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灵活机动不呼啸打个生肖_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图片
tamoadmin 2024-07-04 人已围观
简介1.为什么说丁家洲之战是南宋灭亡决定性战役2.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3.四字成语大全有哪些?4.抗美援朝中北朝鲜军对打哪些战役啊5.汉帝国坚韧不拔的开拓者—张骞6.霍去病其人。详细为好你说对了一半。机动性只跟移动速度(尤其是跑步)有关系。准确度和稳定性才体现了枪的风格准确度越高,打出的第一枪就越准,准星指哪打哪。稳定性越高,枪口越稳定,越低的话连发射击就越容易乱跳(稳定性说白了就是后座)。你说的那个是
1.为什么说丁家洲之战是南宋灭亡决定性战役
2.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
3.四字成语大全有哪些?
4.抗美援朝中北朝鲜军对打哪些战役啊
5.汉帝国坚韧不拔的开拓者—张骞
6.霍去病其人。详细为好
你说对了一半。机动性只跟移动速度(尤其是跑步)有关系。准确度和稳定性才体现了枪的风格
准确度越高,打出的第一枪就越准,准星指哪打哪。
稳定性越高,枪口越稳定,越低的话连发射击就越容易乱跳(稳定性说白了就是后座)。
你说的那个是不是幸运库里面的那个歪把子(忘了叫啥了)?
为什么说丁家洲之战是南宋灭亡决定性战役
游击战
抗战时期,敌后的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 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而在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详细使用游击战战术的人是楚汉时期汉的大将彭越。 在中国***领导的革命战争中,游击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根据敌强己弱的特点,依托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保存和发展了自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时期,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长期的革命战争,使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这些灵活机动的战法,显示了中国革命游击战争的丰富多彩。
麻雀战
麻雀战,是中国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由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抗日战争中,抗日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 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 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陷入吃又吃不好, 睡又睡不香,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地道战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地雷战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制片厂拍摄的**《地雷战》是一部经典之作,影响甚大。1998年3月推出的游戏《地雷战》也是一部精品游戏。
回答者: Demonsimple | 一级 | 2011-4-17 13:17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 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而在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详细使用游击战战术的人是楚汉时期汉的大将彭越。 在中国***领导的革命战争中,游击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根据敌强己弱的特点,依托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保存和发展了自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时期,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长期的革命战争,使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这些灵活机动的战法,显示了中国革命游击战争的丰富多彩。
编辑本段理论和原则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创造性地发展了游击战的 游击战
理论和原则,主要有: 1.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2.以袭击为主的进攻,是游击战的基本作战形式; 3.革命根据地,是游击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 4.在一定条件下,游击战可以作为某个战略阶段的主要作战形式; 5.战略上的集中指挥与战役战斗上的分散指挥相结合,是游击战的指挥原则; 6.游击战要向正规战发展。 7.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突击力弱,很难独立地解决整个战争问题,只有积极创造条件,使游击队发展成正规军,使正规战与游击战紧密配合,才能加快战争胜利的进程。
编辑本段游击战内容
游击战
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展过游击战。中国人民对游击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适合本国情况的游击战法,为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袭击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等。 分散流动的作战形式。它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出没无常地攻击和袭扰敌人,达到歼灭或消耗敌人的目的。游击战是一种非正规作战,无固定的作战线,较正规战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进攻性、速决性和流动性。 游击战通常不能决定战争命运,它的战略任务是辅助正规战和把自身发展成为正规战,以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革命战争的游击战,是被压迫的人民或被侵略的民族,反抗压迫或侵略的一种群众性的武装斗争形式,在革命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曾经起到以弱胜强的重大作用。 中国古代兵书史籍对游击战有生动的记述。“游击”一词,最早见于汉初。 《汉书·匈奴传》载:"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余日。游击无所得。"汉高祖设置游击将军,把游击部队称为"游兵"、"游骑"、"游军"。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载:"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这里说的游兵的作战行动,是游击战性质的。 《握奇经·八阵总述》 “游军”一节记述:“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羸挠盛,结陈(阵)趋地,断绕四径。后贤审之,势无常定。”这是对游击战特点的生动描述。
编辑本段经典战例
中国古代游击战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准备攻打楚国,采纳了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后决战的建议,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国许多地方以游击战袭扰楚军,达6年之久,致使楚军疲惫不堪,尔后派主力入楚决战,大败楚军。 中国历史上较大的农民战争,都曾把游击战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 唐末黄巢领导的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起义,清朝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农民军处于弱小时期,大都采用出没无常,避实击虚,声东击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游击战法,常使官军顾此失彼、腹背受击,疲于奔命。这种农民战争中的游击战,曾在反抗和推翻封建王朝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日军敌后的游击战给侵华日军造成了相当的兵员损失,削弱了日军“以战养战”搜刮沦陷区支撑前线的能力,据1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任职的加登幸太郎说:“现在回忆起来,我在任时,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越战中,越共武装进行游击作战
越南战争游击战
越南战争(简称越战)可说是近代最成功的例子之一:越共军队先用游击战的型态和法国对抗,获得效果;在美国大规模介入之后,即使美军使用现代化的装备与精良的武器,游击战的型态依然使美军吃不消,最后终于击败美国。
其他国家的游击战
游击战在世界许多国家也有较长的历史和辉煌的战绩。在1337~1453年百年战争中,法国人民组织农民和城市贫民游击队,进行了长期的抗英游击战,最终配合正规军驱敌出国,收复失地。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1808~1814年西班牙抗法战争中,1812年俄国抗击拿破仑入侵的战争中,这些国家人民所进行的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对战胜侵略者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被侵略国家的人民所进行的游击战,对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伟大的战略作用。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以长期的游击战抗击侵略者,发展、壮大革命力量,赢得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印度、阿富汗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创造了农村游击战与城市游击战相配合,袭击战与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打武装直升机相配合的新经验。 下面略举几例: 1、美国独立战争独立战争期间,“一分钟人”(Minutemen,又作瞬息民兵)在北美享有盛誉,它指的是反抗英军、追求自治的武装村民,他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在整个战争期间四处袭扰英军,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 2、阿富汗面对苏联入侵时所采用的游击战,让苏联军方吃不消,间接造成苏联的瓦解。
编辑本段七条战术原则
游击战
另外,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也总结出七条游击战术原则,与毛泽东等人颇为相似: (1)集中作战,分散游击; (2)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 (3)敌情不明,不与作战; (4)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5)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 (6)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 (7)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难独立地进行长时间作战,只有积极创造条件,以机动力、主动出击化整为零,消耗敌人战力、拖延敌人行动、误导敌人方向,形成敌人心理压力才可能致胜。
编辑本段中国特色游击战
战斗方式
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难独立地进行长时间作战,只有积极创造条件,以机动力、主动出击化整为零,消耗敌人战力、拖延敌人行动、误导敌人方向,形成敌人心理压力才可能致胜。 在中国***领导的革命战争中,游击战是人民战争的重要作战形式之一,相当长的时期内曾作为一种主要作战形式。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弱小的红军依托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发展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和人民政权,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敌后战场,抗击着64%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时期,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对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辅助作用。 游击战的主要战法是袭击,依据袭击对象、目的和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袭击战、伏击战、破击战、袭扰战等。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实践中,还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围困战等丰富多彩的游击战法。这些战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战斗种类
袭击战,是乘敌不备,对其实施突然攻击的战法。通常选择战斗力
不强,防备不严,便于袭击的驻止之敌或运动之敌,以迅速而突然的动作,速战速决,快打快撤。 伏击战,是袭击运动之敌的战法。分为待伏和诱伏,待敌或诱敌进入伏击圈时袭击之。伏击战要求秘密隐蔽,突然发起攻击,速决歼敌,快打快撤。 破击战,是以破坏敌方重要军事目标为主的一种战法。也称破袭战。破击战的目标,通常是敌方的交通运输线、后方补给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重要技术兵器基地等。目的是为了造成敌方交通瘫痪,指挥失灵,补给困难,力量削弱和精神紧张。进行破击战,必须有周密细致的组织计划和充分的技术准备,以出敌不意的方法和行动实施之。 敌后游击战
袭扰战,是游击队、民兵和群众相配合,以各种诡诈的手段,杀伤、毁坏、恐吓、扰乱、疲惫敌人的一种战法。通常由游击队和民兵以单兵或小组进行袭扰活动,使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制造各种假象,虚张声势,迷惑敌人。 地雷战,是以地雷为主要武器杀伤敌人的战法。通常与地道战、麻雀战结合运用,以杀伤、消耗敌人,封锁和限制敌方的行动。 地道战,是依托地道工程打击敌人的战法,通常与火力战、地雷战、麻雀战相结合,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麻雀战,是小群分散兵力狙击袭扰敌方的战法。通常是三五成群,忽聚忽散,时隐时现,出没无常,灵活机动地杀伤、消耗、迷惑、疲惫敌人。 围困战,是对驻止孤立之敌的战法。通常是包围封锁固守之敌,切断其与外部的联系,断绝其物资供应,陷敌于弹尽粮绝的困境,并结合政治攻势,逼迫其投降或为歼灭该敌创造条件。
编辑本段游击战前景
在未来战争中,游击战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式武器装备不断出现,游击战将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对游击武装的生存能力、机动能力、作战能力和指挥艺术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游击武装要做到能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打武装直升机,能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并把破袭敌方的交通运输线、后方补给系统与通信侦察系统,瘫痪敌方的供给能力和指挥活动,作为重要任务。
编辑本段对游击战评价
正面
是一种以弱胜强的战术,而且由于需要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及熟悉的地形,通常应用于反侵略一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最终夺取胜利,这是一种战争艺术。
反面
但是,如果将游击战的战法用作于恐怖主义,则会大大的降低了游击战的积极性。这样的话,“融于群众”就成为了利用平民当作挡箭牌,这样违反人道主义原则。这样的“游击战”是一种持久战,大大增强了战争的残酷性。严格的说,伊拉克反美武装的汽车炸弹、路边炸弹等及一些恐怖组织的破坏行为不算作一种游击战。
麻雀战,是中国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由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抗日战争中,抗日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 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 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陷入吃又吃不好, 睡又睡不香,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制片厂拍摄的**《地雷战》是一部经典之作,影响甚大。1998年3月推出的游戏《地雷战》也是一部精品游戏。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
为什么说丁家洲之战,是南宋灭亡的决定性战役!
丁家洲是南宋时代的古遗迹地名,其原址在今天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汀洲村,此地位于长江之滨,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连接地带,因为千年数度的战火、洪灾引发的岸崩,其旧时的地理环境与生态风貌现已不复存在。
丁家洲之战
明朝初年的著名学者陶安在他的《过铜陵》 五言绝句组诗的第三首《丁家洲》中曾写道:季世轻边备,奸臣岂帅才?妖金声动地,炎火冷如灰。营垒已陈迹,山川尤壮哉;水流呜咽处,过客每兴哀!
陶安在这首诗里所描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末期公元1275年2月的丁家洲之战,这场战役是南宋与蒙元之间的一场大规模决战,最终以元胜宋败而告终,而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276年2月,蒙元军队攻入临安,南宋恭帝宣布退位,投降元朝。
由此可见,丁家洲之战是南宋灭亡的决定性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南宋方面投入了13万兵力,其中包括陆军7万,水军6万,这也是当时南宋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那么,陶安为什么还要指责南宋朝廷在末年“轻兵备”呢?
相比之下,蒙元方面只投入了10万兵力,人数占优的南宋为什么会战败呢?还有,陶安诗中的奸臣指的又是谁呢?本篇我们就从时代背景、将帅军力、双方战意以及战术运用方面,来详细了解这一场关乎南宋国运的悲壮之战。
宋蒙之间的交锋,还要追溯到丁家洲之战前的40多年,那是在公元1234年,宋蒙联合对金国发起了南北夹击的攻势,并最终攻陷了蔡州,灭亡了金国。在大众的认知中,蒙古骑兵的铁蹄弯刀,代表着封建时代最强的军队战力,既然他们这么强大,为什么还要和孱弱的南宋朝廷联手灭金呢?
这是因为当时金国定都于汴梁,蒙军想要拿下汴梁,最直接的路线就是必须要拿下由金国控制的潼关天险,从关中由北向南进兵。蒙军虽强,可是潼关更险,蒙军若是强行进攻的话,一来,会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二来,时间会迁延很久。
蒙古骑兵作战素以迅猛著称,所以他们在出征的时候不可能携带太多的粮草,蒙金交战,利在速战。那么,潼关的险阻既能够杀伤蒙军的有生力量,又能够消耗蒙军的粮草淄重,从而使蒙军的获胜机率大大降低。有鉴于此,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临终之时,就定下了“假道伐金”的战略。
公元1231年,蒙军40万人马被金军挡在潼关之外,寸步难行。
蒙古大汗窝阔台由此便想起了成吉思汗的遗言,于是派出使者前往临安,要求南宋朝廷同意让蒙军借道四川,实现长途大迂回,包抄金国后路的战略。
公元1125年,好大喜功的宋徽宗赵佶联合金国灭掉了辽国,最后却导致了金军长驱直入灭亡了北宋,这就是岳飞在《满江红》里写到的靖康之耻。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再加上害怕蒙军使用的是假途灭虢之计,因此南宋朝廷对于蒙元的借道要求,自然是坚执不允的。
可是口头上不允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卵用,关键的问题在于,南宋朝廷薄弱的实力不得不允许。被南宋朝廷拒绝之后,窝阔台令其弟拖雷率领四万大军从陕西凤翔出发,渡过渭水进入大散关,沿着陈仓古道抵达汉中,然后又从丹江口渡过汉水,一路之上所向披靡,史称“辛卯之变”。
这位蒙古王子拖雷,就是《射雕英雄传》里面所写的那位和郭靖一起从小长到大的安答,他用势如破竹的骄人战绩告诉了南宋朝廷:这蜀中之道,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1233年,蒙军在横扫四川之后进入了河南南阳盆地,于禹州城西南的三峰山决战中全歼了金军主力!
尽管在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中,蒙军以5万对金军15万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展现了彪悍的战力,可是血性残存的金国依然还要负隅顽抗。为了加快灭亡金国的步伐,窝阔台再次派出使者邀请南宋朝廷联手灭金。
这一次,南宋皇帝理宗赵昀在经过反复思虑之后,终于同意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心里很清楚:联蒙灭金在本质上就是与虎谋皮。表面上看来,这样做有违唇亡齿寒的战略原则。可是实际上,金国此刻已经是摇摇欲坠,自顾不暇,即便没有南宋的联合,金国的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不会太久。
而蒙军一旦灭掉金国之后,下一个要消灭的对象就必然是南宋朝廷,南宋君臣对于这种昭然若揭的野心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可是他们却又无能为力。既然早晚都要与蒙军交锋,面对着无法改变的结局,赵昀觉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报了靖康之耻的仇再说。
如果说赵佶当年联金灭辽是好大喜功的话,那么,赵昀此次联蒙灭金就实属是被迫无奈了。在灭掉金国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35年,蒙军便悍然发动了对南宋的侵略战争,至1279年总计40余年之间,宋蒙之间共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争。
最初的蒙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而宋军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弱小,在第一次战争和第二次战争中,宋军居然取得了优势!但是我们别忘了,这三次战争都是由蒙军主动发起的,这也就说明了宋军在战争中一直处于防御状态。
老是挨打,却从不还手;老是防御,却从不反击;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消极防御状态。而这种状态也将南宋朝廷苟安一时,偏安一隅、畏敌如虎的虚弱心理暴露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消极防御的状态,既削弱了宋军的战斗意识,也助长了蒙军的嚣张气焰!
蒙军在战争中不断得到了锤炼之后,战力越来越强;随着一座座城池的陷落,南宋军队的降将也逐渐增多,这也就使得蒙军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到了第三次战争阶段,蒙军已经变成了由蒙古骑兵、北方汉族军阀部队、被征服部落以及南宋的降兵所组成的联合军队。
由此,蒙军在第三次战争中几乎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第三次战争的第一场战役,便是长达6年之久的襄阳之战。随着南宋朝廷数次救援行动的失败,襄阳陷入了旷日持久、孤立无援的重重包围中,最终弹尽粮绝,守将吕文焕被迫开城投降。
我们并不否认,吕文焕能够坚守襄阳6年,算得上是竭尽全力了;他的投降,确实是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极度困境下,所做出的无奈之举;而他投降的理由,则是避免城破之后被蒙军屠城,避免让襄阳百姓遭受涂炭,这也还说得过去。可是,吕文焕投降之后的表现,就很为世人所不耻了!
自古行军作战的原则就是: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不能走则降,不能降则死!所以没有人硬性地要求已经做到恪守职责的吕文焕,非要像文天祥那样宁死不屈。可是,投降之后的吕文焕既没有以死殉国,也没有归隐山林;反倒是背道而驰,为虎作怅;这就实在太过份了!
公元1273年,吕文焕投降之后前往大都面见元世祖忽必烈,他向忽必烈毛遂自荐,主动要求担任元军攻打南宋的先锋官。随后,他被忽必烈封为昭勇大将军,跟随蒙军元帅伯颜一起率军沿长江南下,沿途之上,南宋的各路守将中,有不少人都是他的旧部,因此被他悉数招揽,不战而降。
由此,蒙军一路几无阻挡,高歌猛进,在取得五战五捷之后,于公元1275年攻占了池州,这也就是丁家洲的所在郡属。蒙军进驻池州,也就意味着南宋朝廷在长江中游的防线被彻底地突破了,也就意味着南宋朝廷的缩头乌龟已经当不下去了。
十万火急的军情传到了临安,南宋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此时宋度宗赵禥刚刚去世不久,由他的次子四岁的宋恭帝继位,四岁的孩子还处在年幼无知的阶段,因此,朝政都由宋理宗的皇后,如今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垂帘听政,一手掌握。
谢太后已经67岁了,她本人也并没有武则天那样的本事,再加上此时的南宋朝廷已经没有了像岳飞,韩世忠那样的猛将,军情紧急之下,她只得病急乱投医,强令丞相贾似道督帅江南诸路兵马13万,战舰2500余艘前往池州迎敌。这一来,也就彻底地断送了南宋朝廷。
贾似道何许人也?他正是陶安诗中所说的奸臣!此人是浙江天台县人,他能升任丞相,并非因为才华出众,而是因为他的姐姐是宋理宗格外恩宠的贾贵妃,由此让他摇身一变成了国舅,他也才得以步入仕途,步步高升,最终平步青云。
这位贾丞相在、玩乐,喝花酒、斗蟋蟀可是一等一的高手。他不仅有着较高的艺术修养,甚至还写了一本14000字左右的《促织经》,这是一本专门研究蟋蟀的名著,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本难得的昆虫学专著。不用多说,贾似道和宋徽宗赵佶一样,也是个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
但不可否认的是,贾似道是个聪明人,他曾经在宋蒙鄂州之战中率军守住了鄂州,击退了元世祖忽必烈,可见他还是有一定能力的。要是他能把聪明全部用在为国为民的事业上,那么他也应该是会有一番作为的。只是很可惜,贾似道的聪明没有用对地方。
如果仅仅是吃喝玩乐那也就罢了,可是贾似道对于权力还有着极大的野心和欲望,在担任丞相期间,他不断地排斥异己,培植亲信,以确保自己能够独揽大权。疏于军事和政务的他,居然还在数次抗蒙战役中指手画脚,其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南宋军队的一败再败。当然了,鄂州之战除外。
俗语有云: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但不管怎么说,廖化毕竟还是一个能征惯战的武将。相比之下,此时仓促领兵的贾似道还达不到廖化的水平……而更为严重的是,贾似道的对手蒙军元帅伯颜,却是个自小生长于军旅,久经战阵,智谋过人,用兵如神的厉害角色!
这两位主帅的实力相差甚为悬殊,就好比杀鸡用牛刀一样,而这种悬殊也仿佛已经预示了南宋军队必将战败的结局。更让贾似道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以骑兵见长的蒙军,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训练水师,如今已经拥有了一只强大的水军部队。
怯懦畏战的贾似道没有让伯颜失望,他率军来到离池州还有一段距离的芜湖后,便让全军停下不再前行。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既不是部署方略,也不是排兵布阵,而是派使者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去向伯颜求和!
但伯颜的态度却让贾似道失望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贾似道的求和。眼见和谈的机会彻底没有了,贾似道只得强打精神安排御敌,他命步军指挥使孙虎臣率领7万步兵列阵于丁家洲的长江两岸,又命淮西安抚使夏贵率领水军横于江面,自己则躲在后军之中驻扎于芜湖鲁港。
这又是一副标准的防御姿态!宋军虽然在人数上占优,但是单兵作战的军事素养远不及蒙军,战意也不如蒙军高昂,而且宋军还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协同作战的默契程度也比不上蒙军,要想打赢这一仗,除了反客为主,主动进攻之外别无他法。
如果采取进攻态势的话,那么,7万步兵就不应该分列两岸,而是应该将兵力集中使用,正所谓“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在战场的选择上,应该选取有利于己方的地形;在列阵的安排上,应该排成具备战略纵深的前、中、后军;在兵力的配置上,应该采用诱敌与埋伏,包抄与截断相结合的战术。
很可惜,所有的这一切,贾似道都没有做出相应的安排。相反,他的安排却让人瞠目结舌!为了防御蒙军的水师发起进攻,他命令将宋军水师中的大战船全部用铁链连接起来,这是不是有点赤壁之战时曹丞相的味道?
好在贾似道多少也是读过书的,他也害怕元军会采用火攻之法,来烧毁他精心布置的水上铜墙铁壁。因此,他又在每艘大船的旁边安排了若干小船,一旦遇到火攻,这些小船就可以冲在前面出击,从而起到保护大船的作用。
就在贾似道认为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之时,决战的时刻也终于来临了!公元1275年2月16日夜,在伯颜的号令下,十万蒙军分水陆两路离开池州踏上征程,兵锋直逼丁家洲。
这是个月淡星稀的晚上,伯颜站在旗舰的指挥台上,他耳听着此起彼伏的惊涛拍岸声,眼睛却出神地紧盯着前方远处,矗立在江面上那如同巨兽一般的黑影,凝神思索。
根据探马的报告,伯颜早已知道,那黑影便是用铁链连接起来的宋军大型战船,他也知晓在大船的旁边,还有为预防火攻而安排的灵活机动的小船。无论是兵力多寡,还是战船大小,宋军都占有明显的优势,那么,这一仗究竟该怎么打呢?
夜深了,风起了,可是伫立良久的伯颜却浑然不觉,在他的脑海里,正不停地滚动着那些前朝历代北方军队收复江南的经典战役……忽然,一个画面定格了!他眼前一亮,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脱口而出说出了一句话:出其不意,瞒天过海!
是的,他想到了隋朝开国之时,大将韩擒虎奉命攻取南陈,收复江南。那时南陈的防御同样是固若金汤,但韩擒虎却并不急于发动进攻,而是假借换防之名暗中集结部队,几次三番麻痹了对手,让南陈军队的防御意识慢慢松散下来,然后突然出手,出其不意,一举成功!
想到这里,伯颜心中打定了主意:宋军不是怕火攻吗?那么我就用火攻来做文章,麻痹他们的斗志,然后抓住机会……对,就这么办!他立即叫来诸将,如此这般一番安排,诸将皆是喜出望外,领命而去。
就在这天的晚上,蒙军迅速地在江面上扎起了十数个大竹筏,并在上面堆满了柴草,而且又弄得人声鼎沸,口口声声说要用竹筏去烧宋军的战船,孙虎臣和夏贵很快便获悉了此事,他们丝毫不敢怠慢,赶忙下令全军不得休息,高度戒备,随时准备交战厮杀!
可是宋军整整等了一夜,蒙军也没有发动进攻,宋军将士们一个个累得哈欠连天,没精打采,却又不敢稍有懈怠,孙虎臣和夏贵眼见士兵们都熬不住了,只得下令让他们轮番休息,继续坚守岗位的士兵只得咬牙坚持,而轮到休息的士兵则满脸倦意,一躺下便已鼾如雷鸣了。
到了第二天晚上,蒙军船队中又是喊杀之声不绝于耳,宋军士兵们依然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可是一夜过去,仍然是平安无事。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依旧如此,宋军士兵们的生物钟被彻底地打乱了,而蒙军的虚张声势,也让疲惫不堪的他们终于放松了戒备。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每晚喊打喊杀的只是蒙军千余人的小股部队而已,而绝大部分的蒙军主力,却早已于暗中作好了一切准备,养精蓄锐,蓄势待发!蒙军之所以选择在晚上闹出动静,就是想用迷茫的夜色来掩盖他们的真实意图。
第六天晚上,宋军的船队中除了少数士兵站岗放哨之外,其他的将士们都已进入了梦乡。夏贵再也没有听到蒙军的喊杀之声,他反而有些不习惯了:这帮蒙军大概是闹够了,也闹累了吧?正当他暗自琢磨的时候,忽听得两边岸上同时传来了震耳欲聋的炮声!
这炮声划破了黑夜的寂静,也重重地砸在了夏贵的心上!“糟了,蒙军杀上岸了!”正当他惊疑地向岸边张望之时,却又听到了江面上蒙军船队的号角之声,他回头一看,蒙军船队正迎风踏浪,向着己方的战船急速驶来,这支船队声势浩大,黑压压的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
夏贵估计应该不少于上千只!情急之下,他慌忙大声疾呼道:蒙军来了,赶紧应战!随着他声嘶力竭的呼喊,宋军将士们一个个从睡梦中醒来,他们睡眼惺忪,一头雾水,一脸茫然;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而就在这时候,蒙军的船队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无数颗巨石如同暴风骤雨一般呼啸而来,带着强劲的锐风,以迅雷不及掩盖之势砸在了宋军船队的船身上,甲板上,船舱顶上……船身漏了,甲板破了,波涛汹涌的江水涌入了船舱;桅杆倒了,风帆落了,被砸中的士兵血肉横飞。
而那些没有被砸中的士兵,也一个个吓得心惊胆裂:回回炮!没错,这正是蒙军所使用的秘密武器,这种武器虽然名字叫炮,但是其发射的炮弹并非是火药,而是巨石!因此,这种炮实际上就是一种利用杠杆加重原理制成的,威力巨大的抛石机。
这种抛石机的制造者,是两个来自于西域的回族人,一个叫阿老瓦丁,一个叫亦思马因,所以这种抛石机,也因此二人得名回回炮。据《元史?亦思马因传》记载,回回炮每次可以发射重达150斤的巨石,落地之时声如霹雳,能把地面砸出7尺深的大坑!
这种回回炮因其破坏力惊人,被蒙军广泛应用于攻城掠地的战役中,尤其是在攻取襄阳时,此炮更是大显神威,因此又被称为襄阳炮。夏贵和宋军水军将士们怎么也想不到,蒙军已经将这种炮用在了水师的战船上!
眼见得被铁链锁在一起的战船接二连三地被砸沉,眼见得将士们四散奔逃,溃不成军,心乱如麻的夏贵哪里还敢恋战?正在这时,他又听到了岸边传来的爆雷似的欢呼声:宋军败啦!宋军跑啦!追呀,杀呀!
夏贵心想:完了,想不到孙虎臣也败了,我还是赶紧跑吧!他慌忙跳下大船旁边的小船,催促士兵赶紧摇橹划船,头也不回地逃离了战场,可怜宋军水师将士们群龙无首,被迎面而来的蒙军水军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屠戮,直杀得浮尸累累,血流满江!
夏贵一口气奔回了鲁港,将自己的小船停在贾似道的战船旁边,只看见孙虎臣正在向贾似道哭诉着:蒙军的回回炮太厉害了,将士们兵败如山倒,我根本就喝止不住呀!眼见贾似道脸上满是惊惶之色,鬓角也止不住冷汗直冒,夏贵不由得心中暗想:想不到孙虎臣这家伙,跑得比我还快!
原来,孙虎城在岸上也遭到了回回炮的攻击,他本就毫无战意,无心恋战,趁着部下先锋官姜才出阵迎敌之际,便撒丫子溜了,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长江岸上宋军步兵迅速的大溃败。
但听得远处的喊杀声越来越清晰,夏贵才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他匆匆对贾似道说道:如今敌众我寡,难以抵挡,丞相还是赶紧收兵吧。说完便继续乘船前行,逃去无踪!贾似道望着夏贵远去的背影,早已吓得六神无主,他连声催促:鸣金收兵!随后便一口气逃回了扬州。
贾、孙、夏将帅三人的临阵脱逃,使得13万宋军将士彻底失去了指挥系统,从而一败涂地,作鸟兽散!伯颜率领着蒙军水陆并进,一口气追出百余里,取得了丁家洲大战的完胜!自此之后,南宋朝廷再也无力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决战了,只能且战且退,江河日下。
丁家洲之战的胜负结局,是完全符合宋蒙两方的客观情况的。从南宋的角度来看,缺乏领军人才,装备战术落后,战争准备不足,士兵战力不强,这些都是造成南宋战败的致命性缺陷。此次战役,是导致南宋灭亡的决定性战役,但是,却并不是导致南宋灭亡的根本性原因。
从襄阳之战吕文焕投降开始,南宋朝廷就已经注定了无法摆脱被灭亡的命运,丁家洲之战的失败,虽然是南宋灭亡的决定性标志,可也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南宋之败,败在苟延残喘的消极心态,败在一味防御的被动挨打,南宋之亡,亡在君臣将帅的贪生怕死,亡在黎民百姓的人心离散!
一败再败,败到了临安,太后谢道清携幼帝投降;一退再退,退到了崖山,大臣陆秀夫背幼帝跳海!遥想当年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在后周幼帝的手中夺取了江山,而三百余年后,这江山却也最终丧于宋朝幼帝之手。这可真是成也稚子,败也稚子!正所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莫非在这冥冥之中,果真有天意吗?……
四字成语大全有哪些?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1寒风刺骨的吹着,街上,几乎每个人的脸都稍有愁眉,他们把身上裹得紧紧的,看得出他们非常冷。然而,我却觉得,这个冬天很温暖……
冬天的早晨是寒冷的,这让我不得不讨厌这个冰冷的寒假。在街上悠闲的逛着,突然看到几位低年级的同学,他们手上拿着扫帚、木桶,他们在打扫街道,他们的手被冻得紫红紫红的,但他们却毫不退缩。用布擦擦凳子,用扫帚去清理街道上的污痕。他们认真地做着,每做一下,就燃烧起我心中的热血,这使我有一种冲动,想要和他们一起……
在马路上,一位老奶奶很焦急的站在马路边,她艰难的迈着沉重的步伐,她想要过马路,这时,一位带红领巾的小男孩,跑过去,扶着老奶奶过马路,等老奶奶想要说谢谢时,他以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一举动,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同样身为少先队员的我,去只是呆呆的站在这里望着,真是惭愧!在公共汽车上,一位老爷爷上来时,没有座位了,在他手中,还抱着一个一岁大的小孩。可是,车上的人看见了,有的装做没看见,有的假装在看报子,有的在玩手机,还有的在听歌,没有一个人肯让位给这位老爷爷坐。“老爷爷,您来这坐吧!”多么甜美的声音啊!她扶老爷爷坐了下来,突然,车子一刹车,小女孩跌到了地上,如果不是小女孩让座,可想而之,老爷爷跌倒后的后果怎样,更何况,他手里还抱着一个孩子。
今年的冬天,再依次坐在这个擦得干干净净的凳子,走过那条温暖的马路,坐上那温心的工尺时,我的心里一鼓热血涌上心头。品德,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如果每个人多主动一点,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那个冬天,真温暖!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2静夜,淡淡月光透过玻璃窗倾洒在洁净的桌面上,城市渐入梦境之时,我向窗外望去,仍有点点“渔火”闪烁。这其中想必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初三朋友吧!书桌旁试卷汇成了一片片“海洋”,台灯与我相伴,照亮了几尺见方的书桌。
窗外,白色晶莹的雪花还在飘然下着,营造出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寒风还在喧嚣。我,作业还没写完。一摞摞资料,一堆堆试卷。时针已经走到了十二点,心中漫上一丝疲惫和倦意,奋笔疾书的手也不自觉慢了下来,眼前数学试卷上的内切圆仿佛变成了二次函数,扇形图形也模糊成香喷喷的“烧饼”,在这又饿又困的境地下,我的头也不由自主地滑入我的臂弯,恍惚中听见悉悉嗦嗦的声响,随即肩上传来一阵温暖。冬天的深夜,真的很冷。
一阵寒风从窗缝钻入,不禁打了个激零,我连忙直起身,一条柔软的毛毯滑落在地。书桌上的草稿本上也不知何时多了几行字“女儿,加油”初三很累、很辛苦,学习的同时别忘记休息”。
眼中一阵湿润,我却竭力控制不让它掉落。此时,不知为什么我的心中仿佛有汩汩暖流在流淌,身体里的阴寒仿佛也影踪全无,这温暖驱走了深夜的严寒,也驱散了我心中的困意。
我知道,这世间唯有爱能解释这一切,爱是山间清爽的风,是古城温暖的光。母爱包裹寒夜,这个冬天,不太冷。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3在贰零零玖年的冬天,雪花飞舞。窗外的狂风猛烈的撞击着窗户,时不时发出“咣当”的响声。在学校,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拉紧衣服,想马上回到寝室。
刚回到寝室,就发现一个人躺在床上,其余同学围在她周围,一过去问才知道,原来她发烧了,就当我们其它9位同学打算帮助她的时候,就寝铃无情的打响了,我们只好匆匆忙忙地回去收拾自己的东西了。
到了深夜,除了发烧的同学,我们都在思考:是不是要帮助她,她以前脾气不好可在我们班出了名啊!可是她现在生病了,要是是我生病了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还有要是被学校领导发现了怎么办?这还是冬天呢,起来的话太冷了吧?要是……
正当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寝室长带头从床上下来,跑到发烧同学的床边帮助她,这下,其余的同学也忍不住了,一一从床上爬起来帮助她。
这下我们寝室又热闹了起来,有的给她喂药,有的给她热毛巾,还有的给她了一杯温水,就连其他寝室的同学,也偷偷跑来问她的情况,她在我们的帮助下舒服了许多,还跟我们说了谢谢。其他同学也很开心,原来帮助人很快乐。
后来,她的变化很大,再也没有以前凶巴巴的样子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她也总是帮助我们。
在那个冬天里,虽然窗外的风雪刮得厉害,就连窗户也老是“咣当咣当”的响个不停,还有水都结冰了。但在寝室,我们互相帮助,没有再闹过什么矛盾,在这个冬天啊,我们并不寒冷……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4又是一年冬天。
我和表姐手牵手,走在镇上的人行道上——我们要去超市买点东西。寒风猛烈地刮,镇上的行人都缩起了脖子。身边一辆自行车骑过,那人因冷,将一辆自行车骑得摇摇晃晃。路边的人家都关上了门窗。冷,太冷了。表姐的衣上有帽子,我没有。且因走得匆忙没带帽子和围巾,头发便在狂风中飞扬,我的鼻子已冻得无知觉。我们歪歪斜斜地走在街上。好在,镇上的超市到了。
买了东西,又在超市里磨蹭了一会儿,我们才不情不愿地回到充满冷的世界。我缩着脖子,捂着鼻子,艰难地前行,远处一片迷茫,也看不清什么。渐渐地,大雾中出现一个人影来,也是缩着身子,深褐色的印花外套,短短的白发,手中抱着我的帽子和围巾。啊!太太!我急忙跑过去,却见太太一脸慈祥地对着我笑。
我忙接过帽子、围巾,着急地对着寒风中的太太说:“太太,我不冷的!你还特地跑来给我送帽子和围巾干什么呢?”太太耳朵不好,听不清,只是一个劲儿说:“戴起来吧,戴起来吧!”表姐只好帮我把帽子和围巾戴起来,我觉得暖和多了。“谢谢太太呀!”我大声说。太太还是没有听见,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自个儿急匆匆往家走去。我的眼睛有些湿润,鼻子一酸,脸应该更红了。
我的头暖和了,心也暖了。我快步向家走去。身边的人似乎也不摇摇晃晃了。有了太太的这份慈爱,这个冬天,不太冷。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5冬天的清晨,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路旁的树枝光突突的,路边枯萎的小草,瑟瑟地发抖。
天桥上,有一介乞丐,衣服脏脏的,头发乱七八糟,皮肤乎乎的。他像干枯的叶子,蜷缩在角落里发抖,眼神暗淡无光,皱着眉头。这时,一位城管走过来,一只手着腰,一只手拿着铁棍,指着乞丐说:“快给我走开!五分钟后我会再来,如果你还没走,我就……”城管一心想把乞丐赶走。此时,他心想:现在是广州创文明城市期间,可不要让乞丐给破坏了。这位城管非常负责,但看到乞丐时,却没有一点同情心。
就在城管转身离去,另一头出现了一位打扮时尚的少女,她穿着名牌衣服,背着LV包,从乞丐身边走过,一边捏着鼻子,一边跑下了天桥,还一脸生气,自言自语地说:“我可是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的,他可别弄脏脏隐的新衣服!早知道,我就打的去了!”
寒风夹着小雨,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就在这时,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上了天桥。她穿着校服,扎着红领巾,背着书包。当她看见可怜的乞丐时,就把妈妈给她买早饭的钱给了乞丐,便转身离去。乞丐看着小女孩渐渐消失的背影,眼睛也变得湿润了。此时,他感到心里变暧了,就是因为小女孩的善良,让乞丐觉得这个冬天没那么冷了。这个小女孩真善良,把自己买早饭的钱给了乞丐,我们应该向小女孩这种对别人的可怜之心而学习,这样能让家园更美好!
风变小了,太阳升起了,阳光透过云层,将温暖洒遍大地。这个冬天似乎也不那么冷了。远处仿佛传来一阵歌声:只要大家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正当我们欣喜于沈城天气转暖,想脱去冬衣迎接春风的时候,一场大雪骤然而降,染白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沈城因有春雪的装扮而异常迷人,沈城人也在春雪中上演着一幕幕平常却令人温暖的画面,春雪中的这个冬天不太冷。
伞下的天空
“看啊,奶奶,下雪了。”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回头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缩在一个老人身下,老人双鬓已白,略微弯下的腰全然暴露在伞外,手中的伞明显倾向小女孩,那个老人的步伐十分的慢,小女孩也搀扶着老人缓步前行,嘴中不停的说:“奶奶慢点,小心地下滑。”
他们互相搀扶的手臂,弹奏了世间最动听的音符。
雪后的职责
“哗哗哗”街旁传来扫雪的呻吟,打破了我听音乐的兴致,我反感的回头寻找声音的源头,十几个“黄马甲”拿着大铁锹,一铲一铲地将雪铲起,他们那稳重的步伐,不放过一寸雪地,北风又一次的刮起,我不禁紧了紧身上的棉服,北风吹红了他们的脸,却吹不散他们脸上的笑容,吹不灭他们心中的火焰。
他们辛劳初学的身姿,勾画了世间追迷人的画卷。
慢放的车轮
我们站在车站旁等车,突然,又一辆小轿车快速驶来,溅起了许多水花,我心想完了我的裤子废了,正当我愁眉不展时,车子仿佛意识到了什么,速度慢了下来,缓缓从我身边驶过,身前的水面只是泛起点点涟漪,看着渐行渐远的车子,我心中涌起一丝温暖。日记大全
眼前那个平静的水洼,定格了世间最温暖的画面。
春雪装点了沈城,也装点了我的心灵。那平凡简单而又温暖的场景,将伴随我迎来美好春天……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7已是冬季了,以往这个时候,老早就冷个不行。可现在已十二月了,我们下午仍可以只穿两件衣服出门。外面的阳光笼罩着我们这块地方,迟迟不肯带来冬天的信息。
母亲说:“这个冬天并不是不冷,只是冷空气还没有南下。”不知怎的,我竟盼望着我原本十分讨厌的冬天的到来。
我们这里冬天没有雪,不过还是挺冷的,我记得每到这个时候就已经穿毛衣了。可是今年的冬天还没到冷的时候,这不免让人扫兴。冬天少了它独有的韵味,一点意思都没有。冬天的使者,迟迟未来。
只好等,等它的到来。
今天是小寒,总算盼来了冬天。早起的我感受到了,享受着刺骨的风,搓着冰冷的手。我的心情顿时开朗了好多,这才叫冬天,尽管无雪无霜,却也能让我们乐呵呵地接受。该冷的时候就要冷,这样四季才会分明。
迟来的冬天,仿佛表示着它的歉意。中午1、2点,尽管依旧阳光灿烂,却呼呼地刮起大风来,不消停地刮,表示着它无声的“对不起”。但它的迟来,我们能怪它吗?
随着人类消耗能源数量的急剧增加,温室气体“摇身变成”了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因为它,使冬天越来越“偷懒迟到”;因为它,使以前冰雪覆盖的地区告别了雪的“踪影”。
我们,我们,我们,这一切大概“归功”于我们!!气候,气候,气候,气候已代替大自然向我们警告!!
最后,我只能无可奈何地说一句:“这个冬天不太冷!”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8气温骤降。凛冽的寒风让人瑟瑟发抖。仍流连在明媚的阳光中的我,面对着绵绵不断的雨,不禁叹了一口气。
四季更替。盛夏过后的秋暑气难消。深秋过后的冬却来势汹汹,再也不能自在地运动,再也不能不顾一切地流汗了。身上的衣物越添越添多,整个人似乎包在了一团糯米中,尚能活动,但却不大灵便。
若说夏季是个自由的季节,则冬季是一个约束的季节。它无时无刻不在约束着的你的活力。你若浮躁,它便用寒气驱走心中的狂热;你若张扬,它便用雪的精灵教会你收敛;你若骄傲,它便用雨让你低头。
这样的冬天,的确是一个沉稳的冬天。
我生性怕冷,特别喜欢炎热的.夏天。对突如其来的寒流极其不适应。我不止一次地抱怨天气太冷,不止一次地怀念挥汗如雨的夏天,但我对夏天的记忆却不如冬天来得真实。那一个个缩手缩脚、满面通红的身影,那一次次在寒风中奋力奔跑的经历,还有为了活动而不畏严寒的深情都让我没齿难忘。
感谢冬天,让我踏踏实实地走路,而不是一蹦三跳;感谢冬天,让我会别样的温暖,而不蒸腾的暑气;感谢冬天,让我从感性的情感中跳出,转而成为理性的主人。
这冬天蕴含着许多的挫折与磨难,严寒只是冰山一角,它将从你的心理、身体各方面向你发出挑战,这便是成长道路上的一块试金石了。
冬天也是希望的根,它将孕育着你的心走向春天,将你的心走向成熟,冬天,从不缺少希望。
这个冬天不太冷。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9在寒冷的冬日,我睁开双眼,窗外因季节的原因而黑漆漆一片。我爬出被窝,沉重的冷空气仿佛充斥着整个房间,让我不由地发起抖来。我急忙抬起僵硬的双臂,套上衣裤,爬下床,迈着呆滞的步伐前去洗漱。
南京的冬天注定是寒冷的,这个冬天也不例外。看着窗外的一片寂静,我有些不愿去上学了,但即使如此,我还是鼓起勇气,走出了房门。
我找到我的自行车,用冰冷的手打开车锁,用脚用力一蹬自行车踏板,将笨重的身体甩上车,双脚再向后一蹬,我便出发了。
刺骨的寒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把我的面颊吹得发疼。我埋下头,躲避迎面而来的狂风。活动活动已无法伸直的手指。我在巷子中左右穿行后来到一个漫长的红灯处。
我四处观望着,在红绿灯的微光照射下,隐约能看到一个桔**的身影。他拖着一把大扫帚,在人行道旁慢慢地走着。突然,一阵风吹过,树上落下一片片树叶。此时只见一个**的身影挥着那把大扫帚,把落叶一片、一片扫成一堆。正当他要掏出布袋,将落叶装入时,又一阵狂风吹过,地上的落叶旋转起来,四散了。只见桔**的身影挺了挺腰,又默默地再次拿起扫帚。“唰,唰……”没过一会,落叶又被扫成了一堆。桔**的身影快速掏出布袋,将落叶一点点装了进去。
这时,天空中突然投下一片阳光,照在那位桔**的身影上,把她照的闪闪发亮。忽然,我感到了一股暖流在心中流过。仿佛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我灵活地蹬了下车,放松的双手机动地操控着车的方向,向着学校骑去。回头望望那桔**的身影,他还在奉献着自己。
有了环卫工人的起早贪黑,这冬天不会冷!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102月5日晚,窗外飘着冷雨,我们天长小学大礼堂里却温暖如春。一台题为“妹妹,不哭,我们来帮你”的义演正在热烈地举行着。为了帮助永康的小妹妹,我们五(3)和一(1)联队举办了义演,最让我们高兴的是,观众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我和翁珏是整台晚会的主持人,因此,我的心里格外激动。
我主持过很多次活动,但从没有主持给父母看过,我用足了全身的力气和所有的激情说出每一句话,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我看到了爸爸妈妈赞许的笑容,我心里乐开了花。节目很丰富,有模特秀、诗歌朗诵、大合唱、群舞等,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登台亮相,每个同学都是闪亮的主角。我感觉我们的诗朗诵棒极了,俗话说:“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排练这个节目,我们流了很多汗,周老师花费了很多心血,只要有一点瑕疵,就要重新来一遍。从台下热烈的掌声里,我知道我们成功了!
父母为我们的义演捐款,我们也把自己最好的文具捐献了出来,有了这些,永康的小妹妹一定会过一个快乐的新年了。因为有了爱心,所以这个冬天不太冷。义演虽然结束了,但我想,还有许多我们的同龄人还生活在贫困中呢,无法做到处处平等,我们长大以后就一定要消除这些不平等,让所有的孩子都能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抗美援朝中北朝鲜军对打哪些战役啊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成语分类大全)
成语大全中,大部分是四字成语,本页对常用成语进行了分类,如:描写春天的成语、描写夏天的成语、描写秋天的成语、描写冬天的成语等等。方便大家在线查询。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画龙点睛、抱头鼠窜、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画蛇添足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指鹿为马、兔死狐悲、鸡犬不宁、心猿意马、狼吞虎咽
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轻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手无缚鸡之力
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螳臂挡车、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前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多字格成语
九牛二虎之力、 手无缚鸡之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不可貌相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天时地利人和、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久旱逢甘露、 一言以蔽之、解铃还须系铃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急来抱佛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宁为鸡首,无为牛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化干戈为玉帛
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和风细雨
“想”的成语
苦苦地想(苦思冥想)静静地想(静思默想)想得周全(深思熟虑)想得混乱( 胡思乱想)想得厉害(浮想联翩)想得很多(左思右想)想得荒唐(痴心妄想) 想得离奇(异想天开)想了又想(朝思暮想)
“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 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 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 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
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望而生畏 察言观色 一视同仁 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坐井观天举世瞩目 管中窥豹 左顾右盼
带有“龙”字的成语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画龙点睛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人外有人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
欢呼雀跃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风声鹤唳 鹤发鸡皮 鹤发童颜 鹤立鸡群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成语接龙(“不”字开头)
不耻下问 问道于盲、盲人瞎马 马到成功 功败垂成 成人之美 美不胜收收回成命 命中注定 定时炸弹弹尽粮绝 绝无仅有 有机可乘 乘机而入入木三分 分秒必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心安理得 得意洋洋
根据书籍名称说出有关词语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 、过五关,斩六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赔了夫人又折兵 、舌战群儒
《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圆、 林黛玉葬花
《西游记》西天取经 猪八戒大闹高老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水浒》 逼上梁山林冲棒打洪教头 劫取生辰纲 武松打虎 武大郎卖烧饼 三碗不过景阳岗
三字俗语类
1、(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2、(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3、(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4、(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5、(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6、(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7、(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 8、(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9、(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10、(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给动物安家
猪圈 鸟巢蛇洞 龙潭虎穴 兔窝 牛棚 鸡笼 马厩 蚁巢 狗窝
数字成语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番五次 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四平八稳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十马九稳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百孔千疮 百战百胜百依百顺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锤百炼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钧一发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篇一律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 万紫千红 万死一生
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 过时黄花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山穷水尽 大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
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流 姹紫嫣红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宁缺毋滥 前所未有 屈指可数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一麟半爪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 沧海一粟 千古绝唱
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
摩肩接踵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花花世界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人山人海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
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无所不包五花八门 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应接不暇 比比皆是 不可计数 层出不穷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如牛毛 俯拾皆市 举不胜举漫山遍野 星罗棋布 丰富多彩
含有“云”字的成语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壮志凌云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风卷残云浮云蔽日 孤云野鹤 烘云托月过眼云烟 烟消云散
含有“雨”字的成语
大雨倾盆 血雨腥风 风雨交加 风调雨顺 枪林弹雨 风雨同舟 风雨无阻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满城风雨 滂沱大雨 春风化雨 风雨飘摇 斜风细雨 未雨绸缪
含有“水”字的成语
水流湍急 水平如镜 高山流水 千山万水 水滴石穿 水融 滴水不漏 杯水车薪 洪水猛兽 流水无情
描写说的成语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真心诚意 故弄玄虚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词 唠唠叨叨 振振有辞 肆无忌惮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绘声绘色 自圆其说 闲言碎语
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老态龙钟 虎背熊腰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骨瘦如柴 大腹便便 面黄肌瘦 其貌不扬 蓬头垢面 弱不禁风
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
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描写骄傲的成语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惟我独尊 自高自大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描写谦虚的成语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描写学习的成语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舍死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见礼忘义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贪生怕死 厚颜无耻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不毛之地
不计其数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门庭若市 骨瘦如柴冷若冰霜 如雷贯耳 守口如瓶 浩如烟海 高手如林
春天
阳春三月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春意正浓 风和日丽 春花烂漫
春天的景色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百花齐放 莺歌燕舞
夏天的热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挥汗如雨 大汗淋漓
夏天的景色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秋天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飘香
秋天的景色
果实累累 北雁南飞 满山红叶 五谷丰登 芦花飘扬
冬天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瑞雪纷飞 冰天雪地
冬天的景色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白雪皑皑 冰封大地 冰天雪地
早晨
东方欲晓 旭日东升 万物初醒 空气清醒 雄鸡报晓 晨雾弥漫 晨光绚丽
中午
烈日当头 丽日临空 艳阳高照 万里无云 碧空如洗
傍晚
日落西山 夕阳西斜 残阳如血 炊烟四起 百鸟归林 华灯初上 夜幕低垂 日薄西山
夜晚
夜深人静 月明星稀 夜色柔美 夜色迷人 深更半夜 漫漫长夜
城镇
风光秀丽 人山人海 车水马龙 宁静和谐
村庄
草木苍翠 竹篱瓦舍 山幽路辟 小桥流水
商店
粉饰一新 门可罗雀 冷冷清清 错落有致
馆场
富丽堂皇 设施齐全 气势雄伟 金碧辉煌
学校
风景如画 闻名遐迩 桃李满天下
车站、码头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布局巧妙 错落有致
街道
宽阔平坦 崎岖不平 拥挤不堪 畅通无阻
花
花红柳绿 花色迷人 花香醉人 花枝招展 百花齐放 百花盛开 百花争艳
绚丽多彩 五彩缤纷
草
绿草如茵 一碧千里 杂草丛生 生机勃勃 绿油油
树
苍翠挺拔 郁郁葱葱 枯木逢春 秀丽多姿 青翠欲滴 耸入云天 瓜果蔬菜
清香鲜嫩 青翠欲滴 果园飘香 果实累累 果实饱满 鲜嫩水灵
鸽子、燕子
象征和平 乳燕初飞 婉转悦耳 莺歌燕舞 翩然归来
鹦
鹦鹉学舌 婉转悦耳 笨嘴学舌
鸡鸭鹅
神气活现 昂首挺胸 肥大丰满 自由自在 引吭高歌
马
腾空而起 狂奔飞驰 膘肥体壮 昂首嘶鸣
牛
瘦骨嶙峋 行动迟缓 俯首帖耳 膘肥体壮
车
川流不息 呼啸而过 穿梭往来 缓缓驶离
船
一叶扁舟 扬帆远航 乘风破浪 雾海夜航 追波逐浪
飞机
划破云层 直冲云霄 穿云而过 银鹰展翅
玩具
栩栩如生 活泼可爱 惹人喜爱 爱不释手
彩虹
雨后彩虹 彩桥横空 若隐若现 光芒万丈
雪
大雪纷飞 大雪封山 鹅毛大雪 漫天飞雪 瑞雪纷飞 林海雪原 风雪交加
霜
雪上加霜 寒霜袭人 霜林尽染
露
垂露欲滴 朝露晶莹 日出露干
雷电
电光石火 雷电大作 惊天动地 春雷滚滚 电劈石击 雷电交加
小雨
阴雨连绵 牛毛细雨 秋雨连绵 随风飘洒
大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大雨滂沱 瓢泼大雨 大雨淋漓 暴雨如注
风
秋风送爽 金风送爽 北风呼啸 微风习习 寒风刺骨 风和日丽
雾
大雾迷途 云雾茫茫 雾似轻纱 风吹雾散 云消雾散
云
彩云满天 天高云淡 乌云翻滚 彤云密布
霞
彩霞缤纷 晚霞如火 朝霞灿烂 丹霞似锦
星
满天星斗 众星捧月 群星灿烂 万点繁星
月
月出东墙 月出东山 玉兔东升 月光皎洁 月色迷人 月牙初升
日
旭日东升 日上三竿 一轮红日 日高三尺 艳阳高照 烈日当头 骄阳似火 日影西斜
天空
碧空万里 浩浩长空 晴空万里 万里无云 碧空如洗
小溪、泉水
涓涓细流 喧腾飞溅 悠然而下 泉水丁冬
潮汐
惊涛拍岸 波涛汹涌 白浪滔天 奔腾翻卷
湖、海
白浪滔天 奔腾不息 汪洋大海 湖光水色
江河
奔腾不息 滚滚东流 一泻千里 江水茫茫
山
荒山野岭 寸草不生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高耸入云
家务劳动
心灵手巧 窗明几静 手忙脚乱 井井有条
同学间
亲密无间 形影不离 情同手足 团结友爱 朝夕相处
人多
人山人海 人声喧哗 人声嘈杂 人如潮涌 摩肩接踵
大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大雨滂沱 瓢泼大雨
读书学习
神情专注 学而不厌 学无止境 专心致志 日积月累 似懂非懂
过节
普天同庆 彩旗飞舞 欢天喜地 张灯结彩 彻夜狂欢 兴高采烈
游戏
手舞足蹈 笨手笨脚 挤眉弄眼 得意忘形
描写春天的成语:
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色恼人恼: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事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形容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九十春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枯木逢春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觅柳寻花觅:寻找。欣赏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落花芳草无寻处比喻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已经过去。
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腊尽春来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回来了。
柳绿花红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漏泄春光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如履春冰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韶光淑气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
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桃红柳绿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
问花访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问柳寻花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
寻花觅柳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同“寻花问柳”。
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细雨和风细雨:小雨;和风:春天的微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向阳花木向阳的花木光照条件比较好,春天早早发育。比喻因占有方便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或照顾。
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阳和启蛰启蛰:过冬的虫豸开始活动。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一阳来复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燕语莺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春天里大好的景象。也比喻女子说话声音婉转动听。
莺吟燕儛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同“莺歌燕舞”。
莺吟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蓬勃兴旺的景象。
着手成春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描写夏天的成语: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冬暖夏凊凊:凉。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扇夏炉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箑夏炉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葛屦履霜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火伞高张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火伞张火伞:比喻烈日;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祁寒酷暑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祁寒暑雨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青衫凉笠衫:单衣;笠:斗笠。比喻夏天的衣服和帽子。
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盛暑祁寒祁:大。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
暑往寒来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夏虫不可言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虫不可语冰语:谈论。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虫不可语寒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寒冷。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炎天暑月指炎热的夏天。
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汉帝国坚韧不拔的开拓者—张骞
首先是对南朝鲜的作战,主要有四次战役:高浪浦战役,春川战役,弥阿里战役,汉城战役,都以南朝鲜的惨败告终,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北朝鲜人民军在铁原——议政府一线由苏制T-34坦克开道,在重炮、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的支持下,两个师加一个团,共两万八千人,迅速突破南朝鲜军仅一个不满员师的战线,然后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沿着西海岸的公路向南,北朝鲜人民军和南朝鲜军的兵力对比和铁原——议政府一线一样。这两个方向一东一西,像一只张开的铁钳,将要在南朝鲜的心脏汉城合口。
北朝鲜人民军在苏联武器装备的援助下,当时已编有七个步兵师、一个坦克旅、一个边界保安旅和一个摩托化团,不仅兵力多于南朝鲜军一倍,而且军官素质和士气也是南朝鲜军队不能匹敌的。其士兵的来源大部分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也有参加过中国的抗日战争和的朝鲜族士兵,即使是新兵也大都是刚刚翻身解放的工人和农民,政治优势使北朝鲜军队在战争初期显示出惊人的力量。
高浪浦方向,南朝鲜第十三团在第一波次的交战中死伤就达百分之九十,人民军的坦克很快突破了南朝鲜军的阵地。
临津江方向,南朝鲜第一师在美军顾问罗德维尔中校和白善烨师长的指挥下,在临津江南岸部署阵地,等待溃败下来的第十二团,然后重新组织抵抗。结果,第十二团溃败的士兵蜂拥而至,后面紧跟着北朝鲜人民军第一师的追兵。南朝鲜工兵飞快地按下电钮,想炸掉临津江大桥,但电缆已经被切断,人民军潮水般地涌上来,占领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桥。
议政府方向是军事上极为重要的地理走廊,坦克可以在此展开,这个方向是汉城最后的屏障。驻守在这里的南朝鲜第七师面对的是北朝鲜人民军最精锐的第三、第四师。人民军的两个师同时展开攻击,工兵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掩护下破坏了公路两边的碉堡,步兵登上公路边陡峭的山崖向敌后渗透,公路上正面进攻的坦克部队坚决地推进,南朝鲜军队的前沿阵地很快瓦解了。
只有春川方向的南朝鲜军队在北朝鲜人民军第二军的进攻面前进行了局部的反击,但由于议政府方向南朝鲜军队的溃败,春川已经成为孤立的突出部,如果不逃命就来不及了,于是唯一的抵抗也被放弃了。
被美军顾问团团长威廉·罗伯特准将称为“亚洲之雄”的南朝鲜陆军在战争爆发时的表现,与其说是让顾问团失望,不如说是让美国人震惊。滂沱的大雨中,到处可见已经不成建制的南朝鲜军队向南溃逃。就在这个时候,美军顾问团又接到了令他们更为震惊的报告:人民军数架苏制雅克螺旋桨飞机飞临汉城和金浦机场上空,金浦机场的控制塔台和一架美制C-54运输机被击中,一个油罐起火;汉城附近的另一个小型机场也遭到攻击,机场上的十架教练机被击中七架。最为严重的是,这些机场上的飞机已开始沿着公路北飞,在惊恐万状的南朝鲜军的上空低空射击,使本来的溃败变成了绵延几十公里的恐怖。美军顾问团在发给麦克阿瑟的电报中说:“无论从军事形势上还是从心理上看,韩国陆军已经完全垮了。”
六月二十五日晚上,麦克阿瑟在东京看**的时候,溃败中的南朝鲜军队真的在汉城北部的弥阿里一带建立起一条阻击阵地,史称“弥阿里防线”。南朝鲜军队企图利用这一带环抱京元公路的丘陵地形,为守住汉城做最后的抵抗。这的确是最后的抵抗,战斗一直进行到二十七日中午,北朝鲜人民军终于突破了弥阿里防线前面的仓洞防线。天一黑,人民军士兵便大规模地渗透到整个防线的后方,弥阿里防线彻底垮了。
麦克阿瑟得到的形势预测是:汉城很快就会失守。
果然随后就是汉城惨败,败军一泻千里,难民伴着军队,混乱不堪。
该美国出手了。
北朝鲜跟美国主要打了以下几场战役:
乌山战役,是北朝鲜与美国的第一次对抗,以北朝鲜的胜利告终,过程是这样的:
七月五日八时十六分,美军第二十四师二十一团一营的一发榴弹炮弹出膛了,这是美国地面部队在朝鲜战争中发射的第一发炮弹。
炮弹在坦克群中爆炸,一辆坦克被击中。
但是,北朝鲜军队的坦克没有丝毫的犹豫,它既没有拐下公路,更没有迟缓下来的意思,仍在轰隆隆地向前推进。
接近四百米的时候,美军的反坦克火箭开始射击了。T-34苏制坦克依旧若无其事地前进,沿着坡度很陡的公路爬上来。美军的七十五毫米反坦克火箭对T-34坦克似乎不起什么作用。在发射了二十多枚火箭弹后,一辆T-34坦克终于停止了,堵塞了公路。坦克中跳出三个北朝鲜士兵,跳出来的时候是举着手的,但是一落地,手中的枪立即开了火。由于距离很近,美军阵地上的一个机枪手中弹死亡。这个没能在史料中留下姓名的美国青年,是美国地面部队在朝鲜战争中第一个阵亡的士兵。
T-34坦克的火力十分猛烈。戴中尉手中的七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被击毁,巨大的炸裂声震坏了他的耳膜,鲜血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一个小时之内,史密斯的部队已伤亡二十多人。北朝鲜的坦克开始冲下山口,有的坦克已经开到炮兵阵地的后面去了。一些年轻的士兵开始逃跑。炮兵军官亲自装填,但仍然阻止不了人民军坦克的进攻。上午十一时,北朝鲜的坦克纵队冲过了美军的炮兵阵地。接着,北朝鲜的步兵蜂拥而至。
美国兵没想到北朝鲜士兵会在瞬间成片成片地向他们冲来。坦克的炮弹开始落在美军阵地上,有人在伤痛中###着从阵地上滚下去。史密斯大声地命令:“向那个纵队射击!”但在胡乱的一阵射击后,他突然发现阵地左右两翼的山包上已经飘起北朝鲜的旗帜。C连和B连开始压缩,到十二时,史密斯原有的一千二百米的阵地已经被迫压缩到不足七百米了。史密斯呼喊自己的炮兵,但被报告说车载电台已被打坏。通讯的中断使炮兵无法射击了——美国式的炮兵指挥方式在朝鲜战争的第一场战斗中就受到了嘲弄。
下午十三时,北朝鲜军队开始压缩包围圈。史密斯本能地意识到,如果再固守阵地,等待他的特遣队的只能是死亡。他后来回忆说:“当时已经毫无希望,伤亡惨重,联络中断,缺乏交通工具,耗尽,北朝鲜人的坦克就在背后。在这种情况下,我面临的抉择是:与阵地共存亡?还是设法带领士兵突围?我们至多还能坚持一个小时,然后就会全军覆没。我选择了突围……”史密斯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并宣布了撤退的顺序。但是,一营的撤退根本没按顺序进行,完全是一场只管自己的逃命。北朝鲜的马克沁重机枪横扫溃散的美军,美军士兵成片地倒下。史密斯最后撤出阵地,他在路过炮兵阵地时,发现那些炮完好无损地排列在阵地上,像是在展览美军的装备,只是阵地上连炮兵的影子都没有了。
这是朝鲜战争中美国地面部队的第一场战斗。
这场战斗在后来的各种战史中一次次地被记载。二十五年后,一九七五年在日本出版的《时代》周刊曾对史密斯的乌山之役给予了这样的描述:“美军在撤退时,只带走了伤员,给战死者盖上星条旗就不管了。有不少伤残士兵,恐怖之余,扔掉钢盔和上衣,甚至脱掉了鞋子。关于史密斯支队的全军覆没,美军总部没有如实公布,仅说在近六百名士兵中有一百五十名战死、七十二名被俘,轻重伤员没有计算在内。”
第三战役,北朝鲜与美国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以北朝鲜大胜告终,包括大田战役等,以下是具体过程:
北朝鲜人民军第三战役的方针是:不许敌人有占据新防线的时间,以迅速的行动猛烈打击敌人,突破锦江和小白山脉一线,在大田地区和小白山脉一线围歼敌人的基本主力,解放全州、论山、闻庆地区和蔚珍以南地区。北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把自己的指挥部前移至汉城,以直接指挥第三战役的进行。第三战役的目标很明确:打到釜山去,把联合国军队赶下海,把南朝鲜军队彻底歼灭,实现全朝鲜的统一。
就当时战争形势的进展而言,朝鲜统一目标的实现只剩下了时间问题。
但是,就在这一天,联合国安理会召开正式会议,在苏联代表和中国合法代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由英国和法国提出、由美国政府拟定的“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联合国各国参战部队”的提案:“建议所有按照前述决议提供军事部队和其他援助的国家将该项部队和其他援助交由美国指挥下的统一司令部使用”。同时“请求美国派该项部队的司令官”。第二天,杜鲁门总统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至此,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支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部队诞生了。
面对有十几个国家声明参战的联合国军,金日成表示出的是极大的蔑视。金日成的法宝是时间。因为他知道,北朝鲜人民军不可能持续保持强大的攻势,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战斗到全朝鲜迅速统一,很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目前联合国军队还没有在朝鲜站住脚,这是人民军击敌制胜的最好时机。在第三战役发动前,金日成坚决地撤换了一些指挥部队前进不迅速的高级将领。并决心在一个叫大田的地方,给予美军一次毁灭的歼灭。
美国在朝鲜前线使用了大批的空军,美国海军也直接游弋在朝鲜近海参战,但南朝鲜军队的节节溃败趋势却没有丝毫减缓。南朝鲜前线司令官甚至下达了“只要看见南朝鲜的散兵游勇,如果不立即上前线,就格杀勿论”的命令,但是美军和南朝鲜军建立的防线还是接二连三地垮了。为拯救败局,美军开始增兵。
七月十三日,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在大丘正式成立美军司令部。第二十四师在二十一团一营遭受失败后,师主力在迪安师长的率领下已经前进到大田。第二十五师于十日到达釜山,美军精锐的骑兵第一师也于十八日在浦项登陆。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南朝鲜军队全部归美军指挥。
从朝鲜战场双方的态势上看,一场大战已经在所难免。
对于美军一线指挥官第二十四师师长迪安来讲,在决心以锦江为天然屏障阻击北朝鲜人民军的时候,他的心情肯定是不安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史密斯特遣队已经遭受重创,连续的阻击失利也使部队减员严重。更重要的是,美军士兵自从踏上朝鲜的领土起,就没有看到过一丝“胜利的希望”,伤亡和失踪人数同时增加就说明了这一可怕的现实。在把锦江上所有的桥梁都炸掉、所有可以渡江的船只都烧毁之后,迪安师长对部下的暗示是:保持与友邻部队的联系,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撤退,并尽可能争取时间等待骑兵第一师的增援——尽管沃克将军的书面命令是:第二十四师在任何时候都不准从锦江一线撤退。
七月十四日拂晓,北朝鲜人民军前锋部队前进至锦江北岸。在南岸防御的美军第二十四师三十四团的L连和一个炮兵营看见只有两只驳船在渡江,就没把人民军士兵的进攻当回事。但是,当大批的人民军渡江行动出奇的迅速起来时,他们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后路顷刻间就被切断了。惊慌的L连连长没打几枪就擅自命令撤退,把炮兵营和侧翼的连队完全###给了人民军。结果,一个小时内,六十三野战炮兵营营长和他的一百多名士兵,连同十门火炮、八十六台车辆全部被人民军歼灭或缴获。
由于三十四团的防线被突破,它与十九团之间的联系被撕开了缝隙。迪安师长急忙命令十九团坚决阻击。十九团组建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迪安在当上尉的时候曾在这个团任职。十九团的团长是后来成为驻韩美军上将司令的梅尔上校。十五日夜,人民军士兵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渡江手段,冒着美军空中和地面的炮火强行渡过锦江,顽强地向十九团的阵地冲上来。战斗一直打到十六日早上,十九团的阵地多处被突破。美军发起了几次反冲击,但效果不大。到上午十时,人民军终于把十九团唯一的退路封锁了。白热化的交战持续了整整一天。黄昏的时候,在十九团大部分部队被歼灭、打散的情况下,一名参谋开着最后一辆坦克载着受了重伤的梅尔团长突围。在坦克中,梅尔得知,他负伤后任命的代理团长温斯泰德已经战死,副团长乘吉普车自行突围去了,部队现在已经没有了指挥官。透过坦克的观察窗口,梅尔团长看见公路上至少有一百多辆美军的车辆在燃烧,成群的美军士兵争相逃命。他命令作战参谋休斯塔马哈上尉把逃兵组织起来,谁知这个上尉没过一会儿就死在了乱枪中,美国兵开始大面积地四处逃散。十九团在这次战斗中的损失是:C连的一百七十一人中一百二十二人没有归队。团部、一营、迫击炮连的装备全部丢失。而团长梅尔在总结报告中说:错误是自己过早地使用了预备队。
至此,美军第二十四师的三个主力团均受到严重损失。师长迪安意识到,阻止北朝鲜军队的进攻犹如“企图防止水从渔网中漏出来”。他被迫命令他的部队全线撤退后。然而,就在这时,沃克将军却对他下达了一个几乎没有办法完成的任务:在大田坚守到二十日,等待美军骑兵第一师的接防。“大田,扼守在通往朝鲜半岛最南端的咽喉要道上。“当然,如果您认为您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在二十日前放弃大田。”沃克最后这么说。可是,迪安是职业军人,他知道这只是客气而已,他和他的第二十四师必须坚持到二十日那一天。
一九五○年七月二十日,对迪安来讲,这是一个终生不堪回首的日子。
人民军从十九日夜晚开始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人民军采取的还是正面进攻和两翼渗透的战术,第二十四师的各个阵地一次次出现告急。下级军官们多次请求撤退,迪安没有答应。凌晨三时,人民军突破大田防御的前沿阵地,T-34坦克甚至从美军一个营的营部帐篷上碾压过去。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大田的美第二十四师部队装备了一种专门对付北朝鲜坦克的口径为八十九毫米的反坦克火箭筒,它们是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于七月八日在美国本土的加利福尼亚装上飞机的,十日新式武器到达大田,十二日下发到第二十四师。锦江战斗开始前,美军士兵把这种火箭筒部署在公路边,然而当北朝鲜的坦克出现时,经过训练的八十九毫米火箭筒手却人影全无了。结果不但北朝鲜的坦克没被阻止,前沿美军的一个营瞬间就被打散了。
二十日天亮的时候,北朝鲜人民军突进大田市区。人民军与美军“在这座燃烧的城市里展开了一场艰难而又血腥的巷战”。师长迪安仍然相信八十九毫米火箭筒的效果,他亲自带领一个火箭筒小分队去打人民军的坦克。效果是有,但绝不像说明书上说的那么神奇,火箭弹打在T-34坦克的正面当当作响,只要射中的角度稍微偏一点儿就根本不起作用。不过,还是有一辆北朝鲜坦克被迪安带领的反坦克小分队击毁了。如今在南朝鲜的大田市,这辆坦克被当作展览品陈列着,说明牌上写道:一九五○年七月二十日,在W·F·迪安将军的监督下将其击毁。然而,在一九五○年七月的这一天,迪安的悲剧很快就来临了。人民军已经把大田严密地包围,迪安指望的外围部队始终没有来解救。他甚至说不清大田周围的阵地是否还在美军手中。到下午十七时,迪安得到的报告是:“三十四团团长不知去向。”迪安疲惫到了极点,于是离开指挥所,躺在一间充满腐土和粪便味道的破屋里倒下就睡着了。天再亮的时候,迪安醒来,看见美国兵仍在到处乱窜。迪安在发出要求增援的密码电报后开始突围。他在大田的街头拉着一门七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向北朝鲜的坦克射击,但是炮弹打光了也毫无所获,极端的冲动之下他甚至拔出他的手枪向坦克射击。到第二天早晨六时,掩护撤退的三十四团代理团长在市区内走错了路,进入一个死胡同。后续部队好容易到达由二十一团坚守的一个隧道,结果那个隧道早已被人民军占领,突围的美军落入了人民军布置好的圈套中。迪安一行人在弹雨中上了向南的公路,但他立即意识到他们把方向弄错了,因为前边出现了人民军的部队,密集的射击瞬间就把他们打散了。迪安逃离公路上了山。从这时直到朝鲜战争停战,美军始终没能得到有关这位美国将军的任何消息。
第四战役,北朝鲜趁胜追击,扩大优势,包括洛东江战役等,具体过程:
第四战役的主攻方向是金泉和大丘。其战役方针将金日成的最终理想阐述得十分明白,就是要彻底地消灭敌人并且创造总攻的条件:“击溃永同、咸昌、安东地区的敌军防御部队,解放洛东江以北和以西的广大地区,并且迅速抢渡洛东江,为最后消灭敌人创造有利的条件。”
金日成的指挥部再次前移,他亲自到达位于忠州南部的前线司令部坐镇指挥。他特别强调除加强主力部队沿公路前进以外的迂回和渗透战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必须进一步地加快速度,不给敌人以任何喘息的机会。金日成知道,北朝鲜人民军的时间已经极为宝贵了。因为“时间每过去一天,就会有更多的美国士兵、、坦克和飞机”到达朝鲜战场。
二十九日,人民军突破秋风岭,摧毁了美军和南朝鲜军队的一道道防线,相继占领金泉、晋州、安东等重镇,长驱直入到达洛东江北岸。
洛东江防线,是指南北约一百六十公里、东西约八十公里的一条外围线,它的背后就是釜山,釜山是南朝鲜军队和联合国军队在朝鲜海岸边的最后一个立脚点。所以,洛东江防线在美军的眼里是“最后一道防线”,再后退就要退到大海里了。
二十九日,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亲自赶到撤退中的美第二十五师师部,向全师官兵发表了“誓死坚守阵地”的讲话。他说:“我们现在是为了争取时间而战斗,不允许以战场准备和其他任何理由再后退。我们的后方再也没有可退的防线了……向釜山撤退,将意味着历史上最大的杀戮。因此,我们必须战斗到底。”
沃克所说的 “为了争取时间而战斗”,是指争取联合国进一步增兵的时间。
而北朝鲜人民军在完成第四战役的预定目标后,为把敌人彻底消灭在釜山前面的狭长地域内,于八月八日强渡洛东江,美军骑兵第一师、第二十五师和新参战的第二师再次溃败后退,人民军逼近了釜山的门户马山。
北朝鲜人民军的第四战役于八月二十日结束。这时,人民军已经把敌人压缩在了一个极有限的空间内。虽然由于美军和南朝鲜军的抵抗越来越顽强,人民军第四战役的预定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在第四战役中,北朝鲜人军共歼敌三万多名,占领了南朝鲜百分之九十的土地。
第五战役,也称釜山战役,是北朝鲜对美国的最后一战,以美国仁川登陆,北朝鲜先胜后败,功亏一篑告终,这一战也体现了麦克阿瑟的才能,具体过程:
仁川是朝鲜中部西海岸的一个港口,距离汉城仅四十公里,位于朝鲜国土东西最狭窄的“蜂腰部位”。美军如果在这里登陆成功并且展开部队,就等于在北朝鲜人民军的后方把朝鲜国土拦腰截断,从而使在南朝鲜土地上的北朝鲜军队陷入包围之中,北朝鲜军队将会在由釜山展开的扇形战场上两面受敌。那么,连最不具备军事常识的人都将知道后果是怎样的。
但是,如果美军从仁川登陆,在理论上又恰恰违反了基本的军事常识,因为仁川港有着由巨大的海潮落差而形成的宽达二十四公里的淤泥,是“世界上最不宜进行登陆作战的港口之一”。也许正是这一点,使金日成忽视了使他的军队不久以后遭到重创的仁川港。
凌晨二时,仁川登陆作战命令下达。
麦克阿瑟登上旗舰的舰桥。
这时,整个舰队已经进入仁川港狭窄的水道,所有舰船的舰炮都对准了黑暗中的仁川港。
随着一团火光和一声巨响,登陆的火力准备开始了,其空前猛烈的规模让记者们目瞪口呆。四艘巡洋舰和八艘驱逐舰在距离岸边很近的地方,在不足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就把两千八百四十五发炮弹倾泻在月尾岛上,舰炮火力之巨大令空中的海军飞行员根本无法看清地面的任何目标。结果,“整个岛子好像从头到尾被犁了一遍”,“月尾岛上所有的生物荡然无存”。与此同时,空军开始向整个仁川倾泻炸弹,其数量“恰恰等于诺曼底登陆前倾泻在奥马哈海滩上的炮弹数量”。
但令美国人惊讶的是,当美军登陆作战部队开始在仁川泥泞的海岸上爬行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北朝鲜军队的顽强阻击。有关战史资料记载:“李大勋上尉指挥的人民军海防炮兵连的指战员们,直到炮身烧热弯曲或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为止,坚持进行火力战斗,击沉和击毁敌人四艘舰艇。炮打坏之后,炮兵指战员们和步兵一起,同开始登陆的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九月十五日上午十时,月尾岛上响起英雄的月尾岛守卫者们最后一次冲锋的万岁声……”
美军顺利占领月尾岛后,工兵开始作业。此时海水退潮了,舰队因此退到外海。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因为登陆的行动已经公开,如果北朝鲜军队这个时候大举反击,局面如何就很难说了。为此,美军所有的舰载飞机倾巢出动,对以仁川为半径的四十公里以内的目标,尤其是公路,进行了不间断的封锁轰炸。事后得知,北朝鲜人民军确实向仁川方向增援了部队,但是在公路上遭到美军空军的猛烈阻滞,整整一个白天都无法前进。
仁川港已经成为一片火海,尤其是港内的储油罐被击中,冲天的大火仿佛整座城市都在燃烧。美国海军陆战队乘登陆艇开始向海滩冲击,“他们使用木制或铝制的梯子,从登陆舰艇上爬下来,再攀上围绕着仁川城的由混凝土构筑的海堤”。一名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跟随着陆战队员前进,他后来描述道:“一千英尺长的红海滩的海堤看上去像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大楼一样高。”
下午十七时三十分,第一名美军陆战队员登上仁川的土地。
海军陆战队上尉B·洛佩斯登陆后突入仁川市区,在向北朝鲜人民军的一个阻击阵地发起进攻时,他的手臂中弹,“握在他手里的手榴弹掉到了地上”。为了身边同一个排的战友,洛佩斯上尉“扑倒在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上”。
美军很快占领了仁川城。
紧接着,整整一夜的时间,一万八千多名美军陆战队员和大量的补给、几十辆坦克,全部在仁川上岸。在随后的四天里,又有五万多名联合国军的士兵从仁川登陆。
仁川登陆成功后,美军立即向汉城方向突进。
一九五○年九月十六日,仁川登陆作战的第二天,麦克阿瑟登上仁川海岸。这位将军在记者们的照相机前得意洋洋。在布满烧毁的坦克和士兵尸体的阵地上,他自己又导演了一出小小的戏剧。麦克阿瑟的第一句台词是:我想寻找一个叫刘易斯·普勒的上校,他是陆战队的一名团长,我想亲自为这位团长授一枚勋章。正在进攻一个山头的刘易斯接到通知后,这位麦克阿瑟的崇拜者对前来请他去接受勋章的军官说:“我们正在战斗!如果他打算授勋,就让他来这里好了!”麦克阿瑟不但没有因为这个团长的傲慢发怒,相反对他如此配合自己的表演十分欣赏。麦克阿瑟立即乘吉普车向枪声不断的方向前进,不管部下如何劝阻他都不听。直到在一个四周炮声呼啸的草棚子里,麦克阿瑟见到了满身硝烟的刘易斯,“他们愉快地互相敬礼”。记者们高兴得发疯了,因为世上没有比这更能激起读者兴趣的英雄故事了。
麦克阿瑟的和表演都成功了。
整个仁川登陆,美军伤亡两百零三人,北朝鲜人民军伤亡或被俘一千五百九十四人。
接下来,更大的重创还在等着已经突进到朝鲜半岛南端的北朝鲜人民军。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腹背受敌的人民军立即调整部署:一方面,在洛东江防线上顽强地阻击向北突破的美第八集团军的进攻;另一方面,调动兵力向汉城增援,试图“把敌人消灭在京仁地区”。
但是,除了在后勤补给上北朝鲜人民军已与联合国军相差悬殊外,在兵力上人民军也处于绝对的劣势。九月中旬,联合国军的兵力已经达到十五万一千人,坦克五百辆,各种火炮一千门以上,还有美国空军第五航空队的一千二百架飞机的支援。而人民军这时只有七万左右的兵力,其中约一半还是为补充战争损耗而征来的新兵,其装备也在战斗中损失严重,装备率仅仅是编制的一半。
人民军在北朝鲜前线指挥官金策大将的指挥下,在洛东江对峙线上顽强地坚持了整整六天。随着在洛东江各条防线阻击的不断受挫,人民军全线崩溃的征兆已经显露。十八日晚,人民军第一军右翼开始按秩序后退。二十二日,在釜山狭窄的防御圈内苦苦坚守两个月之久、差点被赶下大海的美军第八集团军终于突破人民军的防线,大举渡过了洛东江。在重新构成防线已经没有任何希望的形势下,二十三日,金日成下达了全线向三八线附近撤退的命令。
金日成下达这个命令时的痛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仅仅在一个月前,全朝鲜统一的前景似乎已经很明朗了。当时没有人相信丧失斗志的南朝鲜军队会死里逃生,即使有美军连续不断的支持。而那个狭窄的釜山防御圈在一个月前还犹如汪洋大海中一个仅供苟延残喘的小小的救生圈。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八月,麦克阿瑟确实曾经制定过一份从朝鲜半岛撤退的详尽计划,为此美国海军已经做了大规模的准备。
可是现在,北朝鲜人民军的撤退还是晚了。
二十七日,沿着京釜公路向北突进的美军与从仁川登陆的海军陆战队会师。人民军的退路被全线封锁。被包围的人民军部队顽强突围,很多部队被打散,士兵们进入山区成为游击队员。
到了二十八日,美联社以《北朝鲜军队行踪之谜,南部战线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为题报道说:“北朝鲜军队如何摆脱了联合国军的追击,是战局中的一个谜。”当时的日本报纸也报道说:“北朝鲜军队烟消云散,一兵一卒也没抓到。”
实际上,人民军遭受的损失是巨大而致命的。根据战后资料的统计,七万多人民军撤退回三八线以北的不到三万人。在损失的兵员中,一万人伤亡,一万两千多人被俘,成为游击队员的有近两万人。而且,人民军的重装备几乎全部丢失。
北朝鲜的胜果就这样因为金日成的考虑不周而全部丧失,同时统一全国的机会也就此溜走,随后就是中国志愿军援朝作战了!
霍去病其人。详细为好
那是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距离汉帝国首都长安西北120公里之外的甘泉宫里,气氛不同寻常,一个使团即将出征,朝廷侍从官张骞,郑重地从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他将率领使团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这一年,他们都很年轻,刘彻19岁,张骞27岁。对于距今2100年前的这个帝国来说,西域无疑是个风险重重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张骞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但他无法知道的是,当他转身的那一刻,他的这次出行,就将注定被载入史册。
公元前141年,作为汉帝国创始人刘邦的重孙,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年仅16岁的刘彻登上皇位。此时,汉帝国已经运行了64个年头,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铲除了异姓王,平定了刘姓诸王叛乱,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经济上休养生息,国富民强,充满活力,但是军事上和外交的羸弱,却让这个国家被北方的匈奴王朝袭扰和压制了几十年。年轻的刘彻,自登基的那一天起,就踌躇满志地开始谋划,如何经营自己的国家。
匈奴始终是东亚大陆诸国的噩梦,他们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游牧部落,成为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可怕力量。这是一个由众多游牧民族逐渐演变,融合而成的部族,发祥地在今天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和阴山一带。从先秦时代开始,他们一批批地从蒙古高原冲出去,无所顾忌地劫掠安定富庶的农耕国家。秦末汉初之时,趁着中原形势混乱之际,匈奴杰出的军事统帅冒顿单于杀父自立,驱逐东胡,月氏等邻族,一统大漠,建立起庞大的匈奴王朝。这个王朝雄踞在高原大漠之上,俯瞰着东亚腹地,他们兵锋南指,成为汉帝国最强悍的敌人。
公元前201年,一支匈奴骑兵突然包围了马邑城,随后又南扰太原,刚刚统一全国的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军营救,不想却被困在冰天雪地的白登山七天七夜,虽然军中猛将谋士如云,“马上天子”久经沙场,却险些全军覆没。白登之围是汉匈正式交锋的第一站,竟以如此惨败的结局而告终,这是汉高祖刘邦始料不及的,一统天下的豪情,化作英雄迟暮的伤感,为了休养生息,刘邦只能被迫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同时每年还要源源不断地送给匈奴大批生活物资,但是匈奴带给汉帝国的威胁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无奈的屈辱已经延续了五代皇帝,年轻的刘彻决心改变这一切。
就在汉武帝刘彻登基不久,一名匈奴军官被汉帝国边境部队俘获,通过对这名军官的审讯,刘彻得到这样一条情报。当时河西走廊形势混乱,被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所控制,其中比较大的是月氏和乌孙部落,月氏部落赶走了乌孙人,而匈奴单于进入河西走廊后,又杀死了月氏的领袖,新的月氏王渴望报匈奴的杀父之仇,但却力不从心,于是,月氏人只好向西迁徙。但刘彻觉得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假如能联合西域的月氏,形成东西方向的联合夹击,必定可以打败匈奴。遗憾的是,在年轻的汉武帝麾下,几乎所有谋臣武士对遥远的西方世界一无所知,但他们知道向西渡过黄河之后,有一条河西走廊可以通往西域,一个可以解除来自北方匈奴威胁的战略构想,被提上汉帝国的日程表,汉武帝决定公开招募愿意冒险出使的人,穿过河西走廊,前往西域去寻找月氏部落,说服他们和汉帝国东西夹击从而赶走匈奴。作为此时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交通要道—河西走廊,控制在匈奴王朝右贤王部的浑邪王与休屠王手中,而且月氏西迁后的下落也无人知晓,更令人担忧的是,也许出使的人,还没走到西域就会被匈奴人杀掉。
但还是有勇敢者站了出来,他就是27岁的陕西城固人张骞,张骞是汉武帝首创察举制之后,被推举出来的孝廉,并且刚刚成为帝国宫廷中的侍从官,也就是汉武帝的宫廷侍卫,朝廷行政事务见习官。张骞觉得出使西域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也是一件对中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汉武帝非常高兴,他不仅亲自为张骞挑选了勇士随行,还让一个归顺的匈奴人堂邑父,给张骞做向导和翻译。临行前,汉武帝刘彻在甘泉宫隆重接见了张骞,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担当这样的重任,汉武帝有气量,没把握。
当张骞使团走出了扁都口的葱郁山林,来到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之中时,他们距离帝都长安已经1000公里了,对于长期生活在富庶汉中平原上的张骞和他的使团来说,尽管对于穿越这条通道的艰苦与险恶,有着充足的心理准备,但随着日渐深入河西走廊,他们还是感到了自然环境的压力,戈壁坚硬,黄沙漫漫,阳光炽烈如火一般燃烧,走上很远才能看见一片绿洲和稀疏的人烟,然后又是荒漠与戈壁,劲吹的风沙铺天盖地,危险无处不在。要找到月氏部落就只能冒险穿过匈奴人严密控制的这条通道,而强大的匈奴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对立已经持续了几百年,若是不幸撞到匈奴士兵后果不堪设想。一个平静的午后,在炎热的戈壁滩上,伴随着呼啸声,剽悍的匈奴骑兵冲到了眼前,没有任何悬念,张骞和他的使团被俘虏了,在被押解的漫漫路途中,他们惊恐交加,饥渴难耐,体力严重透支,不断有人倒下。他们被押送到匈奴王庭,即今天的呼和浩特附近,去见当时的匈奴王军臣单于,当军臣单于得知张骞使团打算前往月氏部落之后,阴沉着脸对张骞说,月氏在我们的北面,你们汉人怎么可以擅自从我们领土上过去呢,要是我们穿过你们国家去南方的越国,你们会同意吗,张骞自知理亏,无话可说,毫无疑问,等待他们的结局必定凶多吉少。
公元前135年五月,权倾一时的太皇太后窦氏去世,这一年刘彻22岁,张骞出使西域已经3年了,没有任何音讯。此时,张骞仍被困在匈奴营地,三年前,当他在河西走廊被匈奴人抓到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准备,但匈奴人并没有杀掉这些俘虏,他们希望能从张骞口中套取更多关于汉朝的情报,并试图说服他和他的使团为匈奴效力,张骞拒绝了,他的不合作与不妥协,导致他长时间失去自由,被匈奴士兵软禁,但这也给他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熟悉和了解匈奴王朝日常生活与军队备战的机会。在匈奴人的营地,张骞发现这个民族有着不那么严密的军事组织,但是他们却具备在当时来看更先进的,更具有攻击力的军事装备和战术,特别是他们的骑兵,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成为战马,匈奴骑兵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来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轻便,也更坚固的盔甲来装备自身,战斗中既机动灵活又有更强的攻击性。貌似归顺的张骞让匈奴人感到自己的策略是奏效的,于是他们渐渐放松了对张骞的戒备与管制,这也或许是因为张骞的性格和为人,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述,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但是匈奴人并没有放弃对这个来自中原王朝官员情感瓦解的努力,经由单于撮合,张骞娶了一个善良的匈奴女子,这是张骞在单调枯燥戈壁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尽管所有历史典籍里都没有记载他们的情感故事,但,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我们依然相信,或许正是这段爱情带给了张骞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时间在缓缓流逝,被长时间滞留在匈奴人军帐中的张骞,对于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汉武帝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他时常梦到西域,梦到匈奴,血腥的厮杀,他试图冲破重围,但毫无希望,此时已经是公元前133年春,张骞出使西域的第五年。汉武帝失去了耐心,决定不再等待张骞使团的消息,他召集群臣,就如何应对匈奴的战略进行廷议。五年来,汉武帝锐意改革,大力削藩,巩固中央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在军事上,他严厉督促各地行政官员广泛搜寻并储备良马,选拔卫青、公孙敖等一批年轻军官展开军事训练。汉武帝刘彻决心已定,即或是张骞杳无音讯,即或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要开始对匈奴的反击。这次廷议中,汉帝国的文武大臣们一致同意停止执行先帝们奉行的防御战略,反击匈奴。汉武帝刘彻计划亲率30万大军,以和亲为诱饵,在马邑围剿前来迎亲的匈奴部队,虽然这次被称为“马邑之谋”的军事行动由于消息泄漏而被迫中止,但汉帝国自此揭开了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刘彻这位年轻气盛,胸怀宏图大略的皇帝将把汉帝国快速带入一个开疆拓土,威仪天下的崭新时代。
“马邑之谋”过去4年后,公元前129年,当匈奴又一次对汉帝国的北方发起袭击的时候,汉武帝决定派出四路大军回击匈奴,这是汉帝国面对匈奴袭扰的第一次全面反击,但结果却是,四路大军中一路无功,两路折损,唯独车骑将军卫青领衔的一支出其不意地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并且在汉帝国历史上首次俘虏了匈奴将士近千人,这就是名噪一时的龙城之战,这让汉武帝感到振奋。但另外三路大军的失败却让汉武帝陷入沉思,对于匈奴的不了解和缺乏必要的情报,成为了更加迫切的问题。九年前,当他选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他满怀期待,此时,杳无音信的张骞不知是否还活着。
时光匆匆,转眼间张骞已经在匈奴的监管下生活了九年,九年时光足以磨灭一个人的雄心壮志,只有细心的匈奴妻子会发现,张骞偶尔会眺望东方,那一定是长安,是他对故乡的思念,还有汉帝国交给他的使命。一个平常的日子,张骞带着自己的随从堂邑父像往常一样外出打猎,但他的匈奴妻子还是察觉出一丝异样,她知道此一去,自己的汉人丈夫将不再回头。张骞和堂邑父穿着胡服穿越匈奴人的关卡,一路狂奔,但他并不是要回长安,而是选择了继续西行,完成汉帝国交给自己的使命。
此时,月氏人早已在匈奴的数次打击下分裂成两支,大部分月氏人选择西迁,他们背井离乡,途径大宛,迁居到中亚阿姆河流域,他们被称作大月氏,而少数则留在敦煌南山地区与羌人杂处,被称作小月氏。当张骞都知这一消息后,毅然折向西南方向继续寻找大月氏,他们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经过库车、疏勒等地。这是一次艰险的跋涉,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张骞他们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塔克拉玛干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两千年前,张骞和随从堂邑父曾经从这里穿过前往西域,茫茫无际的沙漠中,时而飞沙走石,时而热浪翻涌,今天的我们依然无法想像,张骞是如何在强大的信念支撑下横穿大漠,翻越帕米尔高原,来到大月氏的,这相当于从今天的内蒙古走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
当大月氏王见到这个来自遥远中原的汉人时,他格外地惊奇和钦佩,但对汉武帝联合攻击匈奴的提议并不感兴趣,他告诉张骞,这里土地肥沃,大月氏部落已经逐渐由游牧生活过渡到安居下来发展农业生产的状态,已经无意东还,张骞在大月氏滞留了一年多,再三邀请大月氏王却得不到明确的答复,尽管他感到有些失望,但他的内心深处依然觉得不虚此行。他途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西域数国,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深入了解了西域社会,这里人们的风俗习惯以及草木、畜产都与中原不同,更有一种名为汗血宝马的优良马种,高大俊朗,绝非中原所见。如果能够打通河西走廊,这条沟通汉帝国与西域的咽喉要道,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往来就可以畅通无阻,汉帝国的视野也将更加开阔,带着这样的想法,张骞决定尽快返回长安。
为了避开匈奴控制区,张骞决定改变路线,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遭到匈奴人的拦截,他们再次翻越帕米尔高原,沿昆仑山北麓,经莎车,于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迂回北上返回长安。意外的是,此时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实在是时运不济,再次成为匈奴骑兵的俘虏,这一次,张骞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但令人惊奇的是,匈奴首领再一次宽恕了这个逃跑的汉人使者,在匈奴人的营地里,张骞几经周折,回到了他的妻子,那个善良的匈奴女身边。
公元前126年春,匈奴军臣单于病逝,张骞抓住机会,再次出逃,这一次匈奴妻子义无反顾地和他一起踏上了东归的行程。从甘泉宫出发的那一天算起,一个13年来杳无音信,几乎被时光遗忘的男人,突然像穿越时空一般,活着回来了,当这个男人再次望见雄伟的长安城时,匍匐在地,长跪不起,这13年来的艰辛和苦难,日日夜夜对长安的牵挂,还有汉帝国交给他的使命,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涌上张骞心头,多年来的契而不舍和忍辱负重终于得到释放。
张骞从遥远的西域神奇归来,京城为之轰动,此时的他已经从一个英姿焕发的青年变成年近不惑,饱经风霜的中年人,当年出使的使团,今天回来的也只有他和堂邑父,匈奴妻子,还有他带回来的西域地图和从未见过的植物种子以及他未曾泯灭的梦想,张骞将西域诸国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俗以及山川地貌,向汉武帝和众大臣做了详细汇报,张骞的讲述让包括汉武帝在内的所有人都听得入了迷。
? 张骞13年跌宕起伏的出使经历,对于汉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地理大发现。这位探险家的独特经历及其一番域外奇谈,立刻引起汉武帝的强烈兴趣,并被史官司马迁收录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成为后人了解西域最宝贵的资料,司马迁称赞张骞通西域的壮举,有“凿空”之功,绝非妄言。张骞的所见所闻让地处亚洲东部的汉帝国视野大开,他们的目光已经可以越过巍峨的崇山峻岭,穿过河西走廊,看到了西域、中亚、南亚,一直到罗马帝国,一切都显的那么真实,那么振奋。
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但跟随张骞的匈奴妻子在历史典籍中鲜有提及,我们只知道,一年后她染病故去。在漫长而艰辛的出使西域途中,因为这个女人,张骞不再孤独,两千年后,人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这将是汉帝国随后在西域开展军事和外交攻势的基础,也使汉武帝最终坚定了打败匈奴的信心,这些宝贵的情报,使得汉帝国与匈奴人的决战,不再是一场盲目的复仇,尽管距离分出胜负还为时尚早,但打通河西走廊,斩断匈奴右翼,并且让它永远成为帝国的一部分,成为汉武帝的国家战略。
三年后,公元前123年二月到四月已经晋升为大将军的卫青,率六路大军先后两次进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军衔跟随卫青出击漠北,张骞利用他熟悉匈奴军队的特点,具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地理知识的优势,为汉朝军队做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和扎营布阵的方案。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张骞“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确保了战役的胜利。战后论功行赏,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是取其能“广博瞻望”的意思,张骞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世人也因此记住了这个坚韧不拔的探路者。
? 当张骞回首他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时,我相信他一定不会后悔,为了完成汉帝国的使命,他百折不挠,矢志不移地为汉帝国征服河西走廊立下汗马功劳,也使自己的一生充满传奇与荣耀,从而名垂青史。
霍去病
前140—前117)
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 ,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英雄不问出身
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结晶,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奇迹终于降临在他身上。
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霍去病的舅舅卫长君、卫青也随即晋为侍中。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这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被改变命运的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武功颇盛的帝王,而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时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而面对这样的局面,长城内的国家却从秦以来就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胜利的时候极少,更多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以和亲以及大量的“陪嫁”财物买来暂时的相对平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希望改变这样的形势,而他很快就在身边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卫青拜车骑将军,和另三员将领各率一支军队出塞。在这一次出兵过程中,四路大军出塞三路大败,尤其离谱的是老将李广竟然被匈奴所虏,好不容易才逃归。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领兵的“骑奴”卫青,出上谷直捣龙城,斩敌七百,成为真正的“龙城飞将”。卫青的军事天才使汉武帝刮目相看,他从此屡屡出征,战果累累。
横空出世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它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世了。
战神无敌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
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
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而多年的老将李广等人只作为他的策应部队。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发生的时间在秋天。
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一再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我们永远也猜想不出此时的浑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机会把霍去病扣为人质或杀之报仇,只要他这样做了,单于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奖赏他。然而最终浑邪王放弃了,这名敢于孤身犯险不惧生死的少年的气势镇住了他。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
河西受降顺利结束,而今天的我们却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个局势迷离危机四伏的时候,那位十九岁的少年是怎样站在敌人的营帐里,仅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的。
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
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
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汉军的王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在这场战争的事前策划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单于,结果由于情报错误,这个对局变成了卫青的,霍去病没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对手,而是碰上了左贤王部。
然而这场大战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巅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大约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独孤求败”的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尔加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尔加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二岁。
纵死犹闻侠骨香
在完成了这样不世的功勋之后,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大司马骠骑将军。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去世了。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谥封景桓侯。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
霍仲孺当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亲,卫少儿也就从来不曾告诉过他自己的身世。当他立下不世功勋之后,他终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为骠骑将军之后,他来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向当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霍仲孺愧不敢应,回答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历代评价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过誉》中评论度辽将军皇甫规的时候说:“孝武皇帝为骠骑将军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视之,曰:「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去病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规世家纯儒,何独负哉。”在外戚宦官专*制的东汉末年,应劭这类清流之士对于外戚是相当不齿的,以致有外戚末属之语,犹自对霍去病有称誉之辞。而皇甫规是当时的名将名臣,党锢之祸中又有精彩表现,应劭尚且认为其人其行未如霍去病。
(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之“霍去病论”
天之所与,不可强而甚高者,材也;性之所受,不可习而甚明者,智也。以天下无可强之材、可习之智,则凡材、智有以大过于人者,皆天之所以私被之也。天下之事莫神于兵,天下之能莫巧于战。以其神也,故温恭信厚盛德之君子有所不能知;以其巧也,而桀恶欺谲不羁之小人常有以独办。由是观之,凡材智之高明而自得于兵之妙用者,皆天之所资也。
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是以汉武欲教去病以孙、吴之书,乃曰:“顾方略何如耳,不求学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传也。昔之人无言焉,而去病发之。此足知其为晓兵矣。
夫以兵可以无法,而人可以无学也。盖兵未尝不出于法,而法未尝能尽于兵。以其必出于法,故人不可以不学。然法之所得而传者,其粗也。以其不尽于兵,故人不可以专守。盖法之无得而传者,其妙也。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是以古之善为兵者,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会法。顺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变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败,而我以之胜。视之若拙,而卒为工;察之若愚,而适为智。运奇合变,既胜而不以语人,则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学,而自顾方略之如何也。夫“归师勿追”,曹公所以败张绣也,皇甫嵩犯之而破王国。“穷寇勿迫”,赵充国所以缓先零也,唐太宗犯之而降薛仁杲。“百里而争利者蹶上将”,孙膑所以杀庞涓也,赵奢犯之而破秦军,贾诩犯之而破叛羌。“强而避之”,周亚夫所以不击吴军之锐也,光武犯之而破寻、邑,石勒犯之而败箕澹。“兵少而势分者败”,黥布所以覆楚军也,曹公用之,拒袁绍而斩颜良。“临敌而易将者危”,骑劫所以丧燕师也,秦君用之,将白起而破赵括。薛公策黥布以三计,知其必弃上、中而用其下。贾诩策张绣以精兵追退军而败,以败军击胜卒而胜。宋武先料谯纵我之出其不意,然后攻彼之所不意。李光弼暂出野次,忽焉而归,即降思明之二将。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胶而书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此果不在乎祖其绪余而专守也。赵括之能读父书详矣,而蔺相如谓徒能读之而不知合变也。故其于论兵,虽父奢无以难之,然奢不以为能,而逆知其必败赵军者,以书之无益于括。而妙之在我者,不特非书之所不能传,而亦非吾心之能逆定于未战之日也。
昔之以兵为书者,无若孙武。武之所可以教人者备矣,其所不可者,虽武亦无得而预言之,而唯人之所自求也。故其言曰:“兵家之胜,不可先传。”又曰:“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又曰:“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善学武者,因诸此而自求之,乃所谓方略也。去病之不求深学者,亦在乎此而已。嗟乎!执孙、吴之遗言,以程人之空言,求合乎其所以教,而不求其所不可教,乃因谓之善者,亦已妄矣。
至于赵云、岳飞都引用过霍去病的名言辞让皇上赐予的华屋美宅,也足见名将与名将之间的相互认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评语来得更珍贵更有说服力。至于唐诗宋词中卫霍、汉家大将、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
戚将军纪效新书序(王世贞):“余尝怪汉武帝时,下朝鲜,埽滇越,席卷瓯、闽、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难者匈奴耳,而大将军、骠骑将军以轻骑绝大漠,数得志焉。此岂尽出天幸,不至乏绝哉?而太史公传,自卤获封户外,略而不具载。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数,不欲令武士见长耳。及读至帝欲以孙。吴兵法教骠骑,不肯受,曰:‘不至学古兵法,顾方略何如。’夫然后而知骠骑将军、大将军之微也。彼故长于技而短于法,即不尽出天幸,于后世何所见焉。”
《中国军事通史》之《西汉军事史》(作者:陈梧桐)
霍去病不是一个长于兵家理论的将领,他甚至对此不感兴趣。《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汉武帝曾经有心教他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但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霍去病也不是—个爱兵如子、能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将领。相反,他在历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关心士卒的饥寒饱温而闻名。他出征之时,汉武帝曾遣太官将几十车食物送至军中,但在引军归来时,“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有时士兵粮食匮乏,甚至因饥饿而不能举手,但霍去病还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显而易见,霍去病不是一个完美的军事家。然而他却能够做到战无不胜,军功远远超乎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霍去病具有超平寻常的英雄气概。司马迁说他“有气敢任”,即不避艰险,勇挑重担,英武果敢。从其作战记录可知,霍去病打仗有两大特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凶狠顽强。前者是说他敢于孤军深入,又经常是冲杀在前。例如,他为票姚校尉时,居然仅率800骑兵而脱离大部队,追击数百里而与数倍于己的强敌(霍去病此战斩敌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当时与之交战的匈奴军人数肯定耍多于此数)。又如,元狩二年秋,霍去病将兵迎接欲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匈奴军众“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局势十分混乱。霍去病当机立断,率先“驰入”匈奴军中,“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干人”.控制了局势。由此可知《汉书·霍去病传》所记霍去病作战“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之言不虚。后者是说霍去病敢打硬仗、恶仗。如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时,霍去病仅率骑兵1万人,孤军长驱直入.历经艰险,“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敌数千。回师途中又以骑兵与敌“合短兵”鏖战于皋兰山下,虽然获胜还朝,但汉军“师大率减什七”,损失过半。这场战役进行的是何等艰苦与激烈,自可想见。
其次,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前引霍去病“不至学古兵法”语虽不无偏颇,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这即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再次,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无论是800人的“轻勇骑”,还是l万人、5万人的大军,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如漠北之战时,“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作战勇敢,加上优良的装备,所以霍去病的部队很可能是汉军的精锐之一,战斗力远远强于“诸宿将所将士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还汇集了一些投降汉朝的匈奴族校尉,他们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导汉军长驱直入而不迷失方向,还可帮助汉军取食于敌,使他们得以轻装“绝大漠”,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的优势,捕捉战机,创造战机。
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当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并嘱他前往察看之时,霍去病说出了“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千古名言。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劝。
霍去病胜利根本原因
1.是国力的养成与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汉朝长期积储,府库充实,是武帝变和亲为征战的前提之一。 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与匈奴打了十几仗,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决,汉朝还收回了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区,并在边疆地区大开官田,补修长城,屯军达10万人之众。边疆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昌盛景象。
2.是主动进攻战略思想的确立与坚持执行。汉朝建立后,始终面对强悍匈奴的军事威胁。尽管汉初以来一直实行“和亲”政策,但无以数计的财物赠送并不能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文帝时,匈奴曾两次大举入侵,兵锋直逼长安,京城危急,满朝惊恐。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
3.是战术上大兵团突袭作战的正确运用与发挥:
1)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2)是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两次河西会战,其所部兵马放弃辎重物资,轻装速行,就地取食,趁匈奴立足未稳的机会迅速发动主力决战。一举将其彻底歼灭,斩断匈奴右臂。所谓的就地取食,就是对匈奴后方进行抢掠,以补充军需物资。这一方略不但解决的自身的补给问题,而且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使匈奴的经济遭到极大摧毁,从而使汉朝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梦魇。但经过漠南、河西、漠北3场战役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这次汉朝向北推进到沙漠边缘,而且占领了全部河西走廊与青海新疆部分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人的生存空间第一次大规模伸展,几乎夺取了匈奴两胡的全部边缘根据地。
后人对霍去病将军的仰慕和喜爱的情结,不光是对少年英雄的怀念与哀思,更重要的本质内容其实是对尚武精神的推崇与向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战役是汉民族战争史中最为荡气回肠的,他的胜利已不单是几次对外战争的完胜,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的丰碑,整个汉民族为之骄傲,它鼓舞感召着一代一代的汉族儿女,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更让无数性情汉子血脉贲张。正因为如此,霍去病成为了古代士人与将领共同偶像,人们竞相歌咏他、崇敬他、热爱他,自古至今延绵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