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本月运势 本月运势

谪官樽俎定常开什么意思_谪官南出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7-30 人已围观

简介1.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有什么典故?2.唐书元缜3.谁有李白的资料?4.赵贞吉和王阳明什么关系?5.“本来无一物,何必染尘埃。”的前两句是什么?6.李白的诗有什么?只要诗名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1.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有什么典故?

2.唐书元缜

3.谁有李白的资料?

4.赵贞吉和王阳明什么关系?

5.“本来无一物,何必染尘埃。”的前两句是什么?

6.李白的诗有什么?只要诗名

谪官樽俎定常开什么意思_谪官南出是什么生肖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李白的诗]

不好 ,我看过了。。。。。。

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有什么典故?

问题一:日语“嘉惠”是什么意思? 嘉惠是中文意思是:敬辞,称别人所给予的恩惠==============================如果满意,请纳评价能解决,谢谢!

问题二:嘉惠士林是什么意思 是说某些出色的研究成果、学术著作、学术思想等使整个学界和莘莘学子受益。

问题三:嘉惠学林是什么意思 是说某些出色的研究成果、学术著作、学术思想等使整个学界和莘莘学子受益。

问题四:“何幸承嘉惠,小年即相知”是什么意思呀! 我们小时候就是好友,怎么好意思承当你的这份美好的礼物呢?

问题五:嘉是什么意思? 部首笔画

部首:口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五笔86:FKUK 五笔98:FKUK 仓颉:GRTR

笔顺编号:12125143153251 四角号码:4046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609

基本字义

1. 善,美:~言。~宾。~言懿行。 2. 夸奖,赞许:~奖。~许。~勉。 3. 吉庆,幸福:~祥。~偶。 4. 欢乐:~会。 5. 姓。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从?( zhù),加声。本义:善,美) 2. 同本义 [beautiful;fine;good]

嘉,美也。――《说文》

嘉,善也。――《尔雅》

孚于嘉。――《易?随》

嘉靖殷邦。――《书?无逸》

以嘉视亲万民。――《周礼?大宗伯》

以嘉石平罢民。―《周礼?大司寇》。注:“文石也。”

稻曰嘉蔬。――《礼记?曲礼》

尔有嘉谟嘉猷。――《礼记?坊记》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豳风?东山》 3. 又如:嘉羞(美味的食品);嘉况(丰厚的赏赐);嘉言(善美的言辞);嘉祉(美善幸福) 4. 幸福;吉祥 [hy;lucky]

蒙获嘉瑞,赐兹祉福。――《汉书?宣帝纪》 5. 又如:嘉祥(吉兆);嘉娱(幸福快乐);嘉气(瑞气);嘉福(幸福美好);嘉祯(嘉贞。吉祥的征兆) 6. 乐;欢娱 [hy]

以嘉魂魂。――《礼记?礼运》。注:“乐也。” 7. 又如:嘉庆(值得庆贺的吉祥事);嘉虞(欢乐);嘉慰(欣慰);嘉容(喜悦的神色)

〈动〉

1. 赞美,称道、颂扬事物的美好 [laud;praise]

嘉吾子之赐。――《国语?晋语》

武帝嘉其义。――《汉书?李广苏建传》

嘉其能行古道。――唐? 韩愈《师说》

上大嘉悦。――《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嘉纳(赞许并纳);嘉贶(奖赏);嘉与(奖励厚待)

〈名〉

1. 古代五礼之一。包括冠、婚、贺庆、飨、宴等的礼仪 [one of ancient five ceremony]。如:嘉礼(嘉事。古代五礼)

吉、凶、军、宾、嘉 2. 之一。(指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贺庆等礼)

常用词组

1. 嘉宾 jiābīn

[honorable guest] 佳宾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2. 嘉禾舞 jiāhéwǔ

[gotte;got] 加伏特舞的别称 3. 嘉惠 jiāhuì

[for;benefit] 敬辞,称别人所给予的恩惠

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也。――《左传?昭公七年》

承蒙嘉惠,不胜感激 4. 嘉奖 jiājiǎng

(1) [cite;mend]∶军队纪律条令规定的一种奖励。分别取队前、会议、书面的方式宣布,并登记存档 (2) [spur]∶称赞并奖励

通令嘉奖 (3) [praised words]∶称赞的话 (4) [prize;award]∶奖励的物品 5. 嘉陵江 Jiālíng Jiāng

[Jialing River] 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在重庆市注入长江,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 6. 嘉勉 jiāmiǎn

[praise and encourage] 表扬奖励 7. 嘉耦 jiā’ǒu

[a hily married couple] 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夫妻

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左传?桓公二年》 8. 嘉尚 jiāshàng

[praise] 赞美;赞许

将士用命,深可嘉尚。――《宋史?理宗纪》 9. 嘉玩 ......>>

问题六:.帮我查查(嘉)字是什么意思 善,美:~言。~宾。~言懿行。

夸奖,赞许:~奖。~许。~勉。

吉庆,幸福:~祥。~偶。

欢乐:~会。

姓。

问题七:关于QQ的游戏 进个人设置里有个 网游资料 更新一下

然后确定了 下线再上看看

问题八:孤寒是什么意思 出身低微。

《晋书?陈?f传》:“ ?f 以孤寒,数有奏议,朝士多恶之,出除 谯郡 太守。” 宋 欧阳修 《论班行未有举荐之法札子》:“其间虽容时有滥冒,然孤寒有才行之人,亦往往获进。”《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若是举孝廉时,不知多少分上钻刺,依旧是富贵子弟钻去了。孤寒的便有 曾参 之孝, 伯夷 之廉,休想扬名显姓。”

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放孤寒》:“ 李太尉 德裕 颇为寒?开路,及谪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 李崖州 。’”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孤寒之中,独无可任大事者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合肥 龚尚书 ,怜才下士,嘉惠孤寒,海内文流,延致门下,每岁暮各赠炭资。”

家境贫寒无依。

《京本通俗?碾玉观音》:“当时殿前太尉是 阳和王 ,见了这词,好伤感:原来 刘两府 直恁孤寒。” 元 关汉卿 《五侯宴》楔子:“则俺这孤寒子母谁?肝剩俊薄冻蹩膛陌妇?奇》卷十:“小生囊中只有四五十金,就是不嫌孤寒聘下令爱时,也不能彀就完姻事。”

孤立;孤单。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 康节 曰:‘臣自布衣叨冒至此,有陛下为知己,安得谓之孤寒,陛下今日便是孤寒也。’上惊而问其故, 康节 曰:‘内自左右近习,外至公卿大臣,无一人忠於陛下者,陛下不自谓孤寒,而反谓臣为孤寒,臣所未喻也。’” 宋 杨万里 《东园探桃李》诗:“有花无叶也孤寒,有叶无花草一般。”

唐书元缜

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

菩提偈在《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确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

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扩展资料

菩提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

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百度百科-菩提偈

谁有李白的资料?

旧唐书

卷第一百六十六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元稹 庞严附 白居易 弟行简 敏中附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兵部尚书、昌平公岩,六代祖也。曾祖延景,岐州参军。祖悱,南顿丞。父宽,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以稹贵,赠左仆射。

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书学。稹九岁能属文。十五两经擢第。二十四调判入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元和元年四月也。制下,除右拾遗。

稹性锋锐,见事风生。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以前时王叔文、王伾以待诏,蒙幸太子,永贞之际,大挠朝政。是以训导太子宫官,宜选正人,乃献教本书曰:

臣伏见陛下降明诏,修废学,增胄子,选司成。大哉尧之为君,伯夷典礼,夔教胄子之深旨也。然而事有万万於此者,臣敢冒昧殊死而言之。臣闻诸贾生曰:「三代之君,仁且久者,教之然也。」诚哉是言。且夫周成王,人之中才也,近管、蔡则谗入,有周、召则义闻,岂可谓天聪明哉?然而克终於道者,得不谓教之然耶?俾伯禽、唐叔与之游,礼、乐、诗、书为之习,目不得阅*艳妖诱之色,耳不得闻优笑凌乱之音,口不得习操断击搏之书,居不得近容顺阴邪之党,游不得纵追禽逐兽之乐,玩不得有遐异僻绝之珍。凡此数者,非谓备之於前而不为也,亦将不得见之矣。及其长而为君也,血气既定,游习既成,虽有放心快己之事日陈於前,固不能夺已成之习、已定之心矣。则彼忠直道德之言,固吾之所习闻也,陈之者有以谕焉;彼庸佞违道之说,固吾之所积惧也,谄之者有以辨焉。人之情,莫不欲耀其所能而党其所近,苟将得志,则必快其所蕴矣。物之性亦然,是以鱼得水而游,马逸驾而走,鸟得风而翔,火得薪而炽,此皆物之快其所蕴也。今夫成王所蕴道德也,所近圣贤也。是以举其近,则周公左而召公右,伯禽鲁而太公齐;快其蕴,则兴礼乐而朝诸侯,措刑罚而美教化。教之至也,可不谓信然哉!

及夫秦则不然。灭先王之学,曰将以愚天下;黜师保之位,曰将以明君臣。胡亥之生也,诗、书不得闻,圣贤不得近。彼赵高者,诈宦之戮人也,而傅之以残忍戕贼之术,且曰恣睢天下以为贵,莫见其面以为尊。是以天下之未尽愚,而胡亥固已不能分兽畜矣。赵高之威慑天下,而胡亥固已自幽於深宫矣。彼李斯,秦之宠丞相也,因谗冤死,无所自明,而况於疏远之臣庶乎?若然,则秦之亡有以致之也。

汉高承之以兵革,汉文守之以廉谨,卒不能苏复大训。是以景、武、昭、宣,天资甚美,才可以免祸乱,哀、平之闲,则不能虞篡弑矣。然而惠帝废易之际,犹赖羽翼以胜邪心。是后有国之君,议教化者,莫不以兴廉举孝、设学崇儒为意,曾不知教化之不行自贵始。略其贵者,教其贱者,无乃邻於倒置乎?

洎我太宗文皇帝之在藩邸,以至於为太子也,选知道德者十八人与之游习。即位之后,虽游宴饮食之间,若十八人者,实在其中。上失无不言,下情无不达,不四三年而名高盛古,岂一日二日而致是乎?游习之渐也。贞观已还,师傅皆宰相兼领,其余宫僚,亦甚重焉。马周以位高恨不得为司议郎,此其验也。文皇之后,渐疏贱之。用至母后临朝,翦弃王室。当中、睿二圣勤劳之际,虽有骨鲠敢言之士,既不得在调护保安之职,终不能吐扶卫之一辞,而令医匠安金藏剖腹以明之,岂不大哀也耶?

兵兴已来,兹弊尤甚。师资保傅之官,非疾废眊聩不任事者为之,即休戎罢帅不知书者处之。至於友谕赞议之徒,疏冗散贱之甚者,缙绅耻由之。夫以匹士之爱其子者,犹求明哲慈惠之师以教之,直谅多闻之友以成之,岂天下之元良,而可以疾废眊聩不知书者为之师乎?疏冗散贱不适用者为之友乎?此何不及上古之甚也!近制,宫僚之外,往往以沉滞僻老之儒,充侍直、侍读之选,而又疏弃斥逐之,越月逾时,不得召见,彼又安能傅成道德而保养其身躬哉?臣以为积此弊者,岂不以皇天眷佑,祚我唐德,以舜继尧,传陛下十一圣矣,莫不生而神明,长而仁圣,以是为屑屑习仪者故不之省耳。臣独以为於列圣之谋则可也,计传后嗣则不可。脱或万代之后,若有周成之中才,而又生於深宫优笑之间,无周、召保助之教,则将不能知喜怒哀乐之所自矣,况稼穑艰难乎?

今陛下以上圣之资,肇临海内,是天下之人倾耳注心之日。特愿陛下思成王训导之功,念文皇游习之渐,选重师保,慎择宫僚,皆用博厚弘深之儒,而又明达机务者为之。更相进见,日就月将。因令皇太子聚诸生,定齿胄讲业之仪,行严师问道之礼,至德要道以成之,彻膳记过以警之。血气未定,则去禽色之娱以就学;圣质已备,则资游习之善以弘德。此所谓「一人元良,万方以贞」之化也。岂直修废学,选司成,而足伦匹其盛哉?而又俾则百王,莫不幼同师,长同术,识君道之素定,知天伦之自然,然后选用贤良,树为藩屏。出则有晋、郑、鲁、卫之盛,入则有东牟、朱虚之强,盖所谓宗子维城、犬牙盘石之势也,又岂与夫魏、晋以降,囚贱其兄弟而自翦其本枝者同年而语哉?

宪宗览之甚悦。

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臯封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於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表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宿敷水驿,内官刘士元后至,争厅,士元怒,排其户,稹袜而走厅后。士元追之,后以棰击稹伤面。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稹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既以俊爽不容於朝,流放荆蛮者仅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稹量移通州司马。虽通、江悬邈,而二人来往赠答,凡所为诗,有自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观其流离放逐之意,靡不凄惋。

十四年,自虢州长史徵还,为膳部员外郎。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辞学,谓稹曰:「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怀。」稹因献其文,自叙曰:

稹初不好文,徒以仕无他歧,强由科试。及有罪谴弃之后,自以为废滞潦倒,不复为文字有闻於人矣。曾不知好事者抉擿刍芜,尘渎尊重。窃承相公特於廊庙间道稹诗句,昨又面奉教约,令献旧文。战汗悚踊,惭忝无地。

稹自御史府谪官,於今十余年矣,闲诞无事,遂专力於诗章。日益月滋,有诗句千余首。其间感物寓意,可备蒙瞽之风者有之。辞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於人。唯杯酒光景间,屡为小碎篇章,以自吟畅。然以为律体卑庳,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常欲得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而病未能也。江湖间多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放效,而又从而失之,遂至於支离褊浅之辞,皆目为元和诗体。

稹与同门生白居易友善。居易雅能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不能过之,往往戏排旧韵,别创新辞,名为次韵相酬,盖欲以难相挑。自尔江湖间为诗者,复相放效,力或不足,则至於颠倒语言,重复首尾,韵同意等,不异前篇,亦目为元和诗体。

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於稹。尝以为雕虫小事,不足以自明。始闻相公记忆,累旬已来,实虑粪土之墙,庇之以大厦,使不复破坏,永为板筑者之误。辄写古体歌诗一百首,百韵至两韵律诗一百首,为五卷,奉启跪陈。或希构厦之余,一赐观览,知小生於章句中栾栌榱桷之材,尽曾量度,则十余年之邅回,不为无用矣。

楚深称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

穆宗皇帝在东宫,有妃嫔左右尝诵稹歌诗以为乐曲者,知稹所为,尝称其善,宫中呼为元才子。荆南监军崔潭峻甚礼接稹,不以掾吏遇之,常徵其诗什讽诵之。长庆初,潭峻归朝,出稹连昌宫辞等百余篇奏御,穆宗大悦,问稹安在,对曰:「今为南宫散郎。」即日转祠部郎中、知制诰。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鄙之,然辞诰所出,敻然与古为侔,遂盛传於代,由是极承恩顾。尝为长庆宫辞数十百篇,京师竞相传唱。居无何,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中人以潭峻之故,争与稹交,而知枢密魏弘简尤与稹相善,穆宗愈深知重。河东节度使裴度三上疏,言稹与弘简为刎颈之交,谋乱朝政,言甚激讦。穆宗顾中外人情,乃罢稹内职,授工部侍郎。上恩顾未衰,长庆二年,拜平章事。诏下之日,朝野无不轻笑之。

时王廷凑、朱克融连兵围牛元翼於深州,朝廷俱赦其罪,赐节钺,令罢兵,俱不奉诏。稹以天子非次拔擢,欲有所立以报上。有和王傅于方者,故司空頔之子,干进於稹,言有奇士王昭、王友明二人,尝客於燕、赵间,颇与贼党通熟,可以反间而出元翼,仍自以家财资其行,仍赂兵、吏部令史为出告身二十通,以便宜给赐,稹皆然之。有李赏者,知于方之谋,以稹与裴度有隙,乃告度云:「于方为稹所使,欲结客王昭等刺度。」度隐而不发。及神策军中尉奏于方之事,乃诏三司使韩臯等讯鞫,而害裴事无验,而前事尽露,遂俱罢稹、度平章事,乃出稹为同州刺史,度守仆射。谏官上疏,言责度太重,稹太轻,上心怜稹,止削长春宫使。

稹初罢相,三司狱未奏,京兆尹刘遵古遣坊所由潜逻稹居第,稹奏诉之,上怒,罚遵古,遣中人抚谕稹。稹至同州,因表谢上,自叙曰:

臣稹辜负圣明,辱累恩奖,便合自求死所,岂谓尚忝官荣?臣稹死罪。

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年十有五,得明经出身,由是苦心为文,夙夜强学。年二十四,登吏部乙科,授校书郎。年二十八,蒙制举首选,授左拾遗。始自为学,至於升朝,无朋友为臣吹嘘,无亲戚为臣援庇。莫非苦己,实不因人,独立性成,遂无交结。任拾遗日,屡陈时政,蒙先皇帝召问於延英。旋为宰相所憎,出臣河南县尉。及为监察御史,又不规避,专心纠绳,复为宰相怒臣不庇亲党,因以他事贬臣江陵判司。废弃十年,分死沟渎。

元和十四年,宪宗皇帝开释有罪,始授臣膳部员外郎。与臣同省署者,多是臣登朝时举人,任卿相者,半是臣同谏院时拾遗、补阙。愚臣既不料陛下天听过卑,知臣薄艺,朱书授臣制诰,延英召臣赐绯。宰相恶臣不出其门,由是百万侵毁。陛下察臣无罪,宠奖逾深,召臣面授舍人,遣充承旨翰林学士,金章紫服,光饰陋躯,人生之荣,臣亦至矣。然臣益遭诽谤,日夜忧危,唯陛下圣鉴昭临,弥加保任,竟排群议,擢授台司。臣忝有肺肝,岂并寻常宰相?况当行营退散之后,牛元翼未出之间,每闻陛下轸念之言,愚臣恨不身先士卒。所问于方计策,遣王友明等救解深州,盖欲上副圣情,岂是别怀他意?不料奸人疑臣裴度,妄有告论,尘渎圣聪,愧羞天地。臣本待辨明一了,便拟杀身谢责,岂料圣慈尚加,薄贬同州。虽违咫尺之间,不远郊圻之境,伏料必是宸衷独断,乞臣此官。若遣他人商量,乍可与臣远处方镇,岂肯遣臣俯近阙廷?

所恨今月三日,尚蒙召对延英。此时不解泣血,仰辞天颜,乃至今日窜逐。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实制泪不已。臣若余生未死,他时万一归还,不敢更望得见天颜,但得再闻京城钟鼓之音,臣虽黄土覆面,无恨九泉。臣无任自恨自惭,攀恋圣慈之至。

在郡二年,改授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会稽山水奇秀,稹所辟幕职,皆当时文士,而镜湖、秦望之游,月三四焉。而讽咏诗什,动盈卷帙。副使窦巩,海内诗名,与稹酬唱最多,至今称兰亭绝唱。稹既放意娱游,稍不修边幅,以渎货闻於时。凡在越八年。

大和初,就加检校礼部尚书。三年九月,入为尚书左丞。振举纪纲,出郎官颇乖公议者七人。然以稹素无检操,人情不厌服。会宰相王播仓卒而卒,稹大为路歧,经营相位。四年正月,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五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疾,一日而卒於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有子曰道护,时年三岁。稹仲兄司农少卿积,营护丧事。所著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杂文一百卷,号曰元氏长庆集。又著古今刑政书三百卷,号类集,并行於代。

稹长庆末因编删其文稿,自叙曰:

刘秩云制不可削。予以为有可得而削之者,贡谋猷,持嗜欲,君有之则誉归於上,臣专之则誉归於下。苟而存之,其攘也,非道也。经制度,明利害,区邪正,辨嫌惑,存之则事分著,去之则是非泯。苟而削之,其过也,非道也。

元和初,章武皇帝新即位,臣下未有以言刮视听者。予时始以对诏在拾遗中供奉,由是献教本书、谏职、论事等表十数通,仍为裴度、李正辞、韦熏讼所言当行,而宰相曲道上语。上颇悟,召见问状。宰相大恶之,不一月,出为河南尉。后累岁,补御史,使东川。谨以元和赦书,劾节度使严砺籍涂山甫等八十八家,过赋梓、遂之民数百万。朝廷异之,夺七刺史料,悉以所籍归於人。会潘孟阳代砺为节度使,贪过砺,且有所承迎,虽不敢尽废诏,因命当得所籍者皆入资。资过其称,搉薪盗赋无不为,仍为砺密状不当得丑諡。予自东川还,朋砺者潜切齿矣。

无何,分莅东都台。天子久不在都,都下多不法者。百司皆牢狱,有栽接吏械人逾岁而台府不得而知之者,予因飞奏绝百司专禁锢。河南尉叛官,予劾之,忤宰相旨。监徐使死於军,徐帅邮传其柩,柩至洛,其下欧诟主邮吏,予命吏徙柩於外,不得复乘传。浙西观察使封杖决安吉令至死;河南尹诬奏书生尹太阶请死之;飞龙使诱赵寔家逃奴为养子;田季安盗娶洛阳衣冠女;汴州没入死商钱且千万;滑州赋於民以千,授於人以八百;朝廷馈东师,主计者误命牛车四千三百乘飞刍越太行。类是数十事,或移或奏,皆止之。贞元已来,不惯用文法,内外宠臣皆喑呜。会河南尹房式诈谖事发,奏摄之。前所喑呜者叫噪。宰相素以劾叛官事相衔,乘是黜予江陵掾。后十年,始为膳部员外郎。

穆宗初,宰相更相用事,丞相段公一日独得对,因请亟用兵部郎中薛存庆、考功员外郎牛僧孺,予亦在请中,上然之。不十数日次用为给、舍,他忿恨者日夜构飞语,予惧罪,比上书自明。上怜之,三召与语。语及兵赋洎西北边事,因命经纪之。是后书奏及进见,皆言天下事,外间不知,多臆度。陛下益怜其不漏禁中语,召入禁林,且欲亟用为宰相。是时裴度在太原,亦有宰相望,巧者谋欲俱废之,乃以予所无构於裴。裴奏至,验之皆失实。上以裴方握兵,不欲校曲直,出予为工部侍郎,而相裴之期亦衰矣。不累月,上尽得所构者,虽不能暴扬之,遂果初意,卒用予与裴俱为宰相。复有购狂民告予借客刺裴者,鞫之复无状,然而裴与予以故俱罢免。

始元和十五年八月得见上,至是未二岁,僭忝恩宠,无是之速者;遭罹谤咎,亦无是之甚者。是以心腹肾肠,糜费於扶卫危亡之不暇,又恶暇经纪陛下之所付哉!然而造次颠沛之中,前后列上兵赋边防之状,可得而存者一百一十五。苟而削之,是伤先帝之器使也。至於陈畅辨谤之章,去之则无以自明於朋友矣。其余郡县之奏请,贺庆之礼,因亦附於件目。始教本书至於为人杂奏,二十有七轴,凡二百二十有七奏。终殁吾世,贻之子孙式,所以明经制之难行,而销毁之易至也。

其自叙如此,欲知其作者之意,备於此篇。

稹文友与白居易最善。后进之士,最重庞严,言其文体类己,保荐之。

新唐书

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南人。六代祖岩,为隋兵部尚书。稹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九岁工属文,十五擢明经,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举制科,对策第一,拜左拾遗。性明锐,遇事辄举。

始,王叔文、王伾蒙幸太子宫而桡国政,稹谓宜选正人辅导,因献书曰:

伏见陛下降明诏,修废学,增胄子,然而事有先于此,臣敢昧死言之。

贾谊有言:“三代之君仁且久者,教之然也。”周成王本中才,近管、蔡则谗入,任周、召则善闻。岂天聪明哉?而克终于道者,教也。始为太子也,太公为师,周公为傅,召公为保,伯禽、唐叔与游,目不阅*艳,耳不闻优笑,居不近庸邪,玩不备珍异。及为君也,血气既定,游习既成,虽有放心,不能夺已成之性。则彼道德之言,固吾所习闻,陈之者易谕焉;回佞庸违,固吾所积惧,谄之者易辩焉。人之情莫不耀所能,党所近,苟得志,必快其所蕴。物性亦然,故鱼得水而游,鸟乘风而翔,火得薪而炽。夫成王所蕴,道德也;所近,圣贤也。快其蕴,则兴礼乐,朝诸侯,措刑罚,教之至也。

秦则不然,灭先王之学,黜师保之位。胡亥之生也,《诗》、《书》不得闻,圣贤不得近。彼赵高,刑余之人,傅之以残忍戕贼之术,日恣睢,天下之人未尽愚,而亥不能分马鹿矣;高之威慑天下,而亥自幽深宫矣。若秦亡,则有以致之也。

太宗为太子,选知道德者十八人与之游;即位后,虽间宴饮食,十八人者皆在。上之失无不言,下之情无不达,不四三年而名高盛古,斯游习之致也。贞观以来,保、傅皆宰相兼领,余官亦时重选,故马周恨位高不为司议郎,其验也。

母后临朝,剪弃王室,中、睿为太子,虽有骨鲠敢言之士,不得在调护保安职,及谗言中伤,惟乐工剖腹为证,岂不哀哉!比来兹弊尤甚,师资保傅,不疾废眊目贵,即休戎罢帅者处之。又以僻滞华首之儒备侍直、侍读,越月逾时不得召。夫以匹士之爱其子,犹求明哲慈惠之师,岂天下元良而反不及乎?

臣以为高祖至陛下十一圣,生而神明,长而仁圣,以是为屑屑者,故不之省。设万世之后,有周成中才,生于深宫,无保助之教,则将不能知喜怒哀乐所自,况稼穑艰难乎!愿令皇太子洎诸王齿胄讲业,行严师问道之礼,辍禽色之娱,资游习之善,岂不美哉!

又自以职谏诤,不得数召见,上疏曰:

臣闻治乱之始,各有萌象。容直言,广视听,躬勤庶务,委信大臣,使左右近习不得蔽疏远之人,此治象也。大臣不亲,直言不进,抵忌讳者杀,犯左右者刑,与一二近习决事深宫中,群臣莫得与,此乱萌也。人君始即位,萌象未见,必有狂直敢言者。上或激而进之,则天下君子望风曰:“彼狂而容于上,其欲来天下士乎?吾之道可以行矣!”其小人则竦利曰:“彼之直,得幸于上,吾将直言以徼利乎!”由是天下贤不肖各以所忠贡于上,上下之志,霈然而通。合天下之智,治万物之心,乐得其所,戴其上如赤子之亲慈母也,虽欲诱之为乱,可得乎?及夫进计者入,而直言者戮,则天下君子内谋曰:“与其言不用而身为戮,吾宁危行言逊以保其终乎!”其小人则择利曰:“吾君所恶者拂心逆耳,吾将苟顺是非以事之。”由是进见者革而不内,言事者寝而不闻,若此则十步之事不得见,况天下四方之远乎!故曰:聋瞽之君非无耳目,左右前后者屏蔽之,不使视听,欲不乱,可得哉?

太宗初即位,天下莫有言者,孙伏伽以小事持谏,厚赐以勉之。自是论事者唯惧言不直、谏不极、不能激上之盛意,曾不以忌讳为虞。于是房、杜、王、魏议可否于前,四方言得失于外,不数年大治。岂文皇独运聪明于上哉?盖下尽其言,以宣扬发畅之也。夫乐全安,恶戮辱,古今情一也,岂独贞观之人轻犯忌讳而好戮辱哉?盖上激而进之也。喜顺从,怒謇犯,亦古今情一也,岂独文皇甘逆耳、怒从心哉?盖以顺从之利轻,而危亡之祸大,思为子孙建永安计也。为后嗣者,其可顺一朝意,而蔑文皇之天下乎?

陛下即位已一岁,百辟卿士、天下四方之人,曾未有献一计进一言而受赏者;左右前后拾遗补阙,亦未有奏封执谏而蒙劝者。设谏鼓,置匦函,曾未闻雪冤决事、明察幽之意者。以陛下睿博洪深,励精求治,岂言而不用哉?盖下不能有所发明耳!承顾问者,独一二执政,对不及顷而罢,岂暇陈治安、议教化哉?它有司或时召见,仅能奉簿书计钱谷登降耳。以陛下之政,视贞观何如哉?贞观时,尚有房、杜、王、魏辅翊之智,日有献可替否者。今陛下当致治之初,而言事进计者岁无一人,岂非群下因循窃位之罪乎?辄昧死条上十事:一、教太子,正邦本;二、封诸王,固磐石;三、出宫人;四、嫁宗女;五、时召宰相讲庶政;六、次对群臣,广聪明;七、复正衙奏事;八、许方幅纠弹;九、禁非时贡献;十、省出入游畋。

于时论傪、高弘本、豆卢靖等出为刺史,阅旬,追还诏书。稹谏:“诏令数易,不能信天下。”又陈西北边事。宪宗悦,召问得失。当路者恶之,出为河南尉,以母丧解。服除,拜监察御史。按狱东川,因劾奏节度使严砺违诏过赋数百万,没入涂山甫等八十余家田产奴婢。时砺已死,七刺史皆夺俸,砺党怒。俄分司东都。

时浙西观察使韩皋杖安吉令孙澥,数日死;武宁王绍护送监军孟升丧乘驿,内丧邮中,吏不敢止;内园擅系人逾年,台不及知;河南尹诬杀诸生尹太阶;飞龙使诱亡命奴为养子;田季安**洛阳衣冠女;汴州没入死贾钱千万。凡十余事,悉论奏。会河南尹房式坐罪,稹举劾,按故事追摄,移书停务。诏薄式罪,召稹还。次敷水驿,中人仇士良夜至,稹不让,中人怒,击稹败面。宰相以稹年少轻树威,失宪臣体,贬江陵士曹参军,而李绛、崔群、白居易皆论其枉。久乃徙通州司马,改虢州长史。元和末,召拜膳部员外郎。

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往往播乐府。穆宗在东宫,妃嫔近习皆诵之,宫中呼元才子。稹之谪江陵,善临军崔潭峻。长庆初,潭骏方亲幸,以稹歌词数十百篇奏御,帝大悦,问:“稹今安在?”曰:“为南宫散郎。”即擢祠部郎中,知制诰。变诏书体,务纯厚明切,盛传一时。然其进非公议,为士类訾薄。稹内不平,因《诫风俗诏》历诋群有司,以逞其憾。

俄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数召入,礼遇益厚,自谓得言天下事。中人争与稹交,魏弘简在枢密,尤相善。裴度出屯镇州,有所论奏,共沮却之。度三上疏劾弘简、稹倾乱国政:“陛下欲平贼,当先清朝廷乃可。”帝迫群议,乃罢弘简,而出稹为工部侍郎。然眷倚不衰。未几,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野杂然轻笑,稹思立奇节报天子以厌人心。时王廷凑方围牛元翼于深州,稹所善于方言:“王昭、于友明皆豪士,雅游燕、赵间,能得贼要领,可使反间而出元翼。愿以家赀办行,得兵部虚告二十,以便宜募士。”稹然之。李逢吉知其谋,阴令李赏訹裴度曰:“于方为稹结客,将刺公。”度隐不发。神策军中尉以闻,诏韩皋、郑覃及逢吉杂治,无刺度状,而方计暴闻,遂与度偕罢宰相,出为同州刺史。谏官争言度不当免,而黜稹轻。帝独怜稹,但削长春宫使。初,狱未具,京兆刘遵古遣吏罗禁稹第,稹诉之,帝怒,责京兆,免捕贼尉,使使者慰稹。再期,徙浙东观察使。明州岁贡蚶,役邮子万人,不胜其疲,稹奏罢之。

太和三年,召为尚书左丞,务振纲纪,出郎官尤无状者七人。然稹素无检,望轻,不为公议所右。王播卒,谋复辅政甚力,讫不遂。俄拜武昌节度使。卒,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

所论著甚多,行于世。在越时,辟窦巩。巩,天下工为诗,与之酬和,故镜湖秦望之奇益传,时号“兰亭绝唱”。稹始言事峭直,欲以立名,中见斥废十年,信道不坚,乃丧所守。附宦贵得宰相,居位才三月罢。晚节弥沮丧,加廉节不饰云。

赵贞吉和王阳明什么关系?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或谓真名不详,“客”是对外来者的泛称),不求禄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们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所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也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很久以后,他和朋友叙旧,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杀出五陵恶少重围的往事(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他还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从赵蕤学。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孙光宪《北梦琐言》)的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李白二十岁遇到苏颋,又深得这位“朝廷大手笔”、文章巨公的赞赏。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序》)。十五年,他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三年后,即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那时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别馆就设在终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维、储光羲等名诗人)去作客。李白结识了这位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时,曾与孔巢父等人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竹溪六逸”。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玉壶吟》),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李白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东兖州,李白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蒙等地。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诗中,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公开表示抗议,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他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当时诗人正陷于“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至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色彩的一生。有《李太白集》。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轨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他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药炼丹,独孤及说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送李白之曹南序》)。甚至,他还从山东尊师高如贵受道篆,履行了正式成为道教徒的仪式。他对排难解纷的策士颇为倾心,有纵横家的气派,崔宗之说他“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赠李十二白》)。《新唐书·文艺列传》也说他“喜纵横术”。总之,“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而上述各个方面,又正是盛唐时代社会习尚和文化精神的显著特征所在。因此,李白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代人们所心仪的人伦风范。例如为了一瞻李白的丰,任华、魏万不远千里追踪相从;“四明狂客”贺知章一见李白,惊呼为“谪仙人”,解下随身所佩的金龟相赠;门人武七则甘愿赴汤蹈火,越过安禄山叛军的占领区至东鲁接回诗人的子女,等等。李白的诗歌正是通过他的个性投影,折射出时代的风容神,从而成为盛唐的最强音的。

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的个性之活跃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鸣皋歌送岑征君》)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古风》之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襄阳歌》)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他的《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使写失路的忧愁,也没有丝毫寒促蹇涩的危苦之词,诗中出现的黄河、太行、海上、日边等意象,以及拔剑四顾的雄姿,扬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着壮美的情。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我以文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

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他初出蜀时写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豁然开朗的开阔处着笔,写出了一个初上征途的青年富于展望的情怀。而晚年遇赦获释后所写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则是从江流迅疾的速度着手,抒发了轻快活脱的心情。李白把汉魏以来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生活实感结合起来,娴熟地掌握了传统文化积淀的意蕴,在妙手偶得之间留下了令人咀嚼的隽永韵味。例如《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中的“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诗中有着特定情感内容的比兴意象,意谓游子一去如浮云飘泊无止,故人惜别又似落日依依,缘情布景而不留凿痕。又如“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首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和时辰,又用“云”和“雁”的意象喻指离别和远行。此外如“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游南阳清泠泉》)等等,也无不在传统意象和生活实感的统一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有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爱情要求,如《夜坐吟》: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釭青凝照悲啼。金釭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也有人物交往中的天真情态,如《越女词》其三:

耶溪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他的纯真的友情,常常能摆脱等级意识的污染。如《赠汪伦》、《哭宣城善酿纪叟》等诗,所写的都是普通百姓。李白晚年所作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更集中表现了这一点: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飡。

这位在权贵面前傲岸不羁的诗人,在一个普通的农妇面前却感动得难以进食。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

总之,李白是时代的骄子、盛世的歌手。他的诗歌以蓬勃的浪漫气质表现出无限生机,成为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初唐以来诗歌革新的历史使命。正如李阳冰所说:“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草堂集序》)李白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主要即在于此。

“本来无一物,何必染尘埃。”的前两句是什么?

朋友关系!

赵贞吉

〔明〕(公元一五0八年至一五七六年)字孟静,号大洲。内江人。生于明武宗正德三年,卒于神宗万历四年,年六十九岁。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进士。授翰林编修。迁冠钟司业,教士以知本率性之学、俺答薄都域,贞吉廷蘸合帝意,擢左论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会严嵩以事中之,廷杖谪官。后累官至户部侍郎,又忤嵩夺职。隆庆初(公元一五六七年)复起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旋典高拱不协,乞休归。卒,谥文肃。贞吉之学以释氏为宗。著有《文肃集》二十三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王阳明,明代哲学家,浙江余姚人,曾任兵部尚书等要职,晚年奉旨南巡,途径大余青龙赤江古码头,病故于船上,后人在此建亭以示纪念。亭中是一座大理石碑,碑西面阴刻“王阳明先生落星处”、“日本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手书”。该亭距县城13公里,每年都有大批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前来凭吊。

王阳明记功碑

在古代,大的征战之后,胜利的一方,大都会在战地附近刻石记功。庐山也有一处这样的地方。

在秀峰境内的李璟读书台下,有一块数丈见方的石壁。石壁上有三处石刻:中间是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的《七佛偈》,右边是明代徐岱的诗,左边是王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后在此勒石记功写的碑文,人称记功碑。碑文共136个字,字体庄重遒劲,入石三分。后人评述此碑刻云:

此山此刻同不朽,风雷呵护森光芒。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因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系浙江人,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提督军务都御史。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6月14日,明王朝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叛军十万,势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顺流而下。一路克安庆,逼南京,大有挥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惊慌失措。这时,驻守在丰城的赣南巡抚王阳明迅速赶到吉安,果断决策,调集军队,直捣叛军老巢南昌。宸濠闻讯,急忙回师救援,王阳明与叛军大战鄱阳湖,仅用了35天时间,王阳明就大败叛军,在南昌附近的生米街生擒朱宸濠。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大叛乱几乎是在谈笑间平定了。可是,王阳明立了如此大功,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奖赏,反而遭到一系列的毁谤与陷害。明武宗甚至觉得王阳明这么快就轻而易举平定了叛乱丢了自己的面子,认为像这样的战斗应由他亲自带兵南征才能显示“皇威”。宦官张忠之流又诬陷他与宸濠串通,武宗竟要王阳明放了宸濠让他率军与朱宸濠再战……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连夜赶到钱塘,将宸濠交给太监,同时遵照武宗的旨意,重新报捷,将平叛的胜利归功于武宗。这样顾全了皇帝的面子,才保证了王阳明的身家性命。

第二年正月三十日,王阳明到开先寺(即今秀峰寺),刻石记功。记功碑上称颂武宗的“皇威神武”“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阳明也隐隐表达了自己难言的复杂心情。

大概这次刻石记功时,开先寺一带的景色给王阳明很深的印象,他十分喜爱这个地方。这年3月,他又一次来到开先寺。徜徉林中,沉吟水畔,这清幽山水,这林涛泉石和众多的人文胜迹,使他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坎坷人生。感慨之余,他写下了好几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烦忧。

其《又重游开先寺题壁》云: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

还有一首《龙潭夜坐》云: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诗中表达了作者多么孤独、郁愁、沉重的心情。李璟读书台下的记功碑数百年后依然清晰、醒目,读罢这篇百余字的碑文,再读读上面提到的两首诗,面对石壁,就像是面对一页深沉的历史,透过歌颂天子皇威的碑文,我们可以看到被掩盖的历史的真实面目。

附:《记功碑》全文:

正德,已卯六月乙亥,宸濠以南昌叛,称兵向阙。破南康、九江,攻安庆,远近震动。

七月辛亥,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复南昌,宸濠擒,余党悉定。当是时,天子闻变赫怒,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

于赫皇威,神武不杀。如霆之震,靡击而折。神器有归,孰敢窥窃。天鉴于宸濠,式昭皇灵,以嘉靖我邦国。

正德庚辰正月晦,都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从征官属列于左方

李白的诗有什么?只要诗名

“菩堤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慧能,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唐贞观十二年(638)生慧能,遂为广东新州人。慧能幼年丧父,后移南海,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有一天,能在市中,闻客店有人诵《金刚经》,颇有领会,便问此经何处得来,客人告以从黄梅东冯茂山弘忍禅师受持此经。他因之有寻师之志。咸亨初(670),他把母亲安顿后,即北行。到了韶州曹溪,遇村人刘志略,引其出家之姑无尽藏尼,持《涅盘经》来问字。慧能说:我虽不识字,但还了解其义。尼说:既不识字,如何解义?慧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闻其言,深为惊异,遂告乡里耆老,竞来礼敬,即请慧能居于当地宝林古寺,称他为卢行者。 慧能在宝林寺住了不久,又至乐昌西石窟,从智远禅师学禅,智远劝他到黄梅东禅寺(寺在黄梅双峰之东,亦称东山)去从弘忍受学。慧能于咸亨三年(672)到了黄梅东山,弘忍见着他即问:居士从何处来,欲求何物?慧能说:弟子是岭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如何堪作佛?!慧能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和尚佛性与獦獠佛性无别;和尚能作佛,弟子当能作佛。弘忍遂命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 慧能在碓房间踏碓八个月,当时东山禅众达七百人。相传弘忍有一天为了考验大众禅解的浅深,准备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验。时神秀为众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时传诵全寺。弘忍看后对大众说:后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并劝大众诵之。慧能在碓房间,闻僧诵这一偈,以为还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这句是较通行的记载,敦煌本《坛经》此句作「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众见此偈,皆甚惊异。弘忍见了,即于夜间,召慧能试以禅学造诣,传与衣钵,并即送他往九江渡口。临别又叮嘱他南去暂作隐晦,待时行化。因此慧能回到广东曹溪后,隐遁于四会、怀集(今广西怀集县)二县间,过了十余年,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诧异。印宗便延他至上席,请问深义,慧能回答,言简理当。印宗便问: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慧能便出示衣钵,印宗欢喜赞叹,即集众就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发。又请名德智光律师等为他授具足戒(按法性寺即今广州光孝寺。寺中有六祖瘗发塔、菩提树、风幡堂、六祖殿诸古迹)。两月后,慧能即于寺中菩提树下,为大众开示禅门,说般若波罗蜜法。 不久,慧能辞众归曹溪宝林寺,印宗与道俗千余人相送。那时,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即世所行《法宝坛经》(今世流通的《法宝坛经》有四本:一、敦煌本,二、惠昕本,三、德异本,四、宗宝本。参照本书「法宝坛经」条)。从此以后,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其间,中宗曾请慧安、神秀二师于宫中供养,并问禅法。二师皆说: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神龙元年(705),中宗即遣内侍薛简往曹溪召他入京。他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薛简恳请说法,将记录带回报命。中宗因赠摩纳袈裟一领及绢五百匹以为供养。并命改称宝林为中兴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给予法泉寺额,并以慧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延和元年(712)慧能回至新州小住,命门人建报恩塔。先天二年(713)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弟子等就在那一年迎其遗体归曹溪。宪宗时(806—820)赠以大鉴禅师谥号,柳州刺史柳宗元为撰《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碑并序》。元和十年(815)刘禹锡因曹溪僧道琳之请,又撰《曹溪大师第二碑》。从达磨六传而至慧能,故一般称他为六祖大师。

李白的诗共有六千多首,比较有名: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行路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独坐敬亭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 白马篇 侠客行 关山月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古朗月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塞上曲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望黄鹤楼

还有许多不太常见的: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把酒问月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秋浦歌十七首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资料来源:://poem.8dou.net/html/poemt/10.shtml

这个网址中有李白的古诗及其释义。

文章标签: # 古风 # 其二 #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