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问答 生肖问答

道家学说的道指什么生肖_道家指哪些生肖

tamoadmin 2024-07-13 人已围观

简介1.老子指什么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有哪些关于他的生平介绍和故事?3.谁能通俗地解释道家的道是什么意思?4.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5.道家代表人物是什么?儒释道指的是儒家、道家和释家。1、儒家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它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儒家的主要特点:祖述尧、舜

1.老子指什么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有哪些关于他的生平介绍和故事?

3.谁能通俗地解释道家的道是什么意思?

4.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5.道家代表人物是什么?

道家学说的道指什么生肖_道家指哪些生肖

儒释道指的是儒家、道家和释家。

1、儒家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它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儒家的主要特点: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崇尚礼仪即注重维护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2、道家

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道”。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与万物的关系,就静态而言,“道”是一切人、物共同存在的最终保证,是最高的价值,是终极性的价值根源。

就动态而言,道是秩序的凝构及其动力,是“造化”或“造化力”,是使万物得以相生、相续、转化、发展的实现性原理。道家的主要特点: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其宗教理论和信仰素质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活风俗密切适应。

保留了历史上的自然宗教因素,而且还夹带着不少迷信成分;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的几个层次;以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修生养性为现实利益,是一种既重视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的宗教,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

3、释家

释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鸟巢禅师把这三个字通俗易懂地表达成十六个字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释家的主要特点:相信因果。“因、缘、果”三个字,贯穿于整个三藏十二部经典,是佛法的中心;众生平等的思想。众生是平等的,只因业力不同而现相不同,均是因缘生法;发出离心,修解脱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提心就是广大心,既有智慧又有悲心。

中华儒释道三教发展与融合的过程:

中华文明是在文化不断融合中形成的,中华文化的信仰方式一般通称为儒释道三家,三家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又有“三教并立”“三教合一”的说法,当然也有“儒术独尊”的传统。

综观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是儒释道三教连称,彼此独立,相提并论,出现三教一致的萌芽。唐宋时期三教加强了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相互借鉴和吸收,但其主流而言,仍各树一帜。元明清阶段出现了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

此三个阶段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发展和融合的基本过程,第二阶段是在继承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基础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反映了三教合流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老子指什么

老子、列子、庄子、关伊子、张道陵、葛洪、陈抟、邱处机、王常月、陈撄宁、易心莹、

道教是继承道家学派思想发展形成的

闵 智 亭

道家学派思想怎么会被道教接收过来成为立教的理论基础 ?要明白这个原因,就得从道家学派诸著述中来追本溯源。

早在战国时代,齐国稷下黄老学派,已经把黄帝、老子结合成一个体系。所谓: “道家之学起源于黄帝,集成于老聃”。不过这时的黄老学派,是把黄帝、老子之“清静无为,自然而治”的思想作为学术来研究,并没把黄、老神化。后来,黄帝成了由神仙家们演成的“骑龙升天”的神仙。老子又是个“西渡流沙莫知所终”的存疑人物。《老子》这部书人称“辞称微妙难识”,很多词旨可为修仙炼养者藉作理论依据。而《庄子》,这部老学的继承和发微著作,所记述的黄帝去崆峒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和形容的藐姑射之山“绰约若处女”的仙人,以及老子继承人列御寇的“御风而行”等等,还有“缘督以为经”的炼养法,又都为炼养成仙说作了佐证。齐国的邹衍,把《洪范》五行,推演成“五德终始之运”,创立阴阳五行学派。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为齐燕方士们找到了修仙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南方的楚国,更有着众多的神仙说。如:彭祖,至殷末已活到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三闾大夫屈原,在他的《楚辞》中能一气列举那么多神仙,他的《远游篇》更能把修仙“路经”阐发得那样详尽,无怪冯友兰在他的《再论楚辞中的哲学思想》一文中说:“屈原的著作中的精神说,也可说是为道教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料”冯友兰先生是认为:“黄老之学,到了汉末,终于成了道教”的。战国时代流行的:《行气玉佩铭》、《却谷食气篇》、《导引图》(后二者见马王堆出土帛书),都是属于道家学派的修炼长生的丹法。由于道家学派的学术思想是继承古老文化而来,形成其多种因素,《汉书·艺文志》所记汉初“道家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其大旨都在于“去健羡,处冲虚”;另有“神仙十家二百五卷”。“道家”、“神仙”在西汉初还有所区分,到了东汉已逐渐溶汇到了一起,以次包括于道教之内了。加之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以及汉末皇帝对老子的崇祀,皇帝把老子正式神化了。桓帝延熹八年两次遣使者至苦县祠老子,一次是正月,遣中常侍左馆至苦县祠老子,一次是十一月遣中常侍管坝之苦县祠老子;九年,桓帝还“亲祠老子於濯龙宫,以文罽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西汉初用《老子》之学作南面术施政的“黄老学”的老子是人,到了汉末就成了“神”了。神仙方术的“黄老道”也就随之而形成了。从汉·顺帝时的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在曲阳泉水中所得《太平青领书》即《太平经》始,在民间形成一个原始道教组织——太平道。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太平经》按《后汉书·襄楷传》所说,是:“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宗,而多巫觋杂语。”《太平经》中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思想和追求平等理想社会的患想,无疑是从《老子》思想渊源中提取出来的。后汉·顺帝。汉安年间张道陵在四川创立另一个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即天师道,亦称正一道。五斗米道更是以《老子》为主要经典,定为教徒的必修课。据《后汉书·刘焉传》和《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老子五千文》是由张鲁定本为五千字而命名,联系清·光绪年间发现的《老子道经上想尔》中的《想尔二十七戒》,把《老子》注上道教教义的创始者,应是张道陵至张鲁。《老子想尔注》至少是张鲁定本五千字时加以充实完整起来的。五斗米道除把《老子》宗教化注释作为教义外,还搀揉了神仙、方术、数术、神咒、符录、内外丹法等等。五斗米道是直接继承综合道家学派思想的《老子》发展出来的。

由黄老学衍绎而来的黄老道 (方仙道),而太平道,而天师道,到两晋南北朝出现的北天师道、上清道、灵宝道、帛家道、楼观道等教派,经过各派道教人士的努力,创造出众多的道经、道典,奠定了隋·唐以后道教的理论基础。这些著述涉及面很广,“包罗万象”,可谓为我们民族文化大放异彩。回顾一下历代国家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笈志》和其它志乘及辑道教典章经书的《道藏》,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道教和道家的启承关系。

道教是在有悠久历史、光辉文化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版图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有着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特色和民族气节,不是从 “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平空出现的。道教也吸收了些外来宗教的东西,那是为了充实自己,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宗教斗争,道教有时受挫折,那是由于与政治斗争的结果。

道教自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是以道家学派思想为依据的产物。用道教人士自己的话说:道教是 “黄老遗风”、“老庄家风”,这毫不牵强附会。

金、元时创立的道教全真派, “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老氏所谓: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庄生所谓:游心于谈,合气于漠,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外天地,遗万物,深根宁极。才全而德不形者全真有之” (《甘水仙源录·郝太古道行碑》)。这段文字虽没涉及全真派内丹清修的事,然祖述老·庄是很确切的。

综上所述,所以说,道教是继承道家学派思想发展形成的。

道家和道教是分不开的

先秦、西汉的 “道家”和东汉以后的“道教”,两者面貌不同,如何能够结合?(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信仰什么?就是老子之道。)东汉张道陵创教以前,只有 “道家” 而无 “道教”但“道教”的思想萌芽早已潜伏在“道家”诸子之内,后来才逐渐得到发展。自从“道教”产生以后,“道家”之书除了仅有的几种古籍而外,并无新的著作流传,我们就盲目的认为它的继承人永远断绝了吗?其实不然。

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整个的 “道教”完全被“道家”哲学精神所笼罩,其中知识分子包括在朝、在野、方内、方外一切信仰的人士,凡关于治国修身之道,他们都崇拜老子;关于隐逸全真之道,他们都效法庄子(庄子在道家的资格等于儒家的孟子,儒家则孔孟拜称,道家则老庄并称);关于神仙变化的传说,他们都根据《列子》的幻想而扩大之,更加捉影绘声、描摹尺致(列子书中穆王、汤问二篇,汉刘向已说它“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但刘向也不能不承认列子是道家)。在这样情况之下,偏重于理论性的“道家”和偏重于宗教性的“道教,彼此打成一片,实际上已分不开了。

历代以来道教界尽管受尽了儒家的排斥和外界的讥笑,而道教自己半入世、半出世的作风,竟立于不败之地,其原因何在?就是它的教理教义深入人心,遍及社会各阶层,适合群众所需要之故。我们今日研究道教,对于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必须认识清楚,否则,就不能批判的接受。诋毁者固然是隔靴搔痒,赞美者亦未必恰如其分。已往学者们总是弄不明白, “道家”哲学思想为什么混杂于“道教”的宗教信仰中? “道家”的老子为什么变成“道教”的天尊?他们常常著书立说,企图把“道家”与“道教”分开,使太上老君坐不稳三清宝座,但惜徒费纸笔,那些文章并无丝毫效果,因为他们既不懂社会群众心理,又不察道教历史根源,只算得一个书生的见解而已。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有哪些关于他的生平介绍和故事?

问题一:老子是什么意思? 现在“老子”是骂人的话!

当然不是一个人

古代的“老子”: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

《老子》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强调人们在思想上、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他抨击当时的统治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他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充满着辩证唯物思想,是人们经常引用的经典语言。在物质上,他强调“知足”与“寡欲”,进一步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无私心时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他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保护自然的思想,这和当今重视环境保护的观点相当吻合;或者反过来说,早在二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先知先觉地提出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怪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强调,21世纪东方文化将逐渐取代西方文化,即“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济西方文化分析思维之穷,把全人类文化提高到发展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我们这里“老子”有两种用法:一是称呼父亲,习惯用法是“老头子”;一是在得意时称呼自己,如,“老子当年在学校就入了党!”四川和山西人

问题二:老子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 老子 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问题三:老子(zi)是什么意思 老子 lǎozi

(1) [father]∶父亲

(2) [I;me]∶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问题四:老子所谓的道指的是什么意思? 据《老子正宗》中的说法

老子所说的道包含寺中不同的含义

1、道指宇宙的本体,道是宇宙的本源;

2、道是万物的运化规律,即人们所说的道理;

3、道是万物的主宰,是指道决定万物的功能;

4、道是通向真理之路,即认识真理的门径。

老子是道家的祖宗,它说的还不能代表道家的道么?

问题五:老子原名是什么 老子原名是:

原名李耳;

后人称其为“老子”河南省鹿邑县人(今河南省鹿邑县);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问题六:老子之上什么意思..... 在看跑男么。

老子 是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人。韩非子是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人。-500 问题七:老子是什么派。 当然是道家了,儒道法,当时的三大派别,孔子,老子,墨子三个人

问题八:老子是干什么的 一个老头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麻烦纳,谢谢!

谁能通俗地解释道家的道是什么意思?

1、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思想体系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

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3、老子的故事

有一天,老子在路上行走。走着走着,一位老人走上去问老子:“我一生碌碌无为,可最后我有房住,有饭吃,有钱花;而我的那些邻居们他们一辈子在田地里耕作,可他们却住的不好,而且都先我而去。你说人是不是应该像我这样呀。”老子听后,拿来路边的石头和砖头问这位老人:“两样东西,你会选择哪样。”老人毫不犹豫的拿了砖头,答道:“石头虽寿命长,但砖头对我有用。”老子又问了问路人,答案都是一样的。

于是,老子便说:“正如石头和砖头一样,人的价值也在于此。人不在乎活的长短,而在乎他对这个社会是否有价值。对我们的社会为价值的,我们会惦记于心,而对社会无用之人,世人会很快将他遗忘。

4、影响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分为《道》经与《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真正的道是不能语言来说明的,真心是道,平常心是道,穿衣吃饭无不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两句话是《道经》的开篇之首,对于老子全书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它以思辨的形式,道出了规定与否定、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道家的道指的是世间万事万物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感情意志为转移的。这个道,是自然之道。

《老子清静经》言:“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可以得知“道”应该是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

正如阴阳太极,一阴一阳谓之道.

道家代表人物是什么?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道家的思想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道:道家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是一切存在的本源和规律。道是无形无象的,超越人类的理性和感知,无法言说和定义。

2、自然: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强调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过度干预和改变自然的本性。

3、无为而治:道家认为宇宙本身就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能力,人类应该尽量少干预,少干扰,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4、非争:道家主张不争不抗,不追求权力和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强调放下欲望和执着,减少争斗和冲突。

5、自由:道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实现。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

6、无欲:道家认为欲望是痛苦的根源,主张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强调减少物质欲望和功利心,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道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1、政治观念: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争不抗,追求自然无为的境界。这种思想对于政治观念的影响是,主张少干预民众的生活,少干扰自然秩序,给予个体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2、社会秩序: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倡导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对于社会秩序的影响是,强调个体应该放下欲望和执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减少争斗和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3、个人修养:道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实现。这种思想对于个人修养的影响是,鼓励个体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以达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1、道家创始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是其作品的精华,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一一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2、道家的最大传承和发扬者——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

代表作品为《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南华经》),其中的名篇有《道遥游》《齐物论》等。一一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3、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说的本源来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扩展资料

道家无为思想的产生背景

周朝之前,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自平王东迁,东周开启,实施了分封制,国家最高统治者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并准许其建立诸侯国。

诸侯有权将封地再分封给卿大夫,将任务层层摊派,最后把土地分给百姓耕种。这虽能提高下级加强生产的积极性,但弊端也大。比如诸侯等下级,通过瞒报产量和偷税漏税等,就可减少上缴比例。因此,诸侯国越来越富、周王室却越来越穷。

随着周室日渐式微,诸侯日益坐大,大国之间互相争权夺利、吞并小国、争当霸主。此时的周天子仅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无实际控制天下的能力,因此周朝进入了大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你争我夺、连年征战,导致战火纷飞、人头翻滚,百姓苦不堪言,天下混乱至极。

老子亲眼目睹诸侯争霸、战乱纷起、百姓民不聊生、国家渐趋衰落等乱象。他遵从“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而隐”的理念,意欲隐去。他认真思考天下大乱问题,

认为根源在于统治者(诸侯)的利欲熏心、胡乱作为,并以妄为常、乐此不疲,此即“有为”;基于此,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即:知常不妄,循行天道,顺势而为,而不胡乱作为。期望能以此来缓解社会尖锐的矛盾,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这就是无为思想产生的缘由。

百度百科-道家

文章标签: # 老子 # 道家 #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