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虚心好学解释_虚心好学寄人篱下的生肖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近代成功人士的例子有哪些?2.四字圣贤经是什么3.《香菱学诗》作文4.三国中的诸葛亮,大家如何评价?5.要10个历史故事简短急需《三国演义》人物谱及简介 公孙瓒,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

1.近代成功人士的例子有哪些?

2.四字圣贤经是什么

3.《香菱学诗》作文

4.三国中的诸葛亮,大家如何评价?

5.要10个历史故事简短急需

虚心好学解释_虚心好学寄人篱下的生肖

《三国演义》人物谱及简介

公孙瓒,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8 12:35:16

--

晋武帝司马炎,生于公元二三六年,死于公元二九○年。创立晋王朝。公元二六五年至二九 ○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昭的大儿子。公元二六五年废曹奂自立为皇帝。公元二八○年灭吴后,统一全国。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8 12:37:35

--

袁绍,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二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人。汉灵帝时为中军校尉,领导皇宫禁卫军,灵帝死后,他带兵进宫杀尽了宫中宦官。董卓控制国家大权时,他从冀州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在诸侯混战中势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兵将最多的豪强。但在与曹操决战时,因不听谋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击败,不久病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8 12:39:19

--

袁术,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绍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南阳太守。因被曹操、袁绍军队攻击,率兵退驻寿春,统治扬州一带。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称皇帝,号仲家。后被曹操打败,忧病而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8 12:40:46

--

孙权,生于公元一八二年,死于公元二五二年。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东汉末年,继承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又联合曹操攻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并在彝陵战役中大败刘备。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在位时,曾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与夷洲(今台湾省)取得联系。死后追封为吴大帝。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8 12:41:34

--

孙皓,生于公元二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三年。公元二六四年至二八○年任吴国皇帝。字元宗,又名彭祖,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在位期间,专横残暴,奢侈荒*无道,不得民心。公元二八○年司马炎出兵六路攻打吴国,王浚水师到建业时,仿照刘禅的前例,投降称臣,被封归命侯。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8 12:48:20

--

孙坚,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一九二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8 12:51:50

--

孙策,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 年。字伯符,孙坚的大儿子,孙权的哥哥。小时候与周瑜关系友好。孙坚死后依附袁术。公元一九四年率领一支人马去江南,铲平当地地方军队,成为江南最大的豪强。建安五年(公元二○○ 年),曹操与袁绍打仗,孙策想秘密出兵袭击许都,尚未出兵,反被吴郡太守许贡手下的门人刺伤而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8 12:53:43

--

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二二○年。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园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一九七年至二一一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8 12:55:30

--

魏文帝曹丕,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公元二二六年。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公元二二○年至二二六年在位。字子桓,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爱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四十多首,后人编辑出版有《魏文帝集》。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04:31

--

曹奂,生于公元二四六年,死于公元三○二年。是三国时魏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公元二六○ 年至二六五年在位。字景明,魏武帝曹操的孙子。甘露三年(公元二五八年),司马昭杀皇帝曹髦后即皇帝位,在位时,无可奈何成了司马昭的傀儡。咸熙二年(公元二六五年)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被封为陈留王。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05:23

--

张鲁,东汉大科学家张衡的儿子。字公祺,汉宁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一五年),曹操进攻汉中后投降,被任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06:31

--

汉灵帝刘宏,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一八九年。汉章帝的玄孙。建宁元年(公元一六八年)继汉桓帝位。任位期间,在宦官张让、赵忠、封?、段?、蹇硕等十个太监的挟持下,公开标价卖官、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并放任宦官横行,政治腐败,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终导致黄巾军起义。公元一八九年四月初夏,因病而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08:47

--

汉献帝刘协,汉灵帝的儿子。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公元一九○年至二二 ○年在位。董卓废少帝刘辩后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连环计董卓后,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被曹操迎到许都,成为曹操的傀儡。在位时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曹操死后,曹丕称帝,献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阳公。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09:39

--

刘表,字景升。生于公元一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年。历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武成侯。刘备的同宗兄弟,生有两个儿子刘琦、刘琮。病死后刘琮继位,投降了曹操。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10:48

--

刘备,生于公元一六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三年。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11:43

--

刘禅,生于公元二○七年,死于公元二七一年。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大儿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为太子。刘备死后继位于成都,称帝时十七岁。在位期间,由丞相诸葛亮辅佐执政。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黄皓,致使姜维从北伐中原的前线撤回汉中沓中屯田开荒。炎兴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邓艾领军从阴平险道奇袭成都,刘禅出位投降,被封为安乐公。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12:35

--

刘璋,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一九年。东汉末年益州牧。字季玉。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迎接刘备入川,让刘备攻汉宁王张鲁,刘备军攻到成都,他开城投降,被刘备迁驻南郡公安。后孙权攻下荆州,再次任他为益州牧。后因病而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13:26

--

王允,生于公元一三七年,死于公元一九二年。东汉末年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少年时有大志,勤于学习练武。后任豫州刺史,时值大将军何进准备诛杀张让等宦官,而参与谋事。历任从事中郎、河南尹、太仆、尚书令、司徒。曾用连环计与吕布诛杀董卓,后被董卓部将李、郭汜所杀。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14:21

--

田丰,河北名士,袁绍的谋士。多谋善断,曾为袁绍出过不少奇谋,但袁绍不用。官渡之战前,他劝袁绍不要攻曹操,袁绍反将其关入监狱。袁绍战败后了他。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19:49

--

司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20:48

--

何进,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八九年。东汉大臣。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人。因妹妹被选入宫中,后来做了太后,才由一个杀猪的屠夫变成了大将军。汉灵帝死后,将妹妹何太后生的儿子刘辩扶为皇帝,把持朝政。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与袁绍、曹操密谋诛杀宦官,后被宦官张让等十常侍杀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21:58

--

法正,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 年,刘备的谋士。字孝直,右扶风(今陕西省眉县)人。建安初年,他与同乡人孟达入川投效刘璋。后献计劝刘备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再献计劝刘备攻取汉中,帮助黄忠用计斩了曹操名将夏侯渊,刘备立他为汉中王、尚书令、护军将军。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22:39

--

马良,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二二二年,蜀国名士,刘备的谋士。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刘备领荆州时任从事,刘备称帝后为侍中。在刘备东征讨伐东吴时,随军参谋,刘备兵败,他也遇害。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23:50

--

徐庶,字元直,颍州(今河南许昌)人。天下奇才,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徐庶临别刘备时,推荐了诸葛亮。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25:06

--

郭嘉,生于公元一七○年,死于公元二○七年,曹操的重要谋士。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最初投于袁绍,见袁绍不重用而离去,经荀?(Yu)推荐为曹操所用。多谋善断,为曹操打败袁绍、袁谭、袁尚,出了许多奇计,封洧阳亭侯。随军征讨乌桓时,因病死于大漠,年方三十八岁。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26:07

--

张昭,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二三六年,三国时吴国大臣。字子布,鼓城(今江苏徐州)人。孙策创业时,封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极受信任。后任孙权的军师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孙权称帝后任辅吴将,封娄侯。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26:58

--

许攸,袁绍的谋士。官渡之战中曾几次向袁绍献计,袁绍不听,反认为许攸与曹操私通。许攸无奈投降了曹操,献计让曹操袭击袁绍粮库乌巢,使袁绍兵大败。后因言语张狂被曹操大将许褚所杀。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40:06

--

荀攸,生于公元一五七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为曹操的谋士。字公达,颍川颍阳(今河南省许昌)人,出身士族家庭。先任汝南太守,后为曹操参赞军事。曾向曹操献计打败吕布、袁绍等。后任尚书令。随曹操攻孙权时,病死途中。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42:07

--

荀或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45:18

--

程昱,字仲德,兖州东阿(今山东兖州)人。为人多计谋,懂兵法。官渡之战曹操大破袁绍后,程昱又献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袁军。曾用计将徐庶从蜀国骗来曹魏。赤壁之战时曾提醒曹操防东吴火攻,曹操不听,终致大败。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47:10

--

费袆,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五三年,三国时蜀国大臣。字文伟,江夏胝(今河南省罗山)人。刘禅即位时,任黄门侍郎、侍中。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时任参军、中护军、司马。诸葛亮死后任军师,不久代蒋琬任尚书令、大将军、尚书。后被降魏的郭循刺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48:06

--

贾诩,三国时魏国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李?、郭汜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49:34

--

董卓,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二年。东汉末年将领,后任太师。字仲颍,陇西临泺(今甘肃省岷县)人,性情刚猛,有谋略。在剿灭黄巾军时曾被黄巾军打败。昭宁元年(公元一八九年)响应何进号召,以保护皇帝为名率兵进入东京洛阳,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袁绍等率八路诸侯讨伐时,放火烧了洛阳城迁都长安,自称太师。后被王允与貂蝉所设的连环计所杀。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50:32

--

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 ”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 “木牛流马”。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51:39

--

诸葛瑾,生于公元一七四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吴国大臣。字子瑜,诸葛亮的哥哥,孙权的主要谋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国为使,向刘备索讨荆州。孙权称帝后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52:41

--

诸葛恪,生于公元二○三年,死于公元二五三年。字元逊,诸葛瑾的儿子,从小就因聪明而知名。孙权很器重,曾任丹阳太守,封都乡侯。孙权死后由他辅立孙亮,任大将军,太子太傅。后因领兵攻魏失败,被孙峻所杀。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53:25

--

审配,袁绍谋士。会用兵,善打仗,曾协助袁绍军多次打败曹操。袁绍死后,帮助袁绍儿子袁尚守冀州城,曹操几次破城都无功而还。后城破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所杀。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54:19

--

蒋琬,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四六年,蜀国大臣。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人。刘备自任汉中王时,他为尚书郎。后在诸葛亮丞相府任长史,诸葛亮死后代其执政,为益州刺史、大将军、尚书,封字亭侯,大司马。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8:55:26

--

谯周,生于公元二○一年,死于公元二七○ 年,蜀国大臣。刘禅在位时任散中大夫、光禄大夫。通晓天文,善写书文。邓艾兵至成都时,竭力劝刘禅投降魏国。后被司马昭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国任骑都尉、散骑常侍。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9:07:23

--

庞统,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9:08:43

--

顾雍,生于公元一六八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吴国大臣。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孙权任会稽太守时,为左司马,后任太常、丞相。在吴国执政十九年。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9:09:53

--

阚泽,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四三年,吴国大臣。字德润,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小时好学,因家穷无钱上学,便替人抄书。孙权称帝时,任尚书、中书令、侍中。公元二四二年任太子太傅兼中书令,极有口才。赤壁交战前,替黄忠前去曹营献诈降书,骗过曹操。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9:10:56

--

丁奉,吴国名将。智勇双全,武艺高强,身经百战,功绩卓著。晚年,吴王孙休为帝,孙琳图谋不轨,丁奉设计在腊日大会上诛杀了孙琳。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9:11:53

--

于禁,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将。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人。弓马熟练,武艺出众。初在鲍信手下剿灭黄巾军,后归附曹操。参加过攻打吕布、张绣、袁绍的战事,因战功拜虎威将军、左将军。建安二十四(公元二一九年),助曹仁守樊城,不听庞德的进言,适遇大雨,被关羽水淹七军,兵败投降关羽。孙权夺取荆州后,被送还魏国,不久病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9:12:41

--

太史慈,东吴名将。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与曹魏交战时战死。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9:14:05

--

文丑,袁绍上将,河北名将。与曹军交战时连败张辽、徐晃,后被关羽所杀。

--------------------------------------------------------------------------------

-- 作者:hong

-- 发布时间:2005-6-9 9:14:19

--

甘宁,吴国大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起初跟随刘表、黄祖。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而

近代成功人士的例子有哪些?

1、本人英俊潇洒,帅呆酷毕,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年少多金,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谈吐大方、风度翩翩。气宇不凡,全国杰出十大。——赞美自己的句子。

2、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对不爱自己的人,最需要的是理解放弃和祝福。过多的自作多情是在乞求对方的施舍。爱与被爱,都是让人幸福的事情。不要让这些变成痛苦。既然你们已经经历了,多年以后偶尔想起,希望都是美好的回忆。聪明的人知道自己要快乐。

3、沉湎于希望的人和守株待兔的樵夫没有什么两样。

4、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5、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6、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7、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路。

8、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确实是这样,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我们心里放不下,比如被欺骗了报复放不下,被讽刺了怨恨放不下,被批评了面子放不下。大部分人都只在乎事情本身并沉迷于事情带来的不愉快的心情。其实只要把心情变一下,世界就完全不同了。

9、好好去爱,去生活。青春如此短暂,不要叹老。偶尔可以停下来休息,但是别蹲下来张望。走了一条路的时候,记得别回头看。时不时问问自己,自己在干嘛?记住,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晨光。

10、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登多高?这话不要问身躯,而是要问意志;人能创造多少?这话不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智慧;人能看多远?这话不要问眼睛,而是要问胸襟。

11、赞美自己的句子——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12、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登多高?这话不要问身躯,而是要问意志;人能创造多少?这话不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智慧;人能看多远?这话不要问眼睛,而是要问胸襟。

13、瘦弱的外表下,迸射出应思维撞击而产生的火花,在学习上,勤奋好学的你是永远是学习的主人;在班级里,用有极好人缘的你对应着极高的威望;在社会中;如水滴融入大海的你是个闪着文明之光的新时代代表,带着希冀的翅膀向下期迈进。

14、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15、本人思维敏捷,这是学习成绩优异的表现,我的综合素质过硬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文

四字圣贤经是什么

李嘉诚算吧。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幅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1963年,与庄月明结婚。 1967年,左派,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1月1日,夫人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2009年,长江实业总市值约为10,000亿港元。 2010年7月30日,竟购法国电力集团旗下部分英国电网业务。 2011年福布斯富豪榜显示:李嘉诚位于排行榜第十一位

《香菱学诗》作文

《中华圣贤经》中的“四字箴言”部分

关于中华圣贤经:

四字箴言 部分内容:

古今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鉴古,无古不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从善如流,真言如金。兰风梅骨,剑胆琴心。善根福德,天道酬勤。

不受好心,不是知音。逢强智取,遇弱活擒。行要好伴,住要好邻。千金买宅,八百买邻。

人急投亲,鸟急投林。穷找穷亲,富找富邻。一言九鼎,一字千金。千槌打锣,一槌定音。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群居守口,独坐防心。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火要空心,人要虚心。扬汤止沸,莫若去薪。美妇悦目,贤妇愉心。慢藏诲盗,冶容诲*。

饭多伤胃,话多伤心。听书长智,看戏乱心。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善与人交,久而能敬,过则相规,言而有信。读圣贤书,行仁义事,立齐家志,存忠孝心。

云山风度,松柏精神,良操美德,玉品金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书不在厚,有味则馨;言不在多,醒世则经。

山静养性,水动慰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有同貌,物有同形。

闻鸡起舞,跃马请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春风解冻,和气消冰。大酒乱性,小酒怡情。

石闲生苔,人闲生病。生男好听,生女好命。先文后武,先礼后兵。行义忘利,修德忘名。

见势莫趋,见威不惊。见利思义,见危受命。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倒持干戈,投人以柄。

蛇行无声,奸计无影。传言失指,图影失形。众口难辩,孤掌难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刑在禁恶,理顺人情。者死,伤人者刑。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心诚则灵,意实则应。

时间无私,历史无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生不更名,死不改姓。

在官唯明,莅事唯平,独处唯慎,立身唯清。一毛不拔,一钱如命,两脚一伸,千干净净。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好讼之人,多致终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万丈高山,起自微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闹里寻钱,静处安身。侠心交友,素心做人。

利令智昏,灾祸随身。义动君子,利诱小人。欲多伤神,财多累身。粗饭养人,粗活益身。

借债要忍,还债要狠。披麻救火,惹焰烧身。欲成大事,必有小忍。谨慎从事,低调做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功不独居,过不推人。莫忘久德,不思久恨。起家之子,惜粪如金;

败家之子,弃金如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正己,安能化人。勇士责己,懦夫怨人。

尺蠖之曲,将以求伸。天地为大,亲师为尊。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独学无友,孤陋寡闻。游谈损德,多言伤神,如其不悛,误己误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难字压顶,寸步难行;闯字当头,随意纵横。

日常好恶,善与人同;原则是非,据理力争。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恭可释怒,让可息争。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得心应手,意到便成。人贵有志,学贵有恒。昼坐惜阴,夜坐惜灯。

河狭水激,人急计生。众怒莫犯,专欲难成。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名高妒起,宠极谤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祸因恶作,福自德生。居家要俭,待客宜丰。

江口易堵,人嘴难封。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吉人天相,绝处逢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速效莫求,小利莫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志士惜年,达人惜月,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大器晚成,终必达至。牡丹花好,绿叶扶持。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日勤三省,夜惕四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行高于众,人必非之。乘夜送礼,莫谓无知;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既有四知,何谓无知。

龙生龙子,虎生虎儿。老嫂比母,小叔似儿。大柔则废,太刚则折。豆腐沾灰,吹打不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却私扶公,修身种德。大量能容,不动声色。

文章天成,妙手可得。心不负人,面无惭色。敲山震虎,打草惊蛇。止知其一,不知其二。

涓涓不绝,流为江河。不矜细行,终毁大德。一万,自损三千;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鄙吝之极,必生奢男;厚德之至,定产佳儿。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衣不过华,遮身则可。

良玉不琢,不成其器;君子不学,不成其德。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能者多劳,智者多忧。不要怕死,但要知羞。以诚待人,以信交友。

发愤忘食,乐而忘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存而不议,既往不咎。要学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噼得好酒。

债各有主,冤各有头。以德报怨,以义解仇。便宜莫买,浪荡莫收。内藏精明,外示浑厚。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种麻得麻,种豆得豆。梧桐叶落,天下知秋。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打虎打头,杀鸡割喉。酒肉朋友,无钱分手。十男九偷,十女九守。水泼不进,针扎不透。

以明防前,以智虑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己不堪忧。三思是益,一忍为谋。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是亲必顾,是邻必护。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门无俗客,室有藏书。屋满迁室,路迂改途。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依人者危,臣人者辱。山有坡度,人有风度。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勿妒人有,莫笑人无。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智者减半,愚者全无。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法有明文,情无可恕。

有了初一,必有十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只有,并无逼赌。事不宜迟,兵贵神速。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燕瘦环肥,各尽其美。得宠思辱,居安思危。妻以夫荣,母以子贵。平安是福,自由宝贵。

人在病中,百念俱灰。身闲为富,心闲为贵。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淡泊名利,一清如水。

百善可做,一恶莫为。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穷勿信命,病勿信鬼。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我无能为,只好请雷。死人身边,还有活鬼。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不知深浅,切勿下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贼心虚,盗墓怕鬼。恶狗畏槌,恶人惊雷。

狗仗人势,狐假虎威。冰霜是水,阎王是鬼。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见事莫说,问事不知。

闲事休管,无事早归。能吃能睡,长命百岁;贪吃贪睡,添病减岁。舒心之酒,干杯不醉。

知心之话,万言不赘。

祸由口出,病从口入。千辛万苦,为着腹肚。多心招祸,少事为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日为师,终身如父。忘恩负义,禽兽之徒。男不斗妇,女不让路。

男的怕跪,女的怕哭。妻有私情,恨夫彻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行路吸风,坐地吸土。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甚速。贫穷患难,亲戚相顾。

婚姻死丧,邻里相助。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始有终,无为无欲。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他有来言,我有去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口说无凭,立字为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酒要少喝,事要多知。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才子难逢,佳人易失。以色诗人,色衰爱弛。

败肾蛀齿,活活激死。生不认魂,死不认尸。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急则有失,怒中无智。不为忠臣,便做孝子。一人道虚,百人传实。千人所指,无疾而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有归心,必无斗志。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美人少子,艳花无实。不希荣达,不畏权势。咬得菜根,可做百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有令则行,有禁必止。刀伤肉体,话伤灵魂;刀伤好医,舌伤难治。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成事。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本钱易寻,伙计难讨,心宽福厚,量小禄薄。富多施舍,智勿炫耀。

德行要好,风水甭讨。事大事小,说了就了。等船难到,等人易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江湖愈老,胆子愈小。人无刚骨,安身不牢。为善最乐,为恶难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读书畏考,种田畏草。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学海无涯,生财有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宠狗上灶,宠子不孝。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老茶是草,新茶是宝。岁月无情,长寿有道。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健康到老。

酒中含毒,色上藏刀。年年防饥,夜夜防盗。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人世沧桑,有分有合;岁月长河,潮起潮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足寒伤心,民寒伤国。烧的纸多,惹的鬼多。日久生变,夜长梦多。

击石生火,激人成祸。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将相不和,国必有祸。看水行船,见风使舵。

苦日难熬,欢时易过。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做牛要拖,做人要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学贵有恒,勤能补拙。和尚念经,那么那么。好人多难,好事多磨。闲人愁多,忙人快活。

趁热打铁,顺风煽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千经万典,孝悌为先。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相思至苦,禁果最甜。

落水要命,上岸要钱。夺妻灭子,不共戴天。隐恶扬善,谨行慎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双眼半开,留在婚后;两眼睁开,要在婚前。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迷途知返,得道未远。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钟在寺里,声在外边。无辩息谤,无争止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生有壮志,死无杂念。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穷巷多怪,曲学多辩。

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一不积财,二不结怨,睡也安然, 走也方便。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人面相似,人心不同。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儿要自养,谷要自种。飞得不高,跌得不重。仁能善断,清能有容。自知者荚,自胜者雄。

多交费财,少交省用。不懂装懂,永世饭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内无妄思,外不妄动。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祖在国在,话通情通。百事粗通,样样稀松。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养心在静,养身在动。百花盛开,万紫千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骨肉相残,煮豆燃萁;兄弟相爱,灼艾分痛。理直气壮,理屈词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心将流水,逸态闲情,清标傲骨,不愿人怜。人能读书,即为有福;我欲去谤,莫如无言。

榜上名扬,蓬门增色;床头金尽,壮士无颜。酒多人癫,书多人贤。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逢人减岁,遇货加钱。君无戏言,官不悔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物极必反,数穷则变。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寄人篱下,有苦难言。偿命,欠债还钱。好赊好还,再赊不难。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与其苦熬,不如苦干。吃千吃万,不如吃饭。在上不骄,在下不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亲为亲好,邻为邻安。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会意,不可言传。

虎怕离山,人怕孤单。独虎好擒,众怒莫犯。虚怀若谷,清气若兰。不怕县官,只怕现管。

不怕路远,只怕志短。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野花莫攀,闲事休管。此身如寄,随遇而安。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百里之行,九十为半。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欠债要清,许愿要还。事情做完,睡下心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父兄失教,子弟不堪。

打虎不着,反被虎伤;放虎归山,必有后患。光说不算,做出再看。公事公办,敲钟吃饭。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迷途知返,千金不换。事有凑巧,物有偶然。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道路各别,养家一般。心术不正,行为不端。父债子还,夫债妻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名为山人,心同商贾;口谈道德,心存商官。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择路宜直,助人宜曲,谋事宜秘,处人宜宽。凡是自是,便是一是;有短护短,更添一短。

鸟之将亡,其鸣亦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大成若缺。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贼偷一更,防贼一夜。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官有公法,民有私约。不知义理,生于不学。立身一败,万事皆裂。

友要长交,账要短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弓既在手,箭在必发。水涨船高,泥多佛大。春风不刮,杨柳不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文章颂世,道德传家。好人怕夸,坏人怕扒。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鼓空声大,人狂话大。

大成之人,越夸越怕;小就之人,见夸就炸。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骨头丢下,群狗打架。

官差吏差,来人不差。男大分家,女大出嫁。先抓西瓜,后捡芝麻。胆大如斗,心细如发。

传言过话,自讨挨骂。民要安家,官不修衙。山靠绿化,人靠文化。为善最乐,读书更佳。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小利不争,小忿不发。相爱成家,勤俭持家,和颇兴家,忠厚传家。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歌以咏言,舞以尽意。穷家难舍,热土难离。人生一世,如驹过隙。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身有傲骨,胸无傲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人不为己,顶天立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钱出钱,无钱出力。有计吃计,无计吃力。

处世之道,不即不离。辨别是非,认识大体。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贫则见廉,富则思义。

受宠若惊,闻过则喜。爱在心里,狠在面皮。他既负心,我也改意。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行行有利,行行有弊。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适可不已,前功尽弃。上合天心,下乎民意。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不图黎明,谁肯早起。

心口如一,童叟无欺。少年偏信,老汉多疑。人怕丢脸,树怕剥皮。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当面教子,背后教妻。老不舍心,少不舍力。疑人莫用,用人莫疑。瘦狗莫踢,病马莫骑。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苍蝇贪甜,死在蜜里。狐狸看鸡,越看越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和者无仇,恕者无怨,忍者无辱,仁者无敌。

冷眼观人,冷身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则喜。

雨中送伞,雪中送炭,惠不在大,济人之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先学耐烦,切莫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剑老无芒,人老无刚。男儿无刚,不如粗糠。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真穷好过,假富难当。

善必寿考,恶必早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官大有险,权大生谤。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嬉怒笑骂,皆成文章。感心动耳,荡气回肠。财大气粗,艺高口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勿攻人短,莫矜己长。捉奸在床,捉赌在场。野花上床,家败人亡。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恶不可积,过不可长。施惠勿念,受恩莫忘。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外贼易打,内奸难防。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早起三光,晏起三慌。忙者不会,会者不忙。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得人者昌,夫人者亡。彩云易散,好梦难长。英雄肝胆,菩萨心肠。

量小气大,发短心长。说话人短,记话人长。德随量进,量由识长。见义勇为,当仁不让。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朋友相帮,地久天长。洪钟无声,满瓶不响。柔能制刚,弱能胜强。

栽花傍墙,养女像娘。大无好样,小无好相。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猫急上树,狗急跳墙。

蓬蒿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公王。食不过饱,饮不过量,冬不极温,夏不极凉。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得意之事,不可再做;得便宜处,不可再往。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儿顺,先孝爹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三国中的诸葛亮,大家如何评价?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述了香菱学诗的故事。香菱苦志,精血诚聚,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心要作好诗。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其诗曰:精华欲掩料难应,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众人看了连声称好,自此大观园里又多了一位会作诗的才女。

香菱进入大观园前,对作诗知之甚少。但后来却一鸣惊人,所作的诗获得一致好评。香菱的学诗历程是怎样的?其间能给我们多少启示呢?笔者斗胆欲妄言一二。

一、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如何培养写作兴趣

“是几时孟光杰了梁鸿案”原是《西厢记》中的唱词。宝玉借来询问黛玉是何时与宝钗和好的。笔者也暂且引而用之,探究一下香菱是何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

香菱是几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呢? 当然不是在进大观园之后。薛宝钗是最善解人意的。她让香菱陪她一起住进大观园,是因为她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吸引香菱的不是大观园奢侈的生活,而是海棠诗社浓厚的文学氛围。

在探春的倡议下,宝玉等齐聚秋爽斋结社作诗。风庭月榭,终能宴集诗人;帘杏溪桃,亦可醉飞吟盏。诗社中的诗人各有雅致的别号,能吟不俗的诗句。这一切像一块饶有魔力的磁铁,深深吸引着香菱。正是大观园中的诗社让香菱有了一个作诗的梦。

因为有了这个梦,香菱才有了成为诗人的可能。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是否也曾为学生编织梦想呢?许多老师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但实际情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拥有一个写作梦想,能激发起他的兴趣、意志,能让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调动自己全部的力量。

是几时学生有了写作梦。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写作教学的成败。如何帮助学生编织写作之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营造环境。在教学中,我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作文,我总能发现那稍显幼稚的话语背后张扬着的灵动个性,那虽不精彩的片断中间闪现着的智慧光芒。如果我们充分肯定学生的这点滴成功,并毫不吝啬的送他一顶“作文之星”的桂冠,学生的内心会是多么欣喜。于是我班级里总会诞生一些“作文之星”。当然,我不会制造“作文之星”专业户,这会使其他学生望而却步。虽然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只要他有进步就能成为“作文之星”。我也不会让他们太容易就成为“作文之星”,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令人珍惜。制造适度的竞争,使他们每个人都看到希望。把握学生心理,使他们在对胜利者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内心却响起一个不屈的声音:没什么了不起,下次一定超过你!

二、借得梅花一缕魂——如何指导课外阅读

“借得梅花一缕魂”原是林黛玉作《咏白海棠》而吟,此句一出,众皆折服。林黛玉是大观园中出类拔萃之人物,本就善于“借得梅花一缕魂”。

香菱带着一个作诗的梦进园了,进园后她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是林黛玉。林黛玉首先让香菱多看书。她让香菱看了哪些书呢?《王摩诘全集》,老杜的七言律诗,李青莲的七言绝句……推荐的都是名篇佳作。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小鹰如果跟着麻雀学飞,是永远不可能翱翔九天的。多看名篇佳作,并达到“细心揣摩透了”的程度,便能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文学素养,使自己得到名家之神韵。

得名家之神韵,关键在对名篇佳作“细心揣摩透了”。这显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你要能像林黛玉一样能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名篇佳作。其次,对这些名篇佳作你先要将它们“细心揣摩”透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

引导学生阅读名篇佳作,我一般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教师引导。我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每天的午会课,我总是利用“职务之便”将它“挪作他用”,将午会课变成“故事会”。当我讲《红楼梦》时,学生的书包中便多了一本青少版《红楼梦》。由于午会课时间短暂,每每讲到精彩之处,下课铃声却响起来了。学生意犹未尽,赶紧翻开书去看个究竟。无须老师多言,学生自觉翻看课外书,这便是老师讲故事的好处。其次,我注意提供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阅读诸如《草房子》《城南旧事》《今天我是升旗手》之类优秀儿童文学。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他们才能感悟到曹文轩小说的清新纯美;体会到《城南旧事》中的沉沉相思,淡淡哀愁;领略到肖晓(《今天我是升旗手》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阳刚之气。最后,我也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当一回“说书先生”。这可是让学生“细心揣摩”文学作品的最好手段。要讲好一个故事,必须将故事情节烂熟于心,并能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能将一个故事讲述生动,意味着他已得名家之神韵。

三、落花满地鸟惊飞——如何进行作文指导

“落花满地鸟惊飞”原是林黛玉自叹寄人篱下,悲切呜咽时,见花落鸟飞,触景生情而吟之诗。她为“落花满地鸟惊飞”而伤感,可做了“老师”的她却险些酿成花落鸟飞的恶果。

光靠看别人的文章是无法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定量的写作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二途径。林黛玉深谙此道,她教香菱学诗的第二步便是让她尝试写诗,并给予点评。

黛玉这位老师此刻的表现如何呢?我认为很糟糕。首先,他给香菱出的题目是“吟月” ,而这首诗“我(林黛玉)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试想一篇连老师都不能完成的作文,叫学生如何完成。其次,香菱好不容易写成几首,她不是认为“措词不雅”,便是嫌“过于穿凿”。若非香菱学诗志坚,百折不挠,其结果很可能是“落花满地鸟惊飞”了。

一个优秀的教师此时会如何做呢?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写”出来的,当然应该让学生多写。关键在于让学生写什么。老师的命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身边的事,写周围的事,写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使文章清新自然,有血有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游不息。”源于生活的作文对学生而言是富有吸引力的,使他们乐于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体验通过作文向他人倾吐。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呢?我觉得应以表扬为主,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由于我班开展“作文之星”评比活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普遍较高。学生的作文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事实上不可能只有一点),我总是有意放大,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从而给学生一个良性暗示:我是很会写作的。表扬的同时,我也会与学生交流一下如何使文章更完美。通过交流,学生看到了习作中的缺点,有了一次成功习作的经验。也使他懂得了:会写作的我应该更加细心点,今后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总结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薛宝钗为咏柳絮而作。柳絮至轻至柔,却能随风而动,飞入青云。其把握机会的能力令人赞赏。香菱在学诗这方面便善于“好风凭借力”,大观园里的闺阁**们为解闷而结社作诗,她却能随着股诗风而动,迈进文学大门。进而虚心向林黛玉、史湘云请教,最后终于“飞入青云”。

教师的职责当然是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他们的腾飞制造“好风”。思考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如何鼓励他们在不断享受成功的过程中前进。让他们也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然能否“飞入青云”,关键在自身。“海棠诗社”也好,黛玉指导也好,这都是外因。香菱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外因,但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身的努力。为了作好诗,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被人戏称“诗魔”。教师也应注意留心学生当中的“诗魔”。引导学生欣赏“诗魔”们佳作的同时,让他们说说创作过程,。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强烈愿望。《香菱学诗》读后感  谈起文学,我就非常有兴致。说起诗歌,我更是忘乎所以。这回我又找到了一个知已——香菱。她对诗的兴趣可比我大多了,为了学习写诗,她是废寝忘食。

刚和她接触,我就感到她对文学是多么的如饥似渴,薛蟠外出经商,她随薛宝钗搬进了大观园。她学诗的热情就愈加高涨,进大观园的当晚,就去找黛玉学诗。没想到平时骄傲尖刻的黛玉,竟然收了这个弟子,还热情地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地教她。从这里我也看到了黛玉没有小性子时的诗人的胸襟。香菱后来学会了作诗,还加入了海棠社,这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她自己。黛玉给香菱制定了一套正规的学诗安排,从这也可看出,黛玉的学识是非常深厚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孤独女孩的内心,只有读诗、写诗才能抚平她内心的寂寞,只有在诗的世界里,她才能自由翱翔。虽然黛玉的莘莘教导让香菱受益匪浅,但是如果没有香菱自己的勤奋努力,也是不会有学成写诗的结果的。香菱在学作诗时茶不思,饭不想,一心只惦记着诗,甚至连梦中也还在作诗。正是因为她如此的虚心、好学、刻苦,才能摘取这么硕大的胜利果实。

尽管香菱是如此勤学好问,但是上天却对她非常的不公,让她的人生十分悲惨。原本出生乡宦家庭的她,却在三岁时被拐走,长大后被薛蟠买去做妾,后来又被夏金桂折磨至死。我不得不惋惜在封建社会中被扼杀的人才,无法表达出对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现象的厌恶。

在这样的发达、开放、文明的今天,我们拥有舒适的读书环境,随意挥撒的空间,更要借鉴香菱的学习精神,长江后浪推前浪,成为世界的栋梁。 读 《香菱学诗》《香菱学诗》来自于曹雪芹的〈〈红楼梦〉〉,这篇文章讲得是黛玉师傅教香菱如何做诗和香菱如何学诗的事。

黛玉先教香菱读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香菱学会识记,理解运用五言律、七言律等,因为黛玉知道只有让香菱明白识记是基础,理解能帮助识记,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才能作出好诗。成为“诗翁”。

最后香菱不负众望,理解了作诗的技巧,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她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字也似天理,但这两字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像是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形容的正是如此,联合实际想到那年上京去,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明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的“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但是香菱运用到现实也就是说自己作诗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了。黛玉见香菱学得如此之妙就借昨夜月亮让香菱作诗。起初,香菱作了一首诗,黛玉批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香菱听了,默默回来,连房也不入,只有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含笑,默默天地至公,香菱做出来拿与黛玉看。黛玉说:“还是不好,过于穿凿,还得另作。”香菱自以为很妙的诗被说如此,于是思考不断,结果在梦中出现,这不就是灵感么?不就应了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么?

是的,成功源于勤奋,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己的好奇心也是成功的关键。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长空,香菱正是有追求,才感受到了快乐的心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流始,才能快乐的成长。〈〈香菱学诗〉〉教给我们这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明天创造更多希望,为明天设下更多追求,一步步地踏上成功之路。

要10个历史故事简短急需

诸葛亮志存高远,他躬耕南阳之时自比管、乐,很可能仅是其追求的较低目标。以三国当时形势而言,不排除诸葛亮亦有争夺天下、建立王霸之业的雄心。可惜的是,由于诸葛亮出道太迟,汉朝十三州之地已被各路诸侯瓜分殆尽。诸葛亮已失去自树大旗,成为独霸一方诸侯的最佳时机。胸怀济世之才,欲图王霸之业的诸葛亮要想攀上权力的高峰,唯一的途径只能是择主而事之,这对诸葛亮而言,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与司马懿相似,仍是实现其政治目标的重要契机。

一 借刀除关羽

诸葛亮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是谁,毫无疑问,是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

诸葛亮对襄樊战役采取了壁上观的态度,致使关羽兵败临沮,蜀中却无一卒往援。而曹操亲统大军屯驻摩陂,并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也丝毫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中援军还是迟迟不至。最终关羽被东吴擒杀。

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障碍,而攫取更大的权力。所以诸葛亮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

二 操控后主掌政权

诸葛亮执政时并没有被时人视为事君以礼、谋国以忠的圭臬。反之,蜀汉政权中,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人对诸葛亮专政揽权颇多微词,诸葛亮在世时,迫于其权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然而,诸葛亮甫卒,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即上书后主刘禅,曰: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蜀汉政权中不仅李邈有此看法,甚至连尚书令李严亦猜忌诸葛亮有不臣之心。《三国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云:“(李)严与(诸葛)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

自王莽始,权臣易代,夺取帝位,必先封王,加九锡,然后再龙袍加身,登上九五。汉末,曹操欲加九锡受汉禅,遭到心腹荀彧的坚决反对,“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李严亦是刘备临终时的托孤重臣,难道他的天良已尽,会容忍异姓篡夺刘氏江山?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劝诸葛亮受九锡,只有一种解释合乎常理,即表面上尊崇诸葛亮功高盖世,当赐以殊礼,而实际上是在试探诸葛亮是否将走王莽、曹操的道路,加九锡,建国封王,进而代蜀汉称帝。

按理来说,作为托孤重臣的诸葛亮对此应表示极大的愤慨,除严厉斥责李严外,也应郑重表明自己一心事主、效忠汉室的心迹。但诸葛亮的答书却并非如此,他回书曰: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及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曹)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锡)邪。

诸葛亮云“十命”,乃指“九锡”之外再加“一锡”,可见其“十命”之谓比李严劝进九锡更上一层。我认为诸葛亮这番话的口气相当大,完全不像出自一个自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之口,说得难听一些,反倒像一个乱臣贼子所言。众所周知,九锡非人臣之常器。汉制,非刘氏不封王,曹操封魏王,加九锡,不臣之心路人皆知,诸葛亮难道不懂这个道理?汉魏之际,除曹操受九锡外,还有刘备自加九锡,称汉中王。孙权受魏主曹丕九锡,称吴王。曹操、刘备、孙权为三国之主,难道诸葛亮欲与他们比肩?

诸葛亮同刘备的君臣关系曾被世人赞不绝口,然而诸葛亮同后主刘禅的关系又如何呢?通过对有关史料的仔细分析,我认为,诸葛亮秉政后,根本就没有把后主刘禅放在眼里。他颐指气使,动辄教训皇帝。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又告诫刘禅,“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进而特别指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明确要求刘禅把宫中之事也要交给他的“相府”来管,如若后主不答应,那就是“内外异法”了。诸葛亮的这番话固然是出于治国安邦之需,但他一连讲了这么多“宜”怎样,“不宜”怎样,其口气之严厉,完全不像人臣之语,而犹如一个严厉的父亲在教育不听话的儿子。尤其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把自己丞相府的地位同皇帝宫中的地位并列等同,而实际上则是凌驾于皇帝之上,这显然严重违反了封建专制体制所规定的君臣名分。诸葛亮觉得这样还不够,继要刘禅将宫中之事交给“相府”处理后,又举荐将军向宠“为督”,说只要“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此前执掌保卫皇室的禁军统领是刘备的心腹大将赵云,而此刻诸葛亮将其带走出征,换成了自己的心腹向宠,虽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是人尽其用,但联系《出师表》的前后语义和当时的形势,不能说没有一点其他用心在内吧!

尽管刘备临崩时托孤于诸葛亮,但在人事安排上,是令其作为辅政大臣,而并非让诸葛亮单独执政,刘备除规定诸葛亮与李严并受遗诏辅政外,又“呼鲁王(备次子刘永)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这无疑是要刘禅兄弟与诸葛亮共同治理蜀国,因诸葛亮是元老重臣,故新君须以父辈之礼尊崇之。但诸葛亮却完全违背了刘备的遗诏。诸葛亮让李严留在永安,自己则扶刘备灵柩回成都,办完丧事,便开府治事。自此,诸葛亮独揽了蜀汉全部的军政大权,“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大举北伐时,刘禅已是二十多岁,年富力强,正值青春有为之际。按汉制,诸葛亮应还政于后主,但诸葛亮不愿放权,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让刘禅“亲政”。刘禅虽然对诸葛亮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感慨叹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诸葛亮临终前,在其接班人的问题上也独断专行,根本不同后主商量。而刘禅也不敢擅作主张,居然派尚书李福千里迢迢地从成都赶赴陕西岐山五丈原军中,代表皇帝聆听“相父”的指示。可见,刘禅当时的处境和汉献帝毫无二致,是个十足的傀儡君主。

三 北伐的真正目的

刘备逝世后,诸葛亮虽独揽朝中大权,但在蜀汉政权内还没有建立起绝对的权威,诸葛亮治国理民的政治才能以及联吴抗曹的外交之才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其军事才能究竟如何呢?刘备在世时,亮仅以“抚民划策见任”,从未单独领兵作战。众所周知,三国乃争战之世,非用武治戎不能立国。曹操、司马懿、孙策、周瑜、陆逊等人皆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而威震诸侯,闻名天下。诸葛亮若要代汉自帝,必须在蜀汉朝廷中树立崇高的声望和绝对的权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建立显赫的军功。

对于蜀汉政权而言,不北伐必然坐以待毙,对于诸葛亮个人而言,不北伐就不能显示其军事才能,蜀中士人就不会心悦诚服,也无法树立起个人声望,最终也就不能达到登上帝王宝座的目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主旋律就是两个字:北伐。这是诸葛亮执政后,举国上下推行的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政策,“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锡)邪”!在我看来,诸葛亮这番话并无任何矫情饰伪,反倒是心中隐私的真情流露。因为北伐一旦取得成功,诸葛亮将功高盖世,无人可与之颉颃。届时,其已功高不赏,他要废掉“不才”的刘禅而“自取”,就有雄厚的政治资本。

蜀汉北伐的胜算到底有多少?其实诸葛亮的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巴蜀之地虽号为“天府”,但毕竟仅一州之土,其战士人民,只天下九分之一也。单凭蜀汉自己的力量欲收复中原、一统华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作为三国时期超一流政治家的诸葛亮知己知彼,他对形势的判断洞若观火,绝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那么,为何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呢?对此问题,陈寿倒是作了很好的诠释,寿云:“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诸葛亮想通过北伐来证明,蜀汉政权中能够“蹈涉中原”,与强敌曹魏争高低者,唯有其一人而已,这是其代汉称帝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政治砝码。

四 打压魏延

魏延善养士卒,勇略过人,是北伐时蜀中唯一一员超群绝伦的上将。刘备拔魏延为汉中太守,“一军皆惊”。在北伐中,魏延曾率兵大败魏国名将郭淮,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诸葛亮对于魏延这样一个难得的将才却始终不肯委以方面之任。

魏延的军事才干,诸葛亮不是不知,但为何不尽其才?个中之因值得探究。由于北伐是诸葛亮称帝的本钱,故北伐的军事指挥大权必须牢牢掌握在他自己手中。魏延可以建立战功,但必须在诸葛亮的直接指挥下,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结果。然而“性矜高”的魏延却冀图“如韩信故事”,单独统率一支军队,独当一面,这在诸葛亮看来,就是要摆脱他的领导,和诸葛亮争夺北伐的军功,这当然遭到诸葛亮的制而不许。

诸葛亮与魏延关于北伐路线之争的公案,曾引起后世史家的浓厚兴趣,为之争论不休。

北伐的成败既关系到蜀汉政权的安危,也关系到诸葛亮“禅代”的政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诸葛亮深知其中利害,故其用兵怎能不谨慎持重呢?其实,诸葛亮对北伐的期望值并不太高,以弱蜀主动攻击强魏,这本身就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只要能夺取曹魏的部分疆土,取得局部战争的胜利,就足以显示诸葛亮杰出的军事才能,并给其带来崇高的政治声望。若依魏延之计,诸葛亮即使奇袭长安得手,但不过二十日,魏军就会重新集结,全力反扑(这是魏延本人的估计),蜀军必然要在关中这一曹魏的心脏地区同魏军主力展开殊死决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若战事旷日持久,诸葛亮将长期不能返朝主政,则恐大权旁落于他人之手。若一旦失利,蜀军损失惨重,诸葛亮不仅不能实现“自取”的图谋,甚至连相位亦难保。事关个人政治命运的这一重大决策,诸葛亮当然是要慎之又慎。作为三国时期一流军事家的诸葛亮,不可能不懂得出奇制胜的兵家常理。但是使用“奇谋”的风险是极大的,若“奇谋”不成,军队损失惨重,诸葛亮本人就将身败名裂,称帝则更无从谈起。

人的欲望与追逐的目标是会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即如曹操“亦未遽有觊觎神器之心。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曰:其初起兵时,仅“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操之“不逊之志”,是在其“三分天下有其二”时,才逐渐萌生的。诸葛亮遭逢乱世,幸遇明主,初必竭尽全力酬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然“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又掌握了蜀汉全部的军政大权,其是否能心甘情愿地辅佐幼主,就很值得怀疑。汉魏之际,皇权衰落到极点,君臣名分的纲常伦理亦遭到严重破坏,这就给权臣受九锡与禅代鼎革提供了政治土壤与舆论导向。在此历史背景下,一旦时机成熟(比如北伐大获全胜),诸葛亮效仿“汉魏故事”,在蜀中筑起受禅台代汉称帝亦是极有可能的。

《烽火戏诸侯》西周时遇到敌情靠烽火台传信报警。白天报警,燃狼粪冒浓烟;黑夜报警,点柴草起火光。浓烟和火光会把敌情很快传遍各地。诸侯们就率兵前来保卫周天子。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她,幽王竟下令燃烽火。各地诸侯率兵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拍手大笑。后来,戎族真的来攻西周。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缓。结果,幽王被杀。此后,西周灭亡。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我觉得,昏庸君王,很多都是因为美人而断送江山,好像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因为纣王最宠爱的妃子妲己,人长得十分妩媚,却心狠手辣,荒*无度,诡计多端。她为自己的喜好,经常挑唆纣王害人。他们两人作恶多端,遭到一些诸侯、大臣以及人民的反对和责难。纣王听从妲己的唆使,创造了一种叫做“炮烙”的刑罚:就是用一些涂了油、用炭火烧红的铜柱子,来对付那些反对、责难他们的臣民,让他们光着脚在这些烧得滚烫的铜柱上行走,人走不几步,就被烫得痛苦万分,挣扎不已,直至皮焦肉烂。纣王和妲己不但毫无怜悯之心,反而高兴得拍手大笑。)

《标榜立金》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人,大伙都直嘀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扛。商鞅见没人响应,把上进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壮汉前来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讨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老师常说,学历史就要学里面一些人物的用的方法,那你就会很聪明,爱历史的人会很聪明)

《晏子使楚》(其一部分)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国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一米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给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个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等着,你们先去弄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比西方的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文章标签: # -- # 诸葛亮 # 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