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继承香火的香火是什么_香火伎承世代旺生肖

tamoadmin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1.隋朝婚礼步骤与衣着2.带君字的诗句乾隆六十年十二月。○辛卯。谕、长春宫向有孝贤皇后东珠顶冠、东珠朝珠等件。在彼陈设。因思国家宫殿。俱有定制。若皇后服物陈设宫中。则其地即扄闭清严。未便再行居住。一朝之后。服物陈设一宫。世代相承。禁籞几无余地。况此等贵重物件。原为端闱服饰。自当为世代皇后之用。又何必虚为供奉。致占宫闱之地。朕前降谕旨。以重华宫为每年锡宴之所。将来不应复安神御。当循其旧。以为世世子孙

1.隋朝婚礼步骤与衣着

2.带君字的诗句

继承香火的香火是什么_香火伎承世代旺生肖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

○辛卯。谕、长春宫向有孝贤皇后东珠顶冠、东珠朝珠等件。在彼陈设。因思国家宫殿。俱有定制。若皇后服物陈设宫中。则其地即扄闭清严。未便再行居住。一朝之后。服物陈设一宫。世代相承。禁籞几无余地。况此等贵重物件。原为端闱服饰。自当为世代皇后之用。又何必虚为供奉。致占宫闱之地。朕前降谕旨。以重华宫为每年锡宴之所。将来不应复安神御。当循其旧。以为世世子孙衍庆联情、吉祥福地。即犹此意。所有长春宫供奉孝贤皇后东珠顶冠、东珠朝珠等物。嗣皇帝即位后。皇后即可服用。从此云礽继庆。翚翟增辉。更为无疆盛事。此旨著交内阁、尚书房、内务府、敬事房、各存贮一分。以垂法守。《清实录》

孝贤鸾驭去长春 翟茀钗钿新 长妇承家应有主 珠冠珠串拂轻尘  注:乾隆六十年十二月谕长春宫供奉孝贤皇后东珠顶冠东珠朝珠嗣皇帝即位后皇后即可服用

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泽古无伦。君王亲诔河洲德,检点袆笄倍怆神。  注: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前后膺五等封爵者富察氏凡十四人。孝贤崩后,御祭文字哀婉沉挚,凡平日所御奁具、衣物,不令撤去,照常陈设,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清宫词》

初长春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日:敬修内则,东壁悬梁诗正敬书《圣制太姒诲子赞》,西壁悬《太姒诲子图》,后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德协坤元,西室匾曰:德协六官。(《国朝宫史续编》)  按:圣制,清乾隆制也。宫正中设宝座。辽、金、元大内俱有长春宫之名。见《钦定日下旧闻考》。  长春宫向有孝贤皇后东珠顶冠、东珠朝珠等件在彼陈设。嗣皇帝即位后,皇后即可服用。(清乾隆六十年谕旨)  按:孝贤皇后,乾隆后也。崩于德州,梓宫奉安长春宫。  又按:《啸亭杂录》:孝贤纯皇后性节俭,平时惟插通草、织绒等花,不御珠翠,珍惜金银线索。岁时,进呈纯庙荷包,惟以鹿羊毵毯缉为佩囊,仿先世关外之制,寓不忘本意。又,《清官词》:“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泽古无伦。君王亲诔河洲德,检点神笄倍怆神。”原注略云:孝贤事孝圣最得欢心,高宗称为贤后,故宠侍后族,先后膺五等封爵者,富察氏凡十四人。

咸丰十年元旦,赐廷臣宴于太和殿,偕惠亲王、科尔沁札萨克亲王等,蒙赐饭于长春宫。(《彭文敬蕴章年谱》)

咸丰十一年,上奉母后皇太后居长春宫绥履殿,圣母皇太后居长春宫平安室,每日亲诣问安。(《王氏东华续录》)

按:上,清同治帝也。母后,慈安也。圣母,慈禧也。逊帝淑妃亦曾居此宫。

咸丰十一年十月乙丑,圣母皇太后圣寿节,上诣平安室行礼。(《王氏东华续录》)

长春宫赏亲郡王等饭。(《翁文恭日记》)

按:时同治六年。日记并载:同年,上在长春官问安毕,始到房。上头晕恶心。传懿旨:命即至长春宫看视。(《翁文恭日记》)

按:上,清同治帝也。

长春宫缚出一人,张姓,本京人,住西城,直达配殿咳唾,查究始得其人。问从何来,则满口胡说,类病疯者,交慎刑司讯办。盖自中正殿角门人宫也。(《翁文恭日记》)

按:时光绪六年。日记并载:光绪九年,内监王来和偷窃长春宫御用衣服八件。十年,内监董长庆窃纱绸陈设等物。皆慈禧召对时谕及。

又按:慈安、慈禧,同治时同居长春宫,迨光绪入承大统,慈安移钟粹,慈禧独居长春。

仅赐糖一包而退。(《翁文恭日记》)

按:时光绪七年,慈禧正居长春宫。

慈禧皇太后居体元殿,以远臣不便召见,上命见于养心殿。(《翁文恭日记》)

按:时光绪七年,河南巡抚到京请安。

上龙袍龙褂,诣长春官道喜,递如意。(《翁文恭日记》)

按:时光绪八年,慈禧病好贺喜。

光绪十年十月,自初五日起,长春宫日日演戏,近支王公、内府诸公皆与。医者薛福辰、汪守正来祝,特命赐膳、赐观长春之剧也。即宁寿宫赏戏,而中官撅笛,近侍登场,亦罕事也。此数日,长春宫戏八点钟方散。(闻初八日戏台上焚去假树一株,又楼上一人几被挤落。)有小伶长福者,长春宫近侍也,极儇巧。满洲命妇多报病,惟福锟、崧申、巴克坦布三人之妻入内。闻终日侍立,进膳时在旁伺候一切。传恭邸第四子人内赏戏,递如意。戏台前,殿阶下偏西,设一台,有高御座,向来所无。(《翁文恭日记》)

按:《南亭笔记》:某年,西太后万几之暇,无可消遣,召令唱盲词者入宫,演说诸般故事。

续长春官各殿油饰。西配殿添安抱厦,前后配殿分中开门,官门内改安井字天花,配殿内添安雀替、床张,拆改水房。(《内务府奏销档》)

按:时在咸丰九年。档并载:同治十三年,为慈禧皇太后四旬万寿,修理长春官。又载:光绪十六年,经内务府奏请,由户部按照估需银两十成开放,修理长春宫。又载:光绪二十三年,修理体元殿大殿五间,抱厦三间,东西穿堂六间,东西配殿六间。长春宫院内,东西配殿六间。游廊十四间,东西小院水房四间。其费用并太极殿、永寿宫、乾清官、养心殿、毓庆宫、弘德殿、昭仁殿、钟粹宫等处修理费计算,需十成实银二十八万余两。内务府援照成案,奏请饬下户部筹拨。

初,世祖章皇帝时,选大臣之子傅尔察等十四人,在长春宫读书。至顺治十八年五月,改令人监读书。(《清圣祖实录》)

乾隆十三年三月,大行皇后梓官至京。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官员命妇,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妇女,分班齐集,缟素跪迎。由东华门入苍震门,奉安长春宫。上亲l临视,皇子祭酒。王以下文武官员,俱齐集举哀行礼。越数日,上至长春宫大行皇后梓宫前,再奠酒。翼日如之。(《清高宗实录》)

按:大行皇后,乾隆后,孝贤皇后也,崩于济南舟次。

咸丰十年正月初十日,御长春宫,赐惠亲王、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彭蕴章、穆荫、匡源、林翰、文祥等食。(《清文宗实录》)

按:惠亲王,名绵愉,嘉庆帝第五子,咸丰帝叔父也。

咸丰十一年九月甲寅,上奉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还宫。乙卯,上诣绥履殿问母后皇太后安,平安室问圣母皇太后安。(《清穆宗实录》)

按:时咸丰帝梓宫由热河抵京。同治帝奉母后慈安、圣母慈禧还宫,分居长春宫之绥履殿、平安室,时诣问安。圣寿节、万寿节、元旦、除夕暨诸节令,则恭诣行礼。具见《清穆宗实录》。

同治三年六月戊戌,以红旗报捷,克复江南省城。上诣绥履殿慈安皇太后前、平安室慈禧皇太后前贺喜。(《清穆宗实录》)

按:实录并载:谕内阁略云:本日官文,曾国藩由六百里加紧红旗奏捷,克复江宁省城,逆首自焚,贼党悉数歼灭,并生擒李秀城、洪茌达等逆一折。览奏,与天下臣民同深嘉悦。发逆洪秀全,自道光三十年倡乱以来,由广西窜两湖、三江,并分股扰及直隶、山东等省,逆踪几遍天下。咸丰三年,占据江宁省城,僭称伪号。本年六月,曾国荃率诸将士克收。

同治六年十二月,以江南剿平捻匪,红旗报捷。上诣绥履殿慈安皇太后前、平安室慈禧皇太后前贺喜。(《清穆宗实录》)

按:实录并载:谕内阁略云:捻逆伪鲁王任柱、伪遵王赖文沈,纠众肆扰,流毒中原。经朝廷特授李鸿章为钦差大臣,督师进剿,捷书屡奏。旋毙任逆。复经刘铭传等穷追,赖逆生擒。又载:同治七年七月,以直隶、山东剿平捻匪,上诣贺喜同。并派悖亲王(名奕谩,同治帝叔父)祭告定陵(咸丰陵)。上亲诣寿皇殿行礼,景山关帝庙拈香。

同治十年正月壬辰,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皇太后安,长春宫慈禧皇太后问安。奉两宫幸漱芳斋侍午膳。(《清穆宗实录》)

按:正月壬辰,正月初二日也。慈禧自奉成丰帝梓宫由热河回京,即随慈安住长春宫。至是年,慈安由长春宫移居钟粹官,而长春宫遂为慈禧一入居住。同治帝问安行礼,东西分诣。遇慈禧圣寿节,即诣此宫侍早膳,其奉幸侍膳之所,则两宫同莅焉。实录并载:同治十一年四月,通政使司副使王维珍,请益广孝思以臻豫顺折,掷还议处。五月,谕内阁曰:“御史李宏谟,奏请勤召对一折,览奏实堪诧异。自朕御极后,两宫皇太后垂帘训政,励精图治,惟日孜孜,召见臣工,访求治理。本年入春以来,慈禧皇太后圣躬,时有不适,仍以勤政为心,无间召对。迨三月初旬以后,圣体违和,久未痊愈,始月余未经视朝。然四月二十六日,犹力疾召见军机大臣。嗣因圣体尚未大安,是以连日仍未召见。李宏谟近在京师,岂独毫无闻见?竟以逐日召见为请。喷喷渎陈,冒昧已极。朕意本欲从重惩处,乃我皇太后以广开言路之时,特降懿旨,加恩免其褫革,仍传旨严行申饬。”

长春宫庭中花木与钟粹官同,苹果树独多,实将红熟。行礼毕,太后问何处人、年岁及本地情形。次诊脉。内府大臣太医院跪左,宝田跪右,命先诊脉,余起行至榻前,上施黄纱帐,太后坐榻中。外设小几安小枕,太后出手放枕上。手盖素帕,惟露诊脉之三部。余屏息跪,两旁太监侍立。余先诊右部,次诊左部。约两刻许,奏“由郁怒伤肝,思虑伤脾”等语。太后问:“要紧否?”奏:“求节劳省心,不日大安。”方内先叙病源,次论方剂。草稿呈内务府太医院与诸医看后,用黄笺折子楷书进呈御览,再由御药房配药。(《北行日记》)

按:太后,慈禧太后也。时光绪六年。

又按:《观堂集林》所载《颐和园词》,隐括慈禧一生事迹。钞录如下:“汉家七叶钟阳九,灏洞风埃昏九有。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长征捷奏先。迅扫橇枪回目月,八荒重睹中兴年。联翩方召升朝右,北门独对西平手。因治楼船凿汉池,别营台沼追文围。西直门西柳色青,玉泉山下水流清。新锡山名呼万寿,旧疏湖水号昆明。昆明万寿佳山水,中间宫殿排云起。拂水回廊千步深,冠山杰阁三层峙。瞪道盘行凌紫烟,上方宝殿放祈年。更栽火树千花发,不数名珠彻夜悬。是时朝野多丰豫,年年三月迎銮驭。长乐深严苦敝神,甘泉爽垲宜清暑。高秋风日过重阳,佳节坤成启未央。丹陛大陈三部伎,玉卮亲举万年觞。嗣皇上寿称臣子,本朝家法严无比。问卧起每偕荣寿主,丹青差喜缪夫人。尊号珠联十六字,太官加豆依前制。别启琼林贮羡余,更营玉府搜珍异。月殿云阶敞上方,宫中习静夜焚香。但祝时平边塞静,千秋万岁未渠央。五十年间天地母,后来无继前无偶。却因清暇话平生,万事何堪重回首。忆昔先皇幸朔方,属车恩幸故难量。内批教写清舒馆,小印新镌同道堂。一朝铸鼎降龙驭,后宫髯绝不能去。北渚何堪帝子愁,南衙复遘丞相怒。手夷端肃反京师,永念冲人未有知。为筒儒臣严谕教,别求名族正宫闱。可怜白日西南驶,一纪恩勤付流水。甲观曾无世嫡孙,后宫并乏才人子。提携犹子付黄图,劬苦还如同治初。又见法官冯玉几,更劳式帐坐珠襦。国事中间几翻覆,近年最忆怀来辱。草地闲关短毂车,邮亭仓卒芜蒌粥。上相留都树大牙,东南诸将奉王家。坐令佳气腾金阙,复道都人望翠华。自古忠良能活国,于今母子仍玉食。宗庙重闻钟鼓声,离宫不改池台色。一自官家静摄频,含饴无冀弄诸孙。但看腰脚今犹健,莫道伤心迹已陈。两宫一旦同绵慑,天柱偏先地维折。高武子孙复几人?哀平国统仍三绝。是时长乐正弥留,茹痛还为社稷谋。已遣伯禽承大统,更攀公旦觐诸侯。别有重臣升御榻,紫枢元老开黄阁。安世忠勤自始终,本初才气尤腾踔。复数同时奉话言,诸王刘泽号亲贤。独总百官居冢宰,共扶孺子济艰难。社稷有灵邦有主,今朝地下告文祖。坐见弥天戢玉棺,独留命书盟府。原庙丹青俨若神,镜奁遗物尚如新。那知此日新朝主?便是当年顾命臣。离宫一闭经三载,绿水青山不曾改。雨洗苍苔石兽闲,风谣朱户铜蠡在。云韶散乐久无声,甲帐珠帘取次倾。岂谓先朝营楚殿?翻教今日恨尧城。宣室遗言犹在耳,山河盟誓期终始。寡妇孤儿要易欺,讴歌狱讼终何是。深宫母子独凄然,却似滦阳游幸年。昔去会逢天下养,今来劣受厉人怜。虎鼠龙鱼无定态,唐侯已在虞宾位。且语王孙慎勿疏,相期黄发终无艾。定陵松柏郁青青,应为兴亡一拊膺。却忆年年寒食节,朱侯亲上十三陵。”

又按:《夔笙文稿》:光绪二十二年春,上奉皇太后(慈禧)驻跸颐和园。王鹏运上疏,略日:闻皇上前次还官,乙夜始入禁门。又今之颐和园与圆明园情形迥异。其时承平百年,各署入直之庐、百官待漏之所,规模大备,相习忘劳。今则芜废度已逾三十年,一切办公处所,悉皆草创,俱未完缮。大臣虽仅有憩息之区,小臣之踟蹰宫门,露立待旦者,不知凡几。而缀衣趣马,先后奔走于风露泥淖之中,更无论矣。

又按:《十朝诗乘》:颐和园内德和园与谐趣园邻,为慈禧观剧之所。林畏庐(纾)作《谐趣秋阴图》自题诗云:“内宴传呼供奉班,歌台斜面玉泉山。匆匆记得浑陀舞,弟子于今改盛颜。”“双垂紫袖列朝仪,日午东朝出殿迟。锦帕御床龙衮侍,天颜憔悴有谁知?”“征歌多在德和园,劝善金科久不存。御辇无声秋草合,西风彻夜霁清轩。”“旧柳萧疏傍岸斜,一泓御水长芦芽。八年玉笛收声久,残谱何从问月华。”

承平时,菊部诸伶成隶内府,月有廪饩。每令节圣寿及官闱庆典,必召入奏技,偶邀宸尝,辄蒙赐赉,或给冠服。宫中剧本,别出内制,有名《劝善金科》者,为张文敏(照)手订。又有《鼎峙春秋》、《忠孝璇图》二谱,则庄恪亲王(允禄)所制。夏啸盒(仁虎)《乐师曲》云:

“瑶池昨夜停歌舞,一尺红氍掩尘土。子晋平抛凤翅笙,双成罢击麟皮鼓。白发青衫老乐师,当年供奉霓裳部。投枭一笑博东王,法曲三千献王母。寻常奏技悦天颜,宫锦缠头掷如雨。闻道宵来罢宴还,门前鹤盖纷无数。忽然一夜紫霜飞,龙驭不留返烟雾。寂寂离官掩落花,沉沉旧渚迷芳杜。九重梦远渺人天,一曲歌终即今古。凄绝龟年已白头,抱琴独共斜阳语。”

又按:《宫中档差务杂录》载:慈禧太后祭祖、祭父母所书上下款式:祭祖,上书“先祖父吉二老太爷,先祖母吉二老太太”,又,平行书“祖父景二太爷,祖母景二太太”,下书“当今慈禧皇太后孝孙女敬献衣履、财宝”。祭父母,上书“先考惠二太爷,先妣惠二老太太”,下书“当今慈禧皇太后,孝次女敬献衣履、财宝,祭奠”。

同治十三年,为慈禧皇太后四旬万寿,办理长春宫佛堂、正殿、后殿及体元殿佛堂等处铺设地毯、床毯、帘幔、坐褥、靠背、桌套、杌套等项三百十件,约需工料实银十七万余两。(《内务府奏销档》)

本月初八日巳刻,由内交出头戴小帽,身穿布大衫,手持烟袋、香火,口出“暧”声,走人体元殿,将香火向上抛掷,声言“我来放火”人犯刘振生一名。(清光绪六年十一月总管内务府折)

按:此事经审讯后,以疯汉事之。详《内务府奏销档》。

宣统元年十一月,崇上皇太后徽号,上诣长春宫,恭进母后皇太后奏书。(《宣统政纪》)

按:皇太后,指隆裕,光绪后也。

宣统二年正月初十日,隆裕皇太后万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上诣膳曾无赐坐时,从游罕讲家人礼。东平小女最承恩,远嫁归来奉紫宸。长春宫皇太后前行礼。(《清代内记注》)

隋朝婚礼步骤与衣着

1. 描写龙门石窟的古诗句有哪些

1、龙门山色

劈破层峦一水来,俨然双阙向城开。

千龛佛像唐雕凿,万世神功禹削裁。

[作者]吕维祺,明河南新安人,字介孺,号豫石,万历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后退居洛阳。

[注释]禹削裁:相传 “伊阙”、“龙门”是大禹治水时所凿,故称万世神功。唐雕凿:此系比喻之辞,因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3年) 前后,以后魏、北齐、隋、唐、北宋等各代均继续有营造,非唐朝一代之功。

2、无题

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滩声千鼓辇,石壁万龛窦。

金银佛寺古,夜籁笙竽奏。

惟当效乐天,早晚弃冠绶。

[作者] 苏过,北宋文学家,字叔党,苏轼幼子,时人称小坡。苏轼连年遭贬,苏过均随行,苏轼死后,他定居于颍昌 (今河南许昌) 斜川,自号斜川居士。

[注释] 峥嵘:山势高峻。挹:拱卫的意思。鼓辇:军队的鼓乐仪仗。《礼》:“君子听鼓辇之声,则思将帅之臣。”窦:孔穴,指佛龛洞穴。乐天:即白居易,乐天为其字。冠绶:作官人的帽和印纽丝带。弃冠绶,即弃官归隐。

3、龙门游眺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作者]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注释] 凿山二句:写龙门两山隔伊水雄峙的情景,想起了它的悠久历史和古老传说:《水经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并说两山中断就像天斧辟开一样。

都门二句:写隋唐时洛阳城正南的定鼎门和龙门山遥遥相望,而龙门一带朝夕弥散着佳气云雾。精舍二句:描写龙门的寺庙和石窟,佛寺依山而建,楼层相叠,佛龛因壁而凿,数以千计。人间句:为人们终日为生活而奔忙发出感叹。

4、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作者] 杜甫,唐开元二十四年 (735年)举进士,不第,离开长安,游齐赵,路过洛阳时题咏。

[注释] 奉先寺:唐代龙门著名的十寺之一。为唐高宗时雕凿,武则天曾资助脂粉钱2万贯,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妙的洞窟,其中主佛卢舍那佛像高17.

4米,头高4米,耳长1.

8米,是迄今保存的龙门佛像中最大的一尊。

招提:首句“招提”,指寺僧,言自己与他一起游览,后句“招提”,是指佛教寺院,为佛教用语,此处指奉先寺。虚籁:

籁,泛指声音;

虚籁,就是风。

天阙句:指两山对峙的龙门,高耸得好似逼近了天上的星辰。象纬,星象经纬,指日月星辰。云卧句:写奉先寺的高寒,宿奉先寺如宿云中,故说:“衣裳冷”。

5、龙门怀古

元魏史余遗万佛,龙门壁上历千秋。

环屏洛邑连峰抱,遥指黄河入海流。

人伫碧空风瑟瑟,梦回幽窟思悠悠。

缅怀无限苍茫意,清浊倾壶醉倚楼。

[作者] 爱新觉罗·溥杰,作于1964年秋。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乳名誉格,字俊之,号秉藩,满族,清朝宗室,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溥杰生于北京醇亲王府,是家中的次男,父亲是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母亲瓜尔佳氏·幼兰。

[注释] 元魏: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始营造;孝文帝姓元,故称元魏。伫:伫立,长时站立。

2. 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

1、龙门石窟 作者:江苏哑石 现代 两千三百余尊石佛,止步于崖壁上的窟龛。

佛的智慧在于,给人空出段自行化解的距离。跪拜和祈祷依然拥挤,佛的悲苦在于,用于点化的手指消失于,光阴的黑洞,另有一些石质的头颅和胳臂下落不明。

肢体完整的佛,也有解不开的困局,正以缄默守住时间的秘密。众神残缺的部分,并不为人关注。

人的虔诚在于,坚信从佛的慈悲中,领回的自己都是崭新如初的。2、龙门石窟 作者:蜀乾尔 现代 龙门石窟,你也凿一窟,他也凿一窟,两山对峙,无奈伊水中流。

东山千疮百孔,西山爱莫能助。寒儒问,贫道说,到底谁升仙成佛。

连跳过龙门的鲤鱼,都一哭二哭三哭,一步三回头,是谁还在寄魂于物,梦想千秋不朽。3、龙门石窟 作者:赵仙泉 现代 战争的风云在这里消隐,佛的安详点化出山水的清静,帝王们在争夺天下的紧张中,灵魂却从龙庭飘到龙门,寻找通向来世的途径。

五百年的坚韧,历代王朝的接力,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传奇。世代恩怨都在佛的微笑中化解,滚滚红尘依然生生不息。

当如潮的游人涌向石窟,探询一尊尊石像的秘密,有谁想起那些能工巧匠,或许当年只是在雕刻一种愿望,为辛苦的百姓祈祷幸福吉祥!4、洛阳龙门石窟 作者:习吉 现代 弹尽身上千里流沙,恭敬地站在龙门石雕佛像前,擦干满脸的汗水,悄悄地问苍茫大地,问千年青史,这是文明世界,人间虔诚祈祷福祉的圣地吗?翻开岁月的烟雨风云,浩瀚的典籍托出唐皇则天神影,绚丽丝绸彩带精雕美玉如意,昭示神灵佛窟的文化荟萃。轻轻的脚步把洛阳踏响,聚集的文人骚客惊讶地解读,千年壮举,千年辉煌,太阳瞬间把石佛照的很亮,阳光也来欢乐的阅读佛的诗章。

神圣的殿堂,典雅端庄慈眉善目的佛,雄踞中原神奇的土壤,佛光普照古国东方。外国游客蜂拥参禅敬仰,千山欢呼,万水歌唱,泱泱华夏,幸福吉祥。

扩展资料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夜景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

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

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

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

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

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龙门石窟。

3. 关于龙门石窟的古诗

游龙门诗十二首

宋.韩维

潜溪

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

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

圣善寺

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

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

石楼

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

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西溪

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

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

香山上方

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

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

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白傅影堂

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

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

宝应寺

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

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广化寺

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

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

利涉塔院

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

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

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

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

菩提院望雒亭

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

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

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

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

白马寺诗

宋.李廌

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

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

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

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4. 关于龙门石窟的诗

游龙门诗十二首

宋.韩维

潜溪

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

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

圣善寺

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

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

石楼

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

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西溪

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

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

香山上方

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

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

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白傅影堂

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

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

宝应寺

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

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广化寺

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

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

利涉塔院

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

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

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

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

菩提院望雒亭

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

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

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

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

白马寺诗

宋.李廌

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

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

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

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5. 龙门石窟古诗词

利涉塔院 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 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 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 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菩提院望雒亭 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 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 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 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白马寺诗 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 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 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 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6. 描写龙门石窟的优美句子

1,《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唐代 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洛阳龙门石窟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

2,《游龙门奉先寺》唐代 杜甫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译文:那高耸的龙门石窟好象靠近了天上的星辰, 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只觉得寒气透衣。将要醒来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 那钟声扣人心弦,令人生发深刻地警悟。

3,《公无渡河》唐代 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黄河之水从西而来,它决开昆仑,咆哮万里,冲击着龙门石窟。尧帝曾经为这滔天的洪水,发出过慨叹。

4,《满庭芳 游洛阳龙门石窟》近代 朱帆

伊洛长流,晋唐远逝,但留石窟遗踪。当年良匠,凿石夺天工。

译文:伊水和洛河源远流长,晋唐两朝早已灭亡,但是却留下了龙门石窟这个遗迹。当年修筑这个石窟的工匠,真是巧夺天工。

5,《龙门石窟》当代 李映斌

长桥雄阙峙如关,伊水浮云游屐闲。

译文:长桥上的石雕对峙耸立着,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我们乘船游览着。

7. 写龙门石窟的诗句

游龙门诗十二首宋.韩维潜溪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

圣善寺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石楼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西溪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香山上方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

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白傅影堂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宝应寺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广化寺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利涉塔院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菩提院望雒亭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白马寺诗宋.李廌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8. 赞美龙门石窟的句子

龙门石窟距离洛阳市区大约十二公里,此处东边是香山,西边是龙门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清澈的伊河缓缓地流向远方。

此处古称"伊阙",后来隋炀帝杨广游览到邙山,登高望远,看到伊阙,以为是真龙天子的皇宫大门,从此此处被称为"龙门"。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这里不仅山清水秀,环境清幽,而且有北魏到唐朝所雕刻的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近十万座佛像,堪称万象生辉,佛教宝库。

游览龙门石窟,你首先会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如果没有鬼斧神工的技艺,没有胸有成竹的构思,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没有普救众生的气魄,十万座巨大的洞窟,十万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而且要还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岁月的磨砺,是不可能完成这样伟大而艰巨的宏伟工程的。

无论是奉先寺还是古阳洞无论是万佛洞还是莲花洞,无论是潜溪寺还是宾阳洞,无论是看经寺还是摩崖佛龛,每一座佛雕都包含着无限的激情,每一座佛像都浸透着能工巧匠们的青春和生命。特别是奉先寺里留下的巨大的唐代佛家菩萨雕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1.9米,体态丰腴,面相慈祥,雍容华贵,气势恢弘,既体现了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德,又展现了唐代物质发达文化灿烂的大国风姿。

有人评价说:这尊菩萨造像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里是游人最为敬仰的地方,也是佛家经典性的标志性石刻,既具有深厚的宗教研究价值,又具有永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现在石窟保存完好的部分大都在龙门山上,而香山上的石窟大部分已经被岁月毁损,虽有零星遗址,已经无法修复,唯有大名鼎鼎的香山寺虽几经沉浮,又几经修复,如今依然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另外白居易的白园也是香山著名的景观。

这里的山威仪,这里的水秀丽,这里的佛光万年普照,这里不仅让你游山玩水,更让你感悟人生。 伊阙距洛阳12公里,其山状如龙门,山上窟龛犹如蜂巢,排列整齐,这就是著名的龙门石窟。

在这万佛聚集的山上,时刻能够听到隐约的佛国音乐的旋律,特别是在唐代石窟的洞穴里,仿佛听到众多仙女起舞时那衣带随风飘舞的声响。我十分惊讶地发现那石壁上的舞伎,好像刚刚停止舞蹈,但她们身后那些弹筝、弹琵琶、弹箜篌的乐女还喜不自禁地摆弄手中的乐器,还在静等舞女又一轮新的群舞。

她们那潇洒的神态,一下子将我们与古代的距离缩短,好像通过神秘的时间隧道,我们与古人开始交流,开始沟通…… 这座保存了我国从北魏(494年)到北宋,其间经历隋、唐等七个朝代的人文、风俗、佛家故事的宝窟,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雕塑才能。不说别的,单从时间的跨度来看,其间经历400年,王朝更迭频繁,兵荒马乱,任何一次变故,都可能造成雕塑工程的中断,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工程的进展,它仍旧长期地不折不扣地进行着,并一代代地凿山不止,这需要多大的毅力支撑,多么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呵!这件恢宏的艺术工程,应该是世界少见的奇迹之一。

我站在石窟前,不禁对艺术生命的执着追求,对古代工匠无与伦比的想像能力以及他们的艺术献身精神,表示无限的崇敬。那些来自佛国印度的形象,在流传到我国之后,经过无数民间艺术家的创作和演变,逐渐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形象。

由此可以体会我国古代工匠的创造性劳动之伟大。这些造型不一、各俱特色的佛像,它们那动人姿态和个性化的特征,无一不让千年后的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

特别是它们慈祥端庄的面容,使我们想起自己的母亲,那些近乎慈爱的女性形象,端坐在硕大的莲花座上,显出一种绝妙的人性组合—让人产生一种敬畏而又亲切的感觉,这种感觉又衍生出无限的亲和力。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

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

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

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9. 龙门石窟阅读答案1.从选文看龙门石窟有哪些特点2.从第2段划线句子使

短文第1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龙门石窟是个美丽的地方,其中的“然而”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突出了龙门石窟非常美丽,壮观.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鼎足而立,并成为我国三大艺术宝库,这进一步说明了龙门石窟很壮观.与介绍主像释迦如来像相比,作者是如何描写奉先寺主佛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作者是把大卢舍那像的外貌样子写的更加清楚,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更能突出大卢舍那像不仅吸收西方艺术的优点而且又融合民族色彩,以雄劲而柔和的写实作风 .一定要选我哦!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带君字的诗句

隋代女服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隋朝居住在北方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多穿小袖袍、小口裤。民间妇女穿青裙。妇女外出戴幂罗,把面部罩住。这类打扮,都吸收融合了南北朝时期胡服的艺术特色在内,对唐代女服有很大影响。隋代官员穿南北朝裤褶服可以从驾。隋女服饰多小袖高腰长裙,裙系到胸部以上。发式上平而较阔,如戴帽子,或作三饼平云重叠、额部鬓发剃齐,隋贵妇所披小袖外衣多翻领式。侍从婢女及乐伎则穿小袖衫、高腰长裙,腰带下垂,肩披帔帛。头梳双髻。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

三书:

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非周制昏礼的内容: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婚前礼 纳采 纳采即议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 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 1、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所以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 2.、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后来有所发展,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

问名

男家征求女家同意后,这时接着进行问名之仪节,以便回来后占卜成婚与否、吉凶如何。问名一般是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等,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订婚。古语“男子称名,女子称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问名的意义可见非同小可了。

纳吉

问名的目的,是为纳吉作准备。《仪礼.士昏礼》载: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就是说,男方问名后,以龟甲来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将占卜吉利的结果, 周制婚礼

派使者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后世称为订盟,仪式如同纳采。纳吉之后,婚姻就算正式确定。后来民间把纳吉改叫合婚了。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肖及生辰八字合一下,看生肖是否相克,八字是否相配。纳吉和纳采一样,也用雁。

纳征

纳征礼往往是婚姻六礼的关键,《仪礼.士昏礼》载:“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意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周朝聘礼“凡嫁女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毂圭,诸侯加以大璋”。周制昏礼的聘礼取其象征意义,不像后世那样看重经济价值。币,意为彩色丝,后世所谓的“彩礼”就源于这个典故。可见先秦的彩礼是很简单的,士大夫仅仅只用不过五两彩丝加上一对鹿皮。但到了后世,彩礼的内涵就要实际多了,还包括饰物、绸缎、牲畜或现金等物。聘礼开始成了地位拼比的物事,难有定数。至此,周礼取聘礼的象征意义变为取义取利兼图。隋唐聘礼固定为九种,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各项物品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 定成婚吉日的礼,由男方决定,然后正式通知女方。后代婚礼在演变中发展出来催妆,送妆,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 父亲醮子,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便动身去迎娶自己的新娘。女方家长在家庙设筵,在门外迎新婿。婿以雁做贽礼。彼此揖让登堂,女婿再拜。 周制昏礼亲迎婿及妇都用马车,宋代时逐渐开始婿骑马妇乘轿。出了家庙门,把新娘坐车驾好,在新娘上车时,还要亲自把上车用的引手绳递给新娘,照顾她上车。然后新郎亲自驾着马车,让车转三圈,才把马车交给车夫,自己乘坐另一辆马车走在前头。到了家门口,新郎先下车来等候,新娘车到达后,新郎带领新娘进入家中,新娘入宅,婚前礼即告一段落。 正婚礼 正婚礼是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后,所举行的正式结为夫妇的仪式。主要有拜堂(周制昏礼没有这一项)、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和餕余设袵几项。

拜堂

周制昏礼没有夫妇拜堂之礼。司马光《书仪》:“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始祖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可知宋代交拜之礼已经流行。元代拜堂,于夫妇交拜外,尚有同拜天地之礼,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后夫妇交拜。这就是如今流传下来的三拜之礼。 指新人入席前的洁手洁面。汉族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的意识。周制的沃盥礼节是用匜和洗配套使用。

对席

新婚夫妇交拜礼毕,要相对而坐,谓之对席。对席的位置,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 “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注意——是交杯,只是交换了杯子而已,并非很多误导人的古装剧那样挽着胳膊喝的“交擘酒”。合卺本意指破瓠(瓜)为二,合之则成一器。剖分为二,分别盛酒。最初合卺用匏瓜,匏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匏既分为二,象征夫妇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 周制婚礼

,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这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合卺礼流传到后世,发展成酒筵。“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由简到繁,但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

餕余设袵

这是通常所说的合床礼,正式成为夫妻。新娘脱服由女侍接受,新郎脱服由男侍接受,新郎亲脱新妇之盖头,此时侍人持烛而出。此后男女双方正式结为夫妇。 婚后礼 婚后礼,使新妇成为男家的一分子,与男家的亲族融合在一起,所以又称“成妇礼”。成妇礼主要有三: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飨妇。 妻称丈夫的父亲为“舅”,称丈夫的母亲为“姑”,成婚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就早早起床、沐浴,新妇拿着盛着枣、栗和腶修等物的竹器到公婆的寝门外等待。盛有“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妇馈舅姑

根据《礼记》,“妇馈舅姑”之礼是随着“妇见舅姑”之后的,新妇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之后有“舅姑飨妇”之礼 另有一说,“妇馈舅姑”指的是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房烧饭做菜,以馈舅姑。 周制婚礼

以示自此后将主持中馈,以尽孝道。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描述。该俗应是后世的演变发展。 “妇馈舅姑”之后,公婆为新妇安食漱口,并以“一献之礼” 酬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 一献之礼: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称为“献”;次由客还敬,称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觯或爵后,先自饮而后劝宾客随着饮,称“酬”,这么合起来叫作“一献之礼”。在“献”的环节中,有洗爵的步骤。公公在洗爵于南,婆婆洗爵于北。 一献礼成后,本别下阶。《礼记?昏义》记:“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至阼皆,以着代也。”按照旧时的民居结构,西阶为宾位,阼阶为主位,新妇从阼阶下来,表示从此之后授之以室,代理家政。

庙见成妇

庙见礼为“新妇祭行于祖先”——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娘至宗庙祭告祖先,以表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自此,成妇礼(暨“婚后礼”)完成。 *“成妇”“成妻”之辨 “成妇”是指成为男家的媳妇,“成妻”则指作为一个男人的妻子。 汪中,郑珍,等清儒仔细考证了《仪礼?昏礼》的仪节和称谓,又从《曾子问》分析订婚和解除婚约的种种可能性,目的在于探究:婚姻关系何时成立?因为他们关怀的是一个当时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室女守贞”。“室女守贞”就是所谓的“望门寡”。当一个女子订了婚,还没过门,未婚夫就死了。这样的一个“许嫁女”,能否另许夫家?还是得嫁去夫家奉养公婆,过继个孩子承继香火?与该男合葬?基本上,主张室女守贞者,表示他们认为成妇重于成妻,一旦订了婚(纳聘),婚姻就成立;反对者则坚持有亲迎合体之实,婚姻才成立,翁姑媳妇关系才成立。在清朝,因“室女守贞”获颁牌坊的数量很多,经考证,“夫”之称谓的出现,得等到亲迎之夜,婿入妇之寝房、妇言“若非我夫,焉入我室”时才出现。换言之,“夫妇”一词的成立要等到行过亲迎礼、喝了交杯酒、有“合体”之实时才成立。既然没有夫妻之实,又何来守寡、殉葬、侍养公婆?(节选自台湾学者 张寿安《我的清代礼学研究》 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第5辑) 实际,直至宋代,女子在婚姻上都具有相当的地位。

1、《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2、《昌谷读书示巴童》唐代:李贺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译文

虫噪灯暗,我的家境是那样贫寒;夜寒药浓,我的身体是那样孱弱。

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我是那样孤单;只有你,怜悯我这垂翅败落的苦鸟,不畏艰辛,与我作伴。

3、《将进酒》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4、《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5、《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文章标签: # 长春 # 龙门石窟 # 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