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木命定是圣旨猜生肖_何为木命
tamoadmin 2024-07-20 人已围观
简介1.宿州市“木牌坊”名字的由来2.乾隆十年下过圣旨制造银元吗3.民间传说之罗隐的“圣旨口”上4.皇帝圣旨怎么写5.”奉天承运”打头的八字圣旨口头禅,来源为何,有啥典故?6.圆明园毁灭王氏祠堂位于金灶镇柳岗乡,为宋谏议大夫王大宝创建,面积约1904平方米,贝灰木架布局。该祠堂在建筑上的一大特点是:祠堂大门为"圣旨亭"。圣旨亭为石布局,长方形双迭楼台式,长3.51米,宽2.55米,通高5.73米,顶台
1.宿州市“木牌坊”名字的由来
2.乾隆十年下过圣旨制造银元吗
3.民间传说之罗隐的“圣旨口”上
4.皇帝圣旨怎么写
5.”奉天承运”打头的八字圣旨口头禅,来源为何,有啥典故?
6.圆明园毁灭
王氏祠堂位于金灶镇柳岗乡,为宋谏议大夫王大宝创建,面积约1904平方米,贝灰木架布局。该祠堂在建筑上的一大特点是:祠堂大门为"圣旨亭"。圣旨亭为石布局,长方形双迭楼台式,长3.51米,宽2.55米,通高5.73米,顶台为1.91米。亭门通梁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年)二月生修。梁背刻"时思"二字。亭匾高0.31米,长1.43米,背面刻"科第"、"唐节度使王审知"、"宋建炎榜眼王大宝建炎进士王大鼎",背面刻"宋赐进士文林郎惠州府推官王仁"、"明成化戊子科乡进士囗囗囗囗囗王囗"、"清康熙丁酉科进士郎王时"。亭大门高2.23米,宽1.51米,两侧门高均为2.1米,宽1米。顶台中心立有"圣旨"牌,牌高0.61米,宽0.22米。大驾立有石镜。祠堂尚存木匾一块,匾高0.7米,宽1.9米。匾文为"文魁"、"主试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等处中心提督军务兼粮饷李翰章监临头顶顶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御史巡抚广东等处中心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刚义为"、"光绪十九年癸酉恩科乡试中式第十九名举人王廷献立"。(光绪十九年即公元1893年)。
宿州市“木牌坊”名字的由来
旨用的印章宝谱,即皇帝宝玺之印谱。清乾隆十三年钦定御宝为二十五颗。
因其用处不同,名称各亦。规格用途如下:
(1)大清受命之宝 白玉质 面14厘米见方, 以章皇序之用
(2)皇帝奉天之宝 碧玉质 面14厘米见方, 以章奉若之用
(3)大清嗣天子宝 鎏金质 面7.9厘米见方, 以章继绳之用
(4)皇帝之宝 青玉质 面12.5厘米见方, 以布诏赦之用
(5)皇帝之宝 栴檀香木质 面15.5厘米见方, 以肃法驾之用
(6)天子之宝 白玉质 面7.8厘米见方, 祭祀百神之用
(7)皇帝尊亲之宝 白玉质 面6.8厘米见方, 以章奉若之用
(8)皇帝亲亲之宝 白玉质 面7.2厘米见方, 以展宗盟之用?
(9)皇帝行宝 碧玉质 面15.6厘米见方, 以颁锡赍之用
(10)皇帝信宝 白玉质 面10.5厘米见方, 以征戎伍之用
(11)天子行宝 碧玉质 面15.5厘米见方, 以册外蛮之用
(12)天子信宝 青玉质 面12.1厘米见方, 以命殊方之用
(13)敬天勤民之宝 白玉质 面10厘米见方, 以饬觐吏之用
(14)制诰之宝 青玉质 面13厘米见方, 以谕臣僚之用
(15 敕命之宝 碧玉质 面11.3厘米见方, 于诰敕谕旨上钤用
(16)垂训之宝 碧玉质 面13厘米见方, 以扬国宪之用用
(17)命德之宝 青玉质 面13厘米见方, 奖励忠良之用
(18)钦文之宝 墨玉质 面11.7厘米见方, 专钤于有关文教之谕旨
(19)表章经史之宝 碧玉质 面15.3厘米见方, 以崇古训之用
(20)巡狩天下之宝 青玉质 面15.3厘米见方, 以从省方之用
(21)讨罪安民之宝 青玉质 面15.3厘米见方,以张戎伐之用
(22)制驭六师之宝 墨玉质 面17厘米见方,以整戎行之用
(23)敕正万邦之宝 青玉质 面13厘米见方,以诰外国之用
(24)敕正万民之宝 青玉质 面12.6厘米见方, 以诰四方之用
(25)广运之宝 墨玉质 面19厘米见方,以谨封识之用
乾隆十年下过圣旨制造银元吗
木牌坊是木质结构,建于光绪19年,直到七十年代初还存在。木牌坊位于今天的“八一路”上,“八一路”与中山街的交叉点北移一点。木牌坊正对着县大院的大门,有“要到县衙,必穿木牌坊”之说。从当时木牌坊的地理位置看,在古汴河堤上,南有大小河南街,北有县,东西有东关大街、西关大街,当时繁华至极。我不知道木牌坊的整体结构,只听见过的人说:不甚大,整体木结构,东西四根木柱架起,顶端是弧形的,上有“木牌坊”三个大字,牌坊的南面写“南疆锁钥”,北面写“枕山带河”。具体木牌坊上有什么记载,有什么雕刻,无人能说得清楚。
有人说,这个木牌坊是后来建的,是想仿照原来的木牌坊重建,因为没有钱,所以草率地建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原来的木牌坊建于清朝初年,大致的形状是这样:整体木结构,高约15米,宽约10米,四柱三间五楼式,正间单檐,次间重檐,歇山顶,斗拱交错,戏角起跷,通体雕刻。正间楼檐下六朵斗拱,次间上下檐各三朵斗拱。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
相传,山东曲阜衍圣公十几岁的时候,逃学来到古宿州。由于是逃学,身上即没有官文,也没有银两。当时正置腊月,大雪封门,衍圣公住在城北的一座破庙里,严寒加饥饿,使他昏倒在庙前的雪地里。
宿州北门外有个姓周的书生,是个破落户,家里虽穷,为人仗义,没有多少人口,除夫妻俩外,膝下有一女儿,刚满一岁,名唤英莲,指腹许配城西单家。周生读书,准备科举考试,妻子做点小买卖,勉强度日。这天,周生到城外观雪景,路过破庙,见雪地里倒个人,便把他背回家中,放在一张小床上,盖上被。到了五更,衍圣公醒来,左右看看不知到了什么地方,觉得肚里饿了,起身去找吃的,什么也没找到。见伙房里有张铁锅,心想:
“我何不把锅拿走,到街上兴许能换点东西吃。”想罢,把锅往头上一顶,进了城。
周生睡到天亮,同妻子起来做饭,发现没有了锅,又走了救回的人。心中有了数,对妻子说:
“我到街上看看。”
说罢,奔了大街。刚进街头,见一群人围着救回的那人,指指戳戳,唧唧喳喳,便高声喊道:
“兄弟,快回家,你嫂嫂还等着做饭呢。”
说着,分开人群,拉着衍圣公就走。到了家中,不加任何责备,让妻子做饭吃了,才问起姓名,衍圣公说姓曲,叫曲阜。不知怎的,衍圣公同周生特别有缘,两人出则同行,入则同塌,把周生的妻子及孩子挤到了一边。
过了一段时间,衍圣公说:
“哥哥,我得走了。不瞒你说,我不叫曲阜,我是山东曲阜的衍圣公。”
周生听了,没有任何惊讶,只淡淡地说:
“不管你是谁,在我心中你就是我兄弟,只要你不嫌弃哥哥就行。”
二人洒泪而别。衍圣公回到曲阜后,打发人送给周生银两,让他把祖上破旧的房屋重建起来。也该周生发迹,在清理旧屋山墙时,墙下挖出十坛金子。周生十分高兴,不再读书了,而是以十坛金子为本钱,到杭州做起了生意。不几年,就成了杭州有名的大商人。又过几年,英莲长到一十六岁,不但知书达理,而且貌如天仙,亭亭玉立。杭州一些大户人家的小子们,挤破了门,但周生只是笑而不谈。
一天,城西单家突然送帖子过来,要娶英莲过门。都说不可能,连送帖子的人都没觉得有希望,只是履行公务罢了。然而,周生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两家选了吉日良辰,周生陪嫁了一大批东西,单家八抬大轿,把个英莲娶进了家门。入洞房的当晚,英莲才知道,单家欺骗了她,那公子只剩半口气了,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原来单家是用她来冲喜的。
英连不异于五雷轰顶,她哭了,哭得昏天暗地。到了三更,公子突然能说话了,他让英莲到他跟前说:
“你真漂亮,我能见到你一面,也算我一生的造化,只可惜我不能陪你过日了,难为你了……”说罢一命呜呼了。
英莲哭到五更,自言自语地说:
“我爹与孔家极好,作为女人,应遵守三纲五常,这是我的命,我陪夫去也。”然后双膝跪下,对着娘家的方向说,“爹爹,母亲,恕孩儿不孝,孩儿要陪夫君去了,以后不能在您面前尽孝了。”
说毕,一条绳随夫而去。
她说话被单家的人听见,单家要成就英莲,也没阻拦。第二天单家把英莲的死讯及临死前的话语告诉了周生,周生很高兴,觉得自己培养了一个好女儿,就把英莲的情况告诉了衍圣公,衍圣公大为赞叹,俱奏朝廷,朝廷大悦,下了一道圣旨,让单家为周家的女儿英莲立一座“节孝坊”,作为楷模,教育后人。但单家无钱,只有借周家的。周家毫不吝啬,出了大批银两,找了当时最好的工匠,造了这座木牌坊。这就是传说中的木牌坊的来历,真与否,无稽可考。
但真实的木牌坊存在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建木牌坊?是谁建的木牌坊?宿州市无记载,我也打听了许多人,有的说是为纪念一个贞洁烈女,到底这个烈女姓甚名谁,无人能说得清;有人传说是皇上为一蒋姓的大官修建,至于为什么,没人能说得清。另一种说法,因为县衙就在对过,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为了威武阔绰而修,相当与衙门前的石狮子。但从“南疆锁钥,枕山带河”这两句话看,这种说法是有可能的,但无确凿根据。
实体的木牌坊已不存在了,我想即便存在也比不上单县的百狮坊,因为百狮坊有天下之称,名垂青史,而木牌坊却经不见传,连最起码的《宿州志》都无记载,可见只是个普通的小牌坊。但木牌坊这个名字却不一般,当地老居民且不用说,就是到过宿州或在宿州住过的人,无一个不知木牌坊的。在清末及民国时期木牌坊就是宿州的标志,因为这一片的建筑最稠密最先进,这一片的客流量最多,商业最发达,古宿州的四大家族雷、周、黄、邵大部分都集中在木牌坊附近。
随着宿州市的崛起,商业中心南移至华夏商场,这个地方略显冷清,但宿州市人民没有忘记木牌坊,宿州市正在旧城改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崭新的木牌坊将会再次崛起,她展现的将不是过去的烈女或县衙,而是勤劳勇敢的宿州市人民。
民间传说之罗隐的“圣旨口”上
普免各省钱粮
乾隆十年(1745)六月初六日乾隆帝以御极以来,所有解部钱粮,除去八旗兵饷、官俸、工程费用外,尚有余积。故直省偶有水旱灾,加恩赈济,多在常格之外,因思海宇父安,首在足民;况天下之财,止有此数,不聚于上,则聚于下。因此特降谕旨,拟将乾隆十一年(1746),直省应征钱粮,通行蠲免。经大学士和户部拟定,并报乾隆帝旨准,照康熙五十一年(1712)例,将各省分作三年,全免一周。查地丁钱粮银额,共二千八百二十四万余两。将直隶、奉天、江苏、西安、甘肃、福建、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等省银一千四十二万九百余两;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等省银八百六十二万七千三百余两;山东、湖北、江西、山西等省银九百一十九万二千二百余两,分别于丙寅、丁卯、戊辰三年内全行蠲免。
禁用非刑
乾隆十年(1745)九月初九日,太常寺少卿邹一桂奏称,监狱重犯,虽防范不可不严,但律载狱具全图,自有定式。近来禁卒人等,创立非刑,凡遇囚徒,不分多寡,概令排卧一头,于镣铐中横穿长木,锁逼两头,压住手足。狱囚因此毙命者不少。请严行查禁,刑部请旨后决定:今后如有仍用穿木并各项非法刑具者,即照例治罪。
清军征剿上、下瞻对
上、下瞻对,位于四川雅砻江上游群山之中,纵横数百里,为川藏交通要道。该地首领虽已于雍正时归附授职,但属下时常据险抢劫商旅,掠及台站兵丁财物,而官方捕治,上瞻对土司四郎、下瞻对土司班滚又隐匿罪人,不肯交出。乾隆十年(1745)五月,命署四川提督李质粹等调集汉土官兵一万五千名,前往征剿。七月,李质粹进抵东俄洛,会同有关镇协将领,议定兵分三路,同时并举。夔州协副将马良柱出里塘为南路,松潘镇总兵宋宗璋出甘孜为北路,建昌镇总兵袁士弼出沙普隆为中路,李质粹驻东俄洛,调度策应。由于人数众多,装备粮良的清军压境,上瞻对不少土目,土舍不战而降,土司四郎亦被招抚。北路清军遂越四郎住地撤墩,进驻阿赛,这里距下瞻对土司班滚住 地仅数十里。中南两路亦攻下要卡六处,破寨五十余座。但是,清军深入之后,道路险崎,竹林茂密,又遇到顽强抵抗,致使清军陷入停止不前境地。于是,乾隆帝命川陕总督庆复到军前调度指挥,并增派满洲兵数百名,前往助攻,又授庆复为文华殿大学士,以示鼓励。至乾隆十一年(1745)二月三十日,战争仍无起色。乾隆帝十分恼怒,颁旨严厉斥责。庆复请求增兵加饷,得到乾隆帝批准,清军官兵遂增至二万四千名,内大臣班第等,也协助办理军务粮饷。三月,庆复进驻灵雀,用明正土司汪结、降人骚达邦、俄木丁等为向导,深入进剿。四月间,连克脉陇冈、曲工山、梁上、细谷等寨,又攻取讷洪多沟口要隘,由茹色渡江,破班滚所驻如郎大寨,班滚势穷,携眷属逃往丫鲁泥日寨。五月,庆复会同内大臣班第、努三,提督李质粹等合力进攻丫鲁泥日寨,施放地雷,焚毁碉楼。班滚在制造已死相后乘乱逃往金川。六月,瞻对事平,庆复以班滚烧死上报。战争结束后,根据庆复建议,清将瞻对一些要隘村寨划给临近各土司管理,剩余地方,委任肯朱、俄木丁等管理,规定应纳额赋;定期派兵巡查;拆毁现有军事碉卡;禁止抢劫商旅。此后,瞻对地区在半个多世纪中,保持了和平、平安的局面。
皇帝圣旨怎么写
相传,罗隐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不到半年父亲就突然去世了,剩下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村里的三姑六婆嫌弃寡妇晦气,不愿与罗家交往,还阻止家中小孩和罗隐玩耍。罗母虽然郁闷儿子被孤立,但并没什么办法,就让小罗隐只在家玩,免得出去受人欺负,自己也避让着些村里人。
小罗隐渐渐长大,到了五岁再不愿被拘在家里,想找伴玩又被罗母禁止,就只出门去些平时没什么人的地方玩耍。罗母不放心,拉着问:“我儿这些天去哪里玩了?”小罗隐老实回答:“村口庙里,菩萨陪我玩。”罗母大怒:“菩萨都是泥塑木雕,动都不会动一下,陪你玩?小子竟然骗我。”罗隐坚持:“我每次一进庙,菩萨就都站起来,哪里不会动?”
罗母也知道儿子一贯不会撒谎,里面必有隐情,略一思忖,在屋里找了一圈,抄起把剪刀,吩咐了小罗隐几句,直奔村口小庙。
罗母匆匆进了庙,又出来,附近寻摸了棵大树躲到树后。
半个时辰过去了,小罗隐也来到这里,毫不犹豫进了庙。突然,“咣当”一声从庙里传出。随后,树后跌跌撞撞爬出满脸泪痕的罗母,大叫:“哇哇哇,呀呀呀,哈哈哈,哈哈……”这时,小罗隐走出庙门,看到有些癫狂的母亲不敢靠近。罗母上前拽住小罗隐,“走,回家!”
罗家,罗母紧紧抱住小罗隐:“庙里菩萨都不敢受我儿一拜,我儿必是天上星宿下凡来当皇帝的。今后我看谁还敢欺负我母子。从今以后,我们再不受气。”小罗隐懵懵懂懂只知是好事,他从未见过母亲如此之高兴。
次日,罗母拉着小罗隐在村内行走,见有人来直迎上去,再也不像从前避开,倒惊吓了来人一跳,急忙错身离开。走到远处,驻足回头若有所思,又慌忙离开。
罗寡妇和小罗隐一起出门招摇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
渐渐,身后十来个半大小孩嬉笑着围了上来。他们的父母也三三两两聚集在不远处。
小罗隐难得看到同龄人,有些意动,抬头看着罗母,罗母微笑着点头。
小罗隐转头走到这群小孩面前:“和我一起玩吧。”
“没爹的野孩子,走开!”
“你个小倒霉鬼,你爹都被你克死了,不要再出来害人!”
小孩们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推了不肯让步的小罗隐一把。
小罗隐跌坐到了地上,年纪又小,平时被母亲拘着,哪见过这阵仗,立刻哇哇大哭起来:“我不是野孩子,我不是小倒霉鬼,呜……”
罗母见状大怒:“你们好大的胆子,敢欺负我儿,都快来下跪道歉!”
下跪?道歉?
那群父母可立马不同意了,“小孩子玩笑,磕磕碰碰的,当什么真啊。”
“这没爹的孩子没人教就是不行!”
“罗寡妇,小孩不自己管好摔了,怪我们家孩子,凭什么?想讹人吗?”
“罗寡妇,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罗母一听,更是火冒三丈。“你们这群蠢的,可知道我儿是谁,伤了我儿的一丝汗毛,把你们杀光都赔不起!”
马上有人不乐意了:“不就是个没爹的野孩子!赔不起……”
“住口,”罗母怒极反笑:“我儿是天上星宿下凡,将来可是要掌管天下,要做皇帝的。今天,我罗氏对天发誓,等我儿做了皇帝,我定把你们全部杀光,家家满门抄斩!”
罗母拉起小罗隐愤然离开。
“罗隐这小倒霉鬼能当皇帝?还星宿下凡?”
“这罗寡妇赌咒发誓的,会不会真有其事?”
“我们都得罪狠了罗寡妇母子,要让罗隐真当了皇帝,一定会报复我们,那可怎么办才好?”
不安的众人商量不出办法,唯有自求多福,各自回家多求神明保佑。
”奉天承运”打头的八字圣旨口头禅,来源为何,有啥典故?
问题一:古代皇帝写圣旨时格式是怎么样的? 开头固定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如果是皇帝本人亲写的圣旨,一般写成“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古人对”天地君亲师“的规格相当高,每当遇到这几类词汇,都要“提格”处理,具体做法是,另起一行,在正常行文顶端上移两个字的位置书写这些词汇,
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皇..天
......皇.............帝..承
.X...X...X....X...敕..运..奉
.X...X...X....X...曰
.X...X..........X...X
.X...X..........X...X
.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表示汉字,......表示空白)
开头遇到“天”“皇帝”要提格,文段中间提到“先皇”也要提格,所以要另起一行,提高两个字(两格)书写,以示尊敬。如果被提格的只有1个“天”字,直接在天字下面接着写,不必空格。其他一般内容正常书写即可。
“钦此”从元朝才开始正式使用,但不一定用。字面意思是“皇帝本人亲临颁布圣旨”,强调是皇帝的命令,引起官民人等重视。
内容书写完毕后,另起一行,写年号、日期。
年号不必提格,年号和日期之间不必换行。
此类圣旨为最高规格,一般用于重要决策(政令颁布,发动战争、人事任免等等)、典礼(节日庆典、皇帝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嫁娶等)。
问题二:古代宫斗圣旨的书写格式 晋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名字____,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着即册封为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柔嘉淑顺,风姿雅悦,端庄淑睿,克令克柔,安贞叶吉,雍和粹纯。着即册封为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聪慧敏捷,端庄淑睿,敬慎居心,久侍宫闱,性资敏慧,率礼不越。着即册封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知书识理,贵而能俭,无怠遵循,克佐壶仪,轨度端和,敦睦嘉仁。着即册封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静容婉柔,丽质轻灵,风华幽静,淑慎性成,柔嘉维则,深慰朕心。着即册封为_____,钦此!
赏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_,贵而能俭,深受XX喜爱。今册封为____,赐字为____、赐居____,今后称____,钦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_名字_____,因……(写明赏赐的原因),故赐……(写明物品)
惩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妇行有亏,骄纵无礼,再三出言冒犯君上,此乃大不敬之罪,惩罚____望尔今后诚心悔过,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_名字_____,疏悉礼仪,懈怠不工,不思敬仪,惩____,望尔今后诚心悔过,钦此!
册封
=====XX晋封=====
姓名:____原因:才貌双全,秀外慧中之类的
特晋封为:____品:____称号:____
赐居:____
=======钦此========
================懿旨===============
职位名字____,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
克娴内则,淑德含章。着即册封为____,赐。
=================================
================懿旨===============
职位名字___,柔嘉淑顺,风姿雅悦,端庄淑睿,克令克柔,
安贞叶吉,雍和粹纯。着即册封为____,赐。
=================================
================懿旨===============
职位名字___,聪慧敏捷,端庄淑睿,敬慎居心,久侍宫闱,
性资敏慧,率礼不越。着即册封____,赐。=================================
================懿旨===============
职位名字___,知书识理,贵而能俭,无怠遵循,克佐壶仪,轨度端和,敦睦嘉仁。着即册封____,赐。=================================
赏赐
================懿旨===============
职位名字___,贵而能俭,深受XX喜爱。今册封为____,
赐字为____、赐居____
=================================
惩罚
================懿旨===============
职位名字___,妇行有亏,骄纵无礼,再三出言冒犯君上,
此乃大不敬之罪,(惩罚)____望尔今后诚心悔过=================================
================懿旨===============
职位名字___,疏悉礼仪,懈怠不工,不思敬仪,(惩罚)_
望尔今后诚心悔过,
=================......>>
问题三:古代皇帝赐婚的圣旨该怎么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孤闻朕三皇妹,今以弱冠(16岁),才貌双全,恭谨梗敏,太后与朕躬闻之甚悦。特封为XX长公主,赐予XX国XX皇子,允其成婚。另择吉日,当择贤妹与配。值XX长公主,待字闺中,与XX国XX皇子堪称天设地造。一来为成佳人之美,二来为两国连谊,特将汝(XX长公主)许配XX国XX皇子为皇妃。一切礼仪,交由礼部尚书XXX操办,择良辰完婚。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钦此
问题四:皇帝的圣旨是怎么说的? 后面就是圣旨的具体内容了。每份圣旨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总之圣旨一般是以“奉天承运弗皇帝昭约”为开头,“钦此”为节尾。圣旨是起源于秦朝始皇帝赢政时。
问题五:古代皇帝是怎么写立后的圣旨的 一.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内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礼于斯而备,教化所由以兴。咨尔何舍里氏,乃内大臣噶布喇之女也。世德钟祥,崇勋启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兹仰承太皇太后懿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其尚弘资孝养,克赞恭勤,茂本支奕叶之休,佐宗庙维馨之祀。钦哉。
二.朕惟道法乾坤,内治乃人伦之本。教型家国,滓鞘低趸之基。资淑德以承庥,宜正名而典。咨尔妃钮祜卢氏,乃公遏必隆之女也。钟祥世族,毓秀名门。性秉温庄,度娴礼法。柔嘉表范,风昭令誉于宫庭。雍肃持身,允协母仪于中外。兹仰承太皇太后慈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诚孝以奉重闱,恭俭以先嫔御。敬襄宗祀,弘开奕叶之祥。益赞朕躬,茂著雍和之治。钦哉。
三.朕惟德协黄裳,王化必原于宫住7剂魍史,母仪用式于家邦。秉令范以承庥,锡鸿名而正位。咨尔皇贵妃佟氏,乃领侍卫内大臣舅舅佟国维之女也,系出高闳,祥钟戚里。矢勤俭于兰掖,展诚孝于椒闱。慈著螽斯,鞠子洽均平之德。敬章翟,A身表淑慎之型。夙著懿称,宜膺茂典。兹仰遵慈谕,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苹,益表徽音之嗣。荣昭玺绂,永期繁祉之绥.
问题六:清朝以前皇帝写圣旨开头怎么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起源,要从秦汉说起,秦始皇一统天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于是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其玉玺上就铭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有这么一段论述:“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而其中策书等诏旨的写作格式,据范晔在《后汉书.光武帝记第一》“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奔高陵。辛未,诏曰:“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文下引汉制度注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
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也。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诏书者,诏,告也,其文曰告某官云[云],如故事。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诏敕某官。它皆仿此。”从中我们可以推知汉代最为重要的一类诏书的开头应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魏晋南北朝时的诏令与汉代相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存这一时期的皇帝即位诏书中多有“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一语,如《晋书》帝纪三晋武帝即位诏,帝纪六东晋元帝即位诏都写有上述文字。此中的重要原因大概是当时朝代更替频繁,做上皇帝的都十分注意强调其统治乃天命所归,他人不得窃夺。
问题七:古代皇帝立原配皇后的圣旨怎么写? 给你看康熙册封皇后的册文:
一.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内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礼于斯而备,教化所由以兴。咨尔何舍里氏,乃内大臣噶布喇之女也。世德钟祥,崇勋启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兹仰承太皇太后懿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其尚弘资孝养,克赞恭勤,茂本支奕叶之休,佐宗庙维馨之祀。钦哉。
二.朕惟道法乾坤,内治乃人伦之本。教型家国,滓鞘低趸之基。资淑德以承庥,宜正名而典。咨尔妃钮祜卢氏,乃公遏必隆之女也。钟祥世族,毓秀名门。性秉温庄,度娴礼法。柔嘉表范,风昭令誉于宫庭。雍肃持身,允协母仪于中外。兹仰承太皇太后慈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诚孝以奉重闱,恭俭以先嫔御。敬襄宗祀,弘开奕叶之祥。益赞朕躬,茂著雍和之治。钦哉。
三.朕惟德协黄裳,王化必原于宫住7剂魍史,母仪用式于家邦。秉令范以承庥,锡鸿名而正位。咨尔皇贵妃佟氏,乃领侍卫内大臣舅舅佟国维之女也,系出高闳,祥钟戚里。矢勤俭于兰掖,展诚孝于椒闱。慈著螽斯,鞠子洽均平之德。敬章翟,A身表淑慎之型。夙著懿称,宜膺茂典。兹仰遵慈谕,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苹,益表徽音之嗣。荣昭玺绂,永期繁祉之绥.
问题八:以皇帝的名义下圣旨怎么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月初*,**公主诞辰,天降鸿福于当世,凤舞华泽于九天。御赐笑颜长伴,乐事相随,望不负朕意。凡天下之花木风雷,携之臣民,同庆圣辰。卿此。
问题九:皇帝封元帅的圣旨怎么写?拜托了各位 谢谢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 近日边庭告急,外番小国屡犯我边境(根据你构思的情节写),为扬我大国国威,教化番邦刁蛮,宣朕之仁义,兹任命汉寿亭侯、镇北将军关羽为大元帅,统兵十万,讨伐凶逆,务使边疆小民知我大国威武,臣服于我。卿所到之处,如朕亲临。望卿勉励,不负朕托。 钦此 昭烈元年某日 这是白话一点的,大概意思。写有个梗概就可以。
圆明园毁灭
我们常在剧中看到太监端着圣旨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个情节里有这两处错误,一处是这句开场白是明清两朝才用的,一处是断句错误,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的源头,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阴阳家理论,并被秦始皇运用,唐朝时进入皇帝即位册书中,最终在明朝被定为圣旨的开头。
01.战国邹衍:五德始终说
在孟子活动时期,有一个?全民偶像?,迷倒万千国民,天下诸国国公,无不是他的迷弟,争着要为他生猴子。这个超人气idol,就是阴阳家的代表邹衍。邹衍认为自己发现了王朝更迭的规律,即按照土木金火水五德的顺序周而复始,不停循环,所以舜夏商周四朝就分别对应土德木德金德火德,而下一王朝对应的就是水德。他的这套理论把七国诸侯给唬得一愣一愣地,都深信不疑,争着抢他来自己宫殿开讲座。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也是根据邹衍的五德始终说确立了秦朝的代表色黑色,以此对应秦朝代表的水德,强调秦朝承?水德?之?运?,通过这种方式确立自己的神圣性。即使秦二世而亡,此后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旧受到这个学说的影响,这是?奉天承运?的滥觞。
02.唐朝册文:天命所归
唐朝在新皇即位或者下诏让皇太子监国时(实际上算半个登基),都会颁发册文,强调这个皇帝是天命所归,是上天认定的天子,是?奉行天命?承接国运?的正确人选。唐德宗李适即位的时候,所下册文里面有:?昊天有命,皇王受之。?唐顺宗李诵的册文则有:?朕纂承天序?,很明显,在唐朝时,?奉天承运?的真正雏形已经出现。
但我要说明的是,关于上面提及的两句除了百科之外没有找到具体出处,但是汉武帝 《封齐王策》里有:?朕承天序?语,与顺宗的? 纂承天序?意思一样,所以资料应该是正确的。
03.明清两代:奉天承运皇帝
朱元璋登基之后,为确立明朝的正统地位而努力,他手下的文臣翻找文献一路找到了秦朝,找到了秦始皇的?水德?,找到了邹衍的五德始终说。于是在与此后各种君权神授理论进行杂糅之后,朱元璋终于得到了自己满意的名号,?奉天承运皇帝?,无论下发什么圣旨,都要加上这个称号,以此强调他统治的神圣性,增加的神秘性。从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制曰)?就成了圣旨的固定开头。
清朝直接就照搬了明朝的君权神授理论,皇帝也跟着称?奉天承运皇帝?,由于大清亡了才一百来年,所以我们就记住了这个固定句。而一些古装剧的编剧偷懒,不认真考据,生搬硬套,随便使用,误导观众,真是不应该。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由于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正当清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就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 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 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去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圆明园呢?或者说当年英法联军以什么理由或者说是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
一方面,人们认为是: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
另一方面,就是“磕头外交”引起的。当时英法要求和满清谈判,“北京驻使,内地旅行,长江通商,”也就是说,人家要来和你建立外交关系,互设使领馆。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旅游,以及和中国通商。
当时,英法要求就以上三点和中国谈判,按照现在的认识,中英双方出现的种种争端,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是十分正常的,应该通过双边协商谈判来加以解决。
但是,中国皇帝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为天下共主,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所有人见到皇帝都必须磕头表示臣服。满清的传统外交主题就是让夷狄们前来磕头,并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费正清称为“朝贡体系”的完整外交模式。所以,麻烦在于,夷狄拒绝磕头,而且他们还要长驻北京。公使驻京必然导致觐见皇上,而对皇上不行跪拜之礼将有悖于己于“天下一统”的观念,英法联军当时要求和满清谈判,要谈判就要见皇帝;见皇帝,按照传统外国使节就要在见皇帝时下跪,也就是为了磕头或不磕头。
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英国额尔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报复清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1860年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Harry Parkes)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 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满清皇帝和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Thomas Bowlby)。
额尔金得知清的暴行以后,决意报复。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额尔金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所在地(当时英法正与清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是园林,为中国皇帝私有。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译自英文)
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在额尔金勋爵看来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国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行为准则。火烧圆明园造成的伤害,不仅是英法联军的罪行,还有满清皇帝和的迂腐和无能所造成的历史原因。
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900(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乃至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园内运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诸如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巡阅使(后贿选为民国总统)曹锟、步军统领聂宪藩、京师宪兵司令车庆云、公府秘书长王兰亨等都有此般劣迹,仅京兆伊(相当于后来的北平市)刘梦庚一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内,就强行运走长春园太湖石623大车、绮春园云片石104大车。当时先后驻防西苑一带的陆军十三师、十六师、国民军十一师、东北军五十三军、宋哲元二十九军等。都曾强行拆除圆明园围墙,私行出售砖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场。颐和园、中山公园、燕京大学、北平图书馆等处,也相继运走大批石件。30年代初,在翻建高梁桥经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时,经北平市特别批准,将圆明园南边(4800米)和东边的虎皮石围墙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铺路。于此前,还多次公开变价批卖园内的大城砖、虎皮石和云片石,乃至西洋楼残存的大理石石柱等,这样终至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