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问答 生肖问答

廉颇蔺相如回车巷_蔺相如回车避廉颇打个生肖

tamoadmin 2024-07-11 人已围观

简介1.负荆请罪历史人物2.有谁知道蔺相如的资料-出生年月,生肖,星座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大臣,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三个事件。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为历代人们所传颂。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期赵国

1.负荆请罪历史人物

2.有谁知道蔺相如的资料-出生年月,生肖,星座

廉颇蔺相如回车巷_蔺相如回车避廉颇打个生肖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大臣,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三个事件。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为历代人们所传颂。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为赵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相传为河北曲阳人。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不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更难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无畏的胆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和以国事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说是驰誉九州,光耀千古。

然后就是。。。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席上,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了赵国的志气,大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结果使廉颇很不高兴.为避免和廉颇相争而误了国事,他每次出门,避让廉颇,常常装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颇排地位高低,最后使廉颇很受感动,十分惭愧,两人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和衷体国,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赵人蔺相如

《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到今天,中华历史汉之前,最翔实、最可靠的文字记载,仍然只有《史记》一家.而司马迁,伟大的历史学家,曾记载了英雄蔺相如的事迹.

《史记》说:“蔺相如,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缪贤,太监,蔺相如是他的门客,出身微贱,如何能名垂青史呢?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也叫负荆请罪吧).

赵惠文王时,得天下美玉,叫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说要用15座城池换璧.赵王一时手足无措:说把璧给秦,怕秦城不可得;说不给吧,秦强赵弱,怕秦以兵来打.缪贤推荐,蔺相如奉璧入秦.

秦王本来就是恃强凌弱,想霸占宝物,没说用城交换的事,蔺相如一怒之下,持璧睨柱,说:“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秦王大惊失色,退步求和,假装要划城给赵.蔺公早就识破其诡计,要秦王斋戒五日再说,随后悄悄派人从小路归璧于赵.等秦王再召见时,蔺相如坦言,璧已归赵,因怕秦不守信,必须先割地再给璧,不行的话,你把我煮了吧!秦王一想,杀了相如也不能得璧,算了吧,放相如一马.这就是“完璧归赵”.他不辱使命,赵王大喜,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攻打赵国,杀了两万多人,秦王根本没把赵放眼里,准备叫赵王渑池相会,羞辱一番.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好个蔺相如,挺身而出,端着个盆子(缶瓦非得让秦王敲,秦王大怒,不干.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就要玩命呐!吓得秦王只好听命,于是赵国的史官写下了:“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瓦.”这就叫“渑池会”,相如功大,封为上卿.

《史记》中的人物分为三个级别:本纪、世家、列传.秦王最高,在本纪之中也属前列,帝王中的帝王;而蔺相如地位很低,和廉颇一起在列传第二十一,也就是百姓中的豪杰.以百姓之位,敢叱咤帝王,弄得秦王狼狈不堪,可见相如之忠、之胆.

两次交锋,奠定了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官职提拔,比攻城野战,声名显赫的廉颇还高.廉颇不服,百般相辱,而蔺相如却一退再退,百般忍让.手下人看不过说相如没骨气,再这么下去,没人愿意打下手了,蔺公一笑,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当然是秦王了,那么“以秦王之威”,我蔺相如敢“廷叱之,辱其群臣”,为什么我就怕个廉颇呢?告诉你们吧: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在,如果我俩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之所以忍让,是因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负荆请罪,二人遂成刎颈之交.这就是“将相和”,蔺公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感动了廉颇,名传天下.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描写的人物不少,除廉、蔺二人,还有赵奢、李牧等名将,但我们注意到,在文章末尾加入评论的“太史公曰”中,凡67字,字字千金,全部是表彰蔺相如的,全文如下:“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书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以“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当廷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譬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相传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狮颈之交.

廉颇

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

《负荆请罪》的资料: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

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

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

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

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

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

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可

以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

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

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

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

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

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

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

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

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

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

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

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

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

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

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负荆请罪历史人物

Ⅰ 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50字以下)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比廉颇大将高。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蔺相如只是巧舌如簧,并没有做实质性的贡献,他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甚至上朝时假称有病。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蔺相如的下人觉得蔺相如胆小怕事,很是不屑与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

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为了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我躲着廉颇大将军实属上策”

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没想到上卿的良苦用心。”

(1)负荆请罪的故事内容扩展阅读

负荆请罪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

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

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

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Ⅱ 负荆请罪的故事简介

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背着荆条,赤着身子到蔺相如府上去谢罪,请求原谅的故事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Ⅲ 关于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50字或60字或65字)

关于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战国时,蔺相如和廉颇是赵国内的文成武将。由于廉颇官位在蔺相如之下,容心中不服,扬言要当中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了,总是想方设法躲避他。

有人问为什么要这样,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不敢攻赵,是因为有我和廉颇。要是我和廉颇发生冲突,对国家不利啊!”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感到很惭愧,于是他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道歉。

(3)负荆请罪的故事内容扩展阅读:

负荆请罪蕴含的道理

1、从廉颇的角度出发,尽管在故事的前期廉颇是个小心眼的人,但他后来认识到了错误并及时向人赔礼道歉,可见廉颇是一个看中国家利益的人,是一个有担当的军人。是人总会犯错,最要紧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更正。

2、从蔺相如的角度出发。蔺相如明明不怕廉颇的挑衅,可始终避让廉颇,说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在廉颇低头后,蔺相如也没有难为廉颇,说明他也是一个不计较的人,处处以国为重。这也教育大家做事情要有大局观,以大局为重,不要把个人的恩怨凌驾在国家的利益上。

Ⅳ 简要概括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内容。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4)负荆请罪的故事内容扩展阅读: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主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Ⅳ 负荆请罪故事简介

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Ⅵ 负荆请罪主要内容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Ⅶ 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今天,闲来无事,顺手拿起书来看。一眼就看到一篇文章——《负荆请罪》。讲得可有趣了,让人百看不厌,使人看了以后,受益匪浅。它讲的是战国时代的事。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叫蔺相如的人去秦国交涉。蔺相如凭着聪明才智为赵国争回了不少面子。使秦王不敢再小瞧赵国了。赵王很高兴,见蔺相如这么有才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宰相)。这可气坏了大将军廉颇。蔺相如知道廉颇嫉妒,所以处处让着他,蔺相如的手下不明白,问:“您的地位比他高,为何处处让着他?”蔺相如说:“秦国不敢来攻击赵国,是因为赵国文官武官一条心,我们俩好比是两只虎,如果打起来,难免有一只受伤,秦国就有进攻赵国的机会。”这席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感到很惭愧。脱掉一只袖子,背着一根荆条来找蔺相如,要求蔺相如责打他,蔺相如不但没有责打他,而且原谅了他。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这则故事使我受到了许许多多的教育。人不能有嫉妒心理,别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嫉妒,这次输了,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去做,争取下次超过他。嫉妒心理是很不好的,我们应该克服它。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点,我们应该向蔺相如学习,学会宽容别人,原谅别人,理解别人,做到“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如今的社会,很多人缺少这一点,只要别人做一件对自己不利的事,就怀恨在心。更重要的一点,知错必改,有些人做错了事,别人批评了他,他还屡教不改,正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同学们,如果我们都像廉颇那样知错必改,像蔺相如那样没有嫉妒心理,心胸开阔的话,那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Ⅷ 负荆请罪故事概括

廉颇

蔺相如

的故事,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这七国

当中

,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

赵国

。有一次,

赵王

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

秦王

,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

大将军

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

小巷子

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

自己的主人

,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

文官武将

一条心

我们两人

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

事儿

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

穿好衣服

,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

两个人

一文

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

成语

,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有谁知道蔺相如的资料-出生年月,生肖,星座

一、负荆请罪人物

战国时的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典故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

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

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

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

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己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

二、成语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谁

负荆请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解 释 荆是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作杖。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负:背着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示 例 我今特来寻贤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近义词 引咎自责

反义词 兴师问罪

歇后语 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

灯 谜 丈夫赔礼

英 文 offer a humble apology <proffer a birch and ask for a flogging; apology for wrong-doing; be contrite and ask for pardon>

典故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拼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三、负荆请罪出自于哪个历史人物

公元前283年,秦国的昭襄王听说赵国的惠文王得到了一块无比珍贵的璧玉,名叫和氏璧,秦王非常想得到这块和氏璧,就派了一名使者去见赵王,说是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被弄得进退两难,就只好派蔺相如作使,者去秦国,临走前,赵王一再叮嘱要小心为重。

蔺相如来到秦国后,恭恭敬敬地把和氏璧送了上去,可秦王看了半天,也不提半句有关换城的话。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便告诉秦王,说玉上有个小毛病,让我指出来,便趁机把和氏璧拿回手中,对秦王说:“如今和氏璧在我的手上,大王要是再逼我的话,我就把我的头和玉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面!”说着做出要撞的样子。秦王无奈,赶紧让大臣把地图拿来,把十五座城池指给他看。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交出城池,便让秦王五天后举行一个转让仪式,同趁秦王准备的时候,蔺相如悄悄把和氏璧送了回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更加宠信他,并封他为上卿,地位一下子升到了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非常不服,气乎乎地说:“我是赵国大将,经历过多少战争,立了多少大功,而他光靠耍嘴皮子就爬到我头上来了,我见了他,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蔺相如很快知道了,为顾全大局,他尽量避让廉颇。后来,廉颇终于明白了他的苦心,觉得很对不起蔺相如,就身背荆条去请罪,所以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四、负荆请罪历史人物是谁

战国时的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典故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

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

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 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 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 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 和廉将军两人。

如果 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 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 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

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己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 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 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五、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谁

廉颇廉将军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

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府的门前请罪。

他说: “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六、负荆请罪讲的哪个历史人物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

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

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

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

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拼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

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 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

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

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

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简介

蔺相如生卒不详,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为赵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相传为河北曲阳人。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不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更难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无畏的胆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和以国事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说是驰誉九州,光耀千古。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我们展现了蔺相如光彩夺目的人生片断。后人在景仰蔺相如的同时,对其人其事也想有更多的了解,可是历史也总是给人留下缺憾,对蔺相如早期及晚期的活动记录很少。即便在有限的资料记录中,也有许多错讹、互相矛盾之处,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比如,从现有资料看,仅蔺相如故里及墓地就有多种说法,其中故里说主要由河北省邯郸的蔺家河村、山西省古县的宝丰村和洪洞县的许村、山西省榆次的蔺郊和相立村、山西省的泽州、河南省辉县、安阳的太平岗、相村等地;蔺相如的墓地主要有河北邯郸、邯郸蔺家河、磁县羌村、保定曲阳相如村、涞水县蔺家庄、陕西临潼、山西古县蔺子坪、山西泽州、河南辉县、修武县等十余处。不要说各地众说纷纭,让一般人看了一头雾水,即便是一些地方政府乃至研究专家往往也是各执一词、难有定论。本人作为蔺氏后人一员,对此尤为关注,亦苦苦探究分析事实真相,力求去伪存真,为蔺相如文化研究稍尽绵薄之力。下面是本人根据现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比较、研究考证得出的一些初步结果。希望借此为后人景仰、怀念、了解相如弥补一些缺憾,并推动蔺相如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丰富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内涵。

山西的离石县西部周代封地为蔺,是蔺氏的起源地。祖先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山西赵城迁过来的,是蔺相如公的旁系后裔。先祖蔺本周公,长子仁宽,次子仁和。仁宽英勇无双,王命镇守本郡,封为镇国武威侯。仁和学识渊博,出仕宁邑。从此家谱透露的信息看,该家谱成谱时间很早,像“王命镇守本郡,封为镇国武威侯”等说法均带有秦汉时期鲜明的郡县制和分封制特点,“宁邑”更是殷商时代对河南修武的称呼。其内容记录准确,且点名“是蔺相如公的旁系后裔”,这说明该支蔺氏对蔺相如时期的宗族关系十分清楚,与蔺相如一支的关系不是血缘很近,就是居住的地方很近。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编辑本段秦廷智变

秦昭王在章台(秦宫名,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水)接见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璧,恭恭敬敬地献给秦王,秦王接过璧。展开锦袱观看,果然纯白无瑕,宝光闪烁,雕镂之处,天衣无缝,真不愧是稀世之宝,非常高兴,又依次递给妃嫔、文武大臣和侍从们欣赏,众人都啧啧称赞,欢呼“万岁”,向秦王表示祝贺。

过了很久,秦王却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绝对没有诚意不会以城换璧,心生一计,对秦王说:“这块宝玉很好,就是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听后,就把璧交给他,蔺相如接过璧,迅速后退几步,身子靠着柱子,愤怒得怒发冲冠,义正词严地对秦王大声说道:“大王想要这块美玉,写信给赵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当时赵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得无厌,仗着势力强大,想用几句空话骗取赵国的宝玉。大家都不同意把璧送来。可我却认为:即使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骗,何况秦国是个堂堂大国呢?再说也不能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伤了两国的和气。赵王采纳了我的意见,并且还斋戒了五天,写了国书,然后派我作使臣带着宝玉到秦国来。态度如此恭敬。可大王却在一般的离宫接见我,而且态度又这样傲慢。大王把这么贵重的宝玉,随便递给宫女侍从们观看,分明是在戏弄我,也是对赵国不尊敬。我看大王并没有用城换璧的诚意,所以我把它要了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在柱子上撞个粉碎。”说罢,举起和氏璧,眼瞅柱子,作势向柱子砸去。

秦王怕蔺相如把璧砸坏,赶忙赔礼道歉,请他不要那样做;一面叫来掌管地图的官员送上地图,秦王摊开地图对蔺相如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准备划归赵国。蔺相如想到秦王现在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绝对不会把城给赵国,于是又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非常喜欢,可因为害怕秦国势力强大。不敢不献给秦王,在送走这块璧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隆重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璧,也应该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上举行九宾之礼,我才能把璧献给大王。”秦王想到璧在蔺相如手里,不好强取硬夺,便答应斋戒五天,然后,又派人送蔺相如到广城宾馆去休息。

到了宾馆,蔺相如想到秦王虽然答应了斋戒五天,但一定不会真把城给赵国,于是就选了一名精干的随从,让他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普通老百姓,揣着和氏璧,悄悄地从小路连夜赶回赵国去了。”再说秦王假装斋戒了五天,就在朝廷上设下隆重的九宾之礼。两边文武大臣排立,传下命令,要蔺相如来献璧。编辑本段完璧归赵

蔺相如走上朝廷,对秦王行了礼说:“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已经有二十一位国君了,没有一个是讲信用的。我怕受大王的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早派人带璧离开秦国,恐怕现在早已到赵国了。”秦王听了,十分恼怒。蔺相如仍旧从容不迫地说:“今日之势;秦强赵弱,因此大王一派使者到赵国要璧,赵国不敢违抗。马上就派我把璧送来,现在要是秦国真把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以换取和氏璧,赵国哪敢要秦国的城邑而得罪大王?欺骗大王,罪当万死,我已不存生还赵国之望,现在就请大王把我放在油锅里烹死吧,这样也能使诸侯知道秦国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诛杀赵国的使者,大王的威名也能传播四方了”。

秦王的阴谋被彻底揭穿,又狡辩不得,只好苦笑一番。而秦王左右的大臣卫士,有的建议把蔺相如杀掉,但被秦王喝住了。秦王说:“现在即使把蔺相如杀了,也得不到璧,反而损害了秦赵两国的友谊,也有损秦国的名声,倒不如趁机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于是秦王依旧按九宾之礼在朝廷上隆重地招待了蔺相如;然后客气地送他回国。以后秦国一直不肯把十五座城割给赵国,赵国自然也就没有把璧送给秦国。编辑本段渑池之会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简(今山西离石县西)和祁(今山西祁县)两块地方。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互修友好。赵王害怕,想不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赵王听从了廉颇、蔺相如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临分手。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还在边境上布置了大量的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

到了渑池,见到秦王,双方行过礼,便在筵席上叙谈,酒到中巡,秦王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弹瑟,我这里有瑟,就请你弹一支曲子助助兴吧!”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秦国的御史走了过来,在简上写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弹瑟。

蔺相如见此不悦,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瓦盆),我这里有个缶,请你敲敲缶让大家高兴高兴。”秦王听了勃然大怒,不肯答应。蔺相如又端起缶走过去,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拼命。

秦王的侍卫看到秦王受到胁迫,慌忙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大喝一声,吓得侍卫连连后退,秦王心里很不高兴,也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回头叫来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秦国的大臣们见秦王没有占便宜,就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福!”蔺相如也不示弱,说:“请秦王拿咸阳(秦国都城,今陕西咸阳县东)为赵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勇敢地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图谋。秦国也知道廉颇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上,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处,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赵国君臣回国。以后,秦、赵间暂时停止了战争。编辑本段负荆请罪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居功自傲,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相如的门客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依你们看来,是廉将军厉害呢,还是秦王厉害呢?”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说:“对了,秦王这样威焰万丈,我却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们,难道我就单独害怕一个廉将军吗?不过我想,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如果两个老虎相搏斗起来,那情势发展下去,一定不能一起生存,这正合秦国的心意,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抛在脑后啊!”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 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己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四,成为至交。

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出使秦国,留下了流芳千古“完璧归赵”的故事。他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使大将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典故为历代人们所传颂。

蔺相如墓

临潼区东15公里,戏河之西,临马道北,有座占地6600平方米,高15米,呈方形隆顶的古冢,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上卿蔺相如之墓。

关于蔺相如墓,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据清·康熙《临潼县志》载:“相如墓在马崖道上”。清代著名考古学家,陕西巡抚毕沅亦为之树碑曰:“赵大夫蔺相如之墓”(1952年,戏河人在戏河桥下捞出此碑,后一直保存在戏河小学,“文革”期间被毁坏)。

自古以来,关中一带流传着蔺相如尸葬临潼的生动故事。相传,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赵王以蔺相如出使强秦而不辱使命,遂列为上大夫。“渑池之会”蔺相如使秦王击缶,立大功,又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后秦出兵攻赵,赵王以太子郚作为秦国人质。赵王怜太子孤儿,派相如侍太子。相如告太子曰:“骊山乃下绝胜”。民谚云:“要吃粮,有个面张岭;要吃油(泷)河川;要用钱,还有大小二金山。此外,有个上天梯,上到天下还嫌低……”太子听罢欣然前往。相如偕太子游骊山,不料太子得急症而亡。相如因此获罪,被处极刑,割头挖心,葬于骊山戏之滨,赵太子郚尸体也埋在骊山阴坡,名“赵太子墓”,当地人叫“龙骨堆”,至今犹在。蔺氏的家族因此受其株连,为了逃避这场灾难,蔺字去头,挖心(“佳”),改姓为门,祖祖辈辈居住在墓之西北,名门家村。

至今,门家村人仍尊蔺相如为其祖先,每年扫墓祭奠。

蔺相如不曾为相

京剧中有一个著名的传统剧目《将相和》,这里的“将”就是廉颇,这里的“相”自然就是蔺相如了,于是,许多人就以为历史上蔺相如的官职就是宰相。其实,蔺相如从来就没有做过相。

战国时代,赵国最高的官职称为“相邦”,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时,因为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改“邦”为“国”,从此“相邦”称为“相国”,简称为“相”。《荀子·王霸》中说,相国是“百官之长”。在当时,相是整个官僚机构的首脑,是国王的辅弼,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蔺相如原来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出身低微。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他因完璧归赵,被赵王拜为上大夫。渑池会上,蔺相如力挫强秦,为赵国保住了尊严,赵惠文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这是《史记》对蔺相如的最后记载,可能不久他就病故了。从蔺相如崭露头角到“病笃”,这期间并没有过为相的记载,只知道他位在上卿,与赵奢、廉颇同列。

那么,蔺相如活动于赵国政治舞台这一段时间里,赵国的相是谁呢?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可见,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才是赵国的相。平原君为赵相在蔺相如当了上大夫之前,卒于孝成王十四年(公元前252年)〔一说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在蔺相如病笃之后。平原君“三去相,三复位”的“三”应该是实数。在赵胜“三去相”的时间内,又是谁做赵国的相呢?

《史记·赵世家》记,赵惠文王“十四年,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取灵丘”。《乐毅列传》也说“以相国印授乐毅”。《史记·赵世家》又记,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魏冉来相赵”。又说“齐安平君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拔之。又攻韩注人,拔之。二年,惠文后卒。田单为相”。乐毅、魏冉、田单这三人全是“外国人”,授之相印都是一种临时的政治手段,他们为赵相的时间都很短,实权仍在平原君赵胜的手中。以上所述证明,蔺相如活动的时代内,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即使在平原君“三去相”的时间内,为相的也不是蔺相如。

有趣的是,廉颇倒是当过相的。《史记·赵世家》载,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说“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假,意为代理,暂时的。廉颇做的是代理之相,这时平原君刚死不久,由廉颇暂理国政。

文章标签: # 蔺相如 # 廉颇 # 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