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平冈细草鸣黄犊全诗_平冈细草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1.陌上柔桑破嫩芽什么意思2.辛弃疾 鹧鸪天·游鹅湖3.解释诗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平冈细草鸣黄犊的解释平冈细草鸣黄犊的解释是什么张孝祥 鹧鸪天上元启醮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赏析 张孝祥自进士及第之日起即满怀激情关注国事,及至乾道五年(1169)去世

1.陌上柔桑破嫩芽什么意思

2.辛弃疾 鹧鸪天·游鹅湖

3.解释诗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平冈细草鸣黄犊的解释平冈细草鸣黄犊的解释是什么

平冈细草鸣黄犊全诗_平冈细草什么生肖

张孝祥 鹧鸪天上元启醮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赏析

张孝祥自进士及第之日起即满怀激情关注国事,及至乾道五年(1169)去世之前的六年中,原有的政治热情虽然基本丧失,却也时不时有所流露。通过此词开头两句就可以看出,词人设醮祈福消灾,祝南山亦瞻北阙(张孝祥另一首《鹧鸪天上元启醮》句),企盼着夜深还叩击宫门,再议抗战事,共进平戎计。子夜,夜半子时。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紫清,原意天上,谓神仙居所,这里指翰林院,以翰林乃清贵之职,故称。五霞,道家称黄天、苍天、青天并皆空虚,有自然五霞。佩环,玉佩,一般情况下指女子,这里形容诗文韵调铿锵,亦即抗战、平戎之策论激昂宏畅。由于词人深受老庄避世思想和道教游仙之说影响,以儒家为主导的精神世界越来越神秘化和淡化了,所以,这首词不再有高论逼河汉的气势,只有清诗鸣佩环的飘逸。

上片三、四句同前两句一样,仍然是一种企盼。驿传,传舍、驿站,历代封建政府供官员往来和递送公文用的交通机构。风火,紧急,代指前线。龙鸾,龙与凤,常常比喻贤士或华美文章,这里喻作前线的捷报。烟霄,显赫处。孔翠,孔雀和翠鸟,以喻精华,这里则喻作隆重的礼仪接引。这两句对仗工整,轻快流畅,更以其飘逸表达了词人对收复失地的企盼。

过片瑶简句进一步将上元设醮推向新的企盼。瑶简,即玉简,玉质的简札或手版,一指道家的符箓,一指帝王封禅、诏诰用的文书。羽衣,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金童,仙人的侍童。双引,分列两旁导引。唐制谓宰相入朝须举双烛引路,余官各一,故称;宋制谓学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马,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故称。通明,开通而贤明,代指君主,这里是指君主宫邸。从这几句又可看出,词人尽管深受避世思想和游仙之说影响,却仍然念念不忘朝见君主以陈其所见。诚然,通明之己见当陈通明之君主,该词写到这里,其企盼可谓透彻通明之极。

最后一联作为全词结语,既是贺词,更是企盼,论时知心,披文入情。三湘,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古诗文中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五管,一作五筦,指今岭南地区,古以广、桂、容、邕、安南府皆隶广府都督统摄,谓之五府节度使,名岭南五管。词人曾在这些地方为官。上联写的是为官心得,为官一任,当造福四方,与民同乐。

下联写的是为臣心期,祈祷江山社稷永葆太平万万年。

张孝祥诗词作品皆能于写景叙事之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此设醮祈祷一词也不例外。谢尧仁称赞他的文章如大海之起涛澜,泰山之腾云气,倏散倏聚,倏明倏暗,虽千变万化,未易诘其端而寻其所穷。 辛弃疾 鹧鸪天·送人

《鹧鸪天送人》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1、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2、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3、无穷:无尽,无边。

4、般:种。

5、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6、未是:还不是。

7、别有:更有。

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

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

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

乌云挟带着雨水,

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

何止千件万般,

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

聚会才使人欢颜?

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

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一)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二)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三)

词开篇即述离情。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余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

鹧鸪天的诗意

鹧鸪天的诗意

一、《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诗意:

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坦的山坡上,

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

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

横斜的山路。

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

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二、《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诗意: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

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

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三、《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作者:晏几道

原文: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双调55字,押平声韵。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内容写相熟的歌子久别重逢。

2、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3、玉钟:珍贵的酒杯。

4、拚(pn)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

5、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晁补之说它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自是一家。

6、同:聚在一起

7、今宵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化出。剩:读锦,只管。剩把:尽把,尽把。

8、银釭:釭(gāng):灯。银灯。

诗意:

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

衣着华丽人多情;

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

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

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

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

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

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

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晏几道 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想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双调55字,押平声韵。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内容写相熟的歌子久别重逢。

2、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3、玉钟:珍贵的酒杯。

4、拚(pn)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

5、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晁补之说它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自是一家。

6、同:聚在一起

7、今宵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化出。剩:读锦,只管。剩把:尽把,尽把。

8、银釭:釭(gāng):灯。银灯。

翻译:

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

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与久别佳人重逢时犹疑是梦的惊喜和追忆别后对佳人苦苦的相思之情。上片写往日的欢聚。彩袖代指佳人,当年点明是往事。殷勤、拼却,见情意之笃。舞低二句,晁补之称其词风度闲雅,自是一家。月被舞低、风被歌尽,情绪之高、兴致之浓,可想而知。下片写当今的重逢。久忆成梦,几回以梦为真,而今重逢,又不免疑真为梦,往昔只盼梦中相逢,今宵唯恐相逢是梦。曲折深婉,乍喜乍惊。往日欢情之浓,衬叠出相忆之深,愈见重逢难得。全词言情婉丽,文心曲妙,空灵雅致,足见小山本色。

陌上柔桑破嫩芽什么意思

荠菜花每日认识一种花药

荠菜花

异名荠花、地米花。

产地产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4~5月采收,晒干。

花药性状总状花序轴较细,鲜品绿色,干品黄绿色;小花梗纤细,易断;花小,直径约2.5mm,花瓣4片,白色或淡黄棕色;花序轴下部常有小倒三角形的角果,绿色或黄绿色,气微清香,味淡。

质量要求以花完整、色黄白、气清香者为佳。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大肠经。

保健方

荠菜花饮

原料:荠菜花适量;制法及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荠花车前子茶

原料:荠菜花、车前子各20克;制法及用法:将原料混匀,分2次沸水冲泡,频饮。

荠花当归茶

原料:荠菜花20克、当归10克;制法及用法:荠菜花、当归捣烂,于保温杯中沸水冲泡并闷15分钟,代茶,1日饮尽。

小贴士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 鹧鸪天·游鹅湖

陌上柔桑破嫩芽的意思是: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陌:田野小路。东邻蚕种已生些-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平冈细草鸣黄犊-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斜日寒林点暮鸦-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青旗沽酒有人家-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青旗:卖酒的招牌。愁风雨-害怕风雨吹打。春在溪头荠菜花-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荠菜:春天开白花的一种野菜。

意思是“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

出自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宋代〕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解释诗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鹧鸪天游鹅湖》

作者: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词的前两句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聊聊数笔,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本词由荠菜开花而说春入,对平凡微贱的荠菜花寄予了极大的感情,又把群鸦写得充满生意,一点不像平时我们所见的那副使人讨厌的聒噪相。词人留意和刻画这些细物细事,可见其意态闲适。但是,接下来两句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情绪陡变,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词中说的是白发,实际上讲的是愁绪。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这里多情二字写得诙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词人那种带有苦味的诙谐。而在这诙谐中,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愁绪。

面对如画的春色,词人的愁绪从何而来呢?这首词有一小序: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我们可以从这两句话中找到一定的线索。这时,正是词人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之时。这时他才四十二岁。他还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怎能耐得住清闲无为的生活?所以词人游鹅湖,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这也是本词上阕的艺术手法。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与本词的开篇几句不同,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词人越是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词人无一字写我,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词人采用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把烦乱复杂的失意之情在这闲适的氛围中突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人有会问:词人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古朴而又悠闲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借酒浇愁呢?这里,我们就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和他当时的处境去理解。我们知道,辛弃疾是一位很有抱负、正义,充满爱国心的词人,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有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的是夸夸其谈,食言而肥,词人对此看透了,厌烦了,所以他要远离城市的喧闹,他认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头,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荠菜花中。如今,他虽置身于纯洁、清新的农村,却还有愁苦,那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祖国万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场,去收复已夺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关心的事业,然而,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他怎能不愁苦呢?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

总之,这首词写了作者的苦闷,而在这苦闷中,表达了作者的追求,是一首难得的借景抒情的好词。

辛弃疾 鹧鸪天·送人

《鹧鸪天送人》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1、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2、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3、无穷:无尽,无边。

4、般:种。

5、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6、未是:还不是。

7、别有:更有。

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

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

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

乌云挟带着雨水,

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

何止千件万般,

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

聚会才使人欢颜?

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

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一)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二)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三)

词开篇即述离情。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余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

辛弃疾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作者: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翻译:

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

不时发出叫声。

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

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

横斜的山路。

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

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赏析: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着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从此,读者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辛弃疾 鹧鸪天·唱彻阳关泪未干

《鹧鸪天唱彻阳关泪未干》

作者: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1、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2、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3、无穷:无尽,无边。

4、般:种。

5、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6、未是:还不是。

7、别有:更有。

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

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

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

乌云挟带着雨水,

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

何止千件万般,

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

聚会才使人欢颜?

江头风高浪急,

还不是十分险恶,

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个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学古诗咏鹅 。

平冈细草鸣黄犊的解释平冈细草鸣黄犊的解释是什么

“稻花飘香的香”,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蛙声一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这两句合起来,作者描绘的是洋溢着丰收年景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的夏夜。抒发了此人的喜悦心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译文]? 稻花飘香,一片蛙鸣,那蛙声也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

[出典]? 南宋?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注: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注释:

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旁枝。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见:同“现”。?

3、译文1:

明亮的月光惊动了树枝上的熟睡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在稻花香里,听到连着一片的蛙声,好像他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天边挂着七八个星星,山前飘落着两三点小雨。往日在社林边的乡村小客店,在山路转过溪桥的地方忽然出现。

译文2:

明亮的月光惊动了正在拣枝的鸟鹊,半夜的风吹醒了蝉儿。稻花飘香,一片蛙声,在诉说丰收。

乌云出来了,天边只剩七八个星星,山前已有两三点雨了。急忙转个弯,过了一座桥,在一片树林旁边,忽然出现了一间熟识的、可以躲雨的茅屋。

译文3: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译文4: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

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4、辛弃疾生平见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5、《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炼,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朱光潜)

6、?此词为辛弃疾罢官闲居带湖时所作。黄沙,指黄沙岭,位于上饶城西四十里处,闲居的辛弃疾常来此游玩,很欣赏这里的溪山之美。这首词写的便是某个夏夜,他行于黄沙岭田间小路上的所见所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乌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众说纷纭。有解作“远枝”;有解作“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鹊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鹊拣选树枝”;还有人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从一二两句对偶考虑,“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当是形容、修饰“枝”的,故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似乎更为恰当。

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听乌啼蝉鸣,悠闲自得。此时的他,没有需要快马加鞭的紧急公务要处理,也不用为他人的指责、诽谤而彻夜难眠。虽然遭弹劾免职,胸中还有诸多愤懑愁苦,但美丽的自然和恬淡的乡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愤激之情。所以,在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宁静的山间小路上,他已经完全沉浸于清风明月之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不甘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突然出现在词人眼前。高兴的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庙。

评?解

这首词以轻快灵活的笔调,描绘了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乡村夏夜景象。词人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信手拈来,略加点染,置入画面,看似粗枝大叶,实则别具风流。词中美景与闲情融为一体,没有高深的典故和华丽的词藻,却清新可人,生动有趣。

7、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

上阙写夏夜景物,通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十分优美动人。读这几句我们会深深感到作者观察是那么细致入微:月光其所以能惊动乌鹊,不仅因乌鹊对光线敏感,侧面说明枝头的明暗发生了变化,原先是暗的地方变得亮了起来,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动,静中现动。而蝉的叫声除受鹊惊的影响外,又是与清风徐来相关联,轻风摇动了树枝,使一直静静地爬在上面的蝉也受惊了,它拽着长声飞到远处去了(也可能没有飞)。宁静的夜晚,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可是作者似乎还不满足,他又把另一个声部引入这个二重唱,那是稻花香里的连成一片的蛙声。以上鹊惊、蝉鸣、蛙声,都是对声响的描绘,是由人的听觉感知的;稻花香则是嗅来的,是清风吹送到鼻孔的。这样写,完全符合夜间观察事物的特点,尽管是朗月当空的仲夏夜,但还是听觉、嗅觉更管用。这样就让读者仿佛感受了四野朦胧的奇妙景象。清凉的南风送来了一阵阵的“稻花香”和一片热闹的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的年景一样,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收年景,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苏轼《南国》诗写道:“春畴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也是写丰年的喜悦的,很有特色。相比之下,似乎这首《西江月》的表现手法更觉委婉、自然,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下阕侧重于夜行人感情的抒发。用天边稀星和山前疏雨,预示夏夜阵雨将至的情景。南方每到夏天,常有所谓“过雨云”,并不需要整个天空布满乌云,只要头顶上有几片云就可以下起雨来。“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但阵雨将临,对行路人来说总有威胁,所以尽管只有“两三点”,诗中人也会有焦急之感,从而加快脚步。词面上没有写到“加快脚步”,这里我们依常情推测,但结尾两句又告诉我们,这推测是正确的,“路转溪桥”,那座旧时的茅店“忽现”眼前,使主人公变得坦然了。“忽见”二字很传神,它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部表现出来了。下阕,作者没有着意描绘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写景和叙事中暗示出来的,让读者品味出来的,这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首词,上阕写农村的夏夜,月白风清,送来阵阵稻花香味,处处蛙声相应,一片丰年景象,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下阕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现。笔调灵活,轻快,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西江月》这一词牌,上下两阕句式相同。第一句无韵,第二、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这种平仄通押的调子,在词调中是很少见的。但是,《西江月》却是最流行的曲调。前后阕头两句要用对仗,在变化中显出稳定。

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两句说在稻花飘香的时候,只听见蛙声阵阵,好像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景。意思是一片蛙声伴着阵阵稻花香,预示丰收在望。听取:听到。一片:连成一体,到处都是。○蛙声本无意,却认为仿佛有心在预报丰年,寓情于景,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小时候,晋江的夏夜,总喜欢与乡里的孩子们头枕凉席,在路上仰望神秘的星空,一边听奶奶讲银河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一边聆听稻田里的蛙声大合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些古诗词描写的娟美画卷现在并不多见了。

如今想来,这一切都恍如一篇遥远的童话。?

曾几何时,参与合奏的青蛙越来越少,动听的田野交响曲正悄悄地离我们远去。四、五月间的乡间田野上,由于缺少了田野音乐家的演奏,已经没有了过去乡村初夏的韵致。

面对已经寥寥无几,甚至寂静无声的蛙鸣,我们或许应该追问一句:青蛙为什么不再鸣唱?

10、夜晚,我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忧伤在我的心中沉静下来,宛如降临在寂静田野中的夜色。夏天的飞鸟,来到我的窗前,带着歌声飞走了,再也没有飞回来,宛如昔日的岁月。我多么希望再一次听一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乡音,也希望能感受一下“月光如水水如天”的诗意。只是那些美好像一幅幅泛黄的照片沉淀在我记忆的深处。卡车轰隆隆的声音早已取代了夏日的虫鸣,房间的空调已经取代了母亲手中的那把熟悉的蒲扇,电视机里躁动的流行音乐也已经取代了稻田里的蛙声。晚餐过后,万家灯火齐明,那一个个窗户里透露出银灰色的灯光,大人们早已不到小路旁诉说着家里长短,只是坐在电视机面前木然地倾听着外面的世界。小路旁边的水渠早已废弃,堆着各色的生活垃圾。蟋蟀的啁啾,夜雨的啪嗒,穿越黑暗传至我的耳边,令我感到欣慰与不安。

? 11、?漫步在单位的林荫路上,两旁树木上泛黄的叶子被阵阵秋风吹落,蝶舞一阵后纷纷落在人的身上、地上、车上----看到此景心头不禁一震:原来自然离我们这样近,就隐藏在这座钢筋水泥、鱼龙混杂的城市里,小到一片叶、一滴水、一掬阳光、一捻尘土——都带着她的气息。在城里被复印的日子过久了,麻木的心让许多人只欣赏旭日东升的庄严,却忘记体会夕阳夕下时那寸寸光阴寸寸金的感受;只看见当空的皓月却忽略了阵阵清风的妩媚;人们为过上高朋满座觥帱交措的生活忙碌着,难得再去坐拥书城独处一室体验那种陶然自得的悠闲----不管我们的心是否被城市里的阴霾所蒙尘,不管你是否记得上次稻花香里听蛙鸣是在何时,也不管他此刻是否正为琐事烦忧着----窗外,那大朵大朵的菊花都已然静静地开放着,自然界中的万物与我们同呼吸,每时每刻,不离不弃。

12、青蛙受了多少气,才有

这么大的肚子。鼓噪和抗议

青蛙见到人,就跳入水中

逃生的路,一条河的痛苦哭出来

我要怎样告诉你,青蛙

你才放心

坐下。我不是来,抓你吃的

1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句子可以说是快炙人口,让人产生美好联想。然而在欣赏这首词所描述的江南初夏美妙夜景的同时,人们似乎忽略了词中自然规律的错乱。也许辛弃疾虽然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但是生长在山东济南的北方地区,对江南的自然环境了解得不是很透彻,因而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居住在江南地区的人们都知道,青蛙是南方生长的一种两栖爬行动物,喜湿喜阴,雨天和晚上活跃,具冬眠功能,春天气温回升后出洞,春夏之交为繁殖季节,哇声即是青蛙繁殖求偶时所发出的叫唤声音。因此,每逢这个季节,江南农村(包括城市的郊区或市中的湿地)夜晚真的到处都可以听得到“蛙声一片”的景象,其他时间青蛙极少鸣叫。由于江南地区春夏之交时正值南方的梅雨季节,也就是现在公历的3-4月份,所以青蛙活动的最主要季节就在3-4月份的梅雨季节也就是黄梅时节。宋代的诗人赵师秀《约客》一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其中“青草池塘处处蛙”即反映了这一特点。

江南地区的农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3-4月份即是江南早稻的播种季节,而古代江南水稻种植一般一年栽种一季,与现在的江南普遍种植二季稻相比,一季稻播种季节还要晚于二季中的早稻一个月左右,一般在公历的4月中下旬5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到6月上旬移栽。也就是说在青蛙鸣叫产卵的季节是古代江南地区水稻播种甚至还没有播种的时节。水稻全生育期一般100-150天,其中古代的单季稻一般都在140-150天左右。

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的人员都清楚,水稻生育期一般包括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发育期、开花结实期四个阶段,开花期是水稻生长的最后一个时期,古代的江南地区的单季稻开花期应该是在公历8-9月份,即使现在的二季稻中的早稻,其抽穗扬花期也在盛夏时节的6月份。

搞清了青蛙鸣叫的季节和江南农村的水稻生长季节这些概念后,人们就不难发现,稻花和蛙声一般是联系不到一块的,因而不可能出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的景象。?

14、博客,顾名思义是“博来客人”之意。 古人没有博客,却在墙壁上(现在不行了,会有城管来问候你的)、纸片上让一首首优美的诗歌流传千古,在岁月的长河里,风吹不去,雨打不尽。他们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领略诗情和画意。而我们今天面临的现实却是“博客圈里分高低,听取骂声一片”。口水之争,主张之争,帮派之争,气势汹汹,波涛滚滚,不把你淹死骂死气死才怪。呜呼,“博德”愈下,前不见善者,后不见良民。

诚然,没有争论,何来进步?但鼓励辩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不需要通过骂街才能表达的的观点,论坛需要环保,博客需要环保,回贴者也需要环保。只要我们把论坛当成自己的家,并且记住家和万事兴这个道理,这个“家”将是一个乐园。我们有评论的权力,但没有刻薄攻击的权力。刻而不薄,说而不酸,赏而不渎,看而不毁,这才不失为一种良好网民的美德。

15、传闻在台湾,在两周前奥运会盛大开幕之日,台湾的台视和中视均现场直播。当书卷在鸟巢中央徐徐展开时,台视主播“哇”了一声,惊艳不已。这只是开始,其后庞大的表演阵容和强烈的光电刺激,让台视主播连连“哇哇”叫。第二天打开报纸,台湾民众对北京奥运的开幕好评如潮,为张艺谋完美运用了西方人熟悉的光电艺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灿烂文化和世界和平主题,感到相当震撼。但台视主播因为过于兴奋,第二天也被媒体批评说话语过多,“哇”声一片干扰了大家的欣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狂欢派对中圆满落幕。当璀璨的烟花在鸟巢上空展现出视觉盛宴,世界上不知多少电视转播评论员、电视观众都不由得发出了“哇”的赞叹。

这是另一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宋词名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辛弃疾 《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 《破阵子》?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辛弃疾 《鹧鸪天》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 《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 《水龙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菩萨蛮》?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辛弃疾 《摸鱼儿》?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辛弃疾 《鹧鸪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 《永遇乐》?

0?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解释: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解释: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诗词名称:《鹧鸪天·代人赋》。本名:辛弃疾。别称:辛忠敏。字号: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出生时间:1140年5月28日。去世时间:1207年10月3日。主要作品:《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清平乐.村居》《送剑与傅岩叟》《满江红》《卜算子修竹翠罗寒》等。主要成就: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讨平起义,创设飞虎军。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平冈细草鸣黄犊”的详细介绍:

一、《鹧鸪天·代人赋》的全文点此查看《鹧鸪天·代人赋》的详细内容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二、注解

些:句末语助词。

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青旗:卖酒的招牌。

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三、辛弃疾其他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青玉案元夕》。四、译文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城里的桃花李花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荞菜花。

五、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

“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鹧鸪天·代人赋的详细信息

文章标签: # 功名 # 作者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