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问答 生肖问答

十二生肖哪个最大最状_十二生肖哪个生肖最大?

tamoadmin 2024-07-01 人已围观

简介1.想要一篇作文,描写淇县风俗习惯的作文2.兔年春节手抄报内容3.谁知道中国古代与数字有关的传说4.心事多了喝酒会发酒疯的生肖女有哪些,你知道吗?5.仙剑奇侠传的经典语录6.12星座谁吵架最爱翻旧账7.春节的习俗明朝(1368年—14年),共 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所建的封建皇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 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朝前

1.想要一篇作文,描写淇县风俗习惯的作文

2.兔年春节手抄报内容

3.谁知道中国古代与数字有关的传说

4.心事多了喝酒会发酒疯的生肖女有哪些,你知道吗?

5.仙剑奇侠传的经典语录

6.12星座谁吵架最爱翻旧账

7.春节的习俗

十二生肖哪个最大最状_十二生肖哪个生肖最大?

明朝(1368年—14年),共 276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所建的封建皇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

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朝前期极盛时,北控内蒙古,西到新疆东部,东北控制了女真地区,西南方管辖云南、贵州,南方建立了交郡。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卫所制度和土司、土官制度。后来国力逐渐衰落,尤其到了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甚至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1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但后来南明政权又延续了十多年,直到最后被清朝消灭。

明朝历史

元朝末期

元朝末期,朝败,国库也日渐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发行新钞“至正宝钞”并大量印制,致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非常愤怒。于是,“治河”和“变钞”就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明朝建立

至正十一年(1351年)5月,农民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不久,贫苦农民出身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得到郭子兴的器重和信任。至正十四年(1354年)郭子兴病死,朱元璋执掌该部的领导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府,然后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了一块立足的基地。此时的朱元璋“地狭粮少”“孤军独守”,远不及其他起义军势力,处境十分艰难。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经过几年努力,朱元璋军事和经济实力迅速壮大。朱元璋先后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灭陈友谅,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灭张士诚,降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同年攻占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一方面惩治贪污的官吏,即使是皇亲国戚,开国功臣也不手软。又分封皇子镇守各地,他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是为明成祖。朱棣兴建了北京城,于1421年迁都北京。其间还派郑和七下西洋;又编纂《永乐大典》。成祖之后,又有仁宣之治。

1435年,不满9岁的明英宗继位,崇信宦官王振。结果导致1449年的土木之变,皇帝被瓦剌俘虏。但是在于谦的率领下,明廷另立明景帝,并发动全国军民抗战,打退了入侵的瓦剌军,明朝一度复兴。明孝宗弘治年间是明朝政治最为清明的时期,这位皇帝勤勉而不专制,信任大臣,内阁权力大为上升。

到了嘉靖皇帝,他信奉道教,不理朝政,大臣严嵩把持朝纲,致使政治腐败,财政出现危机,以至海瑞称“嘉靖嘉靖,家家皆尽”。

万历年代

万历初年,神宗得到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鼎力辅佐。在内政方面,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安然。万历初年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形势。

张居正逝世之后,中兴之象消失,明朝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神宗是个贪婪的君主,大肆侵占土地,搜刮民财。神宗又废除考成法,形成了皇帝黩货、臣下贪污、党争激烈的状况。

明末三案、魏忠贤专权、李自成起义都导致了明朝的衰落。

神宗的腐败招致国库空虚,边关危机。这一时期,位于东北的后金的崛起,形成了与明王朝相对立的地方政权。此时的明王朝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明王朝灭亡的危机已然形成。

明朝灭亡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迫害异己、镇压人民。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占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身亡,主宰中国的明朝至此灭亡。之后清兵入关,并打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在北方,原明朝残余势力大多投降清朝或与清朝合作共同对抗起义军;而在南方,忠于明朝的各种势力建立了数个流亡政权,史称“南明”,在随后的十多年间被清朝逐一消灭。

* 直隶:京师、南京

* 布政使司(省):山东、山西、河南、 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

* 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管黑龙江流域——西起阿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乌第河,南濒日本海的广大地区),1409年建立,共持续25年,后废弃。

想要一篇作文,描写淇县风俗习惯的作文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习俗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 胶牙饧 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方进行。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过赶年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

有关土家族“过赶年”的传说: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东南沿海出征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过年,奔赴前线。士兵英勇作战,立下了“东南战功第一功”,后人为纪念此次出征,便将年节提前,习以为俗。

2.土家族先民贫困,年三十日还要给富人做工,提前过年,以便同家人团圆。

3.旧时每到年关,官军遍来驱赶百姓,土家人提前过年,吃团圆饭,以便逃生。

兔年春节手抄报内容

篇一:过年风俗

时间可真是飞逝啊!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十多个新年了……这不,新年又来临了。

在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还有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一家人笑语连连……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我们在过年时还有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饺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可又为什么它是必不可缺的呢?说其中的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我们在腊月二十八扫完房子后还要贴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我们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平时,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很惧怕“年”来伤害他们就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爷爷,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爷爷快躲一躲。白胡子爷爷很平常的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老婆婆和村里的人都躲到大山里去了,只有白胡子老爷爷留在了老婆婆家里。晚上,年兽闯进村子,第一个就到了老婆婆家。它看到老婆婆的门口贴着红纸,身体抖了起来,年兽气得怪叫一声,怒气冲冲的就朝院子里跑过去。正在这时候,院子里响起了“嘭嘭啪啪”的声音,还有火光。年兽抖得更厉害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年兽刚进院子,屋子的门就开了,白胡子爷爷穿着红衣服从屋子里慢悠悠地走出来,朝着年兽哈哈大笑。年兽一看,吓得转身就逃。白胡子爷爷去追年兽,一直追到大海边。年兽躲到海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第二天,老婆婆和村子里的人回来一看,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着红纸,院子里都堆着一燃烧一边啪啪响的竹子。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赶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窗花、红福字,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

大年初一我们就要去拜年了,“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压岁有谐音“压祟”的意思,所以长辈受拜以后,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而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其实我们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它,还有去传承它,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回忆。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从中获得快乐。所以在过年之际,我们就回家看看吧,不要再一次与家人失去团圆的机会吧!

篇二: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春节习俗]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着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方进行。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篇三: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篇四:家乡的风俗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谁知道中国古代与数字有关的传说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心事多了喝酒会发酒疯的生肖女有哪些,你知道吗?

八卦阵正名为九宫八卦阵,九为数之极,取六爻三三衍生之数,易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有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而变六十四爻,从此周而复始变化无穷.八卦的八个方位含坎离水火四相每相有正反的变数加上中央无极土合为九宫,所以九宫八卦阵又有五行八卦阵的说法.

太极本是鸿蒙混沌、阴阳未判的境界,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化为两仪。仪者,容也,匹也,意为一对、一双。两仪即阴仪和阳仪。

两仪:阴阳

==============

三才:天地人

==============

四象:

东青龙

西白虎

南朱雀

北玄武

如年的四象春夏秋冬

月:朔、望、上弦、下弦

五行:金木水火土

讲究动态平衡:

五行平衡,则万物正常

十八层地狱(或称十八地狱、十八重地狱、十八泥犁)是地狱名称。中国民间传说阎罗王为地狱之首,属下的十八位判官分别主管十八层地狱。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为道教所沿用和解释。

传说

传说,在阳间不孝顺父母的要打入寒冰地狱;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要打入碓舂地狱;偷工减料、欺骗顾客的要打入锯解地狱;抢劫别人钱财的要打入火烙地狱;卖*的要下油锅......十八层地狱,是人们的设想,意在劝人们在阳间多做善事,多积德。

地狱的解释

《十八泥犁经》的十八层地狱,是以受罪时间的长短与罪刑等级轻重而排列。每一地狱比前一地狱,增苦二十倍,增寿一倍。当中列出的十八层地狱均为梵文音译,分别是:光就居、居虚倅略、桑居都、楼、房卒、草乌卑次、都卢难旦、不卢半呼、乌竟都、泥卢都、乌略、乌满、乌藉、乌呼、须健居、末都干直呼、区通途、陈莫。十八层地狱的“层”不是指空间的上下,而是在于时间和刑法上不同,尤其在时间之上。其第一狱以人间3750年为一日,30日为一月,12月为一年,罪鬼须于此狱一万年(即人间135亿年)。其第二狱以人间7500年为一日,罪鬼须于此狱须经两万年(即人间540亿年)。其后各狱之刑期,均以前一狱之刑期为基数递增两番。如此计算,到第18狱之刑期,已相当于人间2.3*1025年以上。罪鬼堕入其中,痛苦已无法形容。

十八层地狱

第一层,拔舌地狱

凡在世之人,挑拨离间,诽谤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辩,说谎骗人。死后被打入拔舌地狱,小鬼掰开来人的嘴,用铁钳夹住舌头,生生拔下,非一下拔下,而是拉长,慢拽......后入剪刀地狱,铁树地狱。

第二层,剪刀地狱

在阳间,若妇人的丈夫不幸提前死去,她便守了寡,你若唆使她再嫁,或是为她牵线搭桥(如果是他守了寡要是丈夫没遗产他自己一人岂不是很辛苦,别人为她牵线搭桥也是为他好,而且带有严重的轻女现象,如果寡妇要去那寡夫呢?不理解),那么你死后就会被打入剪刀地狱,剪断你的十个手指!更不用说她的丈夫还没死,就向《水浒》中的王婆,潘金莲本无意勾引西门庆,王婆却唆使她讨好西门大官人,并赠予她毒药,毒害武大郎。且不说潘金莲,西门庆下场如何,单讲这王婆子,剪刀地狱够她一戗

第三层,铁树地狱

凡在世时离间骨肉,挑唆父子,兄弟,姐妹夫妻不和之人,死后入铁树地狱。树上皆利刃,自来人后背皮下挑入,吊于铁树之上。待此过后,还要入拔舌地狱,蒸笼地狱

第四层,孽镜地狱:

如果在阳世犯了罪,即便其不吐真情,或是走通门路,上下打点瞒天过海,就算其逃过了惩罚(不逃则好)还有犯罪在逃之,逃亡一生也终有死那天吧?到地府报道,打入孽镜地狱,照此镜而显现罪状。然后分别打入不同地狱受罪。

第五层,蒸笼地狱:

有种人,平日里家长里短,以讹传讹,陷害,诽谤他人。就是人们常说的长舌妇。这种人死后,则被打入蒸笼地狱,投入蒸笼里蒸。不但如此,蒸过以后,冷风吹过,重塑人身,带入拔舌地狱。

第六层,铜柱地狱:

意纵火或为毁灭罪证,报复,放火害命者,死后打入铜柱地狱。小鬼们扒光你的衣服,让你抱住一根直径一米,高两米的铜柱筒。在筒内燃烧炭火,并不停扇扇鼓风,很快铜柱筒通红......嘛感觉?看过《封神榜》吗?苏妲己的炮烙?看到此你肯定激灵一下。

第七层,刀山地狱:

亵渎神灵者,你不信没关系,但你不能亵渎他;杀牲者,别提,就说你生前杀过牛呀,马呀,猫,狗,因为它们也是生命,也许它们的前生也是人或许还是你的......因为阴司不同于阳间,那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牛,马,猫,狗以及人,来者统称为生灵。犯以上二罪之一者,死后被打入刀山地狱,脱光衣物,令其赤身爬上刀山......视其罪过轻重,也许“常驻”刀山之上。

第八层,冰山地狱:

凡谋害亲夫,与人通奸,恶意堕胎的恶妇,死后打入冰山地狱。令其脱光衣服,上冰山。冷~另外还有成性,不孝敬父母,不仁不义之人,令其上冰山。潘金莲定在!

第九层,油锅地狱:

卖*,盗贼抢劫,欺善凌弱,拐骗妇女儿童,诬告诽谤他人,谋占他人财产,妻室之人,死后打入油锅地狱,剥光衣服投入热油锅内翻炸,啪,啪直响!依据情节轻重,判炸N遍……有时罪孽深重之人,刚从冰山地狱里出来,又被小鬼押送到油锅地狱里暖和暖和……

此为上九层,即东地狱,虽叫法与酆都略有不同,可见地狱何其多也,并非董某手误。而《水陆全图》中的下九层的西地狱,则更为残酷……

平常人们所说的十八层地狱,数目是对了,但从意义上却不见得理解。《十八泥犁经》中讲到这十八层的差别,最主要不在于空间的上下,而在于时间和刑法上的不同,尤其时间上。

若与阳世的时间比较,第一层地狱是以人间的三千七百五十年为一年,在这里的众生必须在此生活一万年,想要早死一天都不行,而这一万岁就相当于阳间的一百三十五亿年。而由于地狱的时间和寿命都是依次倍增的,所以,到了第十八层地狱,便以亿亿亿年为单位,如此长期的受刑时间,可说是名符其实的万劫不复,痛苦和残酷的景象,是世人所难以想像和理解的。

第十层,牛坑地狱:

这是一层为畜生申冤的地狱。凡在世之人随意诸杀牲畜,把你的快乐建立在它们的痛苦上。那么好,死后打入牛坑地狱。投入坑中,数只野牛袭来,牛角顶,牛蹄踩......(本人认为是最舒服的一层了。) 另据记载,与之相反的还有名为“刀船地狱”的,未在此十八层地狱之列,后面将补充。

十一层,石压地狱:

若在世之人,产下一婴儿,无论是何原因,如婴儿天生呆傻,残疾;或是因重男轻女等原因,将婴儿溺死,抛弃。这种人死后打入石压地狱。为一方形大石池(槽),上用绳索吊一与之大小相同的巨石,将人放入池中,用斧砍断绳索......

第十二层,舂(音同“冲”)臼地狱:

此狱颇为希奇,就是人在世时,如果你浪费粮食,糟踏五谷,比如说吃剩的酒席随意倒掉,或是不喜欢吃的东西吃两口就扔掉。死后将打入舂臼地狱,放入臼内舂杀。希奇的是如果你吃饭的时候说话,特别是脏话,秽语,骂街,死后同样打入舂臼地狱受罪。所以提醒大家,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特别是骂街。

第十三层,血池地狱:

凡不尊敬他人,不孝敬父母,不正直,歪门邪道之人,死后将打入血池地狱。投入血池中受苦。我也不大明白,这里说凡难产,吐血,流血而死(见红而死)之人,死后也投入血池中受苦?

第十四层,枉死地狱:

要知道,作为人身来到这个世界是非常不容易的,是阎王爷给你的机会。如果你不珍惜,去自杀,如割脉死,服毒死,上吊死等人,激怒阎王爷,死后打入枉死牢狱。就再也别想为人了。我劝戒在世的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顽强的活下去,自杀是懦弱的表现。特别是那些殉情的傻小子们。

第十五层,磔刑地狱:

现在不多见了,不过此罪过很大。即挖坟掘墓之人,死后将打入磔刑地狱,处磔(音同“哲”)刑。

第十六层,火山地狱:

这一层比较广泛,损公肥私,行贿受贿,偷鸡摸狗,抢劫钱财,放火之人,死后将打入火山地狱。被赶入火山之中活烧而不死。另外还有犯戒的和尚,道士。也被赶入火山之中。(这层应该人满为患了。)

第十七层,石磨地狱:

糟踏五谷,贼人小偷,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之人死后将打入石磨地狱。磨成肉酱。后重塑人身再磨!另外还有吃荤的和尚,道士皆如此。

第十八层,刀锯地狱:

偷工减料,欺上瞒下,拐诱妇女儿童,买卖不公之人,死后将打入刀锯地狱。把来人衣服脱光,呈“大”字形捆绑于四根木桩之上,由裆部开始至头部,用锯锯毙。

更恐惧的被关押的时间

十八地狱是以受罪时间的长短,与罪行等级轻重而排列,若随最短时间的光就居地狱之寿命而言,其一日等于人间三千七百五十岁,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经一万岁,也就是人间一百三十五亿年,才命终出狱,逐次往后推,每一地狱各各比前一地狱,增苦二十倍,增寿一倍,到了十八地狱时,简直苦得无法形容,并也无法计算出狱的日期了。

十八地狱的另一种说法

[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说,地狱可分四大类:1.八大地狱:八大地狱是此道最根本,到处充满火焰,所以也叫八热地狱,最底层就是阿鼻地狱,亦即无间地狱。2.游增地狱:八热地狱每一个都有四门,每门又有四小地狱,共一百二十八地狱。凡是从八热地狱出来的众生,要一一游历此处受苦,所以称为游增。3.八寒地狱:极为寒冷,此处众生常因寒冷而悲号,身体也冻得变色。4.孤独地狱:在人间的山间江边等过着孤独、非人的生活,可说是人间地狱。总计八热、八寒、游增、孤独,地狱共有十八处。

十殿阎王

一殿秦广王。

专司人间寿夭生死册籍。统管幽冥吉凶。鬼判殿居大海沃 礁石外。正西黄泉黑路。凡善人寿终之日。是有接引往生。凡勾到功过 两平之男妇。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人世。或男转为女。或女转为男,依 业缘分别受报。凡恶少者。使入殿右高台。名为孽镜台。台高一丈,镜 大十围。向东悬挂。上横七字。曰孽镜台前无好人,押赴多恶之魂。自 见在世之心之险。死赴地狱之险。那时方知万两黄金带不来。一生惟有 孽随身。入台照过之后,批解第二殿。用刑发狱受苦。

二殿楚江王。

司掌大海之底。正南沃石下活大地狱。此重纵广五百由旬,另设以下十六小地狱。

一、黑云沙小地狱

二、粪尿泥小地狱

三、五叉小地狱

四、饥饿小地狱

五、渴小地狱

六、脓血小地狱

七、铜斧小地狱

八、多铜斧小地狱

九、铁铠小地狱

十、幽量小地狱

十一、鸡小地狱

十二、灰河小地狱

十三、斫截小地狱

十四、剑叶小地狱

十五、狐狼小地狱

十六、寒冰小地狱.

三殿宋帝王

阳世为人。不思君德最大。民命为重。膺位享禄者。不坚臣节。不顾民 命。士庶见利忘义。夫不义。妻不顺。应爱继与人为子嗣。曾受恩惠。 及得过财产。负良归宗归支者。奴仆负家主。书役兵隶负本官管长。伙伴负财东业主。或犯罪越狱及军流逃遁。因管押求人具保。负累官差亲 属等事者。久途而不忏悔。虽作善。发入各重受苦不免,如犯讲究风水 ,阻止殡葬,造坟掘见棺。不即罢垦换穴。有损骨殖,伦漏钱粮。遗失 宗亲坟冢。诱人犯法。教唆兴讼。写作匿名揭帖退婚字据。捏造契议书 札。收回钱债券据。不注不掣套描花押图记。添改账目。遗害后人等事 件者,查对事犯轻重。使大力鬼役进入大狱,另发应至何重小狱受苦。 受满转解第四殴。加刑收狱。

四殿五官王。

司掌大海之底。正东沃石下合大地狱。此重亦广五百由 旬,亦另有十六小地狱。

一、池小地狱

二、蝥链竹签小地狱

三、沸汤浇手小地狱

四、掌畔流液小地狱

五、断筋剔骨小地狱

六、堰肩刷皮小地狱

七、锁肤小地狱

八、蹲峰小地狱

九、铁衣小地狱

十、木石土瓦压小地狱

十一、剑眼小地狱

十二、飞灰塞口小地狱

十三、灌药小地狱

十四、油滑跌小地狱

十五、刺嘴小地狱

十六、碎石埋身小地狱

五殿阎罗王

五殿阎罗天子曰。吾本前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司 掌大海之底东北沃石下。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凡一切鬼 犯,发至本殿者,已经诸狱受罪多年,即有在前四殿,查核无甚大过。 每各按期七日。解到本殿;亦查毫不作恶。尸至五七日,未有不腐者也 ,鬼犯皆说在世尚有未了善愿,或称修盖寺院桥梁街路。开河淘井。或 集劝善书章未成。或放生之数未满。或父母尊亲生养死葬之事未备。或 受恩而未报答。种种等说。哀求准放还阳。无不誓愿。必做好人,吾闻 之曰。汝等。昔时作恶昭彰。神鬼知你。今船到江心补漏迟。可见阴司 无怨鬼。阳间少怨人。真修德行之人。世间难得。今来本殿鬼犯。照过 孽镜,悉系恶类,毋许多言,牛头马面。押赴高台一望可也。所设之台 。名曰望乡台。面如弓背。朝东西南三向。湾直八十一里。后如弓弦,坐北剑 树为城。台高四十九丈。刀山为坡。砌就六十三级,善良之人。此台不 登。功过两平。已发往生。只有恶鬼。望乡甚近,男妇均各能见能闻。 观听老少语言动静。遗嘱不遵,教令不行。凡事变换。逐件改过,苦挣 财物。搬运无存。男思再娶。妇想重婚,田产抽匿。分派难匀,向来帐 目,清揭复浊。死欠活的难少分文。活欠死的奈失据证,彼此胡赖,搪 塞不逊,一概舛错,尽推死人。三党亲戚,怀怨评论,儿女存私。朋友 失信。略有几个,想念前情,抚棺一哭,冷笑两声,更有恶报。男受官 刑,妇生怪病。子被人嬲。女被人*。业皆消散,房屋火焚。大小家事 ,倏忽罄尽。作恶相报。非独阴魂,凡鬼犯闻见之后。押入叫唤大地狱 内。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地狱受苦。小地狱内。各埋木桩 。铜蛇为链。铁犬作墩。捆压手脚。用一小刀。开瞠破腹。钩出其心。 细细割下。心使蛇食,肠给狗吞。受苦满日。止痛完肤。另发别殿。

六殿卞城王。

司掌大海之底。正北沃石下。大叫唤大地狱。广大五百 由旬。四围另设十六小地狱。

一、常跪铁砂小地狱

二、屎泥浸身小地狱

三、磨摧流血小地狱

四、钳嘴含小地狱

五、割肾鼠咬小地狱

六、棘网蝗钻小地狱

七、碓捣肉浆小地狱

八、裂皮暨擂小地狱

九、衔火闭喉小地狱

十、桑火烘小地狱

十一、粪污小地狱

十二、牛雕马躁小地狱

十三、绯窍小地狱

十四、头脱壳小地狱

十五、腰斩小地狱

十六、剥皮揎草小地狱

七殿泰山王

七殿泰山王司掌大海之底。西北沃石下,热恼大地狱。周围广五百由 旬,并另设十六小地狱。

一、恤自吞小地狱

二、冽胸小地狱

三、笛腿火逼坑小地狱

四、权抗发小地狱

五、犬咬胫骨小地狱

六、燠痛哭狗墩小地狱

七、则顶开额小地狱

八、顶石蹲身小地狱

九、端鸨上下啄咬小地狱

十、务皮猪拖小地狱

十一、吊甲足小地狱

十二、拔舌穿腮小地狱

十三、抽肠小地狱

十四、骡踏猫嚼小地狱

十五、烙手指小地狱

十六、油釜滚烹小地狱

八殿都市王

八殿都市王,司掌大海之底正西沃石下,大热恼大地狱,此狱纵广五 百由旬。另设十六小地狱。

一、车崩小地狱

二、闷锅小地狱

三、碎剐小地狱

四、孔小地狱

五、翦朱小地狱

六、常圊小地狱

七、断肢小地狱

八、煎脏小地狱

九、炙髓小地狱

十、爬肠小地狱

十一、焚小地狱

十二、开瞠小地狱

十三、剐胸小地狱

十四、破顶撬齿小地狱

十五、割小地狱

十六、钢叉小地狱

九殿平等王

九殿平等王,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沃石下,阿鼻大地狱。圜叠绕广八 百由旬。密设铁网之内。另设十六小地狱。

一、敲骨灼身小地狱

二、抽筋擂骨小地狱

三、鸦食心肝小地狱

四、狗食肠肺小地狱

五、身溅热油小地狱

六、脑箍拔舌拔齿小地狱

七、取脑填小地狱

八、蒸头刮脑小地狱

九、羊搐成盐小地狱

十、木夹顶小地狱

十一、磨心小地狱

十二、沸汤淋身小地狱

十三、黄蜂小地狱

十四、蝎钩小地狱

十五、蚁蛀熬眈小地狱

十六、紫赤毒蛇钻孔小地狱

十殿转轮王

十殿转轮王。殿居幽冥沃石外,正东直对世界五浊之处。设有金银 玉石木板奈何等桥六座。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核定,发往四大部 洲何处,该为男女寿夭富贵贫贱之家投生者。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 知第一殿,注册送呈酆都,阴律凡胎卵湿化。无足两足四足多足等类 ,死就为;轮推磨转。或年季生死。或朝生暮死。翻覆变换。为不 定杀。为必定杀之类。概令转劫所内。查较过犯。分发各方受报,岁 终汇解酆都。

凡阳世读易儒士。诵经僧道,勾至阴司。念诵圣经咒语。致诸狱不能 用刑。使受苦报者。解到本殿。逐名注载。并绘本来面目。名曰堕落 生册。押交孟婆尊神(酉区忘台)下。灌饮迷汤。派投人胎。转世死 于腹中,或生一二日,或生百十日。或一二年促死。使忘三教真言之 后。第一殿。加差厉卒,勾到各狱查察前恶。补受苦报。凡解到功过 两平,及已受苦满。功少过多等魂。酌定为男女妍丑安劳。发往何方 富贵贫贱之家者。即交(酉区忘台)下本殿点名发放。往生人道凡阳世读易儒士。诵经僧道,勾至阴司。念诵圣经咒语。致诸狱不能 用刑。使受苦报者。解到本殿。逐名注载。并绘本来面目。名曰堕落 生册。押交孟婆尊神(酉区忘台)下。灌饮迷汤。派投人胎。转世死 于腹中,或生一二日,或生百十日。或一二年促死。使忘三教真言之 后。第一殿。加差厉卒,勾到各狱查察前恶。补受苦报。凡解到功过 两平,及已受苦满。功少过多等魂。酌定为男女妍丑安劳。发往何方 富贵贫贱之家者。即交(酉区忘台)下本殿点名发放。往生人道中。

屡有妇女哀求,供称有切齿之仇未报。甘为饿鬼。不愿做人。妍询情 由。多系闺女,或系贞洁之妇女,因被读书中之恶少,或贪姿色,或 图财物。装尽风骚诸般投好,计诱成奸,诳云未有妻妾,誓必央媒聘 娶。或有甜骗婢女。娶纳为妾,或有谎许养老其妇。或允抚养伊前夫 之子女等情事不等。误被计骗。痴心顺从。失节相赠之后。耽延日久 。反出恶言扬丑。致令父兄知觉。亲邻鄙贱。冤无可伸。羞忿寻死。 或得郁症而亡者,闻知负心贼子。今科该中。此恨难消。号泣求准索 命等情。细查事果真实。但该生阳寿,尚未该终。并伊有祖父之余德 未灭。本殿姑准妇女搴票,魂入科场。阻惑违式。更换榜上之名。再 俟应绝之日。准同勾死鬼进门索命。仍在第一殿查核判断。

(”十殿阎王”摘自<玉历宝鉴>)

世人若于四月十七日,誓立信心,遵奉玉历知警行事。常将以上诸语 向人谈说者。来生发往阳世为人。不受鄙薄。不遭官刑水火伤体等项之灾。

故事中的地狱还有2种一是全黑你自己都看不到自己,自己的声音也听不到(可见恐怖性),还有一种是整天让你吃,睡,方便.不让你干活(一开始还好受,过1年你就成肉球了)

仙剑奇侠传的经典语录

很多人会说酒醉之后能够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性格,因为在平时我们由于受外在的环境影响很多人的性格都是带有伪装成份的,等到在酒精的麻醉作用之下有一大部分人会放下防备展现出自己原来的性格,甚至有些人还会因此发酒疯,十二生肖中,因为心事多喝酒会发酒疯的生肖女有哪些?

1.属蛇女:脾气暴躁,一喝酒就发狂

属蛇女的心态通常十分的不稳定,平常也经常会呈现出阴晴不定的模样,主要是因为他们总会有心思会憋在心里,因为不坚信别人也绝对不会和外人讲,他们一喝酒便会马上发狂乃至还会继续痛哭哈哈大笑,因而有很大的借酒浇愁的行为。

2.属牛女:常常压抑情绪,喝醉酒无顾虑的宣泄

属牛女在平常会常常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为此他们的情感通常没什么宣泄口,可是他们在喝酒之后往往会无所顾忌,乃至会肆无忌惮的宣泄自个心里的情感和不满意,因此许多属牛女还会由于喝醉了而撒酒疯会为此让身边的人吓一跳。

3.属狗女:平常总被欺负,喝酒可以放空自己

属狗女平常在别人眼里是特别的心地善良和蔼可亲的,但有的人偏要见到他们好脾气而要想欺压他们,因而在属牛女的内心也会很恼火,不过因为他们素质高往往会体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可是他们在喝醉酒极有可能会释放出来自己的情绪。

4.属兔女:不昨天那不是我

通常在第二天醒来,朋友们向属兔的人陈述昨天他们的罪状的时候,属兔的人总是会进行强烈的怀疑,干了不承认说的就是他们。但是属兔的人却又一不小心就会醉,真真正正的一杯倒系列。所以说没事不要灌属兔的人了,温柔可爱的他们发起疯来也是很可怕的,

12星座谁吵架最爱翻旧账

阿七:相爱,不如相知 与其执着痴念,不如化为祝福不要让爱你的人,以下是我整理的仙剑奇侠传的经典语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这,这世道,连猴子也敢强抢民女啦?(马成)

 2、(唐雨柔:殷大叔,不介意的话,请让雨柔诊治一下这两位大叔的伤吧。)姑娘别、别客气,叫大哥就行!(殷其雷:嗯——)……大,大叔就大叔吧。(郭开)

 3、雨色轻风意,柔情怜花殇。(唐雨柔笛子上的诗句)4、(方永思:采薇你在里面吗?)爹?!我不在!(方采薇)

 5、我并没有说错的是你,可随着性子去做“有道理”的事,也未必就是对的,凡事多思量思量。(方永思)

 6、一剑青云意,一壶酒中仙。(一贫)7、咱看你鬼鬼祟祟地从唐家出来,嘿嘿,你一定就是——离家出走的唐大少爷!(酒肉童)

 8、哦?你说“那个”上官雅啊。附庸风雅,不错,可巧我家养的乌龟就叫小雅。(龙幽)

 9、啊!好,好男不和女……不,好女不和男斗!(上官雅)10、说文了叫“关心则乱”,说白了就是喝醋。(龙幽)

 11、朝如云,暮成土,秀极则殇。同日生,同日死,情深不寿。(唐府招亲第二题,答案是蜉蝣)

 12、生个草包也得当宝贝养着,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欧阳慧)

 13、清者自清。假如你真的如自己所说的那般问心无愧,皇甫卓绝不会为难你。纵是有人将罪状强加到你头上,我也当尽力向盟主辩白。但若你真与魔教勾结,图谋不轨,我必会亲手诛杀你。(皇甫卓)

 14、生我者何人,又岂由得我。哈,你名门正派之中,出的败类难道还少了?(龙幽)

 15、情之一字,真如一叶障目,我这一路走来,竟然不记得多少风光,真是可惜了。如今心愿已了,也该好好走走看看,方不辜负这一番远行。(林未央)

 16、执着太过,总是虚妄……天下之大,既然心无牵挂,又有哪里不能去。(林未央)17、未尽之役,暂以此剑相代。其余,她走后再还。(夏孤临)

 18、一夕一绽一缕芳,一生一叹一痕沙……(唐雨柔)

 19、啊哈哈哈,小、小蛮姑娘好……你外公说如果你来了就说他不在……不不不他就在天玑宫。(墨天瞿)

 20、玉小书我跟你说这个臭龙幽说小姜是我外公的徒弟我是我外公的外孙女所以我要管小姜叫师叔。(小蛮)

 21、玉书:喂,这是什么意思?青石:别吵,观棋不语真君子。玉书:我不是在观,是在下……青石:那就赶紧应。

 22、英雄不问出身。无论你父母是谁,天下人都没有权利据此对你指指点点。(欧阳慧)

 23、自认不敌,却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份胆识,才算得上是我一贫的徒弟。(一贫)

 24、拎着耳朵给我好好听着,你学剑到现在,就光顾着学剑招,只学了个表面,再练一辈子,也不过是个庸手。要知道练剑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剑招,而是剑意。打个比方,剑意是容器,剑招就是水。一个一斤的'酒坛,就算是装五十年陈的花雕,装满了也就一斤。要想成大器,先把自己变成酒缸,酒窖,嗯,池塘,湖泊,直至大海。到大成时,草木竹石皆可为剑,举手投足无不成招。(一贫)

 25、云淡天清拂风暖,凡尘俗埃本无牵。世间多少痴情苦,离聚无悔尽是缘。(欧阳倩所带蚩尤护符上的诗)

 26、我一生欠人良多,自己倒活得逍遥自在。还配充什么长辈?不过是个只会借酒避世的糊涂虫而已。(一贫)

 27、好想和大哥一起回到家乡的大树上看月亮……一起……(毒影)27、心存善念,是非分明,就不负了这“侠”字。(一贫)

 28、方法是我提的,作为阵眼的女娲血玉也是由**控。假如你非要认定自己是姜世离之子,想报这个杀父之仇,不妨来找我,不要连累到其他人。(青石)

 29、人心本就是世上最难的东西。想通过外力去改变,是不可能的事。所谓“永不变心”,不过是服下情蛊的人一旦背叛对方,则蛊毒立刻发作,夺其性命而已。(魔翳)

 30、如果真是天长日久就行,有人心地比我好一万倍,又漂亮一万倍,为什么要一辈子孤孤单单地过?(小蛮)

 31、所谓愿望能靠法宝就实现,也太廉价了吧。(龙幽)32、人可以认错,这枪法路数却是骗不了人的。(红姬)

 33、我花了三十年去修行空间法术,可不是为了看到这个结果!让我堂堂正正地赢你一场啊,混账老哥!连约定都遵守不了,你还算是夜叉族人吗!(龙幽)

 34、我小的时候,经常问爹,娘亲是什么样子。爹总是说,娘亲就是娘亲,是他的妻子……这世上最美好的女子。(唐雨柔)

 35、云凡,娘给你起这个名字,咳咳,只盼你能像个平凡人一样,平平静静过完一生……莫像你爹,一生辛苦……(欧阳倩)

 36、管他四大世家怎么说,我爹就是我爹。要是他真是什么大魔头大坏蛋,要真能见到他……我就把他揍一顿,让他清醒清醒。(姜云凡)

 37、这世上唯一的亲人扔下了自己离开,到死也没能再见上一面。这种感觉……(龙幽)

 38、悔不当初不过是托辞。哈,六界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何人能尽偿所愿……本王定不枉度此生。(龙幽)

 39、呃!天色不早了,咱家晒的被子还没收呢。姜小子有空我们再比过!我们去也!(墨甲师)

 40、我知道,我很快就会消失了。我只是一直担心……担心不能守住和他的承诺。好怕有朝一日他回到这里,而我却早已不在……这许下的诺言,我终是守住了……(凌波)

 41、其实你根本就没想走,对不对?如果你不打算离开,那我也不走……生不能同裘,我只愿死能同穴……(欧阳倩)

 42、毕竟神物虽好,可若是不能用于济世救人,便和一块凡石无差。(一贫)43、哎呀别乱摸头,再摸人家长不高啦!(小蛮)

 44、不告诉你们……一来,是怕你们会伤心。二来我很怕……怕你们用那种眼光来看我。那些知道的人……凌音师叔,还有师父……老是用那种怜悯的眼光看我。我……不希望连你们也……我只想和你们好好的相识一场,就像所有普通的女孩子一样。在我仅有的二十年里,能够遇到你们,遇到……姜公子你……是我从来没敢奢望过的。老天这般眷顾我,能和你们一同度过了那么多毫无顾忌嬉笑打闹的日子,我已觉得很满足。只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假装我还可以活很多年,就像现在这般,平静而又快乐地走下去。直到最后,依旧能拥有你们所有人的笑容。(唐雨柔)

 45、不要以为你我师徒一场,我就会手下留情。你们若是打不过我,须得速速回头。否则,太武掌门师兄那关……怕是难以活着出来。(一贫)

 46、没想到,这么快就要交到你的手上……(海棠)

 47、廿年不过须臾,总逃不过归处。你既执意如此……必不负所托……(龙幽)

 48、雨柔用自己的命换来我们相聚……她一定不希望看到我们再去的……爹,我们……算了吧。(姜云凡)

 49、木已成舟,责备又有何用?此事早已不在你们能掌控的范围内了。既然如此,不如把精力放到如何应对上。(青石)

 50、人一辈子总会遇到那么几次挫折。是那种让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变成一条没人理没人在乎的路边野狗的要命打击。你以为一死了之,就能解决问题?性命犹在,什么事情都可能有转机。你要是抗过来了,才算的上是真正的英雄好汉。(一贫)

 51、虚怀若谷,确有似无;百炼成钢,造化为炉。(玉书)52、生见人,死见尸。不找到他,我绝不回来。(血手)

 53、那块女娲血玉碎片,并未失去灵气……或许是有个很温暖的灵魂在里面吧……(海棠)

 54、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变得像现在这么厉害。可是,为什么真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你们却都不在我身边了呢。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再厉害……又有什么意思?(小蛮)

 55、仙剑仙剑,除得了为祸世间的妖魔,却阻止不了同类相残。像现在这样偏安一隅,所谓

 行侠仗义,救得了几个人?不过杯水车薪罢了。(玉书)56、王座左右,高处不胜寒。血缘至亲,兄弟至情,也难抵身后万人千钧之重。(龙幽)

 57、书中也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绉狗。在天看来,六族与蝼蚁有何区别,覆灭又如何。(龙幽)

 5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唉……已惘然,已惘然……这信……要怎么交给你才好。我还要修炼多久才能跟你一起御剑江湖……(墨恬沐)

 59、阿书,逆天行事终有谴。当日观星,我曾言“知天易,逆天难”;如今你我能弈棋逍遥,劫数已过,何必介怀那么多。(青石)

 60、青石:单?还是双?玉书:……三个。青石:嗯,不错嘛,拿去。玉书:…师兄啊,难道你没发觉自己每次都只抓三个么?青石:这样我们都好数不是么。

 玉书:…你这样会让我赢得很没成就感啊!青石:那重新来过……单双?玉书:……两个。青石:又猜对了。

 玉书:你就丢了一个子回去而已,以为我听不出来么!61、他是个情路坎坷之人,师妹也好、海棠也好……曾经的那两人……于他而言,太过沉重了。(草谷)

 62、这剑你拿好了,千万别落到他人手中。……还不快接着?再不拿走我就舍不得给你了。(欧无名)

 63、“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世人光记着前一句的狂傲,真正能做到后一句的,又有多少。(欧无名)

 、宇内存知己,云间觅仙踪。(《江湖志酒经》中剑形青铜书签上刻的诗句)

 65、其实当根笔也没什么大的好处,一辈子只能不停的写啊、画啊什么的。只是当我再也不能写或者画的时候,我不会有什么遗憾,因为我一辈子都是挺直腰杆在活着。(铁笔幻境)

 66、十二生肖玩具!鼠!牛!虎!兔!龙!蛇!马鹿!羊驼!悟空!(青荷镇玩具贩子)

春节的习俗

12星座谁吵架最爱翻旧账

 12星座谁吵架最爱翻旧账,星座起源于西方,星座是一门可以指导我们生活的学问,人的运势和星座也有很大关系,每个星座性格各异,星座的解释和中国的十二生肖也是有相似之处的,下面我告诉大家12星座谁吵架最爱翻旧账。

12星座谁吵架最爱翻旧账1

  金牛座

 不要被金牛座温和低调的外表所“欺骗”,他们吵起架可是非常厉害的,一般人都不是他们对手,平日里笨嘴拙舌的他们一旦和别人吵架就变得非常地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他们平日里虽然默默无闻,但是他们会默默地观察留意别人的一言一行,别人做了让他们不喜欢的事情他们可能会暂且忍耐一时,但一旦与对方吵起架来就开始会把对对方的所有不满一起发泄出来,不是金牛座腹黑哦,而是他们真的可能无法忍耐了。

  处女座

 处女座的人总被认为是非常龟毛,啰嗦的星座,如果你和一个处女座吵架,那么你的胜算真的不是很大哦。首先,以处女座认真严谨的特质和善于归纳整理的这种习惯,对方平日里的一系列的行为都会被放大,都会被处女座记在脑海中,他们平日里就喜欢用“毒舌”的方式来吐槽对方,久而久之,他们便对对方那些“故事”了如指掌,所以能够在吵架中熟练运用这项技能也是不足为奇的。而且处女座们一旦开始吐槽,那可就很难停下来哦。

  天蝎座

 天蝎座性格冷酷,甚至有时给人感觉非常地无情,因为这种性格,天蝎座的朋友们总是不是很多,一方面是他们封闭而又比较神秘的气质给人带来了许多的距离感,所以使人不太愿意与他们交朋友或者谈恋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与他们吵架的时候,非常喜欢“翻旧账”的这个特点,他们平日里看见对方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脸上一点儿不会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所以对方即使令天蝎座生气了,那么他们也是感觉不出来的,但在吵架的时候天蝎会让你知道他们的“厉害”。

  水瓶座

 水瓶座的性格比较自我,情绪较为极端,他们对别人日常的行为有着充分的敏锐感和体察感,所以当别人做出了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如果没有触及他们的利益,那么就没什么关系,如果触及到他们自己的利益了,他们他们就会非常生气,而且会越想觉得越生气,所以在每一次吵架的时候都忍不住地提起,而后直到看到对方面露抱歉或者羞愧的神情时,他们的心里还会感受到一点点满意,一点点安慰,所以水瓶也有一丝丝腹黑哦。

  双鱼座

 双鱼座虽然总是给人一种情商和智商非常高的一个星座,但他们在吵架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低情商也很令人无语哦。他们的性格有时候就像孩子一样任性和傲娇,总是不分时间地点地撒娇,别人令自己生气的时候不是宽容和体谅,而是会记在心里,让对方一定要给自己道歉。双鱼座在这个问题上显得非常固执,不讲情面,其实,双鱼座应该改一下自己这种的比较任性的性格特点,学会宽容大度地对待对方,而且吵架本就该就事论事,“翻旧账”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哦。

12星座谁吵架最爱翻旧账2

  射手座

 在大部分的人眼里,或许觉得射手座平时大大咧咧的人,什么事情都不会放在心上,但其实射手都会把该记得的事情全都放在心里,过去的一些纠葛他们可从来没忘过,等到吵架的,就会一股脑的把你们之间过去的过错和是非全都扒拉出来,一件不少全都给你列得清清楚楚的,让你无言以对。

  双鱼座

 双鱼座心思单纯,脑袋简单,没有吵架的天赋,平时和人吵架总是被对方压制得说不出话来。所以越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就越是容易变得着急,然后往往就脱口而出说错话了。明明双鱼座在潜意识里,并不在乎过去的事情,但被压制到失去理智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变得口不择言,把什么过往的事情都翻出来重新作为导火索,然后开启新一轮的战争。

  处女座

 处女座总是苛求完美,过分执着于细节,他们细心得可怕,你做过的事情犯过的错,他能记得超级清楚,具体到时间地点都能记得非常清楚。加上他们天生对事物的要求高,所以对身旁的人也特别严格,有种事不过三的'感觉。当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们会在一旁将你过去的错误都拿出来审视,一旦动怒,把你的过去的罪状能一条条的列出来,真的是能让你无言以对,所以劝你没事别和处女座吵架!

  天蝎座

 天蝎记仇是出了名的,不要看他们平时不声不响的,其实早就把对方的好与坏都记得清清楚楚,记性不是普通的好,所有的旧账都记在心里吗,就等着哪天随时翻脸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不过天蝎也不是每一次吵架都会翻旧账,他们只会吵不赢对方的时候放大招,冷冷地将对方之前做错的事情拿出来数落对方,并在气势上压过他。

  巨蟹座

 巨蟹座的人念旧,也有些固执,他们非常珍惜每一段情感,但也因此会把好多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记在心上!一旦与人开撕了,他们会把之前所有的不满、一件一件的拿出来和你争论,当然架也就越吵越离题,矛盾越演越烈!

中国春节习俗

祭 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返回

扫 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返回

春 联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返回

年 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此画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如他说的那样,这幅寓教于乐的《老鼠娶亲》,不但唤起成年人的兴趣,对儿童的艺术感染更为强烈。

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因此,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返回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返回

守 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掷骰子,赌,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返回

爆 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对当时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记载:"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红楼梦》中也有描绘:"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的花炮。说话之间.外面一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从这也可以看到旧时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 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期间,各街巷通衢里,大户人家悬灯结彩。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各献高技,热闹非凡乡间多延请戏班剧团演戏,还开展听道情、扭秧歌、唱花鼓及各式品种的嬉戏,也有舞狮子,耍龙灯等种种文体活动。人们欢天喜地,共庆新春。

返回

拜 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

文章标签: # 地狱 # 灶王爷 # 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