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问答 生肖问答

静坐吐纳之功_静坐吐纳总有益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7-15 人已围观

简介1.张锡纯是哪个朝代2.关于道家静功和道家吐纳,我有疑问3.读书静坐,怎样静坐?4.静坐呼吸吐纳之法5.请问气功是真的还是的?6.道家养生长寿术(道家仙露养生丹)肺部是人体很重要的排毒器官,身体的毒素大部分地都是靠肺部排出去的,所以肺部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肺部出现了问题,我们身体的排毒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生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好好的养肺。那么养肺应该要注意什么?养肺应

1.张锡纯是哪个朝代

2.关于道家静功和道家吐纳,我有疑问

3.读书静坐,怎样静坐?

4.静坐呼吸吐纳之法

5.请问气功是真的还是的?

6.道家养生长寿术(道家仙露养生丹)

静坐吐纳之功_静坐吐纳总有益什么生肖

肺部是人体很重要的排毒器官,身体的毒素大部分地都是靠肺部排出去的,所以肺部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肺部出现了问题,我们身体的排毒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生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好好的养肺。那么养肺应该要注意什么?养肺应该怎么做?

1、养肺应该要注意什么

1、养肺先要宁心神

养肺首先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万物萧条。通俗地说,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绪变化表现最显现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身体里的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调养很重要。

2、起居有度适秋凉

秋季天高气爽,应早卧早起,这样有益于“秋收”。进入深秋以后,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要随天气变化而增减,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睡觉要护住胸背,因为五脏的腧穴都汇集于背部,如果邪风侵入,容易中风。

3、秋补宜滋阴润燥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每至立秋,家家户户就开始“食肉进补”。对此,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按照《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

可食用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偏凉,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一点滋阴食品和药膳。

4、饮食应少辛增酸

秋季饮食还要注意“少辛增酸”。也就是说,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医认为,肺火太盛会损伤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还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火的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酸味的水果有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总之,秋天要适当多吃酸的食物,从而达到养肺同时养肝的目的。

目前南方不少地区仍然是湿热天气,导致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如果吃些性温的食物,尤其是粳米或糯米,对健脾胃、补中气均有极好的功效。药典古籍,如《本草经疏》、《随息居饮食谱》及《金匮要略》等,均对此论有记载,并且对其功效赞誉有加。

5、饮食平衡防秋燥

传统养生文化认为:以形补形,以物补物。就是吃什么补什么。那么秋季就应吃肺补肺,但肺的功能太强,就很容易伤肝。再加上秋季本身就是肺的当令季节,如果再过补,身体的平衡就会被破坏。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为缓解“秋燥”,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人主张入秋应当食用糯米阿胶粥(阿胶搭配糯米)以滋阴润燥。

总之,秋季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阿胶、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较温和的食物,以益胃生津,尽量少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

6、静坐吐纳利身心

在此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秋季吐纳健身法。首先,清晨洗漱后,在室内闭目静坐,牙齿闭合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津液充满后,将津液分三次咽下。然后稍停片刻,慢慢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头顶住上腭,用鼻子吸气。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口四”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做36次。坚持做此养生功,有保肺健身的功效。

2、养肺应该怎么做

1、常欢笑以宣肺

笑口常开,不仅是治疗百病的“良药”,也是促进体内器官年轻的“灵丹”,对肺尤其有益。欢笑时,或唱歌时,胸肌伸展,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可促进肺内气体的交换,从而消除疲劳,解除抑郁,祛掉烦恼,有助于恢复体力与精力。

2、重食疗以润肺

中医认为,燥为阳邪,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因此秋季应注意食疗以润肺,百合、银耳、荸荠、山药、秋梨、莲米、芡实、鱼鳔、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米汤、山药莲米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

3、治鼻病以护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萎缩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约占人群的90%左右,究其原因,在于鼻塞等鼻肺部症状可引起动脉低氧血症、睡眠障碍、肺容量下降等,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因此,把住病从鼻入关,可有效护肺。

4、清气道以净肺

随着工业污染的增加,大气污染也随之增加,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轻者可引起支气管炎、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或癌变。因此,秋日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应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沉积物、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5、通腑气以清肺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秘结可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肺炎等肺部疾患,又可诱发老年性痴呆、癌症。因此,通利大便既可以降肺气,泄浊阴,预防衰老、癌症,又可防治慢支、咳嗽等。平时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菜蔬与粗粮,多做腹部。习惯性便秘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时用药物或非药物疗法治疗。

6、多运动以健肺

强健肺脏的最佳方法是适当的体育锻炼,因此,可根据人们的喜好不同,身体差异,分别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门球、练气功等,可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肺心血液循环,增强肺心功能。

7、勤喝水以益肺

秋季每日至少要比其它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也可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8、进中药以补肺

秋季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除食补外,可选择一些具有养阴益肺作用的中药以补肺,如明党参、北沙参、太子参、玉竹、东阿胶、西洋参、燕窝等,可泡服,或煮粥服食,或与肉食类同炖服食。

秋季养肺有哪些小常识?阅读完本文的你应该有了更深的了解吧,秋季养肺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但是只有从生活起居的小细节上做起,才能真正达到养肺的效果。

3、身穴位养肺

1、少商穴

粗通音律的朋友应该至少古代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而五音中商对应的正好也是秋天,少商则是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它位于我们大拇指的指甲角(远离食指的那个侧面)。

少商是治疗咳嗽的要穴,可以帮助我们清热泻火,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指甲点按,因为少商穴所处的位置面积较小,如果觉得不能有效的时候可以找一根棉花棒进行!

2、列缺穴

列缺在古代是指闪电,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说的列缺就是指闪电的自然现象。闪电给人一分为二,中间有一道缝隙的印象,而恰好列缺穴的位置就在我们手臂两条肌腱之间,而列缺穴有位肺经的络穴,而从此处开始走入大肠,正好也是一分为二,贯穿两条经络,故此得名。

列缺穴有通上彻下的作用,通过穴位的刺激可以使人更加清醒,让人有冲出雾霾,重见晴朗之感,列缺穴还是戒烟穴,而吸烟对肺部的危害,相比大家都非常的清楚,所以想要戒烟或者调理肺部的朋友不妨按一按哦!

3、天容穴

天容穴可以配合列缺治疗颈项强痛,配合少商穴治疗咽喉肿痛。它位于下颌角和我们转动脖子有一条肌肉(胸锁乳突肌)的中点上。

张锡纯是哪个朝代

培元固本功实修研讨小区(一)培元固本功

一)静心:

炼功前先清静身心,不要想身边的无谓事,不要再计较自己曾经的恩怨得失,由它们自生自灭吧,把心中的火气吹吹,算了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名利过眼云烟,由它去吧。不要执着做到真清静,只要觉得自己心气平和了点,就算可以了,慢慢来吧。

附:如果自作聪明,草草了事,急功求进地炼本步功的请退出吧。炼气功就是为了清静身心,静得心来会觉得自己好洒脱,好舒服的。先好好享受本步给你身心带来的舒服再享受下步吧。

二)上桩:睁眼放松法:

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不必在乎细致的地方,不必舌抵上腭,以后再抵吧。大家都还是初学者,还未能体会到形态对气机的影响,所以不必怀疑自己站法对不对,甚至你怎么站怎么舒服都可以。双目不要急着闭上,先自然睁开,全身放松,慢慢引导自己从头到脚中速放松三次,什么叫中速?你自己认为哪种速度是中速那它就是中速。

三)入桩:闭眼放松法:

上一步的放松会使你的身心进一步平静下来,可能你会觉得全身棉棉的好舒服,然后请你把眼睛闭上吧,自然地闭上,喜欢半开半合或全闭甚至喜欢睁眼炼功的都可以,顺其自然可以了,然后,再自自然然地引导自己全身从上到下放松三次。呵呵,中速。。。感觉还可以吧?朋友。

四)布桩:东海红日

来到这步,你会觉得自己抛开了一点情欲了,比以前清静了点吧?这种心境比平时浮燥的心境清灵多了吧?舒服的话,就把这种感觉保存在心中,以后有空的话就随时回想一下,再随时放松自己吧。接下来,如果请你感觉一下,自己恍恍惚惚间已站在了海天之中,清澈无比的大海,一轮红日由天空照下来,光明万道,当然,这种洞天轻轻想想就行了,一开始大家哪能一下子就想像到?轻轻想想就行了。。。想不到就算了,感受一下就足够了。。。慢慢来,不急。大概三分钟吧,行了,到第五步了:

五)通元:和气天人

清静中,观想红日的真气暖暖的流入百会,入上丹田内,不要顾虑了:整个脑部都是上丹田,想细了也没作用,落得头晕脑裂的可是自找哦。切记:本步旨在体会红日真气入上丹田内的温暖感,以温暖为宗旨,不要以其他感觉为宗旨,这样你就不会犯上脑袋重重的无谓毛病了,这是初学者炼上元的秘诀哦。你只要可以体会到暖气在上丹田,保持它个三分钟就算圆满了。如果没感觉,那你是否执着它呢?请不要吧,心急吃热豆腐烫嘴了就没意思喽,炼多两次吧,该有的东西会有的,因为意念是物质性的,你用意来气,不是在空想,而是真真实实地了气!只要你能把前四步炼好了,这个道理你就能马上亲证到。炼三天后,本步功最好改成每吸气就观想气,呼气就不要想东西了。这样会使你成功更快。不过前一二三天最好还是不要配合呼吸舒服点。

收功)静静养神就行了,不要再想其他了。舒服地站会儿深呼吸两下子就行了。

--------------以上炼足七天,每次十五分钟以内就行了,过多不必了,每天三次那是不能少的了--------------------

七天的炼功过去了,你会对气有真切体验的了。然后把第五步改成第六步来炼吧:

六)通经:开通任脉

其他的都不变,只是吸气时气上丹田内,呼气时就把气用意念引向任脉下行,达下丹田,也就是腹部一域,整个小腹都是。范围想大点好。

收功)静静养神小腹内一会儿即可。

--------------以上又炼七天,每次二十分钟以内就行了,过多不必了,每天三次那是不用说的了--------------------

一共炼了十四天,会有些体会的了。下面的功法过几天再介绍吧。不要理会你以前学过什么功,不要在乎这功法似哪家哪派,只要你是有心养生健身,就请不要再想别的无谓事了。试想:只要能真正使自己健康身心,管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干嘛?!门户派别,出身高低大可不必介怀。共勉!共勉!

实际炼功时,先把心头事放下那是最要紧的了,这也是(一)中所说的那种心态,如果心中还放不下,炼功时脑子还在想七想八的,那怎么静啊?心不清静,体内的气机就不能平缓,因为“气”是“真意”引动的,这里我们约定:不动的心叫神,也叫真意,普通状态下的心念叫意。没有真意的引动,气是不能随心炼化的。所以炼功士一开始就应该从煅炼自己的真意开始,这才是炼气修命的筑基,所以本功第一步会尽量劝导炼功者放低心头事,清静心神,尽快使心识达到“真意”状态;另外,心浮气燥,妄想纷纷的意念在炼功中会使炼功觉得眼困,头晕,气闷,气短,发软,累等感觉,对炼功的障碍很大,此外更重要的就是希望炼功者悟到,为什么自己能在炼功这么舒服?其实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如果心中事放低了,那么你就会活得洒脱自然,所以把修的东西进一步融合到生活中去,这才是悟,这才是修的开始啊!所以传统炼法都建议炼功者多游山水,洗涤胸襟就是这个道理了。

第二步开始睁目放松,因为神为心之主,神未内收,心岂能静?一些很多功友都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开始炼功时会觉得站不稳,头晕,气短。其实有很多朋友都是犯了同一个毛病才会这样的(当然不排除其他可能性):一上座就急着闭目!!!我之所在功法中劝说希望每一步朋友们都认真地过度好是有我的想法的。其实很多朋友虽是炼得不深,但是书没少看。对每一套功法都能评上几句,也可以一眼看出其功法的精华所在,但是这最最是致命的地方:忽略了附助的功法。由于他们没有深入实修过,对炼功的长功的过程作表面的推测,所以一旦到了自己上座炼功时,很急地想进入核心精华部份,比如本功看上去重点在修第五步,没错!重点是在每五步的观想!!!但是我建议大家,如果没把前四步过渡好了,那么请不要炼第五步,因为炼也微效,而且很易出问题。从法理上讲,第五步炼法是属后天法,治病健身效果神速,出功很快,但层次固然比不上现在很多朋友都不敢想的出世法(其实炼好后天法已相当不简单了。得个健康身体自自在在的晒太阳多舒服啊!如果到时对出世法有兴趣再转修也没问题的,而且还得了个好基础,多好!)。很多朋友自己都可以创编上两三万套后天法,但是有个问题大家有没想过:为什么有的朋友炼后天法治好了病,出了功,有的人炼就是出问题,出乱子,头晕脑涨的。先不谈功法的稳定性,我认为是他们根本上就忽略了炼功的过程问题:静心——>放松——>真意——>炼气——>养气——>返修清静——>修定。他们的过程却是:要炼功了(还有事想)——>上座马上闭目(心荡神驰)——>放松(因为他的功法上写了放松,所以草草敷衍炼完)——>观想(气息尚未平和,心神未能清静)——>似入妙境(散乱昏沉不自知,气散神昏当妙境)——>收功(草草了事)。大家想想,这样炼功能有效果吗?所以不是功法的事,而是炼的人的因素影响。如果是这个心态对待炼功,那么即使是什么出世法他更是炼上十年八年都不会有效果的了。培元固本功的第二步睁目放松法,基本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提出解决方法的了:先放低心头事,然后上座,睁目放松,睁目放松可以大体上放松,并使炼功者能把心态从平常的杂念纷飞状态过渡到炼功的心平气和状态。闭目放松会连气机都松驰平缓下来,但是如果身肌肉筋络这些粗质没有得到很好的放松,那么闭目放松就会出问题了:马上就会见困,见气闷!而且有的气虚的朋友就开始“摇桩”,眼冒金星,恰巧这种眼冒金星又有点似初见光时的感觉,但只是气机不同而已,因而有些人又会自作聪明以为自己一上桩就得功见光了,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所以我推荐大家第二步睁目放松,先把身体粗质放松一下,内外通畅才是真通畅啊。粗质通了,气机运行才能顺,要不炼气功为什么要先放松?!想深点就能明白了,另外睁目放松可以把神(目)光内收,再过渡到闭目平和气息这样放松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轻过这关。

第三步功是闭目放松法,初炼功的朋友对气机体会尚无,不必执着,如果强行舌抵上腭造成虚火升,心燥热那就不必了。闭目放松法主要是对体内的脏腑,内气和心识的放松,有了睁目放松的过渡,这步功就自然而然的快速证见了,平和气息,清静心神,舒缓气机,这样全身上下内外就可以做到真正的“自控”了!

第四步功是“布场”,到了这步功,前面三步炼得有没效果很容易看出来了!前面炼好了,到这时全身会觉得轻了飘了,有点微暖的感觉,全身气机都会相对通畅,气也会比平时柔顺了点,这时很自然地就会感觉到:舒服,温暖。在这两种心境的维持下观想东海红日是会快且自然地融入到其洞天内景中去,这里的玄妙就是不炼不知道的了!如人饮水。

第五步功我想大家注意的就是:本功法一开始从上丹田入手只是一个过渡,大家不要过份注重气,造成上丹田气紧,如果前面几步放松没做好的,炼到这步一定就会头晕,胸闷,那么请重第二步开始重炼,再返回第五步。这是急不来的了!还有的就是对于气感,大家不要急着炼一次二次的就要求有感觉。那种心态是不正确的。炼功的东西靠积累,未到就是未到!客观点。如果是由于发觉自己意念重了,什么的造成头部紧张,脑涨,头晕等现象,那么请改守涌泉,守下盘。这样马上就能解决(当然不是想一两秒就行的,耐心点)。

我也有一段时间没发贴子了,因为我觉得炼功的东西,一年半载的才出那么点功夫,哪来的天天有这么多的话说啊,所以这段时间我都是在看论坛中贴子,参学各位的精华,而自己则是没什么可说的了。

只是这几天,我在网上和论坛中的热心功友聊天时,他们都觉得现在论坛论的东西都是虚的多,而且特别到了一些敏感的,玄一点的问题时,很多朋友都是挺感兴趣的,但我看到他们的发言多是没实际的修行证验(注意:是证验,不是体验。在这里,我们约定:所谓的证验是炼功渡过了一层次后,回看清原先层次上的法理和功境本质,而体验则只是在当前层次中修炼体悟。前者相对客观,后者相对主观。)

在本贴子,我想讲一些个人气功感悟,可能会很直接地否定一些功友的观点,但我希望能和广大实修爱好者在自身功力层次下相互交流实际的修炼心得,向大家学习,不希望和一些仅限法理“通”的朋友争论些无谓的东西。

或者,可能是神秘的东西往往会吸引人吧,又或者,可以向初学者吹嘘炫耀自己“博闻”可以得到一定的名利虚荣吧,不少的学功者刚学气功法理不久,实修还没有上来,就先走弯路了,接着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当上了气功导师,一些满身是病的朋友倒是“满腹经论”地吹自己炼得如何如何,见到什么了,看到什么了。。。唉,可悲!其实他连一个简单的健康身体都没能力拥有,也就是说连气功最基本的治病强身的实际功效都没能炼到,还死不悔改地一味沉迷异相,甚至还说出了高论:“我那么病是业力”,唉,对于这些功友,学功学成这个样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了:他连做个普通的健康人的能力都不具备,还谈什么大师高人,说什么济世度人。

其实一开始又有哪几位不是听说气功可治病才去炼炼试试的?不错,气功真的是可以治病,可以健身,可以养生,至于出功能炼法术,乃至修道炼丹,坐禅悟道那些出世间法,都是可以循序渐进的认识、理解并体悟的。但这一切一切都应脚踏实地地进行。来不得半点虚。

不少人炼功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情况调用了先天的一些本能而触发了八识六根,就以为出了自己出了什么奇功异能,然后抓为有力论据进行误人误己的法理指导,真是可笑至极。其实一些朋友说炼功看到前世,或者什么出神到里游历,这些东西其实根本就不是他们所说那回事,不要说炼功,就是普通人,在特定的环境或状态下,潜意识(第六、七、八识)的一些记忆会根据当时经脉中的后天气结合幻化成种种异象,甚至会出现功能,但这种功能是不稳定的,出偏率高,准确率低,而且对常用时身体的伤害大。很多经历这种异象的人往往心性不能好好把持,再任由后天的七情六欲的驱役而出现更离奇离谱的做法,把自己一步步推向悬崖。

很多朋友问我有特异功能吗?老实说,我炼功十二年了,以道家功为主,修先天丹道。习后天法术,小学开始的,能没特异功能吗?而且实话实说,我可以做到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东西,但是,老实这些东西没能把我吸引住,记得几年前,有位朋友天生“特异功能”,一入功态可以打出很多名剑法,而且她本身是女性,纤纤弱质,但是一入功态,凳椅在她手中简单就是泥粉。而且她有极强的预测功能,天眼功能和搬运功能.她自言有附体,因为她极易进入功态的,有时走路坐车也会这样,而且根本自己不能自控,一疯起来周围根本没人挡得住,她自言一条灵蛇缠于腰背,控制着她正常生活。她虽在当地很出名,很多功友都幕名向她求学,但她自己有说不出的苦水,她请过她同门的不少师兄弟驱过,一直都没效果。后来我遇到她,我只用功画了一道驱浊气的符,再传她一个简单的玄门静坐心法,大概四十九天左右,她的种种失控现象尽消。功能稳定之余,还可以自控,过回正常人的生活。她很是佩服我,逢人就说我把她上的蛇仙驱走了。因为她是以前是X功的忠实弟子,所以有动不动就把仙神鬼怪扯出说说的习惯和倾向,因此我也只能苦笑避谈,其实根本上她就不是什么附体,只不过是六识和七识混了点,呵呵,我也只能这样形容了。这那道先天符只是使她清神,而那玄门心法则是使她走出散沉散乱的状态,其实就很简单。我真没搞懂为什么她当时她的那些师兄搞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还声称那“东西”法力很大,不够它干!!!!唉。这种可笑的事情,叫我们还能说点什么呢?还有一次,我偷偷向她发了点小功,第二天她说昨晚我元神一直在她身边,看着她睡觉,而且我全身都是金光,兴奋得她一夜都没睡。其实当时我并非出神,只是用了一个小道术发点“信息”而已,还有一次,我把她的脏腑之气调出来体外,收功后,她就说看到另外一个自我从头顶飘出,到宇宙中和星星月亮玩了一通,还到了一些光明净土中去了。呵呵,那根本就只是她体场不足和宇宙中一些杂七杂八的信息场参杂交错,心神未定,所以那引起信息真真地幻化出无边的幻像。

上面举她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有许多现象都是心的作用,并非下下(广东话,呵呵。听不懂我也不知道怎么说,见谅)都和鬼神功能扯上关系,有很多东西还是自心生魔的。但是本贴我只是想向初学者苦不得入门的功友介绍一些法简效宏的炼功方法,并不是控讨神功异境,上面的只是附带说说而已,其实我是想约所有有心炼习培元炼气功的功友于本月十七号开始进行为期十四天的集体炼功,我自荐做本法的带功人,解疑人。炼本功大家只需在家中进行,约大家一起炼功,只是为了让真正想炼炼气功,真正想健身强体的朋友体验气功的功效。我打算这样进行:凡是相信我的朋友、想参与炼功的朋友先在本贴下留言参与,然后我根据参与者进行统一千里带功,每天我都会上论坛一次,就本功法的实际炼功进行答疑,每日炼功时间炼功者自定,骄傲自满者请勿参与,下面这些炼法是很简单的,并非什么神功奇术,只是我把它的炼法换一种方式细说一通,追求异术的朋友一定会失望的了。

稍稍看过几本现代气功书的朋友都会隐约有个认识:好象光的层次光的能量比气高得多了,而且现代功法中,也有不少门派是提倡直修“光”的,说这样起步高。因此许多功友都认为是不是自己炼的炼功坐禅层次低了啊?干嘛还炼不赶快炼光,一起步就来个高级的!

其实这里面是有很大的误区的:

其一,初学者连“气”这么虚的东西都摸不着头脑,和他们说光,这岂不更虚?叫他们怎么炼?!

其二,佛道正统法脉中的光明修明修持是要有传承的,在师傅加持的情况下,引发识神与元神,天人合一地直入光明修持境界,这是师力为主自力为用的一种一带一的密门炼法,一般人根本就没这个福气与慧根,同时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直修光的,因为如果心识达不到禅定中某一层次,是根本引动不了外界的光明,何况外界的光明还不能算是光明,因为它们还是虚相的,并不是实相的本性光明。这样多的概念与修持细节,旁门左道又怎能知晓?!这里我们约定:虚相的光明只是普通的宇宙光,可聚可散,但是动态的,可用于聚,但不能运化,受真意引动,用来内炼就等于外气炼金丹般水中捞月;实相光明是由静坐禅定产生的无中生有的光明,通天澈地,灵通法相,是自性的流露,可以炼法身元神,性命双修必因此而开始。多位有道功友无数次实践证明,用普通的后天念力根本是调动不了虚相光的,弄不好,还会使心血发热,烧机(呵呆,我是搞电脑的,所以动不动说烧机。。),静定的真意(真正的入欲界定后,真意才可以调动虚相光明,实相的先别谈吧,那是不可能的事了。)才有能力调用法相光明(也就是虚相光明),但这时的“心念一动天地动”与平常状态下的起心动念又是两码事。所以这么复杂的东西,普通的初学者又怎么做到?!至于某些功法说的一开始炼元神,法身,唉唉唉。。。我看还是负责任点好吧。实相的光明更不是欲界定这种层次的真意可以调动的了,因为那时候你已和光融为一体,还有调用两个字来形容的一定还只是在瞎推盲摸,破了我执后实相光明随心而动,那些太深了,我也不懂,因为我只是在那个层次上,还没摸出个所以然,不敢乱说了。

其三,比如道家中的符法,一般的九龙水,传说中炼七天十四日的见效,但是如果我把这种法术随便传给一位普通的功友,我保证他炼足四十九日也炼不成,即使传他邪法也不行?因为他根本没办法通灵,通不了灵,炼法术等于瞎胡闹,我所说的就是这个层次,过程的问题了,你都没到那一个功境,硬把那上面的东西套用哪会有效?一些无知者还会嘴硬:我用外气带功画符驱蚊什么的,蚊子是少了。。。呵呵。在方家眼里,这些人真可怜,他们根本就不明白符法!什么是符法?他们认为符是用外气带功画的?呵。。。那符本身是什么啊?不要再象X功中说的那么简单:画什么都可以,只要加个意念,发个气入去就行了。呵呵。。笑得我肚痛!!你那意念有什么用?普通的功友学一两年也不能发出象样的气来,一些所谓的高级功法培训几天就可以涂鸦误人,岂不可笑?!普通的炼功在炼功一年半载后发出来的意念还仅仅可以称上杂念!哪有改物这么历害?!不要以为一些心因性的疾病通过自我导人暗示见效了就认为自己懂气功,会法术,这样真是贻笑大方。我认识一位X功的亲传弟子,他说他会画符,有一次他画了一道符(也就是他们的所谓加个意念,发个气之类的“符”)给一位老太太,可以治头晕的,当时老太太说好象症状减轻了点。其实我看他根本就没功,他自己当时还肚痛,眼睛也还有毛病,炼功也不过半年左右,丹田气还没成形,不过他是X功四步功传法师了。当时他对我说,他的符法很好,什么符一画都会有效,然后我对他说,这样吧,你对我了画一个定身符吧,看能不能把我定身?他登时哑了。可是很不幸的是,我用手一指,向他说声:定!那就定在那儿了!!!呵呵,是我用了定身术吗?不是!是我的功高吗?意念致动吗?也不是。我功不高,只不过我看到他身上的气机是散乱的,他长期炼自发动功,内气老在动,这种动是消耗式的,而且心神也不能清醒,所以只要透点东西到它上丹田中去,他就不能动了。所以有很多实修的东西不是靠看书自生产就可以实现的,有些理论看似简单,不经过真实修炼,还是不能深切明白的。符法阵法博大精深,哪有这么简单:加个意念,发个气?!说这道理为了从另一角度来阐释一个关于修炼“过程”的问题,光和气是不同层次的,不要想着什么速成,什么高级,什么现代。。。朋友们,老实说,没这回事的。除非师傅给你加持。

其四,说修光直上的,影响最大的可能就算是嗡啊哄光子气功徐岱先生了。但是那次他和他儿子在广东茂名演示时在我们面前大出洋相就不想再提了。

总而言之,炼功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先治治病,健健身,不要争太多无谓的东西了,要知道究竟,自己下苦功去炼炼不就知道了?瞎争就算给争胜了,又有什么用?我还是健康我,他还可能还是苦病缠身地过日子。。。到头来可能连名利还放不下。。惨。。

我先说说这个桩法的一点炼功技窍。首先我先说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实际炼功时,先把心头事放下那是最要紧的了,这也是(一)中所说的那种心态,如果心中还放不下,炼功时脑子还在想七想八的,那怎么静啊?心不清静,体内的气机就不能平缓,因为“气”是“真意”引动的,这里我们约定:不动的心叫神,也叫真意,普通状态下的心念叫意。没有真意的引动,气是不能随心炼化的。所以炼功士一开始就应该从煅炼自己的真意开始,这才是炼气修命的筑基,所以本功第一步会尽量劝导炼功者放低心头事,清静心神,尽快使心识达到“真意”状态;另外,心浮气燥,妄想纷纷的意念在炼功中会使炼功觉得眼困,头晕,气闷,气短,发软,累等感觉,对炼功的障碍很大,此外更重要的就是希望炼功者悟到,为什么自己能在炼功这么舒服?其实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如果心中事放低了,那么你就会活得洒脱自然,所以把修的东西进一步融合到生活中去,这才是悟,这才是修的开始啊!所以传统炼法都建议炼功者多游山水,洗涤胸襟就是这个道理了。

第二步开始睁目放松,因为神为心之主,神未内收,心岂能静?一些很多功友都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开始炼功时会觉得站不稳,头晕,气短。其实有很多朋友都是犯了同一个毛病才会这样的(当然不排除其他可能性):一上座就急着闭目!!!我之所在功法中劝说希望每一步朋友们都认真地过度好是有我的想法的。其实很多朋友虽是炼得不深,但是书没少看。对每一套功法都能评上几句,也可以一眼看出其功法的精华所在,但是这最最是致命的地方:忽略了附助的功法。由于他们没有深入实修过,对炼功的长功的过程作表面的推测,所以一旦到了自己上座炼功时,很急地想进入核心精华部份,比如本功看上去重点在修第五步,没错!重点是在每五步的观想!!!但是我建议大家,如果没把前四步过渡好了,那么请不要炼第五步,因为炼也微效,而且很易出问题。从法理上讲,第五步炼法是属后天法,治病健身效果神速,出功很快,但层次固然比不上现在很多朋友都不敢想的出世法(其实炼好后天法已相当不简单了。得个健康身体自自在在的晒太阳多舒服啊!如果到时对出世法有兴趣再转修也没问题的,而且还得了个好基础,多好!)。很多朋友自己都可以创编上两三万套后天法,但是有个问题大家有没想过:为什么有的朋友炼后天法治好了病,出了功,有的人炼就是出问题,出乱子,头晕脑涨的。先不谈功法的稳定性,我认为是他们根本上就忽略了炼功的过程问题:静心——>放松——>真意——>炼气——>养气——>返修清静——>修定。他们的过程却是:要炼功了(还有事想)——>上座马上闭目(心荡神驰)——>放松(因为他的功法上写了放松,所以草草敷衍炼完)——>观想(气息尚未平和,心神未能清静)——>似入妙境(散乱昏沉不自知,气散神昏当妙境)——>收功(草草了事)。大家想想,这样炼功能有效果吗?所以不是功法的事,而是炼的人的因素影响。如果是这个心态对待炼功,那么即使是什么出世法他更是炼上十年八年都不会有效果的了。培元固本功的第二步睁目放松法,基本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提出解决方法的了:先放低心头事,然后上座,睁目放松,睁目放松可以大体上放松,并使炼功者能把心态从平常的杂念纷飞状态过渡到炼功的心平气和状态。闭目放松会连气机都松驰平缓下来,但是如果身肌肉筋络这些粗质没有得到很好的放松,那么闭目放松就会出问题了:马上就会见困,见气闷!而且有的气虚的朋友就开始“摇桩”,眼冒金星,恰巧这种眼冒金星又有点似初见光时的感觉,但只是气机不同而已,因而有些人又会自作聪明以为自己一上桩就得功见光了,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所以我推荐大家第二步睁目放松,先把身体粗质放松一下,内外通畅才是真通畅啊。粗质通了,气机运行才能顺,要不炼气功为什么要先放松?!想深点就能明白了,另外睁目放松可以把神(目)光内收,再过渡到闭目平和气息这样放松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轻过这关。

第三步功是闭目放松法,初炼功的朋友对气机体会尚无,不必执着,如果强行舌抵上腭造成虚火升,心燥热那就不必了。闭目放松法主要是对体内的脏腑,内气和心识的放松,有了睁目放松的过渡,这步功就自然而然的快速证见了,平和气息,清静心神,舒缓气机,这样全身上下内外就可以做到真正的“自控”了!

第四步功是“布场”,到了这步功,前面三步炼得有没效果很容易看出来了!前面炼好了,到这时全身会觉得轻了飘了,有点微暖的感觉,全身气机都会相对通畅,气也会比平时柔顺了点,这时很自然地就会感觉到:舒服,温暖。在这两种心境的维持下观想东海红日是会快且自然地融入到其洞天内景中去,这里的玄妙就是不炼不知道的了!如人饮水。

第五步功我想大家注意的就是:本功法一开始从上丹田入手只是一个过渡,大家不要过份注重气,造成上丹田气紧,如果前面几步放松没做好的,炼到这步一定就会头晕,胸闷,那么请重第二步开始重炼,再返回第五步。这是急不来的了!还有的就是对于气感,大家不要急着炼一次二次的就要求有感觉。那种心态是不正确的。炼功的东西靠积累,未到就是未到!客观点。如果是由于发觉自己意念重了,什么的造成头部紧张,脑涨,头晕等现象,那么请改守涌泉,守下盘。这样马上就能解决(当然不是想一两秒就行的,耐心点)。

关于道家静功和道家吐纳,我有疑问

 张锡纯是我国中医学医的出色人物,那么,他生于哪个朝代呢?看完下文,相信大家能得到答案。

张锡纯是哪个朝代

  人物简介

 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1916年在沈阳创办我国第一间中医医院--立达中医院。1928年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1930年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材。

  人物生平

 1885年张锡纯治愈了连当时的名医高鲁轩、毛仙阁都束手无策的危重症,颇受二人称道,自此开始应诊。但 1911年前,仍主要以教书为主要职业。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第后,遵父命改学医学,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各家之说,无不披览。同时张锡纯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

 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

 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

 1911年曾应德州驻军统领之邀,任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以后任过立达医院院长、直鲁联军军医处处长等职。

 1916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1928年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他的一生除了孜孜研究医学外,还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材。[1]

 1918年(民国七年),苏中宣等人聘请张锡纯到奉天(沈阳),在大东关开办立达中医院,并担任院长,提倡中西医合作,声名大噪。1920年代初期,与江西陆晋笙、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称为"四大名医"。又和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齐名,被誉为海内"名医三张"。

 1928年后寓居天津,白天诊病,夜间写作,开办天津"国医函授学校",设立"中西汇通医社",培养后继人才。

 1933年秋天因病逝世,享年74岁。

  治学观点

 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的思想使张锡纯找到全新的治学观点和方法。第一是抛弃崇古泥古、固步自封的观点,敢于创新,不全于故纸中求学问。从文献出发汇通中西医基本理论,并不足以解决当时的临床问题。这方面的与古为新主要得益于他的第二种观点和方法,即反对空谈的观点,崇尚实验方法。张锡纯虽无利用仪器进行实验室研究的条件,而他却能充分利用了自己长期临证实践的条件,尽一切可能通过切身体会去寻求知识。

 张锡纯的实验精神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药物的切实研究,二是临床的细致观察,以及详细可靠的病历记录。他认为,学医的"第一层功夫在识药性……仆学医时,凡药皆自尝试"。自我尝试仍不得真知,则求助于他人之体会。为了研究小茴香是否有毒,他不耻下问厨师。其他药物毒如巴豆、硫磺,峻如甘遂、细辛、麻黄、花椒等,均验之于己,而后施之于人。对市药的真伪,博咨周访,亲自监制,务得其真而后己。因此张锡纯用药之专,用量之重,为常人所不及。特别是他反复尝试总结出萸肉救脱,参芪利尿,白矾化痰热,赭石通肠结,三七消疮肿,水蛭散症瘕,硫黄治虚寒下利,蜈蚣、蝎子定风消毒等,充分发扬了古人学说,扩大了中药效用。他对生石膏、山萸肉、生山药的研究,可谓前无古人。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逾百万言,学者多感百读不厌,关键在于其内容多为生动详细的实践记录和总结,而绝少凿空臆说。其中张锡纯自拟方约200首,古人成方或民间验方亦约200首,重要医论百余处,涉及中西医基础和临床大部分内容,几乎无一方、一药、一法、一论不结合临床治验进行说明。重要方法所附医案多达数十例,重要论点在几十年临证和著述中反复探讨,反复印证,不断深化。因此,张锡纯被尊称为"医学实验派大师"。

 张锡纯全书载案逾千,轻浅之病记载稍略,重病、久病或专示病案者,观察记载无不详细贴切,首尾完整。当时国内西医病案及论文也多不及其著述资料翔实。文中以中医立论者,必征诸实验;沟通中西者多发人深思。读其书者或不能尽服其理,但必不以为作者妄言欺人或故弄玄虚以凑篇幅。勤于实践,切身体会,仔细观察,随时记录,不断整理提高,就是张锡纯的实验方法。

  历史评价

 张锡纯(1860~1933)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一位值得称道的医家,他曾在沈阳创建"立达中医院",疗效卓著;在天津开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在当时各地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创见的论文,在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声名远播,与当时江苏陆晋笙、杨如候、广东刘蔚楚齐名,被誉为"医林四大家",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并称为海内"名医三张"。极负盛名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是他一生刻苦向学的心血结晶,也是他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他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的丰硕成果。作为卓越的.临床家和中西医汇通派的著名代表,张锡纯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其创新精神,发扬光大祖国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氏在创制新方的实践和成就更为后人称道。从其临床实践来看,张氏用药有不少独到之处。注重实效、以实践验证药用是张氏用药的一大原则。

 在理论上,常将中医脏象学说与西医解剖生理互证,力图沟通中西医,如认为《内经》所述厥证即西人所谓脑充血等。此外,他临证讲究详细记录病情,用药讲求实效,创制的许多新方如镇肝熄风汤等,多为后人所喜用。

 张锡纯为人忠厚,志行高洁。其书自序云:"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这种志向基于"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思想,张锡纯虽终生未直接参与政治,仍常于诗文中流露出忧患的心情。1924年,他自题其书第五期卷首云:"自命生平愿不凡,良医良相总空谈。坎坷无碍胸怀阔,遭际常怜国运艰。忧世心从灰后热,活人理向静中参。轩岐奥理存灵素,化作甘露洒大千。"诗中委婉地表达了未能医国的遗恨。

 1954年,石家庄组织中医运用张锡纯重用石膏的经验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获得良好的效果,卫生部门曾作为重大科技成果向全国推广。张锡纯的这一宝贵的见解和经验在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为济世活人计,张锡纯治医不计私利,凡有心得发现,必于医界公布。刊印书籍有赠送惯例,每难盈利。至于他对静坐吐纳术(当时特风行于学校)的体会,更多向医界提倡,以为不仅益于养生且利于治学。他的朋友和病人既有军政界要人,也有城乡贫民,相处中均一视同仁,不见傲下媚上形迹。他不置产业,日常业务仅足维持生计。1913年,黄河泛滥,有一灾区孤儿流落至大名,病饿垂危,张锡纯携至寓所救活。因不知其乡贯里居,即收为义子,取名张俊升,成人后为其家立业,使谋生于天津。张锡纯逝世前终于查清其为河南滑县卢姓,遂改名卢俊升,一时传为义举。

 张锡纯不避劳苦,自奉甚俭,常念学与年俱进,终生治学不辍。虽至晚年,每为人合药饵,必躬自监制;修订著作及复信答疑不肯手他人。又力辟医不叩门之说,每遇疑难重证,辄辗转筹思,查考书籍,一旦有定见,虽昏夜立命车亲赴病家调治。即或病在不治,亦勉尽人力,每救疗至殓服已具,不肯稍有懈怠。时人称之为一代大师,实当之无愧。

读书静坐,怎样静坐?

道家静功要意守丹田。

但意守不能过于执着和刻意。

静功是相对于伴有武打动作的动功而言。

静功和吐纳是相通的。

附:

1.意守丹田

之所以成为练气功最重要的方法,是因为注视这地方,在治疗中以引导思想集中,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且可调整呼吸,固精健身,增强内畦的活动,我们知道,只有脑和肾健,气足才可以祛百病。意守丹田就是练气功中“调心”的重要功夫。而“调心”须与“调息”互相配合好收效才会大。所以气功家有云:“治病须养气,养生须调息。调息须清心,清心须坚脑,坚脑则心平气和,气机发动,无所不适。”

初学静坐功的人,对这种功夫极难下手,人们的妄念一起一伏没有一秒钟停止。所说“心猿意马”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能够调伏这些胡思乱想,到静坐的时候把一切杂念放下,精神集中在小腹(下丹田)。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这样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以达到无念的境界。这是最上乘的功法。如初学气功者,觉得这种意守的根基不够,可以轻闭两眼,微露一线之光,而且观鼻准,这叫做“目若垂帘”。静静地以鼻呼吸,不闻不觉,口也须自然闭合,舌抵上腭,遇有口津多的时候,可缓缓分小口咽下。最要紧的仍在意守下丹田。

初学习静坐功的人,常常反映:“我没有学习静坐功的时候杂念倒还少,一入坐练功后,妄念反而格外多,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要知道人们的妄念,本来随时都能有,平时因和外界环境的接触把注意力发散了,故不觉得多;习静坐以后精神集中于内部,才觉得妄念忽起忽灭,不可捉摸。能够从这里入手,即时自省妄念是怎样生起来的。习练久了,杂念自然渐渐会少了。

初学静坐功的人,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法子把情绪安定下来;二是昏沉,时时要打瞌睡。治情绪不安的毛病,应该把一切念头完全放下,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专一注意在小腹中间,自然能够慢慢安定下来;治昏沉瞌睡的毛病,应该把念头提起,专注意在鼻头尖端,把精神振作起来。由于白天劳累的缘故,夜里入坐,就容易昏沉,早上起来打坐,因为夜里睡眠已足,就不至于昏沉了。

2.吐纳

吐纳指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语见《庄子·刻意》:“吹呵呼吸,吐故纳新。”就是说吐出浊气,呼入清气。《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曰:“凡行气以鼻内 (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稲,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稲以解极。”即认为吸取生气,吐出死气,即可长生不死。 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 称肺呼息。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气功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进而对内 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据说吐纳练习均为入门者修炼,当吐纳练息达到高层次时,则无息可调。那时呼吸微微,忽然遽断,进入胎息境界。〈〈抱朴。释滞〉〉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入在胞胎之中”。意指练功至深者,就像胎儿在母腹之中,鼻无出入之气。胎息是吐纳练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许多道士都偏爱此功。

3.静功

是以站、坐、卧等外表上静的姿势配合意念活动和各种高速呼吸的方法的一类功夫。(其中意念活动包括如何修德练性,或如何意守,如何导气等等)。特点是外静内动,静中有动。如站桩功、内养功、坐禅等。 静功:养生术语。肢体不运动的功法。相对于动功而言。为气功及武术的常用功法。《保生秘要》:“所以《素问》首卷论曰:恬淡无为,敛神内守。盖以静功调养真气。”

静坐呼吸吐纳之法

1、静坐时的两腿

(1)静坐时的两腿必须盘起来。先将左胫加到右股上面,再将右胫扳上来加到左股的上面,这种坐法普通叫做双盘膝,也叫做双跏趺;因为这样的姿势,可使两膝盖的外侧,都紧靠着褥垫,全身的筋肉,正像弓弦的伸张,坐时自然端直,不至于左右前后的倚斜。不过这种坐法,使初学和年龄较高的,觉得难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下列第二种方法。

(2)盘时可随各人的习惯,或将左胫加到右股之上,或将右胫加到左股之上,这种坐法普通叫做单盘膝,也叫单跏趺,比较双盘膝有些缺点,因为使将左胜加于右股之上,那末左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右倾斜,使将右胜加子左股之上,那未右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左倾斜。初学的人,不能双盘,自以单盘膝为宜,但须注意姿势端直,能使身体不倾斜,那未功效还是一样的。

(3)初学盘腿的时候,必将发生麻木或酸痛,必须忍耐,练习久后,自然渐进于自然。当麻木到不能忍受时,可将两腿上下交换,使再不能忍受,那未可暂时松下,等麻木消失后再放上去。使能十分忍耐,听其极端麻木,渐至失去感觉,此后它能反应,自然恢复原状,经过这样阶段,几次之后,盘坐时便不会再麻木了。

2.静坐时的胸部、臀部和腹部

(1)胸部可微向前俯,使心窝降下,所谓心窝降下,就是使横漏膜松弛。胸内肺与胃之间有横膈膜,恰在外部两胁间凹下的地方,叫做心窝。我们初学静坐时,常觉胸肠闭塞不舒,这是说明心窝没有下降,这时可用下面所说的调心一节、系心脐间或脐下的办法,使横隔膜松弛,心窝处轻浮而不着力,久后自能降下,而得调运。

(2)臀部宜向后稍稍凸出,使脊骨不曲。脊骨的形状,本来三折如弓,在臀部处,略向外弯,所以坐时臀部宜向后稍稍凸出;但不必有意用力外凸,可依循自然的姿势。

(3)腹的下部宜宽放镇定,镇定下腹的目的,是在使全身的重心安定。

3、静坐时的两手

(1)两手仰掌,以左掌安放在右掌上面,两拇指头相拄,安放在脐下趴跌之上。

(2)使单跏趺,是右胫加在左股上,那未应将右掌安放在左掌上。(3)两手这样安放,既自然.安适.且最能助长定力。

4、其 他

(1)头颈正直,但须自然不可故意挺直。

(2)两耳宜如不闻。

(3)眼宜轻闭。也有主张两眼微开的。这叫做垂帘,大抵坐时易于昏睡的,宜用这个方法。

(4)口宜噤闭,舌抵上颖,也是使筋骨团结的意思。

(5)呼吸宜用鼻,不可用口。

(6)坐时臀部也可垫高一二寸,以各人的舒适为度,并须使肾囊不受压迫。

(7)身宜平直,脊骨不要曲,要自然安稳地端正而坐,因为身正则气正,气正则心也正。

(8)坐毕将起,先想气从全身毛孔放出(否则以后坐时,可能会感到烦躁不安)。然后渐渐动身及舒放两臂,并将两手搓热,抚摩面目,然后放足,用手足部毕,缓缓起身。

(三)静坐时的呼吸——调息

1、呼吸方法的研究

呼吸与我们的生活机能,关系很大,一般人只知饮食可以维持生命,不饮不食势必饿死,实不知呼吸比饮食更为重要。不过由于饮食非金钱不能获得,所以觉得可贵,而呼吸是摄受大气中的氧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所以不觉可贵。但要知我们断食,虽七日尚不至于死,使一旦闭塞口鼻,不使呼吸,不久便死,这样也可见呼吸的重于饮食了。我们学习静坐,调和气息,是下手时一项重要的功夫,而要调和气息,先将呼吸的方法来研究一下,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呼吸肌肉有二个部份,一是肋骨间的肌肉,一是膈(即横膈膜)的肌肉,呼吸运动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大脑下方的延髓中,有一部份神经细胞是管制呼吸的,叫做呼吸中枢,它跟呼吸肌肉发生联系。呼吸的机构,外面是鼻,里面是肺,肺叶的位置,是在两胸部内。呼吸时,肺部的张缩有天然的规律,我们平时的呼吸,大都不能使肺叶尽量张缩,只用肺的上部,而肺的下部几乎完全不用,因此不能尽吐碳吸氧的功用,以致血液不洁,百病丛生,这都是呼吸不能合乎规律的缘故。

呼吸的方法有自然呼吸和正呼吸两种。

第一自然呼吸,也叫做腹式呼吸,因为在呼吸时,一呼一吸,必须都能达到下腹部。在吸气时,空气入肺,充满周遍。肺底舒张,抑压横膈膜,使空气下降,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在呼气时,腹部收缩,横膈膜被推而上,上抵肺部,使肺底浊气,外散无余。可见呼吸作用,虽与肺叶有密切关系,但它的伸缩,常须依靠下腹和横膈膜的运动,方能合乎自然大法,便血液循环流畅。我们不但在静坐时,须用此法,实际上,不论行、住、坐、卧,应该随时使用。关于自然呼吸法的调和方法如下:

(1)呼息时,脐下腹部收缩,横隔膜向上,胸部紧窄,肺底浊气可以挤出。

(2)吸息时,从鼻中徐徐吸入新鲜空气,充满肺部,横肠膜向下,腹部外凸。

(3)呼息吸息,均使自然,渐渐细长,达于下腹。

(4)呼吸渐渐静细,出入很微,反复练习,久之自己不觉不知,好像无呼吸的状态。

(5)能做到无呼吸的状态,那么没有呼息,也没有吸息,虽有呼吸器官,好像不必用它,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到这一地步,可以说达到了调息的极功。不过初学的人,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须听其自然。

第二、正呼吸。这一方法,主张呼吸宜细长,宜达于腹部,以及使横膈膜上下运动等,都与自然法,没有两样。不过呼吸时腹部的张缩,完全相反。因为反乎自然呼吸,所以也叫做逆呼吸。关于正呼吸的调和方法如下:

(1)呼息宜缓而长,脐下气满,腹部膨胀,胸部,空松,横膈膜弛缓。

(2)吸息宜深而长,空气满胸,胸部膨胀,这时脐下腹部收缩。

(3)肺部气满下压,腹部收缩上抵,这时横膈膜上下受压逼,运动更为灵敏。

(4)在静坐时,呼息及吸息,宜极静细,以自己也不闻其声为合宜。

以上两种呼吸方法,有主张吸息宜比呼息加长的,也有主张呼息宜比吸息加长的,但根据一般实验,似以长短相等为宜。此外,无论自然呼吸和正呼吸,目的都在使横膈膜运动。正呼吸是用人功使腹部的张缩逆乎自然,而加强横隔膜的弛张和收缩,使更易运动。不过,由于这一方法参用人功,学时有宜有不宜,并不是可学,总不如自然呼吸的毫无流弊。

2、呼吸的练习

为了使呼吸能够正常而熟练,自宜加以练习,且由于我们平时的呼吸,每次只能吸入约350立方厘米的空气,这样气体的交换,并不是经常够用的。如果能加强呼吸的深度,那未每次便能吸入1500至2OOO立方厘米的空气,做到充分交换肺里的气体。但静坐时,必须逐步做到无思无虑,使注意呼吸,心便不能宁静,而且在静坐时,决不宜行深呼吸,因此呼吸的练习,宜在静坐的前后,无论自然呼吸和正呼吸,有共同之点如下:

(1)盘膝端坐,与静坐时的姿势相同。

(2)先用短呼吸练习纯熟,渐渐加长,最长时每一呼一吸约能占时一分钟,但决不可勉强,务使自然。

(3)呼吸的气息,宜缓而细,静而长,徐徐注入到下腹。

(4)呼吸时应用鼻而不可用口,因为鼻是专司呼吸的器官,内有毛,可以障蔽尘埃。口并非呼吸器,使用以呼吸,等于侵夺鼻的功用,渐渐有使鼻孔阻塞的可能,而且尘埃入口,易生疾病,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口宜噤闭,不但在静坐时应该这样。

(5)每日清晨可择空气新鲜的地方,练习五分钟至十分钟。

(6) 至于静细的呼吸,每日不论什么时候,随时随地,都可练习。

3、静坐时的调息功夫

上面已经说过,调和气息,是学习静坐下手时的一项重要功夫。因为息不调和,心便不能安定。而所谓息,共可分为四种相状:一、风相,凡气出入有声的叫做风相;二、喘相,出入虽然无声,但结滞而不通利的叫做喘相;三、气相,出入虽无声,也不结滞,但不能静细的叫做气相;(这三种都是不调和相)四、息相,既无声音,也不结滞,也不粗浮,虽在极静的时候,也不觉鼻息出入,气息若存若亡的,叫做息相,息相方是调和的相。

凡平时能练习静细的呼吸,以及静坐已有相当时间,心念安定的人,一入坐,不数分钟,气息便得调和,而自己也不觉得有呼吸一回事,这样原不需要再着意去调,反使心不安定,因为心念安定不动,气息便自然调和。但初学的人,每每不免有心烦意乱、息不调和的情况,那未可根据下列两种方法来加以调和:

(1)数息 就是在坐定以后,默数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叫一息,或在入息时数一,出息不计数,再入息数二;或在出息时数一,入息不计数,再出息数二。这样数至十,乃再从一数起,渐渐纯熟以后,可数至一百为一个单位。使没有数到十或一百,而中途心起杂念,那未重新从第一数起,这样循环安详地徐徐而数,久久纯熟,便可收心息相依、身体轻安的功效,并可消除初学静坐最易发生的杂念纷飞和昏昏欲睡的两种毛病。

(2)随息 学习上面所述的数息法纯熟后,息既虚凝,心念也渐入渐细,这时便可进一步放弃数息,而用随息的方法,就是不再计数。但一心依随息的出入,念兹在兹,心不散乱。这一方法纯熟后,渐观渐细,自觉此息仿佛从八万四千毛孔中出入,好象云蒸雾散,到这一地步,便能身心空灵,诸病消除。

随息纯熟以后,心念更觉凝静,便可放弃随息功夫。更进一步来做好下面的调心功夫。

(四)静坐时的思想——调心

静坐的目的,不但在于促使身体的健康,而最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求妄心的调伏,妄心调伏则智慧明朗,身体的健康,尚是余事。

前面所说的数息、随息等,虽是调息的方法,实际上,也正是调心的良好方法,因为专心数息时,心息相依,念头便无法驰散,所以在佛法上,教多散乱的众生,用数息观来对治。这里为了文字记述的方便,不得不将调身,调息,调心分别来说明,在实践时,原是同时进行无法分开的,不过我们的思想,纷纭杂乱,最难控制,数息、随息等,尚是初步的调心方法,自有进一步由粗入细,加以调伏的必要。关于调心的方法如下:

1、系心一处法 我们的意识界,恰像舞台,各个念头,恰像演员,忽来忽去,时时影现在舞台中,没有顷刻的停止。所以欲使妄念不起,极为困难。不过根据心理学的公例,当我们心意所注的一点愈明显,那未其他的杂念,便愈隐伏。因此我们的静坐中能注意于某一点,那未妄念便渐渐消除。系心一处法就是放下一切杂念,而专心存想脐间或鼻端,这样因心有所缘,渐渐纯熟,便不至胡思乱想,正像将猿猴锁于一处,它便无法跳腾一样。

学静坐最易发生二种现象:一、初坐时心中浮散,不易收摄;二、静坐稍久,妄念较少时,心中昏沉,容易瞌睡。注意脐间的办法,不但可以对治散乱浮动,而且根据生理上的定则,我们心念专注在什么地方,血液也必集中在什么地方,系心脐间或脐下,能使血液下降,有治病健身的作用。至于治昏沉的办法,最好注意鼻端,使心念向上,精神振作,而且有助于调息。一般说来,在晚上静坐时,由于日间劳倦,容易有昏沉现象,若早晨静坐,便不会发生。

佛法为了对治初学者的邪思杂念,并治病保健,也借用意守丹田法。如《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说:“脐下一寸,名忧陀那,此云丹田,若能上心守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调适,众病除矣。”但系心一处,只是对治散乱的一时方便,自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

2、返照内观法 上面所说的系心方法,不过是集无数的妄念归于一处,使不驰散,还是一种较浅的、对治浮沉的止心办法。实际上,既有所着,仍不离攀缘妄想,不是究竟的安静;而且我们无始以来的贪嗔等烦恼习气,根深蒂固,非进一步练习观照功夫不可。因此,对治得效之后,必须舍弃,再进一步的由浅入深,用内观的方法。这种内观法,也可叫内视术。就是我们平时的两目,都注视外物,现在当静坐时,可先放下身心一切万缘,将两目合闭,来向内细细返看自己的念头。那时一定觉得妄念来来往往,生灭不停。对于这些妄念,我们既不要去攀缘它,也不要去遣除它,只要知道它本来空寂,耐心静静观照,前念起时一返照,前念便空,后念起时,再返照,后念又空,这样念念生起,念念返照,便得念念空净,这实是正本清源的调心方法。

初学静坐的人,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不学静坐,妄念尚少,一学静坐,妄念反多”,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有正确理解。要知道我们的念头,忽生忽灭,本来很多,不过平时在之中,不易察觉,一旦习静之后,方能了了看清。比如室内虽有飞尘而不见,使门窗透入阳光,方见尘埃纷纷飞舞,所以能察觉妄念多的正是自觉的第一步。我们只要一切摒弃勿想,用坚定不移的毅力,精勤地练习观照功夫,到相当时间,妄念便能自然销落而达到心意寂然的境地。这种观照功夫,使在静坐中练习纯熟,渐渐能在平时日用之间,刻刻用心,凛然觉照,做到虽不静坐,也能如静坐时的心志静定,自将得更大的受用!

 1.静坐的时间静坐功夫到极深处,本应在日常行、住、坐、卧间,都能寂然凝静方可,但初学习时,不能不规定时间。静坐的时间,不论早晨、白昼和晚上,都可以的;不过有工作的人当以早晨起床后和晚上就寝前各坐一次为宜。使每日只能坐一次的人,那未以早晨静坐最好。每次的时间,固然越长越好,但也不必有意求长,当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使能每次三十分钟,逐渐延长到四十分钟乃至一小时,每日继续不断,那未收效便已不小。总之,可以晨坐为主,晚坐为副。早起先在床上抚摩上下腹,根据前述练习呼吸的方法,来调整呼吸,其次通大小便,再盥漱,然后静坐。但使早晨不能大便,也可随各人的习惯。

2.要调匀饮食我们既有这个身体,饮食的滋养是不可缺少的。饮食入胃,经消化之后,便变成糜粥状,入到小肠再变成乳状,经血管吸收后,变成血液滋养全身,可见饮食与生命关系的重大。但若食得过多,胃中不能尽量消化,反须将不消化的东西排泄到体外,这样便加重了胃肠的工作,结果必将气急身满,坐时不得安定。使食得过少,又将发生营养不足、身体衰弱的缺点,对静坐也是不相宜的。所以饮食必须调匀,我们一般习惯,大概病在多食,所以在进食时,若觉得胃中微有饱感,即宜停止;古人主张“食欲常少”,是有道理的。此外食物不宜浓厚,若能素食最好。静坐在早晨空腹时,最为相宜,食后约过一小时方可入坐。

3.要调和睡眠我们在日间劳力劳心之后,必须休息,来回复体力。睡眠是一种最长时的休息,睡眠以八小时为宜,过多容易使心神昏昧,对于静坐极为不利。使过少,那未体力不得回复,心神必将虚恍,也是不相宜的。所以睡眠要有定时,有节制,便可使神气清明。一般说来,每晚九时至十时间宜入坐,十时以后入睡,六时以后再起坐。如果能常常节欲独宿,这对静坐的帮助就更大,因为*欲不但易使身体疲劳和最易造成心识的昏散闷塞,而且是生死苦患的根本,凡习定修慧的人,必须注意禁戒。静坐程度渐深的人,在半夜醒后,便可起坐,坐后能不再睡,固然最好,如果感到不足,再寐一下,也是可以的。使静坐的功侯加深,坐时加久,那未睡眠的时间,便可渐渐减少,所以有终年以坐代睡的人。但这并不是可勉强学步的,总以调和睡眠,使不过多过少,最为合理。

4.要持之以恒初学静坐时,往往心中反觉苦闷,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视同穿衣吃饭的不可缺少。无论如何困难,必须加以克服,不可畏难而退;无论如何忙碌,必须继续行持,不可一曝十寒,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静坐的大效。

5.要不求速效静坐时不可求速效,一切要掌握“自然”两字的原则。譬如静坐本来可以消除疾病增进健康,但这种要求除病和健康的念头,在静坐时也宜摒弃勿想,一切听其自然,不要急于求成;因为静坐必须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身心变化的功效,正和食物的营养相同,一旦过分暴食,反致伤胃,而且心念有所执着,气血也便不得流畅。所以必须如长途旅行,耐心缓步,终有到达的一日。

6.要一切勿理静坐时要万缘放下,一心学习,虽杂念纷飞,只不去理会它,也不去厌舍它,一味做我的调息或调心功夫,杂念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自能逐步定静。又在静坐时,两目合闭,尚可使不见外物,但外界的音响,刺激两耳,心中便生妄念,最难处置。这时宜收视返听,不问不闻,只管自己用功,要久久练习,养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概才好。

7.要痛改习气学习静坐的人,应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痛改自己的习气。当贪欲、嗔恚、愚痴、骄慢等烦恼发动时,要和它们奋斗,逐步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使静坐功夫,获得不断的进展。至于常常依止善知识,具足佛法的三归五戒,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知正见,并进一步的做到离欲清净,更是修正禅定、发实智慧的必要条件。

8.可能发生的现象静坐日久,身上往往会发生颤动和发热的感觉,脑部也常常会有霹雳般的震动现象;心理方面,有时也可能影现种种幻境。这些现象,因各人的体质和心境而有不同,都出于自然,不可强求,也不可遏抑,也有静坐多年,身心方面已得利益,而不发生这些现象的。同时,这些现象的发生,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说,不过是由于静极而定以后,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反应的缘故。学坐的人要知身心本空,定中的一切境界,都如幻如化,了无实性,当不取不舍,一心寂定,切勿执着,否则将会误入歧途,而障碍正定的修持。

9.要注意定慧修持与气功的区别随着时代的进展,气功似已成为当前热门的话题。也有人把佛教的禅定功夫,看作高级气功。实际上,一般气功的吐纳引导和佛教的定慧修持,原是二回事。大体说来,气功和佛教的坐禅,前者着重于保健益寿和调动人体潜能,后者着重于明心见性,断惑证真。因为佛教认为“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如果一味执著于肉身、躯壳,最终不但会落空,而且会增长我见和身执,不能完成戒、定、慧三无漏学的修持。虽然佛教在修习禅定和在藏密无上瑜伽各层次的修持过程中,有一些调身、调息的方法,不仅有防止禅病发生,促使长寿健康的作用,而且有发生种种特异功能的效应,但这不过是修习禅、密功夫的初级阶段和副产品。只有止观并运,理事双修,断除我法二执,开发本具智能,解脱生死流转,成就无上觉道,才是学佛的真正目的。

请问气功是真的还是的?

第一阶段,深呼气吐气,呼吸要细而无声,稳而均匀,站立时笔直,双眼微闭并视鼻尖.亦可盘腿而坐,要点同上.每天至少练1到2个小时,练1,2个月后会感觉身体明显通畅,口中唾沫增多,力气有所增强.

第二阶段,站立式,目视鼻尖,呼吸稳重,注意力集中不可有杂念,吸时意想气由脚跟向上,直达脑部,此时用脚掌抓地,有助于气的提升,呼气时意想气由上而下,缓缓沉入丹田(肚脐眼下3寸处).周而复始,须每天都抽时间练,大概练2到3个月左右,感觉身体变轻,力气明显增强,口中唾沫增加.注意呼吸气时万不可太急,否则气有可能会卡在胸中,危险不大,但很难受.我练了不到1个月的第一阶段和1个月的第二阶段,别的不好说,但我的耐力明显增强了,1000米的成绩提高不少,后来学习繁忙而放弃始终觉得可惜.

第三阶段,大致跟第一阶段相同,只是气更大,更强,且有轻微的呼吸声.每天练气的时间也要适当延长,练3个月左右

道家养生长寿术(道家仙露养生丹)

气功是什么?

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偶尔出现“气功”的提法,亦无完整的解释。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一般认为“气功”二字从此被确定和传播开来。国外有些资料将气功译为“深呼吸锻炼法”,国内有些工具书也如是照搬,显然是未认识到气功的真谛,实际上气功锻炼包括呼吸、体势、意念三类手段,每一类手段又有多种锻炼方法,深呼吸只是众多呼吸锻炼方法中的一种。可见,将气功的定义解释为“深呼吸锻炼方法”,是过于片面了。

如果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通过调神的自我锻炼,使自身气机变得协调的锻炼方法。

随着科学的向前发展,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的有关知识来认识气功,这将更加深化我们对气功实质的认识。

如果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

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我们也可将上述认识概括成一句话:气功是一种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自我心身疗法。心身疗法的种类很多,气功区别于其它众多自我心身疗法的重要之处是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中国人所独有的,以中医理论内容“调神”为核心指导的实践活动。

[气功] 气功这门学问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气功一词首见于晋朝许逊的《灵剑子》一书,此处气功虽有练气、修德之意,但尚未作为专用名词使用。至清末《少林拳术秘诀》一书 的《气功阐微》中才明确提出气功一词。直至1953年刘贵珍把自己的功法定名为“气功疗法”,后又建立气功疗养院,并著有《气功疗法实践》等书,气功一词才广泛应用并为广大群众所熟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气功已发展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一门特殊学问。

何谓气功,目前已有数十家为之规范定义,虽各有道理和根据,但未有为众人所公认者。智能气功科学本着气功定义的内涵必须是各家气功实质的集中表现,将气功一词定义如下:“气功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调心、调身、调息是其外延),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该定义指出了气功的理论基础——整体生命观,包括宇宙大自然是一整体、人本身是一整体、人和大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天人合一),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各家气功共同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气功的特殊锻炼方法——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即意念活动集中、专一并和自己的生命活动结合到一起,这是气功锻炼区别于其它锻炼方法的根本实质,是气功定义的灵魂;明确了气功锻炼的目的——改造、完美、提高自己的生命功能,脱离自然本能的束缚,进入自觉智能的自由王国;指明了气功是运用功法完美自己身心、提高自己生命功能的实践——气功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气功锻炼的过程是运用气功科学的功理、功法来重新塑造、升华自我的实践过程。该定义概括了气功的全部内涵,是完整的、符合现代科学规范要求的科学定义。

——转贴自:《智能气功名词释义》

×××××××××××××××××××××××××××××××××××

气功

中国独特的健身术。系现代名词。古代则根据功法不同,分别称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或内功等。其特点是通过练功者的主观努力对自己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以达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内容 气功内容广泛,主要有调身(姿势)、调心(意念和松静)、调息(呼吸)、自我和肢体活动等。气功功法繁多,有以练呼吸为主的吐纳功,以练静为主的静功,以练站桩为主的站桩功,以练动静结合为主的动功,以练意念导引为主的导引功,也有以自我为主的保健等。中国气功流派很多 ,一般分为医、儒、道、释、武术五大派别,每个派别又分为若干个小流派。医家气功主要以防治疾病,保健强身为目的。儒家气功主要以修身养气为目的。道家气功主要以身心兼顾、性命同修、清静无为为目的。释家气功主要以练心为目的,要求精神解脱,其中又分两派,一派叫做八定,强调四大皆空,一派叫做参禅,强调修身养性,普渡众生。武术气功主要以锻炼身体、防身和提高击技为目的。各派气功尽管方法各异,但总以练意、练气为主。气功从形态上可分为静气功和动气功两类。静气功取卧、坐、站等外表上静的姿势,运用精神内守和调整呼吸的方法,着重练身体内部,所以也称为内气功。动气功是取意和气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如走式气功、太极棒气功、自我等,因为它有动作表现于外,所以又称为外气功。

作用和疗效 中国古代气功从一开始就用于治病和健身。气功所以能够治病,主要是因为它对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及心血管系统能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的异常反应有纠正作用,对腹腔器官有一种作用,对自身生理机能可起到自我控制作用等。练功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排除情绪的干扰,让人体的生理、生化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气功中的放松、入静和呼吸可缓解大脑皮层对整体的应急性反应准备,为机体的休息、修复和调整提供有利条件,亦即可清除“七情”对机体的扰乱,降低机体对外部环境的劣性刺激的敏感性,减弱“六欲”的危害;经过缓慢调整,使整体耗能减少,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姿势(调身) 姿势自然放松,是顺利进行气功呼吸和诱导精神松静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姿势本身也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姿势有平坐、自由盘膝、单盘膝、仰卧、侧卧、站式、走式等。

入静(调心) 入静是指一种稳定的安静状态 ,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减弱,进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即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常用的入静方法有五种:①意守法。②随息法。③数息法。④默念法。⑤听息法。以上五种调心入静法初练时可从意守法开始,逐渐过渡到随息法或听息法,或始终练一种,可因人而异。

呼吸(调息) 呼吸是气功疗法的重要环节 。通过锻炼,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种:①自然呼吸法。②顺呼吸法。③逆呼吸法。④停闭呼吸法。⑤鼻吸口呼法。⑥气通任督脉呼吸法。⑦潜呼吸法。⑧真息法。练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则指导下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要领 气功功法不同,其特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持之以恒、生活有节。上述要求,大多适用于各种气功,练功者具体练某种功时,还要参照该种气功的具体要求。一般有、大出血、高热、各种急及急性传染病的人不宜练气功。

把后天空气与先天元气合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功夫;对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锻炼、健身长寿的科学。古代称谓很杂乱,有吐纳、导引、炼丹、玄功、静功、定功、性功、内功,以及修道、坐禅、内养功和养身功等。“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朝许逊《净明宗教录》,其中有“气功阐微”记载。解放前董浩著《肺痨病特殊疗养法 气功疗法》及中华书局《少林拳秘诀》等书中,都提到过“气功”之词。但是,直到1953年刘贵珍等编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才对气功作了完整的解释,气功作为正式名词开始确定和流行起来。

一般认为,气功在商朝时即已产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气功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道、儒、医各家都研究生命运动的规律,提出自己的主张。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哲学中关于宇宙以及人的生命理论和我国古代性命之学相结合,佛教传统的修持方法和我国古代气功的修身养性相结合,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气功科学的发展。

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炼气乃以运行为主。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气要运行时,不可逆走,贵当顺行。如顺行的话,不但脏腑会舒畅,并可快慢自如;倘若逆运的话,内部各脏腑就要受到伤害,一些习练者练岔气致伤致残者时有所见。

古代气功一般划分为儒、医、道、释、武术五大派。儒家气功以“修身养气”为目的;医家气功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宗旨;道家气功讲究“身心兼修”、“性命双修”等;佛家气功要求“炼心”以求精神解脱,其中入定派强调“四大皆空”,参禅派强调“修身养性”、“普渡众生”;武术气功主要为了锻炼身体和提高技艺。近年来,有人依据气功功法的特点,将古代气功归纳为静功与动功,并划分为吐纳、禅定、存想、周天、导引五大派。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为主;禅定派强调意念锻炼为主,要求思想内联,静坐凝心,取一些不复杂的方法来集中意念,一般的静坐均属这一派;存想派也强调意念锻炼为主,但要求用一种想象幻视到莫种事物;周天派强调在思想内联的基础上意气相依,推动内气感觉沿自己体内的任、督脉等经络路线周流,也称为内丹派;导引派强调以动功为主,特点是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或作为自我。

----------------------------------------------------------------------------

气功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

原始的气功没有名称,以后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的“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而散见于历代名家著作中的静坐、坐忘、禅定、胎息、行气、服气、调气、周天、内丹等也都属于气功的内容。至于“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净明宗教录》一书,即使这是后世托名之作,那么最晚也在隋唐时期。在隋唐以后才出现的《中山玉柜服气经》记载:“气功妙篇,气术之道略同……”,但在内涵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不完全一致。现在所通用的气功,则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之后才逐渐得到推广的。

气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医疗保健等多种实践中,逐渐总结而形成的。气功疗法与体育疗法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可以包括体育疗法,但体育疗法却代替不了气功疗法。肢体运动始终只是气功调心的手段之一,呼吸运动也是为调心服务的,三调是统一的整体,必以调心为核心。内练与外练是结合的,应以内练为主。气功之气是指“内气”、“真气”,具有更深刻的含义。气功疗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至少它是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综合。

气功疗法包含心理疗法,但是与心理疗法有区别。心理疗法一般是指医生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觉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说理、暗示治疗;或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种表面上有些类似于睡眠的催眠状态,再对呈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暗示治疗。故病人始终是被动的。而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气功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气功作为一门科学,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与教义,只从教徒的修炼实践中提取科学的内涵。这反映在道藏、佛经中也记载了不少古代气功的资料;另外宗教中的一些理论,也常为练功者所借鉴。

--------------------

气功的研究

1955年,刘贵珍的气功著作翻译成日、英、印尼等语,他的气功概念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国大陆引起了第一次全国性气功高潮,陈毅、林伯渠、谢觉哉等***也进行了练功或题词。18年,上海的顾涵森女士在《自然杂志》发表了多篇研究报道,宣称找到了气功“外气”的电磁波、微粒流、静电等物理证据。次年,四川省发现了唐雨的耳朵认字的特异功能。这两个引起了研究气功热潮。1980年代中期,严新医师与清华大学陆祖荫、李升平等合作做出了气功外气影响分子结构的实验。在《自然杂志》、《生物物理学报》发表。在《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被广泛转载。气功协会会长张震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贝时璋等在确认研究报告可靠性的情况下,对该报告进行了推荐。中国中医研究院在1983年成立了气功研究室,1986年建立了气功学硕士学位。

道家养生长寿术

学习道家秘传养生长寿术,无需广阔的场地,就在您的卧室或床上,甚至您的办公桌旁都可以行功。你想知道什么是道家养生长寿术吗?下面跟着我一下来看一下吧。

古代道家秘传养生长寿术的作用

一、性机能大大增强性是生命活力的表现。

中医认为,房劳过度伤肾耗精,导致早衰早亡。因而提出:青壮者节欲,老年人绝欲戒房劳,要惜精若命。现代医学对这个问题研究较少,国外有人曾对后兔的脑垂体前叶进行过细胞检查,发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其结论自然与中医相仿。

家秘传养生长寿术恰好通过增强官机能,使性激素的分泌旺盛。而性激素能使体内脂肪减少和重新分布,从而起到有效的减肥作用。

二、祛病延年

人体自身有抗病能力,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机体免疫功能。美国病理学家沃尔福德扼要地报告老年的常见病,均与机体免疫系统机能减退有关。而机体的免疫机能却又与人的内分泌有密切关系,如前所述,道家秘传养生长寿术能调节人的内分泌,自然会使机体免疫机能增强,而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据实践证明,凡常练此功的人,一般都体健神足,食量增加,四肢灵活,思想敏捷,很少得病。至今还未有听说过练此功的人,患癌症而天亡者,所以,此养生长寿术确有祛病延年的功效。当代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牛满江教授对之极为推崇,认为这是人体生命的科学。

三、可防治暗疮、老人斑、红鼻子

男女青年为什么会长暗疮?原因是:青春期出现后,性激素的分泌开始增多,刺激皮脂腺充分发育,促使皮脂分泌增加,过多的皮脂淤积了皮脂通行的管道,再加上细菌在管腔里繁殖,导致发炎,于是就出现一脸的暗疮,俗称青春疙瘩,医学上叫做痤疮。学练养生长寿术可调节性腺和皮脂腺的机能,使性激素和皮脂腺的分泌趋于平衡,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痤疮的病因。再者,练长寿术中的润肤功,击打和面部,使面部的血流加快,改善了皮脂的溢出,可抑制痤疮的发生。

道家养生长寿术的方法

一、大呼大吸法

练习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种古代吐纳、导引法。具体的方法是用鼻使劲地吸气,用口呼气,或用鼻使劲地大呼大吸。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尽量延长时间,并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发出较大的声音,所以称为大呼大吸法。

功效:这是一种以扩大肺活量为主的呼吸法,类似深呼吸,能调动机体的内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对某些慢、疑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二、拍打头颈法

练习方法:坐于椅子上或站立,双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然后举起双臂,用双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颈部,右手拍打右侧颈部。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往后拍打,直到后颈部,这样反复拍打5~8遍为一次。每日晨起与临睡前可各做一次。

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头晕、头痛等头部疾病,有延缓脑力衰退、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三、踮脚健身法练习方法:将脚跟抬起,脚后跟离地面约1厘米,然后用力着地,这样为1次,1秒钟内不得多于1次,30次为1组,休息5~10秒钟。每次锻炼1~2分钟,每天锻炼3~5次。要注意锻炼时抬高脚后跟不能超过1厘米,否则不仅不会有效,反而还会引起脚掌的疲劳。

功效:这种方法适合在办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缓解久坐或久站后的下肢酸胀、乏力,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四、太乙站桩功

练习方法:舌头抵上颚,提肛,双手抱圆放在胸前,双腿弯屈,调整呼吸,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坚持半小时。

功效:根据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桩增肥,中桩减肥,低桩练武。收势为双手交叉放在身前,用力收腹提肛,脚趾抠地,收缩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疮。

道家仙露养生丹

中国道家内丹养生长寿学,史载由中华民族神圣祖先黄帝、老子依中国传统人天科学创立。是中华民族养生文化中的一块真金,在华夏大地上已流传、锤炼了几千年,长期以来,此功只在中国道家高层人士中秘相授受,致使长寿妙术难以广济众生。今世幸有中国道家老子混元派道长吴云青、华山道功名家边治中两位高师为弘扬大道、造福大众,简化道家戒律,捧出真金。更喜两位高师入室弟子、当代中国道家内丹养生名家苏华仁道长携此千古不传之学来传授。我们深知:黄金易得,一诀难求,更何况是长寿秘诀、治病良方!道家丹道养生主要传授的中国道家内丹养生修真学中的丹道动功"添油接命"、丹道静功"凝神入窍"、丹道卧功"神息相依",修学者只要能自觉地日日习练,足可益寿延年、开发智慧,促进获得人生事业成功。此功虽然机理奥妙和乎宇宙大自然万物生生灭灭变化规律,动作却很简朴,体现了"大道至简"这一真理,不论男女老幼都能学会、练好,取得理想效果。本秘功核心机制是"道法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生活、练功,本秘功是将宇宙大自然日月星万物能量入自身之中,故不耗人体能量反而能达到补充人体能量之真实神奇效果,实为道家千古一绝。更多信息可参看心江湖拼客网

道家如何给老人增寿

放生,不杀生。包括蚂蚁苍蝇,然后求玉皇大帝保佑。但是求这些都是蝇头小利。你应该求天神下辈子保佑你生到天上去。你也可以代别人做,更好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修行是一个过程,通过修正言行意,符合特定风格的生活方式,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人生即是一场修行。我现在就告诉你道家养生修行十大方法,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详情吧。

道家养生修练十大方法

据元代李道纯的统计,当时流传的养生修炼方法有三千余种,而道书上记载的大约只有二百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十大类。

1、导引类

这一类功法是以健身强体为目的的动功,包括导引术、术、点穴术、叩齿法、鼓漱咽津法、鸣天鼓、干梳头、干洗脸、揉耳运目、仙鹤点水、擦脚心、兜外肾、自发动、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动摇肢体为门径,与服气、存思配合,组成系列功法。

2、吐纳行气类

这类功法是以调炼呼吸为门径,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延年益寿效果,并能发放内气利他济人。这类方法包括气、食气、闭气、炼气、布气、胎息、调息、六字诀等。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吞咽元气、存思服气、调动内气等四种。

3、意念修炼类

我国道教气功,除“内丹”堪为不二法门,“行气”久称一树奇葩,其他如守一术、虚静术、存神、内观、定观、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窍、存思术等等,方法尚多;而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不外以意念修炼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为“意念修炼”,并从而与“内丹周天”、“吐纳行气”鼎足而三。

道教三大类功法足以概括我国气功中的一切静功,其中“行气”以呼吸修炼为主,“意念修炼法”以意念修炼为主;然而两者却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行气”功法常须借助意念活动进行配合,而“意念修炼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参与,只不过是各有专攻,侧重不同罢了。而“内丹”之术则综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从而成为我国气功中的千古绝招。

4、内丹周天类

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炼“丹”的系统修炼方法。在道教修炼诸法中,内丹的理论最称精湛,方法最为周密成熟,堪称道教气功的代表、精髓。

内丹的流派分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东派、三丰派、青城派;修炼的方法有十多种,但皆以性命二字为纲宗。就修炼的顺序来说,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有先修性后修命及先修命后修性的渐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称“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炼神之道与禅宗之禅的融合,入手即迳直炼神还虚,绝情忘念,明心见性。

先修性后修命,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从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见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彻命功。这种丹法的修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百日筑基,炼精化气,亦称为小周天;第二阶段为十月养胎,炼气化神,亦称为大周天;第三阶段为三年哺乳,练神还虚;第四阶段为九年面壁,练虚合道。

先修命后修性,为南宗所倡。其法从钟吕派内丹的传统方法入手,守窍调息,循序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至炼神阶段,参究禅宗性理,以“打破虚空为了当”。

从修炼方式讲,内丹又分为清修、双修二派。清修派主张阴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这是内丹的主流。双修派认为阴阳分具于异性之身,主张男女合修,取药于“同类彼法”。这类方法实属秦汉以来房中术的进一步发展。

道教还认为,男女生理不同,故炼丹的方法应有所区别。宋元以来,出现了不少“女丹”的修炼方法,一般都从意守膻中“炼体”入手。

5、辟谷断食类

辟谷亦称“却谷”、“休粮”、“绝粒”、“断谷”等,即在一段时间内,乃至长期不食蔬谷和烟火食。我国辟谷起源很早,并不是有了道教以后才有辟谷的。道教兴起后,接过辟谷之法,不仅把辟谷实践推向纵深,而且还予理论上赋予一种神秘色彩。

辟谷大略可分为辟谷后服气、辟谷后饮水、辟谷后服食药物三种,其中辟谷服药法有百种之多。这三种辟谷法,一般都与服气等类静功配合。

6、滋补服食类

这类养生修炼方法又称为“服饵”、“服食”。所服之物大体可分为草本金石类药物。道教宣扬服食用金石等炼成的丹药可长生成仙,已被实践证明属谬误之谈。但所服草木之类药物,多有滋补作用,服食得当,当非无益。比如适量的服食大枣、灵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参、干地黄等对人均有滋补作用。

7、房中养生类

中国医学把男女的性生活称为房室生活,也叫房事、行房或入房。凡有关医学性保健的方法,中国古代称之为“房中术”。古人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也能”,所以道家比较注意房中养生的研究。房中养生类的修炼方法就是性生活方面的卫生知识及锻炼方法。围绕着“养精、固精、保精”的过程,摸索、总结出了交而不泄,并能使精气上行补脑。具体方法有“独卧法”、“御女术”、“战术”、“补术”、“四季节欲法”、“求子术”、“房中禁忌”等。房中之法有十余家之多,不管是补救伤损,攻治诸病,还是阴补阳,增益年寿,关键都是落在“还精补脑”上。

8、起居摄生类

道家养生修炼之术,除内丹、行气、存思、服饵、房中、导引等法之外,还包括心身两方面的养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饮食、语言、情绪等方面的杂修之法,这就是起居摄生类修炼法,可谓博大精深,网罗无遗。它包括四时调养法、情绪调摄法、饮食调养法、起居调养法等。

9、香汤沐浴类

在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道教修炼方法中,还有一类不被外界注意,但在养生修炼中确有一定特殊作用的养生修炼法,这就是香汤沐浴。

所谓“香汤”,就是调进各种芬芳药料的温热洗澡水。香汤沐浴的作用不仅在于洗净身体,涤尽垢腻,并且还在于借助洗涤身垢的启发影响,反过来对洁净内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气自然清朗,有利于养生修炼。道教作道法之前,皆当香汤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沐浴的香汤常用五种香汤。所谓“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叶、零陵、青木香五种香药或香料的总称。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挥发油,味芳香,据道教密传,有避邪和去三尸的作用。桃皮是桃树去掉栓皮后的树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气味芳香,具有较强的健脑醒脑作用,且可以杀诸疮虫,止息痧气。柏叶,则具有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止饥的作用。零陵香,对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皆有较好的疗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还能清醒毛孔,促进皮下毛细管的血液循环,使沐浴者遍体舒适。

香汤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汤等加制而成。调汤之人,功德无量。

10、指印符咒类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样,也有手印、咒语。道教的手印称“诀”、“手诀”,手指做成诀的姿势叫“掐诀”。诀的种类有数十种,其作用与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则相异。道教的咒语,称为“祝”或“咒”。大约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韵文,第二种是无韵的短语,第三种取自佛教咒语。

道教在修炼时,多用咒语,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气一类,在开始做功及做功结束时,都要掐诀念咒。内丹修炼中亦往往用咒语。念咒时不但要掐诀,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诀同时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应。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炼时,还常书符。符的种类很多,各有其用场,虽召神制鬼自属无稽,但符篆的实际运用,都与气功修炼密切相关。

前些年,一提掐诀、念咒、画符,人们自然就和封建迷信联在一起。随着气功科学的深入发展,随着练功实践的普及和增加,人们开始注意到诀、咒、符这些神神怪怪的现象里面,居然还大有文章。尤其是密宗三密的发扬光大以及被人体科学界的认可,更使人们重新审视道教中的诀、咒、符。当然要擦去污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有一些已被解放出来,如“吹”、“呵”、“嘘”、“_”、“呼”、“嘻”这六字诀的治病、养生显着效果已被公认,并普遍使用;“握固”这种手印能促使心气归一、辟邪毒之气的作用,也被公认:“剑指”这种手诀在发气和治病上的显着作用亦被公认并广泛使用。

如何品鉴道教的修炼方法

如何品鉴道教的十大类修炼方法?其层次高低如何判断?李道纯在《中和集·试金石》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划分的方法和标准,即把修炼方法分为傍门九品、渐法三乘以及最上一乘这样三个等级。

以直接修性还虚的顿法为最上一乘。

内丹周天为渐法三乘,三乘中又分为初乘、中乘、上乘。百日筑基阶段的炼精化气修炼为人仙小成,得的是金丹为初乘层次;十月养胎阶段的炼气化神修炼为地仙中成,得的是神丹,为中乘层次;三年哺乳阶段的练神虚还修炼为天仙大成,得的是大丹,为上乘层次。

其它各类修炼方法均属不入乘的旁门。用现代语言来讲,也就是这类方法均属普及健身型的气功或养生方法,还够不上谈修炼的资格,不够档次。

道家养生秘诀真传

静坐养生

静坐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静坐不必拘泥于形式,主要是调心静神,神是生命活动的最主要元素,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安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调安和,并有助于提高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这里武当道家认为,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要静坐以安定内心,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动功养生

动态的锻炼方式,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锻炼和运动只要合理得当,适合自己身体当下的状态,是有益于健康的。

武当养生太极拳、无极功等动形修炼功法,都是动功养生方式,长久持之以恒练习,可强身延年。武当太极拳舒缓柔和,能排出体内毒素,破坏细胞滋生环境,可以使人保持心情舒畅,而且能提高大脑功能。

练武当太极拳首先讲究的是调理身心,做到松静自然。通常通过简易的练习,也就是通过外形的肢体运动,带动呼吸吐纳,增强体内代谢功能,达到内壮的功效。生命在于运动,所以武当道家推出动静结合的养生修性方式,动以强身,静以修性。

饮食养生

对于饮食合理安排搭配,可以调养精气,平衡五脏之阴阳,防治疾病,提高阴阳的吸收消化。所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达到营养均衡、强健体质。

武当道家自古以来对膳食尤为考究,道家养生饮膳法,本于饮食有节,求其相合相生;基于饮食适中,六味以淡为主。

武当道家饮食宜忌:饮入口而缓咽,食入口而细嚼;温热之饮,精细之食;微渴而饮,微饥而食;饮不过多,食不偏食;善食蔬果,节食鱼肉;晚餐食少,早餐食好;晨起两口热水徐徐咽,饭前两口饭汤缓缓喝。

文章标签: # 气功 # 呼吸 #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