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十二生肖哪个是指鹿为马_鹿为马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十二生肖动物指?为?成语赵高指鹿为马,弄权于朝堂之上的嚣张自不必说,这场景想来实在是荒谬得可以,满朝文武怎么说也是国之栋梁精英一族,指鹿为马也太秒杀智商了吧?就这样一群草包,秦国怎么可能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呢?今人看来,鹿与马实在离得太远,这指鹿为马的故事听起来倒更像是寓言。 可《史记》里确实是这么记载的: 秦二世一望便知,问及左右臣工,还真有阿顺赵高的,说就是马。 那么,赵高何以指鹿为马呢?在那
1.十二生肖动物指?为?成语
赵高指鹿为马,弄权于朝堂之上的嚣张自不必说,这场景想来实在是荒谬得可以,满朝文武怎么说也是国之栋梁精英一族,指鹿为马也太秒杀智商了吧?就这样一群草包,秦国怎么可能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呢?
今人看来,鹿与马实在离得太远,这指鹿为马的故事听起来倒更像是寓言。
可《史记》里确实是这么记载的:
秦二世一望便知,问及左右臣工,还真有阿顺赵高的,说就是马。
那么,赵高何以指鹿为马呢?在那个时代,这鹿和马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吗?为啥不指别的为马呢?
莫非鹿与马还有不为人知的特殊关系?
马,十二生肖之一,十二地支各对应一种动物,如辰龙巳蛇午马未羊之类。
十二生肖起于何时源于何处目前还存疑,星宿说图腾说等各种说法都有,郭沫若甚至认为是泊来品,是巴比伦的十二宫之说传入中国的产物,其时间则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一批竹简,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被称作云梦秦简。
1986年6月,在甘肃天水市境内出土一批战国晚期秦国竹简,简文以小篆书写,间杂隶书,被称作放马滩秦简。
两地竹简中都有十二地支配不同动物的记录,虽与现在的十二生肖并不完全一致,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存在,所谓汉代时由外国进口之说显然站不住脚。
云梦秦简有一千多枚,内容丰富,涉及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等,其中有甲乙两种《日书》;而放马滩秦简共460枚,除了8枚是《墓主记》,其余竹简都是《日书》,也分甲乙两种。
《日书》,是战国秦汉时期的日者用来占卜择吉的一种术数书籍,有学者还认为其中有关于出行的巫术。
所谓日者,就是行占卜之术的人,《史记》中有《日者列传》一章,“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於天命哉!其於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於卜者。”日者,即卜者。
现在的十二生肖,马对应的地支是午,午马的对应关系从汉朝时就有明确记载。
东汉王充(生于公元27年)的《论衡》有《物势篇》:
我们将其中的地支和生肖的对应关系摘出来按顺序排:
子禽鼠,丑禽牛,寅禽虎,卯禽兔,巳禽蛇,午禽马,未禽羊,申禽猴,酉禽鸡,戌禽犬,亥禽豕(豕即猪)。
瞧,和我们现在的十二生肖一模一样。
不对啊,这只有十一对,还少一个辰龙。
《物势篇》确实没有辰龙,但《论衡》中还有一个《言毒篇》,里面有“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用的十二生肖至少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型了。
那春秋战国时代也是这样吗?
云梦秦简所在的睡虎地十一号墓,据考证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其中的甲种《日书》有一篇名为《盗者》,内容是占卜中对盗贼相貌特征的描述: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亥豕,这五个和现在是一样的。
巳,虫也。《说文·虫部》载:“虫,一名蝮”。蝮是一种毒蛇,蛇也被称为长虫,所以,巳虫就算巳蛇吧。
申,环也。环,读作猨,猨同猿,也算和猴有关系,后来的申猴也可能是从猿演变而成的。题外话,在古人眼里,猿是比猴要灵性得多的物种。
酉,水也。水,古音读为雉,?雉也就是野鸡,勉强算酉鸡(仍存疑,在八卦中,巽为鸡,离为雉,鸡和雉属性完全不同)。
戌,老羊也。老羊这个,有人考证说古代称狗为黄羊,那么戌老羊也勉强和戌狗划上等号。
这样就有九个生肖与现在是一样的。
辰,文中未有,疑有脱漏。
另外两个,则与现在大相径庭,而且正好是指鹿为马的这两种动物。
午,鹿也。未,马也。
放马滩秦简又是怎样的呢?其《亡盗》篇载:
把十二地支摘出来: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辰虫、巳鸡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豕。
可见放马滩秦简的记载和流传至今的十二生肖更加接近,不同的只有辰虫巳鸡这两对(此外还有一个酉鸡,与巳鸡重复,或许巳鸡有笔误)。
从放马滩秦简可见,午马,未羊,和现在一致,而云梦秦简则是午鹿,未马。
云梦秦简在湖北楚地,属于楚国。放马滩秦简在甘肃,正是秦国故地(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即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
秦国祖上就是游牧民族,马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司空见惯再熟悉不过,而放马滩秦简又可以证明,那时的秦人已经在用午马未羊的配对。
虽然指鹿为马是个贬义词,但赵高其人确有文武双全之才,不仅是一流的书法家、文字学家,还精通律法,而且还是猛男,长于射御之术。而之所以祸乱大秦,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则说他是为了给赵国复仇。
这样一个学霸高知型的人,指鹿为马应该不全是指黑为白的乱来,云梦秦简就说明,相对于秦地的午与马相对应,至少在楚国文化中就是午与鹿相配。
除了云梦秦简中的午马之说,就像风马牛不相及将马牛并举,那时候还有马鹿同列的说法。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有一段话:
如耳是人的名字,他去游说卫嗣公,卫嗣公很高兴但又只能长叹。侍从们就说了,为啥不让他做相国呢?
我们都知道,卫国在列国之中并不强大。卫嗣公就说了,像鹿一样的马可以标价千金,可世间有百金之马却没有一金之鹿,为啥呢?因为马能被人用而鹿却不能被人驯服。如耳之才足够去万乘大国为相,我这小小的卫国池子太浅,他才高八斗,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啊。
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这个马似鹿是什么意思?
像鹿一样跑得快?貌似在速度上这两种动物难分伯仲吧。
外形真就长得像鹿?如果是这样,当时的人或许真的相信有这样的马,而赵高只是利用了这一点罢了。
再晚近一些,隋代的萧吉撰有《五行大义》,其卷五《论三十六禽》有载:
瞧,地支午既是鹿又是马,指鹿为马还真不尽是胡说。
十二生肖动物指?为?成语
应该是龙。
赵高试图谋朝篡位,梦想当皇帝,就是伪龙(假龙)。
后来他的野心被胡亥(秦二世)知道了,很是愤怒,说我是真龙天子,你们敢杀我吗?
阴谋暴露,就像在青天华日下一样。因此,我认为是龙。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中文名
指鹿为马
外文名
point at a deer, call it a horse
出 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
作 者
司马迁
文学体裁
成语
结 构
兼语式
用 法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感情色彩
贬义
年 代
秦朝末年
反义词
是非分明
近义词
混淆是非 、颠倒黑白[1]
相关人物
胡亥(秦二世)、赵高
目录
1 词语辨析
辨析 注释 译文 原文(2) 注释 译文2 史记著作
作者简介辨析
“混淆是非”和“指鹿为马”都有“违背事实;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但“指鹿为马”完全是故意的;并时有咄咄逼人之势;“混淆是非”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原文(1)
赵高欲(1)为乱(2),恐(3)群臣不听,乃先设验(4),持(5)鹿献于二世(6),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7)邪?谓鹿为马。”问左右(8),左右或(9)默,或言马以阿顺(10)赵高,或言鹿者。高因(11)阴(12)中(13)诸言鹿者以法(14)。(15)后群臣皆(16)畏高。(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欲:想要。
乱:叛乱,此处指篡夺秦朝的政权。[2]
恐:害怕,恐怕。
设验:设法试探。
持:带着。
二世:指秦二世皇帝胡亥。
误:错误;误会。
左右:身边的人。
或:有的人。
阿顺:阿谀奉承。[2]
因:于是,就。
阴,暗中。
中(zhòng),中伤。
法,刑法。
阴中诸言鹿者以法:暗地里假借法律惩处那些直说是鹿的人。
皆:都。
译文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2]
原文(2)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1)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2)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3)而从邪臣之说。(汉·陆贾《新语·辨惑》)
注释
误:错误;误会。
半:一半。
自信自:自己相信自己。
译文
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这时,秦王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3]
史记著作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年——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师从道家。《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