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轻兹削黜是什么生肖_轻诋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2024-07-22 人已围观

简介1.描写乾陵的诗句,古代的最好。2.《宋史》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第一百九十四3.清乾隆年间张廷珪简介4.章谊字宜叟文言文阅读答案5.莆籍宰相知多少6.衡阳王氏宗祠的衡阳渔溪琅琊王氏家训讽谏诗原文:  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旗。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以翼大商,迭披大彭,勋绩惟光。至于有周,历世会同。王赧听谮,实绝我邦。我邦既绝,厥政斯逸,赏罚之行,非由王室。庶尹群后,靡扶靡卫,五

1.描写乾陵的诗句,古代的最好。

2.《宋史》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3.清乾隆年间张廷珪简介

4.章谊字宜叟文言文阅读答案

5.莆籍宰相知多少

6.衡阳王氏宗祠的衡阳渔溪琅琊王氏家训

轻兹削黜是什么生肖_轻诋是什么意思

讽谏诗原文:

 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旗。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以翼大商,迭披大彭,勋绩惟光。至于有周,历世会同。王赧听谮,实绝我邦。我邦既绝,厥政斯逸,赏罚之行,非由王室。庶尹群后,靡扶靡卫,五服崩离,宗周以队。我祖斯微,迁于彭城,在予小子,勤诶厥生,厄此嫚秦,耒耜以耕。悠悠嫚秦,上天不宁,乃眷南顾,授汉于京。

 于赫有汉,四方是征,靡适不怀,万国逌平。乃命厥弟,建侯于楚,俾我小臣,惟傅是辅。兢兢元王,恭俭净一,惠此黎民,纳彼辅弼。飨国渐世,垂烈于后,乃及夷王,克奉厥绪。咨命不永,唯王统祀,左右陪臣,此惟皇士。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邦事是废,逸游是娱,犬马繇繇,是放是驱。务彼鸟兽,忽此稼苗,烝民以匮,我王以愉。所弘非德,所亲非悛,唯囿是恢,唯谀是信。睮?谄夫,咢咢黄发,如何我王,曾不是察!既藐下臣,追欲从逸,嫚彼显祖,轻兹削黜。

 嗟嗟我王,汉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穆穆天子,临尔下土,明明群司,执宪靡顾。正遐由近,殆其怙兹,嗟嗟我王,曷不此思!

 非思非鉴,嗣其罔则,弥弥其失,岌岌其国。致冰匪霜,致队靡嫚,瞻惟我王,昔靡不练。兴国救颠,孰违悔过,追思黄发,秦缪以霸。岁月其徂,年其逮耇,于昔君子,庶显于后。我王如何,曾不斯觉!黄发不近,胡不时监!

讽谏诗翻译

 庄严伟大的我们的祖先,从豕韦氏开始建国,穿戴着饰有斧形图案的黼衣和饰有「亚」字图案的朱绂,驾驭著四匹雄马拉的战车,上插龙旃。被赐给彤弓,专司征伐;安抚边远地的人民,总管众多邦国,来辅佐大商朝。后来又有大彭,也是功勋卓著。到了周朝的时候,我们楚国几代位列诸侯,参与会盟。后来周赧王听信谗言,削夺了我们楚国的爵位。我们楚国既与周朝断绝关系,周朝的政令更不再在楚国施行。赏功罚罪的事也不再由周王朝决定。朝廷大臣和诸侯王,都不再辅佐、护卫周朝;京城周围五服的地区,都分崩离析,宗周便这样瓦解了。我们的祖先也衰微了,迁徙到彭城居住。到了我们这一辈,那生活真是勤苦之极啊。遭遇了强秦欺侮的灾祸,先王祇好亲自到田野中耕种土地。轻慢傲横的秦国,上天不保佑他们。上天垂青、赐福给南方,把秦朝的京城授给汉朝。

 汉朝建立真伟大,四面八方去征伐;所到地方都投降,千邦万国都安畅。任命他的小弟弟,建侯封国在楚地;让我们这些小臣子,辅佐楚王要仔细。兢兢业业是元王,恭敬勤俭持续长;赐福万民乐安康,任用辅弼纳贤良。在位将近三十载,基业遗留给后代;后来继位是夷王,能承继遗风。可叹夷王命不长,登基继位是戊王;左右身边诸臣子,正人君子皆栋梁。

 为什么我们的大王,却不考虑保守祖宗基业;为什么不想着如履薄冰的艰难,从而继承发扬祖业!国家大事废弛不问,整日游荡无垠;猎犬骏马漂亮雄壮,东奔西跑前驱后放。一心一意喜兽爱鸟,轻忽农事忘记稼苗。百姓因此而匮乏,大王以此为乐。所弘扬的不是德行,所亲近的不是俊才。只是扩建苑囿,只是亲近小人。阿谀奉迎的谄媚之人,刚正不阿的正人君子;为什么大王对此不予明察分辨!藐视轻慢你的臣子,又一味纵欲放逸。侮辱了你那圣明的祖先,把被削国废黜看得那么轻。

 可叹我们大王是汉朝近亲,却不能日夜勤劳以扬祖先美名!肃穆庄严的天子,统治著天下国土;公正贤明的官员,执法严明没有顾虑。端正远方的人要从自己身边开始做起,只凭恃自己是汉室宗亲肆意横行是十分危险的。哎呀我们的大王,为什么不考虑这些!

 不思考不鉴戒,就会使后代没法则可循;失误如此重大,使国家岌岌可危。坚冰形成于微霜,国家崩溃起于懈怠轻慢;看看想想我们的先王,没有不考虑周到的。挽救振兴危亡的国家,最好的方法是王者善于悔过,谁又能违背这一规律;想想以往秦穆公向黄发老人求教,最后终于称霸。岁月流逝,年岁将老;哎!过去那些君子,善于悔过白新,有幸能扬名于后世。大王您怎么样呢,竟然看不到这些!不亲近黄发智者,你为什么不借鉴以往的事例!

诗词作品: 讽谏诗 诗词作者: 两汉 韦孟 诗词归类: 纳谏、怀古

描写乾陵的诗句,古代的最好。

谈龙录

[清]赵执信撰

余幼在家塾,窃慕为诗,而无从得指授。弱冠入京师,闻先达名公绪论,心怦怦焉每有所不能惬。既而得常熟冯定远(班)先生遗书,心爱慕之,学之不复至于他人。新城王阮亭司寇,余妻党舅氏也,方以诗震动天下,天下士莫不趋风,余独不执弟子之礼。闻古诗别有律调,往请问,司寇靳焉。余宛转窃得之。司寇大惊异,更睹所为诗,遂厚相知赏,为之延誉。然余终不肯背冯氏。且以其学绳人,人多不堪,间亦与司寇有同异。既家居久之,或构诸司寇,浸见疏薄。司寇名位日盛,其后进门下士若族子侄,有借余为谄者,以京师日亡友之言为口实。余自惟三十年来,以疏直招尤固也,不足与辩,然厚诬亡友,又虑流传过当,或致为师门之辱,私计半生知见,颇与师说相发明,向也匿情避诪不敢出,今则可矣。乃为是录,以所藉口者冠之篇且以名焉。康熙己丑夏六月赵执信序

钱塘洪昉思升,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并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昼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昉思乃服。此事颇传于时,司寇以吿后生,而遗余语。闻者遂以洪语斥余,而仍侈司寇往说,以相难惜哉。今出余指,彼将知龙。

阮翁律调,盖有所受之,而终身不言所自。其以授人,又不肯尽也。有始从之学者,既得名,转以其说骄人,而不知已之有失调也。余既窃得之,阮翁曰:“子毋妄语人。”余以为不知是者,固未为能诗。仅无失调而已,谓之能诗,可乎?故辄以语人无隐,然罕见信者。(少时作诗,请政阮亭,阮亭粗为点阅,其窍妙处吝不一示。因发愤三四月,始于古近二体,每体各分为二。盖古体有古中之古、古中之近,近体有近中之古、近中之近。截然判析明白,自此势如破竹,诗家窍妙,具得了然于心矣。)

声病兴而诗有町畦,然古今体之分,成于沈宋。天宝间或未之尊也。大历以还,其途判然,不复相入。由宋迄元,相承无改。胜国士大夫,浸多不知者。不知者多,则知者贵矣。今则悍然不信,其不信也,由不明于分之之时。又见齐梁体与古今体相乱,而不知其别为一格也。常熟钱木庵良择,推本冯氏,著唐音审体一书,原委井然,可以,名流问辨咸不及。

顷见阮翁杂著,呼律诗为格诗,是犹欧阳公以八分为隶也。诗之为道也,非徒以风流相尚而已。记曰:温柔敦厚,诗教也。冯先生恒以规人,小序曰:发乎情,止乎礼义。余谓斯言也,真今日之针砭也夫。

或曰:礼义之说近乎方严,是与温柔敦厚相妨也。余曰:“诗固自有其礼义也。今夫喜者不可为泣涕,悲者不可为欢笑,此礼义也。富贵者不可语寒陋,贫贱者不可语侈大。推而论之,无非礼义也。其细焉者,文字必相从顺,意兴必相附属,亦礼义也。是乌能以不止耶?”

昆山吴修龄乔论诗甚精,所著围炉诗话,余三客吴门,遍求之不可得。独见其与友人书一篇中,有云:诗之中须有人在。余服膺以为名言。夫必使后世因其诗以知其人,而兼可以论其世,是又与于礼义之大者也。若言与心违,而又与其时与地不相蒙也,将安所得知之而论之?

修龄又云:意喻之米,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变尽。啖饭则饱,饮酒则醉,醉则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如凯风小弁之意,断不可以文章之道平直出之也。知言哉!

司寇昔以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奉使祭吿南海,著南海集。其首章留别相送诸子云:“卢沟桥上望,落日风尘昏。万里自兹始,孤怀谁与论。”又云:“此去珠江水,相思寄断猿。”不识谪宦迁客,更作何语!其次章与友夜话云:“寒宵共杯酒,一笑失穷途。”穷途定何许?非所谓诗中无人者耶?余曾被酒于吴门亡友顾小谢以安宅,漏言及此。坐客(宋荦)适有入都者,谒司寇,遂以吿也。斯则致疏之始耳。

客有问余者曰:“唐宋家所记,观人之诗,可以决其年寿禄位所至,有诸?”答曰:“诗以言志,志不可伪托。吾缘其词以觇其志,虽传所称赋列国之诗,犹可测识也。矧其所自为者耶。今则不然,诗特传舍,而字句过客也。虽使前贤复起,乌测其志之所在。”

德州田侍郎纶霞雯,行视河工,至高家堰,得诗三十绝句。南士和者数人。余适过之,亦以见属。余固辞,客怪之,余曰:“是诗即我之作,亦君作也。”客曰:“何也?”曰:“徒言河上风景,征引故实,夸多斗靡而已。孰为守土?孰为奉使?就为过客?孰为居人?且三十首重复多矣,不如分之诸子。”客怃然而退。

凡一题数首者,皆须词意相副,无有缺漏枝赘,其先后亦不可紊也。顾小谢每举少陵两过何将军园林诗,以示学者。余谓此诗家最浅近处。不见文选所录魏晋人诗,分章者寻其首尾,如贯珠然。近人试为两首,都无次第,不潜心也。

小谢有消夏录,其自叙颇诋阮翁。阮翁深恨之,然小谢特长于机辩,不说学,其持论仿佛金若(圣叹)耳,不足为阮翁病。然则阮翁奚为恨之?曰:阮翁素狭,修龄亦目之为清秀李于鳞(攀龙),阮翁末之知也。

山阳阎百诗若璩,学者也。唐贤三昧集初出,百诗谓余曰:“是多舛错,或校者之失,然亦足为选者累。如王右丞诗: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御讹卸,江淮无卸亭也;孟襄阳诗: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涔误浔,涔阳近湘水,浔阳则辽绝矣;祖咏诗:西还不遑宿,中夜渡京水。京误泾,京水正当圃田之西,泾水则已入关矣。”余深韪其言,寓书阮翁,阮翁后著池北偶谈,内一条云:“诗家惟论兴会,道里远近不必尽合。如孟诗:瞑帆何处泊,遥指落星湾。落星湾在南康,”云云。盖潜解前语也。噫,受言实难!夫“遥指”云者,不必此夕果泊也,岂可为“浔阳”解乎?

百诗考据精核,前无古人。好为诗,自谓不工,然能知其指归。余与申论三昧集曰:“右丞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诸家曲为之解,当阙疑也;储光羲云:山云拂高栋,天汉入云流。下句云字定误,不轻改正可也。漫而取之,使人学之,可乎?李颀缓歌行,夸炫权势,乖六义之旨;梁锽观美人卧,直是*词,君子所必黜者。”百诗大以为然。比岁,阮翁深不欲流布三昧集,且毁池北偶谈之刻,其亦久而自知乎?

诗人贵知学,尤贵知道。东坡论少陵:诗外尚有事在,是也。刘宾客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道之言也。白傅极推之。余尝举似阮翁,答曰:“我所不解。”阮翁酷不喜少陵,特不敢显攻之,每举杨大年“村夫子”之目以语客。又薄乐天,而深恶罗昭谏。余谓昭谏无论已,乐天秦中吟、府而可薄,是绝小雅也。若少陵,有听之千古矣,余何容置喙。

青莲推阮公二谢,少陵亲陈王,称陶谢庾鲍阴何,不薄杨王卢骆。彼岂有门户声气之见而然?惟深知甘苦耳!至宋代,始于前辈有过情之论,未若明人之动欲扫弃一切也。今则直汨没于俗情积习中,非有是非矣。后人复畏后人,将于何底乎?

清新俊逸,杜老所重。要是气味神,非可涂饰而至。然亦非以此立诗之标准,观其他日称李,又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自诩亦云:语不惊人死不休。则其于庾鲍诸贤,咸有分寸在。

司空表圣云:味在酸咸之外。盖概而论之,岂有无味之诗乎哉!观其所第二十四品,设格甚宽,后人得以各从其所近,非第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极则也。严氏之言,宁堪并举!冯先生纠之尽矣。

唐贤诗学,类有师承,非如后人第凭意见。窃尝求其深切著明者,莫如陆鲁望之叙张佑处士也,曰:“元和中作宫体小诗,辞曲艳发,轻薄之流合噪得誉。及老大,稍窥建安风格,读乐府录,知作者本意,短章大篇,往往间出。讲讽怨谲,与六义相左右,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观此可以知唐人之所尚,其本领亦略可窥矣。不此之循,而蔽于严羽呓语,何哉!

余读金史文艺传,真定周昂德卿之言曰:文章工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不可以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以得首肯。又云:文以章为主,以言语为役,主强而役弱,则无令不从。今人往往骄其所役,至跋扈难制,甚者及役其主。虽极词语之工,而岂文之正哉!余不觉俯首至地。盖自明代迄今,无限巨公,都不曾有此论到胸次。嗟乎,又何尤焉!

攻何李王李(前后七子)者,曰“彼特唐人之优孟衣冠也”是也,余见攻之者所自为诗,盖皆宋人之优孟衣冠也。均优也,则从唐者胜矣。余持此论垂三十年矣。和之者数人,皆力排规橅者。余曰:“亦非也。吾第问吾之神与其形,若衣冠,听人之指,似可矣。如米元章著唐人衣冠,故元章也。苟神与形优矣,无所著而非优也。”是亦足以畅曩者谈龙之指也。

始学为诗,期于达意,久而简澹高远,兴寄微妙,乃可贵尚。所谓言见于此,而起意在彼。长言之不足,而咏歌之者也。若相竞以多,意已尽而犹刺剌不休,不忆祖咏之赋终南积雪乎?句法须求健举,七言古诗尤亟。然歌行杂言中,优柔舒缓之调,读之可歌可泣,感人弥深。如白氏及张王乐府具在也,今人几不知有转韵之格矣。此种音节,惧遂亡之。奈何!

长篇铺张,必有体裁。非徒事拉杂堆垛。余昔在都下,与德州冯舍人大木廷櫆并得名,日事唱和。会有得诸葛铜鼓者,大木先成长句二十韵,余继作四十韵,盛传于时,皆为阁笔。江都汪主事蛟门懋麟,王门高足也,内崛强,阮翁适得浯溪磨崖碑,蛟门亟为四十韵以呈阮翁,赞之不容口。以示余,余览其起句曰:杨家姊妹颜妖狐,遽掷之地曰:“咏中兴而推原天宝致乱之由,虽百韵可矣。更堪作尔语乎?”阮翁为之失色者久之。

奖掖后进,盛德事也。然古人所称引必佳士,或胜已者,不必尽相阿附也。今则善贡谀者,斯赏之而已。后来秀杰,稍露圭角,盖罪谤之不免。乌睹夫盛德!

文章原本六经,诗亦文也。余意尤重春秋,非春秋则取舍乖而体不立矣。昔人所为,致“严于一字”者,取诸春秋也。余曾为先叔祖清止公(进美)行实,中间颇有所讳。阮翁为益数行,余自是甘自疏。

本朝诗人,山左为盛。先清止公与莱阳宋观察荔裳琬,同时继之者,新城王考功西樵士禄,及其弟司寇。而安邱曹礼部升六贞吉、诸城李翰林渔村澄中、曲阜颜吏部修来光敏、德州谢刑部方山重辉、田侍郎、冯舍人,后先并起。然各有所就,了无扶同依傍,故诗家以为难。秀水朱翰林竹垞彝尊、南海陈处士元孝恭尹、蒲州吴征君天章雯及洪昉思,皆云然。

诗家用字,最忌乡音。今吴越之士,每笑北人多失黏。而乡音之失,南中尤甚。是小节也,而殊费淘汰。阮翁昔尝谓余曰:“吾乡若老夫与子与修来,庶免于伧之诮也。”相与一笑。

余门人桐城方扶南世举,尝问曰:“阮翁其大家乎?”曰:“然。”孰匹之?余曰:“其朱竹垞乎?王才美于朱,而学足以济之;朱学博于王,而才足以举之。是真敌国矣。他人高自位置,强颜耳。”曰:“然则两先生殆无可议乎?”余曰:“朱贪多,王爱好。”

尝与天章昉思论阮翁,可谓言语妙天下者也,余忆敖陶孙之目陈思王云: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冯先生以为无当,请移诸阮翁。

次韵诗,以意赴韵,虽有精思,往往不能自由。或长篇中一二险字,势难强押,不得不于数句前预为之地,纡迥迁就,以致文义乖违。虽老手有时不免。阮翁绝意不为,可法也。

元白、皮陆,并世颉颃,以笔墨相。后来效以唱酬,不必尽佳,要未可废。至于追用前人某诗韵,极为无谓。犹曰偶一为之耳,遂有专力于此且以自豪者。彼其思钝才庸,不能自运,故手旧韵,如陶家之倚模制;渔猎类书,便于牵合,或有蹉跌,则曰韵限之也。转以欺人,嘻,可鄙哉!

强为七言长古诗者,如瞽者入市,唱叫不休;强为五言短古诗者,如贫士乞怜,有言不尽,皆足以资笑噱。若近体诗之涂朱傅白,搔头弄姿者,勿与知可也。

千顷之陂,不可清浊;天姿国色,粗服乱头亦好。皆非有意为之也。储水者期于江湖,而必使之潆洄澄澈,是终为溪沼耳。目矜容色,而故毁其衣妆,有厌弃之者矣。免于此二者,其惟吴天章乎!

天章绝口不谈诗,独与余细论,甚相得也。出诗卷属余评骘,余以饥驱少睱,请俟异日。今天章已下世,其诗卷余不可得而见矣。愧负良友,悲夫!

昉思在阮翁门,每有异同,其诗引绳削墨,不失尺寸。惜才力窘弱,对其篇幅,都无生气。故常不满人,亦不满于人。

《宋史》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描写乾陵的诗句,古代的最好。

一、唐朝1首

1、《寄乾陵杨侍郎》唐: 子兰

冷落官资不畏贫,司曹且共内官分。

步量野色成公案,点检樵声入奏闻。

陵庙路因朝去扫,御炉香每夜来焚。

碑寒树古神门上,管得无穷空白云。

唐: 子兰

二、明朝28首

1、乾 陵

蕃王俨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

自是登临多好景,岐山望足看昭陵。

监察御史 刘伯温

2、过乾陵

巡行几度过乾陵,遥忆当年感慨生。

雀入凤巢彝道鼓,阴乘阳位大伦轻。

禁垣有趾荒青草,殿寝无痕毁劫兵。

独有数行翁仲在,夕阳常伴野农耕。

巡抚 马文升

3、梁山雪

梁山雪,春霏雱,

下有居人兮驱牛羊,

止知武,不知唐。

梁山雪,留(山含)(山扈),

下有居人兮收宿莽,

不知唐,止知武。

梁山雪兮丘山圮,

有客经此憾未已,

东望昭陵兮三十里。

巡抚郭登庸

4、乾陵

天枢突立与天齐,天上为陵也恨低。

鹦鹉不回千载梦,牝鸡无复伍云栖。

汉宫月落金人泣,秦苑风寒石马嘶。

玉匣朱襦在何处,只残荒垄麦成畦。

参政卓玄应

5、

断兽空碑卧草坪,荒茵落日走鼯鼬。

吁嗟唐帝先埋处,今世惟呼女后茔。

吁嗟莲花似六郎,含元殿里映宸妆。

但夸兄弟承恩宠,飘泊谁怜帝在房。

禁门同气不相能,一谶何知遽可凭。

非有梁公忠挟昌,此山都是武家陵。

杨美益

6、

双阙指云枢接天,兽埋碑断草芊芊。

阿婆顿忘贞观事,野老指传嗣圣年。

不是赤心呼母子,谁能取日出虞渊。

朱襦玉匣今尘土,独有游人翰墨鲜。

柏乡 魏槐川

7、

帝王陵寝郁巑岏,独有乾陵称则天。

怪得满朝男事女,高宗原是好人冠。

长发未就颦娥猜,一见君王笑靥开。

试向昭陵原上问,才人妩媚几时来。

昭阳宫里醉颜酡,祔葬乾陵奈尔何。

酋长缠头罗列处,六郎花里梦中过。

唐室将倾不可支,庐陵帝子一丝危。

二妃骨醉诸王鸩,罄竹难书没字碑。

北海杜诗

8、无题

曾将弱质事先皇,再整新妆悦嗣王。

抔土未干流帝子,嫠居无奈狎张郎。

生前已享祀周曌,死后何须祔李唐。

失侣塞鸿休过此,忍看羞墓在山傍。

邢云路

9、

乾陵树木已摧残,雨洒风吹石兽寒。

故事老年都忘却,问人重借史书看。

寒材

10、

荒丘翁仲对夕曛,传是唐家女主坟。

周曌那堪仍祔李,回车不忍看碑文。

新都卑懋康

11、

女主如何窃号皇,妖尼飞入得翱翔。

宣*最恨桃花面,复国惟劳药笼肠。

虽喜伍王扶社稷,还遗诸武战玄黄。

乾陵祔葬徒彰秽,臣子当年谋未臧。

才人立后上怀疑,敢谏回天正在兹。

碎首遂良甘贬黜,逢君李勣效阿私。

大臣谋国分邪正,皇路临歧决盛衰。

唐事可为千载鉴,立朝莫把赤心移。

洪翼圣

12、

荒原落日草凄然,陵墓犹称武则天。

太白早占诸李尽,晋阳遗累一丝悬。

生前只合愁为鼠,地下重开不是莲。

数局赌回唐社稷,只令人道翠表鲜。

蜀人君伸

13、

尝异乾陵祔则天,深山翁仲尚依然。

梦回鹦鹉仍双翼,云散珠襦闭九泉。

太帝只应留醉骨,去宫何处觅乡莲。

低回闲读夕阳碣,仿佛宾王旧檄传。

转日回天借伍王,断肠鹦鹉忆鸳鸯。

魄应化鼠还作妇,魂故攀龙当六郎。

暮雨已沉愁晚照,明河犹在朗秋光。

一朝女主收前局,终数梁公擅胜场。

妲己荒湎婺作孽,雉依作种祸水决。

宣*屋社已乖常,犹是椒房旧营皋。

惟有女擅英雄骨,武曌颦笑乾坤裂。

手提烈火炙八埏,兰王偏若红炉铁。

盘根仙李将无枝,鹦鹉两翼几尽折。

玄元谷神不佐孙,周宗忽祀唐宗灭。

地居末位女剖符,九关崩圮六鳌坼。

纷纷酪虫俟鬼神,悍马垂钳自不辍。

*风妖艳日绵渺,清浅明河事鼓枻。

莲花散作六郎身,莫登时与阿难亵。

密云剩雨恋阳台,问津渡头常曲折。

辉辉丽笔催花早,艳艳春心妇让哲。

独留人望系朝绅,珍表一博屈*孽。

更开对策罗才子,千载词场薪火。

豁开女祸绝世界,颠倒古今任浊涅。

小儿已斮日重轮,唐帝何面更同穴。

凤巢滥招群鸟宿,龙眠岂在同心结。

渚莲久萎更谁似,木鹤犹留子晋血。

萧妃佳妇醉骨香,一抔土下羞难雪。

我来洗涤山川秽,全发奇*勒片碣。

缅想飞妖慧有神,心用应闭倾城舌。

傅振商

14、

丰镐西来半寂寥,乾陵草色台前朝。

千年诅詈多风雨,还是唐家恨未销。

太丘 练国事

15、

秋风零乱澹寒烟,苔没残碑草色芊。

试问当年狐媚者,徒留秽骨播人传。

武曌何为号则天,蛾眉惑主握朝权。

奠安不有梁公力,龙邸房州哪得还。

双阙巍巍耸具瞻,一朝金碗出人间。

百年驹隙石中火,陵畤惟闻鸟语闲。

六郎容貌艳如花,承宠昭阳泛絷霞。

牝鸡空含谋国恨,高丘无复旧繁华。

渤海杨邦宪

16、

家索晨司牝,传闻尚可悲。

人心空积恨,无道竟无知。

可记当年事,都收没字可,

为尼仙浴隔,招致咎由谁。

马踏乾陵一笑过,盘旋十里势嵯峨。

深藏是个□谋远,试问芳名掩得么。

萋迷堆草色,哽咽沸泉声。

一段乾陵景,千年史鉴明。

濯庵水月主人 汝杨书

17、

西来立马望荒坟,惆怅难胜万古情。

断碑欲随衰草没,牝鸡不似昔年鸣。

房帷岂是无惭德,国事还知用老成。

何似薛王长醉梦,却叫妃子误平生。

麻城陈楚产

18、

闲将远事问前朝,捅内何缘有兽妖。

混世魔王闻洞语,恼人山鬼见童谣。

妒宫粉骨犹成土,绝代香魂岂遽销。

山色至今烟与雨,巫阳自此作驰招。

洛源 熊仲思

19、

陵上罡风六月寒,陵边翁仲独巑岏。

牛羊尽日迷茵草,烟雨空山冷石坛。

晨牝于今偏讽易,英雄自古亦称难。

到来凭眺添惆怅,仿佛犹闻唱木兰。

郡人王完

20、

梁山雄峙九重城,世远凋零感慨生。

述圣碑残横绿草,双龙阙古入青冥。

玉鱼终见唐陵掘,白马谁移汉帝盟。

一转乾坤狄相力,令人千载慕精诚。

郡人王子直

21、

成城谁复已倾城,凤阙朝来牝雉生。

一统山河忽泛泛,九重日月总冥冥。

野铜空铸嬴皇冢,睫血难忘刘氏盟。

子母几言青史垂,挥毫聊自附忠诚。

郡人李应聘

22、

掘地无能及九泉,黄巢沟尚野人传。

妖魂兀自饶才具,风雨犹能窃帝权。

重城双阙拥高封,跛马残螭处处逢。

落日前山秋草里,阪坟独自有僖宗。

丞相余荒冢,驱车此一停。

手称妖社稷,气夺女朝廷。

鹦鹉回春梦,牛羊散野垌。

梁山殊未远,魂尚护唐灵。

州牧杨殿元

23、过乾陵校士忆狄梁公

竭力还唐不失身,周旋女主托臣邻。

梦开鹦鹉张垂翼,药蓄参芬纲□□。

及到乾坤垂定后,始知桃李暗回春。

□来宰相无他事,只在休休用吉人。

督学洪翼圣

24、狄梁公墓

趋拜梁公墓,荒荒野日流。

龙碑仆茂草,马鬣耸高丘。

大义千古壮,孤忠万古留。

至今瞻吊者,俎豆益增修。

郡人王完

25、乾陵歌

九重之城双阙峙。

前有无字碑,突兀云霄里。

相传翁仲化作精,黄昏山下人不行。

蹂人田禾食牛豕,强弩射之妖亦死。

至今剥落临道旁,大者虎马小者羊,

问此谁者陵石立。

山崔嵬,铜铁锢,

重泉银海中潆回,巢也信力何能开。

君不见金棺玉匣出人世,蔷薇冷面飞尘埃。

百年枯骨且不保,妇女立身何草草。

李梦阳

26、晓行乾陵山下

夙夜催速驾,整衣顾我仆;

毕宿似张罗,北斗已倒竖。

月晕生微风,野鸡号孤树;

远山如深宫,一点凝寒雾。

唐家调鹦鹉,玉帐梦方熟;

生事无停止,影踏霜与露。

村扉门半闭,默然心有悟。

内江 范文光

27、首夏上乾陵

薄游驱老马,暇日此追随。

麦熟黄垂地,苔深绿绕碑。

妒风腥草木,妖气染熊罴。

自丑生前事,难题石上辞。

内江范文光

28、乾陵诗

女主舆洪图,虎视何雄哉!

千秋王气尽,陵墓空崔嵬。

我今登其岭,萧萧怒风来。

饥鸢猎旷野,寒狐叫山隈。

妆阁岂云秘,翁仲在莓台。

石兽夜吼天,霜风日以摧。

咄嗟此高阜,万古云雷埋。

我本侠烈人,长揖过夜台。

腰下看青萍,肝胆历然开。

谁使贻妖氛,民生逢祸灾。

慷慨挥长剑,坐使狻猊颓。

相顾起叱啸,旦夕风云回。

三原温自知

三、清朝6首

1、乾陵诗

听政日垂帘,奇局秦创始。

继者一辈辈,效颦而已矣。

武曌奇外奇,毅然称天子。

作用亦卓卓,英主不过尔。

宇宙五千年,一官一家耳。

牝朝忽崛起,鼎足遂同峙。

黄巢入长安,唐陵应劫毁。

风雨声萧萧,此人独不死。

程应权

2、乾陵诗

坤德乃承乾,月魄辄掩日。

其才虽足雄,毋乃太突兀。

昔称则天后,遽谓天可则。

宇宙创奇局,今古竟无匹。

来自魔道中,帝开莫之咈。

六珈忽冤旒,廿年不巾帼。

能用狄梁公,岂曰非圣哲?

更喜独怜才,弗怒宾王檄。

王庆澜

3、乾陵诗

萃兀乾陵接碧霄,秋风日落草萧萧。

百年帝后无双冢,万古周唐说两朝。

只恐金蚕终化土,虚传石马解为妖。

故臣惟有梁公近,任只余殃到牧樵。

张相儒

4、武后陵诗

高卷竹帘二十年,女人星换紫微天。

明堂黜配无光武,本纪开端有史迁。

鹤监尽容才子住,南牙不放阿师颠。

莲花霜折宫床冷,犹见金轮荡晚烟。

含风殿唱小秦王,短发重歌妩媚娘。

十月梨花知宰相,一篇檄草叹文章。

慈心果自啼鹦鹉,杀气终教哂凤凰。

爱绝丑奴为殉未,荒坟相对有庄襄。

袁枚

5、晚过乾陵

雨过高原净,落日荒陵道。

暮气骄石马,长风撼坏堡。

鬼磷乱明灭,翁仲纷颠倒。

横垂树偃蹇,倔立石怒恼。

二圣长眠处,萧条余野草。

万古徒荒凉,当代徒改造。

易唐与反周,俯仰伤怀抱。

山外梁公墓,居人常祭扫。

吴玉

6、乾陵即景

西风翁仲对斜阳,百丈乾陵接渺茫。

凤子飞来秋色里,双双犹恋野花香。

杨秀芝

四、民 国2首

1、乾陵七律

乾陵坡下草离离,寝墓咸传葬武氏。

震主雌威余后世,开周棘手著生时。

高宗总属昏庸辈,贞观究无法则遗。

试取唐书观政处,篇中未载女戎辞。

胡文炳

2、乾陵怀古

乾陵古迹已千年,不说高宗说则天。

帝后威严从昔显,姑婆名号至今传。

岂因风雨多灵验,莫怪阴阳恒倒颠。

历代山陵穿掘尽,如何此地独能全。

五、现 代16首

1、游乾陵三首

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

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

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传。

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

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

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顷陵园变土田。

没字碑头镌字满,谁人能识古坤元。

陵头无复黑松林,解放以来护惜深。

埋没石人重见日,聚完碑纪尚飞金。

狻猊雄浑惊天地,象魏残存亘古今。

地下宝藏无恙否?盛唐文物好探录。

1966年郭沫若

2、吊章怀太子墓

春至渭滨我亦来,郊原四处杏花开,

歧途旧毁灞桥柳,公路新栽国际槐。

保卫均田思武后,注笺汉书吊章怀。

乾陵陪葬恩殊渥,母爱浅深莫漫猜。

1960年郭沫若

3、过乾陵

窃国诛儿双目空,张皇酷吏剪才雄。

宏基本自贞观定,何事多夸主女功。

华钟彦 1982年4月

4、乾陵感咏

一代伉俪两代王,先当妃后继称皇。

枉言妇辈逊男子,毕竟武周匹李唐。

能识英雄擢将相,敢除酷吏庇贤良。

陵前碑矗空无字,功比山高流水长。

刘振环

5、游乾陵

冬日梁山浴北风,萧萧神道四时通。

碑无只字自玄妙,巾帼难能此俊雄。

孙轶青1983年

6、乾陵无字碑前怀古

无字碑前列战云,是非敢问万代人。

董狐千载难一见,反正于今有人民。

李尔重18年

7、乾 陵

(一)

醋然高卧一窝囊,军国苍生付女狂。

头重昏昏眉下浊,危手送了李家唐。

(二)

天枢州鼎铸披猖,鸡犬纷纷帝且王。

铜匦无辜千斛血,屠孙戮子狠婆娘。

李汝伦 1982年4月

8、访乾陵

玉阙 *** 映夕晖,乾陵巍峨无字碑。

媚娘心自有曲直,留与后人说是非。

邱 星

9、游乾陵吟武后

重男轻女非吾素,讴颂则天难苟同。

废子灭亲羞毒蝎,称皇改号胜奸雄。

贞观余绩铺场面,述圣撰文摆已功。

无字碑前休忖测,闲温骆檄畅心胸。

张报1983年

10、咏乾陵无字碑

章怀太子草瓜辞,叹息黄台摘绝悲。

青史分明功过在,何劳无字树丰碑。

陈贻锨

11、乾陵无字碑

自古人君重后名,飞驰托势纪衰荣。

何如立碣浑无字,功罪千秋任品评。

林从龙1982年

12、乾 陵

翁仲无言对夕阳,松柏成薪御道荒。

大周天授空书史,游客依然认李唐。

廖仲安1982年

13、咏乾陵

高山自固气,长谷送清风。

乾州名胜地,巍然天子冢。

迎来中外客,云集古西京。

都将百年兴,瞻拜唐乾陵。

卫俊秀 1990年孟秋

描写古代的诗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描写乾陵的诗句

1、乾 陵

蕃王俨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

自是登临多好景,岐山望足看昭陵。

监察御史 刘伯温

2、过乾陵

巡行几度过乾陵,遥忆当年感慨生。

雀入凤巢彝道鼓,阴乘阳位大伦轻。

禁垣有趾荒青草,殿寝无痕毁劫兵。

独有数行翁仲在,夕阳常伴野农耕。

巡抚 马文升

3、乾陵

天枢突立与天齐,天上为陵也恨低。

鹦鹉不回千载梦,牝鸡无复伍云栖。

汉宫月落金人泣,秦苑风寒石马嘶。

玉匣朱襦在何处,只残荒垄麦成畦。

参政卓玄应

描写青春的诗句 古代的

伴云来·天香(宋——贺铸)

烟络山林,

山沈远照,

逦迤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

蛩催机杼,

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

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

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

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

客樯南浦,

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

还将梦去。

辛弃疾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

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鹧鸪天》

描写“乾陵”的诗句有哪些?

1、冷落官资不畏贫,司曹且共内官分。步量野色成公案,点检樵声入奏闻。陵庙路因朝去扫,御炉香每夜来焚。碑寒树古神门上,管得无穷空白云。——《寄乾陵杨侍郎》唐: 子兰

2、蕃王俨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自是登临多好景,岐山望足看昭陵。——《寄乾陵杨侍郎》唐: 子兰

3、天枢突立与天齐,天上为陵也恨低。鹦鹉不回千载梦,牝鸡无复伍云栖。汉宫月落金人泣,秦苑风寒石马嘶。玉匣朱襦在何处,只残荒垄麦成畦。——参政卓玄应

4、乾陵树木已摧残,雨洒风吹石兽寒。故事老年都忘却,问人重借史书看。——寒材

5、荒原落日草凄然,陵墓犹称武则天。太白早占诸李尽,晋阳遗累一丝悬生前只合愁为鼠,地下重开不是莲。数局赌回唐社稷,只令人道翠表鲜。——蜀人君伸

6、西来立马望荒坟,惆怅难胜万古情。断碑欲随衰草没,牝鸡不似昔年鸣。房帷岂是无惭德,国事还知用老成。何似薛王长醉梦,却叫妃子误平生。——麻城陈楚产

7、闲将远事问前朝,捅内何缘有兽妖。混世魔王闻洞语,恼人山鬼见童谣。妒宫粉骨犹成土,绝代香魂岂遽销。山色至今烟与雨,巫阳自此作驰招。——洛源 熊仲思

8、梁山雄峙九重城,世远凋零感慨生。述圣碑残横绿草,双龙阙古入青冥。玉鱼终见唐陵掘,白马谁移汉帝盟。一转乾坤狄相力,令人千载慕精诚。——郡人王子直

求古代的服饰描写和古代优美的诗句

优美诗句: 1.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2.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4.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5.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7.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9.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1.《君生我未生》

服饰描写: 1.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翠绿纱

,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步摇。

2.上身一件玫瑰紫缎子水红锦袄,绣了繁密的花纹,衣襟上皆镶真珠翠领,外罩金

边琵琶襟外袄,系一条粉霞锦绶藕丝缎裙,整个人恰如一枝笑迎春风的艳艳碧桃

,十分娇艳。迎春髻上一支金丝八宝攒珠钗闪耀夺目,另点缀珠翠无数,一团珠

光宝气。——出自《后宫:甄缳(那字打不出)传》

3.乌黑如泉的长发在雪白的指间滑动,一络络的盘成发髻,玉钗松松簪起,再插上

一枝金步摇,长长的珠饰颤颤垂下,在鬓间摇曳,眉不描而黛,肤无需敷粉便白

腻如脂,唇绛一抿,嫣如丹果,珊瑚链与红玉镯在腕间比划着,最后绯红的珠链

戴上皓腕,白的如雪,红的如火,慑人目的鲜艳,绛红的罗裙着身,翠色的丝带

腰间一系,顿显那袅娜的身段,镜前徘徊,万种风情尽生。

4.长发挽起,梳成流云髻,再戴水澹生烟冠,中嵌以一朵海棠珠花,两旁垂下长长

紫玉璎珞,额际依然坠着那弯玉月,耳挂苍山碧玉坠,身着一袭金红色绣以凤舞

九天之朝服,腰束九孔玲珑玉带,玉带腰之两侧再垂下细细的珍珠流苏,两臂挽

云青欲雨带

5.身穿镂空淡紫轻丝鸳鸯锦月牙裙,绛红色百蝶戏花罗裙,脚穿一双明艳艳的粉红

绣鞋,梳着飞月髻,头插亮晃晃孔雀钗

6.烟葱绿的薄烟纱小袄,碎花翠纱露水百合裙,头发蓬松如雾还别了一朵小黄花,

淡扫蛾眉薄粉敷面,小脸润泽艳丽。

7.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

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描写爱情的诗句(古代的)5分钟!快!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愿与君同生

日日相伴老

竹枝词

刘禹西

杨柳清清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谁知道描写风、花、雪、月的诗句(古代的)

风.

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雨.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山.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花.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草.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雪.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月.

1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

2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求里描写古代的诗句,或者自创

笑傲江湖 (盖世英雄曲) 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宏图霸业谈笑间, 不胜人生一场醉。 横剑跨骑挥鬼雨, 白骨如山鸟惊飞。 往事如潮人如水, 只叹江湖几人回?

关于古代的“服饰描写”的诗句有哪些?

1、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2、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3、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4、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5、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6、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9、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羽衣霓裳舞。

10、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1、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出处:黄莘田《竹枝词》

释义:女子穿着漂亮衣服,天气炎热、自然丝质团扇很多。

2、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出处:汉无名氏 《燕赵多佳人》

释义:穿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练习筝商之曲。

3、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出处:秦观《南歌子》

释义:衫子是青色的,裙子是杏**的,独自依靠在光洁的栏杆上默默无语地照镜子打口红。

4、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出处: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血红色的衣裙上留下了喝酒时打翻的的酒渍。

5、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出处:李白《咏苎萝山》

释义:她在水边洗衣扰动着碧绿的河水,姿态与水面的清波一样和谐。

6、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出处:《孔雀东南飞》

释义:她穿上昔日绣花的裌裙,梳妆打扮时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算妥当。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

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出处:杜甫 《咏怀古迹》

释义: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处:苏轼《定风波》

释义: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9、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羽衣霓裳舞。

出处: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

10、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出处:李贺《梦天》

释义: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清乾隆年间张廷珪简介

◎儒林五

 ○范冲 朱震 胡安国(子寅 宏 宁)

 范冲,字元长,登绍圣进士第。高宗即位,召为虞部员外郎,俄出为两淮转运副使。

 绍兴中,隆祐皇后诞日,上置酒宫中,从容语及前朝事,后曰:"吾老矣,有所怀为官家言之。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聪明母仪,古今未见其比。曩因奸臣诬谤,有玷圣德,建炎初虽下诏辨明,而史录未经删定,无以传信后世,而慰在天之灵也。"上悚然,亟诏重修神、哲两朝《实录》,召冲为宗正少卿兼直史馆。冲父祖禹,元祐中尝修《神宗实录》,尽书王安石之过,以明神宗之圣。其后安石婿蔡卞恶之,祖禹坐谪死岭表。至是复以命冲,上谓之曰:"两朝大典,皆为奸臣所坏,故以属卿。"冲因论熙宁创置,元祐复古,绍圣以降弛张不一,本末先后,各有所因。又极言王安石变法度之非,蔡京误国之罪。上嘉纳之,迁起居郎。

 俄开讲筵,升兼侍读。上雅好《左氏春秋》,命冲与朱震专讲。冲敷衍经旨,因以规讽,上未尝不称善。会皇子建国公瑗出就傅,首命冲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建隆观,为资善堂翊善,而朱震兼赞读。诏曰:"朕为宗庙社稷大计,不敢私于一身,选于属籍,得艺祖七世孙鞠之宫中。兹择刚辰,出就外傅,宜有端良之士以充辅导之官,博观在廷,无以易汝冲,德行文学,为时正人。乃祖发议嘉祐之初,乃父纳忠元祐之际,敷求是似,尚有典刑。顾资善之开,史馆经筵,姑仍厥旧。朕方求多闻之益,尔实兼数器之长,施及童蒙,绰有余裕。蔽自朕志,宜即安之。"时张浚在长沙,亦荐冲、震可备训导。冲、震皆一时名德老成,极天下之选,上命建国公见翊善、赞读,皆纳拜。俄迁翰林学士兼侍读,冲力辞,改翰林侍读学士,用其父故事也。寻以龙图阁直学士奉祠。卒,年七十五。

 冲之修《神宗实录》也,为《考异》一书,明示去取,旧文以墨书,删去者以黄书,新修者以朱书,世号"朱墨史"。及修《哲宗实录》,别为一书,名《辨诬录》。冲性好义乐善,司马光家属皆依冲所,冲抚育之。为光编类《记闻》十卷奏御,请以光之族曾孙宗召主光祀。又尝荐尹焞自代云。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又给茶盐钞于军中,募人中籴,可以下江西之舟,通湘中之粟。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

 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转起居郎。建国公出就傅,以震为赞读,仍赐五品服。迁中书舍人兼翊善。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转给事中兼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祔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明年遂享太庙,合祀天地于圜丘。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诏侍从、台谏、礼官参议,卒用御史赵涣、礼部侍郎陈公辅言,大飨明堂。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震经学深醇,有《汉上易解》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惇颐,惇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惇颐作《通书》,程颐著《易传》,载造《太和》、《参两》篇。臣今以《易传》为宗,和会雍、载之论,上汉、魏、吴、晋,下逮有唐及今,包括异同,庶几道离而复合。"盖其学以王弼尽去旧说,杂以庄、老,专尚文辞为非是,故其于象数加详焉。其论《图》、《书》授受源委如此,盖莫知其所自云。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朱长文及颍川靳裁之为师。裁之与论经史大义,深奇重之。三试于礼部,中绍圣四年进士第。初,廷试考官定其策第一,宰职以无诋元祐语,遂以何昌言冠,方天若次之,又欲以宰相章惇子次天若。时发策大要崇复熙宁、元丰之制,安国推明《大学》,以渐复三代为对。哲宗命再读之,注听称善者数四,亲擢为第三。为太学博士,足不蹑权门。

 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党人范纯仁客,而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与己异,得簿言,大喜,命湖南提刑置狱推治,又移湖北再鞫,卒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抵法,台臣直前事,复安国元官。

 政和元年,张商英相,除提举成都学事。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没终丧,谓子弟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筑室墓傍,耕种取给,盖将终身焉。宣和末,李弥大、吴敏、谭世勣合荐,除屯田郎,辞。

 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一日方午,钦宗亟召见,安国奏曰:"明君以务学为急,圣学以正心为要。心者万事之宗,正心者揆事宰物之权。愿擢名儒明于治国平天下之本者,虚怀访问,深发独智。"又言:"为天下国家必有一定不可易之计,谋议既定,君臣固守,故有志必成,治功可立。今南向视朝半年矣,而纪纲尚紊,风俗益衰,施置乖方,举动烦扰。大臣争竞,而朋党之患萌;百执窥觎,而浸润之奸作。用人失当,而名器愈轻;出令数更,而士民不信。若不扫除旧迹,乘势更张,窃恐大势一倾,不可复正。乞访大臣,各令展尽底蕴,画一具进。先宣示台谏,使随事疏驳。若大臣议绌,则参用台谏之言;若疏驳不当,则专守大臣之策。仍集议于朝,断自宸衷,按为国论,以次施行。敢有动摇,必罚无赦。庶几新政有经,可冀中兴。"钦宗曰:"比留词掖相待,已命召卿试矣。"语未竟,日昃暑甚,汗洽上衣,遂退。

 时门下侍郎耿南仲倚攀附恩,凡与己不合者,即指为朋党。见安国论奏,愠曰:"中兴如此,而曰绩效未见,是谤圣德也。"乃言安国意窥经筵,不宜召试。钦宗不答。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问其状,南仲曰:"往不事上皇,今又不事陛下。"钦宗曰:"渠自以病辞,初非有向背也。"每臣僚登对,钦宗即问识胡安国否,中丞许翰曰:"自蔡京得政,士大夫无不受其笼络,超然远迹不为所污如安国者实鲜。"钦宗叹息,遣中书舍人晁说之宣旨,令勉受命,且曰:"他日欲去,即不强留。"既试,除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南仲讽台谏论其稽命不恭,宜从黜削。疏奏不下,安国乃就职。

 南仲既倾宰相吴敏、枢密使李纲,又谓许景衡、晁说之视大臣升黜为去就,怀奸徇私,并黜之。安国言:"二人为去就,必有陈论。怀奸徇私,必有实迹。乞降付本省,载诸词命。"不报。

章谊字宜叟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廷珪,河南济源人,其先自常州徙焉。廷珪少以文学知名,性慷慨,有志尚。弱冠应制举。长安中,累迁监察御史。则天税天下僧尼出钱,欲于白司马坂营建大像。廷珪上疏谏曰:

夫佛者,以觉知为义,因心而成,不可以诸相见也。经云:“若以色见我,

张廷珪书法(16张)

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此真如之果不外求也。陛下信心归依,发弘誓愿,壮其塔庙,广其尊容,已遍于天下久矣。盖有住于相而行布施,非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何以言之?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及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其福甚多。若人于此经中受持及四句偈等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如佛所言,则陛下倾四海之财,殚万人之力,穷山之木以为塔,极冶之金以为像,虽劳则甚矣,费则多矣,而所获福不愈于一禅房之匹夫。

菩萨作福德,不应贪著,盖有为之法不足高也。况此营建,事殷木土,或开发盘礴,峻筑基阶,或塞穴洞,通转斫,辗压虫蚁,动盈巨亿。岂佛标坐夏之义,愍蠢动而不忍害其生哉!又役鬼不可,唯人是营,通计工匠,率多贫窭,朝驱暮役,劳筋苦骨,箪食瓢饮,晨炊星饭,饥渴所致,疾疹交集。岂佛标徒行之义,愍畜兽而不忍残其力哉!又营筑之资,僧尼是税,虽乞丐所致,而贫阙犹多。州县征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怨声载路,和气未洽。岂佛标随喜之义,愍愚蒙而不忍夺其产哉!且边朔未宁,军装日给,天下虚竭,海内劳弊。伏惟陛下慎之重之,思菩萨之行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则其福德若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不可思量。夫何必勤于住相,凋苍生之业,崇不急之务乎!臣以时政论之,则宜先边境,蓄府库,养人力;臣以释教论之,则宜救苦厄,灭诸相,崇无为。伏愿陛下察臣之愚,行佛之意,务以理为上,不以人废言,幸甚幸甚。

则天从其言,即停所作,仍于长生殿召见,深赏慰之。景龙末,为中书舍人,再转洪州都督,仍为江南西道按察使。

初,入为礼部侍郎。时久旱,关中饥俭,下制求直谏昌言、弘益政理者。廷珪上疏曰:

臣闻古有多难兴王、殷忧启圣者,皆以事危则志锐,情迫则思深,故能自下登高,转祸为福者也。伏见景龙之末,中宗遇祸,先天之际,凶党构谋,社稷有危于缀旒,国朝将均于绝綖。陛下神武超代,精诚动天,再扫氛沴,清朗。而后上顺皇旨,俯念黔黎,高运璿衡,光膺宝箓。日月所烛之地,书轨未通之乡,无不沾濡渥恩,被服淳化。十尧、九舜,未足称也。明明上帝,照临下土,宜锡介祉,以答鸿休。

然属顷岁已来,阴阳愆候,九谷失稔,万姓阻饥,关辅之间,更为尤剧。至有樵苏莫爨,粮籺靡资,不复聊生,方忧转死。偶会昌运,遘兹难否者,臣窃思之,皇天之意,将恐陛下春秋鼎盛,神圣在躬,不崇朝而建大功,自籓邸而陟元后,或简下济之道,独满雄图之志,轻虞舜而不法,思汉武以自高。是故昭见咎征,载加善诱,将欲大君日慎一日,虽休勿休,永保太和,以固邦本也。斯皇天于陛下睠顾深矣,陛下焉可不奉若休旨而寅畏哉!臣愚诚愿陛下约心削志,澄思励精,考羲、农之书,敦素朴之道。登庸端士,放黜佞人,屏退后宫,减彻外厩,场无蹴?匊之玩,野绝从禽之赏。休石田之远境,罢金甲之悬军,矜恤茕嫠,蠲薄徭赋。去奇伎*巧,捐和璧隋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自然波清四海,尘销九域,农夫乐其业,馀粮栖于亩。则和气上通于天,虽五星连珠,两曜合璧,未足多也;珍祥下降于地,虽凤皇巢阁,麒麟在郊,未足奇也。或谓天之炯戒不足畏者,则将上帝凭怒,风雨迷错,荒馑日甚,无以济下矣。或谓人之穷乏不足恤者,则将齐甿沮志,亿兆携离,愁苦势极,无以奉上矣。斯盖安危所系,祸福之源,奈何朝廷曾不是察!况今陛下受命伊始,敷政惟新,卿士百僚,华夷万族,莫不清耳以听,刮目而视,延颈企踵,冀有所闻见,颙颙如也。何可怠弃典则,坐辜其望哉!

再迁黄门侍郎。时监察御史蒋挺以监决杖刑稍轻,敕朝堂杖之,廷珪奏曰:“御史宪司,清望耳目之官,有犯当杀即杀,当流即流,不可决杖。士可杀,不可辱也。”时制命已行,然议者以廷珪之言为是。俄坐泄禁中语,出为沔州刺史,又历苏、宋、魏三州刺史。入为少府监,加金紫光禄大夫,封范阳男。四迁太子詹事,以老疾致仕。二十二年卒,年七十余,赠工部尚书,谥曰贞穆。廷珪素与陈州刺史李邕亲善,屡上表荐之,邕所撰碑碣之文,必请廷珪八分书之。廷珪既善楷隶,甚为时人所重。

莆籍宰相知多少

1. 牟子才字荐叟文言文阅读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咸异之。

学于魏了翁、杨子谟、虞刚简,又从李方子,方子,朱熹门人也。嘉定十六年举进士,对策诋丞相史弥远,调嘉定府洪雅县尉,监成都府榷茶司卖引所,辟四川提举茶马司准备差遣,使者魏泌众人遇之,子才拂衣竟去,泌以书币谢,不受。

改辟总领四川财赋所干办公事。诏李心传即成都修《四朝会要》,辟兼检阅文字。

制置司遣之文州,视王宣军饷,邓艾缒兵处也。道遇宣曰:“敌且压境,宣已退矣,君毋庸往。”

子才不可,遂至州视军庆而还。甫出境,文州陷。

辟知成都府温江县事,未上,连丁内外艰。时成都已破,遂尽室东下。

免丧,心传方修《中兴四朝国史》,请子才自助,擢史馆检阅。入对,首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次陈备边三策。

理宗顾问甚悉,将下殿,复召与语。翼日,帝谕宰相曰:“人才如此,可峻擢之。”

左丞相李宗勉拟秘书郎,右丞相史嵩之怨子才言己,遽曰:“姑迁校勘。”俄宗勉卒,嵩之独相,亟请外,通判吉州,转通判衢州。

日食,诏求言,上封事万言,极陈时政得失,且乞蚤定立太子。入为国子监主簿兼史馆校勘,逾年,迁太常博士。

郑清之再相,子才两上封事,言今日有徽、钦时十证,又请为济王立后,以回天怒。校书郎徐霖言谏议大夫郑寀、临安府尹赵与TP,不报,出关。

子才言:“陛下行霖言则霖留,不然则不留也。二人之中,寀尤 *** ,请先罢之。”

寀去。至若嵩之谋复相,清之误引嵩之之党别之杰共政,皆历历为上言之。

作书以孔光、张禹切责清之,清之复书愧谢。谒告还安吉州寓舍,迁秘书郎,屡辞,主管崇道观。

逾年,迁著作佐郎,又辞。清之卒之明日,诏子才还朝,迁著作郎;左丞相谢方叔、右丞相吴潜交书道上意,趣行益急,乃至。

兼崇政殿说书,子才随事奏陈,举朝诵子才奏疏,皆曰:“有德之言也。”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礼部郎官。

时修《四朝史》,乃复兼史馆检讨。信州守徐谓礼奉行经界苛急,又以脊杖比校催科,饥民啸聚为乱。

子才言于上,立罢经界,谪谓礼。浙东、福建九郡同日大水,子才言:“今日纳私谒,溺近习,劳土木,庇小人,失人心,五者皆蹈宣和之失。

苟不恐惧修省,臣恐宣和京城之水将至矣。燮理阴阳,大臣之事,宜谕大臣息乖争以召和气,除壅蔽以通下情。

今遣使访问水灾,德至渥也,愿出内帑振之。”又言:“君子难聚而易散,今聚者将散,其几有十。”

又言:“谥以劝惩,当出自朝廷,毋待其家自请。” 左司徐霖言谏议大夫叶大有,帝大怒,逐霖,给事中赵汝腾缴之,徙它官。

汝腾即出关,子才上疏留之,大有遂劾汝腾。子才上疏讼汝腾诬及大有之欺,未几,罢大有言职。

故事,早讲讲读官皆在,晚讲惟说书一员,宰相惧子才言己,并晚讲于早,自是不得独对矣。迁军器少监。

御史萧泰来劾高斯得、徐霖,右司李伯玉言泰来所劾不当,上切责伯玉,降两官,罢。子才言:“陛下更化,召用诸贤,今汝腾、斯得、霖相继劾去,伯玉又重获罪,善人尽矣。”

除兼侍立修注官,力辞。行都大火,子才应诏上封事,言甚切直,兼直舍人院。

会泰来亦迁起居郎,耻与泰来同列,七疏力辞,上为出泰来,而子才亦请去不已,曰:“泰来既去,臣岂得独留。”上不允。

又言:“蜀当以嘉、渝、夔三城为要,欲保夔则巴、蓬之间不可无屯以控扼之,欲保渝则利、阆之间不可无屯以遏截之,欲守嘉则潼、遂之间不可无屯以掎角之,屯必万人而后可。”升兼侍讲。

御史徐经孙劾府尹厉文翁,不报,出关,子才奏留之。文翁改知绍兴府,又缴其命。

伯玉降官已逾年,舍人院不敢行词,子才曰:“故事,文书行不过百刻。”即为书行,以为叙复地。

帝曰:“谪词皆褒语,可更之。”子才不奉诏,丞相又道帝意,子才曰:“腕可断,词不可改。

丞相欲改则自改之。”乃已。

淮东制置使贾似道以海州之捷,子才草奖谕诏,第述军容之盛,不言其功,且语多戒敕,似道不乐。又言:“全蜀盛时,官军七八万人,通忠义为十四万,今官军不过五万而已,宜招新军三万,并抚慰田、杨二家,使岁以兵来助。

如此则蜀犹可保,不则不出三年,蜀必亡矣。”汤汉、黄蜕召试学士院,子才发策,蜕誉嵩之,罢蜕正字去。

迁起居郎,言:“外郡以进奉易富贵,左右以土木蛊上心,小人以哗竞朋比陷君子,此天灾所以数见也。” 明堂礼成,帝将幸西太乙宫款谢,实欲游西湖尔,子才力谏止。

皇子冠,面谕作乐章,礼部言:“古者适子一醮无乐,庶子三醮有乐,用乐非是。”子才言:“嫡庶之分,特以所立之地不同,非适专用醴,庶专用醮也。

乐章乃学士院故事,况面谕臣,不敢不作。”诏从之。

又言:“首蜀尾吴,几二万里。今两淮惟贾似道、荆蜀惟李曾伯二人而已,可为寒心。”

谓:“宜于合肥别立淮西制置司、江淮别立荆湖制置司,且于涟、楚、光、黄、均、房、巴、阆、绵、剑要害之郡,或筑城、或增戍以守之。”似道闻之,怒曰:“是欲削吾地也。”

正月望,召妓入禁中,子才言:“此皆董宋臣辈坏陛下素履。”权。

2. 阅读宋史陈贵谊传,回答问题

《宋史》卷四百一十九 列传第一百七十八的陈贵谊陈贵谊,字正甫,福州福清人。

庆元五年进士,授瑞州观察推官。丁内外艰,服除,调安远军节度掌书记,辟差四川制置司书写机宜文字。

中博学宏词科,授江南东路安抚司机宜文字。迁太社令。

改武学谕、国子录,迁太学博士。 时议更楮币法,贵谊转对言:"人主令行禁止者,以同民之所好恶。

楮券之令,乃使奸恶获逞,道路咨怨,非所以祈天永命、固结人心。"因援熙宁新法为辞。

又言:"明锐果敢之才,足以集事而失于剽轻;老成宽博之士,足以厚俗而失于循理。孰若举之以众,取之以公。

"主更币之法者,乃摘新法等语激怒时相,且谓"贵谊引类植党",人为危之。 迁太常博士。

以兄贵谦兼礼部郎官,引嫌,迁将作监丞兼魏惠宪王府小学教授。转对,谓:"言路虽开,触犯忌讳者指为好名,切劘时政者指为玩令。

利害关于天下,是非公于人心。一人言之未已,或至累十数人言之,则又指为朋党。

是非易位,忠佞不分。"史弥远益不乐,迁秘书郎,出知江阴军,提举江西常平。

召赴行在,未至,授礼部郎官。 属金人大扰淮、蜀,贵谊言:"人才所以立国,今旁蹊曲径,幸门四辟。

言路所以通下情,今媕阿循默,囊括不言。民力已竭,而科敛之外,馈遗以谋进者未已。

军中耻言败北,则阵亡者不恤;耻言弃溃,则逃窜者复招。"又言:"婉顺巽从者,是灾疢也,非爱我也,宜屏之外之;矫拂救正者,是药石也,爱我也,宜用之听之。

"弥远滋不乐,讽言者论罢,主管崇禧观。 起知徽州,召授司封郎官兼翰林权直,兼玉牒所检讨。

会有事明堂,首引包拯皇祐中乞因肆赦除聚敛掊克之敝,当察州县府库致羡之由。 仿成周邦飨必及死王事者之子与汉置羽林孤儿,专取从军死事之后,教以五兵。

理宗即位,以为宗正少卿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寻迁起居舍人。

宝庆初,诏举贤能才识之士。贵谊乃言曰:"世以容嘿滞固为贤,以苛刻生事为能,以褊狭趣办为才,以轻疏尝试为识。

及兹初政,当求忠实正直、奉公爱民、知礼义廉耻而不越防范者,以充中外之选。 "又言:"成王之初,元臣故老警以《无逸》者,欲其克寿;勉以敬德者,欲其永命;期以岂弟者,欲其受命之长。

则可谓爱君切而虑患深矣。" 迁中书舍人,升兼直学士院。

内侍滥受恩赏,辄封还诏书。将郊,贵谊以:"民生实艰,吏员尚众,征敛几于夺取,公费掩为私藏。

宜大明黜陟,庶有以见帝于郊。"迁礼部侍郎,仍兼中书舍人、权刑部尚书。

升修玉牒官兼侍读。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绍定六年冬,上始亲政,进参知政事。上面谕之曰:"顷闻忧国之言,朕所不忘。

"兼同知枢密院事。出师汴、洛时,贵谊已移疾,犹上疏力争。

五上章乞归,转四官,加邑封,致仕。卒,赠少保、资政殿大学士。

3. 《汉书?贾谊传(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汉书?贾谊传(节选)班固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谕。其辞曰:恭承嘉惠兮,竢罪长沙。

仄(侧)闻①屈原兮,自湛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乌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②翱翔。

阘茸③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④混兮,谓跖、蹻⑤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

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父荐屦,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注] ①侧闻:传闻②鸱鸮(chīxiāo):像猫头鹰一类的鸟。③阘茸(tàróng):缺德无才之人。

④随、夷:随,卞随,商汤时贤人;夷,伯夷,周初之人。⑤跖、蹻:跖,盗跖;蹻,庄蹻,楚盗。

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B.颇通诸家之书 其说皆谊发之C.廷尉乃言谊年少 乃草具其仪法D.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为赋以吊屈原9。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洛阳人也”是传记体文章一般都有的内容。B.“谊尽为之对,各如其意所出”写出了贾谊才华出众。

C.“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写出贾谊确实给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 D.“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指出了贾谊被天子疏远的原因。10。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是通过河南守吴公的推荐而被文帝赏识的。

B。 贾谊年轻有才华,为当时朝中“诸老先生”所不能及的。

C。当天子准备提拔贾谊为公卿之位时,遭到谗言而被贬。

D。文章最后一段,贾谊写“辞”只是为了表现他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佩。

11。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9分)(1)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3分)译文: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分)译文:⑶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分)译文:参考答案:8.C于是。

说明:A项①凭,凭借;②把,拿。B项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②代词,代前面的“其说”。

D项①是;②写。9.D 贾谊被皇帝疏远的原因是被小人进了谗言。

10 .D 不仅仅是表示他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佩,也有身世的寄托,因为与屈原遭遇相似,引起共鸣。11。

(1)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很不愉快,在渡过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2)(3)略[参考译文]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

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赋文这样说:我恭奉天子诏命,带罪来到长沙任职。曾听说过屈原啊,是自沉汨罗江而长逝。

今天我来到湘江边上,托江水来敬吊先生的英灵。

4.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潘锦芳传(清)施补华潘锦芳,湖州卖酒翁

1、B(折节:改变往日的气性行为) 2、C(①③⑤与忠烈无关) 3、C(强烈的不满与愤恨表现不突出)4、(1)郡县中的士大夫与被征召又回乡的官员,敬重他的为人,去拜访他,他却躲起来不敢露面。

(2)活着的人计算着我的行程时间,从早到晚地期待着援军来救援,都担心不能彼此保全。 (3)那个阻止救援的人,多么不仁义呀!唉,我不能再见到赵公了!附文言译文潘锦芳是湖州卖酒翁。

年少时学习拳术击刺等功夫,有正义感,市井无赖都畏惧他,后来改变初衷做好事。谦卑谨慎怕多事,(他人)冒犯自己也不与之计较。

晚年卖酒,家道富足,子孙在宫中花钱买了个官缺,他被称作封君,更加谦卑谨慎了。每次来到市井,弯腰曲背在路旁行走,与雇工谈话,以兄弟相称。

郡县中的士大夫与被征召又回乡的官员,敬重他的为人,前来拜访他,他却躲起来不敢露面。为人爱平息纷争,替人偿还拖欠的赋税或债务,事情解决后也不求扬名致谢。

咸丰庚中年间,粤贼攻打湖州,赵忠节公率领乡兵守城,他指着潘翁告诉他人说:“这位可是游侠中的豪杰,可惜岁数大了!”辛酉年,敌人攻陷会城后,更急迫地围困湖州,而江苏巡抚正驻军上海,忠节写下血书请求支援。 又招募能突破重围出城的人,潘翁请求独自前行。

等到呈上血书,建议请松江提督曾秉中率领水军横渡太湖向西进发,制定内外合攻之策。在上海做生意的乡人,筹资十万犒劳援军。

过了一段时间,有人阻止救援,(救援)中途生变,潘翁于是流下泪说:“老夫出城的时候,城中粮食已经吃光,士兵一天就吃两顿稀粥,百姓吃草根树皮,巷子空了房子塌了,死人互相枕藉。 活着的人计算着我的行程,从早到晚地期待着援军救援,担心不能彼此保全。

城外敌人如麻,登高叫喊,兵在城上与他们应答,形势危急将要哗变。 老夫重病将死,为此行(求救兵)突围;在这经商的乡人,一想到父兄子弟、宗族连姻被围在城中,心情忧愁焦急,恨水军无翅,能立刻降临;那个阻止救援的人,多么不仁义呀!唉,我不能再见到赵公了!”举拳拍案,(愤怒地)大吼吐血而死。

死时正是六月,又是同治壬戌五月,湖州城陷落,潘翁家亡。他的那些孙儿,到现在还以卖酒为业。

施氏说:同治壬申、癸酉年间,重写湖州府志,我建议潘锦芳的事迹,应附在壬戌年殉节的各位君子名字之后,有人因为他是卖酒的而轻视他,于是没能记下他的事迹。 唉,潘翁虽是卖酒的,赵忠节公(却能)了解他呀。

衡阳王氏宗祠的衡阳渔溪琅琊王氏家训

本文标签: 历史名人 莆阳历史上出过多少宰相?按上述正式官名,即可得到较为清楚的答案。兹将诏命出任宰执及追赠官位者,列名于后: 翁承赞,字文尧,莆田县北高人,乾宁三年(896)进士,后梁贞明二年(915)授闽国(今属福建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辅佐闽王王审知,时年56岁。 陈洪进,字济川、致先,仙游县枫亭人,军旅出身,宋太平兴国二年(7)七月,于平海军节度使兼泉(州)漳(州)观察使任上,献所掌泉、漳两郡及所辖十四县,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宗赐诏嘉纳,以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时年63岁。 陈靖,字道卿,莆田县荔城人,由德化县(今属福建泉州)尉官至谏议大夫,天圣四年(1026)卒,熙宁元年(1086)宋神宗诏赠尚书左仆射。 蔡京,字元长,仙游县枫亭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崇宁元年(1102)五月,宋徽宗诏以翰林学士丞旨蔡京为尚书左丞。七月,诏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时年55岁。明年正月为尚书左仆射,继加太尉(最高军事长官),进太师。后屡罢屡起,自号“公相”,通治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居相位达九年之久。 蔡卞,字元度,仙游县枫亭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绍圣二年(1095)十月,宋哲宗诏为尚书右丞,时年46岁。四年,为尚书左丞。 叶顒,字子昂,仙游县大济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乾道元年(1165),宋孝宗诏除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时年65岁。明年,进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继诏宰相兼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 陈俊卿,字应求,莆田县城南阔口人。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乾道三年(1167)十二月,宋孝宗诏拜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时年54岁。明年十月,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龚茂良,字实之,莆田县荔城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宋孝宗诏茂良以礼部侍郎升参知政事,时年53岁。继以首参行相事。五年,受诬卒于贬所。 郑侨,字惠叔,兴化县(今属仙游)象溪人。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庆元二年(1196),宋宁宗诏为参知政事,明年,进知枢密院事。 黄镛,字器立,莆田县涵江黄巷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德佑元年(1275)十二月,宋恭帝诏以吴镛兼权参知政事,明年二月升右丞相,参知政事、平章军国兼知枢密院事,景炎元年(1276),宋端宗再授右丞相,与陈文龙共主国事,未赴任。 陈文龙,字君贲,莆田县城南阔口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德佑元年(1275)冬,宋恭帝诏为参知政事,时年43岁。明年五月,宋端宗于福州称制,复以文龙参知政事,坚持抗元斗争,后被俘尽节。 周如盘,字圣倍,莆田县黄石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天启六年(1625)明熹宗诏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继入阁为首辅,阅三月即罢归。 黄鸣俊,字启甸,莆田县荔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明神宗、熹宗、思宗三朝,官至右佥都副御史浙江巡抚。隆武元年(1645)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制,起用鸣俊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年55岁。 朱继祚,字立望,莆田县黄石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唐王,隆武元年(1645)诏为东阁大学士,桂王永历元年(1647),诏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上列十四名莆藉能臣,均以宰相的相关正式名号位居揆席。其所处王朝政治社会背景虽大相径庭,居官风绩及其结局亦不尽相同,然均有朝廷诏命的正式宰相官名,则是不争的史实,亦是判定其宰相身份的基本依据。 历史自然不是铁板一块,莆籍宰相们的风绩亦各有千秋。宋之蔡京、蔡卞兄弟,可谓大国之相,叶顒、陈俊卿、龚茂良、郑侨所效忠的南宋己是金瓯失缺、半壁江山了。其后的陈文龙、黄镛,则属未代王朝的临危受命;明代的黄鸣俊、朱继祚,更象外族入侵取代汉族后,坚持抗争的“流亡”之相。这些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莆籍精英,以其儒家士族强烈的民族气节与磊落人格,谱写令人钦敬的华章。 莆籍宰相大多进士出身,学养深厚,精于吏治,更有刚正不阿、磊落光明之人格。他们忠君忧国,济世爱民,勤于职守,政绩显赫。叶顒,陈俊卿等人可谓功成而退,龚茂良任期最长,屡现愚忠,却为奸邪构陷、贬谪屈死。陈洪进于宋初献土有功受封相位,陈靖则是身后由政绩追赠宰相名号。多位“末代之相”,无不以其民族气节名垂青史。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为吾莆推出两名奸相——蔡京和蔡卞。不可否认,这对孪生兄弟对某些政务的革新,及其对桑梓父老乡亲的奉献。但不足以掩盖、改写其惑君乱政、祸国殃民的恶行。就历史而言,实为不可多得之反面教员,亦可视为一份宝贵的历史财富。其子孙后代及里人,大可不必为个别先人的丑行恶名而羞愧不安、耿耿于怀。历史总是有红脸、白脸、黑脸等各式人物粉墨登场的,方显得多姿多彩而引人入胜。虽难免因奸邪一时得势,造成重大遭折、暂时倒退,但终必迎来光明、继续前进。英雄和奸邪双双留下了大名,百姓众生则默然以其血泪生命为其买单,荣获“历史创造者”的美名和谥号,实令人不胜感慨。 本文不拟全面演绎莆籍宰相们的全部风绩,仅择其履职特色之点,突出政绩及其风概,略作述评而已。 陈俊卿,字应求,城南阔口人,宋绍兴八年(1138)登状元榜。文武双全,历官兵、礼、吏部要职,乾道三年(1167)拜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继授尚书右仆射、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上,秉义尽忠,以用人为己任,进贤良、斥邪佞、竭力辅政,史家誉其为“南渡(南宋)名相”。 陈俊卿初为高宗朝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立朝忠谠正色,留意吏治,力辨百官之邪正,察举无所回避。时任宰相的汤思退巧诈奸邪,秉政无状,俊卿疏其“器识浅暗,不足以任天下之重”。高宗从谏,诏罢之。俊卿又力排谗言,举荐重用忠义有素,且服士论的能臣张浚。数日后,高宗即以张浚守建康(今南京)要地。内侍张去为,暗中阻挠朝廷用兵(抗击南侵金兵),且陈幸蜀“避敌”之计,俊卿疏弹其动摇既定抗金策略,请以军法处之。高宗赞曰:“卿可谓仁者之勇!”除权兵部侍郎,命其整治前方军事防务。俊卿因陈“选将”等策,“请择文臣有胆略者为参佐,俾察军政、司戎务,以储将材”。 宋孝宗受惮主政,俊卿作为藩邸旧臣,进言:“为国之要有三:用人、赏功、罚罪,所以行之者至公而己。愿留圣意!”迁中书舍人,孝宗以俊卿忠义、沉靖有谋,兼权建康府事。俊卿疏陈“十事”,亦多涉及用人要事,如明赏罚、重名器、遵祖宗之法(外戚不与政)、杜邪枉之门、裁任子之恩、限改官之数。 时孝宗志在兴复中原国土,建都督府,俊卿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都督张浚举兵北伐失利,朝中和议派借机攻击,议罢张浚都督之职,改宣抚使治扬州。俊卿连疏力挺张浚,曰:“议者但知恶(张)浚而欲杀之,不复为宗社计。愿下诏戒中外协济,使(张)浚自效”。孝宗觉悟,复命张浚为都督,继召为副相,后为权奸所排挤;俊卿亦出知泉州,请祠。不久,金兵进逼,局势生变,太学诸生伏阙下乞召陈俊卿等主战派能臣。俊卿入对时,极论朋党之弊,规谏孝宗“审真伪,辨忠邪,从谏任贤,以格天心,以作士气。”除吏部侍郎。俊卿再论“人才与以气节为主。气节者,小有过,当容之;邪佞者,甚有才,当察之。”又进言宜谨守“外戚不与政”的本朝家法。孝宗见俊卿厚德,授吏部尚书。俊卿曰:“臣典选事,但当谨守三尺(法律),检柅(阻遏)吏奸。至于愚暗,见或未到,亦望圣宣谕,时时训敕。君臣之分虽严,而上下之情,不可不通。”孝宗曰:“卿言是也。朕或有过,卿亦宜尽言。”俊卿曰:“古惟唐太宗能导人使谏,所以致贞观之治。”孝宗曰:“每读太宗事,未尝不慕之;若德宗之忌克,不乐人言,未尝不鄙之。”俊卿又针对朝廷用人之弊,重申用人去私至公、取其大节的原则,曰:“今日人才衰少,士气不振,若必求全责备而后用之,则遗贤多矣。要当君臣一意,公听并观,略人细过而取其大节,去己私意而徇夫至公,则人材彬彬出为时用矣!”孝宗见俊卿忠谠,遂拜同知枢密院事,继诏命参知政事。 受命时,俊卿时孝宗曰:“执政之臣,惟当为陛下进贤退不肖,使百官各任其职。至于细务宜归有司,庶几中书之务稍清,而臣等得以悉力于其当急之务。”孝宗许之。任上,俊卿针对统兵官不见执政之弊,每日召三五人从容与语,察其材智所堪而密祀之,以备选用。 俊卿与时任左相的莆臣叶顒协力任贤斥佞,孝宗多所听从。俊卿奏罢“怙旧恩,窃威福”内臣曾觌、龙大渊,中外称快。又奏罢刻削军士的镇江军帅戚方,并追究指使的二名内侍;疏请严处诈传上旨、增筑城壁的殿前指挥王琪。均为孝宗纳。戚方被罢官,二内侍交付大理寺推究贿状;王琪亦削秩罢官。俊卿还劾奏罢黜“奸险谗佞,不宜在左右”的中书舍人洪迈;阻止复用被罢内臣曾觌。孝宗均能从谏。 对于忠直之臣,俊卿则力加保护。同知枢密院事刘珙进对时,争辩激切而忤旨。既退,孝宗御笔除刘珙端明殿学士奉外祠。俊卿即藏去手诏,密具奏:“前日奏札,臣实草定,以为有罪,臣为先罢。(刘)珙之除命,臣未敢奉诏”。明日,复前申请,曰:“陛下即位以来,容纳谏诤,体貌大臣,皆盛德事。今(刘)珙乃以小事忤旨,而获罪如此,臣恐自此大臣皆以阿谀顺指,为持禄固位计,非国之福也。”孝宗甚悔。俊卿又曰:“(刘)珙正直有才略,肯任怨,臣所不及,愿且留之”。孝宗曰:“业已行之,不欲改也。”俊卿进曰:“(刘)珙无罪而去,当与大藩(地方长官),以全进退之礼。”孝宗乃命刘珙为江西安抚使。俊卿退而自劾“草奏抵突、被命稽留之罪”,孝宗手扎留之,俊卿所请益坚,孝宗不许,曰:“卿虽百请,朕必不从。”不数日,制授俊卿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俊卿于任上,以用人为己任,所任官吏皆一时之优选,奖廉退、抑奔竞。或才可用、资历浅,则密荐于上,未尝语人。每接见朝士及州牧郡守自远方至,必问以时政得失、人才贤否。四川宣抚虞允文致力于抗金,俊卿荐其“才堪将相”,孝宗初召为枢密使,至则命为右相。俊卿亦擢为左相。 俊卿位居首铉,秉义尽忠,辅佐朝政。一如既往,用人至公。坚决杜塞私门奔竞歪风,力挺朝中被挤正色之士。内臣曾觌复用后官满当代,俊卿预请处以浙东总管。孝宗为其说情曰:“(曾)觌意似不欲为此官。”俊卿曰:“前此陛下去二人(曾觌、龙大渊),公论甚惬。愿损私恩、伸公议。”曾遂觌怏怏而去。枢密院承旨张说为亲戚求官,惧俊卿严正而不敢言。后告请于虞允文而得官。俊卿闻敕己出,语吏留之。张说惶恐前来谢罪,允文虽有愧犹为之请,俊卿始终不与官。吏部尚书汪应辰,因与虞允文议事不合而求去。俊卿数次奏请“应辰刚毅正直,可为执政”。孝宗起初同意,后来却命其出守平江(今属湖南)。俊卿意识到孝宗已意向虞相,遂数次求去。 虞允文任相伊始,即建议孝宗遣使金国,以陵寝为请。俊卿面奏以为未可,复手疏言之。此时,虞又复申前议,孝宗手札谕俊卿,曰:“朕痛念祖宗陵寝,沦于荆棘者四十余年,今欲遣使往请,卿意以为如何?”俊卿奏曰:“陛下痛念陵寝,思复故疆。臣虽疲驽,岂不知激昂愤切,仰赞圣谟,庶雪国耻。然于国家大事,欲计其万全,俟一二年间,吾之事力稍充乃可。兹又承圣问,臣之所见,不过如此,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倖以上误国事。”俊卿即杜门上疏,以必去为请,疏三上,乃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福州。陛辞时,犹劝孝宗“远佞亲贤,修政攘敌,泛使未可轻遣。”俊卿既去,遣使终不得要领,曾觌亦召还重用。 俊卿两度命知福州,累章告归。除特进起判建康府兼江东安抚使。孝宗召对时命坐赐茶,俊卿从容言曰:“将帅当由公选,闻诸将多以贿得。曾觌、王抃招权纳贿,进人皆以中批行之;赃吏已经勘结而批改正。将何所劝惩?”孝宗曰:“卿言甚当”。朝辞时,俊卿又言都城“士大夫风俗大变”,曰:“向士大夫奔(曾)觌、(王)抃之门,十才一二,尚畏人知;今则公然趋附,已七八,不复顾忌矣。人才进退由私门,大非朝廷美事。”孝宗曰:“(王)抃则不敢,(曾)觌虽时或有请,朕多抑之,自今不复从矣。”俊卿曰:“此曹声势既长,侍从、台谏多出其门,毋敢为陛下言。臣恐坏朝廷纪纲,废有司法度,败天下风俗,累陛下圣德”。谆谆告诫孝宗警惕朝内宠臣招权纳奸之祸。 俊卿出知福州、建康,政尚宽简,为民所爱。八上章告老,终以少师、魏国公致仕,卒年七十四岁。临终遗言,仍念念不忘用人大事,嘱“遗表惟以选用忠良、恢复境土为请”。 窃曰:“政以得人为本”。此乃古代治国之要理。故先贤提出,“天子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择贤。”宰相之职,事无不统,日理万机,其核心事务当属用人(包括任贤与退不肖)。贞观之初,一代英主唐太宗提出:宰臣应以求才为务,谓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曰:“公为仆职,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比闻听讼目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乎!”特令尚书省将细事交由左右丞处理,以利宰相集中精力,选贤任能。宋孝宗作为有志之君,亦赞赏唐太宗之论,且曰:“用人之弊,患君不能择相,而相不能择人……要在君心审择相,相必为官得人。”陈俊卿受命参知政事时,亦认同唐太宗高论,于宰执任上,竭力践行,始终以进贤、退不肖为已任。《宋史》称其“在朝廷正色危论,分别邪正,斥权势无顾避。凡所奏请,关治乱安危之大者。雅善汪应辰、李焘,尤敬朱熹”。吾莆名臣黄仲昭于《兴化府志·陈俊卿传》评论曰:“俊卿为相,其他善政尤多。予所深喜事,凡接朝士及牧守自远至,必问以时政得失、人才贤否,以是考察其殿最而黜陟之,尤为得宰相之体”。可谓论及要害处。俊卿为相,把握宰相任贤助国之要务,虽在位仅二三年,但政绩显明,颇具特色。致力于进贤、退不肖,正是其成为“南宋名相”的功力之点。

1、凡为人子必孝其父母,为必敬重其夫,为人兄姐必友爱其弟妹,为人弟妹必恭事其兄姐.再遵训:不要有私藏以伤了大义,不要学懒惰以消了家业,不要习奢华以招取天刑,不要听妇人言以间了和气,不要为非礼以横扰家门,不要好饮酒以乱了情性.凡此六者若有一件,必坏了汝身家,折了汝阴骘.此前人有家者之良规,予今直录以训汝等,若肯依着行家道必兴,子孙必昌;若不肯依着行家道必消,子孙不昌.聆兹训辞,其应如响言之痛心,各宜深警.

2、凡人家之兴与不兴,在乎人之积善与不积善而已.如何谓之积善,内则孝父母敬兄长,外则和亲族睦邻里,凡利济人物之类皆是也.如何谓之不积善,恃己之强欺人,骗人之财以肥己,骄矜放肆,欺心瞒人,利己害物之类皆是也.书去惟上帝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郑氏云能爱子孙者,遗之以善,不爱子孙者,遗之以恶.斯言至切,各宜服膺.

3、女训:云大凡和睦和人家,皆由内有贤妇人所助;忤逆的人家,亦皆由内有不贤的妇人所扰.何谓贤:事舅姑奉祭蔫敬夫子,睦姻戚,无故不出门庭,不妄笑语,如此之类皆是也;如何谓之不善,多言无耻,邪僻妒嫉,恃强凌弱,扰是非,饮酒乱性,徇私蔽公,如此之类是也.

郑氏曰:天道甚近,福善祸*,为妇人者不可不畏.

4、吾族自始祖万庄府君以来,宗枝繁盛,子孙众多,虽有远近亲疏,实同一气,如水之千流万派而同一源,如木之千枝万叶,而同一本.其间不能无贫富贵贱,居富贵者,安可视宗族如路人,见贫贱而不恤哉,范文正公曰:于吾固有亲疏,于吾祖宗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入家庙乎.郑氏云:彼病则吾病,彼辱则吾辱.凡吾子孙有富贵者,不可不恤宗族,宗族中有孤穷者,当随力周济,勿使失所,不可恃势相凌,而为一义有失木本水源之礼也,若有违之,天实鉴之.

5、崇本堂之设肇自我先人也,自元季兵燹之后,子孙散处不能复合,先人乃率宗人创屋一所,于其上题曰崇本堂,以奉祖宗祭祀,且一宗族使之知其所自.以渔溪祖业大塘为祭塘,岁久废坠吾等复其地而重新之.刊族谱以明昭穆之次,修家训以遗子孙.则无非所以继先人之志也,为子孙者当谨遵教戒,继继承承无替引之,庶可以无忝先人之意也.

6、吾族子孙颇多,须择年高行尊有德者一人为族长.为族长者,当致公无私,谨守礼法,以驭宗亲.不可循私,苟合取事乖方,郑氏云: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也,又须有容人之量,临事时勿察察而明,勿汶汶而暗,常视宗族如一家,忻戚如一人,斯能任其责矣.若其有失,家佐当明陈其事,以谏之,谏若不听,则会众以谏之,务尽爱敬勿失和气,若其果不能任事,则以次族长佐之.

7、设家佐二人以助族长行事,不拘年之少长,择言而有信行而有恒,可为众人之仪表者为之.凡一族大小之事无不与焉,若有大故然后别择以代之.

8、族长当正已,率下务存公道,不可少有偏私,有财物必聚为一处,明立文簿,命廉谨子弟掌之.凡有吉卤费用日用衣食等项,必量入为出,适可而止,勿得习尚奢华,自速贫贱,尤宜竭力教养子孙,使之读经史,学仁义崇礼让,士农工商各量其材而受之,如此则家道自昌。无忝于先世矣。

9、族有大宗小宗,宗子之责最重,上奉祖考下一宗族。为族长家长者,当竭力教养,多读经史,通晓礼义,使子弟有所矜式而后可也。郑氏曰:如其不肖当遵横渠张子之说,择次贤者立之。

10、择读书子弟通晓礼义七八人,专习冠婚丧祭之仪。凡有事焉,预先禀于家长,宗子卜日行事.

11、族长宗子每岁仲春仲冬择日率子孙斋沐洒室堂涤器具馔,至日清晨奉祖先神主于崇本堂,致祭其诚并遵文公先生家礼祝文。

12、凡为吾子孙者,当竭力以事父母,孜孜焉如日不足。孟子曰:事亲若曾子可也。夫曾子之孝,后世莫能加焉,而犹言可者,盖以孝者子职之所当为也。岂以曾子之孝为有余哉。礼云: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亦然而况于人乎。然孝岂独怡颜奉养而已哉,必如舜使瞽叟底豫闵损使继母慈爱而后始可谓之孝也。先儒曰:无不是底父母斯言至切尔,其身体力行以追先哲。

13、凡为吾子孙者当谨守礼法,居乡曲当要谦卑退逊不可傲骄曲礼。曰:年长一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又曰: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任轻则并之,任重则分之。古之人居乡曲如是,所以邻里和睦礼义兴仁而成至治尔,等其尚体之。

14、凡为吾子孙不论富贵贫贱皆当竭力教养子孙,使之识道礼,顾廉耻,择交游,毋为非礼,勿犯国法。居则为良民,出则为良臣,而后可也。若孤寒不能教者,族长于崇本堂延师以教之,毋使陷于轻薄下流,以忝祖宗之德。

15、子孙当以懒惰为戒,以勤俭为本,二者势必并行。尚勤俭则家必富,身必荣;习懒惰,则家必倾,身必辱。此必然之理也。列女传曰:不可忘者,勤俭。不可恃者,懒惰。勤俭之习一移祸福之应向至女戒尚如此,男子其可不知所务乎。

16、子孙凡与祭行礼之时,务在严恭寅畏,盛衣冠,谨言语,常如祖考在上,毋得色笑浪语,破衣欠伸,若有失仪,家长责之。

17、卑幼凡事必禀于家长,允则行否则止。毋得恣意专行,平居不得抵触尊长,其出言不逊有乖于礼者,姑诲之,不悔者会众于家长前决之,若屡恶不悔者,黜之于谱上削去其名。子侄年未六十,不可与伯叔连坐,违者家长责之,私膳不拘。

18、子孙当竭力以奉尊长,为尊长者不可挟此以自尊,扬掌苗袂使人无容身之地,甚非教养之道。若其有过,当反复谕之,必不得已,会从以挞之使之羞耻。

19、子孙于尊长务守名分,不许名易字。郑氏云:兄弟相称,各以字冠于兄弟之上,伯叔之命侄亦然。侄称伯叔,则以行称继之以父,夫妇则当以行字相称,如此尊卑不率礼乐自生。

20、子孙有居官者,随其职分大小,务要各尽乃职,以忠君报国,为心不许尸位素餮,欺公坏法,若剥民膏以肥己,惰己之职业以负君命,致有断罪除名贻辱祖宗者,族长会众数其过恶,于谱上削去其名。

21、子孙有居官守者返于家必须谦逊,见族长当执子弟礼,不可以富贵加于父兄宗族,若自高大矜己傲物者,族长会族人深罪切责之。

22、凡吾子孙者本分差役,闻命即赴,夏秋税粮依期送纳,不得推诿避违,自取耻辱。

23、子孙有家富身荣者,必须爱敬宗族,周济孤贫,不能嫁娶者,为嫁娶之,不能埋葬者,埋葬之,不能教养者,教养之,勿事沽名勿希报答斯为善行矣。此吾祖宗平昔所为,尔当服膺以继其志。

24、凡为吾族子孙者,当以忿怒至争为戒。怒忿至争,其初甚微,其祸甚大。语曰:一朝之忿忘其岙以及其亲此之谓也。

25、凡为吾子孙,若与有小忿,不得念其旧恶.但以直报怨,则仇忿可改.若公报私仇,亦非君子之道.黄石公云: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归宜深志之.

26、丧礼近时多有流于异端惑于妖妄,子孙当一切禁绝之,毋得混于流俗,其衣衾棺椁衰麻哭踊葬斋贡礼,依周文公家礼.

27、各小宗每岁别行春秋二祭,其仪并遵文公先生家礼.家长宗子至期率众斋沐,为执事倡才力克足者,自当入仪,贫乏不能者,亦称家之有无,但不可废弛.不行以物言之.豺獭兽也犹知报本,而于人乎,况于人子孙乎.

28、祖宗坟墓子孙依时拜扫,每岁岁节,及寒食七月十五,十月朔日,子孙须亲展省.近茔竹木不可剪伐,至于作茔制度,宜依文公先生家礼,不必奢华,年久更立石碑,深刊名氏,毋使湮没难考,其有平塌浅露者以土益之.

29、凡吾子孙当深念祖宗创立之艰难,保守之不易,兢兢业业,如执圭奉皿洞洞属属如临深履薄.为子孙则事父母以孝,为父母则待子孙以慈爱,待乡曲则睦和,交朋友以信义,奉祭祀则虔诚,待宾客则逊让,凡日用之事务,循规矩不溺流俗。果如此庶几不坠先业矣。

30、子孙若有违犯教令被黜者,谱上削去其名。不许再以名分相称,凡遇会之时,不得行拜跪礼,违者家长责之。若有犯轻三年能改过自新者,复之,不念其旧。

31、治家之法,门户垣墙务加严固,男女贵贱当分内外,家长主妇时常捡点,不得昵于私爱及堕于防闲,以致男女混杂,遗笑于人,以忝吾祖宗。

32、昔先人常定议以渔溪祖业大塘为祭塘,除本塘每岁夏秋税粮出于其中,其余所得钞物专充崇本堂祭祀之用,若有余利当买祭田,广积谷粟,遇饥荒则以济闾里之饥馑。平居设义学以教宗族之孤穷,仍命廉谨子弟收掌,族长置关防文簿给与书识出入之数,岁终以凭稽考。

33、凡为吾子孙,士农工商各事其事,不得惑于僧道巫妖妄邪术,及与众迎神赛会,亵渎神祗。违者家长责之,不悔者会众以挞之,不尔则国法有在。

34、遇疾病灾厄当求医服药竭力调治,不得妄请师巫降邪神。违者家长责之。

35、崇本堂内外屋宇墙垣,族长家佐常加捡视,遇有经理重修随即率众用式,毋使损坏,以堕先业。

36、奴仆当谨内外,男不得入内室,女不得出外户,主母主父时常关防,恐有意之外事。尤当均其衣食使不至于饥寒,其中有可用者,男为之婚,女为之嫁,其不可者逐之。

文章标签: # 乾陵 # 俊卿 # 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