说始见于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

这个好像就是传说中的青鸟吧?王母的使者

化蛇:

传说中异蛇名。人面、豺身、鸟翼。其现为大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丹鱼:

传说中的神鱼。出入又赤光环绕。以其血涂脚可步行水上。其说始见于北魏,后又传为祥瑞之物。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水(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不行水上。长居渊中。”

丹雀:

传说中的神鸟。神农曾得其所衔九穗禾。

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丹虾:

传说中的巨虾。身长十丈,须长八尺。其说始见于汉。

《洞冥记》:“有丹虾,长十丈,须长八尺,有两翅,其鼻如锯,戴紫桂之林,以须缠身急流,以为栖身之处。马丹尝折虾须为杖,后弃杖而飞,须化为丹,亦在海傍。”

文文: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蜂,尾分叉,反舌,好呼。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放皋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六足兽: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生六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

《宋书·符瑞志中》:“六足兽,王者谋及众庶则至。”

火光兽:

亦称“火鼠”。传说中兽名。生于南方,或云生于西域,其毛可织火浣布。其说多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著作中。

《海内十洲记·炎洲》:“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许,晦夜即见此山林,乃是此兽光照,状如火光相似。取其兽毛,时人号为火浣布,此是也。”

比肩兽: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

《宋书·符瑞志中》:“比肩兽,王者德给矜寡则至。”

巴蛇:

传说中的巨蛇。吞象,三年出其骨。其说始于先秦。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玉鸡:

世乐:

传说中鸟名。为祥瑞之无,王者有道则出。

《骈雅·释鸟》:“重精、世乐,皆灵鸟也。”

石鸡: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引天下之鸡报晓。

《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冉遗鱼:

亦作“髯遗鱼”。传说中异鱼名。鱼身而蛇首,六足。食之可禁凶,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西山经》:“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可以禁凶。”

白泽:

传说中神兽名。能人言,知万物之精。为祥瑞之物。黄帝巡狩东至海,此兽出,言天下鬼神之事。其说始见于晋。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涉王屋而授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省攻占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记白泽之辞,相地则书青鸟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袐要,穷道尽真。”

犰狳:

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蝗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三百八十里,曰馀峩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鸷目而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纠,见则蝀蝗为败。”

玄鱼:

传说中的神鱼。为鲧所化。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夏禹》:“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振须鳞,横修波之上,见者谓为河精。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鲧之灵化,其事互说,神变犹一,而色状不同。玄鱼黄能,四音相乱,传写流文,‘鲧’字或‘鱼’旁‘玄’字也。”

耳鼠:

传说中异兽名。如鼠,兔头,能以尾飞。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吉光:

传说中异兽名。出于西域。毛皮制裘,不惧水火。

《海内十洲记·凰麟洲》:“武帝(汉武帝)天汉三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月,西国王使至,献此胶(续弦胶)四两、吉光毛裘……吉光毛裘**,盖神马之类也。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

老蹇:

传说中恶龙名。常为害,被蜀守李冰所降。

王十朋集注《神异记》:“蜀守李冰降毒龙蹇氏,锁之于江上,水害遂息。”

地狼:

亦称“贾(gu)”。传说中居于地中的狗。其说始见于先秦。

《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

朱厌:

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战争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西山经》:“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朱獳:

传说中怪兽名。如狐有鱼翼。其出现为国家发生使人畏惧之事的征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獳,其鸣自纠,见则国有恐。”

中国民间有"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说法。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而演化为龙。然而并非所有的怪异兽像都百川归海,纳入了龙像之中,在与龙形象形成、发展的同时,一些怪异兽象也在发展,并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龙的某一种形象特征。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是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一公案却由于“真龙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结果。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

1.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率天下之鸡报晓。其说始见于汉。《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2. 传说中的神鸡。又传为祥瑞之鸡,王者至孝则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宋书·符瑞志上》:“(汉高帝)母名含始,始为昭灵后。昭灵后游于洛池,有玉鸡衔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昭灵后取而吞之。又寝于大泽,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上皇视之,见蛟龙在其上,遂有身而生季,是为高帝。”

汉·刘向《列仙传·琴高》:“(琴高)后如涿水中取龙子,为诸弟子期曰:‘皆洁,齐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

赤鱬(ru音“如”):

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却火雀:

传说中异鸟名。其状如燕,能灭火。其说始见于唐。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顺宗皇帝即位岁,拘弭国贡却火雀(一雌一雄)、履水珠、常坚冰、变书草。其却火雀纯黑,大小似燕,其声清亮,殆不类寻常禽。鸟置于火中,火自散云。上嘉其异,遂盛水精笼,悬于寝殿,夜则宫人持烛炬以烧之,终不能损其毛羽。”

却尘犀:

亦称“辟尘犀”。传说中海兽名。状如犀牛,其角可以避却尘埃。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却尘犀,海兽也,然其角辟尘,致之于座,尘埃不入。”

何罗鱼:

传说中异鱼名。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扈。”

希有:

传说中异鸟名。形体巨大。其说始见于汉。

《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

含利:

传说中异兽名。能吐金。此称始见于汉。

《文选·张衡<西京赋>》:“含利颬颬,北为仙车,骊驾四鹿,芝盖九葩。”薛综注:“含利,兽名,性吐金,故曰含利。”

角端: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宋书·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角龙:

传说中的有角之龙,为龙之年过五百者。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水虫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犼:

本北方食人之兽,状如犬,传为海中神兽,状如马而有鳞,口中喷火,骘猛异常,食龙脑。其说多见于宋以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有童子以骑授母……瞬息至湖上。马踏水奔腾,蹄下不波。无何,扶下……母将启谢,四视其马,化为金毛犼,高丈余,童子超乘而去。”

沉石明鸡:

传说中的瑞鸟。状如燕,生于地下,天下太平则出。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魏》:“建安三年,胥徒国献沉石明鸡,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下,应时而明,声能远彻。”

冶鸟:

传说中的鸟名。生南方山林中。状如鸠,能变化人形。其说始见于晋。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越地深山中,有鸟大如鸠,青色,名曰冶鸟。穿大树作巢,如五六升斗器,户口径数寸,周饰以土垩,赤白相分,状如射侯。伐木者见此树,即避之去……此鸟白日见其形,是鸟也;夜听其鸣,亦鸟也;时有观乐者,便作人形,长三尺,至涧中取石蟹,就人炙之,人不可犯也。越人谓此鸟是越祝之祖也。”

长右:

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猴而四耳。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南山经》:“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夔(kui):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 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 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 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禺 疆:「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 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 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 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 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猰 貐(ya yu):又称为「窫窳」(ya yu)。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 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 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 (如图)。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祸 斗:「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 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 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九头鸟: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 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 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 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 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穷 奇:「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 □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 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 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 工: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虚 耗: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著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 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通神:中国传说中的五个*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 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 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 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浑 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 指挥。 浑沌是《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原型。

凿 齿: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凿齿长有象凿子一样的长牙,这对长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黄帝命令后羿前往讨伐,在经过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仑山追上了凿齿并且将他射杀。凿齿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足鸟: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著三足鸟,人们敬仰

文章标签: # 传说 # 泰山 # 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