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问答 生肖问答
铜鼓的十二生肖纹饰_铜鼓象征
tamoadmin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1.河池铜鼓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河池铜鼓2.铜鼓有哪几种类型?3.湖北省出土的什么是中国仅存的文物4.关于铜鼓上的几种纹饰的探讨5.《铜鼓》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说明?铜鼓是一种平面曲腰、中空无底的敲击体鸣乐器,因通身用青铜铸成而得名。造型典雅,音响别具风韵。它由面、胸、腰、足、耳五部分组成。鼓面圆而平,是敲击发音的部分,下接鼓身,连接部分略外凸,形成球状弧度为胸。腰部略细,内收如
1.河池铜鼓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河池铜鼓
2.铜鼓有哪几种类型?
3.湖北省出土的什么是中国仅存的文物
4.关于铜鼓上的几种纹饰的探讨
5.《铜鼓》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说明?
铜鼓是一种平面曲腰、中空无底的敲击体鸣乐器,因通身用青铜铸成而得名。造型典雅,音响别具风韵。它由面、胸、腰、足、耳五部分组成。鼓面圆而平,是敲击发音的部分,下接鼓身,连接部分略外凸,形成球状弧度为胸。腰部略细,内收如束腰。往下鼓身又扩大,呈喇叭口部分为足。鼓身两侧各有两个半环形的耳。通身皆有华丽而精美的纹饰,鼓面主体为太阳纹,即中心有呈放射状的光芒,一般以12芒最为普遍,8、10芒次之,并有4、5、6、7、11、14、16、32芒的。太阳纹周围,有许多层称“弦”的同心线条,弦数多少不等,弦与弦之间由宽窄不等的图案组成,称为晕圈。鼓身四周的表面,也有多数平行的晕圈,晕圈中铸出的纹饰图案绚丽多彩,有虫鱼、鸟兽、花卉、舟船和人物等,工致纤巧,别具风采。
我国古代铜鼓,按其历史、分布地域、形制和饰纹等的不同,分为万家坝、石寨山、冷水冲、遵义、麻江、北流、灵山、西盟等八种类型。
河池铜鼓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河池铜鼓
贵州铜鼓分布范围广,遍及全省,以黔南、兴义、安顺、贵阳地区较集中。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贵州境内即有铜鼓出土,明清以后,出土的铜鼓就更多了。粗略统计,在遵义、仁怀、开阳、贵阳、清镇、威宁、水城等地曾出土铜鼓一二十具,惜已散佚。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省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收藏以及出土铜鼓近百面(不完全统计),同时,在麻江、遵义、赫章、岑巩共计出土铜鼓八面。其中除杨粲墓铜鼓定为“遵义型”铜鼓的标准器外,麻江县谷硐出土的铜鼓定为“麻江型”铜鼓的标准器。 铜鼓的构造和类型 铜鼓系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锡、铝合金等铸造而成,制作工艺考究。铜鼓有鼓面和鼓身,鼓身又称胴,鼓身上段为胸,中段是腰,腰间铸鼓耳、下段是足。鼓面、胸、腰、足、耳五部分浑然一体。鼓面多铸有太阳纹、翔鹭纹、十二生肖、钱纹、竞渡纹、云纹、乳钉纹、栉纹、游旗纹等纹饰。不同的年代、地区和民族铸造的铜鼓是有差异的,其差异具体表现在鼓面的大小、鼓身的形状、纹饰和题材等方面。铜鼓按不同时代、型制和纹饰,分为八个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 铜鼓的用途 铜鼓系我国南方古代民族具有神秘色彩的青铜重器。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铜鼓有其发生、发展的历程,它的用途也由单一用途发展到多种用途。铜鼓从铜釜演化而来,原本是炊煮器皿,由于敲奏,兼具有乐器功能。于是渐渐从炊具分化而来,成为独立乐器。铜鼓独特的形体构造,赋予它与众不同的储存、共鸣、传声的功能,敲击时能发出金属般的音响,具有打击乐器的功能,能演奏特有的铜鼓音乐。因其声穿透力强、响度大、传声远,还适用于指挥军阵。在各族的祭祀活动时,人们常常以铜鼓伴歌舞,而舞乐与祈年禳灾等宗教活动密不可分。也许是鼓声的频率刺激了歌舞者的神经,产生某种兴奋感甚至狂热感,当时的人们于是相信铜鼓蕴含着神奇的力量,于是对其加以神话,铜鼓被奉为神器。由于铜鼓所具有的乐器和神器的社会功能,铜鼓逐渐成为重器。“国之大事,在祭与戎”,主持祭祀活动和指挥军阵的应是民族或者部族的首领。因而,铜鼓成为了身份、权力、财富的象征。
铜鼓有哪几种类型?
摘 要:本文通过搜集河池铜鼓元素相关资料,结合于丰平面设计的艺术创作,提取铜鼓造型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延伸性。尝试让铜鼓视觉元素在现代社会中更有实用价值,使传统和现代文明获得完美结合。
关键词:铜鼓;视觉元素;平面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8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1
传承与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河池铜鼓艺术也在不断地自我丰富和完善。更多的学者对铜鼓这一“南蛮乐器”产生浓厚兴趣。铜鼓上的元素造型更是别具一格,形成特有的视觉艺术。对于认识整个河池壮乡民族的艺术、文化、历史都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遗憾的是,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铜鼓文化这门艺术,并撰写了相关的文献,但他们却没有把这一艺术特点全面具体地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所以,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河池铜鼓造型的艺术特征及内涵
可以说铜鼓视觉元素造型是特定历史情境下反映出的真实写照,河池铜鼓的任何一种视觉造型都有它的用意及内涵。
1.河池铜鼓的整体造型艺术
河池铜鼓造型特征是以鼓腔中空、无底曲腰、两侧有铜环耳,给人以庄重之感。鼓面是重点装饰部位,鼓胸、鼓腰则配有许多装饰性的绘画图案,而鼓足则留空,造出一种疏密、层次分明的效果。
河池的冷水冲型和遵义型铜鼓的整体造型均是由万家坝铜鼓造型演变而来,鼓胸至腰际逐渐收缩,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均继承了其简约流畅的特点。
2.河池铜鼓的平面造型元素及内涵
铜鼓元素。按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几何造型、抽象造型和具象纹样。这些图像符号大多以重复或轮换间隔的构图出现,不仅进行合理的布局,更做出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太阳纹、云雷纹造型元素
坝形鼓的太阳纹最初只有简单的圆饼状,后来增加了多角形和针形的光芒或弦线组成的晕圈。古代统治者常利用巫术神话自己的统治。
古代河池铜鼓以云雷纹作装饰,是对自然神的崇拜。以前许多地方建立有雷神庙,常击打铜鼓以示祭神,必然与人们的社会风俗、自然崇拜密切相关,人们常借以祈求延年益寿。
(2)动、植物纹造型元素
动物纹样中常有翔鹭纹、变形翔鹭纹、家禽纹、缠枝纹、梅花纹、枝叶纹、四瓣花纹和团花纹等。这些图案有的现实生活中可见,有的则是自己创作的图案,极为生动活泼,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美好愿望。
(3)宗教纹、人物叙事造型元素
宗教艺术在我国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如遵义型鼓面上就出现有八卦纹、游旗纹,古代先民大都有宗教崇拜,自然也会把它反映在铜鼓的装饰艺术上,这是古代宗教艺术与世俗艺术的完美融合。
古代国家大事多与战争祭祀有关。古代南方有一种执羽毛舞的舞蹈,他们跳起舞的时候,就好像是礼仪祭祀的支持者,其身后的舞者多着翔**的衣服,舞姿似要飞翔。如:图象或舞矛、或舞盾,图饰是捕鱼图、祀河图、行舟图,竞渡图等。这些图饰纹样记录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变化过程,都是人们对有限世界认识的真实写照。
二、河池铜鼓造型元素艺术的发展
从整体造型上来分析,铜鼓受礼器功能性的影响,以高大为美,并刻画有多种具有象征性图案的纹饰。随后的鼓壁就越来越薄、花纹装饰也越来越复杂。
从平面造型艺术来分析,人们从最开始单一的太阳纹元素发展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几何、抽象、具象等,从最初的万家坝型发展到现在的西盟型,都体现了铜鼓装饰艺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三.河池铜鼓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1.河池铜鼓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优势
铜鼓不仅是一种乐器和礼器,它也是一种装饰图案丰富的民间艺术品,河池铜鼓元素充分体现了壮乡民族古老的风情习俗和宗教意识。铜鼓元素若是能巧妙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就能从视觉的愉悦过渡到感情的愉悦,从眼睛的直观感受上升到心、神上的审美体验,等于给作品注入了一个灵魂,整件作品就活了。
2.河池铜鼓元素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河池铜鼓装饰图案即装饰在铜鼓表面的图案纹饰,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类比、夸张、对称、主次、明暗、变异、重复、强调局部和局部色彩等形式来对铜鼓装饰艺术进行创新的设计。
铜鼓元素运用于VI设计中:铜鼓装饰艺术不仅给铜鼓本身增添了不少文化内涵,更为现代艺术设计打开了另一扇门,如:运用到VI设计中,由作者本人绘制的凤山铜鼓公司VI标志,就以铜鼓纹饰为背景结合凤凰这一吉祥物,设计出一个精美的VI作品,以凤凰为首让人联想到凤山这一风景秀美的地方,而以铜鼓纹饰为底意在让人们了解这个公司同铜鼓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标志整体协调、完整有力,其用河池本土的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让人过目不忘。
铜鼓元素运用于包装设计中:产品包装设计是市场营销中不容忽视的一步,一个产品包装是否成功,首先是要让顾客看到就产生购买的欲望,而这些包装不仅局限于外观的美感,更侧重于产品的包装是否与产品本身有着相互依托的内涵。而把铜鼓装饰运用其中,就可以很好的诠释产品的内涵,做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产品
铜鼓元素运用于海报设计:铜鼓的纹饰图案如太阳纹,经常被连续或整个或拆散地运用到设计中,第12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海报设计中,作者就以铜鼓形象为背景,铜鼓纹饰为底衬托吉祥的壮族小女孩,简洁明了的贯穿了主题,给人亲切、热情好客的感觉。
总之,铜鼓的形象是河池民族文化的象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心理内涵。只有找到适合铜鼓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实用价值,才能使铜鼓艺术更好的发展和传承。铜鼓与其他文物不同之处就是处在一个长期延续、发展的过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因而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如何把铜鼓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增加它在设计品中所产生的附加值。同时,对于延续发展河池铜鼓文化就有着非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易嘉勋.西南民间铜鼓纹饰艺术探析[N].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9一9.
[2]、文物出版社.中国古代铜鼓[J].
[3]、洪声.《广西古代铜鼓研究》[N]《考古学报》1974年第一期.
[4]、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中国古代铜鼓[J].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湖北省出土的什么是中国仅存的文物
奥地利学者赫克尔于1902年发表了《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一书,将珍藏于世界各大都市的铜鼓165件进行了研究和分类。他把它分为四大类型,至今尚为研究者所接受和采用。
第一类铜鼓体积很大,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其纹饰的风格主要是自然事物的再现;第二类铜鼓也是大型的,形如大口竹箩;第三类铜鼓体积大小中等,四处接铸青蛙,多为2个累蹲一处,很少有单个的,这类铜鼓多出现缅甸地区;第四类铜鼓,由第一类型转化而来,多刻有中国式的纹饰及汉字,多见于中国各地。
关于铜鼓上的几种纹饰的探讨
湖北省出土的崇阳铜鼓是中国仅存的文物。
崇阳铜鼓是中国至今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鼓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和奴隶社会礼乐制度珍贵的实物资料,堪称绝世珍品。
1977年6月14日出土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出土商代铜鼓是我国仅存的商代兽面纹青铜鼓,有相关报道称之为“商代饕餮纹青铜鼓”。铜鼓由鼓冠、鼓身、鼓座三部分织成,仿木质皮鼓的形制,为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鼓之,这鼓的时代约为商代晚期,距今约三千多年。崇阳铜鼓由四位农民在洪水冲刷过后的岸边发现。
铜鼓外形:
这面铜鼓,造型奇伟,其主体恰似一横置的腰鼓,上有马鞍状冠饰,下有长方形支座。通体饰阴刻的云雷纹和乳钉组合的饕餮面,双面圆睁,突起如杏。铜缘犹碧,古朴而凝重。
此铜鼓造型奇伟,纹饰繁缛古雅。鼓整体由鼓冠、鼓身、鼓座三部分组成,仿木质皮鼓的形制,鼓冠做成马鞍形,中间有一圆孔可供悬挂时穿绳索用;鼓身为现代腰鼓形,横置,有椭圆形鼓面,能左右敲击;鼓座是正立方体形,中空,并且与鼓腹相通。
铜鼓鼓面无纹饰。其它部位均饰有云雷纹为主组成的饕餮纹,鼓身两端还饰有三圈乳钉纹。铜鼓通高75.5厘米,重42.5公斤(85市斤)。
《铜鼓》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说明?
推荐阅读:湖南张家界的名胜古迹 内容提要:铜鼓是一种古老而别致的乐器,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品,更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物。铜鼓上的种种图案,可以说都是对其所处时代所在地区的某些社会生活景象、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的反映。因此,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铜鼓上的各种图案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民族历史。那么,这部民族历史展示了一幅幅怎样的历史图画呢?其内在的涵义又如何呢?对此,本文将举数例略加讲述。 关键词:铜鼓 纹饰 图腾崇拜 生活景象
(一)太阳纹 饰于铜鼓鼓面中心光体上地的光体纹饰,是铜鼓上最早出现也是最基本的纹饰,除少数原始形态的铜鼓外,几乎所有的铜鼓上都有。光体上的纹饰一般为依托于光体的光芒状的纹饰,光芒的形状,数目因铜鼓所属的系列不同而各有不同。 鼓面中心为何要装饰这个纹饰呢?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世代使用铜鼓的民族对此大多数是模糊其辞,比如像云南地区某个佤族地区的人就说是为了好看。固然,装饰光芒纹是增添了美感,但一个“好看”何以解众人心头之惑。有人根据这些光芒纹的特点认为,这些光芒纹最初应是表现火星的,也就是说,这些光芒纹最初应为火星纹,它是在经过不断的演变之后才逐渐成为表现太阳的光芒纹的。就已有的研究结果看来,这似乎是确切无疑的了。据考证,原始形态的铜鼓是由倒置的铜釜演变而来的,其鼓面也和铜釜的底面一般是光素而无纹的。到了稍后出现的铜鼓上才出现了草草的光芒状的纹饰,但却多为长短不齐的芒状纹,颇似火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前进,铜鼓也发展成为了专门的乐器,于是其光体便扩大了,装饰于其周围的芒状纹也开始变得整齐而粗大,加上周围一道道弦纹构成的晕圈,看起来整个鼓面就活似光芒四射的太阳。到此,光体周围的芒状纹便正式成为太阳纹了。而这也证明,太阳已成为该铜鼓使用族群的崇拜物了。 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对太阳的崇拜的形式有两个原因。第一种原因是一种本能的敬仰。因为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直接影响地球的恒星,它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长变化所不可或缺的光和热,带来了生命的繁衍,人们自然会崇拜它。第二种原因则是因为统治者的推崇。这是因为统治者可以通过祭祀等活动来将自然神“人化”,如把太阳比作人君,从而达到神话自己和利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目的,以利于自己的统治的稳固。 (二)青蛙饰 在许多铜鼓上,有着许多青蛙状的立体的饰物,看起来别有番风味多个单个的蛙或按某一相同方向布置,或按一顺一逆,两两相对的等距离旋转布置,或都面向鼓心,也还有都背向鼓心的。当然,这里的单个的蛙有时往往被两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相叠的蛙替代。 用青蛙饰铜鼓的寓意到底何在,到现在亦不能完全了解,但有几种解释听来颇为可信。有人认为在铜鼓上饰蛙与古人求雨有关,因为在神话中,蛙是天公的少爷,是雨的“使者”,蛙鸣便是下雨的预兆。这一解释颇为有理,因为铜鼓盛行之地多为农业区,故而也就重视与农业息息相关的雨了。如缅甸克耶族称铜鼓为蛙鼓,至今每逢求神祈雨时还是敲奏铜鼓。也有人认为青蛙繁殖力强,饰青蛙于鼓,就反映了古人慕求“子孙繁衍”的思想。这一看法当然也很容易被理解,中国古代就经常讲“多子多福”,而很多的人也是以“儿孙满堂”为骄傲。还有人认为,饰青蛙于鼓,与图腾崇拜有关,崇拜青蛙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古老民族地区的一种共同信仰。据《韩非子·内储说》载:“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现怒鼍(青蛙),乃为之式,从者日:‘奚敬于此?’王日:‘为其有气故也。’明年,有请以头献王者十余人。因此有人认为南方民族敬蛙就是提倡勇武精神。海南岛五指山区的黎族,把青蛙铸在铜锣顶端的三只环扣上,把青蛙图案编绣在衣服上,甚至在进行文身时,还把青蛙图案刺在自己的肤体上。在铜鼓上铸出青蛙,可能具有同样意义,是源于原始图腾崇拜的宗教观念。 (三)飞鸟共翔 在许多铜鼓的鼓面上,一般都有着一道装饰着飞鸟图纹的主晕。这些饰在主晕上的飞鸟有尖尖的长嘴,有圆圆的眼睛,翅膀不是很长,并基本上是向身躯区两边对称发展,尾巴则展开成扇形,并显得特别硕大。这种飞鸟纹饰最常见的是四只,其次为六只,并依次递增,最多的达二十只,几乎都是偶数,并且一般都是首尾相连以逆时针方向绕中心光体飞翔。但某些类型的铜鼓上,飞鸟数是为奇数的。并且,有些铜鼓上的飞鸟是顺时针飞翔的,这些都是比较特殊的。 那么,这些飞鸟叫什么呢?装饰它们又有何寓意呢? 据这些飞鸟的形态看来,这些飞鸟当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水鸟或候鸟。关于这一点,几乎所有学者都是认同的,只是对于其最终属有分歧。有学者认为这些飞鸟就是《南越笔记》中曾讲到的水鹤。水鹤有性通风雨、预测天气的本领,因其“有雨则鸣而上山,否,则鸣而下海”,可以作为观测气象的根据。居于滨海的古代民族十分珍爱它,并曾将其作为珍贵方物进献给周天子。饰水鹤于鼓,同水上作业多的滨海民族观察风云和求雨祭祀有关,反映了他们对水鹤的崇拜。有学者认为这种飞鸟应该是鹭。鹭也属于鹤形目,它们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成群生活于湖沼、稻田之中,而不仅限于是、限于沿海地带。鹭善渔,以水生小动物为食,使人联想到渔归的喜悦,是渔业民族的写照。还有人的认为,这种飞鸟应为朱鹭。因其飞翔时小不逾大,整齐而有序,所以“古之君子‘,饰鼓以鹭,存其风流’,是表示‘鸿仪鹭序’的意思”。 (四)羽人欢舞 在铜鼓上,常可见到戴羽冠,披羽饰,或持器物而舞,或空手而舞的人物形象。有的学者把这些人物叫做“羽人”,认为饰“羽人”于铜鼓是一种图腾崇拜的表现。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这些人物是经过化妆后的舞蹈表演者,其要表现的是当时现实生活中的舞蹈。因为这些羽人的装束与古代舞者的装束多有相似之处,且其手拿器物而舞的画面也与古代舞者持竿羽以舞或持干戚以舞的记载相吻合,由此可见,羽人欢舞的种种图案是对当时所处时代的某些欢庆仪式或表演的表现。 (五)轻舟竞渡 在石鼓山型铜鼓上有一种常见的纹饰,就是鼓胸四周的船形纹。这些船的首尾往往被装饰或鸟头鸟尾的形象,船上有经过装扮的人物在活动。并且,在船形纹的下面有鱼纹,前后则有水鸟。这是铜鼓写实图案中最复杂有趣的部分。 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两个铜鼓有船形纹。小铜鼓上有船四条,但都很简单,船头船尾高翘。每条船上平坐二人,这二人都是裸体,双手向向前划桨。大铜鼓上有船六条,船身窄长,首尾高翘,并似乎都以羽毛装饰。每条船上有六人,赤身裸体,但戴有羽冠。这六人在船中排行一行,最前一人手持羽杖,似是指挥者,其它五人都做相同的划船动作。 关于铜鼓上的船纹,研究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奥地利学者黑格尔认为,船形纹应和铜鼓上的其他纹饰一起,看成是一种庆祝仪式的整体。法国学者戈鹭波则认为这是一种祭祀仪式。法国学者巴门特,越南学者陶维英,认为这些船是海船,是对海上航行的反映或对曾经的海上航行的回忆。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船纹饰应是一种龙舟竞渡习俗的写实。这四种解释各有其道理所在,但第四种解释显然更具说服力。 首先,从船的结构来看,船身都显得十分狭长而单薄,首尾两端高翘。取其轻使快捷。这种船无稿无帆,显然只适合在内河内湖中航行,不能在海上航行。这种船靠桨推进,舵则以长梢代替,可以随时提出水面和设置船头,使船急剧转弯。从这些较独特的设计看来,这种船似乎是专为竞渡而设计的,其次,从船上所载人物看来,大都头戴羽冠,有的腰系吊幅,但大多数没有衣着,上下身都裸露,应是有意化了装的人。因为现实中与船生活在一起的人是不会这样打扮的。这些人中,有执羽杖指挥的,有划桨的,有掌梢的,各有固定的位置和行动的模式。他们前后坐成一行,动作协调一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一般只有在竞渡时才有如此整齐划一的姿态。另外,每个铜鼓上至少和船四支,并同时朝一个方向前进。船纹与附于其周围的鱼纹,鸟纹一起,实际上就是一幅龙舟竞渡图。 龙舟竞渡,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各民族中非常流行的活动。据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隋书·地理志》中说:“屈原于五月望日赴汩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舡小,莫得济者,乃歌日:何由得渡湖?因而鼓x竞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以竞渡为戏。”其实这种竞渡之戏早在屈原之前就已有了。竞渡之戏是以我国南方“水乡泽国”的自然环境有关的。南方人民多识水性,善使舟,并有很多人以渔业为生,赛龙舟只是他们水上生活的演习和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娱乐活动。 除上途的种种纹饰外,铜鼓上的纹饰还有云雷纹、乘骑纹、牛橇纹、龟纹、螃蟹纹等,这些纹饰,或是表现了一种对某些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的崇拜,或是一种对社会生活景象反映。它们表现了铜鼓所处代人民的精神状况,及其生活景象。便除此之外,这些纹饰是否还有其他的寓意呢?历史文献中对此留下的只有只言片语,其间该有多少人部奥秘等着人们去探索啊。 延伸阅读:湖南张家界的古老传说
①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用青铜铸造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打击乐器和礼器,它约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年中叶或稍早。广西是目前出土和收藏铜鼓最多的地区。世界上最重的铜鼓王就出土在广西。
②铜鼓铸造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复杂的工艺,集冶炼、合金、制范、灌注、雕塑、调音于一体。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如此高超的技术,不能不为之惊叹。
③广西是我国古代铸造和使用铜鼓的主要地区之一。在广西,从桂南到桂北,从桂东到桂西,不断有铜鼓出土。广西如今仍有一些少数民族珍藏和使用铜鼓。壮族、瑶族等都是使用和制造铜鼓的民族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目前有馆藏铜鼓600多面,民间所藏和使用的铜鼓就更加丰富,仅东兰县就有近500面。在北流县出土的一面铜鼓,面径达156厘米,高67.5厘米,重达30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鼓,被誉为“铜鼓之王”。广西出土的铜鼓数量之多,居我国乃至世界之首位。
④每一面铜鼓都是精美的耐人欣赏的艺术珍品。形状大小不一,无底空腹,腰凹胸凸。铜鼓的基本形态是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遍体花纹,两旁附耳。全鼓由面、胸、腰、足、耳等5部分构成。鼓面中心一般都有微微隆起的太阳纹光芒,四周环绕以同心圆纹组成的宽窄不等的图案圈带,称晕圈。有的鼓面最外一晕塑有青蛙、鸟、龟、骑士等立体饰物。鼓胸略为外凸,形成一定球状弧度,胸下内收成腰,腰下外撇成足,胸腰之间对称嵌置两对鼓耳。胸、腰、足也有类似鼓面的晕圈,饰有精美的几何花纹和写实性图案。太阳纹是铜鼓的基本纹饰之一。由光体与光芒构成,像一轮光茫四射的太阳。太阳纹居铜鼓鼓面的中心,除个别原始形态的铜鼓外,每个铜鼓均有。太阳纹的形态因铜鼓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别。
⑤历史上铜鼓用于祭祀、战阵、集会、贮藏财货、随葬、娱乐等。约在明朝以后,铜鼓逐渐成为壮族等广西少数民族的一般娱乐乐器,凡婚嫁、宴钦、斗牛、节日等都击鼓为乐。
⑥广西出土的铜鼓,为研究古代广西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情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