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本月运势 本月运势

公元379年属什么生肖_公元373年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7-27 人已围观

简介1.淝水之战中风声鹤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2.淝水之战的始末3.奥里巴斯修斯简介4.成语“草木皆兵”出自古代时期的哪场战争5.小兽林王的集安高句丽碑“年定律”的猜想淝水之战结果如何?又有哪些历史影响呢?公元316年,在内乱外患的多重打击下,腐朽的西晋王朝灭亡了。随之而来的,是出现南北大分裂的历史局面。在南方,公元317年晋琅玡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起东晋王朝。其占有现汉水、淮河以南大

1.淝水之战中风声鹤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2.淝水之战的始末

3.奥里巴斯修斯简介

4.成语“草木皆兵”出自古代时期的哪场战争

5.小兽林王的集安高句丽碑“年定律”的猜想

公元379年属什么生肖_公元373年是什么生肖

淝水之战结果如何?又有哪些历史影响呢?

公元316年,在内乱外患的多重打击下,腐朽的西晋王朝灭亡了。随之而来的,是出现南北大分裂的历史局面。在南方,公元317年晋琅玡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起东晋王朝。其占有现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地区。

在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首领也纷纷先后称王称帝,整个北方地区陷入了割据混战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占据陕西关中一带的氏族统治者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前秦。公元357年,苻坚自立为前秦天王。

他即位后,重用汉族知识分子王猛治理朝政,推行一系列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和文化、加强军力的积极措施。在吏治整顿、人才擢用、学校建设、农桑种植、水利兴修、军队强化、族际关系调和方面均收到显着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使前秦国实现了“兵强国富”的局面。

在这基础上,苻坚积极向外扩张势力。他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初步统一了北方地区。黄河流域的统一,使苻坚本人的雄心越发增大。他开始向南进行扩张,在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的部分地区)、益(今四川的大部分地区)两州,这样长江、汉水上游就纳入了前秦的版图。

接着,前秦雄师又先后占领了襄阳、彭城两座重镇,并且一度包围三阿(今江苏高邮附近)、进袭堂邑(今江苏)。由是,秦晋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导致了淝水大战。

苻坚让军事上的胜利冲昏了自己的头脑:孜孜于大起军旅攻打江南,统一南北。东晋太元七年(382年)四月,苻坚任命其弟为征南大将军。八月又委任谏议大夫裴元略为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积极经营舟师,企图从水路顺流东下会攻建康。到了十月,苻坚认为攻晋的战略准备业已基本就绪,打算亲自挥师南下,一举攻灭东晋。

在兴师之前,苻坚将群臣召集到太极殿,计议发兵灭晋这一事宜。在这次殿前决策会议上,苻坚本人趾高气扬,声称四方基本平定,只剩下东南一隅的东晋犹在抗拒王命,现在他要亲自统率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群臣中少部分人附和苻坚的意见,秘书监朱彤奉迎说:陛下亲征,东晋如不投降只有彻底灭亡,现在正是灭晋千载难逢的良机。冠军将军慕容垂(鲜卑族)等人心怀复国的异志,也在会后鼓励苻坚出兵,推波助澜。

但是前秦的多数大臣对此却持有反对的意见。尚书左仆射权翼认为,东晋虽然弱小,但是君臣和睦、上下团结,这时尚不是进攻它的时机。太子左卫率石越也认为,晋拥有长江天险,又得到民众的拥护支持,进攻不易取胜。

他们都希望苻坚能够暂时按兵不动,发展生产,整训部队,等待东晋方面出现间隙后,再乘机攻伐。但苻坚却骄狂地声称:“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扔在长江中,也完全可以阻断长江水流,东晋方面还有什么天险可以凭恃的呢?”

苻坚见群臣反对他的攻晋决策,便结束朝议,退而与其弟阳平公苻融决断大计。苻融此人智勇双全,深得苻坚的信任。但这时他也不同意出兵,认为攻晋有三大困难:人心不顺;东晋内部团结,无隙可乘;前秦连年征战,军队疲惫,百姓厌战。建议苻坚放弃马上攻晋的。

同时苻融也清醒地看到前秦表面强盛的背后,是、阶级矛盾的激烈尖锐。他向苻坚指出:如今鲜卑、羌、羯等族的人,对氐有灭国之深仇,他们正遍布于京郊地区,大军南下之后,一旦变乱发生于心腹地区,那时就追悔莫及了。

为了说服苻坚,苻融还把苻坚所最为信任的已故丞相王猛反对攻晋的临终嘱咐抬了出来,可是苻坚都听不进去,固执地认为,以强击弱,犹“疾风之扫秋叶”,垂危的东晋可以迅速消灭。

为了劝阻苻坚南下攻晋,前秦的众多大臣进行了最后的努力。他们针对苻坚信佛的特点,通过释道安进行劝说。道安规劝苻坚不要攻晋;如一定坚持攻晋,您苻坚也不必亲自出征,而宜坐镇洛阳,居中调度,进攻和诱降双管齐下,以争取胜利。苻坚的爱妃张夫人和太子宏、幼子诜也都一再相劝,但是苻坚对这些依然置若罔闻,决意南下。

太元八年(383年)七月,苻坚下令平民每10人出兵1人,富豪人家20岁以下的从军子弟,凡强健勇敢的,都任命为禁卫军军官。并扬言说:“我们胜利了,可以用俘虏来的司马昌明(即晋孝武帝)做尚书左仆射,谢安做吏部尚书,桓冲做侍中。看情况,得胜还师指日可待,可提前替他们建好官邸。”志骄意满之态,溢于言表。

八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计90万大军,在东西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水陆并进,南下攻晋。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决意奋起抵抗。他们一方面缓解内部矛盾,另一方面积极部署兵力,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抗击前秦军队的进犯。

晋孝武帝司马曜在谢安等人的强有力辅弼下任命桓冲为江州(今湖北东部和江西西部)刺史,控制长江中游,阻扼秦军由襄阳南下。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统率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遏制秦军主力的进攻。又派遣胡彬率领水军5000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摆开了与前秦大军决战的态势。

同年10月18日,苻融率领前秦军前锋攻占寿阳,生擒晋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与此同时,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安陆县境)。晋军胡彬所部在增援的半道上得悉寿阳失陷的消息,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县西南)。苻融又率军尾随而来,攻打硖石。

苻融部将梁成率兵五万进抵洛涧(今安徽怀远县境内),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遏制从东西增援的晋军。

胡彬的水军被围困,粮食供应接不上,就派士兵偷偷地去给谢石送信。不料这个去送信的士兵在穿越秦军阵地的时候,被秦军抓住了。这封信就落到苻融的手里。苻融赶紧派人把信送到在项城的苻坚手里。

苻坚高兴极了,心想,果然不出所料,晋军怎么敌得过强大的秦军呢!他把大军留在项城,自己带了8000名骑兵,赶向寿阳。到了寿阳,他跟苻融一商量,觉得晋军肯定害怕了,不如逼迫他们投降,不战而胜不是更好吗?于是就派一个使者到晋军的营地去。

淝水之战中风声鹤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前秦灭代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前秦灭代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前秦灭代之战,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十月,匈奴刘卫辰为代王什翼犍所逼,求救于前秦,前秦出兵灭代之战。

背景

秦灭燕后,次年(公元371年)灭仇池氐杨氏。公元373年,当时的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攻取东晋的梁州(今陕西汉中地区)、益州(今四川重庆大部地区)。当时相对独立的西南夷邛笮、夜郎皆附于秦。公元376年,灭前凉。至此,除了代国依然割据着山西南部、内蒙古中部外,当时的中国北方已经没有割据与前秦对立。

前秦灭前凉后,即准备用兵代国。376年十月,依附于前秦的匈奴左贤王刘卫辰被拓跋鲜卑的代国逼迫,向前秦求救。

经过

刘卫辰向前秦求救后,在376年十月,当时的前秦皇帝苻坚就发兵进攻代国。

苻坚之前封苻洛以幽州剌史、行唐公。进攻代国开始后,苻坚以苻洛为北讨大部督,统率幽州、冀州的十万兵攻打代国。同时,派并州剃史俱难,镇军将军邓羌,尚书赵迁、李柔,前将军朱肜,前禁将军张蚝,右禁将军郭庆率步骑军二十万人,分兵两路,东出和龙(今辽宁朝阳市),西出上郡(今陕西榆林市东南)。

和龙与上郡两个方向的前秦军队都和苻洛的军队会合。三支军队,在会和之后以刘卫辰为向导,进攻代国。

十月,代王拓跋什翼犍先派白部、独孤部抵抗前秦大军,都没有获胜。代王拓跋什翼犍

再派南部大人刘库仁率十万骑兵抵抗,和秦军在云中盛乐宫西南的石子岭激战,再次战败。什翼犍因病不能亲自率兵作战,遂领其众逃至阴山以北。又遭到高车部落的四面抄掠,再回到漠南。前秦军稍退,十二月,什翼犍返回都城云中。不久,什翼犍长子拓跋寔君听信谗言,先杀诸弟,后杀父王。

代国内乱的消息传到前秦,李柔、张蚝即刻发兵到达云中,代国部众纷纷逃散。前秦灭亡代国。

影响

代国灭亡后,代国的辖境并入前秦。鉴于什翼犍之孙拓跋珪尚幼,苻坚听从了燕凤的建议,分其地为两部,令刘库仁统领黄河以东,刘卫辰统领黄河以西。 至此,前秦顺利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的始末

淝水之战中"风声鹤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西晋末年,中国历史进入了割据局面,淝水之战就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次战争。战争后我国南北朝开始了长期的割据分裂。

西晋末年,统治者腐败无能,社会动荡不安,我国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东晋领土包括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北方各少数民族也纷纷建立起。氐族人建立起了前秦国。

前秦先后灭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势力,逐渐统一了黄河流域。公元373年,前秦大军又攻取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势力逐渐扩大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因此,前秦皇帝苻坚想要一举扫平在南方偏安一隅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自率领60万步兵、27万骑兵、3万羽林郎南下。同时,他又派梓潼太守裴元略率领7万水军从巴蜀顺流而下,直逼建康。

面对强敌压境东晋统治者赞同主战派丞相谢安的主张,决定奋起抵抗。谢安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实力较强的“北府兵”沿淮河而上,迎击前秦军。另外,他又命胡彬率5千水军增援寿阳(今安徽寿县),又让桓冲担任江州刺史,率10万大军控制长江中游地区。10月18日,苻坚的弟弟苻融率领先头部队攻取寿阳,俘虏驻守寿阳守将徐元喜。

同时,前秦军慕容垂率部攻取了郧城(今湖北郧县)。胡彬只得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后续大军。苻融又率兵攻打硖石,很快攻占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胡彬退路。胡彬被围困硖石,粮草不济,硖石告急。胡彬写的求救信也落入前秦军之手。苻坚大军留守项城,亲自率领8千骑兵赶赴寿阳。

苻坚到达寿阳,派原驻守襄阳的东晋将领朱序赴晋营劝降。朱序到达晋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将前秦军的具体情况告知了谢石。谢认为前秦军兵力雄厚,准备坚守不出,等待敌军疲惫后伺机反攻。得知前秦军实情,他转守为攻,决定主动迎击。

11月,谢玄派刘牢之带领5千精兵偷袭洛涧,拉开了淝水之战的序幕。前秦将领梁成率军列阵迎击。刘牢之派一部分军队迂回前秦军后方,并亲自率军强渡洛水攻入前秦军阵营,大败前秦军。前秦军主将梁成、梁云战败被杀。谢石率军水陆并进,抵达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的八公山安营扎寨,与寿阳的前秦军对峙。

前秦军紧邻淝西岸列阵,晋军无法渡河。谢玄派人用激将法使前秦军后撤。此时,前秦大军士气低落,后撤失去控制中阵脚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抢渡淝水猛攻前秦军。朱序趁机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士兵信以为真争相而逃。苻融想控制局面,不想在乱军中被杀。前秦军前锋失去主帅彻底崩溃,后续部队也随之溃散。晋军乘胜追击,前秦军溃逃中人马相踏死的尸体满山遍野。苻坚也负伤独自逃回烙阳。

谢玄用激将法让前秦军后撤,为什么前秦军主将苻融会同意?

由于前秦军紧逼淝水的西岸列队布阵,晋军没有办法渡河,只好隔河对峙。谢玄就派人去前秦军营见苻融,实施激将法。使者对他说:“将军孤军深入,又逼近河水列阵,这是准备长久对峙下去,并不是准备速战速决。

如果将把军队稍稍后撤,让晋军渡河来一决生死,这不是更好吗?”前秦军诸多将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却主张将计就计,让士兵稍稍后退,等到晋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再派骑兵冲杀,这样就能很快取得全线胜利了。苻融也赞同了苻坚的主张,于是同意谢玄的要求,指挥军队后退。

淝水之战中“风声鹤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苻坚答应谢安的请求同意后撤,可是他没有想到秦军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指挥不协调。一得到后退的命令,后方军队以为前方战败,慌忙后退。谢玄看到敌人自乱阵脚,亲自率军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的途中,丢盔弃甲,乱成一团,人马践踏死伤无数。那些侥幸逃走的秦军一路不敢停歇,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认为是晋军又追上来了,于是昼夜不停拼命奔逃。这就是“风声鹤唳”的由来。

淝水之战是一次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战斗中前秦军百万大军或被歼灭或逃散,只有慕容垂所率3万人马没有任何损失。这一站,苻坚统一中原的希望彻底覆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出现统一局面也随之消失。在北方出现了更多的地方民族,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崛起,各自建立了国家。两年后,姚苌俘杀苻坚,前秦灭亡。东晋王朝虽然不能通过这一战统一中国,却也有效地遏制了北方的南侵,使得南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奥里巴斯修斯简介

淝水之战的始末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1. 简介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於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於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馀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到北伐时期的南北形势图

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寿县古城。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东晋时,谢石、谢玄败苻坚于淝水。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留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

右图为淝水之战到北伐时期的南北形势图,图中黑线为淝水之战之前双方实际控制区域分界线,红线为北伐胜利到谢安去世时期的双方实际控制区域分界线。

原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五卷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译文 前秦的军队紧逼淝水而布阵,东晋的军队无法渡过。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然而却紧逼淝水部署军阵,这是长久相持的策略,不是想迅速交战的办法。如果能移动兵阵稍微后撤,让晋朝的军队得以渡河,以决胜负,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前秦众将领都说:"我众敌寡,不如遏制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这样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让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我们再出动铁甲骑兵奋起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就挥舞战旗,指挥兵众后退。前秦的军队一退就不可收拾。

谢玄、谢琰、桓伊等率领军队渡过河攻击他们。苻融驰马巡视军阵, 想来率领退逃的兵众,结果战马倒地,苻融被东晋的士兵杀掉,前秦的军队于是就崩溃了。谢玄等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冈,前秦的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山川。逃跑的人听到刮风的声音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军队将要来到,昼夜不敢停歇,慌不择路,风餐露宿,冻饿交加,死亡的人十有七八。

当初,前秦的军队稍微后撤时,朱序在军阵后面高声呼喊:"秦军失败了!"兵众们听到后就狂奔乱逃。朱序乘机与张天锡、徐元喜都来投奔东晋。缴获了前秦王苻坚所乘坐的装饰着云母的车乘。又攻取了寿阳,抓获了前秦的淮南太守郭褒。

2. 战役背景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战。

3. 战争起源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强大,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东灭前燕,南取梁(汉中)、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於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前秦许多大臣都表示反对,一心希望尽早统一中国的苻坚说:「区区长江天险算什么?我拥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叫士兵们把皮鞭投入长江,足可断掉流水了!」,此为成语「投鞭断流」之典故。

4. 战争影响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前秦元气大伤,苻坚于公元385年被羌族姚苌所杀,各族纷纷独立,中国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先后成立了十国。直到439年北魏重新统一北方。而东晋则延续了数十年,直至公元420年被刘裕篡位,改国号为宋;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589年,才被隋文帝杨坚统一,建立了「隋朝」。

淝水之战发生在安徽寿县,古称寿州,寿阳。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东晋时,谢玄亦败苻坚于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特别是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5. 历史记载

根据《晋书·帝纪第九·简文帝孝武帝》记述:

(东晋太元)八年(383.2.19~384.2.7)春二月癸未(383.4.12由"两千年中西历速查"软件查得),黄雾四塞。三月(4.19~5.17),始兴、南康、庐陵大水,平地五丈。

丁巳(5.16),大赦。夏五月(6.17~7.15),辅国将军杨亮伐蜀,拔五城,擒苻坚将魏光。秋七月,鹰扬将军郭洽及苻坚将张崇战于武当,大败之。八月(9.13~10.12),苻坚帅众渡淮,遣征讨都督谢石、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距之。九月,诏司徒、琅邪王(司马)道子录尚书六条事。冬十月,苻坚弟融陷寿春。乙亥(383.11.30),诸将及苻坚战于肥水,大破之,俘斩数万计,获坚舆辇及云母车。十一月庚申,诏卫将军谢安劳旋师于金城。壬子(384.1.6),立陈留王世子(司马)灵诞为陈留王。

成语“草木皆兵”出自古代时期的哪场战争

奥里巴斯修斯(约公元 320-400/403 年)是罗马皇帝叛教者朱利安(约公元 361-363 年在位)的医生和政治顾问。他出生于密西亚富强的希腊城市佩加蒙,学习医学和演讲,属于佩加蒙的高级知识分子圈子。奥里巴斯修斯(Oribasius)是一位医智哲学家,指的是具有特殊修辞学和哲学知识的医生,是盖伦医学知识和博学多才的崇拜者。他最著名的著作是Iatrikai synagogai或Collectiones medicae,这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医学论文。

生活

Oribasius 或 Oreibasius 出生于佩加蒙的显赫家庭。从小,他就获得了多种学习经历和广泛的知识,有助于德行。他的传记由他的私人朋友萨迪斯的尤纳皮乌斯 (Eunapius of Sardis ) 撰写,他是公元 4 世纪的希腊诡辩家和历史学家,在他的哲学家和诡辩家传中。根据 Eunapius 的说法,奥里巴斯乌斯成年后在亚历山大港学习医学和演讲,师从当时最好的教师之一塞浦路斯医师芝诺,并在小亚细亚行医。

奥里巴斯修斯被认为是佩加蒙知识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有 Nisibis 的 Magnus(位于幼发拉底河以外的Antioch的一部分)和 Sardis 的 Ionicus 作为同学。Nisibis 的 Magnus,也被称为 Magnus Medicus 或 Magnus Epigrammaticus,生活在公元 364-388 年间的亚历山大港,是一名治疗师和演说家。他似乎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关于赋予意志的身体的本质和行使深思熟虑的目的的理论,这意味着医生可以说服患者他们可以决定是健康还是生病。爱奥尼库斯是一位著名医生的儿子,他勤奋勤奋,赢得了奥里巴斯的钦佩。他是药剂学、解剖学、解剖学、截肢术以及术后包扎和治疗方面的专家。除了他的医学实用知识外,他还对哲学、占卜、演讲和诗歌感兴趣。

奥里巴斯修斯被认为是佩加蒙知识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娶了一位富有的贵妇人,育有四个孩子。他的儿子 Eustathius 也是一名医生,在公元373-374年可能是东方的 archiatrus。他是他父亲的一本书的奉献者。与 Oribasius 不同,他是一名基督徒,并且收到了圣瓦西里大帝(公元 330-379 年)的两封信件:Ep。151(公元 373 年)和 Ep。189(公元 374-375 年)。

职业

在佩加蒙,奥里巴斯修斯遇到了未来的罗马皇帝叛教者朱利安(公元 331-363 年),他是君士坦丁大帝(公元 306-337 年在位)同父异母兄弟的儿子。在他父亲去世后,朱利安被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公元 337-361 年在位)交给一位阿里安主教照顾,从公元 342 年开始,他在卡帕多奇亚的一处庄园被拘禁了六年。起初,他是一名基督教虔诚的学生,但他对希腊经典的阅读使他皈依了多神教,即崇拜不同的神灵。朱利安与奥里巴斯修斯有着深厚的友谊。因此,他任命他为私人医生和图书馆馆长。

公元 355 年,奥里巴斯修斯陪同被宣布为凯撒的朱利安前往高卢和不列颠。当君士坦提乌斯下令将精选的分遣队转移到东方时,罗马军队叛乱,并于公元 361 年 2 月宣布朱利安·奥古斯都 (Julian Augustus ) 为帝。朱利安被提升为奥古斯都是君士坦提乌斯之死促成的军事叛乱的结果。奥里巴斯修斯密切参与了朱利安的加冕礼。他对皇帝施加了重大的政治影响,并积极参与他的文化,包括恢复古罗马宗教异教。他被任命为君士坦丁堡财务官. 在担任财务官期间,他担任朱利安的神圣大使。奥里巴斯修斯是德尔斐神谕的接收者。这个神谕表明阿波罗无法再次预测那里:

告诉皇上,富丽堂皇的大殿倒塌了。太阳神不再有他的房子,也没有预言的桂冠,也没有演讲的好人。说话的水已经干涸了。

迈尔斯 (Myers) 写道:“(它)是希腊诗歌中最后一个打动人心的片段,是最后一个保留古老韵律的六音步,是庄严忧郁的韵律”(Abbott,447)。德尔菲神谕的真实性存在于 S. Artemii Passio [96.1284.45–47] 中,可能出自 Philostorgius(公元 368-约 439 年),公元 4 世纪和 5 世纪的 Anomoean 教会历史学家,以及 Cedrenus [1.532. 8-10],一位公元 11 世纪的拜占庭历史学家。神谕由卡帕多西亚教父 Nazianzus 的格雷戈里乌斯(公元 329-389 年)提到,并由基督教主教赛勒斯的西奥多雷特(公元 393-458/466 年)明确证实,他是安条克学派的神学家和圣经评论员,在他的教会历史。

德尔菲神谕的咨询发生在波斯战役开始之前。对波斯人的远征为皇帝提供了巩固他在东方军队心目中地位的机会。为了准备竞选活动,朱利安于 362 年 6 月搬到了安条克行政长官。鉴于他是在公元 363 年 3 月 5 日离开这座城市的,所以神谕一定是在公元 362 年的最后几个月交付的,当时朱利安努力恢复异教。看到在公元 362 年到 394 年之间没有神谕在德尔福交付,当时狄奥多西一世(公元 392-395 年在位)禁止所有泛希腊运动会为异教活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奥里巴斯修斯收到了最后一个阿波罗神谕。

奥里巴斯修斯(ORIBASIUS) 作为医学作家的主要作品是IATRIKAI SYNOGAI或医学文集,这是他应朱利安 (JULIAN) 的要求撰写的。

奥里巴斯修斯一直和朱利安在一起,直到朱利安去世。公元 363 年 6 月 26 日,在马兰加附近的萨迈拉战役中,朱利安在萨珊军队袭击他的纵队时受了致命伤。据报道,他的长矛刺穿了他的肝下叶。他接受了 Oribasius 的治疗,Oribasius 竭尽全力治疗伤口。很可能,他用黑酒冲洗了伤口,并进行了一种称为胃缝合术的手术,即缝合肠穿孔。第三天,大出血,皇帝夜里死了。

在此之后,奥里巴斯修斯成为了朱利安的继任者的牺牲品,他们想要结束他的生命,但又畏缩不前。然而,他们剥夺了他的财产并将他流放。奥里巴斯修斯在野蛮人的宫廷行医,在那里他展示了他高超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在他的病人中,他治愈了一些慢性疾病,并从死亡之门抢走了其他人。因此,他很快在外国统治者的宫廷中被提拔为一等。正如 Eunapius 所说,他被“皇帝”召回,但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带回奥里巴斯修斯本来是“剥削希腊人政策的一部分”‘东方人作为高官和的装饰品’”(马修斯,115;鲍德温,96)。奥里巴斯修斯获得回国许可后,在后来皇帝的同意下,从国库中收回了他原来的财产,并继续行使他的权力职业到高龄。

作品

Oribasius 的作品不是很原创,通常涉及最著名医生使用的信息和疗法的收集。

他现存的作品有:

医学收藏- 70 本书中有 25 本书完好无损

尤斯塔修斯的剧情简介

致尤纳皮乌斯

解剖学导论

希波克拉底格言评注

作为医学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是Iatrikai synagogai或Medical Collections,这是他应 Julian 的要求撰写的。医学收藏是一部百科全书,包括当时所有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医学知识,以及治疗和药理学领域最有效的技术。它代表了盖伦的大量摘录,这些摘录已经不存在了,还有从古代到公元 4 世纪的著名医生的著作,例如伊庇鲁斯的菲拉格里乌斯(公元 300-340 年),一位名叫瑙马修斯的医生的学生和70 卷的作者,其中只有少数片段幸存下来,还有亚历山大的阿达曼提乌斯(约公元 412/415 年),一位医智哲学家和希腊面相学论文的作者以及另一篇名为De ventis的论文。

摘录通常附有奥里巴斯修斯的相关评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在于所选摘录的广度和准确性,其中涵盖了医学的所有领域以及人类与环境和疾病的关系。在收藏的 70 或 72 本书中,只有 25 本书完好无损。其余部分可以根据Eustathius 的概要和Ad Eunapium的论文部分重建. 第一本共九本书,是这部 70 卷作品的节略概要,献给他的儿子尤斯塔修斯,并写给那些为了实际目的而不得不旅行的人。第二个是一系列容易获得的药物,献给他的朋友兼传记作者 Eunapius。该纲要提供了卫生和饮食的描述、药物的特性、特定药物的清单,以及有关人体解剖学、疾病和相关治疗的信息。这两本纲要被视为参考手册,目的是在遇到医疗紧急情况时为读者提供帮助。事实上,作者更侧重于治疗而不是病因学或病理学。

已知丢失的作品包括:

肠道解剖学

关于疾病

致困惑的医生

谈王道——一部不涉及医学的作品

重要性与遗产

Oribasius 为我们提供了古代和早期拜占庭医学史的宝贵资料。他的著作取材于所有大师的临床观察和实验方法,拜占庭的医学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不断引用和摘录奥里巴斯修斯的部分著作。最重要的是,他为盖伦主义铺平了道路,因为他是第一个将盖伦的著作视为医学进步基础的人。多亏了他的著作,许多医学著作中的相当一部分才得以遗失。尤斯塔修斯的概要和Ad Eunapium已成为未来纲要的典范,早在公元 5 世纪就在东哥特语的意大利和叙利亚语以及叙利亚语中被翻译成拉丁文 *** 世界的 *** 语。

参考文献

雅培,E. Hellenica。密歇根大学图书馆,1880 年。

Baldwin, B. “奥里巴斯修斯的职业生涯”。古典学报,15 年,第 18 页,第 85- 页。

比兹,约瑟夫。Philostorgius 教会的历史。JC Hinrichs 书店,2021 年。

Bleckmann, B. 和 Stein, M.(编辑)。Philostorgios Kirchengeschichte翻译 | 第 2 卷。Schoeningh Ferdinand GmbH,2015 年。

塞德雷努斯,乔治 John Scylitza 的 George Cedrenus 帮助,卷。1.被遗忘的书,2017 年。

Grant, M.为皇帝节食:Oribasius 医学汇编第 1 和第 4 册的翻译。布里尔,19 年。

Kudlien, F. “公元三世纪医学史上的一个空白点。” 医学、科学和文化,由 Stevenson, L. 和 Multhauf, R. 编辑(编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68 年。

库尔迪恩。“奥里巴斯。” 科学传记词典第 10 卷,由 Gillispie、Charles Coulston 编辑。Charles Scribners Sons/Reference,1981 年。

玛丽亚·卡门·戈麦斯·科斯托亚。拉丁奥里巴西奥。大纲七。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2020 年

Penella, Robert J. 公元四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智者。Eunapius 的研究。弗朗西斯·凯恩斯(出版)有限公司,1990 年。

施罗德,HO“Oreibasius”。Realencyclop?die der classischen Altertumswissenschaft–Viae Publicae Romanae,由 Pauly Wissowa 编辑。JB 梅茨勒,1992 年。

小兽林王的集安高句丽碑“年定律”的猜想

成语“草木皆兵”出自古代时期的哪场战争

草木皆兵同义词为:风声鹤唳,杯弓蛇影,反义词有:若无其事稳如泰山措置裕如,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关于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 ,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2012年7月29日,在集安境内的麻线河内出土了继广开土王碑之后的又一幢高句丽石碑,立刻引发了学界的强烈关注,这是一通铭刻高句丽守墓烟户制度的石碑,为高句丽研究提供了新的文字资料,其碑刻释文中的第七列为“□□□□□□□□自戊□定律教□发令□修复各於”,[7]对于“□自戊□定律”释文学界中众说纷纭,亦引起笔者极大的兴趣,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对该碑的树立年代及树立者身份的确定,更关乎着高句丽历史上一些重大的认定。碑文中“□□定律”的释读主要形成如下意见:耿铁华、[8]张福有[9]和徐建新[10]等认为“□□定律”当为广开土王十八年的“戊申”年(408);王飞峰则认为应是美川王二十九年的“戊子”年(328);[11]徐德源先生认为是广开土王十九年的“庚戌”年(410),[12]等等。笔者则认为,该释文当为小兽林王四年的“甲戌”年(374)。从《集安高句丽碑》[7]所刊碑文拓本来看,所谓“自”字更趋近于“甲”,“戊”亦有“戌”之可能,所以笔者亦比较认同徐德源先生的释读,即所谓“自戊□定律”当为“□戌年定律”更为合理,所不同者,是徐德源先生释读的“庚戌”笔者认为是“甲戌”。  据《三国史记》载,小兽林王三年(373),“始颁律令”,[1]p221从干支纪年来看,该年为“癸酉”年,并不是“甲戌”(374)年,“甲戌”年当是小兽林王颁布律令的第二年。但是借助“广开土王碑”碑文与《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纪年对照可以发现,对于四世纪末高句丽王纪年的记载,《三国史记》是发生错讹的。据“广开土王碑”可知,广开土王即位为辛卯年,即公元391年,而《三国史记》却错误记成了故国壤王九年,即公元392年。因此,《三国史记》中故国壤王九年是错误的,其末年应为八年,与广开土王即位年同年。藉此,笔者有两种揣测:一是,基于金富轼《三国史记》中该阶段纪年有前后错位一年时间的笔误,那么小兽林王颁布法令的时间可能并非是“癸酉”年(373),而可能是“甲戌”(374)年;二,《三国史记》并未明载公元373年,小兽林王是于具体什么月份颁布的律令,可能正逢年底,而于次年正月之际传达全国,故习惯上高句丽人称其为“甲戌年定律”亦为可能。因为,能够被铭文在碑碣中的法条定律,相信在高句丽史上必定是影响极广且重大的,应当在众多文献中得到印证,而从其他文献中我们除了小兽林王在位时所颁布的律令外,并未见到或提起有其他法令颁布。故此,碑文中所记之定律,当为小兽林王所颁律令更为合理,只是在纪年上,文献所记可能尚有疏虞,而这种错讹金富轼在撰写时不在少数,错载于“癸酉”年(373)绝非个案。  所以,结合《旧唐书·高丽传》中的法条、《三国史记》中的“始颁律令”、“集安高句丽碑”烟户法铭文及“甲戌年定律”释文,可以相对清晰的勾勒出小兽林王于在位初期,制定并发布了高句丽首部系统且规范的成文法的轨迹。该律令涉及了国家机构完善和政治架构的诸多方面,所以被后来的广开土王所津津乐道,甚至铭文于碑碣之上予以传颂,因为此措施堪称是高句丽发展史上里程碑的。

文章标签: # 前秦 # 公元 # 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