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问答 生肖问答
十二生肖陶泥_十二生肖陶俑介绍
tamoadmin 2024-07-28 人已围观
简介1.十二生肖起源可推至战国十二生肖老鼠为何排第一?2.鼠年带什么吉祥物,96年属鼠女戴什么转运3.战国末期的十二生肖,是否受过印度佛教的影响?兔在人类历史上,人与动物就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开始,我们的祖先就认为与动物有着血缘关系,因此,对它们的崇拜,胜过了对人自己。自古至今,人们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与刻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十二生肖系列的装饰图形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
1.十二生肖起源可推至战国十二生肖老鼠为何排第一?
2.鼠年带什么吉祥物,96年属鼠女戴什么转运
3.战国末期的十二生肖,是否受过印度佛教的影响?
兔
在人类历史上,人与动物就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开始,我们的祖先就认为与动物有着血缘关系,因此,对它们
的崇拜,胜过了对人自己。自古至今,人们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与刻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十二生肖系列的装饰图形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
星,也反映出历代民间艺人热情、饱满的创作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时有一种十二时盘,盘四周围以十二生肖图案。宋代陶谷《清异录~器具》记:"唐库有一盘,色正黄,圆三尺,四周有物象。元和中,偶用之,觉逐时物象变更。且如辰时,花草间皆戏龙,转巳则为蛇,转午则成马矣,因号'十二时盘'。"此盘的十二种生肖图形,随时辰的变化而变换图案,转到巳时出现蛇图案,转到午时则出现马的图案。
11年,湖南湘阴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套生肖陶俑,均为兽首人身造型,通高为20至22厘米,形象为身着宽袖袍,两手向胸前作拱状,中间留有一个可以插物的长形小孔。这十二件生肖俑,分别置放于墓壁四周的小型壁龛内,是用来表示方位的。
十二生肖邮票
唐代的铜镜,它所饰纹的式样也就各不相同,北方的铜镜朴素简略,南方则制作精巧纤细,饰纹繁杂和华丽。
纳西族关于十二生肖的"巴格"经图中,"巴格"中央青蛙的头、尾、四肢和肚代表着世界,因为世界的东西南北中像青蛙般是个有机整体。在一幅叫"十二生肖挂帘"的陕西民间剪纸中,图的中央也有这样一只青蛙纹样,形象极为相似。可见利用十二生肖这一题材作为装饰艺术,早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普遍内容。
民间的十二生肖剪纸,很多是代代传承,变化不大。在构图形式上有"全家福"式的,有单幅的,也有两种生肖双双入图的,最常见的是《蛇盘兔》,蛇首兔头相对,蛇躯环绕兔身。因为在民间有"蛇盘兔,必定富"的说法。另外,还有生肖与人物共同构图的,大都是兽面人身,逐一排列。
在年画中,十二生肖也是传统题材。年画多以雕刻木版单色或套色印刷。河北武
强清代年画《莲生贵子图》,是用红、黄、绿、紫四色套印,画面两个大圆占了画幅大部,一圆内用两个儿童身躯环绕拼成四孩;另一圆内以三个儿童头脸、五个儿
童身躯环绕拼成六孩,圆圈内的儿童俯仰卧立。此双圆之上为生肖图案,龙、虎、兔居中央,鼠、羊、牛、马依次排于右侧,蛇、鸡、狗、猴、猪依次列在左侧。"
连生贵子"与十二生肖齐备,以祈多儿多女。 《老鼠嫁女》的题材很多。四川夹江的清代年画《老鼠嫁女》,说的是四川有天府之国美称,物产丰富,米粮满仓,因而老鼠也很多。这一天,有一老鼠嫁女,远看场面宏大,仪仗齐全,有提灯、有旗锣、有吹鼓手、有花轿、有伞盖……各种执事与轿夫均由老鼠扮演,只有新郎与新娘绘成人形,十分有趣。其构图设色类似绵竹年画。
《古钱大辞典》引《稗史类编》:"命钱,面有十二生肖字。张端木日:'此钱旧称命钱,有地支十二字,又有生肖形。'生肖之说始于《淮南子》,则此钱不必出于近世也。今此钱有一字者、两字者、四字者、十二辰全者,大小不等,品种尤繁。"因此,生肖币又称十二支钱、命钱,也是生肖造型中颇有趣味的一个品种。
十二生肖起源可推至战国十二生肖老鼠为何排第一?
墓道结构:
墓道以大殿东阙台下的券室做为入口,其可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为平行隧道,长14.7m,宽2.3m,拱形顶高2.9m。北段为坡道、由南向北呈下降之势,长44.6m,宽2.3m,拱形顶高约3.7m,其两侧墙上画有大量壁画,尤以青龙、白虎之形最为传神,使人如入仙境之感。在墓道两侧墙内设有10个耳室,间距5.6m,耳室高1.4m,宽1.0m,深0.9m,东侧耳室分别陈列着胡人马乐俑、三彩陶马俑、侍女立俑、胡马载乐俑、乐伎舞俑;西侧耳室分别陈列着胡人马乐俑、骆驼载乐俑、侍女立俑,乐伎坐俑等。这些陶俑或嫣然而笑,或敛目凝神,或威武森然,或故作滑稽之相,不论从人物面目表情、帽饰、发型、项、背、腰肢到臀部,都制做的非常精美准确,不但艳丽多姿,而且富于时代气息。它们多种多样的发型、服饰、所携器物,反映了当时人们过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这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又是我国古代各族文化交流融合,共同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证据,是时代的特定产物。三彩陶俑的人物形象,取材于当时的生活,反映出了唐末时代的特征,使人们可以近距离的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因此有许多游人站在这些陶俑前久久不愿离去。墓道坡道北端与墓室大门相连。地宫大门门庭长3.5m,宽5.2m,拱顶高5.4m,在门庭两侧设有壁龛2个,内分别放置着2尊石刻人面兽身和狮头兽身蹲坐状的镇墓兽。这些传说中的神兽个个怒目竖眉,呲牙咧嘴,或冲发欲起,或拔剑欲张,忠实的捍卫着这座陵墓,给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进入墓道后,大门门庭向上部和左右方向做出了大幅度的扩展,为前室端门门楼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门庭首端建有门坊,做工流畅简洁。在门庭两侧各竖立着一根圆石柱,其直径为0.33m,高达2m,上端内侧嵌有雀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巨大的长方形青石门额稳卧在大门之上,其长2m,厚0.31m,高0.30m,正面刻有精美的几何图案,门额以上越额的部分彩绘有折枝牡丹图案和纹饰。大门门庭东侧、壁龛上嵌有“二龙戏珠”砖雕,西侧嵌有“双凤朝阳”砖雕,其用高浮雕手法,刻画细 腻,造型生动,具有强烈的动感,富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是唐末到五代时具有代表性艺术精品之一。
一号地宫前室墓门为唐式重檐歇山式结构,其斗拱垛架,堪为精美,高5.3m、宽5m。门柱为园柱形砖垛而成,上端内侧嵌雀提,柱头上置栌斗,在栌头上安有泥道拱,散斗,散斗中置有下昂,柱间之上安置有厚重的门额,两扇石门门扉长1.63m,宽0.85米,厚0.25m,如果将石门安上就可以开关自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非常灵活。在墓门厚重的门额上砌有斗拱、椽头和望板,上有重唇相扣的瓦当,瓦当前面施有莲花纹,表示秦王信奉佛教,要象佛教标志——莲花一样,生于污泥而不染,保持很高的操守。一号地宫墓门端楼全部用青砖材质砌成,并以青陶形状的圆形筒瓦,方椽头和各种斗拱构成,其外观庄重,结构精美,在当时没有机械化工具的情况下,如何把这些巨大的石料安放上去,并且如此严丝合缝,真令人百思难解,不可想象,从内心感叹我们祖先的伟大和聪明才智。
墓室:
从墓道进入墓门,便可看到墓室地宫,其分为前、中双室,结构为单层石砌墙和上券拱顶,在这些石材中以豆青麻砂石质偏多,这些石条多长0.4m—1.2m之间,高约0.1m—0.4m不等,宽0.4m—0.5m,石条各面均有人工凿痕,在石条之间用灰泥垒砌勾缝。前室长4.9m,宽2.55m顶高3.1m,墓室内面积为12.5m2p,室内地坪正中,安放有秦王墓志铭一合,其分为上、下两层,顶盖为方形覆斗状,盖上刻有缠枝牡丹阴刻细线花纹,下层为铭座,用楷书刻制,周边刻有线框,并有十二生肖神像,非常精美,其经过一千余年能保存如此完整,真另人有点不可思议。 一号地宫前室长4.9m、宽2.55m、高3.1m,其北端紧接中室,中室长5.8m,宽3.3m,高4m,面积19.5m2,其较前室更为宽大,给人以眼前一亮之感。这个墓室是用单层石条砌墙和券顶,用灰泥勾缝,显得浑厚严谨,又富于变化,使其与自然环境结合构成和谐的建筑空间。在这里陈列着为墓主人陪葬的生活用品,想使墓主死后仍能拥有和使用。
一号地宫中室与长廊(甬道)相连,其长约16m,宽1.8m,拱顶高2.6m,廊内每边设有4个耳室,高1.08m,宽0.8m,深0.76m,长廊墙体为青砖砌筑,到了起券处突起单砖券台,横贯整个长廊,显得特别的开放,这正是先抑后收所彰现出特有的观瞻效果。在长廊墙体每边的1—2耳室之间和3—4耳室之间嵌有两组十分精美的浮雕。南部浮雕长3.05m,高约0.75m,北部浮雕长约4.5m,高约0.75m,由青砖质高浮雕而成。长廊墙体南部的浮雕是在我国古今影响较大的“十二生肖”雕像,其源于“十二生肖拜大象的神话传说,这幅浮雕由十二个身穿朝服,双手执笏的文武之臣组成,其全部赤足,身体转向墓室后边的方向,从其状戴的朝冠中的形状可知代表着十二生肖,其排列有序,东列依次为鼠、虎、龙、马、猴、狗,西列依次为牛、兔、蛇、羊、鸡、猪,其似乎在恭候墓主的吩附,其虔诚的程度令人肃然起敬。在中室北端浮雕为乐伎图,其由十六名乐伎组成,除了两名舞伎务之外,都持有各种丝竹乐器。这些乐伎所使用的乐器由北向南排列,东列依次为笛、竖箜篌、排箫、筝、小毕栗、吹叶、笙和舞伎,西列依次为琵琶、羯鼓、毕栗、铜钹、齐鼓、拍板和舞伎,各舞伎皆着唐时流行的代表服装,其为圆领上衣,华袂广袖,衣皆为红色,但领及华袂上的颜色各有不同,分为红、绿、黄三色。长裙杏**,系于上衣外,胸以下,系裙的绦相似,但系的结各不相同,绦色亦各异。这些服饰真实的反映了王宫中舞伎追求潇洒,开放的风气,其华美而又活泼,使上下互相呼应,又别出新裁,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审美心态。这些乐伎除二位舞伎外,全部盘膝而坐,伎人看不到是否穿鞋。另外演奏琵琶和二舞伎均都披有云肩,在形制不变的情况下,追求装饰的变化,成为表演场面和乐队的主角。乐伎表情不同,姿态各一,婀娜多姿、颇有动感,使人可以直观的看一千多年前的舞蹈表演,十分的难得。在长廊耳室内分别置放着陪葬的器物,东列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俑、乐伎舞俑、乐伎坐俑等。西列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俑、乐伎舞俑、乐伎跪俑等。这些陶俑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反映,主要用于显示王威,表彰军功,宣扬了墓主仍想延续的生活,并想辟邪厌胜,迎神驱鬼。使墓主在臆想的阴间世界安然就寝。 地宫长廊的北端连接着后长廊,后长廊较前长廊略为窄小、长21.2m,宽1.32m,高2m。长廊两端分别设有四个耳室,耳室中间墙壁绘有彩色壁画,东壁为男散乐、舞者,西壁为女散乐、舞伎,其中内有女扮男装者。其布局得体,独运匠心,成为建筑布局、结构与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后长廊入口处,两侧砖砌墙体上端,安放有一厚重的青石门额,其长1.4m,宽、高各为0.28m,素面磨光。长廊两侧砖砌墙至起拱处突出一砖质券台,贯穿了整个长廊,其全由青砖砌墙和券顶,外表先涂以粗泥,粗泥上覆着一层细泥,然后施刷白垩,表面敷白灰膏,在灰膏上面绘有壁画,这种建筑涂饰工艺常常在地宫建筑中比较常见,体现了唐时富丽堂皇的特色和风格。 后长廊的北端连接着地宫的后室,后墓室呈现出八棱柱形,上为穹窿顶,高5.2m,后墓室正北、正东、正西三面都设有耳室,东西面耳室高1.9m,宽1.6m,深1.36m,北面耳室为外收口,内高为2m,宽1.8m,深1.8m,三耳室地面和后墓室均铺有方形青砖。后墓室八面墙壁宽1.75—2.64m,宽2.8m。其墙壁与穹窿顶接壤处嵌有环绕一周的砖雕裙带,上为几何图案,下为裙折纹,均由阴刻线雕而成。其布局之宏敞,设计之精巧,以梁檩斗拱的组合,融进了砖、石雕构思,不但具有唐时的时代特色,而且富有地方特色,使人步入其内,肃穆庄严之感油然而生,并收到了空间有限,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为我们研究社会、研究文化艺术,研究古代陵寝制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史料。 在墙壁耳室,正北处置有李茂贞石雕座像,其高约1.46m,连体底座,高达0.2m,正方形边长0.86m。其头戴软巾王帽,身着唐式王袍,危襟正坐,一派帝王之像。在后墓室中心偏西安放着石质棺椁,其长2.6m,宽2.0m,高1.7m,石质棺椁为唐式庑山式宫殿式样,石质棺椁四周刻有侍女图,门楣窗棂。内置衬棺,衬棺内安放着李茂贞的骨骸,在棺内陪葬有铜鞘剑和其贴身爱物。后墓室的东西耳室中,分别置放着“三彩酒具、茶具”和“三彩寝室用具”。其皆为唐代时盛酒和泡茶的器皿,因其多呈橙、白、绿三色,故称“三彩”,是唐代特有的瓷器,其以瑰丽的彩轴使人爱之难舍,成为我国瓷中的精品。这批唐三彩瓷器除了酒具和茶具外,还有葵花尊、万年罐、瓷枕和用以避邪镇墓的玄武、人面鱼身镇纸台等,其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给人极高的艺术享受。 李茂贞及夫人主墓室上端为穹窿顶。由45层青砖逐层内收砌成,它喻意宇宙苍穹浩瀚无垠。
夫人地宫地面天象图的发现,填补了唐末五代帝王陵寝建造的一项空白。在古代帝王陵寝中都会出现天象图的,一般都是建在墓穴穹隆顶的上方的。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的一副地表天象图。天象图中间部分高高隆起,四角上翘,犹如轿子的顶盖,天象图北宽南窄,呈长方形,如棺椁形状;从铺好的青砖中,按北斗七星勺状挑空,斗柄朝北。 在秦王陵神道西侧,设有石展台,石展台展示的文物,均出自李茂贞夫妇神道、墓室及神道地下,距今已有1100年。这些展品虽然已经破损,但却从不同角度反映着李茂贞夫妇当年地位的崇高,也反映出当年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鼠年带什么吉祥物,96年属鼠女戴什么转运
古人用十二地支,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有史学家考证,因地支在下,所以取动物足爪,分阴阳来区别。子寅辰午申戌属阳,配足爪为奇数的动物,如鼠虎龙猴狗都有五指,马是单蹄;丑卯巳未酉亥都属阴,则配以足爪为偶数的动物,如牛兔羊鸡猪,蛇无足,舌却分岔,也归偶数一列。
十二生肖中,为什么鼠与子时相配,且排名第一?子时为头晚十一时至第二日凌晨一时,时辰介于阴阳之间。而老鼠前足四爪(实为五爪,因前爪大拇指退化,不显,古人以为四爪),后足五爪,身兼阴阳。所以,小老鼠担当大任,成为十二生肖的“领头羊”。
战国末期的十二生肖,是否受过印度佛教的影响?
鼠年带什么吉祥物
古籍《新刊宋朝故事五鼠大闹东京记》,书为周绍良先生旧藏,钤有“至德周绍良”(朱文方印)、“蠤斋”(朱文方印)、“周绍良印”(白文方印)、“至德周绍良所珍爱书”(朱文方印)等藏印。凡一册十叶,惜残缺之一叶,未知卷首是否有序跋;尾叶末行题“新刊宋朝故事五鼠大闹东京记终”,另有牌记“廊房胡同费氏刊行”。书末有著名古籍版本专家顾廷龙先生墨笔题跋。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古籍明万历书林文萃堂刻本《新刻全像五鼠闹东京传》,金镶玉重装,二册。版框高19.8厘米,半叶宽12.2厘米。内封分作左右两栏,右栏较窄,右上竖题“包龙图判案”;左栏较宽,手写体大字竖题“五鼠闹东”、另行题“京传”;书名刻一“卷”字,但未刻卷数。现存卷一、卷二两卷,情节相当于清刻本《五鼠闹东京包公收妖传》之卷一,则其原本似分四卷,惜卷三、卷四已佚。2007年在上海国拍以4.62万元拍出,潘建国先生寒斋收藏。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文化活动的象征。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了,也就是即将送走猪年,迎来鼠年,古籍君在此先祝大家鼠年万事如意!
一、圆明园鼠首
圆明园兽首 ? 鼠首 ? 中国博物馆馆藏
与鼠相关的文物,个人认为名气更大的应该是圆明园的鼠首了。鼠首铜像,原属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大水法铜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在第二次战争中,英法联烧圆明园,掠走了十二个青铜兽首,致使这批国宝流失于海外140多年。
圆明园海晏堂 ? 兽首喷泉原貌
目前,鼠、牛、虎、猴、猪、兔、马7件青铜兽首已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铜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下落不明。
圆明园海晏堂 ? 兽首喷泉现样
北京时间2009年2月26日3点04分, 鼠首以1400万欧元的价格在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被拍卖。蔡铭超成为圆明园兔、鼠首拍卖的最后竞拍者,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峰2009年3月2日在于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收藏顾问蔡铭超参与了圆明园兔、鼠首在法国巴黎的拍卖,并成为了最后竞拍者。
牛宪峰告诉记者:虽然蔡铭超以总计3149万欧元的价格在法国巴黎拍下了圆明园兔、鼠首,但随后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不会付款。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 出来,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最新消息:26日上午11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在北京会晤了法国PPR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先生。皮诺先生代表皮诺家族表示,将向中国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2013年6月28日,漂泊百年后,圆明园鼠首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捐赠给博物馆,兽首首次以无偿捐赠方式回归。
二、唐代十二生肖陶俑
中国博物馆馆藏
1955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出土,是唐代陶俑,高约36.5~42.5厘米不等,人身兽首。
三、青瓷鼠、牛、猴俑
中国博物馆馆藏
1955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出土鼠俑高15.3厘米,牛俑及猴俑高16.5厘米。这是十二生肖俑中的3件,均为人身、兽首、着衣、持笏、盘坐,形象逼肖,釉色青黄,精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十二肖相之说始于东汉的王充,其实在秦简中已出现十二生肖的记载。而十二生肖以造型的俑类出现,则始于隋朝。
四、唐代十二生肖陶俑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藏
这套十二生肖俑于2009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时出土,是唐代泥质红陶十二生肖俑,墓是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和夫人高氏合葬墓,俑为十二件,高约25厘米不等。
五、明文萃堂新刻全像五鼠闹东京
民间收藏
此书林文萃堂所刻上图下文本《五鼠闹东京传》,观其纸墨及刊书风气,可定为约明万历间建阳书坊所雕。流传极罕,孙殿起《中国通俗目录》及《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皆未著录。为海内孤本。全书共有八十二幅插图。惜卷二不到尾。
六、西周玉鼠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馆藏
此文物为西周文物,长2.6厘米、宽0.9厘米、高1.2厘米。青玉。豆青色,大部受沁呈黄褐色。玉质较粗,微透明。圆雕。伏卧状,背部拱起,曲爪附地,圆眼微凸,阴线刻出头、足,短尾,身饰卷云纹。双爪间有一斜穿孔。
七、唐代木板画《鼠神图》
大英博物馆馆藏
在狭长的木板上,画着一副唐代古画,就是日后名震一时的《鼠神图》。画面中有一个鼠头半身神像,头戴王冠,背有椭圆形光环,坐在两个侍者之间,神态安详。由于这幅《鼠神图》出土于丹丹乌里克的一座寺庙遗址中,证实唐代时期西域确实存在鼠神崇拜。这件文物证明,玄奘在《西域记》中的“鼠国”和“鼠王”的记载确凿无误。《西游记》中的老鼠精原型从此有了明确 。
八、明宣宗(朱瞻基)三鼠图轴
明宣宗 朱瞻基《荔鼠图》
明宣宗三鼠图生动描绘了老鼠吃荔枝的过程。明宣宗朱瞻基最早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老鼠之美感的艺术家。由于老鼠一胎多子,苦瓜等果实里面也有很多,因此将它们作为繁育能力最强的动物和植物,也有吉祥如意的意思。三鼠图轴画于明宣德二年,盼望生子多年的朱瞻基终于得了之一个儿子朱祁钰,即后来的明英宗。朱瞻基画此图正是为了记录他得子的最幸福的一年。
明宣宗 朱瞻基《苦瓜鼠图》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宗 朱瞻基《荔鼠图》
九、宋末元初《黠鼠图》
宋末元初《黠鼠图》
宋末元初的钱选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他的画大多笔势细腻,却又显得质朴和稚趣。他画的《黠鼠图》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一件画鼠作品。画中的老鼠正在偷食瓜果,每个老鼠的形态不一,笔触细腻,老鼠的狡黠形象跃于纸上。
十、八大山人(朱耷)《瓜鼠图》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八大山人《瓜鼠图 》画的是一只小老鼠目光炯炯有神的踞于硕大痴肥的冬瓜上,八大妙笔生辉,小鼠与冬瓜表现得逗趣可爱。画家纯以墨色渍染出老鼠身体与长尾,然后细笔短线勾出下腹与左耳、鼻尖,率意随性之至,虽是小品,仍显画家过人天分。
在古代,鼠虽然是十二生肖之首,但鼠的形象并不是太好,想想与之相关的词语就知道“鼠”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了,比如“鼠目寸光”、“胆小如鼠”、“过街老鼠,喊打”、“鼠辈”等等,多是贬义词,故人们在日常中对于鼠的图像使用得特别少,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是很多人怕老鼠、恨老鼠的。鼠只是在与生肖相关的文物中出现得比较多。
我们古代文化,总是喜欢把某一事物赋予文化的含义,只要您慢慢去品读,会有无穷的乐趣。感谢阅读!
以上就是与鼠年带什么吉祥物相关内容,是关于圆明园的分享。看完96年属鼠女戴什么转运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或十二年兽,是以十二种动物和十二地支相配的纪年方式,在汉族文化中,十二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配,形成大家耳熟能详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一个农历新年对应一个生肖,这一年出生的人以这个生肖作为属相,十二年循环一轮。今天是除夕,也是猪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开始就是鼠年了。
一、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方式中国历史用该多种纪年方式,最为主流文化认可的纪年方式是干支纪年,也就是所谓天干地支纪年,这是一种用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相配的纪年方式,十天干依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干支不仅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月和纪日,组合方式是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形成一对干支,比如甲午、庚子、戊戌等,一个周期有六十个组合。
还有一种纪年方式叫做“太岁纪年”,这是汉代历学家根据岁星在天空中运行时所处的位置取的名称,依次和十二个太岁年名相配,组成六十个年名,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分为岁阳和岁阴,《史记·天官书》记载了这些名称。《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的标题是:“梁纪九 屠维作噩 一年”,其中“屠维作噩”便属于太岁纪年,对应天干地支中的己酉年。
还有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纪年,也是正史纪传体常用的纪年方式——皇帝年号纪年。
二、赵翼关于十二生肖起源的考证官方史籍中最常用的是干支纪年和皇帝年号纪年,十二生肖纪年则是民间常用的纪年方式。
生肖纪年起源颇早,清代学问家赵翼曾对十二生肖起源进行过考察,他在《陔馀丛考》卷三十中说:“盖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入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呼韩邪入居五原发生在公元前51年以后,公元前54年呼韩邪被郅支单于,于公元前51年前往长安向汉宣帝求救,因此呼韩邪将生肖纪年法带入中国应该发生在这以后,移风易俗所需要的时日非常漫长,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按照赵翼的观点,生肖纪年起源于东汉。
剧中的呼韩邪单于
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篇》中有:“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等十一兽的记载,《言毒篇》又补充了龙,与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完全相同。王充生于公元27年,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年,约死于公元年。这证明至迟在东汉初期,十二生肖在中国已经广为流传,视乎印证了赵翼的观点。
十二生肖陶俑
三、从出土文献看十二生肖纪年的起源1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发现大量秦代竹简,其中有《日书》两种,《日书》是西汉以前及汉代的古人选择时日吉凶的参考书,书中主要记载一年中的每一日是否适合进行婚丧娶嫁、生子、农作、出行等各项活动,是后世历书的始祖。
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11号墓下葬于公元前217年,即秦始皇三十年,证明十二生肖的形成应该不晚于这个时期,《日书》中的内容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和秦国。其中《盗者》一章中提到了十二生肖,记载如下:
“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善弄,面有黑色,疵在耳。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大辟瞒而偻。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获。辰,盗者男子,青赤色……”
《日书》用十二地支不完全的配以十二兽,来推测盗者的形象。《日书》中所提到的十二兽与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不完全相同,与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到的十二兽只有一部分相同,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亥豕兽,《日书》中的十二兽与东汉盛行十二生肖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唐代墓葬出土的十二生肖俑
以十二肖兽描绘盗者的形象,能够看出《日书》“作者”对十二肖兽持一种鄙夷的态度,或许能够印证这些肖兽真如赵翼所考证的,乃是从域外传过来的。
四、十二生肖的域外渊源清人赵翼提出生肖纪年的北族起源,虽然时间上的推测有问题,但大致思考方向没有问题。
古代北方各民族使用动物纪念的记载有很多,蒙古人在自己写的《蒙古秘史》经常使用“狗儿年,猴儿年”等纪年方式。《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九十九记载黯戛斯“以十二属纪年,若岁在子,则谓之鼠年;在戌则谓之狗年,与回鹘同也”。八世纪中叶突厥文碑铭《磨延啜碑》标有羊年(743)、鸡年(745)、猪年(747)、虎年(750)、免年(751)、羊年(755)、鸡年(757)等七个属相纪年。
剧中的蒙古骑兵
北方民族的传统是崇拜强壮,藐视弱小,虎、龙、马等动物作为纪年生肖兽可以理解,为何鸡、羊、猪等家禽也能名列十二生肖呢?
晚近的考古学给出了一个比较可靠的推测,匈奴游牧帝国横跨亚欧大陆,其文化也带有一种欧亚性,成分以北方草原为主,吸收了两汉、印度、希腊和伊朗文化,形成一种“世界性文化”,十二生肖便是这种世界性文化的产物,主要源头是古印度文化。
鄂尔多斯高原匈奴贵族墓藏出土文物
五、十二生肖与印度佛教文化十二生肖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印度佛经十二神兽轮流值岁的因素。
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印度诞生,佛教经典《大集经》中有十二兽虔心敬佛,最终变成神兽,诸佛命令它们轮流值岁巡行南赡部洲的故事。《大集经》中的十二兽是:鼠、牛、狮、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与十二生肖相比,只有“狮”不一样,这或许是因为华夏地区本无狮子,十二肖兽的习俗传入中原后,狮子被当地人更熟悉的老虎替代了。
传入中国的狮子经历了一段在地化的改造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部分统一印度地区后,为了推广佛教,曾经召开全国佛教大会辩论经义,并向周边国家派遣僧侣宣扬佛教教义。在这个过程中,以十二生肖轮值巡行南赡部洲的佛教故事随着佛教的流行而传入中亚,借由中亚的贸易和文化网络最后被匈奴所接受。对于没有文字的游牧而言,具体的动物纪年更便于记忆和流传,因此十二兽便成了匈奴境内的十二兽纪年的方式,最后又借由匈奴传到了中国
殷商周春秋战国及秦、汉初结以干支纪日,太岁纪年,这种纪年纪日方式对于官方而言自有其用处,但对民间而言,则显得复杂难懂。十二生肖以其简单易懂,便于记忆,很快便流行于民间,直到今天还被人们用来纪年。在主流文化的大传统下,民间文化的小传统有着不同于大传统的运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