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性格 生肖性格
中华篆刻十二生肖印谱_十二生肖篆刻肖形印
tamoadmin 2024-06-10 人已围观
简介1.九华山十二金印谱,现在市场价多少钱?2.篆刻印章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3.云中白鹤是什么章4.宋斌的出版论著5.谁告诉我篆刻的一些知识,篆刻用到的工具如下:篆刻一般常用的有:刻刀、印石、石头伴侣(保养石头的油)、砂纸或砂轮、小毛笔、墨、棕刷(又称棕老虎、鬃老虎)、拓包、磨盘、小镜子、旧牙刷、印泥、印泥伴侣——印筋(用于搅拌调匀印泥的)、印床、印规、纸(盖印章的专用纸——连史纸)和印谱等。篆刻是一种
1.九华山十二金印谱,现在市场价多少钱?
2.篆刻印章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3.云中白鹤是什么章
4.宋斌的出版论著
5.谁告诉我篆刻的一些知识,
篆刻用到的工具如下:
篆刻一般常用的有:刻刀、印石、石头伴侣(保养石头的油)、砂纸或砂轮、小毛笔、墨、棕刷(又称棕老虎、鬃老虎)、拓包、磨盘、小镜子、旧牙刷、印泥、印泥伴侣——印筋(用于搅拌调匀印泥的)、印床、印规、纸(盖印章的专用纸——连史纸)和印谱等。
篆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它是书法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就制作工艺而言,它是指将在平面上设计好的纹样或文字镌刻在金属、石头、牙、角等材质上。
中国印章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使用者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秦以前印章称为鉨(同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皇帝用玺,一般人的印章称印。汉代皇帝、皇后、诸王等所用印章称玺,官印、私印又出现章、印章和印信等名称。唐代称宝。
印章的产生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把印章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和创作,是宋元时代才开始的。宋元以前的印章称为实用印章时代;明清以来印章艺术流派繁衍,称为流派篆刻时代。
九华山十二金印谱,现在市场价多少钱?
学习篆刻之前,必须作好有关准备工作。犹如建造房屋,要事先备料。否则,“临渴掘井”,就会影响学习进度与成绩。篆刻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工具材料,和备置有关的印谱和工具书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刻印的工具材料要选置恰当,过多虽用时方便,但一时难以齐备,过少则用时不便;过好一般价钱较贵,过贱则难于适用。
为了初学者的方便,现将学习中最主要的工具材料介绍如下: 1.印 刀
篆刻印刀是主要的工具。它的粗细、长短、轻重和刀角的大小、锐钝、平斜,都将直接影响到刻印的效果。选用印刀如同写字时选用毛笔一样,都会影响书写的表现力。当然其中还有一个熟练掌握的过程,因此在选用时要考虑自己的喜爱与习惯。
(1)刀口,一般刻石章都用平口刀。两面开口,刀口成九十度角。若刀口大于九十度,刻时易滑刀,不易刻准、刻直。
(2)刀刃的利钝,与两面开口的斜面高低成正比,斜面高则锐,斜面低则较钝。从刀角侧视,刀口出锋角度不宜太锐或大钝,一般以45度至15度为宜。角度小则太锐,刻出的线条易光滑、缺乏含蓄之韧劲;角度大则较钝、刻出的线条易碎涩,往往缺少爽利的感觉。
(3)刀杆的粗细与轻重、厚薄,一般根据自己的习惯与喜好所定。一般刀杆较粗者重,刀杆较薄者轻。粗重者,坠力大,有助力;但过重则欠灵活;轻薄者,易执使,较灵便,但若过轻薄,则不易执运,不易发力。一般可备轻重二把,粗重者,可宽一厘米左右,二、三毫米厚,较小者可六至七毫米宽,一至二毫米厚即可。
(4)刀杆一般长约十五厘米左右,略高出于之虎口即可。若过长,刻运时摆动大,影响运刀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若过短,执运不方便,也不易着力。初学时,一般可上书画社选择成品。如有条件自制,可根据自己喜好而做。刀杆上可用细线绳(塑料绳,藤皮或市条等均可)裹缠,以利于镌刻时紧握着力,同时可免刻时刀柄滑动,伤指或伤印石。
2、笔、墨、砚
用于临摹,起稿,拓款等用。
(1)笔一般应备狼毫或兼毫小楷二支,一支新,一支较旧,用于摹印、起稿、反书上石等用。羊毫大小各一支,大者用以临写印稿,小者用以拓边款时蘸清水用。
(2)墨油烟墨一锭,或用较好的书画墨汁一瓶(如中华墨汁、曹素功墨汁等)。用时需磨浓,不致渗开为宜。朱砂墨磨出后用于涂抹在深色印石上,再书上墨稿,清晰可见便于镌刻。有时虽稿误写、亦可以来笔修改之。一般用此法的较少。
(3)砚可备二小块,如不用磨朱砂,一块砚亦可。砚选用一般的青石砚即可。但要光平、滋润、易发墨。若有梢好的歙砚、端砚当然更好。平常要保持砚的清洁,尤其是拓款时用墨,一定要事先将砚洗净,然后研磨,否则托出印款,墨色灰暗。着用宿墨拓款,裱托后易渗化出墨晕。
3、砂 纸(砂布)
用于磨印石,一般可备粗细各一张,更细者可备有水砂纸一张。若无砂纸时,较平坦质细的水泥板或砖石亦可利用。
4、印 床
印床是用来固定印章的,以便镌刻时省力,尤其是刻较坚硬质地的,或较小的印材时更为有效。一般刻质地较软印材,如青田,寿山石等,或较大的印章,以左手扶持,也可以不用印床。印床有木制和金属制二种,一般以木制者为好,既适用,又容易买到。
5、印 刷
印刷用以刷涤印面。一是在刻时刷去石屑粉末,因石粉不宜用口吹,口吹石粉久则对身体无益。二是在钤印时,先刷净印面,以免石屑等脏物带入印泥。一般以小毛刷或以牙刷代用即可。
6、棕 帚
一般称“棕老虎”,用以拓制边款时用。大城市书画社有卖。不过一般市上所卖,棕丝粗细未经挑剔,用时容易损破纸面。买时应挑选其较细匀者。初用时过硬,可在热铁板上,或砂石、水泥地上摩擦,使之变软,棕丝变得较细尖,再擦上少许菜油,使之光滑。若市上难卖,亦可自取棕丝,选其圆直细劲者捆扎成直径粗约2一4公分,长约5一8公分的棕帚,两头略留一公分不扎,用诀刀切齐,亦可使用。
7、拓 包
为拓边款时用。拓包制法:先取硬版纸,剪成如硬币二分大小的圆块,外包以新棉花,底部略厚,再裹以塑料纸和加哗叽布一层,最后再用软细缎包扎一层(或用的确良代之亦可),使成扁圆球状,其颈部用线扎紧即成。拓包要求包扎得紧,表面光滑。
8、印 规
印规是在钤印时用以框正印章的位置,使之不偏不至。或是复印用之,即第一次钤印时不够清晰厚重,可以重复钤二遍、三遍,使之印文更加厚重,鲜艳夺国。木或全属等制成的印规均可用。只要规角成九十度,两边各长约三至四厘米,厚约五至十毫米即可。钤印时,先以印规定位,印章紧靠印规内侧钤盖。复印时,印规掀压住不要移动,蘸印泥后再依原印规内侧复钤下即成。一般钤盖熟练后,也可以不用印规。
9、印 筋
用以调拌印泥用。印泥久不用,油会沉渍渗出,使油泥分离,故用一段时间后,或无冷时易冻,应常搅拌,使之匀润,用之如新。印筋一般用骨质或玉石材料制成,高级印泥盒内一般配有印筋,不必另外制作或购买。若散装印泥,则需另备印筋。
10、玻璃小镜
用以检查印石上印文的正反及准确时用。一般市上出售之小玻璃镜即可用。
11、其 他
如保护印章的印盒(或印套),钤印用的硬橡皮垫板;裁锯印石的钢锯条,擦拭印章的软布(或小毛巾)等等,都可根据情况来备,不一定要马上备齐。有些东西可用可不用,或取它物代用亦可。 篆刻用材有印石、印泥、纸张等。
1、印 石
印章材料,有铜、石、金、玉、木、牙、骨、砖、有机玻璃制品等。但作为篆刻艺术用材,还是以石质材料为主。因为石质印材,柔、脆、腻、坚适中,易于受刀,并能表现出特有的金石韵味,故明清以来多为印人所喜用。同时也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印石由于产地很多,质地也各有差别,其中以青田、寿山石等为好,产量也较多,价廉物美,到处可买,现将有关印石概略介绍如下:
(1)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石质细腻、温润、不硬不燥。易于镌刻。色有黄、白、青、绿、黑、灰等,其中以有冻者更为珍贵。即石质呈半透明状,如灯光冻、鱼脑冻、封门青等即是。一般青田石虽不如冻石佳妙,但亦可称为印材中之佳品。为学习篆刻的理想材料。
(2)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被誉为“中华瑰宝”。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石质较青田石微腻,受刀不如 青田石爽快,但细润光洁,亦为印材中之佳品。色彩较丰富,有黄、白、红、蓝、青等。其中较珍贵的如田黄,而田黄石又与芙蓉石、浙江鸡血石并称为“印石三宝”。田白、牛角冻、瓜瓤红等,为世所宝。
(3)昌化石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色多呈储、黑、黄、白等杂色,质地温润可刻。但略有腻涩、走刀不如青田石爽快。其中有鲜红色如同鸡血者,俗称为鸡血石,最为名贵。一般底色较燥,多砂钉与石筋,石质坚硬刀不可入。
(4)巴林石产于内蒙赤峰市巴林右旗,又叫赤峰石,石质与寿山、昌化石类似。尚可刻。其中有的红似鸡血,有商贾冒充鸡血石的。
(5)其他产于浙江的尚有:宁波的大松石。色灰黑,间有黑斑,石性较腻,近似寿山石。天台之宝花石。形、色如同寿山石,比较粗松、易脆,温州之平阳石。形、色近似青田石,质地不如青田石脆,萧山之红石。质较粗,一般尚可作练习用另外还有如册山掖县之莱石,福建蒲田之蒲田石,湖南之楚石,陕西之煤精石,河北之房山石,丰润石,以及各地所产之印石,只要质地软、脆、坚、腻兼备者,皆可作为练习用。
(6)孤山印石
孤山印石,产自南亚,为新品印石。
孤山印石品种分为孤山1号和孤山2号,因其具有适合篆刻的硬度与品质,短时间内受到篆刻同仁的肯定与追捧,业界关注良多。
这里介绍的是适宜青少年学刻用的普通石章
青田石:
产浙江青田。最名贵的是“封门青”冻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
寿山石:
产福建寿山。最名贵的是“田黄”,价同黄金,呈**半透明。
昌化石:产浙江昌化。
最名贵的是“鸡血石”。因石质红斑鲜艳如鸡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铁质的砂钉、易伤刀刃。
巴林石:
产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该石温润脆爽,软硬适中,宜于镌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赏之余,不禁产生丰富的遐想,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巴林石石质细腻,温润柔和,软硬适中。
其它还有浙江宁波的大松石、山东掖县一带的菜石、磨刀石(又称羊肝石)与其他开采的石源,很多采用爆破,故出售的普通石章往往有裂纹,还有以蜡填嵌裂口的,需要仔细选择。
2、印 泥
印泥是传达印章艺术的媒介物,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印章艺术表达的效果。质地好的印泥,钤印出来则色彩鲜美而沉着,有立体感,显得有精神。质地差的印泥钤印出来,则显得色泽灰暗或浅薄,有的油迹浸出,使印文模糊,更加难看。印泥的品种很多,红色的一般分朱砂、朱膘、广膘等。
(1)朱砂印泥色深紫红,有人称为紫红砂,是漂制朱砂时沉淀在乳钵最下层的一种朱砂,制成的印泥,鲜红带紫,厚重沉着,最为美观。
(2)朱嫖印泥略现红**,比较清雅,是漂制时较上层的朱砂细未与文丝、油等调制而成。朱砂或朱膘也有加银朱的,也有加调洋红或其他原料的,故其名称有八宝、魁红、镜面等。不管何种名称,只要以厚亮细腻、色彩鲜明沉着者为上品。市上一般较好看有三、四十元一两的,一般初学练习,买三至五元一两的即可。现制作印泥的城市很多,以上海、樟州,杭州、苏外等地的产品较好,可供选择,只要色沉着而不渗油者即可应用。过去有人喜自治!印泥,其原料是“艾”叶的纤维、杀砂和炼制过的菜油(或蓖麻油)等调制而成,方法较复杂,现多不自傲。
(3)还有仿古印泥(深褐色)和黑色、蓝色、绿色等印泥,作为特殊场台用外,)一般较少用。若有兴趣者,亦可备用。印泥的保管,应放置在瓷盒内为好。不要放在金属盒内,因印泥与金属物接触,日久会变黑,影响质量。印泥用一段时间后;要用印筋调拌,使之油、砂、艾绒拌和在一起,否则易结板。印泥日久会变干,也可适当调人一些印油(印泥店有加工或出售),搅拌后再用。冬季天冷,印泥容易受冻,变得较硬,用之前应在太阳下晒一些时间,使之变软后再用。
3、印 纸
用于写印稿,拓边款和蜕印等。
(1)印稿纸一般的白报纸、毛边纸等均可。
(2)拷贝纸纸质薄,半透明,用于事印和拓边款。
(3)生宣纸可用于拓边款时吸水用,或作钤印印花、起印稿等。
(樊大牛篆刻作品选)
(4)连史纸用于拓边款、钤印花。纸质较薄而匀细,最好的是江西的六吉绵连, (5)印谱纸 一般书画社有卖的,可供迁用。如自制,可迁用边史纸,其次是罗纹纸、或较薄的宣纸。主要用于钤盖印章和拓款留存。
(6)卡纸有入喜用白卡纸作为粘贴“印花”用,口同常用的卡片纸一一样。可随时抽检观审或修改,或分类保存之用。此根据习惯,不用亦可。
篆刻印章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没有确切的价位。这个东西说贵很贵,说不贵也不贵。他们也是看人下菜的,如果你的钱,他就多要,如果钱少,他就少要。但他会有一个底价-可以试探一下,最低多少钱,再低他就不给了。可能这个就是底价。
一;印谱是鉴赏家将其搜寻的历代玺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编印成册,供人研究、鉴赏和临摹。我国的印谱起源于宋代,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印谱,是明代隆庆时期的顾从德于1572年编辑的《集古印谱》,这套印谱一共六册,内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录的玉印150余枚,铜印1600枚。顾从德的这套印谱开创了原印钤盖拓谱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了很大震动。《集古印谱》出版后的第三年,也就是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这套印谱再次增补,玉印增加到2
二;20余印,铜印增加到3200余枚。顾从德的《集古印谱》在题列编排、用笺规格、译文考证等方面都极其细致,为以后的印谱形制奠定了基础。
三;常见印谱分原钤本、翻刻本、影印本三种,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绘本印谱更为珍贵罕见。这种印谱一般都为印稿设计集成(即在印章篆刻前作者的设计稿)当为印谱祖本,只此一件流传至今者凤毛麟角,而故宫博物院藏《元音寿牒》以缂丝制作并无印章流传,制作时作为宫廷赏玩之物,存世孤本坊间极难得一件。除此之外尤以原钤本(手拓印谱)收藏价值最高。一方面,古代印谱由于用纸、编辑和印制极其考究,本身就是古籍善本;更由于手工钤印,其拓谱不易所造成的存世量之罕,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般多则几十本,少则孤本存世,因此具有极大的文献史料和文化递藏价值。印谱收藏尤以名家藏印谱和名人印集为贵,前者可以看到印章收藏大家的藏印全貌,后者可供欣赏之外,更对书画名家的作品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云中白鹤是什么章
学习篆刻之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犹如建造房屋,要事先备料。篆刻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工具和材料,以及准备相关的印谱和工具书。
一.刻刀
刻刀是篆刻的主要工具。刻刀的大小、长短及刀角的大小都会影响篆刻的效果。平口刀是刻印章的最佳工具。平口刀,两面开刃,左右对称。一般两角为90度,两刃的角度为15~40度,刀杆长约为15厘米。通常可备上大小两把刀,小的宽6毫米,厚3~4毫米:大的宽8毫米,厚4~5毫米。青少年初学篆刻可根据自己力量的大小,选购不同大小的刻刀。
二.笔、墨、砚
用于临摹,起稿,拓款等用。
笔:狼豪或者兼豪小楷笔一支,用于摹印、起稿、反书上石。兼豪中槽笔一支,用于放大临写印稿。
三.砂纸或者砂轮
用手磨印石。有租细之分,可以粗细各备一种。
四. 印床
印床是用来固定印石的工具,以便携刻省 力,尤其碰到质地坚硬的,或者较小的印石更为有效。初学者使用印床可以防止刀刃伤手,熟练后可以不用印床,则右手执刀,左手执石,迎刃受刀。反能灵活方便。
五.印刷
印刷用以制冻印面。一是在刻时刷去石属粉末:二是在钤印时,先刷净印面,以免石屑等胜物带入印泥。一教以小毛刷或以牙刷代用即可。
六.玻璃小镜子
以方形为佳,临摹时置于原印侧面反照印 文,用以检查印石上印文正反以及准确时 用。
七.印规
印规是在钤印时用以框正印章的位置,使之不偏不歪。
八.拓包为拓边款时用。
拓包制法:先取硬版纸,剪成如硬币一元大小的圆块,外包以新棉花,底部略厚,再裹以塑料纸和光滑布一层,最后再用软细缎包扎一层,使之成扁圆球状,头颈部用线扎紧即成。拓包要求包扎得紧,表面光滑。或者网上也有售。
九. 防护手套
青少年初学篆刻一定要备好防护手套。保护好手,切勿受伤。
十.其他
收纳材料的收纳箱:保护印章的印盒 (或印套);保护刻刀的刀套;钤印用的硬橡皮垫板;擦拭印章的软布(或小毛巾)等等,都可极据情况来备,不一定要马上备齐。有些末西可用可不用,或取它物代用亦可。
宋斌的出版论著
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 类型:白文汉印 时期/朝代:现代
篆刻印章欣赏
云中白鹤
备注:四字大小交错排列,字形表现了特殊而恣肆的书写笔意,旁款亦古拙随意,也是一枚有个性的玺印。
上面就是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篆刻作品云中白鹤的,云中白鹤怎么刻好看,看了这个云中白鹤印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
公众号?0?纠错大家在看
猜你喜欢
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篆刻:散怀
篆刻:广宁太守章
官印
巴廷梅篆刻:立人之道日仁与义
集古印谱篆刻:王陵私印
私印
集古印谱篆刻:阎未央印
私印
集古印谱篆刻:?敶司马
官印
金石大字典篆刻:方
集古印谱篆刻:郭登
私印
金石大字典篆刻:肣
甘旸篆刻:多睦子家丞
官印
篆刻:彭里
私印
学山堂印谱篆刻:借问巖前树何枝曾挂冠
闲章印
集古印谱篆刻:马永之印
私印
学山堂印谱篆刻:不薄今人爱古人
闲章印
篆刻:张掖尉丞
官印
汪关篆刻:往事勿追思追思多悲怆
闲章印
金石大字典篆刻:痕
篆刻:薪中浯单
私印
袁克文篆刻:抱存欢喜
集古印谱篆刻:赵陈留印
私印
篆刻名家
张书旂篆刻作品
邢丈盥篆刻作品
吴可士篆刻作品
朱山渔篆刻作品
黄仲则篆刻作品
张大壮篆刻作品
吴亦步篆刻作品
徐夔篆刻作品
罗天璇篆刻作品
佘成篆刻作品
关良篆刻作品
张宗祥篆刻作品
黄小松篆刻作品
太阳翁媪篆刻作品
迮朗篆刻作品
电脑版 篆刻印章 词典网
谁告诉我篆刻的一些知识,
出版日期 论文名称 出版、发表单位 1 1982年 《简明秘书学》(上、中、下册) 湖北师范学院 2 1986年 《秘书学通论》 漓江出版社 3 1987年 《公务文书学》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4 1987年 《行政应用文写作大全(上、下册)》 武汉大学出版社 5 1991年 《现代档案管理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 6 1992年 《行政应用文写作通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7 1993年 《人事行政管理学》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8 1993年 《新闻学与采访写作》 四川人民出版社 9 1996年 《高等汉语速记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0 1998年 《行政应用文写作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 11 1998年 《行政管理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2 2000年 《秘书学系统》 湖北人民出版社 13 2005年 《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清华大学出版社 14 2007年 《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案例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 15 1984年 《篆刻艺术三十讲》
武汉地质学院出版
16 1992年 《篆刻学概论》
湖北美术出版社 17 1992年
《篆刻学概论参考书》
湖北美术出版社
18 1993年
《宋斌金石篆刻集》
湖北美术出版社
19 1996年 《宋斌双体十二生肖印谱》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 20 1978--2013年 在《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美术报》、《中国书法报》、《中国地质报》、《中国地质矿产报》、《中国行政管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中国青年报》、《武汉地质学院报》、《中国地质大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楚天都市报》、《中国书画家》、《文史杂志》、《现代兵种》、《美术》、《高校教工书画摄影展作品专辑》、《人才资源》、《秘书》等报刊上发表篆刻文论、作品500余篇(方)。
篆刻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未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系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篆刻起源
中国文字随著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在我们游心赏玩之前,先要弄清楚篆刻的定义。篆刻是什么呢 ? 它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篆刻的「篆」宇,古写作「瑑」,从玉(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於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徵血缘集团的记号,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虽说是记号,确有一定的读音。
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大为兴起。各种大小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朱文两种。
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
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汉印的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唐宋之际,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
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遂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举。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设计印稿时应反复构想。这一点,篆刻大师吴昌硕慎重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划、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
[工具介绍]
[刻刀]
初学可备大小适中的一把,能备有大小不同的数种更好,除选购外,可用废钢锉、废白钢车刀改制。为防滑手须缠以纱绳。刀尾宜磨成亦方亦圆,可崐作处理印面的辅助工具。
[印泥]
以西冷印社及漳洲的产品为最好。如果无条件可用一般的办公用品(?但不可用海绵印泥)。印泥宜放瓷质印泥缸中,须常用牙质或塑料的印筋搅拌。
[印床]
初学用印床便于动刀,但熟练者常不用印床,以便执石之手灵活转动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制、金属制多种,自制印床价廉实用。(?只要买一付元宝螺丝)。
[笔墨 砚刷]
笔一般以5、6号圭笔为宜。刷子可用旧棕丝自扎,也可用旧牙刷、旧油画笔代替,用以钤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残剩的石屑。
[印规]
帮助钤印时定位的工具,类似于木工用角尺,可自制。钤印后印规暂不称动,如钤得不清晰,可将印章紧贴印规重复钤印。
[纸]
复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边纸、毛太纸等,钤印可用连史纸、薄宣纸。
[砂纸镜子]
磨印石开始可在废砂纸、水泥地上磨,然后再用砂纸磨至细洁为度。(可备铁砂、水砂粗细不同的两种)小镜子用来反照印文。
[印筋]
搅拌印泥用,可用牙、骨制品,也可用旧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属的。
[执刀法]
执刀如同执笔,一般是无定法的。各种执刀都有利弊。无非是适应刻者的习惯。看篆刻作品的好坏,并非观摹操作表演。但采用适合自己习惯的执刀法可有助于刻好印。编者喜欢采用的执刀法,如同执钢笔。一般青少年都易接受。是以拇指、食指、中指执定,无名指、小指辅于中指之后,角度约45
。靠上述三指的关节收送,由右下方朝左前方刻去,运刀方向不变,象打拳一样便于向外发动。熟练后还可变换刀刃角度、方向,随意运刀加工细节之不足。
[选印石知识]
这里介绍的是适宜青少年学刻用的普通石章
一青田石:产浙江青田。最名贵的是“封门青”冻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
二寿山石:产福建寿山。最名贵的是“田黄”,价同黄金,呈**半透明。三
昌化石:产浙江昌化。最名贵的是“鸡血石”。因石质红斑鲜艳如鸡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铁质的砂钉、易伤刀刃。
其它还有浙江宁波的大松石、山东掖县一带的菜石、磨刀石(又称羊肝石)及目前开采的石源,很多采用爆破,故出售的普通石章往往有裂纹,还有以蜡填嵌裂口的,需要仔细选择。
[石章抛光法]
石章抛光就是把表面粗糙的印石经过处理,使之细腻光洁的简单工艺。
方法如下:
(一)
先把经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用0.02?左右的金相砂纸打磨至细洁无纹路,然后在一块猪、羊皮里层涂上一层极薄的上光膏(俗名抛光绿油),最后把细石洗净石粉,稍干后在膏面快速擦试至光亮即可。
(二)把经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在金相砂纸上加一滴工业油液,?将细石反复磨擦至光亮即可。
石章抛光的首要条件是砂除表面纹路,其细腻程度决定印石的光亮度。无钮印石宜磨成平顶的“六面光”形式,除篆印的一面,各棱宜以砂纸轻抹至不刃手为度。
[怎样写印稿]
写印稿前须磨细面,如磨石时力度不无法均匀,会出现印面倾歪斜,?须注意变换印石方位,初学者写印稿方法如下:
一、反写法:先将印稿设计透明度较好的纸上,翻过纸侧依照“反稿”用铅笔摹写上石,再用毛笔复写一遍。如临印,可将印谱倒头放置,在选临的印拓边置一小镜,即依镜中印章样摹写上石。印稿上石后,宜用镜子对照原作仔细审视,作进一步的修正。
二、水印法:1、先将毛边纸(或毛太纸等)复于印面,在手掌中压一痕迹,?然后?在纸透上压痕范围内用浓墨临写或设计印稿(初学者可先胜负铅笔)2、将墨迹干透的印稿复于印面。?注意固定不使纸石浮移位。3、?用干净毛笔在印稿上施以不太湿的清水,再用干净的毛边纸吸干多余的水分。4、复二三毛边纸于印稿上,?用指甲均匀地研磨后揭去印稿便成。(如印文不清晰,可用笔稍加勾描掌握水印法的关键是:经细砂纸磨平后印面残剩的粉质不要去。?以浓墨写印稿,宜待墨稿干透以后再湿水,以微湿均匀为要,?刻者可不断实践中逐渐改进方法。
[怎样摹印]
在临刻前,我们应做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摹印。方法是几乎透明但又不透水的描图纸工蒙于印拓上,用手轻轻压住纸不使移动,然后用小号圭笔蘸墨(?或碳墨水、绘图墨水),依原印线条摹写。要尽量将每个字中笔划的起笔、收笔、?转折这些最微妙又最能反映原印精神的细节,摹写和接近原作,同时细心体会,记住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以后创作是大有益处的。(摹前须以肥皂洗手,?并用纸垫手,以免油腻污纸而难以上墨)。
摹印右列各印,白文摹字的线条,以细线勾边。如果用腊纸坯或透明又微透水的纸摹印,只要将纸与印花大小相等的印石在掌上压下痕迹,(?摹印纸与印谱间可衬托一层不透水的透明玻璃纸以保护印谱)摹下后用水印法翻印上石,?并且用墨笔稍加修描,即可临刻。初学宜选工整一点的满白文入手。
[运刀法]
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故前人称刻刀为铁笔。前人谈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虚,实际上运刀法不外冲刀和切刀两种。
[冲刀]以刀角须要刻之线条推刀向前,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速度,但这“冲”并非一冲了事,而要一节一节地冲,可免直冲不够凝重之弊,冲角度较小,约30左右。
[切刀]执刀角度较冲刀直,至60左右,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将长线条分段,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因纯用切刀缺乏气势,一般宜冲切兼用,依靠全身之虚劲,通过肘腕运到指间,而不是靠手臀大动作来完成。
[怎样刻白文印]
运刀又有单刀、双刀之分。单刀即一刀直冲而下(如果刻完后反过来,?顺刀痕正中带一刀,略微带刻掉笔划中的一部分锯齿形裂痕,则可不致太单薄)?不宜初学,这里不作重点介绍。
刻满白文用双刀法刻去笔划,即用流水作业法将一方印分四次刻成:①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②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轻转刀角修好笔划两终端。③④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收拾印边及部分不够之处。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为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
[怎样刻朱文印]
刻朱文印与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笔划、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也有双刀流失作业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边,剔去笔划、印边之外的残留部分。印不必刻得过深,刻刀须紧贴笔划,否则刻成钤出后令人觉得白文变细,朱文变粗。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写写的笔意。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大印要重而沉着,小印宜轻而流畅。切忌不掌握轻重徐使笔划断裂,或刮削重复致全印死板。一切须勤学苦练,方能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怎样临刻古印]
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无论书、画、刻印,临摹是必经之路。秦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座高峰,它的成就可以比之于唐诗、宋词、无曲。临刻古印开始主要选择秦汉印中比较平正、质朴一路的印以满白文为佳。到有了相当的基础后,也可再选择有
特别的巧思或古拙奇宕一路的印,就象写字先临楷书,再临行草一样。办法是用水印法上石后,先以镜子校对,要力求写得与原印接近,刻好后,可用手指染墨轻拍印面,再同镜中的原稿核对修改。
[怎样临刻名家印]
明清以来各派名家印,是我国辉煌的篆刻艺术遗产中的又一高峰。各派的不同特点在印章中方寸之地呈现出神采各异的风貌。临刻名家印,可根据“取法乎上”的原则,在徽派、浙派、晚清四大家(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及其他如赵叔孺、赵古泥等名家印中选择接近自己性格的一类。初学一般宜选临工整一点的。朱白文都要临,同样也要熟记特点,仔细比较,学以致用。
[怎样检查临刻效果]
初学者临刻印章,一般不能一次奏效,尽管刻时小心,或许还会有不到之处。这时可用于指薄蘸墨的轻拍印面,然后用小镜对照原印,寻找不似之处加以修改,努力做到酷肖原印。并可用敲击、研磨等手段摹仿原印的残破效果。对照原印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要花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来研究对照。
前人说:“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修改是次要的。如果是创作,则更应把精力化在构思章法上,章法不好,全印失败,再怎么也改不好了。
以后在写印稿时要做到:印写得不满意,宁可磨去重写,也不随便动刀,如该印实在写不好,不妨留作下次选用,这次可别选一方印练习。
[书法与刻印的关系]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与刻印的关系]
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设计印稿时应反复构想。这一点,篆刻大师吴昌硕慎重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划、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