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问答 生肖问答
山中修炼待成仁_山中修得道猜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7-23 人已围观
简介1.西游记中的好句2.何仙姑主要讲件什么事3.十、二生肖的成语,各2个4.老子修炼得道之处,伏牛山的壮丽及仙霞之气!你来了吗?老子等你5.“道藏觉海”是什么人?黄初平(约328年—约386年),後世称为,著名道教神仙,出生地为现中国浙江省金华市,原是当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山中修炼得道。宋代敕封为「养素净正」。18年,据说奉玉帝旨意,尘凡布教,在广东番禺的一个扶乩活动中显灵,自道身世,劝人向善,引来
1.西游记中的好句
2.何仙姑主要讲件什么事
3.十、二生肖的成语,各2个
4.老子修炼得道之处,伏牛山的壮丽及仙霞之气!你来了吗?老子等你
5.“道藏觉海”是什么人?
黄初平(约328年—约386年),後世称为,著名道教神仙,出生地为现中国浙江省金华市,原是当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山中修炼得道。宋代敕封为「养素净正」。
18年,据说奉玉帝旨意,尘凡布教,在广东番禺的一个扶乩活动中显灵,自道身世,劝人向善,引来不少信众,赤松之名因而得以显扬。由於十分灵验,加上当时广东的疫病蔓延,求医问方的善信就愈来愈多。降乩用的灵签和药签一直沿用至今。在香港十分普及,今日,九龙有区、祠。
城隍(城隍爷、城隍老爷或城隍尊神),其前身为水庸神,兼管阴阳的神祇,也是中国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城隍专司人间善恶之记录、通报、死者亡灵审判和移送之职。现被人供奉於庙宇称为城隍庙。城隍的崇拜盛行於大中华地区、越南、朝鲜半岛,也见於其他地区的华人、越人、朝鲜人聚居地。
西游记中的好句
神仙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来源是平常的人们。
会不会是外星人呢?有可能,因为印度神话里常有别的天的天人来来往往,所以可能是外星人。
而中国神话中的很多形象就是史前的原始人物神化的。
以上所说是单指神仙这个形象的来源,是不是真的存在要靠你自己。。。。。
何仙姑主要讲件什么事
1、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2、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
3、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4、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
5、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6、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7、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8、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9、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10、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十、二生肖的成语,各2个
何仙姑,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练成仙, 是世传八仙中唯一的女性
目录
人物简介
人物传说
挂绿荔枝
人物
民间年画艺术
何仙姑家庙
展开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
传说中的何仙姑原型出自武平,江苏常州人,还可以从以下史料中得到佐证。《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记载有关何仙姑的资料,与《福建通志》中的记载如出一辙:“仙姑,父大郎。世居武平南岩,货饼自给。吕纯阳(八仙中的吕洞宾)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啖,辄与。吕感,赠以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
清康熙《武平县志?方外志》记载:“何仙姑,父大郎。世居南安岩。生而不茹荤,誓不适人,.父母货饼自给。吕纯阳见其人仙质,日过索饼啖,辄与之。吕感,赠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定光佛抵岩,欲开道场。一日,何仙姑出观洪水,遂摄衣入岩趺坐,大蟒猛虎皆盘伏。仙姑语大郎(何仙姑父亲何大郎),遂舍宅与岩为佛道场。乡人争构庵以祀佛,并构楼以祀仙姑。最显灵验,有病烦热者,扫像上尘而饵之辄愈。”同一县志《事文类》载:“大宋太祖祥符间,岳州玉真观灾,唯留一柱,有侧书‘谢仙火’三字。庆历中有以问何仙姑者,辄曰:谢仙如雷部中鬼,主行火。闻者果于道藏中验之,益信庆历之仙姑,实为大郎之女矣。”
据武平《何氏族谱》记载:“何仙姑生于后晋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仙姑幼性清净,不蚀酒、不茹荤,隐迹岩中,矢不适人。”宋哲宗元枯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何仙姑卒于武平县岩前镇宁洋村刘坑自然村何大郎公五世孙立六一郎家中,享寿150岁,为武平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谱》载云:“仙姑寿终时,闻空中有鼓乐声,一朵祥云从卧榻直上宵汉,见者无不惊异,自是乡人敬慕,塑遗像于仙姑楼。”何仙姑真身葬在岩前宁洋乾湖塘。
何仙姑一生经历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亦属罕见。
何仙姑之父何大郎公,宋淳化三年壬辰(公元993年)寿终正寝,享寿101岁.其原配夫人黄一娘,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享寿102岁。何仙姑与父母三人均享寿百岁以上,亦是世间少见.何仙姑父母之墓也在武平岩前,保存完好,碑记依稀可辨,可为一证。
相关传说
何仙姑是世传八仙之一,旧时在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中都广有信众。除了西安八仙宫有其塑像供奉外,又在泰山王母池等处享有香火。自唐宋以来,有关她的事迹记载为数极多,仅次于八仙中的吕洞宾。然而,这一尊在八仙传说中很富人情味的女仙的来历,却是一个迄今没有定论的问题。仅以近世仍有庙会活动的"何仙姑诞"论,广州增城的诞期是夏历三月初七,而西安八仙宫的诞期则为四月初九,前后相差一月之多,皆因所本"历史档案"不同所致。
俗家载记
据明陈梿《罗浮志》及《历代神仙通鉴》等书记载,何仙姑是唐武则天时代广州增城县何泰的女儿,十三岁时在入山茶时遇见一位道士。道士给她吃了一个桃子,从此不饥不渴,洞知人事休咎,后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白日登仙。在今广州增城县一带,关于何仙姑的传说更为具体,而且有"实物印证":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其父何泰以做豆腐为业。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吕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后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于中宗景龙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门前的水井。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此后,她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原来那井与河是相通的,在当时传为奇案,遂有秀姑已经"登仙"的传说。据传仙姑还在代宗大历年间(766-779)现形于故乡小楼,有人看见她在西园寺一棵荔枝树下乘凉,把绿绸腰带挂在树上。如今此地称"挂绿园",而这棵荔枝所结的果实均有一条绿色彩带,即增城著名的"挂绿荔枝"。
关于这棵奇树,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及《增城县志》均有记载。后来人们在小楼建了一座何仙姑家庙,此庙至今尚存,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千年履迹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邓淳《岭南丛述》引《太平广记》云,广州有何二娘,以织鞋为业,二十岁那年突然去罗浮山寺,常为寺众杨梅充斋,但罗浮山并无杨梅,故僧众都不知这些杨梅从何而来。罗浮山北四百里外,有循州山寺,寺前有杨梅树,大数十围。有一次循州寺僧来罗浮山,谈起某月某日有仙女到他们寺前梅,罗浮寺僧一听,正是何二娘梅充斋之日,于是远近都知道她是"仙女"了。唐(713-741)中,敕命黄门使往广州访求何二娘,得之,但她却在随黄门使赴京途中突然失踪,从此绝迹人间。其后也有学者猜测这个何二娘就是增城的何仙姑。又有人认为何仙姑是宋代人物,宋代文人笔记如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魏泰《东轩笔录》、曾敏行《独醒杂志》等,均载有其事迹。如有的说何仙姑是宋仁宗时永州民女,幼遇异人,给食仙桃(或云仙枣),从此绝粒,能逆知祸福。乡人神之,为筑庙阁,士大夫多去拜谒以问休咎。曾敏行自述他还去永州何仙姑阁中观看过仙姑遗像。一说何仙姑是衡山人,能知休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巴陵郡太守滕宗谅还见过她。据欧阳修称,"客有自衡来者,云仙姑晚年羸瘦,面皮皴黑,第一衰媪也",其后则有"近见衡州奏云:'仙姑死矣,都无神异'"。看来这两个"仙姑"都是实有其人的民间女巫,生活在同一时代;而王得臣《麈史》中也讲过滕宗谅向永州何仙姑请教的事,则永州仙姑与衡州仙姑又可能是同一个人。又《历代神仙通鉴》述吕洞宾曾遇零陵何氏女,饵以金丹,传以道行,再引见给钟离,从此位登仙班,专在阆苑清扫蟠桃落叶。按零陵就是永州治所,故后人也有认为此何仙姑才是"八仙"中那一位的原型。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安庆府志》、《祁阳县志》、《福建通志》、《浙江通志》及《歙县志》等方志记载,在安徽桐城、祁门,福建武平,浙江昌化等地,都有本地"何仙姑"的遗迹和传闻。如《福建通志》云何仙姑是卖饼人何大郎的女儿,吕洞宾见其有"仙质",便每天向她讨饼吃,她有索必与,毫不吝啬,吕被感动,便给她吃了一枚仙桃,使登仙班。这个故事,与民间传说中吕洞宾收何仙姑为徒的情节完全相似,只是地点由广东换成了福建(参见本书《八仙的会合》);而在广东的何仙姑传说中,则有仙姑于广州投井访仙、在福建登仙的讲法。因此,亦有人怀疑这两位"仙姑"是同一人。但《浙江通志》和《歙县志》中记载的何仙姑,则是北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人,若照欧阳修所记仙姑已老死衡州的话,显然又是另一位"仙姑"了。
道家典籍
俗家载记之外,道家典籍中也有
何仙姑(21张)的若干线索:如《吕祖志》谓吕洞宾所度乃赵仙姑,因她手持荷花,才谐音为何姓。《道谱源流图》则以为何仙姑系徐圣臣附何氏女所化。这样一来,连"仙姑"的性别也成了问题,而元代八仙剧目中常有"徐神翁"却无"何仙姑",倒是有所根据了。但在《古今图书集成》所引吕《江州望江亭自记》中,又有"吾道成以来,所度者何仙姑、郭上灶"的表述,又该作何解释呢?由此可见,即便是道家关于何仙姑的说法,也是颇多歧异。丰富而歧异的资料,令古今学者为探明"何仙姑"的真相煞费心机。如前所述,认定仙姑即广州少女者有之,以为仙姑即永州(或衡州)"衰媪"者有之。唐人宋人,岭南湖南,已嫌纠缠不清,所以又有人以为"八仙"中之何仙姑就是这两个人形象的捏合,述其身世则多取前者,讲其为吕洞宾弟子则取后者,但这种说法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
编辑本段
人物传说
说法一
何仙姑,兰陵人(今江苏常州)。相传年十四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轻不死。景龙中白日飞升。世谓之何仙姑,俗传为八仙之一。 何仙姑关于她的故乡,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十六岁时梦见仙人教他:「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宝九年,出现在麻姑坛中,站立在五朵云中,其后,又出现在广州的小石楼。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不机回合,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何仙姑经常手持荷花。
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就一定对“八仙”的说法不会陌生,所谓“八仙”是指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和、何仙姑八位仙人,他们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练成仙。八仙之中有一位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好似万 绿丛中仅有的一点红,因而也就格外地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 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据《史记》记载:“舜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先圣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 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 ,何琼接过,谢了谢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菱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 母山上,教她如何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官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作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 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地说,就是用心感悟,作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 巅,感到十分有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 。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里出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楼,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 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和。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想居然也能够象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从此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练,身法愈来愈熟练,也越来越能飞得远。她利用这种功 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何事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銮舆,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 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起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据说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大谈长生不老之术,她劝说武后,要长寿首先要做到寡欲,摒绝声色,看破名利;其次则要多行善事,须扼制酷刑,严禁诬枉,施行仁政,修德积福。同时她还论及治国安邦之道,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万万不可以以异姓人为皇嗣。她所言及的内容 ,竟是对武后十分有针对性的。
武后是个聪明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她听在心里后,也渐渐地付诸行动,不久,来俊臣等一班酷吏受法一遭诛;接着重用贤臣狄仁杰:至于皇嗣一事,武后本想立侄几武承嗣为太子,在狄仁杰的忠谏下,她遵循了问仙姑的告诫放弃了立异姓的初衷。至于清心寡欲、 摒绝场色、看破名利等项,已经沉溺于情欲和权欲之中的武则天却始终无法做到,所谓到了迷途难返的地步。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 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
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这首诗表面是写凤凰台,实际上诗里晴藏着服食求道的真谛服食云母的方法。人们从何仙姑服食修炼的特点,说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据她讲道说法的思想内容,把她归于佛教弟子,实际上,何仙姑可以说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凡间的 佛道岂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灵感顿至,写下了一道“题麻姑峰”的诗:
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这首充满仙韵的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果然,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象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随着 铁拐李而去。她脚上的一只珠鞋这时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坠落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阵阵异香扑鼻,四周井栏,形状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庙,日日香火鼎盛,因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凉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种 滴疾,因而为远近人们津津乐道。
何仙姑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从而成为八仙中唯一的红粉,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局面。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象“及时雨”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 的力量。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了,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说法二
何仙姑,唐广州增城何泰之女。相传年十四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轻不死。景龙中白日飞升。世谓之何仙姑,俗传为八仙之一。
电视剧中的何仙姑(14张)
关于她的故乡,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十六岁时梦见仙人教他:「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宝九年,出现在麻姑坛中,站立在五朵云中,其后,又出现在广州的小石楼。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不机回合,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说法三
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则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亲开豆腐坊,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为她盖了一座小楼,要她住在那里,人们常来这里请她。渐渐地,何秀姑的名字变成了何仙姑。
编辑本段
挂绿荔枝
据说唐明皇与杨贵妃为吃南方鲜荔枝,下令各驿站快马加鞭地传送荔枝,因而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佳句。而荔枝之王的“增城挂绿”,则由于是沾上了何仙姑的“仙气”而享誉天下。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说,“挂绿荔枝,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其奇特之处是,此荔枝从蒂部到顶部都带有一道绿色的线痕,故叫“挂绿”。这颗荔枝树在广东增城一果园里,故人何仙姑偶然间来到荔枝树下小解,将其绿色腰带顺便挂在了树上,此树因此感染出了“仙气”,而结出“挂绿荔枝”,其果实鲜美爽口,深得食家们的推崇,名声顿时远扬。而今,增城城内原有一座何仙姑庙,庙前有一口水井,其家庙大门上有一副对联:
千年履迹遗丹井,
百代衣冠拜古祀。
相传何仙姑最后是从此井“水遁”入仙道的,临别时,她在井台上留下了一只绣花鞋,后人就将此井叫“问仙井”,从而吸引了各地的信徒前来拜祀。
老子修炼得道之处,伏牛山的壮丽及仙霞之气!你来了吗?老子等你
1.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2.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3. 梧鼠技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4. 鼠牙雀角比喻与人争诵。
5. 鼠肝虫臂指极为低贱微小的东西。
6. 鼹鼠饮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没什麼了不起。
7. 獐头鼠目用以形容一个人的长相奸邪,如獐之头、鼠之目。与「尖嘴猴腮」义近,但「尖嘴猴腮」仅形容面貌丑陋,而「獐头鼠目」更强调其人之奸恶狡猾。
二、有关「牛」的成语:
1.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2.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3.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4.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5. 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6.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7.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8.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9.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10.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11.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12.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13.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14.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15.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6.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17.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於绝境。
18.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麼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19.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
20. 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21.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三、有关「虎」的成语:
1.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2.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纵然传闻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
3.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4. 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5.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6. 纵虎归山纵容恶人,让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地盘,再度危害他人。
7. 狐虎威喻借声势去吓唬别人。
8.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9.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10. 虎口余生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11.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著,等待时机成熟以便下手。
12.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13. 为虎作伥比喻做坏事的帮凶。
14.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既猛又急,粗鲁难看。
15. 势成骑虎喻一个人做了某件事后,想罢手也来不及,有左右为难之意。
16. 骑虎难下喻行事迫於大势而不能中止。
17. 与虎谋皮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
18.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的去打虎及不藉船只的去渡河,喻空有勇气的匹夫之勇。
19. 谈虎色变原意是指必须亲身经历才有真知;后引申为惊惧某事,谈及此事就惊慌色变。
20. 调虎离山骗人离开根据地,以期达到某种目的的计策。
21. 养虎贻患喻纵容敌人或恶人,给自己带来后患。
22. 饿虎扑羊喻非常贪馋。
23.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24.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25.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26.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27. 纵虎归山喻放过恶人,使其再度危害社会。
四、有关「兔」的成语:
1. 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2. 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3. 兔毛大伯宋元时泛称老人。
4.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5. 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6. 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7. 兔起鹘落(1)形容动作敏捷。(2)比喻书法雄健。
五、有关「龙」的成语:
1.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2.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3. 来龙去脉喻事情的全部过程。
4.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5. 活龙活现形容绘画、雕刻或文字的叙述,极为逼真。
6. 乘龙快婿形容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女婿。
7.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
8. 画龙点眼喻作画在重要处添上一笔使作品更加深动。
9. 蛟龙得水喻人材得到赏识重用。
10. 群龙无首喻群众失去了领袖。
11.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的爱好它;引申为浮华不实。
12.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的九条小龙,外貌性情皆有所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
13.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14.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15. 龙肝凤髓比喻珍美之菜肴。
16.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17.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18.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19. 龙凤呈祥富贵吉祥的徵兆,多用於结婚证书或喜帖上。
20.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21.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22. 龙行虎步指威仪庄重,非普通人,多用以形容帝王。
23. 龙骧虎步比喻威武轩昂的气概。
24. 龙骧虎视形容规模宏远。
25. 攀龙附凤喻巴结、投靠有权贵的人向上钻营。
26.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比喻英雄末路,或无用武之地。
六、有关「蛇」的成语:
1. 打草惊蛇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对方有所防备。
2. 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将虚幻的事当成真。
3.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4. 蛇无头不行指乌合之众和为祸的盗贼没有首领就无法行动。
5. 画蛇添足比喻无中生有。
6. 虚与委蛇勉强应酬。
7.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七、有关「马」的成语:
1.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2.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3.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4.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5.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6.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7.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8.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9. 快马加鞭比喻加快速度。
10. 求马唐肆唐肆:空的市集。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径不对,必无所获。
走马上任待日后补充。
11. 走马平川待日后补充。
12.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13.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14. 招兵买马徵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15.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16.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17. 非驴非马形容不伦不类的东西。
18.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19. 害群之马喻为害大家的人。
20.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餵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21. 厉兵秣马磨快武器,餵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22. 马不停蹄比喻没有休息,不停留。
23.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24.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25. 马革裏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26.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的指挥来行动。
27. 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28. 单枪匹马独自冒险直进,不依靠别人。
29. 蛛丝马迹喻细小而不明显的迹象,由此可推求真相。
30.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31. 万马奔腾待日后补充。
32.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33.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34.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35.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36. 露出马脚比喻露出真相。
37. 牝牡骊黄本谓相骏马不重其外表形象,进一步意谓外表的差异不足计较,应重视其内在实质。
八、有关「羊」的成语:
1. 亡羊补牢比喻事后的补救。
2. 代罪羔羊比喻代替他人罪错的责任。
3.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4. 羊肠小径山中盘曲狭小的小路。
5. 羊质虎皮比喻外表雄武威猛,而内心怯弱。
6. 羝羊触藩比喻处境窘迫,进退不得。
7. 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为羊身上所长,比喻所获之利,其实是出自己身所有者。
8. 歧路亡羊喻本同末异,求学者易入迷途。
9.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10. 羚羊挂角传说羚羊夜眠时,将角挂在树上,脚不著地,以免留足迹而遭人捕杀。因而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著痕迹。
11. 顺手牵羊喻偷窃的行为。
12. 饿虎扑羊比喻贪馋。
九、有关「猴」的成语:
1. 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十、有关「鸡」的成语:
※请参考有关「飞禽」的成语
十一、有关「狗」的成语:
1. 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化万端。
2.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3. 狗仗人势倚仗强者的势力欺侮弱者。
4. 狗血淋头旧俗谓以狗血浇头,可使妖魔现出原形。后多指使人难堪。
5. 狗尾续貂喻不计才能优劣而滥设官爵。
6. 狗头生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通常都用以拒绝他人的藉口,与「乌白头,马生角」意同。
7. 狗头军师形容爱献小计的小人。
8. 狗苟营利形容到处钻营而不择手段的小人行径。
9. 狗眼看人低通常用以讥责一个人随意轻视别人。与「门缝里瞧人」、「有眼无珠」类似。
10. 狗嘴吐不出象牙用以讥责别人嘴巴不乾净或修养不够,胡言乱语,说不出美好良善的话。
11.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通常用在「好心没好报」时所说的气话。
12.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13.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14.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15.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16.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17.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18.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19.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20.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21.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犬牙相制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犬羊之质比喻怯弱无能之性情。
22. 犬马之心下属用以谦称对长上尽忠效诚之心意。
23. 犬马之命谦称自己的生命。
24. 犬马之疾谦称自己的疾病。
25.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26. 犬马之齿谦称自己的年龄。
27.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28.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29.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30.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31.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32.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著得势。
十二、有关「猪」的成语:
1.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2.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3.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4.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5.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两军对阵,败军奔逃流窜的情状。
“道藏觉海”是什么人?
更让我领悟到:有道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的真谛。你说,河南 旅游 ,怎可以没有老君山?
至于老君山自然是指「太上老君」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子」。
老子生于西元前571年,卒于西元前471年),名耳,字伯阳、外字聃,世人尊称为「老子」,生于东周的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
据《史记》记载,老子是婚生子。他母亲先天太后益寿氏生他时168岁,而父亲先天太上王李敬已经658岁了,父亲李敬活到了700岁,而母亲益寿氏活到了251岁 ,师从殷商末臣之商容。
于东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春秋时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 一生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著作道家的经典《道德经》,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的学说后被庄周、杨朱、列御寇等人发展,后人奉为道家学派之开教宗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统治理念,和庄子同样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合称「老庄」,或与太史儋并列,存世约有九十余岁或一百岁。
同时,老子被尊为道家与道教始祖、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唐朝时更追认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列为世界百位 历史 名人之一。山脚下的是目前全中国最大的老子铜像,据说花了9000万元人民币。
老君山山腰中天门的老子骑牛石像,是依明代张路的「老子骑牛」(据说是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画作)。
「老子骑牛」 这幅画是叙述东周的思想家老子的传说故事;老子离开中土时,骑着牛准备通过函谷关,太守尹喜希望老子过关时为之开示,然而老子却只留了宝贵的五千字《道德经》。
随后从容离开,不知所终。后代的信徒将老子尊奉为 「道德天尊」 ,成为道教最重要的神祇之一。
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东南3千米处,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脉的主峰,海拔22米。老君山拥有2000多年道教文化 历史 ,成为全真教的圣山。
北魏时在山中建庙纪念,唐贞观年间受到皇封,修建「铁顶老君庙」,明万历十九年颁赐老君山道经诏谕,封为 「天下名山」 。
不过此山本名是景室山,但因太上老君曾在此山修炼,而被唐太宗改名为老君山。
2012年1月9日被中国国家 旅游 局授予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称号,2012年4月28日,老君山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正式揭牌,同时举行老君山文化 旅游 节。
老君山风景区的门票是90元人民币,另外也有两段缆车来回的套票为288人民币。
另外这张照片上看到的七D玻璃天桥,票价是48人民币,是说现在中国以山为主的风景区,大概没有一处没有玻璃桥或是栈道,但我还真不得不说,这座是目前为止我觉得最可怕的,虽说当天时间有限无法前去走一走。
老君山从洛阳开车经S96洛栾高速公路,约莫是两小时的车程,但如果可以,个人建议在风景区山脚下住上一晚,相对会有更多的时间好好欣赏这座迷人的伏牛山,不像我们连老君山最美的「十里里屏」都只走了1/4(花了两个多小时)。
图中可以看到老君山的缆车有两段,各两条(其中一条人多时才开),显见伏牛山虽然只高2200米,但地势险峻。
第一段的中灵索道就得搭上近20分钟,其间斜峭的角度让整个视野大开,加上当天蓝天白云能见度极好。
出了第一段缆车往第二段的路程中,会经过一道门上面写着「景室」,意即此山原名为; 「景室山」。
过了景室门是一场意外宽广的休息区,有餐厅、小贩,纪念品的商店,建议在此处补给好爬山的水,再往上价格便会更贵。休息区上有一座盘踞山边的玻璃栈道,好像是通往山脚下看到的7D玻璃天桥。
依我在日本拍过绝美的紫藤经验,这座以乱真的紫藤隧道,可能是我看过比较厉害的花,至少拍起来很像真的.....
如果时间有限的朋友,建议别在一段、二段缆车间的休息区逗留太久,可以的话直上第二段缆车「峰林」,把多一点的时间留给老君山上的「十里画屏」吧。
第二段的缆车时间约是十来分钟,因为更高更陡之故,甚至可以清楚看到对面整个山脉,带路的友人说春秋之际登顶的同时,更有机会看到,他个人觉得老君山最美的云雾。
十里画屏(蓝圈)是初上老君山最佳的 旅游 景点,出了第二段缆车峰林索道后(红点),多数的游客会顺时针沿着绿色的山道绕一圈。
按照友人的说法,走马看花绕上一圈约是两小时,如果拍照没三、四小时恐怕也走不完,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在山脚下住一晚的主因。
友人因为就怕我们无法在天黑前(到时是四点左右)回到缆车,于是带我们逆时针的直冲十里画屏的终点 「老君庙」 。
这一段挺陡,但所幸不长....至少我在树隙间看到这座金顶时便不觉得累。
山顶之上有三座金光闪闪的宫殿,分别是金殿、亮宝台和玉皇顶,正常的走法穿过南天门后,在老君庙的两侧亮宝台以及玉皇顶会先出现在眼前。
金顶建筑群的主要建筑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宝台和玉皇顶。分别建立在以老君庙为中心的四座峰峦的顶端,建了老君庙和道德府两座大殿,并以老君庙为中心,三座峰峦呈等腰三角形状鼎足峙。
但因为我们是倒着走,反而三座中最大最雄伟的「金殿」先出现在我们眼前,但不管先后顺序个人建议三座都得不辞辛劳的爬上去,因为角度不同、风景也全然不同。
可惜,当天我怕来不及往返伏牛山主峰(可以远视整个老君山全图,如版头那张图),而放弃了上山金顶回头望的风景。不过也好,留个遗憾才有机会再来。
这张是我在金殿下回头拍的,但因为仰角不够的关系,无法同时拍到道德府后面两座同样金光闪闪的亮宝台和玉皇顶。
但幸好登上道德府望过去的金殿就够美的惊人了。就有人的说法是,在山颠边上的金殿最美的时候是云雾盘绕,或是初雪罩顶之时。
金殿之内供泰者,人母娘娘、地母娘娘、无极母娘娘、西王母娘娘、天母娘娘,故又称「五母金殿」,传说是女娲就是在此用黄土捏人、晒泥人,而创造了人类。
「老君庙」大门上方的「敕建老君庙」匾额,是当年受唐太宗封敕的见证。老君庙里供奉着主神太上老君,左配神药王孙思邈,右配神三霄娘娘(云霄、碧霄和琼霄)。
北魏时曾在这里建石墙铁瓦老君庙已不复在,现在的金顶建筑群都是2013年重修的。
道德府里面供奉着的则是老子的师傅鸿钧老祖,、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傅,是为三清教的教祖。
老子庙身后的两座小金殿分别为亮宝台和玉皇顶。左边的亮宝台传说是太上老君展示宝藏之地,殿内供奉财神赵公元帅、利市仙宫和献宝童子铜像,是人们祈愿发大财的地方;
右方玉皇顶上的玉皇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托塔李天王,是人们祈愿官禄亨通的地方。
因为时间有限,我只登上了右侧的玉皇殿,选择玉皇弃亮宝台,倒不是我比较信玉皇大帝,为的只是顺光利于拍照,但不管是那一座,陡峭的百余石阶同样爬依然爬得我们上气不接下气...
也就是说,如果早上上来的话,登亮宝台也许更有利于拍照,当然我指的是有阳光时。
但不管是这三座金殿的哪一座,俯望老君山都有各自的风情,最少不会让你后悔冒着脚软的风险爬上来。
从玉皇顶逆光望去的小山丘,便是伏牛山最高的地方「马鬃岭」(海拔2217公尺),据说马鬃岭整座山岭犹如一匹昂首向东奔腾的骏马,因山岭上遍开太白杜鹃远远看去状似马鬃而得名。
绕过老君庙的背后是两座依着石梯的钟、豉楼,但其实这里才是老君庙的正门(因为通常钟、豉二楼都是在庙的正门入口处)。
钟、豉二楼之下便是南天门,顿时让我想起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南天门的趣事,许多游客会选择在这略为休息,再爬上南天门前这段最后的石梯(如果顺着走的话)。
往前看南天门到马鬃岭沿途尽是险峻的栈道,但也因为险峻为这段山道添了更多雄伟之势。
往下看,尽是老君山滑脱型石峰景观,数十道宝塔般的山峰阵列成梯状下滑,就像仙人推倒的一排多米诺骨牌般,前方有一块岩石,据说叫 「仙鞋岩」 ,但我看了半天实在无法心领神会...。
望回看,忽隐忽现的玉皇顶,如国画、泼墨画般,时而出现在眼前。
山道的中途站是「论道台」,据说老子曾多次于此论道,论道台边上是时下中国风景区最流行的玻璃平台。
平台边株老树,上面挂满了祈福的牌子,树下有一间杂货店,补充水和零食的游客可在此小歇。
过了论道台、玻璃平台便是马鬃岭,也是最高的一段木梯,木梯之上是一座十平方米的平台,据说人多时会排队到木梯底下。
平台上有一座黑色为主的凉亭,屋檐下的匾额写着老子理「无为」,两侧的门联写的是: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意即只要能走、能爬,没有什么难走的路、难爬的山,有一种人定胜天之意。
伏牛山主峰的石碑后,便藏着最适合远望老君山五庙合而为一的绝景,只是前台正在新修,还是游客中心又像庙宇的建物有一点碍眼,但也兴许下回来时会变得更雄伟壮观吧,许多老君山最美的照片,几乎都是在这拍摄的。
于是接下来的每次快门,都在构图怎样避开底下未完工的建筑物,又能不失老君山的风,结论是:「 下次再来」. ..
而且我希望是下完雪后的天晴之时,期待一下。
不知为什么,好想把这个角度画成国画。
网络上找到这首 《老君山赋》 中赞叹分水岭:
「岭界南北兮,水分两川;南通汉江兮,北发伊源;
中汇河洛兮,一脉中贯;呼啸入海兮,浩波荡漾!」
正是眼前看到的老君山、伏牛山上的气势,也大叹: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君山北麓冰未消,伊水之阳花艳艳」 的十里画屏绝景。
回程拍到的不知名花,很是喜欢。我想 旅游 的寻处、寻兴便是如此,即便有得不到,也并非一定要知道的答案。
回程时发现有溜滑梯可以直通山脚下,费用是10元人民币,如果脚软也可以花钱滑下去,影片是同行友人拍的。
下山时已时接近黄昏的六点半左右,于是我们在山脚下据说是最好的餐厅 「鸣溪庄园」 用餐,这里还可以仰望老君山。
餐厅前依着小河的座位若然天气不热,倒不失为一个略带幽静的用餐区。
走遍万水和千山,最美还是老君山!河南老君山,老子在这里等你!
道藏觉海
( 转载)希望对你有帮助。朋友。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道觉悟的时候,最初的本愿并不准备将佛法传出,普度众生;因为佛陀的觉悟智慧,只有达到同等境界的佛陀才
能够相互印证,而对于没有达到佛陀觉悟的众生来说,听闻高深大法就如同向盲人描述太阳,毫无实际利益可言,但是因为他最初修炼的
发心是为了解脱众生的生老病死,为了能够使有情众生能够解脱三界六道轮回之苦,这才将一定层次的宇宙真理讲出来,引导众人走向永
恒光明的涅盘境地,在传法的过程中,也曾向身边的上部座弟子讲述过更加高深的佛法,这就是佛教中“大乘”与“小乘”佛法的来源,
这些佛法与他在普罗大众前所讲出来的佛法是不同的,只跟据当时身边的四大菩萨,十大弟子,这些上根弟子所述,一般根器的弟子就算
是听闻讲法,也无力印证佛法中的真性,将自性中的觉悟与法性光明结合起来,这是修炼境界的不同所决定的,所谓的“法无定法”,除
了佛法在宇宙不同层次、不同境界、不同世界的如意展现以外,还包括针对不同修炼层次的人,佛法对于她心灵智慧的感悟,引导,体现
也是不同的。
传法只是在铺路,要真正的度化有缘人,还得必须等到此人的机缘成熟,接受真理的善果已成,才能法与人类的先天佛性结合起来,达到
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的作用。
欧阳陪伴了我十几年,此人心地善良,纯洁质朴,为人正直,宽厚,而且是个喜欢思考问题的人,平时不太善于言表,不是他口才差,而
是他的私欲很少,大脑很干净,心性专一,只说他认为重要的事情,他时常会问我觉悟之后的境界,状态中的体会,而这些体会只有你亲
身感受之后才能了然于心,通过语言所表达的一切境界,状态都离那个真实如意,空无绝尽的永恒境界相差甚远,无论语言再精妙,思维
再准确,感受再相近,都不是真实的法界真相,空尽无漏的的真相一旦落入了有感受,想象,意境,概念的人类七情中,就已经偏离了真
理本相,落入了魔障,我可以向世俗的常人去描述天国与地狱,因为这些真实存在的世界离人类世界很近,人的生命早晚都会见到,提前
知道也算是给人一个选择未来的机会,
而对于欧阳这种经历漫长岁月追求真理,渴望圆满得道的人,对于人类他都已经是半神了,他所要求的,就是神佛存在的真实世界,而那
个世界,除了达到同等境界的生命能够心性,本性,法性,与真理智慧合二为一,真实圆满,一性一体时,才能够觉悟如意真性的光明本
觉,无漏如意的洞见一切奥妙与无量劫时空世界的真相,离开无漏本性的智慧,去谈论那个世界的真相,言语所到之处,就已经在诽谤佛
国,破坏佛法了;金刚不破,不动,永恒未变的真理,绝对不会因为人类的无知而改变,在真理面前,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迷幻中选
择着自己的未来,自作自受,无可更改。
爱人问我,“因果轮回,这个“因”是从何时产生的?”,这个问题用人的逻辑思维无法回答,是落入了不可知论的循环,其实,这个“
因”,就是由佛法的空性所产生的,有“心,欲,念”,就产生了轮回的“因”,空性的生命被“因”带入了“果”的轮回,所谓“菩萨
畏因,常人畏果”,人类社会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人类活得更好,在修炼者的眼中,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在六道众生“众业”所成的迷幻中
,想要跳出这个轮回苦果,就必须清除束缚生命自性的因,人心的私欲执着,解脱了生命的空性,就解脱了因果,就解脱了轮回,证得了
永恒圆满的大自在,那就是原本真实,从未改变的自己。
我无法向欧阳描述法界的真相,那是在误导他,将他的心带入魔障,执着于我所说出来的景象,成为他自心众业所集中的一个执着,对于
我所说出来的法,他是绝对的相信。无论在他心里,那个世界多么的美好,无论我用语言所讲出来的法理多么的奥妙,都不是人心无漏后
,本性觉悟时,那无尽无量广袤宇宙的真理智慧如意,无漏的展现,
有人说“净土宗”念“啊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相信,我也见证他的真实性,可是,欧阳是要成就果位的,与那些
往生而去的天人众生是有本质区别的,达不到“空性”,任何有漏的念头,都会在人修炼最终的关头,引导生命的去处与未来业身的形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一个修炼者快去世的时候,一定要有他修炼法门的上师去为他开示佛法光明之地,抱着对佛法,对于上师的虔诚信仰
,弟子归于灭度后,灵魂得以佛光的引渡,解脱轮回,一般人死后的超度,和尚做法事,其实对于阴魂没有多么大的实质意义,因为死者
对于超度的人没有虔诚的信仰,没有上师能量的加持,念经时产生的光明很快就消散了,内心与佛法没有相印,魂魄的归宿只能够按照阴
间的法律去执行。善哉,善哉,每当我看到阴曹地府,生死真相的时候,内心都充满了悲哀,这个世界上的人,真的都已经无法被真理的
光明所感化了吗?当从滚滚红尘,名利情欲中消耗完阳寿福报后,死亡时,另一个世界无比真实的在等待着他,鬼魂所体会的世界与人类
一样真实,因为业障构成的灵魂,对于物质也是有反应的,受同等物质世界的限制,其实,现在看文章的这个你自己,真正活着的,感受
世界,体察万物的就是你的灵魂,身体的死亡只是去除了一个躯壳,而死亡后鬼魂的身体也是同样感受到那个空间世界的。
所以,每当欧阳问我关于人修炼圆满后,觉悟境地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我都无法回答他,只能是针对他修炼达到的不同宇宙层次的境界,
给他讲一些佛教,道教中的经典故事,用其中的内涵去隐喻他当前修炼所遇到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俩在山中打禅修炼,我坐了一会,
无法深度入定,就解开盘坐睡觉了,睡了一觉醒来,看到他还在入定,大概已经有四五个小时了,这在一般人来看,已经算是功夫很深的
人了,我躺在他身边,仔细的端详他,他打禅的时候,另外的时空中身体周围祥云缭绕,瑞气千条,霞光万道,身体在另外的时空中变得
很庞大,不可思议的庞大,道家修炼中,往往将自己的人体系统视为一个宇宙,随着修炼者层次境界的提高,这个内在的世界范围,形式
也随之改变,但在未证得圆满果位之前,这些世界都不是真实的,会受到三界因果业障的干扰,所以我们在人世间流传的道家故事中往往
看到,得道的神仙还要下世间来了却因缘,或者在人世间继续磨炼,
我想看看他究竟修炼到哪个境界了,就穿好衣服,继续在他对面打坐,随着思维的静止,修炼所存在的空间场逐步的清晰起来,对于觉悟
的本性这也是幻境,可是,这种环境对于同等境界的生命,以及在这个境界以下的生命来说却是无比的真实,这个空间的世界,宇宙范围
,在圆满的法界智慧来看,渺小如一粒宇宙灰尘,深入其中,却感受到无边无量的庞大,这个空间比欧阳的空间场要微观,用智慧去查找
我空间中的人,或者生命是很容易的,举个例子,你站在一面巨大的镜子面前,镜子大到天空一般,你身后的事物,远处的事物,细微的
事物,你无法看到,可是在这面镜子里,整个的世界都清晰无漏的反映在里面,而且这面镜子本身是有智慧的,可以放大细微的物质景象
,还可以将时空推演,就像是看**一样,看整体世界的过去与未来,也可以看具体每个人的因果溯源,我坐在欧阳面前,就找自己的肉
体所存在的这个地域,找到这层时空后,同时也就看到了在我对面的欧阳,他的世界在这个时空中就是很小的一个范围,
继续入定,他不知道我已经在他世界的上方看着他,因为我并未进入他真实的个体空间,我的能量并没有进入他的世界,我只是在我的空
间中看他的空间在我宇宙内的倒影,很清晰,而此时的我,没有形象,只是一层修炼境界存在。从上往下看,也就是从微观层次看他的世
界存在,就是我们在道家神仙故事中所看到的仙府洞天,里面有崇山峻岭,仙鹤飞翔,高山瀑布,霞光万道,紫气缭绕,他坐在一处平静
似水的湖泊岸边,那里有亭台楼阁,绿草如茵,古树参天,他的身边已经有修炼出来的瑞兽,是一只猛虎,趴在他的脚边,凉亭外绿野仙
踪,万花绽放,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淌,他的世界中的太阳散发的光芒是七彩的,随着他修炼的状态而变幻光芒,好一派神仙境地,怪
不得他的身体一年四季都是恒温的,是他体内的这个世界在调节着肉体的温度,也难怪他一打坐就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一宿,在这么美好
祥和的世界中,换成是谁也不愿意出定。
我想看看他在定中,意识里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于是动用神通进入到他的意识思维中,修炼者思维心念越是无为无我,境界的存在越是
微观,也就能够进入比你粗糙的物质当中去,进入他的意识后,发现他人类构成的这个自我还是很强,虽然,在艰苦漫长的岁月中,他的
七情六欲去除了很多,心灵基本上已经干净,纯洁到人类的极致了,可是,这个思维意识中的“欧阳”,却是他无法解脱的束缚,使他无
法再往上突破的鸿沟,再往更深层次的生命微观中探索,在他的意识深处,思维的背后,有一处纯净的强光忽隐忽现,我努力的感受它,
一种圣洁而强大的祥和,慈悲的场能汹涌而来,我知道,那就是欧阳先天原始的本性,开始觉悟的起点,静静的感受它,记住了他的存在
层次,境界标准,就出定了,解开盘坐后,我按耐住心中的欣喜,平静了一下情绪,看到他还在打坐,就摇晃他的肩膀,:“快出定,我
有要紧的事情告诉你。”,连续催促了他几次,他这才不情愿的睁开眼睛,“什么事呀这么着急,明天说不行吗?”,
修炼的人在打禅入定中最讨厌被人干扰,但是这个机缘太难得了,稍纵即逝,如果今天这样的契机不能抓住,唤醒他的本性,以后再要找
机缘就难了,“快坐好,今天我要给你讲高深的法理,”,欧阳对于我的恭敬,平日里很是令我拘束,一口一个“师父”,而且从不与我
开玩笑,好像生怕会说错了话得罪我一样,其实我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更不要谈什么自尊心呀之类的感受,我只认识真理,不看重常人
的这个自我,和他说过很多遍不要对我这样的态度,我很不自在,可是他从不更改,有一次他说,“别人怎么看你,说你,都是应该的,
常人只能看到人类,对于他们,骂你打你都不算错,可是我不行,”,“为什么不行?我们不是兄弟吗?”“我知道你真正的自己,所以
不能这样,对于我,就算是罪。”,十几年来,他恭敬的背后,我总是感觉到他在虔诚的期盼着什么,就像是一个探寻宝藏的人,已经找
到了宝藏的地点,却因为没有开门的钥匙无法开启,
其实不是我修炼中没有觉悟智慧,而是他的修炼境界,所达到的心灵标准与我讲给他的道法不能够相通,过去时机不到,无论我怎么样给
他讲解修炼中不同的层次,所经过的境界内涵,他都只能用这个现实的“他”去理解,去用“欧阳的”心灵去感受,就永远无法真正理解
“无为无我无漏无存”的真理大道,这是三界与法界的划分,真实与虚妄的区别。
我坐在欧阳面前,手里拿了一个苹果,问他:“你看到我手中拿的是什么?”,“一个苹果”,“现在你闭上眼睛。”欧阳闭上了眼睛,
我又问他:“现在你还能看到苹果吗?”“看不到了”,“奇怪,怎么会看不到呢?刚才是你自己看到的呀?”,“闭上眼睛就看不到了
。”‘“那么我问你,苹果还存在吗?你的眼睛看到的苹果是这个苹果真正的实体吗?“你”是通过眼睛看到的苹果,眼睛就是全部的“
你”吗?”,去处你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后,“你”是否不存在了呢?欧阳盯着我,满脸的迷茫,一头雾水,在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我
能看到人的思维结构,以及灵魂系统,他毕竟是修道多年的人,虽然并未得道,但是长期的艰苦修炼已经使他的灵魂系统得到了升华,在
他迷茫的思维表面,对于我所说的语言逻辑没有什么透彻清晰的理解,可是我看到在他的意识深处,却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受,这种感受
就是“悟”,彻底觉悟就是圆满得道,解脱了生死,进入不生不灭的境地,也就是佛教中所讲的“灭,尽,定”的涅盘境界。
我接着开启他,环顾四周,随手拿起桌上放着的一个勺子,敲击面前的茶杯,茶杯发出清脆的声音,我问他,“你听到了吗?”,欧阳回
答:“听到了。”,“你听到什么了?”“茶杯发出来的声音。”我放下手里的勺子,看着他,过了一会,问他:“现在你听到杯子的声
音了吗?”,他摇摇头:“没有听到。”“没有听到什么?”“杯子的声音”,“你怎样听到杯子发出的声音?”“你用勺子敲击杯子,
我的耳朵听到的”,“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到欧阳一脸肃穆,憨态可掬的样子,我放声大笑,“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刚才你说,是“
你”听到了杯子发出来的声音,是吗? 现在又说是你的耳朵听到的杯子发出的声音,那么,你的耳朵就是你“自己”吗?你的耳朵听到的
声音就是杯子的全部吗?你的“听到”是杯子的实体吗?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就是“你”的全部吗?”,现在蒙住你的眼睛,堵上
你的耳朵,你是否就不存在了哪?
欧阳陷入了沉思,我看到他身体内,意识深处有一种纯真,先天的境界在觉醒,这就是本性,是生命最初,最原始的自己。也就是刚才我
在他意识深处看到的那伟大的纯洁光明。
近他身边,拿起他的手,让他闭上眼睛,“现在你来触摸我。”,欧阳用手摸我的头发,耳朵,肩膀,“你摸到了吗?”“摸到了”
,“摸到了什么?”“师父的身体”,“是你摸到的吗?”“是的,我摸到的。”,“怎么摸到的?”“用我的手摸到的。”“”“哈哈
哈哈哈哈,欧阳,你这个骗子”,欧阳睁开眼睛,惊愕的看着我:“怎么了?”,我笑着看着他,说:“你刚才说,是“你”摸到了我,
对吗?”欧阳点点头,“可是你又说,是你的手摸到了我,你的手,就是你自己吗?你的手要是断了,你是否就死了呢?”
“闭上眼睛,接着摸我。”,欧阳重复着前面的动作,我问他:“欧阳,你摸得是什么?”,“是师父。”,“胡扯!你闭着眼睛,又没
有与我交谈,你怎么知道就一定是我?”,“是刚才你让我摸你,闭上眼睛前,房子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是我的记忆,思维,告诉我自己
,我触摸的人就是你。”,“好,你所说的思维意识,记忆就是你自己,那么,你用手摸到的这个“我”,是否就是你记忆思维中的“我
”哪?你刚才不是说,你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手触摸到的,都是你自己吗?现在又跑出来一个“思维的你自己”,到底那一个“
你”是你真实的自己?”,
“如果没有你的记忆与思维分辨,你用手摸到的人体,在客观上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在你闭上眼睛的这几秒钟内,如果我有准备,足可以
调换任何一个人代替我,而不能确定就是我,也就是说,无论你看到,听到,触摸到什么,最终都是你的思维在做决断·,而你所谓的思
维于记忆,来源的地方,都是虚幻,不可靠的眼睛,耳朵,和触觉,那么这个思维本身产生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虚幻之上的,这种虚的思
维记忆本身是你真实的自己吗?”
欧阳呆住了,愣愣的看着我,内心似有所感,此时我看到他,先天灵性的部分已经觉醒,只是被他后天的这个肉身,这个“欧阳”的意识
所蒙蔽,在我的引导开启之下,他的先天自我本性,正在逐步觉醒,脱离这个“人类”的躯壳的束缚,
看着时机已到,我猛然间重重的拍击他的肩膀,在我的重击下,他表面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而他的本性,那种无我,无为,无漏
,却又原始存在,亘古未变的,如如不动的本性,在那一刻确真实感受到了真性自我的存在。我看着他,同时也看到他的深层次灵性境界
,“记住这种感受,牢牢记住这种觉悟的感受,现在的这种感受虽然不是最终觉悟的涅盘境地,可是,这就是通往圆满得道的方向,佛在
心里,不在形式,不在文字,不在经书,不在思维;思维,文字,经书只是修道者通往真理本性的道路,而真理本性在浩瀚的宇宙亘古岁
月中从未改变过,只是被我们这个在人类产生的“自我”给蒙蔽了,
今天我给你讲的法,就是让你亲身体验一次“明心见性”,随着这个解脱世俗“六根”的方向走,最终就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达
到解脱因果,涅盘的彼岸”,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都是由佛教中所讲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生出的。前六识能
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末那识,就是你的思维,凡夫众生一向不知道第八识阿赖耶识不生不灭,才是真正的“你”(其实它本
身是无我的,名为我,就是我们道家中所探求的真性道法,),就误认为能见闻觉知的第六意识、处处做主的末那识,再加上自己的色
身,就是所谓的“我”。凡夫众生所认为的前七识的“我”是诸缘和合而有的“我”,有生有灭的“我”,是“我”,所以佛说“无我
”。
“你现在知道“眼,耳,鼻,身,意,触,这六根不是你自己了吗?同样,五蕴:“色、受、想、行、识。”也不是先天的真实自我,返
本归真,我们要找到的,就是那个“真如本性”,你现在所体会到的,就是“真如本性”在漫长的轮回中偶然出现的灵光一闪。”
欧阳点点头,眼睛开始湿润,对于一个数世修行的人,渴求真理,渴望圆满解脱的心,是超过于生命的,朝闻道,夕可死,对于欧阳绝对
是真实的写照,他们那一门众多的修道者,有的道长生命存在时间已经很漫长了,可是,驻世的长生不老,并不代表修炼圆满得道,在数
百年的清修中,有的人身体表面的改变很大,可是,和宇宙同生,共存的先天“本性”却一直没有被开启,所以,他们只能“感受”的到
“道”的存在,确无法探知“道”的真意,只有彻底解脱三界,六道的因果业债;六根,五蕴的束缚,先天“无我”本性与亘古宇宙真理
相溶,才是彻底觉悟,佛教中所讲的“四禅八定,观行照度,到了最终的境地,就是灭,尽,定,”,可是“灭,尽,定”指的是什么?
并不是物质世界的消失,而是这个物质世界反应在我们人类生命系统中的“倒影”的消失,本性的清醒觉悟,才能洞彻真实的、永恒不灭
的“第一义”宇宙,道家中所说的“无乃道之本体,有是众妙之门”,灭尽了“缘起”的“心”,就照见了“性空”的“真如”, 也就证
得了佛教大乘的“空性”智慧——般若。
般若是指大乘行者一念相应,亲自触证到自己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如本性的觉醒,本身就具有无上,无漏,永恒,广大,奥妙的智慧,
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无始劫以来就客观存在的,不生不灭的,是永恒存在的,是宇宙真性的体现,也就是“先天大道”存在,阿赖耶识虽然
是实有,却又无形无相,相对于有情众生具有“空性”。亲自触证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在禅宗里叫开悟明心。观察所悟的自心真如(阿
赖耶识),观察它的性相体用等就能产生般若智慧,当生命原始的“真如本性”,也就是“阿赖耶识”,在修行的道路上逐步明朗,彻底
回归本来面目的时候,就是修炼者圆满得道,成佛觉悟的时候。
在藏密修行者的觉悟中,将这称为“地光明”或“明光”的显露,意识本身溶入广袤的真理。《中阴闻教得度》说:
一切事物的本性是开放、空旷的,赤裸如天空。
光明的空性,没有中心,没有圆周:纯净、赤裸的本觉露出曙光。
莲花生大士如此描述“地光明”:
这个自发的“明光”,无始以来就不曾被生过,
它是本觉之子,而本觉也没有父母——多妙啊!
这个自发的智慧,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多妙啊!
它没有经历生的过程,本身也没有死的成分——多妙啊!
虽然它是那么明显可见,却没有人见过它——多妙啊!
虽然它在六道里轮回,却不曾受到伤害——多妙啊!
虽然它见过佛土,却不曾变得更好——多妙啊!
虽然它存在于任何人身上的任何地方,却不曾被发现——多妙啊!
而你却继续想从别处证得别种果报——多妙啊!
即使它原本就是你的,你却往别处去寻找——多妙啊!
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没有修炼圆满的人,对于“道”,永远是猜测和推理,每个人所处修炼层次境界的不同,决定了对于“道”的感受认知的不同,只有彻底
解脱了,才能拥有大智慧,心在人世间不为世俗所迷,才能够在事事处处显示方便如意法门,看机缘成熟,向迷幻众生开启真理大道,“
明心见性”,你要先找到“心”,才能见到“性”,世人都以为“心,欲,情,识”就是真实的自我,包括在深山中数代修炼的老道,高
僧,他们相对于常人已经算是神仙了,可是依旧解脱不了“自我”的根本束缚,只是他们的这个“自我”,相对于常人的“自我”已经很
清净,很淡化了,甚至于他们觉查不出这个这个“自我”的存在了,
可是,人性的“自我”不从根本上去除,原始先天的佛性便不能开启,就无法得道圆满,因为这个“自我”就是私心私欲的存在体现,就
是蒙蔽心灵有漏的毒药,就是众生邪见之漏,就是三界众生轮回业障的源泉;为什么在所有的宗教中,修行者修炼到一定境界层次中去的
时候,对于修炼的标准要求都必须具备大舍、大善、大忍、舍己为人,以生殉法的精神?就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破除后天在底层宇宙世界
中形成的这个“自我”,割舍、了断了这个人类自我,就能够自然清澈的洞见先天的“如来”本性,他从未生、也从未消失过,只是在“
自我”的背后沉睡着,那就是亘古未变的“大道,佛法,光明的空性,宇宙的本觉。”
这是一切宗教的核心,这是所有正法修炼的终极目的。
可是在人类漫长的岁月中,真正掌握真理智慧的人少之又少,极少得道圆满的人,也不肯轻易将真理,宇宙的真相讲出来;因为世人对于
大道没有虔诚的心,对于修道者舍尽生命方能求证的真理,所持有的轻慢态度,对于修道者就是侮辱,而且因为修炼能够使生命境界内涵
升华,高于常人生命境界的人,我们常人认为他们是神仙,他们拥有的长生,自在,神通,极乐,殊胜,智慧,相对比人类就是无比美好
的,从他们的心态来讲,对于常人间的一切都是瞧不起的,认为是肮脏低下的,他们不会在意常人对待他们的态度,对于他本人是侮辱还
是恭敬,他是不在意的,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寻找真心渴望得道的、具备慧根的人,如果找不到,他所证悟拥有的真理就不会传递与人。
所以一个修炼的人,能够亲身听闻“佛法”,感受“大道”,这样的机缘是非常稀有罕见的。
这是欧阳自修炼以来,漫长的岁月中第一次切身感受“本性”的“觉悟”,这也是他用尽生命所追寻的光芒,这种本性的展现,是用常人
的思维语言开启,引导出来的,可是语言背后却有境界内涵,智慧法力;人类的一切书籍都是用文字表达的,不论是佛经还是经济学,只
是文字在纸张上所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导致了内容,语句,意思的不同,一个教授和一个小学生所用的文字本身没有任何不同,不同的只是
文字背后的逻辑,思想,内容,常人中的学者,利用文字表达知识,而修道的人,利用文字表达智慧,而智慧是生命升华,先天本性觉悟
后,对于宇宙,物质,生命,真相的透彻,广奥的的洞彻,无所不包,无所遗漏,而从常人境界升华到智慧觉悟的境地是划分了无数的层
次境界的,没有任何人只通过一世就能修炼圆满,所有的得道高僧,都是历经数世,轮回中积累功德,福报,智慧,境界,威德,法性,
才能在数世修炼的基础之上,再次升华,直至圆满,而不同层次境界的内涵,智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历史上佛教中高僧所流传的“对机
锋”,这些内涵不在文字表面,而在于修炼者的“禅意”,达到同等境界层次的人,自然心领神会,直至到了“灭,尽,定,涅盘”的最
终圆满,才能解脱“智慧”的“束缚”,过程中的境界感受,不论有多么强大,都只是过河用的竹筏,而不是真正最终的目的。
只有解脱了“法”,你才是“法”,“法性一体”自然能圆融一切“法”。
只有一个「生命」,但透过众体予以呈现
(There is but one LIFE manifesting through all forms)
只有一个「我」,但透过众我予以呈现
(There is but one SELF manifesting through all selves)
只有一个「爱」,但透过众爱予以呈现
(There is but one LOVE manifesting through all loves)
「我」与「生命」是合一的,同时「我」与「爱」也是合一的,因此,「我」、「生命」与「爱」三者是合一的。
一个人若能了解,其个体乃是「我」、「生命」与「爱」的结合体,那么他就懂得大喜乐(Bliss)的道理了,因为,纯净的「生命」
是大喜乐,纯净的「我」是大喜乐,纯净无私的「爱」也是大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