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燕愁漂异乡是什么生肖_燕飞向南去,愁眉成笑眉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2024-07-29 人已围观

简介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文_翻译及赏析2.谁能帮我找一些婉约派词人的词及注释?谢谢!3.关于燕子喂食的诗句4.燕子进屋来了好吗5.汉乐府诗歌与古诗有什么不同?6.能表现漂泊之感的诗词有哪些1. 关于燕子窝的诗句 关于燕子窝的诗句 1.关于燕子的诗句 1、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文_翻译及赏析

2.谁能帮我找一些婉约派词人的词及注释?谢谢!

3.关于燕子喂食的诗句

4.燕子进屋来了好吗

5.汉乐府诗歌与古诗有什么不同?

6.能表现漂泊之感的诗词有哪些

燕愁漂异乡是什么生肖_燕飞向南去,愁眉成笑眉是什么意思

1. 关于燕子窝的诗句

关于燕子窝的诗句 1.关于燕子的诗句

1、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2、双燕离

唐代:李白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译文:天上自由自在比翼而飞的双燕,实在令人羡慕。

它们总是成双成对地在玉楼珠阁筑爱巢,在金窗绣户间相互嬉戏低飞。

柏梁台失火了,焚烧了它们的巢窝,它们只好又到吴王宫里筑巢。

吴宫又遭焚荡,这一次更惨,烧了个雏尽巢空。

只剩下憔悴的孀雌一燕身在,雌燕怀着对雄燕的无限眷恋,憔悴不堪。

比翼双飞的日子已难再得,真是使人寸心欲碎。

3、迎燕

宋代: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译文: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4、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唐代: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译文: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5、破阵子·春景

宋代: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2.关于描写燕子的诗句

燕子楼三首并序 唐白居易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唐岑参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苏溪亭 唐戴叔伦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即事 唐杜甫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绝句二首 唐杜甫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十二月一日三首 唐杜甫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水槛遣心 唐杜甫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路入剡中作 唐方干 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

宫词 唐韩偓 燕子不来花著雨,春风应自怨黄昏。 疏雨 唐韩偓 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

拟意 唐李商隐 鱼儿悬宝剑,燕子合金瓯。 自喜 唐李商隐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忆汉月 唐李绅 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 赋得盈盈楼上女 唐孟浩然 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

插田歌 唐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春寄尚颜 唐齐己 含桃花谢杏花开,杜宇新啼燕子来。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 唐苏颋 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凰。 幽轩 唐欧阳玭 桃花飘岫幌,燕子语松关。

登凤凰台二首 唐殷尧藩 石头城下春生水,燕子堂前雨长苔。 月暗 唐元稹 真珠帘断蝙蝠飞,燕子巢空萤火入。

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 唐张谔 片片仙云来渡水,双双燕子共衔泥。

3.含有“燕子”、“ 巢”的诗词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林黛玉《葬花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 唐 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 晏殊《浣溪沙》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姜夔《踏莎行》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周邦彦《浣溪沙》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张炎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清平乐》张炎

4.描写燕子归家的诗句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因思杜陵梦,鸿雁满回塘。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怀念东鲁寄居处,太白金陵赋诗篇。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5.关于燕子的诗句有哪些

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二、破阵子·春景

晏殊 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巧笑着的东邻女伴。在桑的路上邂逅,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三、乌衣巷

刘禹锡 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四、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五、蝶恋花·春景

苏轼 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6.描写燕子的诗句

《绝句漫兴九首》描写燕子扰人的情景:“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一二句写燕子熟门熟路,频频来访,“故”字暗示出来者不善,别有用心。三四两句写飞燕添愁惹恨,频频扰人,筑巢衔泥,点污琴书,追捕飞虫,打着主人。

这飞舞的燕子筑巢托身则罢,还要如此肆无忌惮,扰人欺人,简直可恶!其实透过这种细腻逼真的细节描写,我们不也体察到了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吗?另一首诗《燕子来舟中作》则一反这种落井下石欺人太甚的形象,把燕子写得缠绵多情,善解人意。“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首联人燕对举,诗人漂泊转徙,居无定所,燕子衔泥筑巢,两度翻新。人与燕,如陌路重逢,感慨良多。

中间四句诗人将心比心,怜悯燕子,也悲叹自身。可怜的小燕子啊,你我曾是故园旧知,何以今日形同陌路,满目疑惑,莫非主人的孤独衰老?抑或故园的荒芜破败?天宽地阔,你竟然居无定所,四处为家,这又何异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的我呢?结尾两句落笔飞燕,安慰人心。

孤单弱小的燕子啊,你竟然飞临孤舟,歇息船樯,刚和我聊了几句,又匆匆飞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感动得我老泪纵横啊!全诗捕捉细节,极写漂泊动荡之忧思。人燕对视,互诉衷曲,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句句咏燕,实是句句关连着诗人的茫茫身世啊。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则有别于以上两首诗的悲哀、烦恼的情调,借燕子表达了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感。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一二句大处落笔,着色绘光,描绘了一幅明丽阔远的初春图景;三四两句则捕捉细节,动静勾勒,别具情趣。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来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成双成对的鸳鸯,正相依相偎地静睡,恬适安详。整个诗歌流露出一种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6?1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6?1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6?1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6?1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6?1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6?1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6?1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6?1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6?1《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6?1《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6?1《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6?1《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6?1《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6?1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6?1《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6?1《塞鸿秋?6?1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6?1《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6?1《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6?1《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6?1《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6?1《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6?1《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金风: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器物类

玉:高洁、故地重游、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

寸管:笔;

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6?1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旅夜书怀》《登岳阳楼》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指孝顺双亲。

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6?1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6?1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9、其他类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

信:鸿雁、尺牍、尺素

亡国:后庭花。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谁能帮我找一些婉约派词人的词及注释?谢谢!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写雨 , 写景 , 思念爱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译文三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译文二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赏析三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像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像。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像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赏析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像,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著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像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

赏析二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构想之词,构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构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或写给友人)。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著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构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构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著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著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像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著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像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构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赏析四

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华艳”著称。这首诗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一般说来,近体诗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复的。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却好像刻意地重复著“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而巴山夜雨,也确实成为全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意象。这一意象在诗里出现两次,但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隐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凉地”,唐代的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

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然而,诗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像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濛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同样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如此温情脉脉,令人怀念。幸福也许就是这样,它需要对比、需要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吧?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忆苦思甜”。而在李商隐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像著、憧憬著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

有人考证,认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时作。那时诗 *** 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也有人认为此诗是诗人寄给长安友人而非妻子。但李商隐入梓州,与其妻去世,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去世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样的推测成立,那么这首《夜雨寄北》,实在是一首伤心之作。诗人在巴山夜雨中对幸福的遥望,如果终究没能在现实里落脚,那它又是以怎样的伤痛结束?这一切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知道,只是,当我们今天再读这首诗时,会不会感动于那样一种遥望?一边是天人永隔,一边还在浑然不知地深情遥望。在那音讯难通的时代,在那生离犹如死别的日子,他们的思念比之现代的情侣,是不是更深挚,更真切?

诗人是否得到他遥望的幸福,我们不得而知,他也再无交代,但是,他的诗歌至少描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使在巴山夜雨那样的愁苦中,幸福,也是可以遥望的。(来源:五车书斋)

赏析五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党,官僚集团。)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著与“君”“共剪西窗烛”。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温的出身较李要名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绹的排挤和压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大概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这样,或许能更为精细地品味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像,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这里似乎不是由於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于燕子喂食的诗句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这里有 李煜、柳永、晏殊 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的词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解:

1.一曲新词酒一杯:白居易《长安道》:“艳歌新曲酒一杯。”这里化用其意,边酒边听曲,作自我排遣。

2.香径:散发着落花香味的小路。

赏析:

这首词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上片天气、亭台、夕阳,依稀去年光景;下片花燕归,更是触目伤情,抑郁难解,只有徘徊香径而已。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流利;思致缠绵,成为后世传诵的名句。词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情文并茂,音律谐婉,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隽丽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解:

1.一向:即一晌,一会儿。

2.等闲:平常。

3.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赏析:

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也是词人《珠玉词》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的也非一事。悲年华之有限,感受事物之无常,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下片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长水阔知何处?

注解:

1.槛:栏杆。

2.飞去:一作“来去”。

3.斜光:残月的清光。

4.凋碧树:使得树木绿叶枯落。

5.尺素:书信。

赏析:

这是首写离愁别恨的名作。上片写庭院及室内景物。下片写词人登楼望远时的所见所感。写秋意但不凄苦,抒离情愁而不哀,写富贵之家但又不言“金玉锦绣”,临秋而望远,极目天涯,境界极为辽阔,较南唐的离愁别恨之作都有新意。词中还隐约含蓄地表示有难言之意,给读者留出想象的余地。王国维曾用下片的第一句比喻“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种。

*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长恨离亭,

滴泪春山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笼明,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注解:

1.离亭:古代送别之所。

2.淡:冷淡清冷。

3.胧:朦朦胧胧。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短短的四十四字,写出人生一种深沉的感慨:悲迟暮、伤别离。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春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这首词意境优美,笔法轻巧空灵,柔丽而富诗意,且蕴含着一种凄婉的情绪。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

银屏昨夜微寒。

注解:

1.金风:秋风。

2.绿酒:美酒。

3.紫薇朱槿:两种花卉,花色艳丽。

4.阑干:同栏杆。

赏析:

这首词写秋来情怀。金风梧桐,小窗人醉,斜阳残花,双燕欲归,都有着淡淡的秋感。这首小词通过对秋景的着意描绘,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人的清寂之思。如微风之拂轻尘,晓荷之扇幽香。全词于平易之境,抒闲适之情。清新雅洁,饶有韵致。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

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

[氵蒙][氵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

垆香静逐游丝轻。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解:

1.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

2.阴阴见:暗暗显露。

3.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

4.炉香:谓炉中香烟静静升腾,屋内细微蛛丝,被追逐轻轻飘转。游丝,蜘蛛待吐的丝。

赏析:

这首词是描写晚春景象,表现春愁之作。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怅惘之情,通过景物描写隐约地表露出来。全词除“一场愁梦酒醒时”句外,都是写景。委婉细致,景中寓情,达到不露痕迹的程度。这首词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很少用直写的方法。这种“闲雅有情思”的词风,表现男女相思往往若隐若现,曲折往复,清隽婉约,不一语道破。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

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

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

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

无限思量。

注解:

目断: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

赏析:

这首小令,抒写登楼怀远,极有情致。上片描绘红树金菊,秋色如画。下片写水远天长,情思无限。“鸿雁”隐露渴盼信息,“无限思量”申叙眷念之殷切,均含而不露。开头写景,着意点染色彩。全词和婉雅丽,极有情味。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注解:

1.凄切:凄凉急促。

2.都门:指汴京。 

3.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4.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5.楚天:泛指江南一带。楚国在南方,故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

6.经年:年复一年。

7.便:同“纵”。

8.风情:风流情意。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恨,是柳永的代表作。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时悲痛欲绝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只身漂泊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以后“杨柳岸,晓风残月”也就成了婉约词的象征。

*昼夜乐*

柳永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

变作别离情绪。

况值阑珊春色暮,

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

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拼,

悔不当初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

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

也攒眉千度。

注解:

1.洞房:深邃的住室。后多用以指妇女所居的闺阁。

2.只合:只应该。

3.阑珊:将残、将尽之意。

4.恁地难拼:这样地难过。难拼,指难以和离愁相拼。

赏析:

这是一首回忆从前欢聚和别后相思的词。上片写当年的欢聚与别情。下片写刻骨的相思与内心的悔恨。所相思之人,不仅风流端正,更兼密意柔情,惹人相思。词中惜春、惜别,感情真挚,反映了封建时代沦为社会下层妇女的遭遇与苦恼。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楼头[左“遇”去掉辶右“页”]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

正恁凝愁。

注解:

1.潇潇:形容风雨急骤。

2.凄紧:寒气逼人。

3.关河:关口和航道。

4.是处:处处,到处。

5.苒苒:渐渐,慢慢。

6.渺邈:渺茫、遥远。

7.淹留:久留。

8.[左“遇”去掉辶右“页”](yong2)望:举头凝望。

9.恁:如此。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登临所见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是柳永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上片写登临所见到的残秋景色,主要写景。下片写登临所感,抒游子思乡之情,情景交融。词中通过层层铺叙,写尽了他乡游子的羁旅哀愁。感情真挚强烈而又转折跌宕,顿挫有致。全词充溢着浓重的感伤情调。全词景为情设,情自景出,层次分明,首尾呼应。

*定风波*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

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

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左“郭”左半部右“单”],

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

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

只与蛮笺象管,

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解:

1.是事可可:凡事不在意,一切事全含糊过去。

2.暖酥消:脸上搽的油脂消散了。

3.腻云[左“郭”左半部右“单”](duo3):头发散乱。[左“郭”左半部右“单”],下垂貌。

4.鸡窗:书斋的代称。

5.蛮笺象管:纸和笔。蛮笺,古代四川产的彩色笺纸。象管,象牙做的笔管。

6.镇:总日,整天。

赏析:

这是一首闺中念远词。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衬人物的厌倦与烦恼情绪。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运用通俗的语言,不加雕饰,把人物的生活情态与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颇能体现柳词的特色。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

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

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上“艹”下“频”]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

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

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

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

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

立尽斜阳。

注解:

1.堪动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悲凉,秋日凄凉的情怀。

2.星霜:岁月。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

3.潇湘:原是潇水和湘水之称,后泛指为所思之处。

赏析:

这首词写思乡情怀。此首风格与《八声甘州》相近,为柳词名篇。词中抒写了对远方故人的怀念。上片以景为主,景中有情。诗人面对凄凉的秋景,凭栏远望,触景生情,写出了思念故人的惆怅与哀感。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中有景。妙合无垠,声情凄婉。以昔日之欢会反衬长期分离之苦,从而转到眼前的思念。词以景语收尾,远方游子极目情怀毕现。波澜起伏,错落有致。

*莲令*

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

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

无言有泪,

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

便恁急桨凌波云。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

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

隐隐两三烟村。

注解:

1.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2.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

3.脉脉:含情貌。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解:

1.伫:久立。

2.望极:极目远望。

3.黯黯:迷 [氵蒙]不明。

赏析:

这首《蝶恋花》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起来。上片写春日登楼引起的愁思。下片写“春愁”的执着缠绵,无可排遣。并点明了“春愁”的具体内容。全词写得回荡,执着诚笃,颇能显示柳词的抒情特色。王国维酷爱最后一句,特以之拟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二境界。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解:

1.纤云弄巧:谓片片云彩做弄出巧妙的花样。

2.飞星:流星。

3.金风玉露:代表秋季,秋风白露之时。

4.“忍顾”句:怎么忍心回顾那将要从鹊桥归去的道路呢?

赏析:

这首词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创作的一首歌颂爱情的赞歌。本词别出新意,化腐这神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相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出天下至理,不落前人窠,反映了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复杂心情。全词有相逢之喜,有别离之难,在再聚之盼,前人评之曰:“惋恻缠绵,令人意远矣。”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

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

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

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

飞盖是事堪嗟。

烟螟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

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

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解:

1.梅英:梅花。

2.水澌溶泄:谓冰块融化,随水流动。澌,流水,冰初凝成或初融皆可称冰澌。泄,散泄,指冰块流散。

3.金谷:指金谷园,在洛阳西北,为晋石崇所建的别墅,后为游乐之处。俊游,游览胜地。

4.铜驼巷陌:指洛阳铜驼街。汉代洛阳宫门南面会道口,有两只铜铸的骆驼不夹道相对,后称铜驼街。巷陌,街道。古人题咏洛阳,多以金谷、铜驼对举。

5.芳思交加:由春色而引起的各种情思。

6.西园:指当时驸马都尉王诜的私人园林。

7.兰苑:园林,指金谷、西园。

赏析:

这首词作于绍兴元年(1094),作者重游洛阳,开头引出对往昔的回忆,接着“金谷俊游”直到“飞盖妨花”写旧游,往日的絮、蝶、桃、柳的繁华景象,只风烟暝、旗斜、西鸦,今昔对比反差强烈,顿生归乡之心。全词以今-昔-今组织成篇,在结构上打破上下片的分界,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昔欢今悲的情感。这首词,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工于描绘,善于铺叙,是秦词的重要代表之一。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

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

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注解:

1.谯门:即谯楼,城上了望的楼。

2.共引离尊:彼此举起离别饯行的酒杯。引,举。

3.蓬莱旧事:蓬莱即会稽莱阁,旧址在今浙江绍兴。

4.“谩赢”两句:化用杜牧诗《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谩,空、徒然。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离别场面,写得缠绵凄惋,情景交融。词人写这首词是元丰二年(1079),时年三十一岁,仍无一官半职。在这种处境下,词人忆起以往的年华,展望着今后的路程,使他不能不感怀身世而慨叹,这便构成这首词深刻的主题,令人回味不尽。上片写饯别的情景,通过凄迷惨淡的景物来渲染离情之苦。下片写临别的悲伤。通过两人分手时的细微动作来表现:“销魂”、“暗解”、“轻分”等。“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

离别宽衣带。人不见,

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

[宛鸟]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

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

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解:

1.“花影”两句:花影摇曳,莺声呖呖。化用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2.西池:即汴京金明池。

3.[宛鸟](yuan1)鹭:是两种鸟,比喻品级相差不远的同僚。

4.“日边”句:回到皇帝身边的梦破灭了。日边,指皇帝。南唐·李煜《虞美人》:“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飞红万点:指被斥逐的一大批同僚。

赏析:

这首词作于绍圣二年(1095)春处州贬所。前一年,哲宗亲政,苏轼兄弟及“苏门四学士”俱遭贬谪。本词所写,即为春日谪居之愁。上片写城郊的春日春光。面对眼前美丽的春光,作者却涌起了一股强烈的今昔之感。下片昔日汴京友人相聚极乐,当年坐着马车、指点江山、议论时政,何其豪情胜慨,转眼间,时局巨变,词人只能发出绝望的叫声。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心素,

砌得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

注解:

1.驿寄梅花:《太平御览》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即用此典。

2.鱼传尺素:指书信往来。尺素,即书信。

3.“砌成”句:对远方亲朋带来的慰藉,反而增添了数不尽的离恨。

4.“郴江”句:意思是郴州本是绕着郴山流的。为什么要流向潇湘呢?这里是喻说人的离别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不得已。郴江,源出郴州东黄芩山,北流到郴州,下流入湘江支流耒水。幸自,本自。

赏析:

绍兴三年(1096),秦观再遭贬谪,远徙郴州,并被削去了所有官爵。这首词作于抵达郴州的第二年的春天。上片抒写客馆之凄凉,“失”、“迷”传达出作者的迷惘与惆怅之情。下片抒发谪居之悲苦,远方友人的梅花与书信引发了他的离愁,“砌成此恨无重数”的砌字,足见皮恨的积累与坚固。全词音调低沉,辞情哀苦,正是所谓哀而有伤,怨而有恨。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

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

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注解:

1.“西城”三句:写看见早春柳丝轻柔,触动自己的离恨,因而流泪不止。

2.碧野朱桥:指游乐之地。

3.韶华:青春年华。

4.便做:便使,就使。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伤别的佳作。上片触景生情,西城杨柳,丝丝弄柔,牵动了别情离忧,引起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下片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与李后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徐师川之“门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皆言愁之极致。全词于清丽淡雅中,含蕴着凄婉哀伤的情绪。

*如梦令*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

燕尾剪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

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

人与绿杨俱瘦。

注解:

1.玉笙:珍贵的管乐器。

2.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赏析: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莺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小梅”一曲,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桃源忆故人*

秦观

玉楼深锁多情种,

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

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

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

听彻梅花弄。

注解:

1.玉楼:指华丽的楼台。一本作“秦楼”。

2.悠悠:长久之意。

3.无端:无缘无故的意思。

4.严城:戒备森严的城市。

5.弄:乐曲。

赏析:

这首词写困居高楼深院,与外界隔绝的妇女。上片写独居的苦闷,“多情”,是她多愁善感的人生。“枕衾鸳凤”,最易惹人愁思。下片写百无聊赖的远轴。刚入梦境,却又被城头角声惊醒。见窗外月华霜重,又断续传来梅花三弄,令人愁不忍听。总之,一片凄凉境地,无限幽怨情思,宛转描来,非常深刻。这首词抒写了幽闺深锁,独居无聊的苦闷。情思缠绵,意境凄婉。

燕子进屋来了好吗

1.关于燕子喂小燕子的诗句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扩展资料:

《钱塘湖春行》创作背景及赏析: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百度百科-《钱塘湖春行》

2.关于燕子喂小燕子的诗句

《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扩展资料:

《钱塘湖春行》创作背景及赏析: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百度百科-《钱塘湖春行》。

3.描写燕子的诗句

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归燕

唐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双燕

唐杜甫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

村舍燕

唐杜牧

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

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

归燕

唐杜牧

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人不看。

长是江楼使君伴,黄昏犹待倚栏干。

晚燕

唐白居易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 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4.关于燕子的诗句有哪些

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二、破阵子·春景

晏殊 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巧笑着的东邻女伴。在桑的路上邂逅,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三、乌衣巷

刘禹锡 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四、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五、蝶恋花·春景

苏轼 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5.描写燕子归家的诗句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因思杜陵梦,鸿雁满回塘。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怀念东鲁寄居处,太白金陵赋诗篇。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6.关于燕子的诗句

破阵子 宋代: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燕子来舟中作 唐代: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苏轼长于豪放,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

蝶恋花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苏溪亭 唐代: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无题 李商隐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清平乐 宋代:张炎

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7.描写燕子的诗句

《绝句漫兴九首》描写燕子扰人的情景:“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一二句写燕子熟门熟路,频频来访,“故”字暗示出来者不善,别有用心。三四两句写飞燕添愁惹恨,频频扰人,筑巢衔泥,点污琴书,追捕飞虫,打着主人。

这飞舞的燕子筑巢托身则罢,还要如此肆无忌惮,扰人欺人,简直可恶!其实透过这种细腻逼真的细节描写,我们不也体察到了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吗?另一首诗《燕子来舟中作》则一反这种落井下石欺人太甚的形象,把燕子写得缠绵多情,善解人意。“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首联人燕对举,诗人漂泊转徙,居无定所,燕子衔泥筑巢,两度翻新。人与燕,如陌路重逢,感慨良多。

中间四句诗人将心比心,怜悯燕子,也悲叹自身。可怜的小燕子啊,你我曾是故园旧知,何以今日形同陌路,满目疑惑,莫非主人的孤独衰老?抑或故园的荒芜破败?天宽地阔,你竟然居无定所,四处为家,这又何异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的我呢?结尾两句落笔飞燕,安慰人心。

孤单弱小的燕子啊,你竟然飞临孤舟,歇息船樯,刚和我聊了几句,又匆匆飞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感动得我老泪纵横啊!全诗捕捉细节,极写漂泊动荡之忧思。人燕对视,互诉衷曲,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句句咏燕,实是句句关连着诗人的茫茫身世啊。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则有别于以上两首诗的悲哀、烦恼的情调,借燕子表达了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感。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一二句大处落笔,着色绘光,描绘了一幅明丽阔远的初春图景;三四两句则捕捉细节,动静勾勒,别具情趣。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来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成双成对的鸳鸯,正相依相偎地静睡,恬适安详。整个诗歌流露出一种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8.还有什么关于燕子的诗句,一个

关于燕子的诗句(一)

《赋得檐燕》唐皇甫冉

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晚燕》唐白居易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新燕》唐成彦雄

才离海岛宿江滨,应梦笙歌作近邻。减省雕梁并头语,画堂中有未归人。

《归燕》唐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关于燕子的诗句(二)

《村舍燕》唐杜牧

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

《双燕》唐杜甫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

《归燕》唐杜牧

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人不看。长是江楼使君伴,黄昏犹待倚栏干。

《春来燕》唐杜荀鹤

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画阁也知宽。大须稳择安巢处,莫道巢成却不安。

关于燕子的诗句(三)

《燕来》唐韦庄

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燕》唐李山甫

每岁同辛苦,看人似有情。乱飞春得意,幽语夜闻声。

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豪家足金弹,不用污雕楹。

《燕》唐李峤

天女伺辰至,玄衣澹碧空。差池沐时雨,颉颃舞春风。

相贺雕阑侧,双飞翠幕中。勿惊留爪去,犹冀误吴宫。

《燕》唐郑谷

年去年来来去忙,春寒烟暝渡潇湘。低飞绿岸和梅雨,乱入红楼拣杏梁。

闲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燕》唐李中

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喧觉佳人昼梦,双双犹在雕梁。

关于燕子的诗句(四)

《春燕》唐刘兼

多时窗外语呢喃,只要佳人卷绣帘。大厦已成须庆贺,高门频入莫憎嫌。

花间舞蝶和香趁,江畔春泥带雨衔。栖息数年情已厚,营巢争肯傍他檐。

《燕子》唐秦韬玉

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秋燕》唐司空图

从扑香尘拂面飞,怜渠只为解相依。经冬好近深炉暖,何必千岩万水归?

《咏燕》唐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祗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咏燕》唐张鷟

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

扩展阅读:关于燕子的诗句名言

1、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2、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

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6、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7、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0、燕子楼中燕子飞,芹泥一点误沾衣。

9.燕子妈妈喂食有什么词语

“唧唧,唧唧”正在玩耍的我循声望去。在奶奶家的房檐下,有五只小燕子。它们蹲在窝旁边,紧紧挨在一起,整齐地排列着。圆圆的小脑袋上镶嵌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尖尖的小嘴时开时合,不停地叫着。

这时,一只大燕子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它嘴里叼着一只虫子,朝它的孩子们飞来。原来是燕子妈妈!饥饿的小燕子们一看有食物,都争先恐后地张大了嫩黄的小嘴。我疑惑了:一只虫子怎么分给五只燕子呢?燕子妈妈可能和我有同样的想法,不停地飞来飞去,犹豫不决,似乎考虑了半天,它才把虫子送进了其中一只幼雏的嘴里。我想:这只燕子可能是最弱小的一只吧?燕子妈妈还没听到小燕子说一声“谢谢”就忙忙地又去找食儿去了。看着燕子妈妈离去的背影,我不禁感动万分。母亲每次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儿女啊!也许此时,燕子妈妈还饿着肚子呢!

果然,没过多长时间,燕子妈妈又赶了回来。这时,我明显的感觉到它飞得慢了很多,但它给另一只小燕子喂完食后,再次匆忙离去。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当它让五只小燕子都吃饱后,脸上仿佛露出了微笑。我猜,这回它得好好休息一下吧。可没想到,它又拖着疲惫的身子找食去了。我鼻子一酸,天下竟有如此伟大的母亲!

此情此景,使我久久不能忘怀,这件小事带给我巨大的震撼。原来,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百分之百。动物如此,人更是如此。上学前倍感温暖的叮嘱;放学时接过书包的双手;下雨时遮风挡雨的大伞;生病时满含焦急的目光。这一点一滴,何尝不是爱的释放呢?

无意间的一撇:一只大燕子和五只小燕子构成了一幅感人的亲子图;引人深思的感悟:小景小事中蕴含着大道理——爱是永恒的,爱是最美的!

汉乐府诗歌与古诗有什么不同?

燕子进屋来有什么兆头

1.兴旺财运

燕子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乃为吉祥之鸟,入宅则为风水好兆头,燕子进屋来,可将外界财气带入宅内,从而兴旺家宅整体财运。可兴旺家人关系和睦,家人之间难生争执,关系和睦安康,家宅风水从而水涨船高。

2.家里风水好

暮春的时候,归来的燕子寻找住处,多会挑选通风条件好,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如果是燕子飞进家里,与人同住的话,燕子会选择家风良善的人家,一来是保证自己的安全,二来这样的人家比较安详平静。

3.大吉之兆

燕子飞进家里预示着吉兆,古时将燕子称作紫燕,在你家筑巢说明你家要紫气东来了,有吉祥兴旺的意思在里面。

燕子代表什么象征意义?1.燕子寄寓了春色之美,可表惜春之情。

由于燕子的活动是节令性的、固定性的,因而便如见到月亮知夜晚、见到落叶知秋天,多愁善感的诗人见到燕子归来,自然内心喜悦,因为春天来了,春回大地,一切都有了新的暖意与希望。

2.燕子寄寓了变迁之叹,可表今昔之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于花于燕都是如此,每年春日燕子归来,人与世道却年年不同,天下沧桑,人生易老。看到燕,不免令人产生今非昔比的苍凉叹息。

3.燕子寄寓了漂泊之苦,可表羁旅之愁。

燕子寄居于人类的屋檐下,年年居无定所,寄人篱下,与羁旅天涯的异乡游子别无二致。因此,游子们常常以燕自伤,排遣心底苦闷。“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燕”与“鸿”在这一点上,也并没什么不同,偌大的天空,漂泊无依,细雨中穿梭的瘦弱翅膀,时时击打着诗人脆弱的心灵。

能表现漂泊之感的诗词有哪些

内容: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都表现追求人生享乐、及时行乐的生活观;但汉乐府民歌多反映社会面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宽窄不同。艺术: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表现方法、诗体、风格、语言等各具特色。

从内容上看,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题材范围很广泛。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古诗十九首》就是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生活的病态反映,它的题材范围比起汉乐府民歌来,就狭窄得多了。“它所反映的是处于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而已” ,“在《十九首》里,表现这种羁旅愁怀的不是游子便是思妇之词,综括起来,有这两种不同题材的分别,但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1](P18)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十九首》中所流露出的游子思妇的感伤,正是东汉末年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2](P214)当然这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文学研究界比较流行的观点。倪其心指出:“《十九首》的思想特点是封建下层文士从自身地位、利益、处境、遭遇出发充满感伤哀怨,抒写惆怅不满,迸发气愤不平。为了改善提高地位和待遇,他们不得不放弃家庭生活,奔走仕途,追求功名,谋取富贵,因而造成这一阶层游子思妇的普遍离愁别绪的丛生。”[3](P264)叶嘉莹认为:“《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引起千百年读者的共鸣,就在于它所写的三类感情:离别、失意、忧虑人生无常,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4](P79)由此可见,汉乐府民歌多反映当时社会,选题范围广泛,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比较狭小。当然其中也不乏共同关注的话题:

1.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

汉乐府诗中有大量的游子诗、思妇诗,如《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沉痛的感情,真切地展示了人们生离死别颠沛流离的画面,这个家破人亡的游子,使我们联想到《十五从军征》中那个八十岁的复员老兵,可以想象,他的结局必然也是要加入流浪者的行列。游子思乡其实主要是思念着家中的妻子、亲人,而家中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日夜思念着外出的游子,如《饮马长城窟行》写妇人对外出的丈夫日思夜想,竟成梦寐:“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梦中固然甜蜜,但梦后更添一层相思。《古绝句》也写了一位闺中思妇对行役在外的丈夫的思念盼归之情,揭示了当时兵役给千家万户带来的家人离散之苦。

游子思妇的离别和相思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到了《古诗十九首》,表现这种主题的作品更多,占了一半有余。其中既有游子之辞,也有思妇之辞,思妇之辞又占其中的多数。如《涉江芙蓉》写了一位漂流异乡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游子涉江芙蓉,又入泽兰草,“芙蓉”以遗“远道”之人,可见游子对亲人感情之深。由于路途遥远,无法寄赠,惆怅感伤之情油然而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与新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又如《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孤独难耐、飘零无着,被强烈的乡愁苦苦折磨的游子形象。再如《行行重行行》这样写道:“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此诗抒情脉络清晰,层层加深,突出表现了丈夫出行之远,别离之久及妻子怀念之深。《冉冉孤生竹》写了一个新婚女子与丈夫久别的怨情,不仅抒情浓烈而且文意起伏跌宕,把女子的怨情表达得真挚而强烈。同为写思妇之怨的其他如《青青河畔草》以生机盎然的春景,艳如春花的容颜,来反衬相思女子的孤独凄凉;《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神话故事,来写人间男女相爱而不能相会的痛苦离情,写得委婉含蓄,生动感人。

2.都表现了追求人生的享乐和及时为乐的生活观

由于生活动荡不安、祸福难测,汉乐府很多诗歌在哀叹生命短促的同时,希望通过及时行乐的方法来解脱自己。如《西门行》在“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的豪语之后,实际上却流露出内心无可消解的苦闷。“在人生短暂的压力下,及时行乐的宣言与其说是世俗生活的享乐,莫如说是急于把握生命的焦灼。”[5](P147)《古诗十九首》也同样如此,诗人热恋仕途追求富贵,抱怨同门友的不引荐,当这些文人不得不直面这短暂而虚幻的人生时,就迫切地为自己寻找慰藉和解脱之道,而其中之一就是及时行乐。“他们希望通过及时行乐来麻痹、充塞自己虚无的人生,希望以短暂的快乐来消释人生的悲凉”。[5](P226)《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这是来自下层文士们仕途幻灭后的真切的生存感受——对生命短暂的悲叹。

除了以上共同表现的内容外,乐府民歌中余下的多是揭露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反抗情绪和歌颂爱情、抗议封建礼教封建婚姻的作品。

1.诉说生活艰难,抨击社会不公以及人民对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

汉代在大一统帝国强盛外表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社会矛盾。剥削阶级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而“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班固《汉书·食货志》)。汉代民歌中的很多诗篇诉说了生活的艰难,对不公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愤慨的情绪。其中《相逢行》通过童子对主人豪富的夸耀,就揭露了统治阶级奢侈*佚的生活:“ 黄金为 君门, 白玉为 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这首诗把统治阶级用黄金作屋,狎妓饮酒,婢妾成群的腐化生活毫无忌讳地反映出来。另一首《平陵东》则通过官吏敲诈良民,使无辜百姓倾家荡产的描写,控诉了贪官污吏的恶行:“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统治阶级生活的越是奢华,劳动人民的生活就越痛苦;在他们的那种花天酒地的背面,隐藏着千千万万无衣无食的劳动人民的血泪。如《妇病行》中病重的妇人在临终前放不下亲儿的命运:“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但是由于残酷的剥削,做父亲的最后还是违背了妻子的临终嘱托,狠心地抛弃了自己的孩子。著名的《孤儿行》就上演了一部封建制度下的家庭悲剧:一家父母死后,为了独占家财,兄嫂用对待奴隶的办法来虐待自己的亲弟弟。不是令其外出行贾,便是令其在家挑水、烧饭、看马、养蚕、种瓜,什么活都干。孤儿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在这样非人般的折磨下,孤儿喊出了“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这既是孤儿对兄嫂虐待的血泪控诉,也是广大人民对统治阶级残暴行为的谴责!

2.对爱情的歌颂及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的抗议。

在质朴、自然的乐府民歌中,有许多反映爱情婚姻的作品。《上邪》通过誓词表现了少女对幸福无所顾忌的追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中列举了一系列不可能的事情,用它们来宣誓,表现了对爱情的坚贞专一。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是人的天性,可在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和钳制下,何谈美满的婚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们往往要面临被抛弃的命运。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感情虽好,却敌不过代表封建权势的婆婆,刘兰芝被扫地出门,夫妻劳燕分飞,最后只能以死抗争。《上山蘼芜》写的是一个被休弃的妇女与故夫相遇,询问新人情况的对话:“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流露出妇女对自己悲惨身世的幽怨和无奈之情。《有所思》一诗则抒写了爱情受挫前后的情感,女主人公先是为爱人精心准备礼物,出现变故之后,则将礼物“拉杂摧烧之”,还要“当风扬其灰”。前后两种态度的鲜明对比,形象地表达了爱之深与恨之切的强烈感情。《白头吟》通过一个被休弃的妇女的命运,表达了天下妇女的殷切期望:“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而《古诗十九首》余下的则是大量反映中下层知识分子伤时失意,叹息人生短促,知音难遇,要求建功立业的作品。

(二)

从风格和创作特点上看,由于乐府诗自民间,正如十五《国风》也自民间一样,这些“街巷谣讴”便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形成“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汉乐府的题材、思想、艺术、形式都有一股活跃旺盛的生命力,形成了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新源头。”[9](P37)

《古诗十九首》以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风格,被誉为“一字千金”和“五言冠冕”。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加上运用的是当时新兴的五言诗形式,使《古诗十九首》自《诗经》、《楚辞》以来,成为一种新经典。

可以说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风格迥异,各具风,在中国诗歌史上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1.表现方法:叙事与抒情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使得诗歌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双重特征,但“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2](P193)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绝对的优势。《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直到汉乐府民歌的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已能够宣告叙事诗的正式成立。现存的汉乐府民歌,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性的作品,这个比例不算低。与《诗经》、《楚辞》相比,汉乐府的叙事成分大大增加,具有一定的情节和场景。如《孤儿行》叙写孤儿遭受兄嫂虐待、辛苦劳役的经历,选取了“行贾”、“汲水”、“收瓜”几件事进行描述。《平陵东》、《孔雀东南飞》等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些诗则突出一定的场景或片段,如《妇病行》叙写病妇临终嘱托、丈夫孤苦无助两个画面;《东门行》截取平民男子欲铤而走险,妻子加以阻拦的片段;《上山蘼芜》选取弃妇与前夫相遇的场景等等。在生动的情节中,人物形象也得到了鲜活、生动的表现。《孤儿行》中孤儿的委屈与苦楚,《东门行》中丈夫的惆怅与悲愤,《陌上桑》中罗敷的美丽勤劳、机智勇敢,都从字里行间表现了出来。

《古诗十九首》则都是抒情诗,它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深挚的感情,并且增加了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的悲叹。这一点几乎贯注在所有的作品中,或隐或显地得到体现。如《冉冉孤生竹》写的是新婚久别后的妻子对远方丈夫的刻骨相思,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的感伤,使得这首诗具有更深的内蕴,它启发读者不但要珍惜爱情,更要珍惜青春、珍惜朝气蓬勃的生命。

2.诗体:多样化与单一化

汉乐府诗的形式多变,自由灵活,具有一种飞动之势和流动之美。其句式完整的五言体已经很多,还有少量的四言体,但主要是杂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都有,呈参差错落、不拘一格之态,显辗转流动、奔逸飞动之势。如《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 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 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唏!秋风肃肃晨风思,东方须臾高知之。”其它如《孤儿行》、《乌生》等诗都是杂言体。乐府古辞的这种杂言体,是自由灵活的,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一篇之中从一二字到十来字的都有。这主要是由于乐府民歌来自民间,保留着很多民间的口语。它形式上错落参差的美感和艺术上的灵活生动,逐渐被文坛上的文人所发现,而成为后世五言、七言古体诗赖以产生的土壤。汉乐府诗中七言体的诗并不多,但整齐的五言诗却不少,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梁甫吟》、《伤歌行》、《怨歌行》等全都是五言体的。“两汉时的五言乐府新诗形式,它不仅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五言诗的基础,甚至在二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10](P260)

而《古诗十九首》全都是五言,这是文人们受乐府诗的影响并向乐府诗学习的结果。把汉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和汉末文人们的五言诗相对照,可以发现文人五言诗处处有着脱胎于乐府民歌的明显印迹。体制如前面所述,汉末文人五言诗就是直接导源于乐府歌辞五言体。只是文人们毕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诗经》、《楚辞》及其它文化遗产对他们的浸润不断,再加上他们是在民歌五言体走过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后日趋成熟时,才开始五言诗创作的,因而他们能从民歌中充分吸取经验,在民歌五言体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得这种远胜此前诗歌史上其它形式的诗体更加焕发光彩,既有民歌的活泼与清新自然,又有文人诗特有的工致与精美。从而树立起五言诗的新典范——这就是《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3.风格:明朗与含蓄

乐府诗大多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以引起读者的共鸣。由于这些民歌唱的是自己心中事,抒的是自己心中情,饱含着自己的血泪或洋溢着自己的欢乐,感情基调是明朗的。如《上邪》,炽烈的感情独白式的语言,一个敢爱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其它如《满歌行》慨叹“伶仃荼毒,愁苦难为”,《西门行》感伤“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表达了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忧虑。这些都是直抒胸臆的典型。

《古诗十九首》却情思深沉,抒写蕴藉委婉。《孟冬寒气至》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写孟冬季节的凛冽寒气,写寒空星星的清冷孤寂,写月亮圆缺给人们无情的暗示,目的都在表现女子深闺寂寞的生活、怀人念远的离思,情景的渲染烘托了诗歌的抒情效果,并使之具有委婉含蓄、余味无穷的意蕴。《凛凛岁云暮》则主要是在结构的曲折上表达婉转之情,写思妇的念夫,因思之切、爱之深而产生“锦衾遗洛浦”的怀疑,因思而不眠,终于“梦想见容辉”,由现实转入梦境。梦中的描写也是极尽曲折,既写迎娶时的欢欣,又写相聚之须臾,最后写寻梦之悲哀,曲折地表达了思妇的婉转不尽的情意。

4.语言:口语的直白与文人诗语的工致精炼

汉乐府民歌语言质朴直白,多用口语,清新自然,表现力强,富有生活气息。如《江南》:“江南可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几句全无雕琢,但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乐府民歌中的人物语言,更是富有生活气息和口语色彩,如《妇病行》、《陌上桑》中的人物语言。

《古诗十九首》语言洗炼,词彩自然生动。可以说这是学习乐府民歌,保持民歌语言朴素自然、平易流畅的特色的结果。但又含意深远,耐人寻味,又加之这些文人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比起民歌作者,他们在语言运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方。乐府歌辞之外,汉赋特有的华丽与挥洒,雅颂体的典雅与精致,都是他们语言的营养源。他们还可以吸收和运用前代典籍中许多词、成语、典故,把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融入简约精炼的语言形式里。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风格上各放异彩、独具特色,但从中仍可发现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诗十九首》中体式及风格上的特点,或多或少的是在不断学习乐府五言歌辞,吸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发展提高而来。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诗歌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它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留给后代子孙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有责任去发掘它的博大精深,去研究它的文学价值,以便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提高文化修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旅夜书怀 杜甫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器物类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指孝顺双亲。

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9、其他类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

亡国:后庭花。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标签: # 燕子 # 诗人 #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