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田中是什么字谜_田中为奴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6-30 人已围观
简介1.?物以希为贵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2.属于农耕社会的日本,什么时候才用银钱作为媒介?3.《十二铜表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它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4.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5.字的故事6.赵充国招抚西羌有怎样的典故?7.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的? 你这是好几个问题,我只能逐一阐述了,首先说张作霖的骨气,别的不说,张作霖拒签二十一条,就是作为一个,有骨气的
1.?物以希为贵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2.属于农耕社会的日本,什么时候才用银钱作为媒介?
3.《十二铜表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它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
4.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
5.字的故事
6.赵充国招抚西羌有怎样的典故?
7.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的?
你这是好几个问题,我只能逐一阐述了,首先说张作霖的骨气,别的不说,张作霖拒签二十一条,就是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最好的明证,而正是因为张作霖处处掣肘日本人,不买他们的帐,所以日本人才对张作霖动了杀心,制造皇姑屯事件,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美国总统肯尼迪厉害吧?不一样被人刺杀了吗?
(东王张作霖)
其次说张作霖实力强,为什么还允许日本在东北横行,这个你要知道的是,张作霖和日本人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再说张作霖实力强,也分对谁,他实力再强,也不过是个地方性军阀,而且日本自明治维新,打赢甲午战争后,已经跃居东亚最强之国,张作霖实力再强,以一隅之力,而敌一国力,显然不切实际。
而说到日本在东北横行,这是个 历史 遗留问题,自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后,日本早已对中国东北蓄谋已久,并且其势力已经逐渐渗透进来了,到了张作霖掌握东北时,日本人在东北已呈尾大不掉之势,将日本人在东北横行之责,都归于张作霖之手,显然有失公允。
历史 事实是张作霖凭借自己的骨气和实力,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虽不说张作霖能够完全阻止日本的侵略野心,但是至少有力的牵制了日本的进攻。▲张作霖与五子张学森(右),六子张学浚(左)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苏日虽将张作霖视成眼中钉,却也不得不叹服张是个“压不倒的小个子”。日本人畏其不屈不挠,不畏强敌!这是由张的血性决定的,日本人知道只要张还活着一天,绝对不会听从日本人的摆布,也绝对不会允许日本关东军为所欲为,所以就蓄意他!
可能大家对军阀的印象不太好,认为他们跟土匪差不多,军阀士兵也会烧杀抢掠,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压榨百姓,只想做土皇帝而不为这个地区做贡献。虽然事实是如此,但是军阀还是有做贡献的。就如张作霖,他当时在东北拥有一支人数达三十多万的军队, 既控制着东北三省,又抵御着日本人的侵略,阻碍着日本军队攻陷东北进而入侵中国的想法。 张作霖虽然出身贫苦,但是他依旧心怀大志有野心和有长远的目光。
▲张作霖时期东北形势图
在张作霖掌管东北期间,他积极发展区域内的工业和教育,开设工厂建立高等院校。不过张作霖是个狠人,他更多的才能多体现在军事谋略与打仗上。 当时日本为侵略中国做了不少计划,经常打东北三省的主意,张作霖为巩固自己的军阀地位也与日本方面有所接触和合作,但是这不代表张作霖允许日军可以在他的地盘为所欲为。
在一次东北士兵与日本士兵的冲突中,日军杀死了两名东北士兵,作为老大的张作霖肯定要对部下有所交代,并且不能让日方觉得他张作霖好欺负,于是他去了日本在中国的办事处讨要公道,要求日军赔偿损失以及向死者士兵和东北军道歉,可是日军方面态度非常敷衍,没有按照张作霖的要求道歉赔款,只是支付了几百大洋表示事情到此结束。这个行为严重气恼了张作霖,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命令全体士兵停止操练,全部召集起来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到大街上找日本人,找到一个杀死一个绝不给他们留任何活路。
▲七七事变时期国内各势力分布图
在杀了几个日本人后,日本办事处同样派人来找张作霖讨说法,他就也是跟日本之前那样扔钱了事,并霸气表示不服气来打一场,东北三十多万大军不怕和日本打起来。
张作霖生活在一个混乱的年代,由于时代的原因,有时候他不得不做出一些惹人争议的决定, 但是在事关民族存亡的决定的时候他是绝对不含糊的,这一点可以从日本多次拉拢和利诱,他依然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可见一斑。 虽不说张作霖或者能够完全阻止日本的侵略野心,但是至少有力的牵制住日本的进攻。大家好,我是嘚嘚。
首先张作霖骨气是硬,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张大帅的实力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为什么还是任由日本人呢!嘚嘚认为是综合实力还是有差距,当时动荡的时局的不允许。
那我们看看张作霖是多有骨气下面这个小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张作霖面对日本人是有多硬气。
张大帅年轻的时候,做过兽医、卖过包子、当过土匪,张作霖在1902年顺利被政府部队收编,这样张作霖就顺林成为正规军。
成为正规军,张作霖迅速扩充自己的兵力,加强军事化训练,对自己的上司一律巴结讨好。
虽然张作霖已经是政府职员,但是暴躁的脾气是一点都没有改变。
当时张作霖的部队驻扎在新民府,张大帅的手下与在该地日本兵发生冲突,张大帅的两名部下被日本兵打死了。
张作霖闻讯后大怒,随既就找到了日本军部,强烈要求者偿命。
日本军官却说:“日本兵属于正当防卫,只愿意赔偿一千两白银了事”(你说气人不,看看张作霖是怎么做的)
张作霖当时没有做声,默默地拿着一千两白银回去。
回到住所后,他立刻召集手下人说,你们想尽一些办法去给我打死三个日本兵。
于是他的部下冲上街头打死了三个日本兵。
很快之前那原来趾高气昂的日本军官找到张大帅,逼迫张大帅严惩凶手。张大帅那里他这一套。
张作霖冷冷的说:“按照你们日本部队说法五百两银子一条命,我这里有一千五百,你拿走吧!”
日本军官碰了一鼻子灰,又对土匪出身的张作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拿了银子灰溜溜的走了。
张作霖面对日本人没有软过。
张作霖在军阀混战时期有多大实力张作霖是由二十人左右的保险队起家,后为了洗白自己,接受了清政府诏安。从营长到团长再到师长,巅峰时期手下将士超过四十余万人。天命之年几乎统治大半个中国。
1924年成为北洋军阀最强大的力量。
那张作霖为何任由日本日为所欲为呢!1924年成为北洋军阀最强大的力量,就在张作霖志得意满时候。
1925年一场危机正在向他袭来。五虎之将的郭松龄宣布拥戴少将张学良。当时发生内斗,张作霖都准备收拾金银细软逃往大连,因为郭松龄的反奉行为,大大削弱奉军的实力。张作霖的武力统一中国的想法也变成了拥兵自保。
(郭松龄)
1928年,蒋介石攻打奉军,张作霖全线溃败。张作霖眼见回天无力,只能撤回关外。
张作霖在东北发迹时,日本的触角就已经伸入东北。 张作霖深知日本的心狠手辣,但是想稳站东北,是离不开日本。
总结上面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事实数据,也告诉大家张作霖是多有骨气,实力是有雄厚。但是因为一些政治原因不得不依靠日本才能在东北站稳脚跟。
那日本为什么要策划皇姑团惨案呢!
(皇姑屯惨案照片)
因为日本一直想扶持一个听话的傀儡政权,偏偏张作霖不是。这就是皇姑屯惨案发生的根本原因吧!
张作霖白手起家靠的是什么?左右逢源!
在自身实力弱小的时候,张作霖已经熟练掌握了在各方势力之间游走的独门绝技。
苦哈哈出身的张作霖1888年,13岁的张作霖与二哥为父报仇失手出了人命,二哥被抓,张作霖逃走。
从此,这个少年开始为生计奔波,什么能挣钱养活自己他就干什么,从来不挑,货郎、烧饼侠、小木匠,甚至兽医也做过。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张作霖还当过海军,1895年又离开军队回到老家,与村里地主赵占元家的二女儿结婚。
当了胡子的张作霖婚后的第二年,不安分的张作霖在冯德麟的介绍下上山当了土匪,东北管这行当叫胡子,当了胡子的张作霖依旧不安分。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北方的俄罗斯也不甘寂寞,趁机出兵侵占东北地区。
无能的盛京将军不战而逃,地方治安陷於瘫痪。张作霖发现了其中的机会,于是带着队伍下山进了村,开始收取“合理负担”以维持附近各村的治安。
不但为自己找到了相对稳定的收入,还获得了当地百姓的称赞,实在是一举多得。
可是好景不长,第二年张作霖就被土匪勾结俄国人赶跑了。
被招安的张作霖张作霖好好的安稳日子被土匪和俄国人搅和了之后,他又跟张景惠合流组织了团练,并且在1902年被招安,有了正式的编制和军职,并很快升任营长(当时叫管带)。
日俄战争爆发后,两只穷凶极恶的豺狼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厮杀,尤其俄国人此前还与张作霖有深仇大恨。
按理说,张作霖身为军人应该挺身而出保卫家园,可是一开始他就选择袖手旁观。
日俄双方都曾试图拉拢张作霖,他的想法非常简单:“有奶就是娘!谁给好处就帮谁!”
一开始俄国人给的好处多,张作霖就帮俄国人打日本人;后来日本人给的好处多,且渐渐占了上风,他马上调转枪头帮日本人。
当日俄战争结束的时候,张作霖已经吃得饱饱的,他的实力得到迅猛发展,日本人给他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将他视为自己的代理人。
不甘愿做傀儡的张作霖虽然日本人希望将张作霖扶植成自己的傀儡,但是张作霖却有自己的打算,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日本人给的好处,他接着!
日本人要的许诺,他答应!
日本人让他兑现,他拖着!
至于题主所说的,张作霖实力强大,没什么容许日本人在东北为所欲为?
这是个伪命题!
张作霖是日本人喂养长大的,相当于饲养的一只宠物,只不过这只宠物没有被驯化好,但是无论如何,宠物的实力都不会超过主人。
张作霖成为东北王的时代,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势力或许不如张作霖,但是背后的日本国实力有多强,张作霖清楚的很。
张作霖首先是一个大军阀,他最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国家和人民,他没有那么伟大!
日本人在东北做什么,只要不涉及张作霖的利益,他是不会强行去干涉的,也没有能力强行阻止。
但是,日本人也没有办法随意指挥张作霖,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代理人,所以后来日本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把张作霖弄死了,他们希望扶持一个新的听话的代理人,可惜他们再次失算了。
接班的张学良也不是个好拿捏的主。
张作霖有个屁骨气,说他是汉奸也不为过,因为他就是日本人扶植起来的,!
现在很多网络吹子吹捧张作霖多么有骨气,说他和日本人“手黑”寸土必争的段子,其实是扯淡!
张作霖就是日本人的一条走狗!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东北多数马匪被日本人收买,协助日本打击俄国,但张作霖保持中立。日本人恼羞成怒,将其逮捕准备处死。
日本关东军参谋部作战主任田中义一中佐保释,最终张作霖服软,同意协助日本,才得以活命。
从此以后,张作霖一直记着日本关东军的“救命之恩”,成了日本人的走狗。。
日俄战争后,整个东北成了日本人的势力范围,而大连旅顺则直接由日本关东军驻军统治,被称为“关东州”。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断然不会允许任何一个胆敢在东北反抗它们的人存在,张作霖也不例外。
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张作霖统一了东北,其实不过是日本人的代理人罢了。
1912年1月,辛亥革命之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清廷岌岌可危。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形势,张作霖拜访日本驻奉天(今沈阳)总领事落合谦太郎时,表达了自己反对辛亥革命的立场。
他说“本人认为与其将东三省委于南方人之手,勿宁让予外人更为了当。当此时刻,日本国如对本人有何指令,本人自必奋力效命”。
这番言论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汉奸言论!根慈禧的“宁与友邦,不与家奴”没什么本质区别。
2月,清帝退位,张作霖又向落合表示,“吾人现已失去应为之效忠之皇帝,则依附同种之日本,乃属理当然。”
1916年,日本从朝鲜银行奉天支行借给张作霖300万日元,以帮助他整顿奉天省(今辽宁省)财政,稳定经济局面。
后在张作霖同冯德麟争夺奉天控制权、向孟恩远争夺吉林地盘时,日本都支持张作霖,最终使得张作霖击败竞争对手,成为了“东北王”。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奉军大胜,直军大败,张作霖入主北京,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个统治者。
奉军大将吴俊升说:“此战产生现在的结局,全靠日本人和日本政府的帮助。”
1925年,郭松龄反奉时,攻势凌厉,沈阳在望,张作霖惶惶不可终日,都已经做好了外出留洋的打算了。在这个关键时刻,日本关东军更是直接出兵击败郭松玲,才让张作霖转危为安。
1913年—1931年,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共聘用日本顾问18人,日本人对东北和奉军的渗透,简直是无孔不入。
张作霖的顾问贵志弥治郎,同时也是关东军驻奉天特务机关长。
获得日本支持的同时,张作霖大肆出卖东北利益,镇压国内的反日运动。当时日本人甚至评论说,整个中国“只有满洲完全处于排日圈子之外”。
1913年,满铁(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日本在东北的官办企业)想要开采辽阳、鞍山等地铁矿,张作霖与日本人组建了中日合办的“振兴公司”,满铁获得了鞍山铁矿的开采权。
日本在东北合法地购买了大量土地,没有张作霖的同意,日本人没那么容易买到土地。
如满铁在1917年买了东北415万平方米土地,1918年又买了36万平方米,其中用于建厂的仅161万平方米,剩下的都被用于建立街道、住宅、医院、学校等。
郭松龄反奉时,张作霖为了得到日本的援助,挽救自己的统治而和日本签下密约,同意“日人在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享有商租权;
将间岛地区(延吉等4县)行政权移让日本;
延长吉敦铁路,使之和朝鲜铁路接轨;
准许日本在洮昌道各县开设领事馆”等。
1927年10月,北伐军势如破竹,张作霖的北洋政府即将覆灭。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之下,张作霖又签下了《满蒙新五路密约》,获得了修筑贯穿东北铁路的权利。
如此一个汉奸卖国贼,在网上居然被吹捧成了有骨气的爱国者。
无知的人真可悲!
最近几年,网上出现了一种风气,对张作霖赞誉的声音越来越多,对比张学良,张作霖的确要强很多,但不必过分吹捧。张作霖无非是一个大军阀头子,未必如一些网友说的那般好。
张作霖的发家之路张作霖起身于草莽,曾经寄身绿林,后被清政府招安,成为一方土皇帝,武昌起义后,成为东北王,早在1916年,张作霖就已经和日本产生联系,获得日本的大力支持。
日本人渴望占领东北,但碍于实力,不愿意大动干戈,所以需要扶植一个代言人。张作霖也希望独霸东北,甚至可以入主关内,所以渴望得到外国势力的支持,于是,两方人一拍即合,日本人借助张作霖的力量,立足东北,张作霖获得日本大量武器装备,实力超出了其他军阀。奉系张作霖,他的实力,一度碾压直系、皖系等军阀,还曾经担任过北洋政府实际领袖。
要说张作霖有实力,的确如此,他的实力源于日本,一度成为当时中国最强的军阀。要说张作霖有骨气,恐怕不是那么回事,从张作霖的出身和成长轨迹来看,骨气二字和张作霖风马牛不相及。
张作霖照片
两面人格的利己主义者张作霖有着多面性,但他主要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绿林的豪情,一个是市井的精明。在对待日本人和其他竞争对手以及自己的手下,张作霖将这两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绿林的豪情,让张作霖为人处事不拘小节,对待下属和士卒并无太多架子,有天然的亲和力,对于一些有文化的人,虽然不对脾气,但也并不反感,这样的特点,让张作霖很得人心。而市井的精明,让张作霖成为一个利己主义者,他的所作所为,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利己,无论是接受清廷得到招安,还是支持革命党,包括接受日本人的支持,其根本原因都是有利可图。
张作霖的利己主义,是他在乱世的生存之道,也是他的底线。一切事情,都不能损害自己的利益。当日本人的手越伸越长,开始在东北扩大势力,这就损害了张作霖切身利益。是张作霖不能容忍的行为。所以,张作霖可以让日本人横行无阻,但决不放弃自己的核心利益。
一些人借此,来说明张作霖的抗日热情和维护领土的决心,这是在给张作霖脸上贴金。张作霖是东北王,日本人抢了东北,那他喝西北风不成?
回归问题,我们就知道,张作霖的实力,是日本人给的,骨气压根没有,这只是日本人和张作霖的一笔交易而已,以利相交,利尽而疏,最后张作霖惨死在日本人手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日本人在东北已经扎根,不再需要代言人。
北洋军阀割据图
抗战时,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英雄人物,不仅有八路军,还有国民党方面。当年日军最忌惮的一支中国军队,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川军,川军的确是我国抗日武装力量中的一支强大军队,但是在上世纪初,抗击日军的,却是张作霖的奉军。
东北王张作霖,民国时期最牛的军阀,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张作霖也是一个贫穷家庭里的孩子,在甲午战争时为清军效力,后来成为了土匪的匪首,势力逐渐壮大,清政府无奈之下就将其收编为正规军,正式开始军事生涯。后来他牢牢掌控着东北,人称东北王,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当时东北有很多的日本人,所以张作霖难免要和日本人打交道,不过他对日本人的态度极其强硬,寸土不让。日本人对其进行了多次的拉拢,都被其拒绝了,让日本人想要除掉他。日本人要除掉他,不仅是忌惮张作霖的军事实力,还因为只要东北有张作霖在,日本人就不放心把东北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当时日本人非常忌惮张作霖的军事实力,虽然张作霖曾经是个土匪,但是却大力发展教育和工业,创办了多所学校,也意识到武器装备的重要性,建造了当时全亚洲最大的兵工厂,制造的武器和装备都足够装备8个师的兵力。此外,在这里还花钱买了飞机、军舰,建立了海军,对日本人持强硬态度,寸土不让。
关于张作霖对抗日本人的故事有很多,曾经日本关东军了几名奉军的士兵,日本人认为是小事一桩,直接扔给张作霖5000关东券。张作霖怎么会受这种侮辱?直接下令让奉军去杀关东军报仇,也扔给了日本人5000关东券,通过这件事能看出张作霖是很痛恨日本人,让日本人认为只要有张作霖在,东北都不可能成为日本的大本营。萌生了要除掉他的念头,随后日本人在他的身边安插了卧底,在张作霖从北京返回奉天时,被关东军被炸弹炸死。
张作霖知道日本的实力,知道以奉系的力量无法跟整个日本对抗,所以只能采取安抚的政策。
张大帅不但军事指挥能力较强,而且在政治上也是一个老练的政客,对于日本人的许多出卖中国主权的要求都予以拒绝或不予答复。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今辽宁省海城市人。乳名老疙瘩,人称“张大帅”。海城市在当时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村庄。所以张作霖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娃,自幼出身贫苦农家的张作霖,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了。
我们不禁想能够想象到张作霖是一个何等强悍的人!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可以说,张大帅走的每一步都是稳稳当当的,全身散发着农村人特有的踏实肯干特质。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张学良继承父职后全力支持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此后蒋介石在张学良的帮助下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接着主要是集中兵力围剿红军,无暇顾及日本对中国的领土野心。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仍命令张学良不抵抗,主动撤出东北。蒋这么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集中精力围剿红军,避免与日本开战;二是借此削弱东北军的实力。事实上当时的东北军经过张氏父子两代人的经营,装备精良,配备有德、日、美等国的先进装备,并且拥有自己的兵工厂,并拥有军用飞机100多架;训练有素,其战斗力堪比蒋介石的中央军;1930年张学良宣布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便迅速结束了中原大战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九一八”事变前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只有一万多人,而当时的东北军有正规军30余万,还有地方保安部队和警察近20万。如果张学良坚持抵抗,东北是不会在一夜之间就陷落于敌手,必定会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由于张学良政治经验不足,被蒋介石所利用,致使东北沦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为后来日军入侵华北提供了一个战略基地,东北军的大量装备和人员以及丰富的资源都被日本取得,扩充了关东军的实力。
而蒋介石在抗战爆发前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造成日本的侵略并未遇到有效的抵抗,才使得关东军在抗战爆发前能够为所欲为,而张作霖在位期间日本人并没有太张狂,更别说为所欲为了。
张作霖能屈能伸,给小日本小恩小惠,换取日本人的扶植,壮大自己的势力,与日本人是互相利用关系,日本欲让张作霖作为傀儡政权,吞噬东北,而张作霖绿林响马出身,善用江湖手段,许多利益口头答应,实际推脱敷衍,张作霖被北伐军打的节节败退之际,日本趁火打劫,张作霖完全不承认那些条约,于是关东军特务机构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张作霖以身殉国
?物以希为贵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秋山真之出生于伊予国松山城中徒町(爱媛县松山市)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父亲是秋山久敬,母亲贞是松山藩士山口家的女儿。秋山真之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是邻里有名的捣蛋鬼。小儿子未免受些宠,他母亲对他是毫无办法,成天到处为了真之的恶作剧而到处赔礼道歉。在乡里的汉学塾上学。受到好友正冈子规上京的刺激,5年级时从爱媛县第一中学(即爱媛县立松山东高等学校)退学,明治16年(1883年)前往东京,先在共立学校(开成中学校)学习英语,接着进东京大学预备门(后来的第一高等学校),最后在东京大学学习教养课程。
他在东京的英语老师就是后来当了首相的高桥是清。高桥13岁去美国,由于当时不懂英语,曾经有过被卖为奴隶的经历,他对自己的学生说:教材上所写的“英国绅士有博爱精神,锄强扶弱”不过是西方社会内部流行的一个道理。对于日本人来讲,他们遇到困难时永远不能指望西方国家表现出多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一次,秋山真之与正冈子规在东京街头遭遇多名英国人无端刁难,并爆发冲突。在场围观有数十个日本人,竟无人报警或劝阻。后来,他的英语老师高桥是清找来了他的一个英国海军军官朋友上前干涉,此事才算了断。事后,高桥是清解释说,因为治外法权,外国人在日本是不受日本法律制约的,可以为所欲为。虽然有那位英国海军军官仗义相助,但假如一个国家的法律无法保护自己的国民,凡事都要寄希望于外国人,那是极为可悲的。秋山真之随同高桥是清先生与阿瑟尼上尉(即解围的那个英国军官)一起去码头观看接舰式,那是日本从英国手中购买的新锐巡洋舰筑紫,刚刚抵达。秋山真之被英国皇家海军的礼仪与威容所深深折服。
和骑马武士家庭出身,能轻松上大学的正冈子规不一样,因为是足轻家庭出身,家庭贫困,因此大学预科的时候一直接受哥哥好古的接济,他哥哥秋山好古小时帮人家澡堂子烧开水一天挣一个铜板来补贴家用,避免了这个当弟弟的因为养不活而被迫出家的命运。秋山好古后来成为日本骑兵之父,在这样一位哥哥面前,不管真之如何顽劣不堪,他还有什么话说?就是后来做了中将见了他哥,只要他哥不发话他还是不敢坐下。也是由于他哥的一句话,真之便乖乖地从大学预备门退学,改上海军士兵学校。和以立志于文学的正冈子规分道扬镳。 明治19年(1886年)进海军兵学校17期班。明治23年(1890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后授予少尉候补军衔在海防舰比叡上服役,其间救助了触礁搁浅的土耳其军舰。作为炮舰筑紫号的航海士(大副、二副或者三副的统称,下同)参加中日甲午战争。他在8月30日写给友人的信中说:“联合舰队的长官们全是海战的外行,在不知清国舰队所在位置的情况下,首先应该设想清国舰队也在企图寻找联合舰队决战,而联合舰队四分五裂,很有可能被正在寻找战机中的清国舰队各个击破。结果他的担心因李鸿章一纸电令把北洋水师锁进了渤海湾没有变成现实。此战后转和泉舰服役。明治29年(1896年)年1月划归横须贺,并且在海军水雷术练习所(海军水雷学校)学习布雷技术,毕业后担任横须贺水雷团第2水雷队副队长。后来在通讯舰八重山服役升任大尉。同年11月被军令部作为谍报员派往中国东北活动。
明治31年(1898年)日本海军选拔公费留学生,秋山真之落选,即以私费身份留学美国。就读于安纳波利斯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导师是著名的海权论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在华盛顿海军大学秋山利用大学图书馆和海军文库钻研兵术理论的研究。这期间正好爆发美西战争,秋山作为观察员提交了报告。秋山参观了美国海军封锁古巴哈瓦那港的作战,以此为参考在日俄战争中提出了封锁旅顺港的作战方案。1898年日本海军大学校的校长坂本俊笃少将正好在美国出差,见到真之让他赶紧回去上海大,说没有那个文凭以后怎么混啊,可被真之一句话给问傻了:“回去没问题,但是谁来教我呢?”,将军这才想起来面前这位是海军界泰斗马汉的弟子,赶紧着就让他回来当海大战略学教官。明治32年(1899年)1月前往英国视察8月归国。明治33年(1900年)入海军省军务局第1课,成为常备舰队参谋。
明治35年(1902年)成为海军大学校教官。教授《海军基本战术》、《海军应用战术》、《海军战务》、《海国战略》等课程。秋山真之是日本海军中最早提出将战略和战术区分开来的人,他同时引入“战务”的概念,对日本海军现代化和制度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明治36年(1903年)8月结婚 。 旅顺口被陆军儿玉源太郎、乃木希典攻克后,联合舰队返回日本大练兵,准备迎战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秋山真之修正了形成丁字队形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敌前大回头方案。由于不能设想一次炮战就能把俄国舰队全部打到水底下去,秋山真之把自己这次拟定的作战方案称作《七段式作战》,就是从双方主力战舰从见面开打开始,沿着狭窄的日本海从对马海峡到海参崴总共准备了七次攻击。
如果把联合舰队和俄国舰队相对的日期设为X的话,这七次攻击的内容就是:
1.X日白天,首先争取在对马海峡以南,长崎县西部的五岛列岛进行战列舰决战。
2.X日夜晚,北上,在对马以南由驱逐舰和鱼雷艇进行夜战。
3.X+1日白天,在对马海峡西水道再进行白昼战。
4.X+1日夜晚,继续夜战。
5.X+2日白天,在郁陵岛附近继续白昼战。
6.X+2日夜晚,继续夜战。
7.X+3日白天,继续在海参崴外海白昼战。
这个计划的确极为精彩同时也是极为困难。其困难之处在于这不是一个一字长蛇埋伏阵,而是同一支联合舰队的一些战舰从对马海峡开始沿着日本海和俄国舰队同步行动,缠着俄国舰队进行反复攻击,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这是秋山真之起草的。对马海战战局的进行一如其计划,甚至比计划的还要好,只打到第三段俄国海军就投降了,俄国舰队遭到了空前的失败,在驶入对马海峡的38艘俄国舰船,沉没21艘,被俘7艘,中立国扣留6艘,逃跑途中损失1艘,损失吨位高达20万吨以上。而日本只损失了三艘鱼雷艇。 明治38年(1905年)12月联合舰队解散后担任巡洋舰舰长,第1舰队参谋长。大正元年(1912年)12月1日担任军令部第1班长(军令部第1部长)。 大正3年(1914年),在军舰建造问题上发生西门子事件。随后发展成对政府的批判,引起对军界在事件中暗箱处理不满,众议院议员花井卓藏召集响应者要求公开军法会议。同年1月设置调查委员会秋山被指名参加。3月山本权兵卫内阁总辞职,大隈重信当选新总理,任命八代六郎为新的海军大臣,秋山任军务局长辅佐八代六郎。11月成立治罪法改正委员会,同花井卓藏等人辩论。大正5年(1916年)2月调出军令部,委员资格由铃木贯太郎继任。 担任军务局局长期间,乘坐巡防舰音羽访问上海对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向中国提出招收留日学生的建议。和孙文也有接触并在背后支持中国民主革命。和小池张造结成“小池部屋”。通过实业家久原房之助等人开展革命活动。明治44年(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大正4年(1915年)袁世凯复辟,中国各地倒袁之声四起,日本政府和其他西方国家也表示抗议。川岛浪速等浪人和参谋本部田中义一副参谋长等人主导了第二次满立运动,秋山作为外务省政务局长也有参与。直至从军令部转出才离开对中政策的智囊团。
大正5年(1916年)3月,前往视察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朝鲜半岛经西伯利亚铁道到到了俄国,芬兰等东欧国家。5月到达英国。随后又前往法国,意大利,大正6年(1917年)9月前往美国,10月回国。回国后马上被任命为第二舰队水雷司令官,因为身体原因不久辞职。同年7月选为海军将官会议议员荣誉职位。
大学校教官时代,被邀请参加佐藤铁太郎的「天晴会」研究经典,晩年醉心于灵学和宗教研究。皈依被多数军人接受的日莲宗。还跟从神道家川面凡儿学习神道,两人设立了皇典研究会。在好友海军机关学校教官浅野和三郎的介绍下参加了新兴宗教大本教。秋本是个宗教不定的人。大正7年(1918年)去世前钻研般若心经。
晩年因为腹膜炎在箱根疗养,最后病情恶化在小田原山下龟三郎的别墅去世。享年49岁。 墓所在东京港区的青山墓地。
作为参谋长期秋山在东乡平八郎身后不为外人所知,直到战后通过岛田谨二被介绍。昭和47年(1972年)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坂上之云使秋山家喻户晓。
属于农耕社会的日本,什么时候才用银钱作为媒介?
出处:无
释义: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读音:wu yǐ xī wei gui
例句:
1.言以简练为贵。
2.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至少一开始物以稀为贵。
3.一个好丈夫抵上两个好妻子,物以稀为贵。
4.为降低以物易物成本,货币也随着更合适物的出现而发展。
5.你或许会想到「物以稀为贵」,女孩就会因此而得到更多重视,但这是不会发生的。
6.如果他们兑现自己的诺言,aim剩余中国公司的估值应该会有所改善,哪怕仅仅是因为物以稀为贵。
7.荷兰老一代花卉栽培者和田中博士的老板都明白,物以稀为贵,而「稀」则可来自基因调控。
8.近几周来,全球股市经常以欧元为参照物,将其视为欧洲经济良好状况的信心指数。
9.依此看法,解释与理解只是通过他物为中介以说明某物的间接过程。
10.劳斯莱斯汽车年产量只有几千辆,却物以稀为贵。
11.物以稀为贵-铂金少得多比黄金,这反映在它的价格。
12.在我们大家生长的这个传统的供求世界里,物以稀为贵。
13.但是由于中医传统,野生的虎类仍将是物以稀为贵。
14.这些日子好的园艺工人真是「物以稀为贵」呀,我们实在找不到一位来帮我们料理花园。
15.随信附上我西雅图公司以贵公司为抬头面额为100美元的汇票一张。
16.此事一经同意,本公司将立即开以贵公司为受款人的信用证。
17.物以稀为贵。我独行特立,因而身价百倍。
18.公民交往的方式,不再是固守希腊道德化的政治生活,而是以物为媒介,人民已成为「抽像权利」的载体,这种权利与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无关,是所有权的载体。
19.中国最后的太监早年间穷困潦倒,在革命的中国中又因充当「主子的奴才」这一角色而受罚,但最后也「人以稀为贵」了,因为活的比主子们长,成为唯一的遗物,一种「活历史」。
20.许多社交游戏网站比如zynga,playfish和crowdstar都会提供一些 *** 版的虚拟商品,用户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购买或者需要玩家赚够一定点数,这样就有了一种物以稀为贵的感觉,可能是一种更重要的地位。
《十二铜表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它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
日本属于农耕社会,自从将海北纳入版图,日本才用银钱作为媒介。
催铸钱司及蓄钱令一、和铜年间的铸钱日本从上古时期起就没有矿产。天平胜宝的宣命诏中写道:"天地开辟以来,黄金是其他国家进贡来的,日本没有。这令人引以为念。"由此可知,不仅黄金从朝鲜半岛输入,银和铜也从朝鲜半岛输入,以供用度。
一般来讲,当时日本属于农耕社会。基于这种习俗,日本人对用货币买卖物品的方式非常冷淡。自从将海北纳入版图、在难波津吐纳货物时起,日本才出现用海北的银钱作为媒介的迹象。铜钱也是如此。到了天武天皇朝,朝廷感觉银钱过重。?
天武天皇十二年,朝廷下诏:"自今以后,朝野上下必用铜钱,莫用银钱。"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此前银钱、铜钱共用。持统天皇八年,朝廷任命"直广肆大宅朝臣麻吕勤大贰台忌寸八岛、黄书连本实等为铸钱司"。可见此前朝廷也有铸钱司。这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理当如此。
文武天皇三年十二月,朝廷设铸钱司,任命中臣意美麻吕为长官。和铜元年二月,朝廷设催铸钱司,任命从五位上多治比三宅麻吕为长官。而和铜开珎则是日本最早的古钱。以此为由,迄今为止,学者中有人认为这是日本铸钱之始。
然而,《续日本纪》中虽然说"始",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指初始。笔者认为不应将"始"字放在眼中。《官职秘抄》记载道:"铸钱司大宝以前有此官,不载令条而已。"可见设置铸钱司一定很早,只不过就像造寺、造佛司那样,铸钱司也是临时的官。
在那个时期,日本的铜矿依然缺乏。就铸钱而言,朝廷只不过重铸恶钱、增加一些新钱而已。造佛事业同样也因为缺铜而终结了。史书中没有记录这些官府从事的事业。飞鸟朝经济繁荣,催生了对铸钱的需求。因此,朝廷搜寻矿藏。到了天武天皇二年,对马开采了银矿。
持统天皇五年,伊豫国司田中朝臣法麻吕、宇和郡御马山献上白银三斤八两、铆一笼。古代"鉱"写作"铆"。文武天皇时期,日本人在因幡、周防发现铜矿,在对马发现金矿。朝廷设立了矿钱司。这一点前文已经讲过。大宝年间贡的金是黄金。当时大伴御行搜寻三金矿,用作钱币的材料。
有人将白银加工成黄金。当时人们有办法将白银变成**。因此,大伴御行被骗了。但大伴御行在日本的铸钱中是有功劳的。大伴御行是位名卿,这一点毋庸置疑。贡献"和铜"一事也有令人生疑之处。但以此为契机,朝廷设立了催铸钱司,促进了诸国的"和铜开珎"的铸造。
迄今为止,人们认为这是日本铸钱的开始。"和铜"是熟铜之意,是大伴御行、中臣意美麻吕铸造的钱。钱币上的文字应该就是"和铜开珎"这几个字。因幡、周防等也练成了铆铜。东西诸国大兴土木。有人献上和铜,以求赏赐,因此,朝廷改元和铜。
和铜开珎和唐朝的开元通宝一样,并非基于年号而命名的。催铸钱司设立于大宝年间,是督促诸国铸钱的中央机构。铜钱代替银钱和铜元年五月,"始行银钱,七月,朝廷令近江国铸铜钱,八月始行铜钱"。朝廷开始发行新铸的铜钱?并非银钱和铜钱之始。
然而,和铜二年正月的诏书中写道:"有司颁银钱以代前钱,和铜钱并行。近来奸盗逐利,私下滥铸钱币,扰乱公钱。自今以后,私铸银钱者,其身没官为奴,其财为密告者所有,行滥逐利者加杖二百云云。
由此可知,朝廷要将前朝铸的钱算作旧钱,否则百余日间不可能发生滥铸钱币现象。和铜二年三月,在交给官府的税赋、杂物中,物价银钱四文以上者就用银钱,三文以下皆用铜钱。到了和铜二年八月,朝廷废除银钱,使用铜钱。朝廷赐予河内铸钱司的官属禄物,在筛选后才准入寮。
和铜三年正月,大宰府及播磨国都献上铜钱。和铜三年九月,朝廷禁止天下铸造银钱。和铜四年五月,钱一文能买六升谷,缴纳时各得便利。和铜五年年末,五文钱能买布一当?约合一丈三尺。实际上,从文武天皇三年日本设立铸钱司以来,用了十三年时间,日本就产生了这样的效应。
货币的比价和铜年间的银钱直径八分,重量为一匁五分。和铜开珎铜钱有大小两种。大的直径九分,重量为一匁四分;小的直径八分,重一匁。日本和中国的钱币都以铜钱为本位,用一枚铜钱的重量来衡量物价,让全社会流通铜钱。
在上古时期,周景王铸造的大钱过重。汉武帝借鉴几百年的历史经验,铸造五铢钱。这一措施使货币轻重适度,人们广为称道。五铢钱圆形方孔,表面有文字,表里有轮廓,并且是在上林苑铸造。如果不是老奸巨猾者,是不能仿造的。这给公众带来了很多方便。
此后,一枚钱的重量及形制固定下来。唐朝的开元钱也是按照汉朝的五铢钱样式铸造的,被称为良钱。开元钱十枚的重量二十四铢为一两。因此,在唐朝的账簿上,两的十分之一为一钱,换算为十进制计算。在钱币传到日本以后,铢这一称呼被废除,开始称匁,因此一钱的重量为一匁。
这就是日本钱币的通用算法。将和铜开珎与唐朝的开元钱作比较,以一枚一匁为本位,大的为二文。这些钱在社会上通用。明朝的永乐钱和德川氏的宽永钱都与此重量相同。钱质的优劣在于掺和物如何,这个尚有待分析。通常通过比较钱的重量来定钱质的优劣,使用银钱四文以上者其基准是铜八文折合银二文。
按照这个比率,铜价过贵,一文能买六升谷,应该是十文能买六升米的笔误。布一当为五文也说明铜价太贵。据正仓院文书记载,天平宝字六年的物价为米一斛能换六百乃至九百文,布一段能值一百四十文。当时的钱的重量和质量都很低劣,事实上不到一半的价值。?
在日本铸钱之初,金银由朝鲜半岛输入。因为铜矿匮乏,铜价昂贵,导致振兴铸钱事业也不得不延期。蓄钱叙位的方法流通钱币给交易带来便利,但就其在民间开始流通时的状况而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和铜四年八月,钱货交易,互通有无,而当时百姓尚拘泥于物物交换的旧俗,不解其中道理,稍微进行一些买卖,尚无必要存钱。
因此,朝廷制定法律规定:"从六位以下的官员存钱十贯以上者晋升。"由此可知,当时蓄钱或者存钱者很少。士民将钱当作交税的券牌来使用。在不需要银和铜的时代,这种想法也是情有可原的。同时,因为可以凭存钱进位阶,所以家家有意存钱。
为了达到逐利的目的,可能会有很多贪婪的人偷着铸钱。《律》中称"私铸"属于轻罪,但朝廷想权且用重刑防私铸于未然,制定种种严刑峻法,将私铸者处死,从犯没官为奴,家属、佣人都流放远岛,将铸钱者处以死刑等。此外,朝廷还制定铸钱、叙位之法。正六位以上的官员有十贯以上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借别人的钱来充数者没收其钱,和借给他钱的人一起判处徒刑一年。其他规定与以前的法律相同。朝廷又制定新法,如果无爵位者蓄钱七贯,白丁蓄钱十贯的话,就能进入仕途。和铜五年三月,朝廷又规定:"郡司少领以上者,尽管秉性清廉,精通时务,但蓄钱不足六贯者以后不得选任。"当月,朝廷将权、度、量、衡等颁行天下诸国。这应该属于大宝改制的结果。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
十二铜表法(Law of the Twelve Tables ),公元前452—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公布于罗马广场。但他主要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利益服务,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十二铜表法”就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B>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后,就成为共和时期罗马法律的主要渊源。 第一表 传唤 一、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 二、如被告托辞不去或企图逃避,原告有权拘捕之。 三、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但除自愿外,不必用有篷盖的车辆。 四、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 五、如当事人双方能自行和解的,则讼争即认为解决。 六、如当事人不能和解,则双方应于午前到广场或会议厅进行诉讼,由长官(magistratus)审理。 七、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 八、日落为诉讼程序休止的时限。 九、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出庭。 第二表 审理 一、诉讼标的在一千阿斯(As,罗马铜币名,约金衡制一磅)以上的,交誓金500阿斯。标的不满一千阿斯的,交誓金50阿斯,关于自由身份之诉,不论此人家产的多少,一律交50阿斯。 二、审理之日,如遇承审员( Jndex)、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hoste)……,则应延期审讯。 三、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 四、即使是盗窃案件,亦可进行和解。 第三表 执行 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二、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四、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 五、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 六、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 Tiber)外的外国或杀死之。 七、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八、对叛徒的追诉,永远有效。 第四表 家长权 一、对畸形怪状的婴儿,应即杀之。 二、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纵使子孙担任了国家高级公职的亦同。 三、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四、夫得向妻索回钥匙,令其随带自身物件,将其逐出。 五、婴儿自父死后十个月内出生的,推定其为婚生子女。 第五表 继承和监护 一、除维斯塔( Vesta)贞女外,妇女终身受监护。 二、在族亲( agnatio)监护下的妇女,其所有要式移转物( res mancipi)不适用时效的规定;但妇女转让其物时,曾取得监护人同意的,不在此限。 三、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四、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herees sui),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五、如无族亲时,由宗亲(genhies)继承。 六、遗嘱未指定监护人时,由族亲为法定监护人。 七、精神病人(Friosus)因无保佐人时,对其身体和财产由族亲保护之;无族亲时由宗亲保护之。 浪费人( prodigus)不得管理其财产,应由其族亲为他的保佐人。 八、获释奴( libertus)未立遗嘱而死亡时,如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归恩主所有。 九、被继承人的债权和债务,由各继承人按其应继分的比例分配之。 十、遗产的分割,按遗产分析诉处理。 十一、以遗嘱解放奴隶而以支付一定金额给继承人为条件的,则该奴隶在付足金额后,即取得自由;如该奴隶已被转让,则在付给让受人以该金额后,亦即取得自由。 第六表 所有权和占有 一、凡依"现金借贷"(nexum)或"要式买卖"(mancipium)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 二、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三、使用土地的取得时效为二年,其他物品为一年。 四、妻不愿依一年使用时效而缔结有夫权婚姻的,则应每年连续外宿三夜以中断时效的完成。 五、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 六、于诉讼进行中,在长官前对物的所有权有争议时,应裁定该物归事实上的占有者,或认为合适的人暂行占有。 有关自由身份之诉,应裁定由主张该人为自由人的一方占有所争的对象。 七、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八、凡依"要式卖买"或"拟诉弃权"(ceessio in jure)的方式转让物品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九、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十、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改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十一、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 第七表 土地和房屋(相邻关系) 一、建筑物的周围应用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三、有关园子……祖产……谷仓……的规定(原文有缺漏)。, 四、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 五、疆界发生争执时,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解决之。 六、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宽度,直向为八尺,转弯处为十六尺。 七、如供役地人未将道路保持在可供通行的状态时,则有通行权者得把运货车通过他认为适宜的地方。 八、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九、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十、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八表 私犯 一、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二、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 (原文为memberum rupsit)。 三、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四、对人施行其他行为的,处25阿斯的罚金。 五、对他人的偶然侵害,应负赔偿责任。 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 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但如他人的果实落在自己的田中而被牲畜吃掉的,则不需负责。 八、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不得擅自把一地的庄稼移置他地……。 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十、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十一、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 十二、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十三、白日行窃,除用武器拒捕外,不得杀之。 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 Tarpeio)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 偿损失。 十五、正式搜查赃物时,搜查人应赤身光体,仅以亚麻布围腰,双手捧一盘。凡以正式方式在窃贼家搜出赃物的,以现行盗窃罪论处;如以非正式方式搜出或在他处查获的,则处盗窃者三倍于脏物的罚金。 十六、对非现行盗窃提起的诉讼,仅得处盗窃者两倍于赃物的罚金。 十七、对盗窃的物件,不适用取得时效的规定。 十八、利息不得超过一分( uncia),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十九、受寄人不忠实的,处以双倍于所致损害的罚金。 二十、监护人不忠实的,任何人都有权诉请撤换;其侵吞受监护人财产的,处以双倍于该财产的罚金。 二十一、恩主被保护人( clientes)的,"应作祭神的牺牲品"(原文为sacer esto)。 二十二、法律行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事后拒绝作证的,即为"不名誉者",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亦不得请他人为之作证。 二十三、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 二十四、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一只祭神,以代本人。 二十五、施魔法或以毒药的,处死刑。 二十六、夜间在城市举行扰乱治安的集会的,处死刑。 二十七、士兵或其他社团的成员,得订立其组织的章程,但以不违背法律为限。 第九表 公法 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二、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Comitia Cenuriata)的权力。 三、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 四、执行死刑时由刑事事务官监场。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 五、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 六、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第十表 宗教法 一、不得在市区内埋葬或焚化尸体。 二、对丧事不宜过份铺张……,火葬用的木柴,不得用斧削光。 三、埋葬或火化时,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紫色的以一件为限,奏乐的人以十名为限。 四、出丧时,妇女不得抓面毁容,也不得无节制地嚎哭。 五、不得收集死者的骸骨为之举行葬礼,但死于战场或异邦的,不在此限。 六、禁止:对奴隶的尸体用香料防腐;举行丧事宴会、奢侈地洒圣水、长行列的花环、用香炉焚香。 七、如果死者本人或其奴隶和马,因受奖而获得的花环,则在丧礼期间,准死者或其亲属佩戴。 八、不得为一人举行二次丧礼,亦不得为他备置两付棺木。 九、死者不得有金饰随葬,但如牙齿是用金镶的,准其随同火化或埋葬。 十、非经所有人同意,不得在离其房屋六十尺以内进行火葬或挖造坟墓。 十一、墓地及坟墓周围的余地,不适用取得时效的规定。 第十一表 前五表的补充 一、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第十二表 后五表的补充 一、对购买牲畜供祭神之用而不付价金,或出租牲畜将租金供祭神之需而租用人不付租金的,则债权人有权对债务人的财产实施扣押。 二、家属或奴隶因私犯而造成损害的,家长、家主应负赔偿责任,或将其交被害人处理。 三、凡以不诚实的方法取得物的占有的,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处理之,如占有人败诉,应返还所得孽息的双倍 四、系争物不得作为祭品,违者处该物价款双倍的罚金. 五、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法律条文反映了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早期的情况。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债务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将其变卖为奴或处死。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可把子女出卖为奴。该法典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继承法既实行遗嘱自由,又规定财产在氏族内继承;惩罚方法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这表明当时社会中还存在氏族制度的残余。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字的故事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
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种植业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0000年至8000年前为原始刀耕或火耕阶段;8000年至5000年前为原始锄耕或耜耕阶段;5000年至4000年前为发达锄耕阶段。在生产工具上,这一时期完成了由“刀耕火种”向发达锄耕的进化;在耕作制度上,完成了由年年易地的生荒耕作制向连种三五年撂荒三五年的轮荒耕作制的转变,土地利用率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作物种类有一定增加,北方旱作粟、黍常见,南方水稻籼、粳并存,大麻、苎麻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葫芦、白菜、芹菜、蚕豆、西瓜、甜瓜等也已开始栽培。因原始农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由以前游移和季节性的野营生活逐渐转入定居生活,男子在农业生产中渐居主要地位,从而实现了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变。
在原始畜牧业方面,经长期圈养驯化,家畜种类有所增加。河北武安磁山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有家猪、家犬和家鸡的遗骨出土,说明七八千年前中原地区已有原始畜牧业。稍后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又有牛的遗骨出土。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马、山羊和绵羊的遗骸。至此,在我国北方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俱全的畜牧业已具雏形。在中国南方,养猪之历史可上推至8000到10000年。浙江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水牛和家犬的遗骨,说明六七千年前以饲养猪、狗、水牛为内容的南方畜牧业已初步发展。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个半割的、似丝的茧壳”。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又发现一批丝织物,说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国已开始养蚕缎丝,纺织技术已具相当水平。
三、粗放农业阶段
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粗放农业阶段。
夏代是原始公社开始解体并逐渐走向奴隶社会的时代。私有财产已经萌发,土地制度由农村公社制蜕变为奴隶主国家所有制。国王拥有全部土地,并将其分封给诸侯和臣属,最后由“庶民”进行耕种,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由于国家统治形式的确立及分层分区管理,从而在制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夏代政府机构中设立有专门掌管水利灌溉的官职。有组织的奴隶劳动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因此,夏代大规模治河导水及沟洫体系的建设,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禹治水的故事便是这一历史的生动写照。夏代人民还首开天文科学,并根据农耕经验,结合农事发展,制定了指导和规范农业生产的历书和历法。当时谷物酿酒业已形成,成为农产品加工的先声。陶器的发明为谷物食料的处理提供了有效方法,也为金属冶炼创造了基本条件。夏代后期,青铜器已经出现,对后来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产生了划时代影响。
商代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它持续了6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商代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都有长足发展,农业已成为社会主要生产部门,农具制作较夏代更为精细。商后期农具除木、骨、石器外,已有少量青铜农具。商代还开创了井田制,以630亩地划为9区。1区70亩为公田,其余8区各授一家,借8家之力助耕公田,私田不再纳贡。这一赋税形式,对解放奴隶生产力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元前11世纪,西周取代商朝,中国步入一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大转变时期。西周继续实行分封政策,促使封国户口增殖,田地扩大,富源开阔,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
西周继承夏代沟洫和商代井田体系,施行井疆沟洫制。木制农具和青铜农具均有大量增加。随着中原人口的增加,作物种类也日趋多样化。除谷、豆、麻之外,蔬、果种植发展迅速。蔬菜品种有直根类、薯芋类、嫩菜类、葱类、柔滑及香生菜类多种。果树有落叶果树带和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果树品种40余种。
在畜牧业方面,西周已发明了马匹去势术,牲畜内外科病症的治疗也积累了初步经验。在林业方面,西周时注重用养结合,设有“虞人”,专司护林工作,并对树木采伐年龄及采伐季节作了规定。
西周时代国家上层建筑已相当完备。各级组织均有首长领其事,如闾师、闾胥、族师、乡大夫、乡师等。他们经常的工作就是向村社农民传达政府命令并组织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第二节 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
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公元前770年周朝东迁后,国力日趋衰弱,不再有控制分封诸侯的力量,从而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而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催化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嬗变。战国时期,“七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为了能在兼并战中取得胜利,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变法和改革。在政治上,奴隶主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被废止或削弱,封建地主阶级逐渐登上政治舞台。在土地制度上,长期沿袭的井田制逐渐消亡,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在赋役制度上,奴隶主贵族的“贡、助、彻”被废除,代之以按地亩征税的赋役制度。在经营方式上,改“千耦其耘”为个体经营。所言这一切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从事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进入铁器时代,铁制农具的使用已较普遍。与铁犁相配,牛马被用于农业,从而实现了农业动力上由人力耦耕向畜力耕作的革命性变迁。铁犁与牛耕并举,相辅相成,使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有了突破性发展。如《吕氏春秋?6?1上农》所言:“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些进步均为封建制度的最终确立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铁器的应用和推广也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和井灌提供了有效手段,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应运而兴。如中国最早和最大的陂塘蓄水工程“芍陂”、魏国修建的漳水渠、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及我国古代最长的人工灌溉渠道郑国渠等,为保障当时农业的稳产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人们对土壤和农作物有了更多的认识。“五谷”的概念已经形成,并注意到了开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们认识到“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给庄稼施肥可增加产量;种庄稼要深耕、熟耰(碎土)、易耨(除草),才能获得好的收成。周时的起亩作垄技术至战国时因犁耕有了发展,形成“畎亩法”、即在高燥田里将庄稼种于垄沟以防旱,在低温田中将庄稼种在垄青以防涝。由于积累了这些经验,西周时那种垦种休闲交替的易田制渐被废弃,耨地实行连种,一年一熟,部分发达地区还试行复种,两年三熟,从而实现了耨作制度上的重大转变。
这一时期,园艺业也有了较大发展,周以前虽然也有蔬菜和果树栽培,但多作为农业的补充而存在。春秋战国时,农圃已经分工。当时栽培果树有20种以上,食用蔬菜有40余种,其中人工栽培者十余种。由此,独立的园艺业初步建立。
此期畜牧业也有相当大的发展。在西部游牧区,牧业渐成规模,战争中俘获的牲畜常以万甚至10万计。在广大中原地区,因战事、犁耕和积肥等多种需要,六畜被普遍饲养。以外形来鉴别家畜优劣的相畜术已具相当水平。名传千秋的相马专家伯乐和相牛专家宁戚就活跃在这一时代。为了保障畜牧业的发展,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牧业机构和“牛人”、“羊人”、“校人”等畜牧官员,同时还制定了各种畜牧法规。湖北云梦出土的战国“厩苑律”竹简堪称世界最早的畜牧法规。
因战乱和连年滥伐,原始林遭到严重破坏,迫使政府不能不重视森林的养护和种树。当时设有“山虞”和“林衡”等林官。严禁滥伐,严防山火,将植树造林已作为利国利民的长久之计。
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
秦灭六国后,结束了诸侯纷争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车轨和文字,大规模移民西北和五岭,修筑堤防,疏浚河道,这一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王朝继承了春秋战国时的农本思想,将重农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实行轻徭薄赋、垦荒实边、兴修水利、奖励力田、劝业农桑等一系列重农政策,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汉武帝对水利事业的重视,汉代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发展。仅国都所在的陕西关中就兴建了六辅渠、龙首渠和灵轵渠等水利工程(图9-2)。山西引汾水和黄河水,河南汝南和安徽西部引淮水,山东引巨定泽水和汶水,等等。井渠法传到新疆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地下灌溉渠道—坎儿井,解决了干旱地区开渠塌方或沙土漏水和蒸发量大的难题。此外,这一时期还创造了放淤压碱,成为后来治理盐碱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冶铁业的迅速发展和冶铁工艺水平的提高,此期铁农具的种类大为增加,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农具已完全铁器化。犁壁的发明使犁在破土松土的同时增加了翻土、灭茬、压草、开沟、作垄的功能,使得耕作更有效率。秦汉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搜粟都尉赵过在陕西关中推行“代田法”时,用的就是“二牛三人”的牛耕。铁犁的广泛应用和牛耕的大力推广是汉代农业发展的两项重大措施,对我国农业精耕细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汉代我国还发明了世界最早的条播机—耧车。它改原先的撒播为条播,将开沟、下种甚至施肥等作业合而为一,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播种均匀且节省种子。《齐民要术》称之为“省力过半,得谷加五”。耧车18世纪传入英国,经塔尔改进后成为当时通行于欧洲的畜力条播机。
秦汉时期,在耕作技术方面,进一步改进垄作法,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逐渐形成了耕、耙、磨、压、锄相结合的防旱保墒耕作技术体系,创造了用力少而得谷多的旱作农业传统。因冬麦的推广,汉代时轮作复种制初步发展。在施肥方面,也创造了基肥、种肥、追肥等一系列施肥技术。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已完全成形并广泛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此期,园艺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出现了一些有相当规模的果园和菜圃,栽培和管理技术也明显提高。
畜牧业方面,相畜术、畜禽良种的选育、牲畜杂交和杂交优势的利用,以及畜禽的饲养管理均有一定进步。在中兽医方面,脉学和症治、阉割去势、本草学方面都有进展,并且制定了一些防疫制度。养蚕业与蚕桑技术继续发展,中国的丝织品和养蚕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至西亚。
此期,人工养鱼和人工造林也进一步发展,渔业和林业逐渐成为农业中独立的生产部门。
总之,秦汉时期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无论从经营思想、农学理论,还是技术体系均已基本形成。
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土地制度仍然是秦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继续。但此期国军事的需要,屯田制有较大发展,如曹魏时期的军屯与民屯和南北朝的屯田。无论军屯还是民屯,土地所有权都属国家。屯田按军事组织进行,屯垦工作与军事活动相结合。
这一时期,因豪强割据,水利事业废多兴少。但南朝各代比较重视水利建设,宋、齐、梁、陈相继修复了芍陂堤堰,溉田万顷。
随着钢铁冶炼和加工业的发展和提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性能有较大改进。后魏《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农具有20余种,不少是汉代未见记载的。从出土农具看,这些农具全都通过白口铁柔化而制成。
这一时期传统农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谷田必须岁易”,连作“莠多而收薄”等记载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合理轮作的必要性。合理轮作不仅有利于消灭杂草,减轻病虫的危害,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已经从野生绿肥作物的利用发展到有意识栽种绿肥作物,并且将绿肥作物纳入轮作体系,开创了绿肥作物轮作制。《齐民要术》记述了谷、瓜、葵、葱等多种作物与绿肥作物的轮作复种,称之为“美田之法”。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良种,这一时期还创建了“种子田”,进行良种繁育。单种单收、精心管理、防止混杂,较汉代“穗选法”有了一定的进步,奠定了我国传统选种和良种繁育的基础。据西晋郭义恭《广志》记载,粟的品种有11个,稻的品种有13个。《齐民要术》中粟的品种增至86个、水稻品种为24个。
在植物保护方面,农业防治增加了作物抗虫品种的选育及轮作防病等新内容。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总结了利用捕食性天敌昆虫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的经验,开创了“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新篇章。
在园艺方面,北方黄河流域栽培果树的种类与汉代相比变化不大,但南方栽培果树有显著增加,如柚、枇杷、频婆子(又名凤眼果)、韶子(又名毛荔枝)、海枣、古度树、枸橡等,而且出现了一些大面积果园。栽培的蔬菜种类也从东汉时期的20多种增加到30多种。蔬菜栽培技术发展了留“本母子瓜’作种、大蒜“条中子”及促使莲子早发芽等方法。窖藏鲜菜的技术较汉代进一步完善。
在畜牧兽医方面,因征战、驿传及农副业生产的需求旺盛,促使养马业蓬勃发展;家畜远缘杂交产生了骡子;相马术已有成套标准,相牛、相猪也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家畜的阉割和兽医内外科均有一定进步,尤其是北魏时期对猪的阉割法的改进,使出肉率显著提高。
这一时期我国蚕丝生产在农业中仍占较大比重。敦煌为丝绸商业交易之地,南方蚕丝业发展更为迅速。这时人们认识到了孤雌生殖现象;学会了用低温控制蚕卵化性;发明了盐渍杀蛹储茧法。
我国很早就认识到蜂的用途,3000多年前已开始食蜜。有关蜜蜂的人工饲养最早见于西晋文献。张华《博物志》记载了人工养蜂蜂种的来源及收取蜂蜜的时间和方法。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渔业生产仍以捕捞为主,但已经试行人工养鱼。南北朝墓葬出土有养鱼的陶器涌。《齐民要术》也介绍了养鱼致富的经验,包括鱼的习性、鱼池规模、放养量、雌雄鱼的比例及鱼池蓄水的深度。
第三节 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经济重心一向在黄河流域。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公元3世纪时依然地广人稀、文化落后,农业生产基本上仍然是“火耕水耨”的粗放经营。虽经汉、晋、南朝的持续开发,经济渐成规模,但与同时代的北方相比,仍逊色许多。这种状况直到隋唐五代时始有改变。
一、南方传统农业的兴起
唐朝初期,社会经济曾有过一段空前繁荣的时期。但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崩溃,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历时7年的安史之乱使北方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南方因未受战乱直接侵害,社会生产相对稳定;而大量北方人南下,带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南方农业迅速发展,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西汉以前我国的灌溉工程大都在北方,东汉后开始向南方推进。南北朝时北方陷于破坏停滞状态,南方则进一步发展。中唐以前,南方灌溉工程仅23起、防洪排涝工程3起、运输工程3起。中唐以后,灌溉工程猛增至938起、防洪排涝工程7起、运输工程8起。水利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江南日益繁荣,出现了“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的局面。
在农具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标志着我国南方水田耕作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增加了犁评,可调节深浅,犁壁与犁铧面不连续,可以起到碎土和翻土的作用。中国犁自此基本定型。曲辕犁的出现和耖耙的推广,促进了耕作技术的发展。经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了耕、耙、耖、耘、耥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技术体系。这一时期,随水田冬作的发展,一年两熟制在南方初步发展。
在园艺方面,此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不少果树和蔬菜品种;嫁接理论与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创造了蜡封果蒂的保鲜贮藏技术;开始了食用菌的人工培养;茶叶生产及茶叶栽培技术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在畜牧业方面,相畜术进一步发展;创立了马籍和马印制度;引进了大宛马、康居马和波斯马等国外优良畜种。在兽医方面,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兽医教育机构,仅太仆寺中就有600余位专职兽医。解剖、针灸、脏腑学说及兽医外科等方面均有进展。
隋唐时期,我国蚕桑业相当发达,生产中心也从黄河流域移至南方。
二、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宋元时期,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东南太湖地区已成为国家经济命脉,农业生产水平远远超过北方。唐代后期,南粮北济最高年额不过300万石,北宋则超过700万石。
南方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发展。宋代人口高峰时全国人口约1亿。因耕地不足,出现与山争地、与水争田的现象,导致梯田、圩田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芜湖万春圩田40万亩,江东络官圩80万亩。
宋元时期农具的发展在历史上是空前的。这主要表现在新农具的大量涌现和农具所具备的各种特点上。可以说,传统农具到这时已基本完备且趋于定型。
宋元时代,多熟制迅速发展,双季稻种植面积扩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三季稻。农业内部生产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作物种植范围扩大。麦在南方长足发展,有不减“淮北”之势,成为稻田的主要冬作。因大豆需求增加,大豆种植日渐普遍,以至王祯《农书》称之为“济世之谷”。棉花的发展突出。北宋时期中棉栽培仅限于两广和闽滇地区,非洲棉也多在新疆和陕西栽培。但宋末元初,中棉已扩展至江淮流域。因植棉比之蚕桑,“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比之种麻,“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倍受人们喜爱,种植范围不断扩大。
此期土壤肥料的理论与技术也有一定突破,创立了“地力常新”论。肥源进一步扩大,肥料积制方法不断改进,施肥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
园艺方面,原来主要在岭南种植的橙、橘、香蕉、荔枝、龙眼等,在宋元时分别向闽、浙、赣、川、苏等地推移,扩大了种植区域。
畜牧业在宋代北方汉族地区远不如汉唐,但元代有一定发展。南方畜牧多养牛、羊、猪、鸡,并以猪、鸡最多。此期,优良品种“湖羊”培育成功,淡水养鱼业也有较快发展。
。。。。 1000字真的概括不来
赵充国招抚西羌有怎样的典故?
罗马皇帝派了一位大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按礼仪向孔夫子下跪,请求赐予文字。此时孔夫子正在吃饭,口无二用,无法答复,于是用筷子夹了几茎豆芽菜放在大使的帽子里。大使带回罗马,就成为今天流行全世界的罗马字母。
另外传说,西方《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在汉字里早有反映,说汉字的“船”字,左边的“舟”就是诺亚方舟,而右边的“八”与“口”,正是诺亚的一家八口。
汉字是先民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见鸟兽蹄远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造的,体现了先民们审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独特思维方式。今观汉字,能从其演变窥得历史人文。
“夫”———冲破天的气概
甲骨文的“夫”生动展示了男子汉大丈夫的形象。从“大”,在“大”字上加一横。“夫”表示已长大的人,一横表示的是绾头发的簪子。古时童子,即未成年的男子的头发是披发,成年后,即到了20岁以后,男子要举行加冠之礼,将头发绾成髻子用簪子束在头顶上。束发加冠后,表示男子成了“夫”,即大男子。由此可见,“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其实“夫”表示这个男子已经成熟、长大。如汉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其意思是说假如一个成年男子不耕种,有人就要挨饿。
古代称身高一丈的男子为“丈夫”,“丈夫”就是大男子的意思。不过我们不要认为古人比现代人身材高,这是因为古制1尺约相当于今天的0.6尺,也就是说古代的大丈夫,即使是个子最高的人也不过2米。男子成年后,就要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因此“夫”引申为从事不同体力劳动的人。如《左传?隐公元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其意思是诸侯和大夫要治理好自己的封地时,见到那些邪恶之事,就必须像种田的人见到田中的恶草那样一定要根除。其中的“农夫”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男子。另外还如“渔夫”、“船夫”、“车夫”等。
对“夫”字,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夫”是表示过了某一高度的人。其中的“大”是正面的人形,在“大”的上面加一画,表示达到这一高度的人才可称“夫”。《周礼?乡大夫》中记载:古代的征兵制度规定,国(都城)之男子七尺以上,野(相当于今之农村)之男子六尺以上,都可服役,即在征兵的范围之内。由此看来,当时征兵的条件只看身高,而不论年龄。这就是《左传》中为什么记载有二毛(头发已经发白,即年纪很大的)兵。
“夫”字的造型,不只表示一般的男子,它其实向人们展示男子中有志之士的风采。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夫”是这样构形的:“夫”字中的“人”是象形字,即“人”的形象,当“人”把两手张开,就成了“大”,即“大人”。但是,在人们看来,再大的事物也大不过“天”,所以造字者在“大”字上再加一横,而成为“天”字。而人总是不甘做“天”的奴隶,拜倒在老天爷脚下的,他们有敢于冲破天的气概,所以“天”字出头,成为大丈夫的“夫”字。
“妻”是抢来的
古代的“妻”是抢来的。“妻”字有人认为甲骨文里没有,但陈炜湛先生认为甲骨文中已有“妻”字,“妻”的配偶意思也十分明显。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一望便知古“妻”字中有一个或跽或跪的被奴役的女子形象,这个女子的头发显然是飘散的,另外加一只罪恶的手,这只手正伸向女子的头部,将她的头发抓住。可见“妻”是一个会意字,其意思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的头发。古文的“妻”字生动地描绘了上古社会中抢夺别人的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一种风俗。
抢别人的女子为妻这在古代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古代抢妻的方式是很多的,有的是通过战争公开夺取,将战败部落的女子抢来作为配偶。也有的是暗抢,或者是夜间去抢另一部落的女子为妻。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抢婚习俗当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人们的婚姻中,还保持着一种假抢的情形。所谓假抢,就是这种婚姻是得到女方和女方家长同意的“抢”。现在许多地方流行的娶亲要在天亮之前,或者是在天黑时的习俗,就留有古代抢妻习俗的痕迹。
《说文解字?女部》:“妻,与夫齐者也,从女,从,从又。又,持事,妻职也。”许慎的说解告诉我们,“妻”与“齐”是两个读音相近的字。“与夫齐者”的意思是:在妻妾之中,唯有妻才与丈夫有同等的地位。从字形看,“妻”从“又”,“又”就是手,所以可表示“秉持妻职之义”。古人造“妻”字之所以千方百计表明其比较尊贵的身份和主子的地位,当然是因为在家庭中还有比妻子更低贱的,被妻子支配的妾的存在。不过,在古代的家庭中,妻子对于丈夫来说又永远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也就是说“妻”子不可能与丈夫“齐”,不可能享有平等的地位。
“妻”由“配偶”又引申为动词,指以女嫁人或娶别人的女子为妻。如《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罪也。’以其子妻之。”其意思是:孔子说公冶长这个人(很好),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在监狱之中,但这并不是因为他有罪。因此,(孔子)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李鸿章是清末名臣。一次,他有个远房亲戚赴考,这个人不学无术,接到试卷一看,竟然一题也不会答。此时他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自己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于是在试卷上写道:“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这个不学无术的亲戚竟然将“戚”写成了“妻”。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于是在试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因此,这个亲戚还是落第了。
“兰”———王者之香
甲骨文、金文均不见有“兰”字。《说文解字?草部》:“兰,香草也。从草,阑声。”形声字。“兰”的本义就是兰草。如《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里的“臭”为气味,“兰”显然是指香兰。其意思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共同语言,如兰花一样清香。“兰”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特殊用法,就是常作文人雅士及士大夫之间的一种雅称,亦曰美称。如“兰房”,指文人雅士们的住房;“兰友”、“兰交”,是指文人雅士结交的朋友;“兰言”,既指心意相合之言,又指文人雅士的话语或书信等。再如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其意思是说:在京城(汴京)的郊外搭起帐篷备办酒宴为人送行时情绪很不好,正在恋恋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催促快出发。“兰舟”有人讲乘兰木所造之舟,未必妥当。“兰舟”就是“舟”。这“兰”字已经虚化,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此外还有所谓“兰梦”或称“兰兆”,更是富有传奇色彩。据《左传》记载,盼子心切的郑文公姬妾成群,可就是没人给他生个儿子。有一个叫燕姑的小妾,一天梦见天使给她送来了一束兰花,不久她怀孕了,生的还是一个男孩。文公喜出望外,给孩子取名为兰,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穆公。可见“兰梦”就是美梦,又称“兰兆”,就是怀孕生儿子的吉兆。“兰”的姿态优美,芳香馥郁。古人誉之为“香祖”、“天下第一香”或“王者之香”。“兰”称为王者之香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据《孔子家语》中载,孔子周游列国,从卫国返回鲁国,看见幽谷之中“兰香独茂”,便感慨道:“兰当为王者。”故后人称“兰”为“王者香”。
我国对兰花的栽种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退居于会稽山上,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山上种植了许多兰草,以迷惑敌人。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栽兰草的最早记载。
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花鸟,尤其擅长画兰。可就是这样一位画兰花的大师,在南宋沦亡后,隐居苏州之时,他笔下的兰花一反常态:花叶零落散乱,无土无根。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看他画的兰花后,建议道:“这兰花无土无根怎么活呀?还是把根画上去吧!”哪知,郑思肖听了朋友的劝告后竟悲愤满腔,扔下画笔,长叹道:“土地都被外人夺去了,叫我的兰花长在何处啊!”原来,他画“无根兰”,是藉以抒发爱国情怀与亡国之痛。
兰花人们又将它称之为“空谷佳人”。除了它的美之外,还有它那“无人亦自芳”、“坚贞还自抱”的气质品格,更为世人所称道。所以有人把兰花放在“岁寒三友”的松、竹、梅之上,说:“岁称三友,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兰独并有之。”正因为如此,兰花才博得人们的广泛厚爱。
“风”———风月无边
“风”在甲骨文中看上去像一只传说中的凤凰。此字实为凤凰的凤的本字,象形。而“风”这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既难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又难以描画出具体的形状,因而将“凤”字借用为“风”。如甲骨文中的“大风”就是“大凤”,“小凤”就是“小风”,“不凤”就是今天不刮风。
到了小篆时代,人们将“凤”字还给了“凤凰”,而造了一个“风”字,“风”为“风”的繁体字。《说文解字?风部》:“风,八风也。……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六书故?动物四》:“天地八方之气吹嘘鼓动者命之曰风。”可见“风”的本义就是指自然界空气流动的现象。古人认为“风”动而虫生,因此用“虫”作“风”字的意符,“凡”字作声符,新造“风”字。《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其意思是大地发出来的气叫做风。
由于“风”与“空气”关系密切,因而引申出“风气”、“风俗”的意思。如《吕氏春秋?音初》:“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高诱注:“风,风俗。”其意思是:因此听到那个地方的音乐就可以了解那里的风俗,考察那个地方的风俗,就可知道那里人的志趣。由于“风”指“风俗”,因此引申指“民间歌谣”。如《诗经》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类。自《周南》至《豳风》合称为十五国风,收诗160篇。宋朱熹《诗集传?国风一》:“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风”指民歌、民谣。
历史上关于“风”字的故事也不少。宋代大散文家范仲淹在浙江做地方官时,在富春山上的钩台上造了一座严子陵的祠堂。祠堂落成后,范仲淹为之写了《严先生祠堂记》一文。记中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文章写好后,将此文送给友人李泰伯看,李看后赞不绝口,随后对范仲淹说:“如果诗中改动一个字,那就更完美了。”范仲淹连忙请教。李泰伯说:“诗中写云山江水的话,意境很大,后面用一‘德’字来承接,便觉得有些局小,而且太呆板。把‘德’字改成‘风’字,你看如何?”范仲淹听了,连声说好,马上就把“德”字改成了“风”字,并且尊称李泰伯为一字之师。
清代著名画家李方膺有一次到朋友家里做客。席间话题突然转到绘画上来,有人说:“世上什么东西都好画,就是有一种东西画不了!”另一个人问他是什么东西难画,那个人只回答了一个字:“风!”
在场的人听后都默不做声,心里都承认风确确实实是一种难画的东西。
这时李方膺站起来说:“能!风也能画。”
在座的人愕然。李方膺当场挥笔作画,一会儿,他果然把“风”画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见到的《风竹图》。看了李方膺的《风竹图》,有人评价说:“李方膺不仅把风画出来了,而且把风声也画出来了。”
游泰山的享受,除了自然风景之外,便是登泰山途中的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字石刻。20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到中国来访问。一天,他们登临泰山时,见盘山路一侧的石壁上刻着“二”两个字,这两个字引起了这些日本客人的极大兴趣,却不解其中的意思。于是便询问陪同的中国学者。不料,陪同的人也被这两个古怪的字难住了,他们只好答应客人回去查询。
游山归来,日本学者追问“二”的读法和意义,于是陪同者翻遍典籍,多处走访专家学者,都没有解开此谜。
不久,此事传到北京。有人带着临写的这两个字到中国科学院去请教郭沫若。郭老看了这两个字,沉思了一会儿,提笔在“二”两个字的外边各添上两笔,于是便成了“风月”二字。然后郭老笑着说:“这两个怪字的意思是‘风月无边’。这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而已。”后来,当代书法家谢逢松以“二”二字为上联,并题写了下联。他的下联是“年华”,并在“年”和“华”两个字上各加了一个方框,其意思是“有限年华”。这种文字游戏确实玩得很有水平。
234回答者: chishengshao - 四级 2008-11-8 13:14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有关汉字的故事 114 2009-11-15 有关汉字的故事 急!!! 288 2009-4-1 有关汉字的故事笑话 1048 2008-11-29 那里有有关汉字的故事 695 2007-11-2 错别字的故事、有关汉字的故事. 650 2007-3-5更多关于字的故事的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更多
0回答 30 求以植物喻坚强不屈精神和以梅喻人的古诗各一首急 0回答 让男友来我家里 不发生关系实际么 他欲望很强烈的那种人 平时就总跟我... 1回答 跪求左晴雯所有系列书,包括烈火青春,东邦,十二生肖 silawy@126.com 0回答 5 春天的古诗 2回答 50 办理户口迁移除了《准迁证》和结婚证还要要身份证吗 0回答 有什么关于“桥”的古诗句?最好带解析 2回答 支付宝实名认证的时候有个身份证认证的,那个身份证要和 提现时的那张... 0回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 人和 是胜利的前提 这一观点在当前社会也有一定意... 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
其他回答 共 5 条
检举 给你一个网址,你自己去看去:回答者: 烨泓·余 - 一级 2008-11-10 20:04
检举 唐代有个武则天,她做了皇帝之后,想要取个新的名字,却又觉得现有的这些字都不足以表达她现在的光辉,于是她想要自己造一个字,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zhao!!
回答者: 7671482 - 一级 2008-11-18 19:58
检举 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参考资料:
回答者: lvshjie - 一级 2008-11-20 19:45
检举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还有相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幺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但鬼为什幺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的?
羌族是我国西部古老民族之一,散居在今甘肃、新疆南部,青海、西藏东北部和四川西部。远在先秦时,羌人已见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两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出游谷,以产牧为业。”羌人有火葬习俗,“羌人死,燔而扬其灰”。战国初年,羌人无弋爰剑(羌人谓奴为无弋,以爰剑尝为奴隶,故因名之),称雄于河、湟问,爰剑及其子孙,从此即成为羌人世袭酋长。以后羌人人口逐渐增殖,分为很多部落,“或为氂牛种,越离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电;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
西汉初年,匈奴强大,羌人臣服于匈奴,一部分请求内迁。汉景帝允许研种(爰剑五世孙研时武力最强,固以为种号)留何率族人迁于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安故(今甘肃临洮南)、临洮(今甘肃岷县)、氐道(今甘肃西和西北)、羌道(今甘肃岷县南)。为了反击匈奴侵扰,汉武帝在河西列置四郡,以隔绝羌人与匈奴的联系,并派军队进入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一带),在今甘肃永登县境筑令居塞。羌人曾与匈奴连兵十余万攻令居塞,围袍罕(今甘肃临夏西南),汉遣李息等率兵十万征服了羌人,并设护羌校尉统领。昭帝时,又置金城郡,辖地西及湟源,等恐怒,遂联络小种背叛犯塞,围攻城邑,杀汉长吏。安国为羌人所击,失亡车重兵器甚重,退至令居,将上述情况上报朝廷。时赵充国年已七十余,自荐将兵到金城,解决西羌问题。
赵充国(前137—前52),字翁孙,原为陇西郡上邦(今甘肃天水)人,后徙金城郡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早年为骑士,以六郡(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熟读兵法,明晓周边少数民族事务。武帝时,赵充国以假司马从式师将军李广利进击匈奴,为匈奴骑兵包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甚多。赵充国率百余名壮士陷阵突围,身被二十余创,式师大军因此解围。以战功拜为中郎,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将兵击定武都氐人,迁中郎将,还为水衡都尉。又领兵出击匈奴、俘西祁王、擢升为后将军兼水衡都尉。后与大将军霍光定策尊立宣帝,封营平侯。本始年间(前73—前70),又以蒲类将军征匈奴,斩获数百级,还为后将军、少府。
是年六月,赵充国至金城,其时虽有骑兵一万余人,可以渡河进击,但为慎重计,他当夜派遣三名校尉衔枚先渡,渡河后,即建立营阵,大军相继于天明前依次渡河完毕。羌骑约百人来至汉军营旁,赵充国疑为羌人诱兵,不许军士出击。至夜,充国率军登上落都山(今青海乐都县附近),召集诸军校司马说:“假如羌人派出几千人马拒守四望陋(今青海乐都县东南)中,我兵岂得进入,以是知羌人不晓用兵之道。”赵充国率军出征,无论行止都能随时保持戒备状态,并且常以远斥侯(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先计而后战。由于他能够持重,爱惜士卒,因此士兵都乐为其效力。羌人虽然几次派兵挑战,但充国坚守不动。先是罕(同罕)、开(jiān坚)首领靡当儿使其弟雕库至金城向汉西部都尉告密说“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有不少种人在先零军中,都尉乃扣留雕库以为人质。赵充国欲以威信招降罕、开及被劫掠者,以瓦解羌豪阴谋,俟其疲剧,然后出兵进击。乃遣归雕库使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功大小赐钱有差,又以其所捕妻子、财物尽与之。”
是时,汉宣帝已经征集内部兵屯边者六万人,准备进攻西羌。酒泉太守辛武贤为希功邀赏,奏请朝廷于七月上旬进兵,攻打罕、开,“夺其畜产,虏其妻子,复引兵还,冬复击之”。他认为汉兵频繁出击,羌人必然因震惊而破败。汉宣帝将辛武贤的奏疏交与赵充国,令其与校尉以下吏士知羌事者共同研究,是否可行。充国及长史董通年以为,汉军迂回千里,深人击羌,大军粮草转输困难,羌人如据险守隘,以绝粮道,必有伤危之忧。辛武贤以为“可夺其畜产,虏其妻子,此殆空言,非至计也”。赵充国提出宜“捐罕、开闇昧之过,隐而勿章,先行先零之诛以震劝之”,罕、开当能悔过反善,因而赦免其罪,再选择良吏进行抚集,这样可全师保边,实为上策。宣帝乃下其书与公卿大臣讨论,议下者咸以为先零兵盛,而又凭借罕、开之助,如不先破罕、开,则先零亦未可图。于是宣帝乃拜侍中许延寿为强弩将军,拜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古代人物图羌将军,并赐玺书表扬其进攻之策。同时以诏书责备赵充国“欲以岁数而胜微(久历年岁,乃胜小敌)”,令其引兵与辛武贤并进击羌。充国以为将任兵在外,宣便宜从事,以安国家。乃上书谢罪,并向宣帝陈述攻守利害,以为先零首帅杨玉欲为背叛。故与罕、开解仇结约。如果先击罕羌,先零必然来援。击之并无必胜把握,反使先零得以施德于罕羌,以坚其约。羌兵联合,兵马增多,“诛之用力数倍,臣恐国家忧累由十年数,不二三岁而已”。为今之计,宜“先诛先零已,则罕、开之属不烦兵而服矣。先零已诛而罕、开不服,涉(到)正月击之,得计之理,又其时也”。宣帝览毕奏书,批准赵充国的计划。
赵充国率汉军来到先零屯兵处所。羌人由于屯驻日久,不见汉军动静,不免懈弛,望见汉军,皆惊慌放弃车重,欲渡湟水逃走。由于道路险狭,赵充国命令军士徐徐追赶。有的部属认为宜急行追赶,赵充国喻诸军校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回顾),急之则还致死(返还尽力死战)。”在汉军追击下,羌人赴水溺死者数百人,投降及被斩杀者五百余人,汉军虏获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大军到达罕地,赵充国下令军士不许焚烧居所及于田中樵采放牧。罕人闻知,喜相谓曰:“汉果不击我矣!”羌帅靡忘前来归服,充国赐给饮食,欲遣其归谕种人,充国部属皆认为“反虏不可擅遣”。正在争论间,汉宣帝玺书到来,准靡忘将功赎罪。由于汉政府及赵充国对羌人的政策得当,罕羌竟不烦兵而下。
古代风景画其年秋,充国病,宣帝赐书慰问,并命破羌将军辛武贤至屯所,作为赵充国副手,诏令十二月进攻先零羌。当时羌人降汉者已达万余人,充国料其最后必然败坏,欲撤还骑兵进行屯田,以待羌人之敝。奏未及上,会得进兵玺书。充国子中郎将赵印忧惧,恐拂宣帝意旨,使客谏充国因疾昭屯。不必上书争论。充国叹息说:“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为忠言。”遂上屯田奏,大意说:“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臣愿罢骑兵,留步兵分屯要害处,人二十亩,益积蓄,省大费,谨上田处及器用簿。”宣帝览奏,报曰:“皇帝问后将军,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熟计其便,复奏。”充国上书陈述说:“今虏亡其美地荐(稠也)草,愁于寄托远遁,骨肉离心,人有叛志,而明主班师罢兵,万人留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虏,虽未即伏辜,兵决可期月而望”。因条陈“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步兵九校(九部),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一也。又因排折羌虏,令不得归肥饶之地,贫破其众,以成羌虏相叛之渐,二也。居民得并田作,不失农业,三也。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罢骑兵以省大费,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从水上运粮)至临羌,以示羌虏,扬威武,传世折冲(击退敌人)之具,五也。以闲暇时,下所伐材,缮治邮亭(古代递送文书歇宿的馆舍),充人金城,六也。兵出,乘危侥幸(言不可必胜);不出,令反叛之虏窜于风寒之地,离(遭遇也)霜露、疾疫、瘃堕(因寒冷而堕指,瘃音竹)之患,坐得必胜之道,七也。无经阻(经历险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问之势,九也。又无惊动河南大开、小开(皆羌种名)使生他变之忧。十也。治湟眍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伸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桥成军行安易,若于枕席上过也),十一也。大费既省,徭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宣帝对充国所奉仍有疑虑,再次赐报曰:“兵决可期月而望者,谓今冬邪,谓何时也?将军独不计虏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复杀掠人民,将何以止之?将军熟计复奏!”充国奉命复奏曰:“先零羌精兵,今余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饥冻。……臣愚以为虏破坏可日月冀,远在来春,故日兵决可期月而望。……骑兵虽罢,虏见万人留田为必禽之具,其土崩归德,宜不久矣。”他最后恳切地向宣帝表明心迹说:“臣窃自惟念,奉诏出塞,引军远击,穷天子之精兵,散车甲于山野,虽无尺寸之功,蝓(苟且也)得远嫌之便(即无违旨之嫌),而无后咎余责,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之福也。”
赵充国的奏疏每次送达朝廷,宣帝辄令群臣讨论。初时同意充国奏田园风景议者不过什三,后什五,最后则至什八。宣帝诘问前时反对赵充国的大臣,皆顿首服。丞相魏相说:“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指充国)数画军策,其言常是,臣任(保也)其计必可用也。”宣帝于是赐书充国,嘉纳其议,并令其上报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数字。同时,考虑罢骑兵后,恐羌人乘机进犯,亦以破羌、强弩将军数言当击,于是两从其计,诏破羌将军辛武贤、强弩将军许延寿与中郎将赵印出击。结果许延寿降羌四千余人;辛武贤斩首二千级;赵印斩降二千余级;充国所降复得五千余人。宣帝下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
神爵二年(前60)夏五月,赵充国奏言:“羌本可(大约)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饿死者五六千人,定计(以定数计算)遗脱与煎巩、黄羝(皆羌小种)俱亡者不过四千人。羌靡忘(羌首领)等自诡必得(言自己可以承担追回逃亡之责),请罢屯兵!”宣帝同意他的奏请。赵充国整军而还。
同年秋,羌首领若零、离留、且种、儿库共斩先零大豪犹非、杨玉首级及诸羌豪弟泽、阳雕、良儿、靡忘皆率煎巩、黄羝之属四千余人降汉。汉朝廷封若零、弟泽二人为帅众王,其余皆为侯、为君。始设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汉政府的以上措施,促进了羌族地区的发展和羌、汉两族的融合。终西汉之世,我国西部边境地区比较安定,与赵充国的绎略有一定关系。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的?
“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 沈阳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东北沦亡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
十九路军的奋起抵抗(蔡廷锴、蒋光鼐)英勇牺牲。
2、“一.二八”事变
蒋介石 *** 破坏抗日——〈淞沪停战协定〉
十九路军在抗日失败后转战福建广东,在广州市的沙河大街中间,人民立下了一块“十九路军抗日英雄纪念碑 ”。
3、日本为了掩盖侵略事实。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2 溥仪 长春
目的就是为了搞殖民地 扩大领土
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 沈阳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东北沦亡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
十九路军的奋起抵抗(蔡廷锴、蒋光鼐)英勇牺牲。
2、“一.二八”事变
蒋介石 *** 破坏抗日——〈淞沪停战协定〉
十九路军在抗日失败后转战福建广东,在广州市的沙河大街中间,人民立下了一块“十九路军抗日英雄纪念碑 ”。
3、日本为了掩盖侵略事实。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2 溥仪 长春
目的就是为了搞殖民地 扩大领土
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中叶,日本天皇就为 *** 确定了“开疆拓土”的政策。19世纪末叶,日本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国家后,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并将主要矛头对准中国。它先后发动甲午战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进行以争夺中国东北地区为目标的日俄战争,相继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取得在北京和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权、长春至大连铁路的所有权和“附属地”的驻兵权,以及在中国开矿山、办工厂等特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借口向德国宣战,入侵中国山东,占领青岛及胶济铁路,并于1915年向中国袁世凯 *** 提出几乎要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急欲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1927年6、7月间,日本恶迹昭彰的首相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会后,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奏折中提出了“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侵略扩张纲领。1930年初,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严重经济危机冲击日本,1931年达到高峰。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社会动荡不安。日本垄断资产阶级一方面强化法西斯统治,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同时急于从扩大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攫取新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他们加紧从舆论、组织、人事、经费、兵力部署等方面,进行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在经过多方策划和预谋后,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蓄意派兵在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炸毁铁路铁轨,然后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驻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蒋介石 *** 采取卖国主义的不抵抗政策,日军迅速扩大侵略战争规模,侵占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1932年3月,日本一手炮制的伪政权“满洲国”成立。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由此可见,“九一八”事变完全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处心积虑,制定、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产物,是十足的侵略战争行为。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后,并未停止其侵略的步伐,而是以此为基础,步步向中国关内扩张。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1933年1月,日军侵占山海关。3月,侵占热河省多伦等地区。1935年,又策动建立了华北五省“自治”的亲日政权。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丰台地区的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制造了又一起震惊中外的侵华事变———“七七”事变,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全面的侵华战争。至1945年,日军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的许多大中城市和部分农村。
日本帝国主义自“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在长达14年的时间内,犯下了野蛮的战争罪行和反人道罪行。在东北,他们实行法西斯殖民统治,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残酷的军事“讨伐”,在城乡实行白色恐怖。在华北、华中等日军占领地区,他们烧杀*掠,无恶不作。仅在南京,日军就野蛮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对敌后解放区,他们疯狂进行“扫荡”,并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大肆掳掠中国劳工,对其进行野蛮奴役和残酷迫害。他们组建细菌战部队,灭绝人性地用中国活人进行细菌战实验。他们疯狂掠夺中国的各种资源和财产,以填充其日益空虚的国库和应付扩大侵略战争之需。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中国14年间,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以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历史,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列举九一八事变到南京沦陷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事实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在南京失陷期间活埋中国平民 砍杀中国青年 对中国人进行细菌实验 轰炸重庆 潘家峪惨案(全村1000多人,只有100人侥幸逃脱)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哪五省进行扫荡
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何梅协定”签订后,日本又加紧策动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935年9月,日本新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公开声称“必须对组织华北五省联合自治团体的工作予以指导”。10月,日本内阁会议正式通过了《鼓励华北自主案》。接着,河北香河县汉奸在日军掩护下,占领县城,实行“自治”。随后,河北数十县相继“自治”。11月24日,汉奸殷汝耕在通县发表宣言,宣称冀东22个县“脱离中央”“自治独立”,挂起了“冀东防共自治 *** ”的牌子,殷汝耕自任“政务长官”。
与此同时,南京国民 *** 为满足日本侵略者“华北特殊化”的要求,于11月26日释出命令,撤销北平军分会,丢掷了“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方案,任命宋哲元等17名委员,宋为委员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原定12月16日成立,由于12月16日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被迫延期成立。18日在北平强行成立。它虽未公开打出“自治”的旗帜,冀察二省已变相“自治”。那时候,日军在平津街头巡逻,日本的飞机在低空盘旋,坦克车在街道上横冲直撞。大小汉奸结队游行,为非作歹。大批的爱国青年和爱国人士被日本宪兵和国民党特务逮捕。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什么事变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辉“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既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日本分别向沈阳和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像"九一八事变"的事件有哪些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
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
百度历史达人团团队为您答题。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选右边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A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辉“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既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日本分别向沈阳和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企图是:目的是占领东三省,从中获取当地的资源,解决日本所谓的发展问题和经济问题。将满洲从中国独立出来,是“朝鲜-满洲-中国-亚洲-世界”的侵略计划中的重要部分。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例中日甲午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等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