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十二生肖裱花_十二生肖立体花饽饽

tamoadmin 2024-07-29 人已围观

简介1.虎进门必伤人指男还是女,虎进门必伤人啥意思2.胶南传统文化有哪些3.满族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烟台在元宵期间,这里举办着精彩纷呈的活动,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做一些整理,虽然可能不是很全面,但是这些活动也足够大家参与了,我们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有哪些活动吧!民俗节庆烟台市庆新春社区秧歌大赛活动时间:2月19日活动内容:庆新春社区秧歌大赛是春节期间烟台市区一项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市文化馆组织市区艺术水

1.虎进门必伤人指男还是女,虎进门必伤人啥意思

2.胶南传统文化有哪些

3.满族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十二生肖裱花_十二生肖立体花饽饽

烟台在元宵期间,这里举办着精彩纷呈的活动,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做一些整理,虽然可能不是很全面,但是这些活动也足够大家参与了,我们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有哪些活动吧!

民俗节庆烟台市庆新春社区秧歌大赛

活动时间:2月19日

活动内容:庆新春社区秧歌大赛是春节期间烟台市区一项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市文化馆组织市区艺术水平较高的民间文艺团队集中演出广场舞、健身舞、传统秧歌等节目,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

活动地点:南山公园

福山区:秧歌进城

活动时间:2月19日

活动内容:正月十五,秧歌进城表演,届时将有来自福山7个镇街和高新区福山园在内的20多支秧歌队伍、2000多名基层文艺骨干和民间艺人组织的秧歌队进行演出,其中包括福山雷鼓、下官抬阁、福山高跷、张格庄跑大营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活动地点:福山区县府街、商业街、城里街等

莱山区:第六届元宵民俗文化展演活动

活动时间:2月19日

活动内容:正月十五,文化馆专业干部培训的7个街道文艺骨干进行民俗表演。

活动地点:烟台市莱山区胶东文化广场

牟平区:2019民间艺术展演暨非遗成果展

活动时间:2月17日

活动内容:正月十三,集中展示秧歌等民俗表演。

活动地点:区大街原剧场路口与门前

高新区:“锣鼓喧天闹元宵”活动

活动时间:2月19日

活动内容:胶东传统大秧歌、变化多姿的腰鼓、响彻云霄的大鼓等节目。

活动地点:创业大厦

招远市:秧歌进城活动

活动时间:2月16日

活动内容:正月十二,由招远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和阜山镇组织的优秀秧歌表演队进行会演。

活动地点:招远市区

栖霞太虚宫:燕九节庙会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3日

活动内容:民间艺术团体表演奉地方特色大型古装吕剧开年大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正月初八至初十,庄园街道第三届群众文化展演。

正月十六,龙王节秧歌大赛颁奖典礼暨获奖节目汇演。正月十三至十五,有奖灯谜猜猜猜。即日至正月十九,儿童游乐场、群众民俗文化表演(秧歌、锣鼓等)、道教祈福法会、祈福牌和祈福绳寄语、全市中小学生征文比赛。

龙口动植物园:逛庙会,看熊猫,徐福故里年味浓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16日

活动内容:

1、龙口市徐福故里民俗文化节,暂定正月初二至十六,展销内容包括民俗工艺品、传统小吃、民俗绘画、非遗文化展等;传统文化展演包括踩高跷、变脸、糖画、剪纸、老黄县抬阁、扭秧歌。

2、戏雪场16条20米的超长雪道同时开放,还有雪地摩托、月亮船、雪地转转等项目。

招远南海林苑:2019新春民俗文化节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19日

活动内容:

1、首届南海林苑新春民俗文化节—庙会。邀请马戏、杂技团队,邀请专业演艺团队40余个,全天循环商演!

2、穿越古代,婚嫁体验。原有胶东婚礼情景再现,游客在观看演出的同时,可身着服装参与到演出之中。

3、民俗艺术,传承经典。吹糖人、捏面人、胶东花饽饽、泥老虎、草编、泥塑等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将聚集于此,游客可与传统手工艺人、非遗传承者近距离接触,亲身参与到民俗“老古董”的制作过程之中。

4、美食饕餮。集结国内外数百款特色美食,由各地美食工匠现场手工制。还将举办多重抽奖、抢红包等欢乐回馈活动。

5、首届金岭镇“新农村、新市民、新体育”农民健身趣味运动会。围绕“新农村、新市民、新体育”的主题,运用趣味体育的活动形式,充分展示市民奋发图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6、招远市名优特农产品展示展销暨企业形象品牌宣传推介会。来自招远市的名优企业将展示各自的企业品牌形象以及名优产品,招远市文化部门主办的“我爱我的家乡”绘画比赛也将同步进行。

元宵灯会蓬莱戚继光故里:第六届登州民俗游园灯会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0日

活动内容:景区与四条商街结合,除了传统花灯,还加入了时下最流行元素网红灯光秀,营造最浓郁的节庆氛围与最炫的视觉效果,并将举办猜灯谜、抽大奖等活动。

龙口:春节游园灯会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4日

活动内容:正月初八至二十日,在龙口文化广场、东莱街道、时代广场等地举办春节游园灯会。

海阳市行村镇庶村:跑灯官

活动时间:2月19日

活动内容:每年正月十五,海阳市行村镇庶村家家户户门前挂好各式花灯,大街小巷开始跑灯官活动。

景区活动海阳市沿海乡镇:祭海

活动时间:2月17日

活动内容: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是海龙王的生日,为纪念这个特殊日子,海阳沿海渔民都会开展传统的祭海活动,并扭起独具特色的海阳大秧歌为祭海活动助兴,祈求丰收、平安。

莱州三山岛街道三山岛村:海神庙庙会

活动时间:2月17日

活动内容:农历的正月十三,三山岛村渔民祭祀海神,舞起长龙扭起秧歌,敲起欢庆锣鼓,为新一年的平安与丰收祈福,祈求来年出海作业时风调雨顺,满载而归。

龙口南山景区:财神文化节及元宵烟火秀

1、“福寿南山过大年、金猪旺财送吉祥”第五届财神文化节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0日

活动内容:第五届“财神文化节”开幕式,财神送金大巡游,走财路、摸金砖,打卡网红摇钱树,大转盘,一掷千金,精俗表演,精俗过大年等活动。即日至2月20日期间,门票60元/张;网络销售55元/张。

2、元宵节—“烟花璀璨不夜天,欢天喜地闹元宵”元宵夜烟花秀

活动时间:2月19日

活动内容:元宵节吉祥祈福法会、传灯祈福法会、烟火晚会。正月十五晚18:00-20:30,景区门票30元/人、网络售价28元/人。

烟台山旅游风景区:烟台贺年会?相约母亲山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19日

活动内容:正月十四、十五,举办灯谜有奖活动,届时,烟台山上会悬挂起灯谜,市民带着纸笔来到烟台山脑洞大开,有奖!

和其他市民一起感受灯谜活动的节日气氛。此外,烟台山上的忠烈祠,龙王庙门前,会有民众祈福树,许愿池,游客和市民可以拿着祈福带许下自己的心愿和对新一年的期许,让2019年更加美满成功。

烟台塔山旅游风景区:塔山第七届迎春灯会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19日

活动内容:本届灯会用现代LED灯光,盛邀上合峰会节庆团队,来自数十名设计师的恢弘力作,千万巨资打造一场非比寻常的视觉盛宴!此外景区特引进了吴桥杂技前来献技,精彩的杂技节目定会让大众拍手叫绝。

新春灯会正式亮灯之际,LED灯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渲染节日气氛,使灯会别具特色!绚丽的灯光秀,奇趣的吴桥杂技,科技与艺术的碰撞,就在塔山景区2019年迎春灯会!

烟台海昌渔人码头:海昌极地冰雪节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8日

活动内容:南极企鹅逗翻全场,疯狂飞碟、阿里巴巴大探宝、雪船、儿童无动力雪橇、雪片等通玩项目全新升级,雪地坦克、雪夹、雪铲等自费项目充满乐趣。

1、冰雪节大门票20元/人,1.4米以下儿童免费。

2、冰雪节儿童通玩票98元/人,疯狂飞碟、阿里巴巴大探宝、无动力儿童雪橇、雪船、雪片5大通玩项目不限次数任意畅玩(正月初一至初七118元)。

3、冰雪节畅玩卡,营业期间不限次游玩,门市价格260元/张,鲸鲨海洋公园年卡会员,可享200元/张优惠。

鲸鲨海洋公园:水下财神派发红包雨狮王争霸贺新春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19日

活动内容:海底星SHOW场迎来水下财神派发红包雨,扫码抢红包欢乐无限多,愿您在新的一年财源广进!欢乐剧场全新改版,海狮贝克先生及安吉拉**组成的海狮队与小丑演员组成的舞狮队,为大家共同演绎“狮王争霸”主题喜剧,双狮贺新春。

猪年主题海洋动物展区——猪鼻龟,也将在新春期间来到鲸鲨海洋公园,与您近距离亲密接触,为新春祈福带来好运。海底新春纪,凡55周岁以上及属猪游客购票29.9元(门市价130元),购买年卡还有多重礼遇。

蓬莱阁景区:新春特惠60元游蓬莱阁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0日

活动内容:烟台市民凭本人即可享受60元/人的优惠价格,游览蓬莱阁景区古建筑群(包含主阁二楼),规定时间内购买使用,逾期不退。

购买方式:

1、门票价格:成年人60元/人,购买后即可按期使用。

2、适合人群:1.4m以上、6周岁-59周岁(含)以内的烟台市民。

3、购买流程:号码为3706号段开头的直接在“仙客行-智游蓬莱”电商平台、飞猪蓬莱旅游旗舰店购买;为外地号码但住址为“烟台市”范围内的烟台市民,需要本人持原件到现场办理。

办理地点:①蓬莱阁景区内登瀛桥桥西木房咨询处;②蓬莱市悦动港湾3号楼102蓬莱旅游咨询中心(蓬莱智慧旅游公司)。

5、使用流程:凭本人和手机验证短信到景区正门核销入园。

其它活动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元宵节庆活动

1、蓬莱欧乐堡梦幻世界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0日

活动内容:景区以巅峰游乐和完善的服务打造吃喝玩乐“全家欢”“庆新春”花车巡游精不停。门票原价200元/人,特惠价100元/人(身高1.20米以上人士)。

青烟威地区市民持本人可享受以上价格购票,购票和检票时须出示本人对应。

2、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0日

活动内容:景区奉上“海豚海狮白鲸海象萌宠大拜年”和“美人鱼水下送祝福”的特色表演。门票原价150元/人,特惠价120元/人(身高1.40米以上人士)、100元/人(身高1.20--1.40米以上人士)。

青烟威地区市民持本人可享受以上价格购票,购票和检票时须出示本人对应。

3、三仙山风景区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0日

活动内容:景区推出“入仙门,走仙路”的神仙之旅,让游客在年味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可以撞钟、上香为家人祈福,初一至初七,仙女下凡送祝福。门票原价120元/人,特惠价60元/人(身高1.20米以上人士)。

青烟威地区市民持本人可享受以上价格购票,购票和检票时须出示本人对应。

4、八仙过海景区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0日

活动内容:“入仙门,走仙路”八仙演员为游客送福袋,带来祈福祥瑞的佳节体验。门票原价80元/人,特惠价40元/人(身高1.20米以上人士)。青烟威地区市民持本人可享受以上价格购票,购票和检票时须出示本人对应。

蓬莱阁和圣休闲农场:春节优惠活动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0日

活动内容:

1、入园门票10元/人(原价60元/人),含游览和圣马场;参观欧式马房、一睹价值数千万的世界名马,及来自多个国家的名贵矮马风彩、拍照留影。

2、通票65元/人(原价90元/人),含骑马体验;射箭体验;乘坐观光马车;游览和圣马场;参观欧式马房、一睹价值数千万的世界名马,及来自多个国家的名贵矮马风彩、拍照留影。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贺年特惠季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19日

活动内容:

1、高端品鉴定制票(150元):游览亚洲最古老酒窖、聆听百年张裕故事,品鉴销量五亿瓶解百纳干红、品鉴中国第一座专业化酒庄酿造的张裕卡斯特霞多丽干白、蛇龙珠干红、品鉴“液体黄金”张裕冰酒,制作个性化解百纳照片酒一瓶,国家级品酒师侍酒服务,1892红酒馆专属品酒区,专属免费停车位。

2、贺年狂欢购。部门产品8折优惠,个别产品优惠近千元。

3、举办“花样少年”贺新春演出活动。

4、举办第二届“酒与棋王”之围棋醉棋王、中国象棋醉棋王比赛。

张裕国际葡萄酒城:美酒闹新春·葡萄酒狂欢节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19日

活动内容:张裕卡斯特酒庄贺年会开始啦!凡生肖属“猪”的烟台市民,持有效证件均可获赠双4A

景区(张裕卡斯特酒庄、张裕葡萄酒小镇)免费游特权!同时准备了10余项精彩的互动体验活动,如“红酒冬季新饮”“红包墙”“DIY白兰地”等。

黑尚莓酒庄:新春美酒美食节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0日

活动内容:活动期间,酒庄游客可在每日指定时间内品尝黑尚莓提供的树莓酒免费品鉴服务;二期酒庄提供全烟台唯一正宗指定宁夏滩羊美食—景泰蓝滩羊肉火锅,游客可在活动期间享受地道美食,满额销售后享受相对应的折扣优惠。

蓬莱文成城堡:春节参观

活动时间:即日至3月3日

活动内容:1、城堡参观,蓬莱市民凭免费参观。2、烟台市民凭30元/人3、烟台市民60岁以上老人免费。

蓬莱唐皇山谷·国宾酒庄:寒冬钜惠,温暖折扣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8日

活动内容:推出特惠景区票,15.9畅游酒庄,了解葡萄酒发展的历史,亲临酒庄和酿造车间,近距离与品酒师交流。

烟台《市民持休闲护照》特惠日第287期——君顶酒庄特惠月

活动时间:即日至2月20日

活动看点:君顶酒庄坐落于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中国蓬莱南王山谷凤凰湖畔,是最具创新意义与东方神韵的个性化葡萄酒庄。君顶酒庄开创性地将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美食美酒品鉴以及葡萄酒文化推广等与人们旅游休闲需求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东方葡萄酒文化体验休闲之旅。

活动特惠:烟台市民持休闲护照可享受纯参观门票、参观加品酒(T99)门票3折优惠。

掌握好这些活动内容,小编就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啊!

虎进门必伤人指男还是女,虎进门必伤人啥意思

1、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相声

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中国相声有三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

相声主要用口头方式表演,以北京话为主。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3、北京庙会

北京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4、北京评书

北京评书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相传是明末清初江南说书艺人柳敬亭(1587~1668)来北京时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清代北京鼓曲艺人王鸿兴去江南献艺时,拜柳敬亭为师,回京后改说评书,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掌仪司立案授徒,流传到现在的。

5、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曲艺剧种之一,已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琴书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种之一。

北京琴书源于河北廊坊及北京郊区的五音大鼓,又名单琴大鼓、扬琴大鼓。以三弦、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唱腔借鉴京韵大鼓说唱转圜自然的风格技巧,旋律简洁,创造了多板式的不同节奏的唱法,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艺术特点。

胶南传统文化有哪些

虎进门必伤人指男还是女

喜欢我就来 我哟,喵呜~

土味情话

“我缺了一样生活必需品”

“缺了什么?”

“你呀”

老的结婚习俗

一、合婚

合婚之俗,并非一市一县所独有,全国各地大多如此,当然北平也不例外。在北方记一个人的年岁,最重十二生肖,尤其婚姻大事,都以生肖属相的相生相克取决行止。

人们为子女择偶,必须经?媒人?往返两家?提亲?,其步骤是,先由媒人问明女孩的生肖属相,并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八字?复送女家,双方互请?先生?,如男女命中没有相克之处,且有成亲的可能时,才进行议婚,否则虽然?门当户对?也只有作罢了,此举俗称?合婚?。

议婚能否成功,更大的关键,全在合婚的?先生?一言而定。因此如其中一方极盼能成好事,竟有预先向合婚?先生?行贿的人家。

俗语说:?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男女有以上相犯的属相,婚事就难以说合了。反之,倘二人的属相相生,别的条件就都可通融。相宜匹配的属相是:?鼠配牛,虎配猪。羊配兔,马配狗。?这是男女两造最重视的。又:男家求亲,最忌属虎、属羊的姑娘。俗语说:?虎进门,必伤人。?而属羊的姑娘也有?命硬克夫?之说。因此倘有女家急于求偶,而极中意某家男孩时,为达到目的,常常隐匿真实属相,否则就难以成功。

二、相亲

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有无,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倘若见室内陈设豪华,则以为其家境富裕,当然乐意攀亲;若见室内萧条,家徒四壁,而且子女众多,则以为其家境贫困,议婚时就会消极态度了。

相亲的结果如双方都很满意时,再根据男女八字检查二人的?三堂?。所谓?三堂?,就是查双方父母有无相妨之处。倘能得吉,然后就写婚书,且将上轿、下轿和拜天地的时辰、方位,以及纳币、亲迎的日期,都详细的写在婚书上。

三、放小定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

当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鞋)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料一盒。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

四、择日子

北平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选定吉日,据说,若迎娶时适值新娘月信,有?红马,家败人亡?之说,所以都很重视。若新郎年幼,未入洞房之前,作父母的必谆谆告诫,勿行逾节,惟恐洞房之夜新娘即,则所生之孩子,叫?迈门子?,大不吉利。因此?择日子?是非常重要的。

五、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放大定?,又称?通讯过礼?。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他礼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礼物的数最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如:

(一)衣料首饰类有已裁制好的衣服,也有衣料以及各种首饰。

(二)酒肉食品类有双鹅双酒、羊腿、肘子(即蹄膀)及各样蒸食。

(三)面食类有龙凤饼、水晶糕及各样喜点。

(四)果食类有四干果、四鲜果。

在这些礼物中的双鹅、双酒以及各种果食,都具有深远的抽象喜意,譬如以酒来说,自古以来,无论任何喜庆,莫不讲羊羔美酒?,或谓?无酒不成席?,证明酒礼是不可缺少的。而鹅是从古礼用雁演变而来的,因古礼的六礼中,有五礼都用雁,主要是因雁是一种信鸟,婚姻大事不戏,双方都要守信。但北方雁甚难得,所以就以鹅代替。按一般习俗,这双鹅双酒,女家只收半数——一只鹅、一坛酒。另一半就在当天请媒人退还男家,这是女家对男家的一种礼貌。至于果食,更有趣味性的意思。如四干果中必有: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四种,这是取?枣(早)生桂(贵)子?的意思。如在四鲜果中有苹果,就象征?平平安安?,但绝对不可用梨,因?梨?与?离?同音,要避免夫分离?之嫌。总之,被选用的果子,都各具不同的吉祥意义。

?放大定?之礼,不比平常,除两位大媒必须参加,并负责?过礼?外,新郎的母亲也要参加,也有另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块儿参加的。而女家则象?放小定?时一样款待;把所有的礼物都分装在箱、盒里,并加以红封条,届时雇工人抬着送到女家,两人一抬,普通人家都是送四抬礼,有钱人家则多送八抬。女家收到礼品后,照例由当面开礼盒。在开盒之前要先向礼盒作三个揖,再用手拍礼盒三下,然后把封条撕去。打开礼盒时必先看到一个红封套,里边放有银元或铜元若干枚,这都归开礼盒的所得。首饰盒里有一付镯子,一定要由新郎的母亲给姑娘带在腕上。带镯子时还要说些吉利话,如:?白头楷老,吉祥如意?等词句。据说此举的用意,是为了新娘过门后要听婆婆的话,以防婆媳间不和睦。

事后,女家必将男家送来的龙凤喜饼以及各种点心,分给亲友,借以宣扬女儿待嫁有期。亲友们也都分宴待嫁姑娘,并赠送一些胭脂、宫粉或衣料等物,俗语叫?添箱?。

六、送嫁妆

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期前一两天。把所有的陪嫁,分装在箱子及食盒里,雇人抬着,两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据李家瑞编的《北平风俗类征》记载:?前一日,女家请男宾四人,六人或八人送妆,男家亦请人迎妆,物以抬数计,中等,大半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富者则自数十抬至百馀抬不等,贫者则十六抬,十二抬,再次则仅备女子常用之物若干,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若抬数多者,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然近亦有于娶日送妆者。?从?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送嫁妆?之举是很隆重的,有钱的人家嫁女儿,正好趁着?送嫁妆?的机会以炫耀富有,并且还有陪送土地和店铺的;陪送土地的方式,是在嫁妆的行列里,由人抬着几块土坯。要送店铺,就是把该店铺的招牌取下,一并抬送到男家。

男家收到这些嫁妆以后,新郎要在当天去女家?谢妆?。谢妆要行磕头礼,但不作停留,磕过头之后就回家。嫁妆中的每一箱匣,都在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包铜元的,也有包角票的,这并无客观标准,只是象征着一些喜意而已。

七、亲迎

吉期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并且要按照《通书》上所规定的时辰出发。在起轿前,先由两个男人熏轿,并用一面镜子、一本《宪书》,向轿内幌照几下,用以。有钱的人家娶媳妇场面特别大,仪式非常隆重,各种仪仗排列的次序大约是?顶马?(在迎亲仪队中,有一人盛装骑马负责开路并指导整个行列,名曰顶马)在最前边,其次为回避牌、吹鼓手(即今之乐队)、铡锣、缀灯、旌旗等,可谓:旗、锣、伞、扇一应俱全;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场面之大,声势之成,实在难以形容。新郎的绿帏座轿居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象是?大老爷?出巡一样,此时此地之新郎,正如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场面大的仪仗,一排列就占满一条街。其中有两个防煞的人责任最重,他们各拿一块红毡,随行于花轿两旁。途中遇有井泉时,必须张毡遮盖新娘的花轿,以防作祟。另有娶亲太太二人,娶亲官客二人或四人。也分乘轿子一块儿随仪仗前往。照例新娘的花轿不能空着,所以必须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坐在里边压轿,而且手里还提一把茶壶,俗称?提茶壶的?。茶壶之中,装清水少许,豆腐一块,上插蝙蝠形红绒花一朵。因为豆腐与蝙蝠,第二字都与福字同音,象征双福临门。又在茶壶上盖四方红罗一块备用。因罗与乐音略同,象征终身快乐!男家为了能顺利达成迎娶新娘的任务,要在事先预备若干?红包?,各包铜元、制钱、或角票等,交娶亲官客见机备用;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娶客在外叩门,请新娘上轿。这时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娶客就把红封包儿,递过去之后,里边才开大门,并令吹鼓手吹打奏乐。然后娶客又把预先带来的制钱铜元等向门内投撒,俗语叫?撒满天星?。女家的执事们把娶客迎入院中,花轿也跟着抬入。女家以茶酒款待娶客,并把准备好的?子孙碗箸?放在娶客面前,请娶客带给男家。?子孙碗箸?不可磕碰损坏,否则主男女福寿不长,所以双方都认为事关重大,特别小心;此时男家的娶亲太太就把?提茶壶?的所带来的红绒花及四方红罗交与女家的送亲太太,女家再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共四人分持红罗盖头的四角,先在新人面前四人传递,嘴里说:?四季平安,百年好合,白头到老,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然后把红绒花给新娘戴上,再把?红罗盖头?盖在新娘头上,娶亲太太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在花轿未到之前,女家即由家人把新娘头顶上的头发,分下一缕挽一发髻,取?结发夫妻?的意思。新娘上轿的时候,必须有人在地上逐次接铺红毡,使新娘足不沾地,由二人搀扶上轿。也有由新娘的父兄抱着新娘上轿的。新娘在轿内无论冷热,头上的?盖头?都不许摘去,虽在炎夏,也不例外。在起轿前,新娘的父母必对花轿详加检查,以策安全。起轿后仍派新娘的兄弟二人随行于花轿两旁,俗语叫?扶轿杆?。同时也请送亲太太及送亲官客一同随轿?送亲?。一直送到男家为止。

八、拜天地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再三请求始能开门。这种情形和女家对付男家的娶客是一样的,但没有送红包儿和撒满天星之举。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执事人等各司其职,准备新娘下轿。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于是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嫂(即今之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俗称?,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嫂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 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并撒喜果于帐中,此举正如唐代?撒帐?之遗风。此时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俗语叫?初会?或叫?露脸?。遂即摘下新娘头上戴的绒花,这朵绒花,新郎可任意放置,据说放在高处即可生男,放在低处即可生女,现在看来都是。但在当时因受背景所使然,认为一切是应该的。

九、吃子孙饽饽

?坐帐?之后,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仍由三位送亲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给新夫妇进食。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接着就是饮?交杯?酒,就是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由娶亲太太送给新郎,送亲太太送给新娘,各饮半杯而再一次,所以交杯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摆圆饭?或?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娶亲和送亲太太及其他宾客均坐陪座。筵席一开始,新郎新娘必须都先吃一大口馒头,据说是意味新夫妇,今后必有?满口福?的意思。

十、闹洞房

?闹洞房?是代表喜气的,所以家家户户,只要娶媳妇儿,就要闹洞房,而且闹的越热闹越好,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古今皆?闹?!只是闹的程度不同而已,有些文雅之士,动口不动手,有些莽汉粗夫,则尝因酒后乱性,以致闹成过失的惨剧!如应劭《风俗通》所载汝南张妙会杜士。士家娶妇,酒后成戏。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死……。?由此可见,闹房之俗,自两汉以降,一直是盛行不衰的。

俗语说?三天无大小?,是指在新婚后的三天之内,不分大小(长幼)辈分,都可以参加?闹洞房?,话虽如此,实际参加的,都是平辈的。族亲方面当然是堂兄弟姐妹们,姻亲方面,就是姑表、舅表、姨表的表兄弟姐妹们,一定参加。如大家族支系旁系关系众多,参加闹房的人,也一定很多。人一多,就会七嘴八舌,甲让新娘这样,乙又让新娘那样。当然都是男女间一些难为情的举动。最时髦的举动,是让新郎与新娘?亲嘴儿?!?亲嘴儿?就是?接吻?,初建,虽已西风东渐,但以中国人保守的程度而论,男女青年当众?亲嘴儿?,当然也是一件大事,所以当有人喊?亲嘴儿?时,羞得新娘面红耳赤,不敢抬头,于是大家更起哄:?亲嘴儿!亲嘴儿……!?如此情形,新娘当然不堪其苦,但也无可奈何,因参加闹房的人,都是新郎的亲戚和族中兄弟姐妹,并且也是为贺喜而闹,所以多苦都要忍耐,否则越闹越凶,不但可能闹到通宵达旦,而且徒伤感情。

闹洞房之俗,虽说很普遍,但北平究竟是一个古老的文化都市,有些人家,家长的思想过分保守,以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婚礼始终应在严肃中,这种家庭当然只有?免俗?了。

十一、分大小

拜家拜祠堂统称为拜祖先,这是拜过天地之后,一个最重要的节目,因新娘?过门?之后,就是丈夫家的一员,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数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

拜过祖先之后,就要?定名分?,俗语叫?分大小?。就是要认识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长幼辈分。人口简单的小家庭。新娘就在洞房之夜叩拜公婆和认识家族近亲的辈分关系,惟如大家族人口众多,洞房之夜不及一一叩拜,所以必须在次日上午由妯娌陪同分别拜见。拜见长辈必须磕头,对平辈则以作揖及双手拜拜为礼。拜过家族就拜前来贺喜的亲友。并且无论拜见何人,都要夫妻同拜,俗语双礼?。无论家族或亲友,要是长辈对新娘都有赏赐,普通都是送一红包,内封银元或钞票,数量多少都没一定。也有送首饰、衣料等贵重物品的,俗语叫?贺红?,亦称?见面礼?。

十二、会亲

新婚次日,新娘拜过祖先家族及亲友之后,男家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就是会亲家,简称?会亲?。据李家瑞编《北平风俗类征》说:?是时,新娘姑、姨、娘舅、外祖、外母齐集于男方。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吃酒时,一人一席,至多两人一席,但必须二人作陪。如是,女方来十位宾客时,而男方必须二十人作陪也。此时,新郎向女方之来宾行礼,来宾即赠以带子(表示生子)、扇子(表示生个善子)和钱袋。袋中有钱一吊者,为当朝一品,二吊者为和合二,三为三台子贵,四为四季平安,五为五子登科。以至于七、八、九、十,也都念念有词。?由此可以看出?会亲?之宴,相当隆重,并且要?一人一席?,还要?二人作陪?一节,对?亲家?的宾客又是何等尊敬?不过从?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这些话中,又可体会到当时的新娘在婆家的处境了。

十三、回门

?回门?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后之一次,女家接新娘归宁,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回门?,或?三朝回门?。不过也有在四日归宁的,也许是因大户礼节繁缛之故。一般婚姻过程,大致是从?议婚?起,到?回门?止,就算完成了。惟回门之日,新夫妇不能在女家过夜,必须在当天赶回男家。此后九日,十二日,十八日,女家都给新娘送食物,俗语叫做单九、双九、十二天。婚后满一月时才能回娘家住一月。在娘家住一月再返婆家,俗语叫?住对月?。以后逢年过节,女家都会接姑娘回家过节,借以团聚数日。

老的结婚习俗

你了解了嘛?

喜欢我就给我点个赞吧

编辑:沐嫣

以上就是与虎进门必伤人指男还是女相关内容,是关于婚姻的分享。看完虎进门必伤人啥意思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族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祭海

祭海青岛地区的沿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农历3月19日祭海的习俗。

春汛起锚前,渔民们在海边摆上供物,点香烧纸,乞求海神保佑平安。

此俗延续至今,但祭海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称为"上网节",是欢送渔民出海并预祝丰收的节日。

海防部门也借机宣传海上规约和安全生产知识。

即墨市田横镇周戈庄祭海上网仪式最为隆重,装扮一新的上百艘渔船停泊海滩,五颜六色的网标迎风飘扬,鞭炮若雷,号子震天,各种民俗表演纷纷登场,大戏开台,连唱3天3夜,规模十分盛大。

?

崂山道教音乐

崂山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组成部分。

崂山是中华道教胜地,其道乐有独特之处。

崂山道乐经曲,多由上古民歌和民间号子演变而成,具有强烈的东夷文化气息。

后来,风行全国的"十方经韵"传入,融入了崂山道乐。

金代,全真道北七真来崂山传真布道,特别是丘处机三次来崂山,把崂山道乐和十方道乐进行了广泛交流,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和档次齐备的道乐体系。

嗣后,崂山道乐分为"内山派"和"外山派",特别是外山派道乐使用管弦伴奏,而且又直接参与各种民俗活动,促进了崂山地区民间吹奏乐的蓬勃发展。

许多民间老艺人多师承崂山道乐,许多道乐名曲在民间流传至今。

?

剪纸

剪纸青岛地区的民间剪纸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逢年过节,家家都剪窗花、贴门笺,以示庆贺。

婚嫁喜事,也要用窗花、墙花、天棚花装饰新房。

人们常以剪窗花手艺来品评姑娘、媳妇的心手巧拙。

青岛地区内尤以黄岛区的民间剪纸最负盛名,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其剪纸在清代曾被作为贡品。

近几年来,青岛民间剪纸多次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展并获奖,剪纸艺人还到墨西哥、瑞典等国作现场表演。

?

饽饽磕子

饽饽磕子青岛地区农村的花样面塑久负盛名。

逢年过节及喜庆之日,家家都要做些好吃中看的花样面饽,以示喜庆,后来便用雕刻出的专用模子来制作这些面食。

这些饽饽磕子又称"面模",造型质朴,图案用浮雕与线刻结合的方法刻成,装饰性很强。

用面模做成的鱼、桃、元宝、荷叶、莲蓬和十二生肖等象征吉祥的面食,造型美观。

即墨市留村镇葛村的面模驰名远近,这一技艺始于1802年,后经代代相传至今。

?

即墨镶边

即墨镶边明清时期,即墨县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小扣锁"(又称捏绣)和刺绣等手工工艺,1918年手工艺人卢忠溪从外国洋行引进一幅意大利"手拿花边"底样,经他试做成功后,便广为传播。

许多民间艺人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不断吸收"小扣锁"、刺绣等工艺特点和针法,使之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工艺针法,称为"即墨手拿花边"。

嗣后,逐渐成为品种繁多、用途广泛、绚丽多姿的"即墨镶边"。

这种工艺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抽纱瑰珍"之美誉。

?

泊里红席

泊里红席胶南市泊里红席有悠久的历史,据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代代相传,编席技术便在泊里一带流传下来,成为一种传统的家庭手工工艺。

这种席是用高粱秸劈成篾子,有红白两种颜色,交叉编织出各种不同花纹的图案,故称红席。

因其编织严密、纹理清晰、光滑柔软、美观轻便,故深受民间喜爱,远销全国各地,并作为本地土特工艺产品进京展览。

?

青岛草编

青岛草编草编是青岛地区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遍及所属各地农村,尤以平度市所产最为著名。

草编品种有花样辫、手编提篮、草帽、茶杯垫、坐垫、门帘、草地毯等十几种、数百个品种,所用之原料有麦秸草、金丝草、玉米皮、蒲草、茅草、棉杆皮等十几种植物秸杆和茎叶。

农村妇女多以此手工艺品为家庭副业。

青岛草编工艺精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文雅质朴,少数供应国内市场,大宗销往国外。

?

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俗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

胶州秧歌有230多年的历史,清代胶州包烟屯赵姓、马姓两家于1764年逃荒关东,沿途乞讨卖唱,逐渐形成一种边舞边唱的形式。

返回故乡后,经多年相传,不断改进,到1863年便基本成型,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程式。

演员10人分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等5个行当,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等,伴奏乐器除唢呐外,还有大锣、堂鼓、铙钹、小镲、手锣等,唱腔曲牌有30余个。

1860年后,又在胶州秧歌的基础上,创立了秧歌小戏,有35个剧本。

1957年,胶州秧歌进京演出,博得好评。

嗣后,全国150个文艺团体先后来胶州学习胶州秧歌,北京民族舞蹈学院还将胶州秧歌列为必修课程。

1991年的"中国首届秧歌大赛"中,胶州秧歌获优秀奖。

?

柳腔

柳腔地方剧种。

产生于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

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逐渐由说唱变为演唱,虽然形式简单、表演朴实,但因乡音浓郁、生动有趣而颇受欢迎。

约在百余年前,又因受莱阳县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用四弦胡琴伴奏,并配以唢呐帮腔。

初用四胡伴奏时,因无定式曲谱,琴师与演员不能完全协调,只能配合着往上溜,故称"溜腔"。

后因溜字不雅,改为"柳腔",即墨也因之称为"柳腔之乡"。

后来,柳腔戏逐渐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于30年代传入青岛市区,深受妇女和老人喜爱。

?

茂腔

茂腔地方剧种。

源于"肘鼓子"。

清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青岛地区的胶州、胶南等地,民间艺人吸取肘鼓之长,糅进当地民间小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本肘鼓"。

清咸丰年间,"本肘鼓"又与苏北的"海冒调"结合,形成了新的唱腔,称为"冒肘鼓",亦称"茂肘鼓"。

嗣后,又吸取胶州秧歌、诸城秧歌的曲调,形成了原板、二板、反调、大悲调、快打慢唱等板腔体系。

胶州、胶南、诸诚、高密等地的民间艺人,自发地组成了许多"茂肘鼓"戏班。

1949年后,将"茂肘鼓"正式定名为"茂腔",其传统剧目有120余个。

?

龙灯

龙灯青岛崂山区素有"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美名,龙灯舞也久负盛名。

崂山区北宅镇五龙村的龙灯舞始于清同治九年(1870),龙身9节,全长11米,龙身为深灰色,每年春节除在各村演出外,必到即墨县城表演,其串龙、大小五花、滚龙等表演程式,方圆百里都有名气。

中韩镇孙家下庄于光绪年间办起舞龙灯的同乐会,所舞之龙身长40米,晚间龙身内点燃蜡烛,光彩夺目,蔚为壮观。

?

九狮图

九狮图又称九狮舞,1924年即墨城北阁里村民借鉴双狮舞编排而成。

12名演员中,4人扮成2只母狮,7人各扮1只子狮,1人执绣球,在热烈的锣鼓声中,7只子狮环绕2只母狮欢腾跳跃,执绣球者穿插其中。

其表演有各种程式,通过一连串的舞蹈动作,表现狮子的气质、神态和性格。

九狮图的表演属硬架子灯舞,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武功基础。

?

渔家宴

渔家宴是汇合青岛地区农渔人家的饮食品种、饮食习惯和饮食风格的特色宴,有各色菜肴、食品共80余个品种。

该宴以鲜活小海鲜和崂山土特产为原料,经规范化处理,并经复杂的烹调工序加工,成为一桌充满乡土气息的宴席,表现出丰富的渔家饮食文化内涵。

?

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又名即墨黄酒,其酿造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有正式记载是始酿于北宋时期。

它以黍米、麦曲和崂山矿泉水为原料,按照"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剂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酿制而成。

酒色红褐,盈盅不溢,晶莹纯正,醇厚爽口,有舒筋活血、补气养神之功效,深得古今名人赞许。

清代道光年间即畅销全国各地。

?

海云庵糖球会

海云庵糖球会海云庵位于青岛市四方区海云街,始建于明代。

旧时,农历正月十六是该庵庙会,香火颇盛,是市区内三大传统庙会之一。

因庙会上卖山楂糖球的特别多,久而久之,便习称为"海云庵糖球会"。

1986年,青岛市恢复了这一深受群众欢迎的民俗节日,会期定为3天。

庙会之日,茂腔、柳腔、皮影、杂耍、剪纸、年画、秧歌大赛、锣鼓大赛等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糖球琳琅满目,各种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应有尽有,每年前来赶会的中外游客有100万人之多。

自1990年起,海云庵糖球会被列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

?

清溪庵萝卜会

清溪庵萝卜会清溪庵又名"玉皇庙",俗称"下村庙"。

位于青岛市市北区道口路。

始建于元代,现已拆除。

旧时,每逢农历正月初九玉皇诞辰,此处有盛大庙会,为市区三大庙会之一。

又因民间有"正月初九吃萝卜不牙疼,又可治百病"的说法,故萝卜成了这个庙会的主要商品。

久而久之,就有"清溪庵萝卜会"之名。

又因该庵在台东镇,故又称"台东萝卜会"。

1991年,青岛市恢复"萝卜会"这一民俗节日,会期为3天。

会上商家云集,人流如潮,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萝卜雕刻大赛倍受欢迎,赶会的游客达100余万人次。

?

青岛樱花会

青岛樱花会青岛樱花引进的历史已近百年,多栽植于中山公园,总数达2万余株。

青岛樱花会已有80余年的历史,每年4~5月间在中山公园举行。

届时,公园樱花路两侧数千株樱花盛开,花团锦簇,灿若云霞,市民们扶老携幼,亲朋结伴,前来游春赏花。

青岛市近郊的许多县、市和省内各地区的群众,也都专程来青岛赴此盛会。

?

平度大泽山葡萄

平度大泽山葡萄平度市北部的大泽山区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这里出产的葡萄是传统的地方名产。

旧时,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是大泽山农民祈求"财神"保佑的传统节日。

1987年,平度市根据广大果农的意愿,将这一天改为"大泽山葡萄节",广大果农载歌载舞欢庆葡萄丰收。

1991年,平度市又决定将"大泽山葡萄节"改为"平度葡萄节",时间定在每年9月1~3日,成为集文化、旅游和经贸于一体的重要民间节庆活动。

?

青岛国际啤酒节

青岛国际啤酒节始于1991年,是以啤酒为媒介,融经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

自举办以来,历届都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啤酒厂家参加,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达100余万人。

1994年,坐落在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区内的青岛国际啤酒城建成,占地35公顷,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成为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永久性场所。

一年一度的啤酒节开幕时间约在7、8月份,会期14~16天。

自19年第七届啤酒节起,改由国家6个部门与青岛市共同主办。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 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 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称 “响房”。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叫“抱保媒壶”。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叫做 “揭盖头”。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食俗

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 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梁米饭或玉米馇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

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 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即酸菜)为主要蔬菜。据传用腌渍的方法储存蔬菜,始于清顺治年间。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

满族人民爱吃猪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辽宁沈阳市的满族餐馆那家馆有100多年历史的,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族风味。

典型食品:满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①白肉血肠。②火锅。满族传统风味菜肴。③酸汤子。辽宁岫岩满族的典型食品。④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

节庆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 “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 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牋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 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 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根据满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

端午节:满族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其风俗与汉族相同。 ?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 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 ?

中秋节:满族人家过中秋节也吃“团圆饭”。此外,月亮初升之际,还要供月。即在院内西侧向东 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 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 “送灶王爷”。

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这种高底鞋走起路来显得姿态优美。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满族的帽子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过去,满族人常戴一种名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称“帽头儿”,其形状上尖下宽,为六瓣缝合而成。底边镶一约3厘米宽的小檐,有的甚至无檐,只用一片织金缎包边。冬春时一般用黑素缎为面,夏秋则多用黑实地纱为面。帽顶缀有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黑红不一,俗称“算盘结”。帽檐下方的正中钉有一个“标志”,称“帽正”,有珍珠、玛瑙的,也有小银片、玻璃的。相传这种帽最早始于明代初期。因其为六瓣缝合,取“”,即天地四方“统一”之意,故盛行起来。满族入关以后,受中原文化影响,也取其“统一”之意,开始戴用此帽,而且颇为流行。现在,在有关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电视、电视剧中,我们仍能经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满族男人多穿双脊脸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种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缎布料。鞋前脸,镶双道或单道黑皮条。鞋尖前凸上翘,侧视如船型。妇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鞋前脸多绣有“云头”)外,还有一种“千层底鞋”。“千层底鞋”用多层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为布料,一般不绣花卉等图案,多在劳动中穿用。

还有一种很有特点的鞋,叫乌拉(靰鞡)鞋,多为满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乌拉)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和跑冰。

住行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满语称“土瓦”。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或“蔓枝炕”。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西炕为窄炕,不住人,下通烟道。南北对面炕。上铺炕席,或糊炕纸刷油。炕梢置衣柜,柜内装衣物,柜上叠置被褥、梳妆用品。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寝时,头朝炕外,脚抵墙,对防寒和呼吸新鲜空气颇为适宜。墙壁多贴有纸画。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墙头砌有圆形烟囱(满语称为呼兰),高出房檐数尺。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南北墙上有窗,窗户纸糊在窗棂外,多“高丽纸”,纸上淋油或盐水,免得为雨雪淋湿脱落。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美观牢固。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炕上摆有长方形的炕桌,吃饭时围桌盘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铺有毡褥子以待宾客。房棂、椽、栋多有雕花油彩。厢房则设碾房和仓库(满语称哈什)。房外四周环砌围墙。院内东南竖“索伦杆”,杆上有锡斗,杆下放三块石,称为“神石”。杆后是一面用砖砌成的壁墙,墙头饰有雨搭。

过去,城中的富贵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门多为三间屋宇式建筑,正房三至五间,东西厢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间,四周围以砖墙,门房两侧设有石礅,称为上马石。有的四合院分为前后两院。满族的这些民间居所式样,大部分保留在东北的满族聚居区。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传统建筑方式外,绝大部分已建造成更为宽敞明亮的现代式房屋。

为适应山区和林海雪原居住环境,满族聚居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有马车、爬犁、独木舟和桦皮船等。爬犁(满语称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将两根树干用火烤后弯成弓形,上端翘起,贴地部分宽约1米半,上面铺板或做成箱式,驾以马、牛,载人载物极为轻便。目前只在较寒冷的北部山区偶尔使用。满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独木舟(满语称威呼),由粗大原木凿空而成,可容数人。还有一种桦树皮船,制作较为麻烦。先做龙骨,里外附上桦树皮,一人可以扛着行走。相当轻便。现在已经不多见,被现代船只所取代。

礼仪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弯,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并问安。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等等。现在,有些繁琐的礼节已被简化。

满族尊老敬上的传统更为明显。晚辈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

满族传统的婚姻仪式较为复杂,大致经过通媒、放定、纳彩、过箱、迎亲、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门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求婚,两家都同意后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赠如意或钗钏诸物为定礼。然后是定婚,即选择吉日,男方家及其亲戚往女家问名,女家设宴款待,男方家长致辞求婚,女方家则推谢再三,男方家坚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后,才算定下婚事。此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定婚后要过礼,也是选择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绸缎、羊、鹅等礼物。男方家还要赠银两钱财。此时要议定婚期。进入迎亲阶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妆,俗称“过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谢。迎亲时,新郎在迎亲队伍的陪伴下赶着彩车迎亲,在途中两车相错时,新娘的哥哥将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车,俗称“插车”(由于各地区满族风俗不同,也有新郎与迎新队伍直接到新娘家迎亲的。还有的地方有"旗俗不亲迎"之说)。新娘至新郎家,换车乘轿,花轿落地,新郎要虚射三箭。新娘蒙红盖头下轿,与新郎站在事先摆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后撤天地桌,新娘进入临时搭的帐篷,谓之坐帐。坐帐时“开脸”,换头型。坐帐后,新娘跨过马鞍进洞房,新郎用秤杆揭去盖头扔到房檐上。夫妻饮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孙饽饽,众人闹洞房。在婚日当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后第一天,新娘给夫家亲戚装烟敬茶,拜宗族,认明辈分,谓之分大小。一般在结婚三日之后,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见娘家人并拜祖宗。婚后一个月,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谓之住对月。到了这时,婚娶仪礼乃告结束。

这些繁杂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满族聚居地区已经简化,并且融合了现代形式。比如插车,演变为男女青年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各自由婚庆队伍陪伴,从自己的家里出发,行进至中途相遇时,两人交换自行车或摩托车,再一同到新郎家。还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变为新人拜双方父母。虽然有变化,但仍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满族的婚姻仪式因居住地区不同而略有变化,并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满族的育儿习俗比较特殊。生男在门左挂弓箭,生女在门右挂彩色布条,娘家送一个悠车。生儿三天时,亲朋送贺礼,俗称“下奶”。并举行洗礼,称“洗三”。满月时要请客人来“做满月”,并将弓箭或布条取下挂在“子孙绳”上。百日时,要用从各家要的彩布条编成锁,称挂锁。周岁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让孩子“抓周”。一般在16岁时,男孩剃发,女孩盘发髻。至今在东北满族聚居区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满月”、“抓周”等传统习俗。

葬俗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如清明节烧口袋、插佛托、烧七、烧百日、烧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尚。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文章标签: # 活动 # 新娘 # 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