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问答 生肖问答

明月依旧是什么歌_明月依旧是什么生肖肖像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 13.14岁左右的少年2.七年级单元作文3.光子是用什么“动力”瞬间达到光速的?4.元宵节的诗词对联,各地习俗,历史发展和起源故事有什么?5.念奴娇.赤壁怀古 它的意思是: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 也说望风捕影。《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通“影”),终不可得。” 这本是汉成帝时光禄大夫谷永谏成帝不

1.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 13.14岁左右的少年

2.七年级单元作文

3.光子是用什么“动力”瞬间达到光速的?

4.元宵节的诗词对联,各地习俗,历史发展和起源故事有什么?

5.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月依旧是什么歌_明月依旧是什么生肖肖像

它的意思是: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

也说望风捕影。《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通“影”),终不可得。”

这本是汉成帝时光禄大夫谷永谏成帝不要相信鬼神,揭穿巫师的话。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连用:常与“语焉不详”连用。

活用:可活用作“捕风系影”,“系风捕影”,“捕影拿风”。

灯谜:摄影师

歇后语:瞎子捉迷藏;飞机上张网

近义词:望风捕影、无中生有、道听途说

反义词:铁证如山、证据确凿、实事求是、耳闻目睹、确凿不移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

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

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

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上疏》:若被黜者一一求其所以得罪之故,捕风捉影,捏造流言。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余持又禀道:”可见这关文是个捕风捉影的了。“

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九十五回:”袭人心里著忙,便捕风捉影的混找。“

参考资料

捕风捉影的百度百科

捕“风”捉“影”作文500字作业帮

梦里,我们相亲相爱;梦外,我们原是陌生人.-题记雨后初晴的傍晚,天灰蓝灰蓝的,似搁浅在回忆里的脸,泣尽了一整个冬日的忧郁.若有若无的土壤香藏在还没有分明起来的凉意中,缓缓四溢.阁楼上的小窗剪影下夕阳凌乱的舞裙,似一群正欲展翅的鸽子.哗啦哗啦,顷刻便融进苍穹的怀抱.多么美好而恬静的画面,在这个欲望膨胀的城市.我坐在窗前,望着对面的镜子发呆.里面的人儿静静朝我走来,当我试图抓住她时,像是什么也没看见般,微笑着,她与肩而过.风依旧簌簌作响.绿色的叶子在翻滚,在吵闹.心里有风在颤抖.我无法遗忘回忆奔赴未来,却也无法折断双翅栖息过去.哑然失笑,多么矛盾的自己.窗外,夕阳已逝,树枝将天空割得支离破碎.一架栽在土壤里的纸飞机,染着微红的霞光,描画着绿叶的眉目,醉了我的眼.微微发怔--第一次学折纸飞机,是在空旷的土地上.也是在黄昏,母亲粗糙的手灵巧的变动着,我也笨拙的跟着学.一次又一次,终于在月华初上之时完成了第一架人生中的纸飞机.记得那时的我格外兴奋,拿着它满操场的跑,虽然大汗淋淋却还不时发出欢快的尖叫.而现在,那纸飞机怕是早已腐烂在土壤里了吧.终究是跟它告别了,在匆匆流逝的时光潮流中.纵有千般不舍,却在心里深刻的知道,再见-是再也不会见了.蓦然想起曾经熟悉的歌谣“如果我有仙女棒,变大,变小,变漂亮...”也曾希望自己是灰姑娘,盛装打扮奔赴舞会;也曾期盼有个多拉A梦,随心所欲闯遍天下;也曾做梦某天穿越时空,切身体验风云争斗.不过所有的一切皆以归宿曾经了.候鸟飞过,朦胧的月日里沉淀的记忆勾勒出怀念中的肖像.另一个自己,纯真而美好.一如摇曳着的过去的花瓣,垂败,凋落.埋葬了的旧时的灿烂,被新的土壤,新的江水覆盖.风更大了.一抹嫩绿在枝头肆意浸染开来,倒影在瞳孔中.久违了,纯粹的绿意,无拘的念想.我直起身,逆光行走,风干眼泪.

作文巜影孑岀走记》

放学回家,我突然我的书桌上有一张纸条,我跑了,只见纸条上写着:我是你的影子,我要离家出走!你的毛病太多了,比如说你太自私,太贪玩,太爱看电视……许多许多的毛病,我下定决心出走了。

我转身一看,哎呀!我的影子真的离开了我呀! 我穿好了衣服,立即跑下楼去找我的影子。

我一手拿着手电筒,随便乱照,忽然我见到前面有和我一模一样的影子。

他回头看见我了他,便突然跑走了,于是我大声地喊:“影子,你快回来吧!我要改正那些毛病……”可影子却毫无反应。

我看了看表,心说:“算了,明天再找吧!” 等我回到了家,我一看我的影子正在看电视呢!可是当我一靠近,他就说:“别靠近我,你说的那些话是真的吗?”我说:“不信咱拉钩。

”影子说:“男子汉,说话要算数。

”我说:“行,我改!”俩全笑了起来。

我说到,把不好的毛病全改掉了。

比如说帮助同学呀,好吃的想着给父母留呀;不再傻乎乎地就知道玩,学习放松;作业写完了才能看电视,也天天都守着电视不放了…… 一段之后,影子说:“你真是个男子汉,说话算数。

”后来,再也没分开过。

关于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1. 光辉岁月 2. 青春纪念册 3. 朋友别哭 4. 野百合也有春天 5. 同桌的你 6. 美丽心情 7. 玻璃杯 8. 明天会更好 9. 完美世界 10. 丁香花 11. 分飞 12. 你的样子 13. 那些花儿 14. 奔跑 15. 回家 16. 祝你一路顺风 17. 千千阙歌 18. 童年 19. 回到过去 20. 水手 21. 下沙 22. 大约在冬季 23. 在他乡 24. 我的未来不是梦 25. 蜗牛 26. 祝福 27. 离别 28. 一生有你 29. 一路上有你 30. 再回首 31. 琥珀 32. 你的眼神 33. 忘忧草 34. 流年 35. 完美生活 36. 最想念的季节 37. 踏浪 38. 萍聚 39. 窗外 40. 真心英雄 41. 生如夏花 42. 一生何求 43. 烛光 44. 同一首歌 45. 龙的传人 46. 栀子花开 47. 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48. 秋日恋歌 49. 我是一只小小鸟 50. 相逢是首歌 51. 毕业生 52. 掌心 53. 橄榄树 54. 鲁冰花 55. 执着 56.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57. 一无所有 58. 故乡 59. 两只蝴蝶 60. 再回到从前 61. 蝴蝶花 62. 兰花草 63. 你在他乡还好吗 . 夏虫 65. 光阴的故事 66. 其实不想走 67. 放心去飞 68. 潇洒走一回 69. 让我们荡起双桨 70. 送别 71.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72. 思念谁 73. 我愿你知道 74. 大学自习室 75. 友谊地久天长 76. 让世界充满爱 77. 十七岁的雨季 78. 驼铃 79. 中学时代 80. 外婆的澎湖湾 81. 明年今日 82. 勇敢一点 83. 两只老虎 84. 梦驼铃 85. 花木兰 86. 被遗忘的时光 87. 好人一生平安 88. 七子之歌 89. 蜗牛与黄鹂鸟 90. 偶然 91. 在那遥远的地方 92. 路灯下的小姑娘 93. 难舍难分 94. 轻舞飞扬 95. 我是女生 96. 当我想起你 97. 青苹果乐园 98. 跟往事干杯 99. 我们的纪念册 100. 祝你平安 101. 明月千里寄相思 102. 似水年华 103. 我怎么哭了 104. 永夜 105. 少年壮志不言愁 106. 捉泥鳅 107. 寂寞的自由 108. 单眼皮女生 109. 春天在哪里 110. 青春无悔 111. 离开 112. 歌声与微笑 113. 蝴蝶飞呀 114. 耶路撒冷的星空 115. 干杯朋友 116. 爸爸的草鞋 117. 流浪歌手的情人 118. 大中国 119. 恋恋风尘 120. 想把我唱给你听 121. 往事随风 122. 执著 123. 三月里的小雨 124. 成吉思汗 125. 小螺号 126. 未来的未来 127.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128. 娃哈哈 129. 学习雷锋好榜样 130. 且行且珍惜 131. 寂寞是因为思念谁 132. 朋友首日封 133. 星光依旧灿烂 134. 卖报歌 135. 乡间小路 136. 蒲公英 137. 乡间的小路 138. 读书郎 139. 兄弟情深 140. 别人都说我们会分开 141. 张三的歌 142. 小小少年 143. 今天我们要走了 144. 难兄难弟 145. 模范情书 146. 乡愁 147. 闪亮的日子 148. 忘了我是谁 149. 骊歌 150. 白桦树 151.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152. 纯真年代 153. 雨中即景 154. 青春日记 155.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56. 好爸爸坏爸爸 157. 白衣飘飘的年代 158. 恋曲1980 159. 女孩与四重奏 160. 早班火车 161. 生命之诗 162. 冬季校园 163. 老屋 1. 垄上行 165. 松花江上 166. 墓志铭 167. 那时花开 168. 我们的田野 169. 希望你明年冬天会来 170. 再见(小虎队) 171. 青春正传 172. 红河村 173. 毕业旅行 174. 恋人岛 175. 单车岁月 176. 冲出你的窗口 177. 关于现在关于未来 178. 爱的叮咚 179. 秋蝉 180. 我们的一生 181. 思念总在分手后 182. 我是猫 183. 来自我心 184. 文科生的一个下午 185. 爱人同志 186. 当我老了 187. 在劫难逃 188. 我去2000年 189. 昨天今天 190. 流浪的承诺 191. 樱园梦 192. 阿美阿美 193. 告别的年代 194. 雨滴 195. 秋梧桐 196. 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 197. 时间快转 198. 你那好冷的小手 199. 我们去远方 200. 音乐虫子 201. 归去来兮 202. 火车开往冬天 203. 却上心头 204. 生命中的精灵 205. 没有想法 206. 我们多么幸福 207. 飞鸟与冬天 208. 鹿港小镇 209. 蓝色理想 210. 赶海的小姑娘 211. 踏着夕阳归去 212. 爷爷为我打月饼 213. 春分 214. b小调雨后 215. 百分之百女孩 216. 丁香姑娘 217. 未央歌 218. 命运之变奏 219. 珍惜(苏有朋) 220. 朋友(周华健) 221. 第一次(光良) 222. 爱已成歌 223. 妈妈的黑头发 224. 何年何月再相逢 225. 恋恋同学情 226. 好风长吟 227. 冒险小子 228. 故事里的树 229. 第五个季节 230. 俏姑娘 231. 为你难过 232. 年轻人的心声 233. 未名湖是个海洋 234. 方便面精装版 235. 久违的事 236. 心愿(四个女生) 237. 上班族 238. 歌唱王二小 239. 赤足走在田埂上 240. 小小牵牛花 241. 车窗 242. 时光牧童 243. 花雨伞 244. 北京的冬天 245. 小雨滴 246. 你不在的北京还下着雨 247. 彝家娃娃真幸福 248. 青春(沈庆) 249. 郎心似铁 250. 那天(艾敬) 251. 我们相识 252. 嘿,不要叫醒我 253. 雨恨云愁 254. 纷纷飘坠的音符 255. 红月亮(李蓓) 256. 停电的晚上 257. 匆匆别后 258. 忆儿时 259. 九月(许巍) 260. 我没醉 261. 等人就象在喝酒 262. 随你而去 263. 伞的宇宙 2. 我居住的地方 265. 我踏浪而来(沈雁) 266. 云知道你是谁 267. 西风的故事 268. 午后的雷雨 269. 已是盛夏 270. 岁月(沈庆) 271. 湖边含羞草 272. 为什么要走 273. 来不及呼吸 274. 月亮(老狼) 275. 昨夜没有留下梦 276. 青青河边草 277. 请到天涯海角来 278. 兰花花 279. 红蜻蜓 280. 逛新城 281. 思乡曲 282. 恰似你的温柔 283. 深深的海洋 284. 花儿与少年 285. 紫竹调 286. 星星索 287. 小背篓 288. 洗衣歌 289. 采蘑菇的小姑娘 290. 美丽的姑娘 291. 春分立秋冬至这么多你自...

写景美文摘抄100字3段 要有题目

1、兵燹(xiǎn)——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燹,野火。

如,圆明园毁于~。

2、炳蔚——文采鲜明华美。

3、擘(bò)画(划)——筹划;布置。

擘,大拇指。

如,~经营。

4、逋(bū)留——逗留;稽留。

逋,拖延。

如,~他乡数载。

5、逋(峬/庯bū)峭——(风姿、文笔)优美。

1、蹭蹬(cèngdèng)——遭遇挫折;不得意。

如,仕途~。

2、参合——参考并综合。

如,~其要。

3、藏锋——①使锋芒不外露。

如,~守拙。

②书法中指笔锋不显露。

4、侘傺(chàchì)——失意的样子。

5、侪(chái)辈——同辈。

侪,同辈;同类的人。

6、巉(chán)峻——形容山势高而险。

巉,山势高而险。

如,~的悬崖。

7、昌言——①正当的言论;有价值的话。

②直言无隐。

8、怅怅——形容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如,~离去。

9、超迁(超擢)——(官吏)越级提升。

10、剿说——因袭别人的言论作为自己的说法。

11、沉绵——疾病缠绵,经久不愈。

如,~枕席。

1、浩茫——广阔无边。

如,心事~。

2、宦途——指做官的生活、经历、遭遇等;官场。

如,~失意。

3、会通——融会贯通。

4、怙(hù)恃——①依仗;凭借。

②代称父母。

语出自《诗经?小雅?蓼莪》。

如,少失~。

1、觊觎(jìyú)——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2、继武——接上前面的足迹。

比喻继续前人的事业。

3、寂寥——寂静;空旷。

4、恝(jiá)置——淡然置之,不加理会。

恝,无动于衷;不经心。

5、奸宄(guǐ)——坏人(由内而起叫奸,由外而起叫宄)。

6、鹣鲽(jiāndié)——古代传说中的比翼鸟,比喻恩爱的夫妻。

7、浇薄——(人情、风俗)刻薄;不淳厚。

如,人情(世风)~。

8、骄矜——骄傲自大;傲慢。

如,面有~之色。

9、孑遗——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的少数人。

10、津梁——渡口和桥梁,比喻用做引导的事物或过渡的方法、手段。

11、跼蹐(jújí)——①形容畏缩不安。

②狭隘;不舒展。

也作局蹐。

12、巨擘(bò)——大拇指。

比喻在某一方面居于首位的人物。

如,医界~。

13、狷(juàn)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如,~之士。

1、窠臼——现成格式;老套子(多指文章或其他艺术品)。

如,不落~。

2、倥偬(kǒngzǒng)——①(事情)急迫匆忙。

如,戎马~。

②穷困。

3、枯肠——比喻写诗作文时贫乏的思路。

如,搜索~,不成一句。

4、宽宥(yòu)——宽恕;饶恕。

L 1、罗掘——原指城被围困,粮食断绝,只得罗雀(张网捉麻雀)掘鼠(挖洞捕老鼠)来充饥的困窘情况。

后用来比喻尽力筹措或搜索财物。

语出自《新唐书?张巡传》。

如,多方~。

2、荦荦(luò)——(事理)明显。

如,~大端。

1、惬怀——心中满足。

2、钦仰——钦佩景仰。

3、亲炙——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

4、骎骎(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比喻事业进展得很快。

如,祖国建设~日上。

5、清馨——清香。

如,满园~。

6、情愫——①感情。

如,朝夕相处,增加了他们之间的~。

②本心;真情实意。

如,互倾~。

也作情素。

7、茕茕(qióng)——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如,~孑立。

8、遒(qiú)劲——雄健有力。

遒,强健;有力。

如,笔力(风骨)~。

9、祛疑——消除别人的疑惑。

10、劬(qú)劳——劳累。

劬,劳苦;勤劳。

如,不辞~。

11、阒(qù)然——形容没有声音。

阒,形容没有声音。

如,四野~。

1、险巇(xī)——形容山路危险,泛指道路艰难。

也作崄巇(xiǎn xī)。

2、轩轾(zhì)——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高低优劣。

如,不分~。

1、踵(zhǒng)武——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

踵,跟随。

如,~前贤。

2、侜(zhōu)张——欺骗;作伪。

也作诪(zhōu)张。

侜,诳。

如,~为幻。

高考常考错别字有哪些?

捕捉幸福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幸福,是留下最后的美丽。

我的幸福,其实很简单,每一朵白云,每一片绿叶,每一缕阳光…… 幸福似一片片叶子,悄然飘落,一缕缕阳光,化为夕阳。

幸福仿佛离我越来越远,远得我再也捕捉不到…… 我似乎已和七彩斑斓的童年告别,像一只无拘无束的小鸟突然被囚在笼子里,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我的那片蓝天。

记得当初还曾信誓旦旦的向父母保证,前几次考试只是失误,这次的期中考试,我一定会咸鱼翻身。

可结果,还是一塌糊涂。

同学们,已经不把我当作竞争对手,因为他们明白,我再也没有能力站起,我已经被他们完全地踩在了脚下,甚至没有一丝地挣扎。

老师们,已经不把我当作得力助手,因为他们明白,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已不像以前那么优秀,可以出色地完成他们布置的每一项任务。

一切,都和从前不同了。

同学老师鼓励声、赞美声、笑声,一切都不属于我了,有的只是责怪声、叱骂声、哭声。

每天呼吸着悲伤的空气,我的世界没有了一点色彩。

幸福,对于那时的我而言,一片迷茫。

可是,即使全世界都放弃我了,还有两个人永远不会放弃,那就是父母。

即使他们也很悲伤、即使他们也很失望,可我还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他们一遍又一遍平静地找我谈话,帮我寻找分析原因;他们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教我同一道题目,直到我完全理解;他们一遍又一遍地为我检查作业,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为了帮我补数学,我做好了教与学他们认真地帮我批改,错得给我讲解;为了帮我节省时间,他们为我划好书上的重点,一道题目一道题目地做过去,找出有必要做的题目;为了帮我找回信心,他们每个星期一表扬我一次,送我一个拥抱。

捕捉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

捕捉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

...

捕捉幸福作文600字以上

捕捉幸福初中作文600字(一)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幸福,是留下最后的美丽。

我的幸福,其实很简单,每一朵白云,每一片绿叶,每一缕阳光……幸福似一片片叶子,悄然飘落,一缕缕阳光,化为夕阳。

幸福仿佛离我越来越远,远得我再也捕捉不到……我似乎已和七彩斑斓的童年告别,像一只无拘无束的小鸟突然被囚在笼子里,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我的那片蓝天。

记得当初还曾信誓旦旦的向父母保证,前几次考试只是失误,这次的期中考试,我一定会咸鱼翻身。

可结果,还是一塌糊涂。

同学们,已经不把我当作竞争对手,因为他们明白,我再也没有能力站起,我已经被他们完全地踩在了脚下,甚至没有一丝地挣扎。

老师们,已经不把我当作得力助手,因为他们明白,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已不像以前那么优秀,可以出色地完成他们布置的每一项任务。

一切,都和从前不同了。

同学老师鼓励声、赞美声、笑声,一切都不属于我了,有的只是责怪声、叱骂声、哭声。

每天呼吸着悲伤的空气,我的世界没有了一点色彩。

幸福,对于那时的我而言,一片迷茫。

可是,即使全世界都放弃我了,还有两个人永远不会放弃,那就是父母。

即使他们也很悲伤、即使他们也很失望,可我还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他们一遍又一遍平静地找我谈话,帮我寻找分析原因;他们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教我同一道题目,直到我完全理解;他们一遍又一遍地为我检查作业,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为了帮我补数学,我做好了教与学他们认真地帮我批改,错得给我讲解;为了帮我节省时间,他们为我划好书上的重点,一道题目一道题目地做过去,找出有必要做的题目;为了帮我找回信心,他们每个星期一表扬我一次,送我一个拥抱。

捕捉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

捕捉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

捕捉幸福初中作文600字(二)“沙沙”,“沙沙”,窗外下起了连绵细雨。

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一样细。

它密密地向大地飘洒。

仿佛要洗尽残冬留下的痕迹。

望着那遇地即化的雨,我的心里也难免添了几分惆怅。

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很少与我见面,更谈不上一起生活了。

每个周末也都只是我一人面对那空荡荡的房子。

今日也如此。

突然不经意的瞟到窗前放着一个木制的小房子,里面住着一家三口。

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回想往事,我们一家人都不曾有过这样温馨的场面。

突然脑海中闪过了一幅模糊的画面。

我回想着那幅画面,依稀记得一个晚上,就是这个木质房子,就是在我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将它送给了我。

当时,我们一家三口聚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呀,我们又是吹蜡烛,又是许愿,忙得不亦乐乎。

可如今呢,欢乐的情景已经退幕,见到的还是一堵白墙,何来欢乐。

这时,雨停了,街道又热闹了起来。

只见一位五六岁的小女孩趴在橱窗上,欣赏这里面的一切,一位年轻的妇女站在她身旁默默地看着她并微笑着。

我惊住了,回想小时候,我似乎也像这位小女孩一样,趴在橱窗前,好奇地望着那一切……我懂得了,我懂得了,其实获得幸福很简单,就是那几句暖暖的问候,就是那几通短短的电话,就是跟那位小女孩一样,趴在橱窗前……从现在开始,我要捕捉幸福,即使只是那一瞬间,一刹那的幸福,我依然会将它牢牢地握在手心里,即使幸福会从我的手心里溜走,我也不担忧,因为我知道,幸福的小鸟已在我心中筑了巢,我相信,它一定会回来看我的。

海边捉蟹暑假到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到威海度假。

那清凉的海风、蔚蓝的大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海边捉蟹,更是乐趣无穷。

那一天,我和爸爸来到海边,无意中我发现地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洞,这是什么?我忙拉住爸爸问。

这是螃蟹洞,这些小圆球就是螃蟹的杰作!我听后高兴地说:那我们来捉螃蟹吧!说干就干,我拿出小桶和铲子,仔细地寻找小螃蟹,突然,我发现沙子动了一下 ,立刻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住它,哈哈,果然出来一个家伙!我定睛看去,咦,是一个会走的小海螺。

我连忙抓起它探个究竟。

原来,小海螺里竟然藏着一只小螃蟹!于是,我在海滩上捉起了螃蟹,一只、两只……不一会儿,就捉到了满满一桶。

正当我得意洋洋地向爸爸展示的时候,感觉脚好像被什么东西夹住了,我低头一看,傻眼了,是一只大螃蟹夹住了我,我赶忙叫爸爸来帮忙,爸爸说:不要动!用铲子引开它!我找爸爸说的去做,果然脱险。

此时,我的脚已经红彤彤的了。

不行,不能就让它这么跑了,我得抓住它!我追过去一把抓住它的一条腿,哈哈,捉到一只大螃蟹!你看,大螃蟹正张牙舞爪呢!天渐渐黑了,我和爸爸提着一桶战利品哼着小调回家了。

海边捉蟹,其乐无穷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捕风捉影什么意思

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 13.14岁左右的少年

一、武士道——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渊源于古代、中世纪的日本武士、武士治国及武士道。而明治维新后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的武士道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

日本武士产生于八九世纪,是日本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武士一词,初见于721年(养老五年)元正天皇的一份诏书。这份诏书正式承认武士的存在,提到武士、武艺,并提倡和鼓励尚武精神。在平安时代(794-1191年)初期,开始出现封建庄园。发展到10世纪时,已形成和确立起庄园制。封建庄园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促使大化改新(6年)以后实行的律令制度和班田收授制度由松驰、破坏走向崩溃、瓦解,社会动荡不安。庄园的发展,更导致武士的出现和登上政治舞台。

从11世纪起,日本武士阶层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以1192年源赖朝被大权旁落的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为标志,武士掌握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镰仓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武士政权,从此,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足利尊氏于1336年建立的室町幕府为第二个武家政权,而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立的江户幕府则是第三个武家政权。日本武士阶级以攻战杀伐为职业,自然是自古代中世纪已出现的军国主义的鼓吹者,是军国主义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而日本武士阶级掌握中央及地方实权的幕府时代长达676年之久,出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道,即武士精神,它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包括效忠君主、崇尚武艺、忠勇义烈和绝对服从等讲究“信义”、“廉耻”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导源于神道、佛教、儒学及神权迷信的日本武士道,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即江户时代前的旧型武士道、江户时代的新型武士道和明治维新后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的武士道。

旧型武士道只是较为粗陋的“武者之习”、“兵之道”和“实践之道”,是作战争斗者的伦理规范,崇尚和重视主从关系,强调和讲究复仇和殉死,是超越理性和不辨是非只倡导为主君献身的武士道。旧型武士道的典型代表人物宫本武藏是著名剑道家,他受传统武士道精神支配,一生中表现了日本武士阶层传统的好勇斗狠和极端残忍性,动辄下毒手,致人死命。这些在日本古典戏曲中都得到长期表演,他的传奇故事广泛流传,战前还出版了关于他的长篇小说《宫本武藏》,成为畅销书。宫本所著《兵法三十五条》,将自己平生练功、惊险决斗体会及剑道新派别的要领、兵法奥妙均详细写明。后来日本军国主义者经常鼓吹、宣扬宫本的做法及精神,为侵略战争服务。

在江户时代,对武士道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大量吸取儒家思想,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理论骨架的武士道,即“士道”。这种新的“士道”论者以山鹿素行为主要代表,与旧型武士道论既相联系又相对立。

日本古学派的先驱者山鹿素行将毕生精力倾注在建立新武士道理论体系上,他的全集被称为日本“国民道德的权威,武士道精神的真谛”。他以儒家思想论述“武士道”,有《武教全书》、《武家事记》、《兵法问答》等大量著作,至少有600多卷。他聚众讲学,亦是著名的兵学家,有弟子4000余人。其子的门生中有一位是后来明治维新先驱者吉田松阴的祖辈,故吉田松阴称山鹿素行为“先师”,并在松下村塾讲授素行的兵学,明治维新的不少志士均受到素行思想的影响。山鹿素行从传到日本的朱子学中找到了武士道的“理论根据”;提倡遵“忠节”、“武勇”、“义理”等儒家伦理道德,表现出了“尽忠死难”的所谓“武士精神”。他把“安天命”、“尽忠孝,讲仁义”等作为武士修养的内容,把“得主尽忠”作为武士应尽的本份,向武士灌输“忠于主君”、“不顾身家”的思想,还要有“报恩、克己、面对死亡而不动摇的勇气”。并规定了一套繁杂的道德规范、规矩和礼法。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支柱而被大加宣扬。素行的“武士道”理论,后来更被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经常以“武士道”精神、“征战光荣”的思想和“忠勇义烈”的事迹,对军队进行奴化教育,使其充当征服世界的侵略战争的炮灰。山鹿素行还有强烈的儒家尊王思想和神道的日本中心主义。他将日本称为“中朝”或“中华”,主张日本天皇“可至万世而为君”,“神神相生、圣皇连绵”,“与天地无穷”以便维护万世一系的“国体”,这些对后世亦有深远的恶劣影响。

到江户时代后期,日本阳明派学者、明治维新的先驱者吉田松荫在山鹿素行武士道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七规七则”和“忠魂不灭”说。

吉田松阴的“忠魂不灭”说,宣扬楠公(楠木正成)七生报国,永生不死,楠公之后,复生楠公,非止七度。七生原为佛教用语,指可转生七次,为永久之意。楠木正成为支持天皇中兴,欲从幕府手中夺回大权,恢复天皇统治,于1336年(建武三年)在兵库凑川(现神户市附近)与足利氏大军决战,战败后,与胞弟楠本正季用刀互相刺死,死前说将永远效忠天皇,“七生报国”。后来,楠木正成被推崇为武士道的典范和楷模,掀起建立祭祀正成的神社运动。明治五年(1872年),还建立了纪念正成的凑川神社。吉田松阴在囚室墙壁上也挂出“三余读书,七生灭贼”的条幅,他认为一般人死则魂灭,而忠魂则不同,将永久不灭。松阴自己亦在被处死前写下了《留魂录》;“吾躯纵暴藏野,大和魂永不泯灭”。这一“理论”及其实践,对明治维新后尊崇天皇,效忠天皇的思潮影响极为深远,对军国主义鼓吹为天皇效死,欺骗日本人盲目充当侵略战争的炮灰发挥了很大作用。

由于日本武家社会延续近700载,武士阶级执掌政权,故而为战争服务、崇尚征战杀伐的军国主义从一开始就如影随形,始终伴随着武士及武士道。而武士,则是军国主义的身体力行者;武士道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工具。

二、武士道——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伦理和扩展为国民普遍道德及行动准则的武士道,更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是一场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的社会大变革。以天皇睦仁为首,由改革派武士掌握实权的明治新政府在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时期,贯彻执行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以推进资本主义化。

“富国强兵”是明治政府三大政策之首(另二大政策为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实是“强兵富国”,其主要措施就是改革旧军制,建立新的近代军队及军人精神,积极扩军备战和进行侵略战争。通过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改革封建身份制度、取消封建俸禄等改革,明治政府以赎买方式废除取消了武士身份等级及财产特权,武士阶层也随之瓦解。但因武士精神——武士道对明治政权的统治尚有作用,故武士道并未随武士阶层的消亡而消亡,反而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伦理和扩展为国民普遍道德伦理的武士道。为建立近代军队,在军事制度方面,于1870年宣布全国陆军统一采取法国式体制(1878年因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而改为采取德国式体制),海军统一采取英国式体制。明治政府于1873年1月,颁布近代《征兵令》,建立了近代的常备军并不断扩充。与此同时,还于1874年建立了近代的警察制度。日本建立的近代常备军,不称国防军而称“皇军”,强调其效忠于天皇。1878年陆军卿山县有朋以陆军省(相当于部)名义发布的《军人训诫》,就要求军人必须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向军队灌输绝对尊崇天皇的思想;还特别提倡“武士道”精神,宣扬军人精神的三大根本在于“忠诚”、“勇敢”、“服从”。1881年建立了宪兵制度,1882年又以天皇名义发布《军人救谕》,再度重申军人应绝对遵守“武士道”的“忠节”、“武勇”、“礼仪”等。1890年更颁布《教育敕语》,倡导全日本国民均“应义勇奉公,以辅仁天壤无穷之皇运”,以为天皇之“忠良臣民”,从而确立了明治时代的武士道。

明治时代的武士道仍以儒学伦理为基干,受佛教禅宗及神道教的诸多影响,但对江户时代的武士道进行了扬弃转化,武士道的内容既有舍弃,亦有保留,更有较大的发展变化。其保留的内容有:一是以忠孝为本,尊崇五伦五常等儒家伦理纲常。《教育敕语》要求臣民“克忠克孝”,并与“皇祖皇宗”的“肇国宏远”相联系,称其为近代日本“国体之精华”,“教育之渊源”。还有意识地宣传家族国家观,奉天皇为最高家长。在五伦五常方面,《教育敕语》亦要求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等。二是倡文武两道,但以武为先,强调“尚武精神”。作为三大政策之一的“富国强兵”是明治时代军事立国的路线,宣扬“尚武”乃日本“国质”的“武国论”。《军人训诫》规定“勇敢,投入战门,敢冒风险以成功名”为军人三大根本之一。《军人敕谕》则规定军人“必须尚武勇”,声言“武勇乃日本自古以来最尊贵之特色,身为日本人,若无武勇,则愧为日本臣民”等等。三是强调奉公效忠意识,《军人训诫》将忠诚列为军人三大根本之一,强调“自古以来,日本武士以忠勇为主”,“而今日之军人,纵然并无世袭,亦与武士无异。故应遵循武门之习,以忠勇为主。”《军人敕谕》也要求“军人必须尽忠节为本分”,即使赴死,“也不得破坏此节操”,应“一心一意,恪守忠节”。《教育敕语》则要求全体日本国民“义勇奉公”。

明治时代的武士道对江户时代的武士道进行了扬弃转化。其舍弃和变化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将以前分别效忠各自主君舍弃,转而强调全体日本人只效忠天皇个人,即由多元化转为一元化的效忠对象。手握神权并总揽国家大权的天皇,君临万民之上,构筑了“一君万民”体制,天皇成为举国唯一的效忠对象。明治时代的武士道是以“忠君爱国”为核心的。《军人训诫》要求官兵“对圣上御事”,“不可松懈恭敬之意”。“军人”自列入军籍之初,已宣誓“拥戴皇上,忠于朝廷”,故应“尽忠节于国家”。《军人敕谕》宣称“日本军队世世代代由天皇统率”,军人的责任在于“保证国家,维护国权”。《教育敕语》则要求日本臣民走上战场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明治时代的国体论宣扬神造日本,天皇为“现人神”,有权依据“神敕”统治日本。而《大日本帝国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的核心即是“天皇主权论”,宪法规定日本“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统帅陆海军”。故报效国家就是效忠天皇,效忠天皇亦是由报效国家来体现。二是打破重义轻利的武士道传统观念,提出“士魂商才”方针。“士魂”,即武士之魂、武士精神,其核心就是“忠君爱国”观念;“商才”,即经商之才。三是将江户时代山鹿素行等人提倡的圣人之道全部抹煞舍弃,而把奴性、愚昧和野蛮的兽性、恶性发展到极端,崇拜残忍,歌颂殉死“玉碎”,变成对外侵略的日军的精神武器和精神支柱,成为侵略之道和之道。明治政府确定了日本“与万国对峙”的目标,天皇在1868年发表的《宸翰》(御笔信)宣布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军人训诫》称军队“为国家之土城”,《军人敕谕》鼓吹军人在天皇统率下“保证国家”,使“日本之威烈大放光华于世界”。尤其是以发布《教育敕语》为标志,原来适用对象仅为武士的武士道,遂扩大为适用于全体日本国民。在扩张国权、宣扬国威的喧嚣声中,武士道被纳入近代军国主义轨道,成为军国主义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成为军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精神工具。

武士道恶劣影响的要害是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铁的历史事实无情地告诫我们,当武士道向恶、向丑、向黑暗一方,即向嗜杀成性、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倾斜之时,就是亚洲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遭殃之日。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只是带有浓厚封建主义残余的资本主义:政治上的近代天皇制度,经济上的半封建地主制度,思想上的天皇史观,社会上的武士特征,尤其是武士道烙印的民族性。武士道并未随着武家政治的终结、身分等级制度的消失、以及日本进入近代社会就画上终止符,相反进一步渗透到日本民族的血液中,“旧日本的建设者而且是其产物的武士道,现在仍然是过渡的日本的指导原则”⑧。武士道恶性膨胀成为近代日本国民道德的核心,进而酿成军国主义的温床,反过来又为军国主义彻底奉献。

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多是武士(尤其是下级武士),新建立的明治政府各级领导的实权,也几乎都掌握在武士出身的人手中。据1871年至1986年的统计,93名省“卿”与“大辅”(部长、副部长)中,华族4人、士族88人、平民出身者仅1人。明治时期33名陆军大将中,皇族4人、士族28人、平民1人;海军大将中皇族1人、士族14人,无一平民。1940年以前的政府要员中86.25%是士族出身者、1.25%是旧大名出身者。不难看出,新政府建立伊始就是武士的大本营,唯有资格指导新政府的人物就是武士。“结果,整个国家机关之中都渗透了武士的势力”。这些人掌握权柄,控制思想,制定政策,驾驭民族,制约社会。

武士领导者完成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使武士道恶性膨胀:先是把武士道灌输给士兵,1878年以陆军省名义颁布《军人训诫》,把“三德”作为近代军人的天职,向士兵灌输“忠诚”、“勇敢”、“服从”的武士道精神。继而武士道衍成“军人道”,1882年以天皇名誉颁布《军人敕谕》,规定军人应遵循尽忠节、正礼仪、尚武勇等项规范,把武士道进一步发展为近代军人的信条。所以,武士道在新形势下变形发展,成为新时期的武士道——“军人道”。最后使武士道全民化,1890年又以天皇名誉颁布《教育敕语》,把国民道德规范总结为“孝悌忠信”与“共同爱国”两大纲目。这样,就使臣民对于天皇的“忠诚”赋予“爱国”的意义,使武士道精神披上“爱国主义”的躯壳,体现出近代国家意识。于是武士道堂而皇之地成为近代日本教育方针的灵魂,向一代代日本青少年灌输。实际上《教育敕语》远远超出学校范围,使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三位一体,作为全体日本国民的道德规范,统制着人们的意识形态,限制人们的言论行动。

明治政府通过这些法律、法令使全体国民“平常要其家庭、学校、兵营里,只受到为天皇献身的教训,而不知有其他。”强调武士道和军人精神、国民道德的一致性,于是武士的实践道德,演变成了全体国民的实践道德。这样,武士道被成功地嫁接在:爱护和尊敬日本的国体,维护天皇万世一系的统治,要求日本国民忠君爱国的所谓“日本精神”上。从而建构起以武士道精神、国家主义为核心,以忠君爱国为内容的近代国民道德。

“明治初年的富国强兵政策,以创建中央军队,扶持军事工业为开端,从整顿户籍,义务教育制度,强化警察网,整备交通网,充实官僚机构来看,其中无一不是以建设强大的军事国家为目的的。”11不难看出“富国强兵”参照系是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德富苏峰曾说“君民一德,举国一致之帝国主义,即对内实行平民主义,对外实行帝国主义,并一贯以皇室为中心主义统辖二者。”即建立一个以天皇制为中心的军国主义。这一思维轨迹就是“失之欧洲,取之亚洲”然后“合并世界各国。”“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仅仅掌握几个书斋狂人或浪人,那不算什么大事,它也绝不能使日本文化畸变,但危险的是这种思维方式掌握的不是在野狂生,而是日本军、政界首脑。因之它不但可以转化为日本现实的思想、观念、战略,而且直接变成日本政治、生产的实践活动”。这种思维方式通过各级政府中掌权的武士,成为近代日本社会的主导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产生的思想观念也成了日本近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最后,这一思想观念终于畸变出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

“在现代化的全过程中,日本传统文化中武士道与神道都适应‘富国强兵’的需要转变自己的功能”。这些思想观念深深植根在崇尚武力的武士道的穷兵黩武的德目中,在“忠”的旗帜下,全体国民自动地集合于天皇周围为其效命。正是因为有武士道这张温床,天皇制很容易把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变成极富侵略的军国主义。武士道成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之魂,在为法西斯服务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武士道演变为法西斯军国主义武士道。

武士道的最大特点首先在于它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而是一种必须身体力行的实践道德。武士道所以能成为军国主义的锐利武器,其根源就在于它是武士,进而是全体日本国民身体力行的实践道德;其次,武士道的核心是无条件效忠主君,对主君的忠诚观念凌驾于其他所有伦理之上,将无私献身作为武士的最高义务和最终行为。因而,武士道既是“忠”的宗教,同时也是“死”的宗教,从军事意义上说唯有“忠”和“死”最能体现彻底奉献。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唯有武士道成功地以对主君的“忠”和为主献出生命来武装军队。这支军队是不要命的军队,随时准备为主君、为天皇献出生命。这支不要命的军队,既是勇猛顽强、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同时也是最粗野、残暴、毫无人性的军队。这支军队在幕府时代,由武士组成;在明治维新以后,则是臣民皆兵。

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武士道,对内作为精神工具,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对外则踏上了侵略亚洲各国的道路。由此拉开了日本近现代史上武士道穷兵黩武,为战争服务的罪恶帷幕。占领台湾,吞并琉球、朝鲜,侵略中国、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彻底的法西斯化。武士道被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战争政策所利用,为法西斯军国主义服务,武士道精神沿着为战争和法西斯服务的道路愈陷愈深,使日本国民把对外侵略战争看作是为“皇国”的“圣战”,以充当炮灰为荣,自愿做“神风”队员、“特攻”队员,当肉弹进行自杀性进攻。武士道精神把日本民族引向战争灾难,吞噬了数以百万计的无辜日本青年,给亚洲人民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更为巨大和深重的灾难,侵华日军暴行令人发指,在整个人类战争史上也是骇人听闻的。正如万峰教授所说,这一切让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一想起武士道便反感、便作呕、深感憎恶,便想起太阳旗加军刀,想起烧杀掳掠、奸*妇女、无恶不作和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

有史作证:武士道的最大恶劣影响是为战争服务、助纣为虐、危害人类和平的军国主义;用武士道思想武装的军队是随时准备献身主君、献身天皇的军队,这支军队由置生死于度外的亡命之徒组成,其战斗力和破坏性都是罕见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的恶劣影响暴露无遗,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给亚洲人民和中国人民的灾难,只有“磬竹难书”四个字才能如实形容。武士道已深深扎根于日本民族精神之中,与武士道如影随形的军国主义并未彻底消失。因此,世界人民务必时刻警惕,以防日本军国主义再度复活,危害人类和平。

总之,武士道是日本否认甚至美化军国主义罪恶在意识方面的劣根,武士道痼疾侵害着日本民族,毒化着国民的意识,袒护着军国主义,甚至引发出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倾向。这尤为令人担心,值得世人警惕!

当然,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也有应对的良策,那就是不折不扣地遵照邓小平同志的话去做。小平同志说:“对付这种军国主义倾向,不仅要加强批评,揭露,而且要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发展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事情,加深我们之间的友谊,加深我们之间的了解,加深我们之间的感情。”

摘自《世界历史》1999年第4期

七年级单元作文

我上下打量着这位小强哥,他矮胖的身材,比我矮了半头。黑黑的脸膛上长着一双小眯缝眼,呆头呆脑。妈妈问他话时,他还红了脸,显得土里土气的,因此,我打心眼儿里瞧不起他。

下课了,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儿,像一阵旋风似的从桌旁急走而过。他胖乎乎的身体,又圆又大的脑袋,短而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对机灵的大眼睛,总让人感到是那样的机灵、俏皮、活泼。如果他发现一件有趣的事,立刻发出一阵欢叫,那欢叫声是那样清脆、响亮。一次,他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了,老师让他到前边站着。他挺起胸脯,来到教室中央,向全班同学做了个鬼脸,然后似羞似愧地笑着。窗外明媚的阳光斜照在他的脸上,看,怪有趣的,他多么像一只调皮的小企鹅!

圆圆的脸蛋上挂着一对好看的小酒窝,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不时滴溜溜地转动着,显示也一股机灵而淘气的劲儿。聪明的一休比起他来还要甘拜下风呢!对了,我的表兄还挺要强呢!

阳光下,只见一个身量不高,面色黑红的少年,浓眉下的一双大眼睛格外有神。左臂上戴着红袖章,上面那“值日”两个字十分显眼。

他的两只耳朵出奇的大,像两把小蒲扇。

他的一对耳朵啊,活像两片神气活现地撑开着的河蚌壳儿!

两只突出肥大的耳朵守卫在脑袋的两旁,像两扇屏风似的。

她露出来的一排牙齿白得像刚刚去了皮的杏仁。

她露出一口排列整齐的牙齿,好像珍珠一般。

他黑里透红的脸上露出一排白玉米似的牙齿。

孩子噗哧一声笑了,露出了两排碎玉似的洁白牙齿。

这少女眉清目秀,小长长脸,尖尖的下巴像个白莲花瓣似的。

他的白胡须在胸前飘动,像一缕缕的雪花在飞舞。

他向后一仰,山羊胡子一撅一撅的像个兔尾巴。

老汉一面听着,一面捋着像干老玉米须一样的胡子。

他的胡子足有半尺长,就像那老榕树的根须,在风中飘动。

他黑苍苍的脸上长满了密匝匝的络腮胡子,像一丛被踩过的乱糟糟的茅草。

那深陷的双颊上,长满了胡须,毛茸茸的,像个刺猬。

这孩子的头发像春天里的嫩草一样柔细。

这小女孩长着金**的头发,像玉米穗一样。

她的头发梳得很整齐,像一顶光亮的大帽子。

小丫头脑后那两绺随便扎起的头发,像公鸡尾巴一样,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

一丛稀疏而干枯的头发,像小鸭的绒毛点缀在头顶上。

她的一头秀发是深色的,像丝质似的光润,走起路来富有弹性地飘动着。

金色的卷发顺着光洁的额角波浪似的披垂下来。

飘进飘出的女护士,一头黑发鬈曲得像绵羊尾巴。

她的头发颜色漆黑,带有反光,像乌鸦的翅膀一样,又黑又亮。

她的黑发像轻纱一样垂在肩上。

她那黑亮黑亮的头发像柳丝一样轻柔。

他那银白的头发,使人联想起那披满白雪的劲松,这是他历尽风霜,饱尝艰辛的见证。

他的头发越来越白了,简直像盖了一头皑皑的霜雪。

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如银丝一般,闪着晶莹的白光。

蓬松的刘海儿垂挂在前额上,犹如3月的杨柳。

他那半寸长的短发像秋天的芦草一样又干又硬,没有一点儿油性。

他那刺猬一样的头发又短又粗,透出一股犟劲。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浓厚乌黑的披肩发,犹如黑色的瀑布悬垂于半空。

她一头乌黑闪亮的秀发自然地披落下来,像黑色的锦缎一样光滑柔软。

她的头发已经半干,被晚风吹拂着,在明月般的脸庞前飘动着。

她那一头剪短了的头发乱蓬蓬的,像个孵蛋的母鸡尾巴。

那一头乱扭着的长发向天冲起,就像黑色火焰一样。

他的头发和平时一样,乱得像一把破笤帚。

他的头发像鸟巢一样随便地堆在头上。

乱蓬蓬的,拖把布似的长发像是好多个月没有梳理了。

他的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

他的头发又稀又黄,蓬蓬松松的像个乱草窝。

那女孩的脑后拖着一根猪尾巴似的小辫。

短短的扎着红色绸带的小辫,就像两只蝴蝶落在她的耳边。

她梳着一条小辫子,像麻雀尾巴。

她那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不长的辫子,垂挂在耳旁,上面还结着两个大红色的蝴蝶结,好像两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他踮着脚从几层人的后面,把脖子拉长得像一只鹅。

只见那个人脸皮雪白,以致脖子上的血脉清清楚楚地现出来,像根根的青绳子

她又黄又瘦,脖子像鹅一样显得细长。

他肩膀、胸脯全是疙瘩肉,真像个牛犊子。

他肩膀宽阔,身材高大,结实得像一堵墙似的。

他长得是胸阔膀又宽,论劲,气死一头牛。

他腔子里好似有根棍儿支撑着,总是挺着高高的胸脯子。

老头儿瘦骨嶙峋的胸脯犹如一条一条的百叶窗。

这小伙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一层油。

老人的那个驼背向上拱起,就像一座小山一样。

他原来有些弯曲的背,现在越驼越厉害,如同背着一口锅。

那少女腰细得像葫芦,仿佛一碰就折。

这姑娘的腰肢像杨柳枝儿似的又细又柔。

他的肚子膨胀得像一个气打得过足的大气球。

那个人体胖肢短,肚子圆鼓鼓的,像一只青蛙。

他浑身都是圆圆的,特别是肚子像酒桶一般凸起来,人没到,肚子先到了。

那肥腆的肚皮紧绷绷地鼓起来,像是用气筒打起来的。

他的圆滚滚的大肚子高高隆起,像一口上百人煮饭用的大锅反扣在他的身上。

小姑娘那双胖胖的小手像藕芽似的,手背上有4个深深的小坑。

那女孩的小手,白白的,嫩嫩的,就像刚出锅的馒头一样。

他那双粗壮的大手长得像蟹钳一样有力。

这双手,皱纹是那么多,那么深,就同山坳里挖出的老树根一样。

他的手格外粗糙,像长满了刺,谁一碰上,就好像会被扎出血似的。

他那双手毛茸茸的像熊掌一样。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着,像是松树皮了

这姑娘手指细细长长的,像雨后新出的笋芽尖儿。

她的10个手指上长满了血泡,紫黑色圆鼓鼓的,像熟透了的山葡萄。

他的手指粗大,拇指像个萝卜,指甲厚得像古铜钱。

老人的手指瘦得像螃蟹腿。

老人的手每一根指头都伸不直,里外都是茧皮,整个看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她那张开的双臂摇动不停,如同翻飞的翅膀。

那两只小胳膊浑圆、雪白,如两段刚出水的嫩藕一般。

他那两条胳膊呀,比椽子还粗,拳头有蒜钵子大!

他的两条短胳膊像树干一样又粗又硬。

他那手臂上面青筋交错,宛如长春藤缠在树枝上。

孩子那白嫩滚圆的小腿如同秋藕一般。

她两条腿又粗双短,活像老式沙发的支座。

他的一双小腿练得像小铁棒那样坚硬。

又瘦又长的两条腿像两根竹竿支在地上。

两条哆里哆嗦的弯腿几乎站不稳,像弱不禁风的干树枝。

那人的光腿瘦得像麻秆一样。

见到他那两条长腿,总使人想起与火车赛跑的驼鸟。

他的两条长腿瘦得像鹭鸶。

他那两只大脚就跟两个大骆驼掌似的。

那姑娘的脚瘦长、略小,雪白雪白的,脚趾头像嫩藕芽儿似的。

她那白皙细腻的皮肤像水莲花似的。

他的皮肤粗糙得像橘子皮。

他的皮肤既黑,又皱,活像一张粗糙的皮革。

奶奶满脸爬着重重的皱纹,因为带有笑容,眼角的纹路像两把打开的扇子。

她的面孔简直像一个风干了的柚子,上面布满了刀刻一般的皱纹。

他那满脸的皱纹,如同新翻耕过的土地。

光子是用什么“动力”瞬间达到光速的?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单元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单元作文 篇1

 大家好。我很想认识大家,我愿意和所有人做朋友。

 阳光般的笑脸,活泼好动,这是我认识自己以后,别人送我的词汇;天生的幽默,可爱的夸张,也是爸爸妈妈送我的礼物。笑往往是我的标志性表情,可以说,已经是我独家冠名的“商标”了!

 在学校里,老师把我带进了多彩的知识海洋,畅游其中,乐趣无穷;同学们有的滑稽、有的幽默、有的老成持重、有的乖巧可爱……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共同进步,相互努力,快乐无穷。

 我这个人嘛,很喜欢交朋友。我性格热情开朗,乐观向上,我很喜欢和幽默的人打交道。我爱好广泛,但我最爱看书。书,给予我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每当我看到好笑的片断时,我会笑得前仰后伏,甚至会在床上打几个滚,就像一个疯小子似的乱蹿;每当我看到悲痛的片断时,我的眼泪便扑哧扑哧的散落下来,这个时候我便成了一个标准的泪人儿。在闲暇的时候,我喜欢看书。每次看得都废寝忘食,忘了一切,仿佛进入了书的世界,等看完了书,已经(八)点了。我还喜欢看“非常神秘”和“非常好笑”系列。这几个系列的丛书即好笑又有趣,能提高人的想象力。

 但是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理想,就是考进重点中学、再进入重点高中、然后走向我成材之路。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为国家的科学事业作贡献。但是这样的理想虽会很难实现、在人生道路上也会遇见很多的困难。但是我只要像《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片文章里的莫顿◇哼特一样遇见困难,而不畏惧,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困难,坚持不懈地向前走去,那么终将战胜大困难。

 不过我这个人也有很多缺点,我倒是很喜欢害人。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坐着。正好有一个人朝我这跑过来,我看见他们来了。把脚一伸。他绊倒了,腿蹭破了皮,还流了不少血呢!我赶紧溜。“站住。”回头一看,是我们的班头。他把事情汇报给了老师,不用说,我被老师K了一顿,还要写检讨书。真是可怜呀。我希望能把这个坏习惯改掉。

 我的理想有很多。小的时候,看见解放军叔叔在沙场上拿枪打敌人,我觉得解放军叔叔好厉害,非常威武。于是我渴望成为一名解放军,为民服务。(四),(五)岁的时候,看动画片《西游记》,觉得里面的孙悟空好厉害,法力无边。于是,我又渴望成为一个法力无边的神仙。(七),(八)岁的时候,我迷恋上了吉他,于是我渴望成为专业吉他教师。现在上了中学,我的理想又变了,我的目标是————名牌大学。可能以后我还会有其他的理想,但是这个理想是绝对不会变的!

 这就是我,一个既平凡而又不简单的人。像路边一棵小野菊,给点阳光就灿烂;像海洋里的小鱼儿,给点海水就舒服;像天边的月亮,给点繁星就美丽。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

七年级单元作文 篇2

 有时候,我们更愿做生活的旁观者,认真审视着每一个从生命中路过的人。他们或是善良,或邪恶,或美丽,或丑陋。但当我们真正成为生活的主角时,你,看清自己了吗?

 人生就像一杯水,纯净、无色透明。盛水的杯子都只是一种装饰,它决定了你无法改变。就像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和生老病死一样。我们无法选择盛水的杯子,但我们有权选择人生的过程,我们可以选择向水中加点什么,糖水、盐水都可以。这就有如我们的欲望。希望得到什么,想要得到什么。但是我们都必须适可而止,停下来看清楚自己真的需要吗?

 这样做对吗?唯有看清自己,才不会把自己的那杯水变得浑浊。

 看清自己,你可以更加明确前进的方向。

 看清自己,你才不致于走入歧途。

 看清自己,你才能够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看清自己,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面对诱惑,我们应坚定;面对苦难,我们得坚强;面对困境,我们需从容;面对人生,我们要看清自己……

 曾经听过为样一则童话故事:一个农夫,他的斧头掉进湖里了,他焦急万分,一个仙女看见他在岸边伤心,便好心帮他去捞斧头。第一次捞上来的是金斧头。这个人诚实的说:“这不是我的斧头。”第二次捞上来的是一把银斧头。农夫仍然诚实的拒绝那把银斧头。等到仙女把他的那把斧头捞上来时,这个农夫却激动地说:“这才是我的斧头!”于是,仙女被他的诚实打动,把三把斧头全都送给了他。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为则故事。设想,如果这个农夫不诚实,欺骗了仙女,可能他一把斧子都不会有了吧!

 人生就是如此,该是你的终会是你的,不是你的也不要强加给自己,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就如杯子中的水一般,你拼命地向里面加你想要的东西,不仅会使水溢出来,水也变的浑浊了,最后你便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人要学会看清自己,细细品味人生的过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有,该舍弃的要果断的舍弃。唯有看清自己的方向,才不会因为你抓住的太多布疲惫不堪。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而充满荆棘的。但路边也不乏诱人的景色,你可以伫足观赏,调节紧绷的神经。但你必须清楚,你对那些诱人风景而言仅仅是个过客,请不要让世俗的邪恶蒙蔽你的心灵。你的目标在远方,远方闪着灿烂光芒的地方!

 看清自己,舍弃你所不需要的。看清自己,坚持你所拥有的。

 看清自己,我们才能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不会受金钱与名利的诱惑;我们才为会被欲望而冲昏了头脑。

 面对挫折,我们要振作;面对幸福,我们要珍惜,面对人生,我们要看清自己……

七年级单元作文 篇3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说课稿设计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第一单元的课文描写了古今中外的人物,他们各具个性,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学习写作的极好范例。为了引导学生把人物写活,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观察人物特点,将人物描写方法用到写作实践当中,写出人物个性。教学重点是学会几种人物描写方法,难点是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把人物写得鲜活有生命。

 二、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写作要求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三、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讨论法。仔细阅读写作要求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快速成文法。通过共同商讨,把自己想的结合在小组中讨论的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3、学生修改法。个人自改后,分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

 4、集体改。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 用一则寻人启事激发学生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并导入新课。导入语: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板书课题: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二)介绍写人物个性特征并提示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

 (三)指导习作

 1.肖像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

 1.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衫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鲁迅外形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明确: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练一练: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特征

 同学们每天在学校里学习,与老师们朝夕相处,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老师。请你描写一下班主任的肖像,使我们对他能够有所了解,好吗?

 学生自由作文并交流。

 2、语言描写

 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的等等的自我介绍。”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举个例子《儿子眼里的父亲》

 练一练:你成了世界上100个不幸的人中最不幸的一位,英语测试比80分少一点,比60分多一点,针对你的成绩,设计父母的一段对话。

 学生分组模拟,分角色表演,分析父母的性格。

 3、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形象,而且引人入胜。年轻人之所以喜欢看武打小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作吸引人。《水浒》重要人物性格各异,主要是作者对他们进行了各具特点的行动描写。

 练一练:说出写动作的成语,并组句。

 4、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实例:“整个晚上,女孩都在想着向家里要钱的事儿。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女孩一楞。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女孩跑开了。”

 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

 (正是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美丽心灵的跳动,感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练一练:民主选举班长的会议刚刚结束,学习并不出众,甚至连老师也不特别关注的你,却出乎意料地被全班同学选为班长。请你谈一谈此时此刻你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5、多种手法综合运用

 在写作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多种手法综合运用,单用一种手法的时候很少,写一个人,往往既写这个人的肖像,又写这个人的语言行动,还写他的心理,以及别人对他的议论评价。

 (四).作文片断练习:猜猜他(她)是谁

 同学们尝试用刚才掌握的方法来对班内同学进行描写, 要求:综合运用各种写人的方法,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比一比谁的描述最准确。

 (五).快速修改,讲评

 1.个人改。学生完文之后,自我修改。

 2.个人修改完毕,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以此作为小组评改的依据。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可略作补充。(选择真实材料,

 写作

 时要实事求是;选择典型材料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有独特发现,有新见解;语言生动形象等)

 3.小组改。教师巡回指导。每人都和其他同学下评语。如果在评改中有异议的地方,小组内部可以进行讨论,如果还不能确定,小组之间可以商榷。也可以让老师也参与进去参加讨论。

 4.集体评改:由学生自由推荐文章共同评改。(文章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对所看到的文章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老师则从学生的评论中总结概括。从文章的题目,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归纳。

 (六)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结束语:

 写好一个人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方法。具体操作时有时是多种方法并举,选取哪一种方法描写还需视个人喜好和具体需要而定。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总结并创新,才会达到写好写活写绝的最终目的。只要勤练不辍,写至佳境自然就会妙笔生花,意趣横生。

 (七)作业

 单元作文:自选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七年级单元作文 篇4

 今天,舅舅带我和弟弟去探险。

 这是我第一次去山洞探险,又听舅舅说,过了山洞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我便非常兴奋。我和弟弟带上了桔子和香蕉,以免迷路没东西吃。舅舅拿好手电,我们上路了。

 到了山洞下,我看了看,一想到要从随时可能滑坡的危石上爬到洞口,下面还是悬崖,便紧张极了。仔细看看,觉得一些石头确实是从山上滑下来的,我更紧张了。但既然已经到了,也不能退回去了,我硬着头皮跟着舅舅向上爬,好不容易爬到了洞口。

 站在洞口,我和弟弟好奇地向里张望,舅舅告诉我们,里面可能有狼!我使劲地想,舅舅是吓唬我们的,可还是很害怕地进了洞。走了一会儿,我们看到前面远处有个小白点,舅舅说那是洞的另一个出口。我们三人赶紧往前走,但眼前却什么也看不见了,于是打开手电照着路走。走了一会儿,就不能走了,因为我们运气不好,前面是沼泽,我们只能返回。

 在出洞的路上,有个毛茸茸的东西碰了我一下就过去了,是兔子?是猫?还是狗?不会是狼吧!一想到这里,我的脚步也慌乱起来,竟然跌了一跤,怕赶不上舅舅,我赶紧爬了起来,又走了十分钟左右,终于出了洞。

 这次探险虽然不成功,但练了我的胆量,下周,我还要去探险。

七年级单元作文 篇5

 听!小草在呼唤:“救救我,不要践踏我!”小树在呼唤:“救救我,不要攀折我!”花儿在呼唤:“救救我,不要摘下我!”这千万花草树木的呼声,成了大自然的呼唤:“请保护我,救救我!”

 钢筋水泥的进军,使绿色森林频频让步。高楼大厦的脚下,只有可怜的小树随风飘舞,穿过城市的河流,已换了黑色的新装,只有随处奔逃的鱼儿还在呼唤:“还我清水。”

 一个人带着一把斧头进了森林。左挑右选和左砍右伐成了他的招牌动作,当他带着斧头和树干走时,只留下树根在惋惜,树桩在哭泣,只有小鸟还在呼唤:“还我家园。”

 天上的小鸟曾在蓝天上,白云里捉迷藏,天空就是它们那澄碧如洗的镜子。工厂、城市的建立,使蓝天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白云也失去了飘动的活力,鸟儿不知走向何方,在城市灯光的照耀下连星星也隐进了宇宙的黑色里,只有蓝天在呼唤:“还我可爱的玩伴,还我漂亮的衣服。”

 自然的呼唤谱成了一支哀怨的曲,只有沙漠在笑,只有狂风在笑,漫天的飞沙在狂舞。花儿被吹向远处,与飞沙同舞,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容颜,消失在沙土中。

 何时鸟儿能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何时花儿能在微风中静静地开放?何时鱼儿能在清水中自由地徜徉?何时大自然才能谱出一曲赞歌?

 自然向人类呼唤,说明它还相信人类,为什么人类不去拯救它?要知道,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啊!

 当钢筋水泥与绿色森林和平共处的时候,当清风明月同时出现的时候,当鸟语花香重新回来的时候,是多么美妙与和谐啊!

 为了我们的家园,行动起来吧,去倾听大自然的呼唤,保护大自然吧!

七年级单元作文 篇6

 我在这沧海桑中只不过是一粒沙,在人海中,我只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无人认知的一个生物。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我在八岁发生的一件事,那个时候我并不是现在这么的“二”,我有着一颗当作家的心,但我的一个土豪朋友问我不过是一个理想为什么要这么累,出去玩玩多好,当时我只说了一句话:“天上下着大雨,你是一个有伞的孩子,所以可以慢悠悠的走,但是,我是一个没伞的孩子,没伞的孩子在雨天就只能拼命的向前跑。”之后我们就没有联系了。

 是啊,八岁的时候我有一个不甘平凡的心,但现在我觉得什么都是不值得的,先学期末考,不管我怎么努力去学去记去背,也只有六七十分,所以我放弃了。

 在学习上我慢慢放弃了,但是我有一个准则,我的兄弟,要有义气,就如我现在的兄弟一样,我们曾经在露天烧烤喝酒吃烧烤的时候吼出了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动我兄弟全干倒”……

 这就是我,做一件事,拿得起放得下,但是绝对重兄弟情义的人。

七年级单元作文 篇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是知识的源泉。我在书海中抒发感情,我在书海中体味人生,书香给我力量。

 书香给我文笔的力量。在名家著作的影响之下,一个个优美的文字,一处处精彩的修辞,渐渐跃然于纸上。“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从此,我开始学会反复推敲,反复斟酌。写作之后反复修改,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慢慢呈现在我的眼前。

 书香给我知识的力量,带我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咦,聪明才智原来源于神经元;哦,宇宙能量分为暗能量和万有引力、、、、、、书香让我崇尚科学,否定迷信。虽身为新世纪的地之骄子,生活在科学信息时代,但受长辈迷信的影响,自己对这种说法不置可否,当我走进书香,我恍然大悟:火箭上天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更是斩断了前世今生轮回之说。

 书香给我探索的力量。《昆虫记》让我知道观察的重要,《霍金的宇宙世界》让我明白思考的力量。摘下一片秋初时节的树叶,捧在手心,我不禁陷入沉思,这片树叶反映的不就是人生吗?那嫩绿的叶柄,不就是稚嫩童年吗?天真可爱,不问世间之事。往上看,绿色更深了,这就是少年。刚步入学生时代,生命更加旺盛。再往上,是整叶最绿的部分,那绿,似珠,似水,仿佛轻触即破,这就是青年,是一生中最旺盛的时期。叶片从这部分开始,就慢慢开始变黄了,说明人已步入中年、、、、、、

 书香给我领悟的力量。“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让我明白人要有志向。《初刻拍案惊奇》让我明白惩奸除恶的重要性。“弟子不必屈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让我明白学生也可强于老师。

 十二年来,一天天的积累,让我无时无刻都有新的体会,在激烈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我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越来越优秀。这是因为,书香给我力量!

七年级单元作文 篇8

 窗外的无花果叶子在阳光的沐浴下打了个哆嗦,然后被春风吹得一摇一摆,仿佛在祝福窗边的一台老式理发机……

 童年的假期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等头发长了,爷爷自然是要亲自来理的。于是我便坐在板凳上,面向阳台,时不时盯盯戴上眼镜的爷爷——他正在小心翼翼地摆正刀片哩!理的时候会有些难受,脖子、耳根后积了些头发,又痒又疼。

 当我忍不住抱怨时,爷爷便会停下手里的工作,轻轻“呼呼”地用嘴吹净头发,再接着拿起理发机,响起“咔咔”的清脆声。

 等爷爷示意理好后,便让我向前倾,再缓缓站起来,抖掉身上的头发。接着他会端来盛满温水的脸盆,耐心的帮我洗头发,最后擦干水,让我坐回小板凳上晒太阳。我总能看见屋外的架子上的黄瓜藤,一棵大大的无花果树,令人能抛掉一切烦恼。

 后来妈妈嫌爷爷理得慢,便让我去理发馆。的确,理得过程快且舒服,但我不能坐在小板凳上了,四周也只有冰冷冷、不近人情的水泥墙。

 我十岁生日时,要搬家了,以后再回这里的日子很少,于是我们便在爷爷奶奶家吃饭。

 轮到爷爷送礼物时,他看了看我很长的头发,颤颤地搬出小板凳,说:“头发该理了。”然后拿出一旁的老式理发器,擦了又擦,让我坐好后,亲自理了起来。和着灯光,我看见了爷爷脸上的激动,也带着一丝兴奋……

 窗外景色依旧美,爷爷老了,理发机也老了,但我依旧怀恋那老式的理发。

元宵节的诗词对联,各地习俗,历史发展和起源故事有什么?

有物质存在的空间和真空是不一样的,物质充斥的空间中,物质粒子的运动改变了空间的结构,空间被扭曲了,假如有完全一样的两个杯子,一个装满水,一个里面是真空,我们认为两个杯子里面的体积是一样的。但是有水的杯子里面的空间在水的影响下在所有方向上被扭曲了,怎样拉伸的暂不讨论,只不过人的肉眼看不到,我们观察光好像在水杯中直线运动,其实是在水杯中的空间中做的曲线运动,路程增加了,我们宏观上看来,光在水中好像变慢了。

声音是波靠粒子震动传播,真空中没有物质,所以声音无法传播,但光是可以真空中传播的,光是波靠粒子振动传播不就是无理由的吗?时间并不存在,只是一种过程,可以加快,减慢,但不可停止,更不会倒退。时间只是一个为了便于发现规矩,而自创的参考值。昨天,今天,明天只不过是运动的结果呈现罢了。

光并不是像电子一样的粒子,而是一种波,这种波被人眼感知后以光的形式呈现,所以光并无质量。电磁波肯定有加速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比子弹还快百万倍,所以我们测不到。宇宙是由玻色子组成的,也就是这个宇宙的基质以太。能量子与玻色子结合成光子。具能量后则运动,所谓运动是能量子从一个玻色子传给下一个玻色子的方式。所谓质量是玻色子对能量子的禁锢能力,该能为强则质量高,传给下一个玻色子的可能小,则运动力差。

在宇宙中谈速度与时间是非常难得,因为有个相对位置与基点问题。人类都是以地球或以人甚至自己为基点看世界,所以认识"空间"都成问题了,跳不出空间的隔离。可以想像人体内血管里的红细胞里的分子,它们能知到人长得啥样吗?在干什么吗?光子的质量为0的话,那它应该速度无穷大。光子肯定会有质量。这个质量小于人类观测范围。光子后面还有思维子。超光速的。但还不是0。也是有质量的。没有绝对没有质量的东西存在。只是人类没有观测到。

原子核和原子核之间对于原子来说距离十分遥远,原子核的能量场,阻止原子核心碰撞,除非,有非常大的压力,温度!!!原子核一但碰撞,那么这个原子,就不是这个原子,而是一个新的物质!!! 这个世界的物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氢原子组成的,建议去看看元素周期表,各种元素,只是再氢原子核融合后的特性!!

盲人瞎马,科学隧洞。探索为正,想家为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茫茫宇宙,循环往复,宛如鸡卵,亦真也幻, 人类精灵,自以为是,改天挨地,气泡而已。冥冥之中,似有真神。无色无味,无形无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飞禽走兽,山川河流。雨雪风云,春去秋来。日月星辰,寒署交替。雄哉宇宙,伟哉宇宙,神哉宇宙。人如微尘,漂浮其间。远远眺望,色彩斑澜。寂兮寥兮,恍兮惚兮,若有若无,状如鸡明珠。风吹即灭,风止又明,月明星稀,嘶嘶而鸣。上帝造人,泥土为料。肖像神似,无可厚非。自有人类,灾难重重。善恶颠倒。尔虞我诈,血雨腥风。大道至简,顺其自然。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牧童嘻戏,王笛一支,声若天籁,音如小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光子并非在高速运动,30万千米每秒的速度穿透物体,物体不会被破坏?任何透明的物体,不论多么致密都可以被可见光穿透,然而物体并没任何损伤,这不是互相矛盾吗?如果说光子无时无刻都在以30万公里每秒的速度运动,那么谁在提供能量?光子时而30万千米每秒的速度运动,时而又静止,那么谁来加速,要加速多久?怎么解释都很荒谬。 光其实是宇宙中的一种暗物质,无其他能量激发时,肉眼不可见,现有科技不可测量,当它与某些外界能量互动时,被能量激发时,就会变成肉眼可见的状态。我们可以把光当作以太,它如同空气一样,无时无刻都存在着,黑暗的空间并非没有光,而是由于没有外部能量的激发,暗物质处于肉眼观测不到、不可见的一种状态。所谓光有速度,光速很快,是一种人类对暗物质不正确的解释。 快扶我一把,人类误解光子太久了。蜡烛、手电筒根本不够能量发射出30万千米每秒的光粒子。人类的视角感知速度能力,认知能力有极限而已。

能量激发物质,比如燃烧激发周围的物质,肉眼观察到的表象而已,人类就把他叫光,所谓月球到地球需要传播2秒,是人类认知和科技有局限罢了,你观测不观测光子都一直存在着。光子就是没电的电子,质量微乎其微。电子在原子里的速度也是光速。能量传播给原子时,电子吸收能量发生逃逸,变成光子。光子速度也不会保持不变,能量减弱时就会被吸收而消失。

热力爆炸的力,是推动光子运动的根本力量。C平方=F/m,光子的质量m→0。关键是研究物体热力爆炸的量。由热力爆炸的力F,推动光子的运动速度,这与质能方程没有矛盾!理论上超光速可以看到过去,比如一秒前的场景被光反射到宇宙中,如果你的移动速度够快并超过这个反射光的速度,那就代表着你可以在这个反射光还没有到达的时候提前到达它即将到达的位置,等他到达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它,虽然你的时间是现在但是你看的确是一秒前的景象。

“光”本质上不是“动能”,只是“视”界中的能量辐射,反过来说:“准五行”中所有物质都具有“幅射”效能,只是“视”界及用器尚无法细辩,只能通过“生态”神经体感或者“品味”,所以,所谓“光速”只是视界中视觉速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物质运动速度,真正意义上的物质运动速度是它的反物质“电子”——属“冷光”族,比“电子”更快的速度是“短波脉冲”,它也是所有“生态”物质展示其生命力的“核心动力能”之一,人类的“错觉”往往是“目光短浅”。

功德无量。 其实科技大爆发,源于法国法拉第的老板的电学实验演播厅,相当于现在的体育馆摇滚演唱会。 也就会只有充分利用公众的智力资源,才能对科技友展产生巨大的推动。 目前各种自媒体上活跃着数量巨大的科普大家,这些将是中国科技大爆发的功臣。我认为光速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光的强度来测定的,强度越强速度越快,而且光的速度是一瞬间,就象手电简一打开一瞬间到达多少距离就达到多少距离,还有太空中闪亮的星星,速度也是一瞬间的,就象手电筒一样,只不过它的强度和手电筒不好比的,再说说最近的太阳,它的光一瞬间照到了我们的地球还足足有余,可想它的一秒的速度还要远,如果宇宙飞船有太阳光的速度,己经了不起了,再想想激光武器也是同样的道理。

光静止质量不为0怎么就必须推翻麦氏电磁论呢?爱恩斯坦一生瞎猜,唯独光电效应自己用实验证明过,一提爱氏瞎扯肯定有爱粉暴跳出来。爱氏自己描述光只延空间直线飞行,那用激光垂直打在黑洞中心点为毛不反射,请爱粉用广义解释下,最好再用广义(必须广义)解释下玻璃折射和反射光的原理。一般的冷冻当然不行,在宇宙空间只有不到3K,也就是-270℃以下,光速依旧保持其精确的常量,也就是299792458m/s。 温度怎么定义,绝对真空的温度该是多少?宇宙真空中肯定存在一些微粒所以宇宙真空平均温度不是零度。但宇宙真空中的微粒肯定不是在真空中连续的,真宇宙空中肯定就存在绝对真空,也就是宇宙真空存在不连续的绝对真空空间,那么光怎么跨过这些绝对零度空间连续传播?不管做的冷冻光的实验真伪或其它原因都与理论不符合。唯一只有光的传播与温度无关!

光子既然有动量,那它在和物体接触时,没有被接触面反射而被物体吸收的部分是否存在非弹性碰撞的情形?如果存在的话,是否可以说,一个物体经常被某种光线照射,就会像一个容器一样捕获许多光子,甚至会出现“满”的状态。光子是最小的物质,不能再小了。宇宙大爆炸之前,内部压力,温度极高,象一锅粥。里面的物质都分解极小,电子光子就是不能再小的物质。大爆炸后立即以30万秒左右速度四处飞散。飞散后的光子电子大部进入各物质内的原子核绕核旋转贮能。之后也可被别的光子击落脱离轨道。反反复复释能贮能,能量不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起源火把节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1]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节期与节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3]

朝代沿革

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

元宵节花灯

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现代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花灯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

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4]

元宵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5]

元宵吟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元初\南宋末,南宋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元宵猜灯谜

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谜联,让大家猜一猜。大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4节日传说编辑

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5各地习俗编辑

汉族

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各地同胞欢度元宵节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6]

猜灯谜

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

舞龙灯

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民间传统节目——舞狮子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7]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

元宵节“走百病”求安康

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相关诗词

(隋) 隋炀帝《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唐)苏味道 《正月十五日夜》

(唐)崔液 《上元夜》

(唐)卢照邻 《十五夜观灯》

(唐)张祜 《正月十五夜灯》

(唐)李商隐 诗曰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宋)姜白石 诗曰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白石 诗曰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宋)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宋)欧阳修(一说朱淑真)《生查子·元夕》

(元)元好问《京都元夕》

(元)失名《折桂令·元宵》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明)李梦阳《汴京元夕》

(明)唐寅《元宵》

(清)董舜民《元夜踏灯》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清)符曾《上元竹枝词》

(明)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清)丘逢甲《元夕无月》

侯置 《踏莎行》

张孝祥 《柳梢青》

民间歌谣

闽南歌谣 《元宵月正圆》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后人书法作品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格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韵)。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韵)。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韵)。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韵)。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中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韵)。 这首《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苏轼这里所描述的风起水涌景象和对曹操、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在这首《念奴娇》词和《赤壁赋》中都有鲜明生动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对于黄州之赤壁是否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故地是颇存疑虑的。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资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烘托和映衬

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用“大江东去”四字来雄视千古,自古以来,无人超越。它极简洁、质朴却有气象宏大,声势极豪壮,并且富含哲理,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这是其他诗人所无法比拟的。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②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 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 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 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 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

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

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 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 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 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 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美周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顿时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

④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像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像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像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像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小乔"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此词表达方式肆意大方。体现了以苏轼为赌豪放派的表达维度。

文章标签: # 武士道 # 日本 #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