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本月运势 本月运势
猜拳行令是指什么生肖_猜拳行令规则
tamoadmin 2024-07-22 人已围观
简介1.古人饮酒时的行令指什么?2.纳西族 急3.民风民俗 作文 600字4.老天津卫的全套婚俗是什么?5.梦见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6.猜拳行令的解释7.谁说说标准的猜拳行令8.四字成语令什么什么什么令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1、文字酒令 ⑴作诗 饮酒赋诗,由来已久。前面说过的晋人石崇金俗园宴客,则是当筵赋诗,不成则罚酒三杯。王羲之等人引水流觞,饮酒赋诗,更是文坛美谈。到唐代李太白桃李园宴弟饮
1.古人饮酒时的行令指什么?
2.纳西族 急
3.民风民俗 作文 600字
4.老天津卫的全套婚俗是什么?
5.梦见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
6.猜拳行令的解释
7.谁说说标准的猜拳行令
8.四字成语令什么什么什么令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1、文字酒令
⑴作诗
饮酒赋诗,由来已久。前面说过的晋人石崇金俗园宴客,则是当筵赋诗,不成则罚酒三杯。王羲之等人引水流觞,饮酒赋诗,更是文坛美谈。到唐代李太白桃李园宴弟饮酒赋诗后,此风已颇为盛行了。
行令作诗,常见的是每人作一首诗,作不出者罚酒。这种形式的酒令在本书故事选编部分多有所见。也有时不是一人作一首诗,而是每人联诗两句,似乎作对子。也有每人联一句,凑成一首诗的,接不上则罚酒。像流传的李白和贺知章、王之涣、杜甫四人的联诗行令故事,便是一例。他们联成的一首诗是:
一轮圆月照金樽,(贺)
金樽斟满月满轮。(王)
圆月跌落金樽内,(杜)
手举金樽带月吞。(李)
既有格律诗味,又不失为“席上之物”。
⑵对句
酒席筵前行令也常常取联对形式。
行令联对常见的形式是一人出上联,另一人对下联,对不出则饮罚酒。还有一种形式是限定题目,每人作一副对联,作不出者罚饮酒。传说中的宋代文学家苏洵一日家宴上限以“冷香”二字联对行令的故事,便是一例(此令要求上下联句尾分别是“冷香”二字)。
⑶续句
续句指的是出令者限定一种类似学生造句的行令题目,由每人随口编造词句,即兴组织语言,东拉西扯,左连右接,凑合而生新意,联续以成文章,构成行酒令语言。这样构成的行令语言,往往新意倍出,妙趣横生,一般行这种酒令难度较大,非慧心难为,无巧口不成。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中记载的陈眉公行酒令的故事,其令语即属这种形式。酒令要求“首要鸟名,中要四书二句,末要曲子一句合意”。像这种行令题目,要求把三种本来互不相及的词语联续成章,颇费神思,须有功底。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姑娘们在红香圃中举行寿宴,席间射覆划拳,中间“一时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尤氏赢了鸳鸯”,湘云限酒面道:“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这个题目更加繁复,要把五种词语凑成一句话。有关三段令语前已引及。这些虽然是曹公的妙笔,但与当时社会上所见的例子也非常类似。
这种语言形式的酒令,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也常见,一般酒令语言无引用之处,纯粹是东拉西扯,凭心目中已有的概念、语言及当时耳闻目睹的东西,随口编造。尽管如此,编说出来,也颇有意趣。
⑷引用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上遗留下来很多经典、诗词、散文,成为后世之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代人们从小读书讲究背诵,养成特殊的记忆力,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李杜诗、苏辛词、韩柳文,多背之烂熟,口头行酒令往往随口引用其中的一些句段,形成酒令语言。
《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宣牙牌酒令时道:“如今我说骨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押韵。错了的罚一杯。”中间轮黛玉说时,鸳鸯道:“左边一个‘天’。”黛玉口顺说了《牡丹亭》上的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鸳鸯又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又顺口说了《西厢记》上的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结果被宝钗耍为话柄。
⑸析字
析字也可以叫释字,是通过对字的分析解释,引申出某种道理和内容,构成行令语言。这种语言的形式的酒令别有雅趣,下面举例为证。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记载韩雍和夏埙喝酒行令,要一个字里有大人、小人,并用谚语二句来证明它,韩雍先说道:
伞字有五人,
下列众小人,
上侍一大人。
所谓有福之服侍,
无福之人服侍人。
夏埙接着说道:
爽字有五人,
旁列众小人,
中藏一大人。
所谓人前莫说人长短,
始信人中更有人。
这种析字令语读来十分含蓄有趣。
这种语言形式的行酒令,还见一种情况是,从诗文中选出一句,进行别解分析,翻出新意,构成令词。比如,明无名氏撰《笑海千金》记录一则酒令掌故,说:昔一县尹与县丞爱钱,主簿极清。一日,同饮酒,至半酣,县尹遂设—令:要《千家诗》一句,下用俗语二句含意。尹曰:“旋砍生柴带叶烧,热灶一把,冷灶一把。”丞曰:“杖藜扶我过桥东,左也靠着你,右也靠着你。”簿乃托意 嘲曰:“梅雪争春未肯隆,原告一两三,被告一两三。”
⑹拆字和合字
拆字和合字酒令形式上与析字酒令相像,区别在于析字是通过对字的分析解释,引申出其他某种道理或意思,构成酒令语言,而拆字和合字酒令则只是通过把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或者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酒令语言,其字面也有某种意思、内容,但无引申之意。
明代乐天大笑生集《解愠编·卷之五口腹》记述一篇拆字、合字酒令故事,非常有趣,可看出此令之面貌。原文云:
一人专撞席,名为掇座,席长出令讥之曰:单禾本是禾,添口也成和,除却禾边口,添斗便成科。谚日:‘宁添一斗,莫添一口。”’主人亦厌之,蹙眉作色曰:“单羊本是羊,添水也成洋,除却水边羊,添易便成汤。谚曰:‘宁吃欢 喜汤,莫吃皱眉羊。”’撞席者曰:“单同本是同,添金也是铜,除却金边同,添重便成锺。谚曰:‘见锺不打,何处剑铜。”
清代蒲松龄著《聊斋志异》中有一则故事叫《鬼令》,写的是几个野鬼在荒野里饮酒,竟然也行起令来。他们的酒令要求很严,要说四句话,举一个不透风的字,把这个字的中间笔画推到上边去,便成另一字。这个酒令别出心裁,饶有趣味,语言形式上也算是拆合文字,但不是添去偏旁部首,而是调整部首笔画的结构位置。原文妙趣横生。读后余味无穷。
⑺限字
限字酒令就是出令者限定令语的开头、结尾或中间必须是,或者必须有某个字的一种语言形式的酒令。这种语言形式的酒令,其令语经过个别文字的限制,所说出来的,又多是另一种语言形式,如作诗、联对和引用古诗、古文等。
明代冯梦龙辑《广笑府》载一则限字酒令故事,说有三个人同饮行令,要说一句话,“相”字想首,“人”字结尾。民间还流传这样一个限字酒令故事,其令语是要求每人背诵两句四书上的话,句中要有“之”字,像,“知”和“子”谐音的也行。
⑻字旁
就是利用汉字具有偏旁部首的结构特点,选择个别字,开辟思路,确立话题,巧妙编造语句,构成行令语言。
传说,清代郑板桥做县令时,其治下有一大户公子,作恶行凶,打死无辜良民,民愤极大。板桥着手处理此案,欲处公子。有二乡绅与公子有亲,遂至板桥府上来求情,板桥不知来意,设席相待。席间,一乡绅道:“久慕先生雅名,今得以聚会。小人有意向先生请教,不妨行个酒令。每人说同音二字,再去添字旁,成另一字,最后由此宇举一句俗语作结。不知先生肯不吝赐教否?”板桥道:“愿意领教。”于是,此乡绅先说道:
有水念作清,
无水也念青。
去了青边水,
添心即为精。
板桥大笑道:“先生差矣,青字添心乃情字也。”此乡绅接口续道:
我俩有心来讲情,
惟恐大人不准情。
板桥一听大惊,心知中计,乃微舒阔袖,起座对道:
有水念作湘,
无水也念相。
去了相边水,
添雨即为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
另一乡绅见板桥一口推托,心中不悦,大声对道:
有水念作溪,
无水也念奚。
去了奚边水,
添鸟则为鸡。
得时狸猫赛猛虎,
落地凤凰不如鸡。
板桥见对方出口伤人,拂袖而起,二乡绅亦不欢而散。
⑼谐音
谐音就是在行语言文字形式的酒令时,利用汉字的一字多音和多字一音及字音相近等特点,在酒令语言字面上表达一种意思,又隐含一种意思,使令语说来隐晦含蓄。
明代潘埙辑《楮记屋》记载的一篇行令故事,就是这种形式。故事说元丰年中,高丽遣一僧入贡。此僧辨慧知诗,皇上令杨次公接伴之。一日宴会,此僧出令道:“要两古人姓名争一物。”他先说道:
古人有张良,有邓禹,争一伞,良曰:“良(凉)伞。”禹曰:“禹(雨)伞。
概戏杨次公冠如伞状。杨次公也说道:
古人有许由,有晁错,争一葫芦,由曰:“由(油)葫芦。”错曰:“错(醋)葫芦。”
概戏僧头如葫芦。这则故事出令新奇,二人所说令语古雅风趣,中间应用了谐音技巧。
宋代邢居实撰《拊掌录》中记载一篇酒令故事,说王安石和刘贡父摘经书中语作禽言令,也是利用汉字语音作的游戏。原文云:
王荆公尝与客饮,喜摘经书中语,作禽言令。燕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久之,无酬者。刘贡父忽曰:“吾摘句取字可乎?”因作鹁鸪令曰:“沽不沽,沽。”坐客皆笑。
选摘经书中字句,模拟禽言声音,也是语言文字游戏上的一个鲜例,颇有雅趣。
⑽陈述典故和掌故
我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上,有数目颇多的历史掌故和文学典故,成为后人的口齿美谈。行酒令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常常用到典故和掌故。一般多是在行射覆、拇战、猜枚、掷骰子、击鼓传花等酒令输了后,罚说一个古代笑话、人物掌故和文学典故。以佐兴助酒。《聊斋志异·狐谐》中有一段描写道:“酒数行,众掷骰为瓜蔓之令。客值瓜色,会当饮,戏以觥移上左曰:‘狐娘子太清醒,暂借一杯。’狐笑曰:‘我故不饮,愿陈一典,以佐诸公饮。”《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击鼓传花行令,贾母笑道:“若到谁手里住了,吃一杯,也要说个什么才好。”风姐儿笑道:“依我说,谁像老祖宗要什么有什么呢。我们这不会的,岂不没意思。依我说也要雅俗共赏,不如谁输了谁说个笑话罢。”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在酒席筵前,引经据典,谈笑凑趣风气甚浓。
也可以以这些题材行纯粹语言形式的酒令,一般是限定一个角度或题目,由每人陈述列举一个掌故或典故,构成令语。下面说一个历史故事:
岳飞赶考到京后,一次和弟兄们吃酒行令,要说一个古人吃酒,吃得英雄,说不出的,罚酒三杯。张显说的是“关云长单刀赴会”,汤怀说的是“刘季子醉后斩蛇”,王贵说的是“霸王鸿门宴”,岳飞说的是“曹玮席间斩敌献头”。四人说的都是历史掌故。轮到牛皋,牛皋道:“我不晓得这些古董,只是我吃他几碗, 不皱眉头,就算我是个英雄了。”四人大笑道:“也罢,也罢。”牛皋于是吃了两大碗。
⑾列说俗语和谚语
中国民间谚语和俗语非常丰富,口头说令常常引用举说—些,构成令词。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谈资部记载一个酒令故事,说“古亭刘端简公居多,邑大夫或慢之。值宴会,端简公出令佐酒,各用唐诗一句,附以方言,上下相属”。文中所说的方言,实际上也就是俗语。
《三笑》**里,祝枝山当着丞相的面要显示唐伯虎的才能,于是出了个考题道:“我们前天在杭州行了个酒令,第一句拆一个字,第二句一句俗语,第三句引出一句唐诗。”唐伯虎答的是:
品字三个口,宁添一斗,莫添一口,口口口,劝君更进一杯酒。
2、游戏酒令
从古到今,社会上还有许多以语言为或纯粹脱离语言的比较固定的独立的游戏形式的酒令。这些游戏分别都有其相应的令具,都有其具体的方法、原理和过程,多仍并用语言,大多数都要利用人的智慧能力。这些游戏酒令的设计使用,使酒席筵前出现了动作和声响,使令席上非常热闹、活跃。
用作行酒令的这些游戏,是民间游戏的一个方面,这些游戏大量的是专门为行酒令而设计创造的,也有一些是把民间其他方面的游戏形式用于行酒令了。这些酒令游戏在各地民间存在量很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出现,择其主要的分别介绍于后。
⑴射覆
射覆是最早的酒令游戏,据有关史书记载,三国魏管辂、晋郭璞都有射覆事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无题二首》诗有“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句。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有“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句,又有“船头不张灯火,待月快酌,射覆为令”句。
射覆,射者,猜度也;覆者,遮盖隐藏也。射覆游戏早期的耍法主要是制谜猜谜和用盆盂碗等把某物件事先隐藏遮盖起来,让人猜度。这两种耍法都是比较直接的。后来,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种间接曲折的语言文字形式的射覆游戏,其法是用相连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若射者猜不出或猜错以及覆者误判射者的猜度时,都要罚酒。清俞敦培《酒令丛钞·古令》云:“然今酒座所谓射覆,又名射雕覆者,殊不类此。法以上一字为雕,下一字为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这基本上说明了射覆酒令游戏的耍法原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描写的射覆酒令即与此同,覆者先用诗文、成语和典故因隐寓某一事物,射者猜度,用隐寓该事物的另一诗文、成语和典故等揭谜底。比如,宝钗和探春掷骰对了点子后,探春便覆了个“人”字,宝钗说“人”字泛的很,探春又覆了一个“窗”字,两覆一射。宝钗见席上有鸡,便射着探春用的是“鸡窗”、“鸡人”二典,即覆的“鸡”字,因而射了一个“埘”字。探春一听,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相互会意,各饮了一口门杯。再如,李纨和岫烟对了点后,李纨便覆了一个“瓢”字,概用了“瓢樽空挂壁”的典,即覆的“樽”字,岫烟射着,说了—个“绿”字,概用了诗句“愁向绿樽生”的典。二人才会意,各饮一口。
⑵投壶
投壶也是较早的酒令游戏之一。其法大概是在酒席上设特制之壶,以壶口为目标,宾主每人持矢四支,依次投入壶中,以投中多少决定胜负,负者饮罚酒。
投壶既是我国古代宴会时的一种酒令游戏,也是一种风俗礼制,历代史籍文章载述甚多。《礼记·投壶》记述最详,有云:“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再拜受。”可见投壶之前宾主之间的客套礼数颇多。言及投壶之方法具物时有云:“壶头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壶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又云:“筹(即壶矢),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可谓详尽了。看来投壶用的矢也是为行酒令而特制的,不同于战争用矢。据记载知,这种特制之矢有三种尺度,室内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
《左传》昭十二年载云:“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后汉书·祭遵传》载云:“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明代何良俊撰《四友斋丛说·娱老》有云:“惟松江专要投壶猜枚,夫投壶即开起座喧哗之端矣,然恐昔日祭征虏之雅歌投壶,未必如是。”后汉祭遵,字弟孙,曾任征虏将军,故有祭征虏之称。此处“昔日祭征虏之雅歌投壶”即指《后汉书》所载的祭遵雅歌投壶之事。
宋代欧阳修《文忠集·醉翁亭记》写云:“酒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射’’几乎“投’’,句中“射者中”也即言投壶事,意即投壶的投中了。明代吴安国《累瓦二编》卷之十二应谐有一篇云:“有酒徒十人,群居而饮,有客请曰:‘今日之饮,无隐厥技以为剧,可乎?’其一人进曰:‘吾善于箫。’有二人曰:‘吾善于歌。’又有二人曰:‘吾善于舞。’二人善于弈,二人善于壶……”所谓壶,即指投壶。
投壶酒令游戏,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到明清以后逐渐不传,前后两千多年,足见其颇多趣味,也可见我国古代风俗习惯之—斑。
⑶猜枚
猜枚酒令游戏,源于射覆。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之三十三娱老即云:“猜枚乃藏阄射覆之遗制。”其法,宴会饮酒时,取若干小物件,如钱币、棋子、瓜籽、松籽、莲籽和小果粒等,一人先藏手在背,将小物件握于拳中后伸出,供人猜测有无、单双、个数和颜色等,猜中者为胜,不饮,猜不中者为负,饮罚酒。也有时,三射而后以射中多少决定胜负,负者饮罚酒。
唐人诗有云:“城头击鼓传花枝,席上抟拳握松子。”可见,酒席上猜枚酒令游戏,其史颇久。《红楼梦》第十九回云:“只顾猜枚行令。”第七十五回有云:“一溜坐下,猜枚划拳。”《水浒全传》第一百零二回有云:“当下猜枚行令。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有云:“筵中以猜枚赢吟输饮为令。”
猜枚酒令游戏也称猜拳。元姚文奂《竹枝词》有句云:“剥将莲肉猜拳子,玉手双开各赌空。”即见。清翟颢《通俗编》有《·猜拳》篇,所言亦为猜枚事。
猜枚酒令游戏,涉及具物简单随便,又颇小巧有趣,人们对之十分喜爱,世代相沿,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⑷拇战
拇战俗称划拳,也是我国酒令游戏中的一种传统方式,颇为古老。明代王征福有《拇战谱》,专记划拳令辞。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有云:“拇战分曹,杂以谐笑。”清沈复《浮生六记》有句云:“拇战辄北,大醉而卧”拇战也称作拇阵,概因拇指相搏,互争胜负,有如战阵而得名。清赵翼诗有:,“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句。拇战还称作豁拳、豁指头、猜拳等。、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云:“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盖以目遥觇人为己伸缩之数,隐机斗捷,余颇厌其呶号。”《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云:“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水浒全传》第一百零九回写云:“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等等。
⑸击鼓传花
击鼓传花也称击鼓催花,也是我国古老的一种酒令游戏。唐人诗有“城头击鼓传花枝”。宋代范成大《上元记吴中节物》诗有“酒垆先迭鼓,灯市早投琼。”明末抱瓮老人《今古奇观》第十五卷有云:“卢楠正与宾客在花下击鼓催花,豪歌狂饮。”清代沈复著《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有云:“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近代王韬著《淞隐漫录》中《李四娘》篇写云:“猜拳交杯,击鼓传花。”可见这个酒令游戏出入诗文,在当时社会上颇有影响,也颇有历史了。
评书《金镯玉环记》中有一段击鼓传花行令的描写,说桂莲和桂梅从对诗答文中发现茶童像是雷宝童,因父母在座不好问知真实。于是,叫丫环春红在门外击鼓,他们和老爷夫人传花喝酒,私嘱春红舔破窗纸,看见花到老爷夫人手中则住鼓,让老爷夫人喝酒。结果,一会把老爷夫人哄醉扶回睡了。二位**把茶童请入座中,对诗答令,终于知道了茶童原来就是遇难流落到贾府的雷宝童。
《红楼梦》中有好几回写到击鼓传花行令。第五十四回写道“风姐儿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所谓“春喜上眉梢”是“击鼓传梅”的雅称。“梅”、“眉”谐音,将“传梅”说成“春喜上眉(梅)梢”是讨吉利的口彩。写到响鼓后的情景时云:“那女先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乱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疾,传梅亦疾。恰恰至贾母手中,鼓声忽住。”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击鼓传花之法大势已见。
根据有关记载和描写,可见击鼓传花酒令游戏的玩法是,专门设置一个击鼓,取一枝花,酒席上随着鼓声和节奏速度,依次循环相传这枝花,鼓声住后,花枝落到谁手里,谁喝罚酒一杯,有的还说些令语。专设的击鼓之人,一般在旧社会多是用盲艺人和下人,用下人一般要在门外或屏风背后。《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击鼓传桂行令,就是“命一媳妇(下人)在屏后击鼓”。下人就在席前,则要用布条把眼缠住。总之,击鼓的不能看见见花枝的传送情况,鼓声的快慢、停止都是由他自己随便掌握,住鼓罚酒一般说来是偶然的。行此令所用之鼓,在古代也多是特制的。《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击鼓传梅行令就是用的“一面黑漆铜钉花腔令鼓”。据某些些载述,行此令也有用锣代鼓的。
击鼓传花酒令的特点是场面大,声响大,宜乎人多,随机性强,住鼓灵活,罚酒偶然,因此令内之人多有提心吊胆之感,促动花枝急急相传,易于活跃场面气氛。试想,鼓声连响,花枝频传,语笑喧哗,杯盏交错,何等壮观有趣。
⑹牙牌令
牙牌令即利用牙牌所行的酒令。牙牌为民间牌类游戏用具,多用于,耍法颇多,相传为宋代宣和二年设计制造,用象牙制成,所以叫牙牌。后来也用兽骨制造,于是也叫骨牌。至明代又用硬纸制造,便叫纸牌。这种耍牌长二寸许,宽约半寸,长方形状。一面刻印着以不同方式排列的不同颜色的点数,一般从一到六,上下两重,每张牌上分别有二到十二个点子,分红绿或红白两种颜色。每副牌三十二张,每张都根据牌上的点数叫有名称。上下两重都是—点、二点、三点、四点、五点和六点的牌,分别叫做长幺、长二、长三、长四、长五和长六,统称为长牌。其中“长幺”牌也叫“地牌”,“长四”牌也叫“人牌”,长六”牌也叫“天牌”。其他牌都分别按点数有名称,诸如幺六、五六、二五、五点、花九、杂七等不尽列之。古代这种耍牌除了象牙、兽骨、硬纸制造的外,也有用竹子和乌木制造的。
用牙牌行酒令,一般是用两张或三张牙牌的色点配付子,列说牙牌花色。
关于牙牌酒令,现代红学家邓云乡在其所著《红楼识小录·酒令》中言其曾购得过一本关于“牙牌酒令”的书。书中内容三分之二是牙牌副子,这些牙牌副子三张一副,一副牙牌配一句唐诗,极为形象,颇见慧见。有几副是:
左边一张“幺五”,中间一张四五“花九”,右面又是一张“幺五”,这样下面一排都是白色五点,上面一排都是朱红点子,右上角题唐诗云:“林花着雨胭脂湿。”十分神似,颇见匠心。
左边一张“人牌”,中间一张二三“五点”,右边一张“长三”。“长三”斜看很像一条船,角上题杜诗云:“野航恰受两三人。”十分巧妙。
并列两张“长三”,再加一张三六“花九”,一共五排斜列着的三点,好像一根链条,边上六点像是坠着一个重物,题诗云:“千寻链索沉江底。”真为形象。
中间一张“人牌”,左右两边各一张“锦屏”(此牌上四下六共十点,上红下绿形似彩色屏风,故名曰“锦屏”),上面一排三张都是四个红点,显得很华丽左右象征两扇屏风,好像是一个贵妇人坐在中间,右上题诗云:“只似人间富贵家。”真是再形象不过了。
行令列说这些牙牌花色副子时,一般是令官配好付子后,分张举说,最后合而言之,道出副子名称,令席上宾客依次即兴接口比上一句令语。其令语大部分是根据牌上色点所说的象形性的,也有的是根据牌名和副子名称谐音凑韵的。试析几例看之。《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这便是凑韵而已。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这张牌上五下六共十一点,一头的五点像一朵梅花,一头的六点用六桥代之,这句即属象形。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这张“幺六”,牌,上下共七点,“一轮红日”指红色的幺点,“云霄”指代绿色的六点,这句也是象形。最后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旭腿。”“蓬头鬼”是长六、五六和幺六这副牌的名称。贾母所说的这句属借事发挥凑韵而已。其他再如鸳鸯说: “有了一副。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这句也是象形,因为这张“七五”牌,上下由两个梅花形的五点组成,所以说“梅花朵朵”。再如鸳鸯说:“左边一个‘天’。”黛玉说:“良辰美景奈何天。”这便纯属即兴凑韵了。
另外,鸳鸯把一副三张合起来说的牙牌副子名称,也大部分是象形之语。如与湘云说的左边“长幺”,右边“长幺”,中间“幺四”的这副牌,鸳鸯说:“凑成一个‘樱桃九熟’。”因为全副三张点皆红色,所以用九颗熟透的樱桃作比,颇为形象。再如与薛姨妈说的长五、二五、长五这副牌,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这里二郎代指其中的一个二点,五岳代指其中的五个五点,借用神话传说,也很形象恰当。
牙牌酒令在古代时颇为普遍,因其比较繁琐,又难度较大,所以早巳湮没不传了。
⑺骰子令
骰子令即利用骰子所行的酒令。骰子为一种民间游戏用具。立体方块形状,大如杏核。相传为三国·魏曹植所造,本只有二,用于游戏投掷,故名为投子。其用玉石做成,故又谓之琼。唐时加至六个,改以骨制,始有骰子之名。其六面分别刻着一、二、三、四、五、六点,点着有色,故也称色子。其点色一般有红绿、红黑或白黑两种,各个各面点色交错变化,掷之以决胜负。骰子在古代主要用于,又其上刻有点子,所以古时也称为博齿。骰子除了用玉和骨制造以外,古代也有用木头制造的。 古代掷骰行令,其法颇多。《聊斋志异·狐谐》有云:“酒数行,众掷骰为瓜蔓之令,便是一种,其法不详。《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玉要行令,麝月笑道:“拿骰子咱们抢红罢。”所谓抢红,即是掷骰为戏,以所得红点多少定胜负,负者罚饮,故名曰抢红。
《红楼梦》第一百零八回描写的掷骰行令,是用四个骰子掷,按掷出
古人饮酒时的行令指什么?
东泉“花拳”文化初探
任鹏宇
“花拳”是一种在东泉镇广泛流传的民间酒令,当地群众在节日、丰收、婚庆、生日宴会等场合经常划“花拳”。在划拳的过程中,其观者之众、气氛之烈、热闹之极,令人叹为观止;其优美的唱腔、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生动引人的表现,深深地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东泉镇民间“花拳”与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乱划拳”一样,也属于酒文化的范畴,但因其种类繁多、样式花哨、独具特色而被称为“花拳”。据笔者考证,其名称世代相传,由来已久。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东泉镇民间“花拳”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正在逐渐走向衰亡。为了不使这一独特而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最终消失,笔者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一、东泉镇民间“花拳”的起源及其发展
东泉镇民间“花拳”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传说“花拳”是东泉人的祖先在“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外地带来的。根据会划“花拳”的老人们的说法,他们的祖先是从外地迁来的移民,他们世代在东泉生活,从族谱上看来,传到他们这一辈已经是第十二代了。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也可以从现存的“花拳”曲牌中找到印证。例如“花拳”中有一个曲牌叫《三棒头》:
三棒头,幺点盅,
二红四喜两广东,
(猜拳)+两广东……
在这套“花拳”中,猜拳的时候要反复念叨“两广东”,为什么曲牌中没有使用“山东”、“广西”或其他的地名呢?可见,这套“花拳”带有明显的特定的外来地方色彩。另外,《三棒头》在整个“花拳”体系中,属于世代口头流传的老式“花拳”的范畴,因此,在东泉人的祖先刚迁来的时候就应该已经存在了,由此也印证了东泉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外地迁来的这一传说。还有,从时间上推算,“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大约发生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距今约300年左右(即1653年—1735年之间),这也与许多东泉人的氏族谱系基本一致。
研究“花拳”的起源和发展,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花拳”的流传过程。会划“花拳”的老人很多都不识字,现在的“花拳”基本上都是靠世世代代口头传授的方式流传下来的。由于当时迁到东泉的人很多,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因此带来了不同的文化。随着各种不同文化的融合,“花拳”也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世代的口头传承中不断地增删、剪辑、演变,逐渐形成了现在东泉镇这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花拳”文化。
二、东泉镇民间“花拳”的现状
1、东泉镇民间“花拳”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在民间演绎、发展,因此在东泉镇的许多地方都有会划“花拳”的人。目前,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主要的集中地是东泉镇的岷溪村,比较集中的还有邻近的关山村、金华村、碾沱村、东泉村等;从划拳的人群结构上来看,会划“花拳”的主要是老年人,有一部分中年人也会划,在年轻一代中会划“花拳”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2、东泉镇民间“花拳”目前大致可以分为老式“花拳”和新式“花拳”两种。老式“花拳”主要是解放前就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它们有固定的曲牌和内容,例如《袍哥拳》就是旧社会帮会中流行的一种“花拳”,它的内容是固定的,不可以轻易更改;而新式“花拳”主要是解放后经改编、演绎而成的,它带有新时代的鲜明印记,例如《山花儿开》就在唱词里面加入了具有现代特征的曲调。
3、东泉镇民间“花拳”的种类繁多,但是截至目前,流传范围广、唱词完整、能够正常使用的已经不多。经过笔者调查整理,完整的大约只有十余首。很多“花拳”已经被人们忘记了,有的只能被回忆起来一部分或者几句、甚至只存在着一个“花拳”的曲牌名。
三、东泉镇民间“花拳”的特征
东泉镇民间“花拳”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地变迁、演绎,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不断融合、发展,逐渐地形成了现在的样子,与其他民间文化相比,它自身的特征非常明显。
(一)“花拳”总是与酒紧密相连,是传统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泉民间有句话叫“无菜不成席、无酒不划拳”,花拳总是与酒相伴,没有酒,也就没有花拳。每逢生日、婚庆等场合,酒一上桌来,几杯下肚,脸红耳热、酒至半酣之际,几个会划花拳的人相邀划拳,场内顿时吆五喝六、热闹非凡,旁边总是观者如潮;划拳的、喝酒的,没有划拳、没有喝酒的,在场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都因激动而通红通红的;于是,在一片吆喝声和欢笑声中,人们得到了身心的极大满足。酒是“花拳”的助推剂,“花拳”靠酒来做媒介而幻化诠释,二者就像孪生兄弟一样,缺一不可。有了酒,有了这些纯朴敦厚的村民,也便有了“花拳”。因此,“花拳”总是与酒密切相连,是传统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花拳”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独特的运用程序,也就是说划“花拳”的过程是比较固定且独特的,它一般是用“过门”加划拳的方式进行。每一套“花拳”,在猜拳行令之前都有一段“过门”,这段“过门”有着固定的唱词,划拳的双方通常用说唱的形式,既说又唱,边划边唱,节奏感很强。而我们现在见到的“乱划拳”都没有“过门”,一般都是直接猜拳,即划拳的双方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其中一人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可见,“花拳”的猜拳过程不同于“乱划拳”,它是很有特色的,其唱词不仅能令划拳者自己陶醉其间,还能吸引旁观者的驻足欣赏,可以调动在场所有人的积极性,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将热烈的酒筵气氛推向极致。
(三)“花拳”的“过门”说唱起来节奏感强,富有韵律,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例如《山花儿开》:
嗦啦咪嗦,索啦咪来,
嗦咪嗦,来咪来,啦来西啦嗦,
山花儿开,三度哩梅,
二红四喜三度梅,
席上把你会(握手),
三度梅,席上把你会(握手),
(猜拳)+席上把你会……
这是一套新式“花拳”,这套“花拳”的过门很有特色:它用了简短的语言形式,每一句唱词都不超过七个字,说唱起来琅琅上口,很有节奏感;同时,它将现代的简谱直接融入到唱词中,音乐感非常强,很适合于传唱,使人非常容易地就记住了比较复杂的唱词。从东泉镇民间“花拳”的现状来看,几乎现存所有“花拳”都可以给它谱上曲传唱、表演。
另外,东泉镇民间“花拳”还融入了民间歌谣的特点,大量地用了比兴手法。如《山花儿开》就是用现代简谱来起兴,引出后面的“席上把你会”,达到猜拳吃酒的目的。又如《高高山上一块碑》则用了“高高山上一块碑”来起兴,引入后面的“二人划拳打垒堆”,自然引出划拳吃酒这一主题。当然,这种比兴手法和许多民歌一样,其兴辞只是为了引起下文,只讲音节和谐,内容上往往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四)“花拳”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受到了中国传统词曲文化的影响。纵观东泉镇现存的所有民间“花拳”,几乎每一套“花拳”都有一个曲牌,类似于传统词曲文化中的“词牌”和“曲牌”,而且,这个曲牌是固定的,一般不能更改;其次,每一套“花拳”的句式都长短不一,说唱起来错落有致、节奏感很强,有别于唐诗而类同于宋词和元曲;第三,“花拳”的每一句唱词的末字押韵,很多“花拳”都是一韵到底,例如《螃蟹耶》中“个”“窠”“拖”“喝”等末字基本上都押的是“e”韵;又如《一个公公》中的“一”“席”“逸”等末字都押的是“i”韵。由此可见,东泉镇民间“花拳”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过传统词曲文化的影响。
但是,有的“花拳”中又夹杂着许多方言俚语,使其看上去不是很雅观,例如《一个公公》中的“两个兵兵刀”指的是“两个厨师”,又如《高高山上一块碑》中“二人划拳打垒堆”指的是“二人相会在一起划拳”,没有人指点,外地人很难明白它的意思。这些方言俚语是在长期口头流传中形成的,它的存在有利于“花拳”在民间的传播。
(五)数字在“花拳”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它的运用不仅很讲究,而且用得非常巧妙。例如《一心敬耶》:
一心敬耶,双季花儿落,
三元三哩四季和五春,
泥塘春,
七冷八冷九冬门,
十拳大马划拳定输赢,
弟兄们/老辈子们,折酒把酒斟,
双手推开纱窗,日落西城,
醉得我两眼昏,
(猜拳)+两眼昏……
在这套“花拳”中,巧妙地包含了从“一”到“十”这十个数字,而且基本上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几乎东泉镇现存的所有“划拳”都涉及到数字,不仅在猜拳行令的时候要用数字来作为判断输赢的依据,而且在每一套“花拳”的过门中也用到了大量的数字。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烘托气氛,因为在说唱过门的时候往往要用手比划,特别是在念叨数字的时候必须要用不同的手姿来表示不同的数字,如果比划错误则要罚酒。可见,数字在“花拳”中的普遍运用是为猜拳行令服务的。
东泉镇民间“花拳”的这些特征使其区别于其他的民间文化形式,其浓浓的地方文化气息赋予了它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一朵开在深山之中而不被外人知晓的民间文化奇葩。
三、整理研究民间“花拳”的意义
(一)东泉镇民间“花拳”文化是巴南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可以和“接龙吹打”、“木洞山歌”等文化艺术形式媲美,他们都是巴南民间文化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形式。戚万凯先生在《巴南飞歌》中把“接龙吹打”、“木洞山歌”、“小观梆鼓舞”、“花溪民间歌舞”和“巴南儿歌”誉为巴南民间文化的“五朵金花”,东泉镇民间“花拳”文化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巴南民间文化的第六朵“金花”。
(二)东泉镇作为市级旅游风景区,作为重庆市“八大特色旅游风景区”之一,其旅游十分丰富,当地除了大力开发温泉、兴建各种休闲中心、积极打造“重庆第一泉”以外,也可以在地方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民间文化等方面下功夫。纵观各地旅游景区的文化品牌,许多地方都有吸引游客参加的酒文化形式,比如广西的“山门酒”、山东景阳岗的“三碗不过岗”等,我们也可以借鉴其操作手法。东泉镇也应该抓住建造民俗文化村的机遇,将东泉镇民间“花拳”文化进行整理、研究,开发、打造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东温泉景区的文化品位,吸引游客,促进东温泉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花拳”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现象,它根植于当地群众的生活,是东泉镇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反映。东泉镇人民的祖先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外地迁来的,“花拳”也理所当然地要反映这一段历史,因此,花拳”中有着“湖广填四川”这一重大的影子,对东泉镇民间“花拳”进行整理、研究,可以给“湖广填四川”这段历史提供有力的证据。
总之,无论是从东泉镇民间“花拳”的起源和发展还是从其固有的特征和研究价值来看,它都是巴南区一笔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但是,它目前的现状令人堪忧,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整理、研究,这一独特而神奇的民间文化将可能走向衰亡,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引起重视,拯救这一处于衰亡边缘的民间文化遗产。
附录:
东泉镇“民间花拳”唱词词牌
《螃蟹耶》
螃蟹耶,脚八个,
两只眼睛这么大个窠,
夹夹夹,往后拖,
(猜拳)+划输了,该你喝/没划上,两不喝……
《一心敬耶》
一心敬耶,双季花儿落,
三元三哩四季和五春,
泥塘春,
七冷八冷九冬门,
十拳大马划拳定输赢,
弟兄们/老辈子们,折酒把酒斟,
双手推开纱窗,日落西城,
醉得我两眼昏,
(猜拳)+两眼昏……
《高高山上一块碑》
高高山上一块碑,
二人划拳嘛打垒堆,
垒堆打,打垒堆,
(猜拳)+垒堆打,
(猜拳)+打垒堆,
……
劝你吃杯嘛又来划(划拳赢了后再念叨这句)。
《山花儿开》
嗦啦咪嗦,索啦咪来,
嗦咪嗦,来咪来,啦来西啦嗦,
山花儿开,三度哩梅,
二红四喜三度梅,
席上把你会(握手),
三度梅,席上把你会(握手),
(猜拳)+席上把你会
……
《一个公公》
一个公公八十带点一,
两个兵兵刀,办了八桌席,
酒是那种酒,吃是那么吃
吃在肚里好不安登逸,
(猜拳)+好不安登逸,
……
《袍哥拳》
舵把子,
幺大航
二管事,
三乾梁,
(猜拳)+三乾梁……
《三棒头》
三棒头,幺点盅,
二红四喜两广东,
(猜拳)+两广东……
划拳
划拳,是一种民间的酒令。关于它的起源,好像还没有人研究过。我小时读七侠五义,记得上面就有划拳的记载。即使从那时算起,也有八九百年的历史;如将其算做酒文化的内容之一,可算得上是源渊流长。近些年,喝酒划拳之风渐渐式微,这可能象征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吧。想想也是,在酒桌上,一帮男子汉伸胳膊撸袖子,脸红脖子粗地咋咋呼呼,声震屋宇,怎么看也象是贩夫走卒之所为,不登大雅之堂。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天,如果现时的企业老总在与外商宴饮时坚持与大鼻子红头发的老外划上两拳,即使只是想象一下那样的情景也一定会乐不可支。
我是在当知青时学会划拳的。划拳喝酒在那些单调的日子里真的带给我不少的欢乐,甚至使得惨淡的生活有了一丝亮色。
什么叫划拳?简单地说就是:两人同时伸出一只手,用攥起的拳头和伸出一到五个手指表示从零到五这几个数字,与此同时,嘴里喊出从零到10的数字,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表示的数字相加与其中一个人嘴里喊出的数字相同,那么这个人就算赢了这一拳。举例说明:比如一个人伸出了三个手指,另一个人伸出了四个手指,一个人喊了七,另一个喊了六那么这个人喊七的人就赢了;如一个人伸出攥紧的拳头(表示零),嘴里喊出了三,而另一个恰好伸出了三个手指可嘴里喊的七,那么喊三的就赢了。就这么简单。当然,如果自己喊的是“八仙过海”,而自己仅伸出了一个手指,那么对方即使伸出五指也不可能凑成八,这种拳就叫臭拳,如果不是事先约定,是要罚酒的。
为什么说划拳可以算得上酒文化之一种呢?这就在于划拳并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其中含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划拳时喊出的数字,不能把一喊成一,二喊成二,而是用一句成语来代替。零要喊成“宝”;一要喊成“一心敬你”,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二要喊成“哥俩好”,表示与对方的关系亲密;三一般喊“三星高照”;四要喊“四红四喜”或“四喜来财”,表示吉利的意思;五要喊“五魁首”;六喊“六六大顺”;七喊“巧到七”,意指牛郎织女七月七天河配;八则喊“八仙过海”;九喊“快喝酒”,也有简单地喊成“快”的。十则喊成“满堂红”或者“全到了(读liao音)”。因此,从划拳人的用语上,还可判断出这个人的文化层次甚至性格特点。有一次我与一个来自新疆的韩师傅在一起喝酒,他划拳时就喊“五个五个五个,六六六六六六”,令人忍俊不禁。还有一位,自编划拳用语,在喊到八时,不是喊传统的“八仙过海”,而是喊“吧吧地蹦”,令人发笑。
另外,划拳还有许多讲究,有点类似日本的茶道的仪式。比如在济南地区,开始划拳前,两人要先各伸出大拇指并同时喊“兄弟俩好”,以表示与对方亲如兄弟,如有一方系长辈,这一句还得喊成“爷俩好”。然后,双方还要各伸出五指,并同说“全都好”,以表示对所有在场人员的尊重。最后,还要选一人“掌拳”,也就是裁判,因为划拳的速度很快,令人眼花缭乱,两人的判断会有不一致的时候,谁都会认为自己赢了,这样就会打起“酒官司”。而这时,掌拳的就会做出一个判断,以确定谁输谁赢。
此外,划拳还有许多禁忌也是必须注意的。一是在手型上禁忌。在伸出两个手指表示二这个数字时,不能用大拇指与食指来表示,只能用大拇指和中指来表示。这是因为,用大拇指与食指类似用指向对方,属于大不敬。二是地区型禁忌。在济南地区喝酒时划拳禁喊“五魁首”。据老人们说,解放初期一个叫“五魁”的流氓头子被枪毙了,从那以后,凡是济南人喝酒划拳时就不再喊“五魁首”,是不愿为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张目的意思。年青时我在济南喝酒,所有划拳的人全都遵守这个禁忌,无一例外。可这样一来,凡是济南人到了外地喝酒划拳就吃点亏。因为济南人即使了了外地也不愿破了自己家乡的规矩,划拳时仍是不喊“五魁首”。有一年春节我回老家安徽,与堂哥一起到亲戚家喝酒,与一位表哥划拳,一开始我还赢了几拳,可三拳过后,对方即发现了我的破绽,左一个“五魁首”右一个五魁首,我连连败北,直喝得酩酊大醉。可即使这样,我也仍然坚持不喊“五魁首”,可见这个禁忌的力量有多大,或者说体现了作为济南人的一种价值观念。
济南人在划拳喝酒时一般用一种很小的酒杯,也就有半个鸡蛋壳那么大。就是那么小的酒杯也要倒满后再分成三杯,这叫“一满三浅”。这三分之一杯酒,也要通过三拳两胜来决定归谁喝。一般情况下,双方至少要对三杯酒的归属进行划拳。可如果有一方连续输了两次,双方就不再划,而是由赢的一方陪一杯了事,这也是划拳喝酒的规矩。可如果喝酒的双方平时有点过节,这时想找点碴,就会表示第三杯酒也要由划拳决定。这就叫“三不过”。到了这时,气氛就会有点紧张。因为,按规矩,凡是“三不过”后,就得再加九杯,凑成十二杯,号称一年,也是每杯分成三小杯,然后再划拳决定……总之,划拳喝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次喝下的酒并不多,但叫喊的声音很大,气氛很热烈。每个人都很激动,都很认真,所有的人的智慧、感情全在伸出的手指头上,全在“六六大顺”或者“八仙过海”的划拳声中体现出来。刚开始,大家头脑比较清醒,喝酒划拳进行的井然有序,可随着喝进肚里的酒越来越多,意识便有些模糊,喊拳的声音也会变得含糊不清,伸出的手指也不成个形状,有的手指似伸不伸,这就使得掌拳的人十分为难,不好判定谁输谁赢。这时,往往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拳划毕,一方猛然伸出手去抓住对方的手说:“你……,这个手指头,怎……怎么又缩回去了?……我喊的‘八仙过海’赢你!”中一方则说:“你是不是喝多了?……我我我,喊的是六六大……大顺,明明赢你吗!”掌拳的这时也喝的差不多了,就会说:“好啦,你……你弟兄俩同……同饮一杯算啦。”其中一人这时就会说:“好……咱听……大哥的,喝!……谁不喝谁就是个这么大个的王八!”随说着就用手指沾着酒杯里的酒在桌上画出一个大大的王八来……
还有一种酒令叫压指,也是用伸手指头的方法决定胜负,即大拇指压食指,食指压中指,中指压无名指,无名指压小指,小指压大拇指。因为这种方法只伸手指头,不用喊叫,所以也叫哑吧拳。我最讨厌这种酒令,一是因为这种酒令不说话,只伸手指头,与热烈的酒场气氛不协调,不热闹,令人感到压抑,再一个原因是我的手长得特小,特别是小指更是细小如婴孩,有一次喝酒时与一个同学压指,当我伸出小指压他的大指时,全桌的人看着我伸出的又细又小的小指哄堂大笑起来,真叫我这个须眉男儿(我不是男的,设!!!!!!!)的脸没处搁。
纳西族 急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饮酒行令在士大夫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清代俞效培辑成《酒令丛钞》四卷。 酒令分雅令和通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例如,唐朝使节出使高丽,宴饮中,高丽一人行酒令即应对曰:“许由与晃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错葫芦’”。名对名,物对物,唐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熟识中国文化。《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鸳鸯作令官,喝酒行令的情景,描写的是清代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风貌。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 饮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兴,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赋诗填词、猜迷行拳之举,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机智,有文彩和才华。因此,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同数”,现在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 击鼓传花:这是一种既热闹,又紧张的罚酒方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罚酒。因此花束的传递很快,每个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击鼓的人也得有些技巧,有时紧,有时慢,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了场上的紧张程度,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接花者,此时大家一哄而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接花者只好饮酒。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或其它方式决定负者。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于女客。
求纳
民风民俗 作文 600字
民族概况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农业是纳西族的主要经济部门,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大米、玉米、土豆、麦类、豆类和棉、麻,“丽江马”闻名全国。江“河套”地带,是著名的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以享有“植物仓库”之称闻名于世。 现已有机修、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2003年丽江地区撤地设市,丽江市包括了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县、华坪县及永胜县。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遍及乡村,基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the Naxi (Nahsi) ethnic group or the Naxis(Nahsis)
[编辑本段]纳西溯源
纳西的传承纳西族在丽江的居住上限可追溯到何时?从族源的考察,有三说:
一是土著说:主要基于考古发现。据此说,纳西族在丽江的生成、生息时间最古、最长。
二是南迁说:据史学家方国瑜等研究认为,丽江纳西族源自古代从西北河湟地区南迁的羌人,秦汉时迁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即今四川盐源、木里、盐边一带,再西迁至今宁蒗永宁、中甸白地、丽江奉科、大具,再西迁入丽江坝。秦汉时称旄(máo)牛夷、白狼夷,晋常璩《华阳国志》称摩沙(suō)夷,隋唐时称摩些(suō)夷。据唐樊绰《蛮书》记载,其实丽江县境江沿岸多是些摩些部落,因而把江称为“摩些江”。
三是融合说:即丽江纳西族由土著者和南迁者融合而成。此说已被多数学者认同。按此说,古纳西族的分布中心,在汉唐时期逐渐完成了从滇川交界的东部向西部丽江的大转移。
[编辑本段]东巴发轫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佛教,道教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具有多神信仰的性质。
东巴经是东巴念咏的经书,纳西语称为“东巴久”。东巴经书是东巴文化的书面载体,自然成为东巴文化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因而被称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东巴文有两种,一是象形文字,二是格巴文——对一些象形文字简化或再造而成一字一音的标音文字。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编辑本段]礼仪与禁忌
一、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纳西族具有热情、知书达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纳西族内部团结和睦,对外开放吸纳、以礼相待,形成了丰富的礼仪文化。 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骑马到村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的地方。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或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时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鸡头应让年长者享用,鸡爪不能给小孩吃。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起立时要关照旁人坐好,防止旁人翻翘跌倒,造成伤痛。共同进餐时,若已经吃完饭,最好陪旁人一会儿。若想提前离席,要招呼别人"请慢用"。进纳西人家时,不可打主人家的狗,不可当着主人或客人的面打骂小孩,不要擅自进入老人和女人卧室。在沪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口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忌坐在门槛上,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忌猎杀进入家宅的小动物,蛙蛇进屋,应恭送出门。不能伤害逗转耳畔的蜜蜂。不准在厨房锅灶里煮猫或其他野生动物。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吃狗肉、马肉、猫肉和水牛肉,传说他们都为纳西族祖先立下功劳,无比忠诚,任劳任怨,平时要善待,死后要善葬。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吹口哨。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鹃枝等燃起的烟火堆,以示除秽。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忌妇女早起床。历史上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宗教。东巴教规定:不得砍伐水源林,不准在树木生长期进山砍伐,不准猎杀怀孕母兽和幼兽,不准杀死进入家宅的小动物,每年进人1月至7月这段时间,不准打鸟、不准,不准。不得污染水源,不准向水源吐痰、大小便、倾倒垃圾,不准在河流里洗涤污秽物品,取用井水要遵守规定。
二、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在纳西族地区,你不必因为一句随口而出的邀请便贸然参加婚宴,也不能因为主人的"谢绝"而错过吊丧的机会。因为对纳西族来说,灾难和悲哀时刻得到的帮助将是友情最可靠的基础,甚至可以消除平时的积怨。反之,如果你只知在喜庆时道喜,不知在悲痛时慰问,将被视作是为人差。 办红、白喜事,礼品种类和数量要根据血亲的远近和交情的深浅而定。办事当天,一般较亲密的亲友在公开场合要送米、麦、糖、酒和适量的钱。这些礼品统称为"人情",由两位专人当场清点记录,称为"挂人情",当日结算后当面交给主人。更亲近的亲友则在内部场合赠送衣物、家具等。如果是外地来客或一般朋友参加这种仪式,可随意挂一点"人情"礼钱,以表心意。 纳西族自古通行火葬,"改土归流"后改为土葬。对死者一般都要念经超度亡灵。丽江的丧葬在很多方面保存着民族传统,人一断气,全家即号陶大哭,派人向亲友报丧。家属披麻戴孝,跪在亡者两旁守灵。来吊祭的亲友,向亡灵鞠躬或磕头或以哭泣表示哀悼。然后,再向主人表示慰问,请主人节哀。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相克者忌在现场。出灵发丧前族中长者或单位领导主持追悼会,宣读祭文(或哭文),情景十分哀婉凄切。发丧出灵时属相相同者须回避。孕妇忌给死者引路搭桥。孝男孝女忌食死者的伴魂鸡肉。东巴祭司忌吃献给死者的牺牲。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孝男孝女不参加婚礼。 纳西族对生育较为重视,其中"头客"礼仪较为独特:当主人家有婴儿出世的时候,第一个偶然进入该家庭的人即称为"头客"亦称"扯生"。这时候,无论这个人是男女老少、远近亲疏、贵人乞丐,都要当贵客接待。主人家首先要舀一瓢洁净的冷水(幸福水)请"头客"喝,以此祝福母子平安、健康幸福,然后主人再煮米酒鸡蛋款待"头客"。
[编辑本段]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婚礼上的小花女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议的女方父母。
[编辑本段]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原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等。
[编辑本段]节庆
纳西族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三朵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
春节年俗
1,打瓦纳西努
丽江的过年其实是从腊月开始的。纳西语中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打瓦纳西努”。 意思是腊月开始,纳西人就了疯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个疯是因为买年货,纳西人如同疯了一样。
从前,一进入腊月,整个农贸市场就分外地热闹起来。人们如同潮水一般涌动在市场中,似乎一切都是免费的。现在疯得比原来推迟了不少,只是,一过腊月二十,那种疯的场面总是会出现的。似乎全国临除夕都是会疯狂购物的。
2,刷佯撑
纳西族在春节快到的时候,差不多还有五六天就是丁光二十四。然后就会到山上砍来一种长青的树,白蜡树。然后全家大小都打扫,而白蜡树一般刷迷烟和蜘蛛网一类的。其形式主要表达,刷去不好的,刷去晦气,打扫好卫生,除旧迎新,迎接春节。
3,春联
从前纳西族的春联都是用东巴文所写。
到了除夕这天,刚吃过午饭,每家每户的男人们就开始忙着清洗大门,刮去旧联,换上新的春联。妇女们当然在做年饭嘛。
年饭过后,慢慢地走,丽江古城里,欣赏刚帖好的春联,那是很有风雅的味道了。虽然现而今的春联绝大多数充满了铜臭味,但偶尔遇到一付好的,就更是难得了。
纳西人秉承汉族文化传统,对春联极为重视,以前是自己不会写的也一定要请个他们认为不错的书法家书写一副,以表喜庆。
4,水饭
在纳西族中,不论过节,还是家里做了好吃的,都会在大门口顺墙角泼水饭。水饭主要去各种菜的丁点,作为意思,然后掺进茶,水,酒等食品,节气点香,顺墙而泼。以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一家人的表现。
5,年饭
年饭开始前,必须的是在摆满菜摆完所有的菜后,在桌的上位摆上几碗饭,一般三碗,或者按离去的至亲人数摆,饭要盛很满。然后全家一次向那个方向磕头,以表示对祖先的的尊敬和对逝去的人的怀念和一家团团圆圆的意思。对于纳西族的年饭,在除夕起床后,老人就会告诫小孩,这天里不能玩或摸铁的器物或者竹子,因为摸了铁或竹子的话,会在吃年饭的时候,会把肚子吃撑吃得很铁实(玩铁器物)或者空空的什么都没吃到(摸玩竹子)。年饭于对每个纳西人都显得那么重要,重要到只能在自己家吃,嫁出去的女儿都不能回娘家去吃的。年饭一般都会有猪头肉、公鸡(必须是骟了的)肉。纳西话叫“布古挨排施”。这两年生活透着好了,吃什么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家人团圆的气氛。
年饭吃了,就开始洗脚,取“来年事事都赶趟”之意。看来我们的先民以前并不是每天都洗脚的,才会有除夕晚上必须洗脚的习俗吧:)。
洗完脚,就该给家里小孩子们发压岁钱了。这几年行情看涨啊。朋友、其他的亲戚在春节中候补就是了。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那碗油汪汪的猪头肉下面泡着油豆豉,真是天下美味啊。
6,初一
初一,也就是过了除夕,初一00:00开始,就要到沟边塘边或者水源处,放鞭炮,挑一担新的一年最新的水,新气象,健健康康。然后早早起来,把大门完全打开,代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而初一代表新的开始,代表今年要所发生的,所以男女老少在初一就不做什么活快快乐乐高高兴兴的,象征这一年就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和和美美的。
7,扫墓
纳西族十分注重礼节,也十分尊敬祖先。扫墓一般是书面说法,而土语就是上坟拜年。纳西的拜年就是拜年长的,辈数大的,无论远近。但首先要拜的是祖先,是习俗,也是尊敬。所以一般初二属性不相克(纳西属虎不上坟),就初二上,属性相克就提前初一上。纳西人春节有扫墓的习俗。每个家族的墓地一般都是山清水秀的地方。所以如果有机会和纳西朋友上坟,就当成游玩好了。其实本来也是这样,纳西人扫墓根本找不到悲伤的气氛的。 一般是初一或者初二去上山的。
9,春客
其实春客对纳西来说是还礼,因为在纳西族里一样有拜年,而拜年就是提着一些土产品(现代很少)去比族里较亲的辈数大的族人家里拜年。而辈数大的就不用去回拜,然后就以春客形式请回辈数小的。纳西人家有春节期间互相请客的习惯,特别是家庭中如果有新婚——去年春节后结婚的都算——夫妇,那就更是必须请的。如果家庭够大,这对新婚夫妇可就吃苦了,可能春节中一天就要赶好多个饭局。还必须带上米、糖什么的礼品。顺便被请的陪客就多了,如果家族够大,请一对新婚夫妇,陪客可能多到三五桌。另外被请的重要的对象是在外地工作的族里人。请他可能得排队,你家初一,我家初二的往下排,只排到人家必须离开的那天。幸好现在春节放都够长的。
10,放鞭炮
这跟汉族文化一致
11,正月十五棒棒会
春节到正月十五才算真正收官。除了象其他地方一样吃元宵外,纳西族有这天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棒棒节”,本来是买卖农俱、果树的,这几年这些东西依然在买卖,但主角基本变成了花卉,特别是兰花。市场基本都在镇东路上,近一公里的长度,人声鼎沸。爱凑热闹者可以如鱼得水了。很有意思的节日。
12,聚众演出
春节的时候,四方街将会搭起一个高台,有各种表演。 晚上,在包括四方街的很多有小广场的地方,或者宾馆酒店前都会有民族打跳,这些是游客可以参与的,因为舞步极其简单,一学就会了,学不会也没什么,乱跳就是,玩的就是这个气氛,免费的哦。
13,东巴祭天仪式
这是纳西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纳西人被称为“祭天的民族”。现在这种宗教仪式已经不怎么搞了,偏远的纳西族地区可能还在进行。
海坡会 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接受祝福。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编辑本段]服饰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纳西族服饰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近几十年来穿藏服者渐多。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着传统的“披星戴月”服饰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羊皮带用棉布制成,每根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围腰带非常精致,只有在节日才系。它是一对长约三尺、宽约两寸的棉布带子,上面绣有盆栽菊花、二龙戏珠等图案。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发辫,再在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丝线后垂至腰部。
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这种披肩五彩缤纷,十分美丽。它是用整块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缝着6厘米的黑呢子边,两肩处有用丝线绣成的日月图案和一字排列的“七星”。人们称这种披肩为“披星戴月”。它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披肩既有装饰的作用,又非常实用。纳西族妇女劳动时,不习惯用肩挑,多是喜欢用背驮,因此披肩又可当垫肩使用。一物两用。
[编辑本段]天文历法
根据已翻译的二十多卷《东巴经》的记载,古代关于天象的专有名词即有数十种之多。《创世纪》里还出现了专管气象、星辰和历法的忍劳、苏陀、尼罗、吉阿等人的名字;从《巴格图》和《十二生肖的来历》等经书上看,纳西族早就对四方四隅(类似汉族的八卦)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确定了二十八宿的方位和用阴阳“精畏”(“五行”)配合十二生肖推算六十花甲的方法;创制了以月亮圆缺定月,每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共三百六十天的历法,并用十二属相来记日、记月和记年。民间还从对天象及生物活动观察,摸出一套关于风、雨、花、雪,以及布谷鸟、野鸭、大雁、白鹤等的活动规律,来分别季节的特征,不误农时地进行农事活动。
[编辑本段]纳西族民居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三坊一照壁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上端深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和优美的曲线。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高超的建筑水平。
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
老天津卫的全套婚俗是什么?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我想,就应该从我们自身具体的农业行业的点滴工作做起。这里,我想起了古人说过的两句话:“仓廪实,知礼仪”,“五谷足而道方行”。它的意思是说: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粮食仓库充实起来了,老百姓生活有保障了,那么,知书达理、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才能形成并得到保证。粮食丰收了,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前人的这两句话说明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稳定、和谐的农业环境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所以,稳定是和谐的前提,稳定的农业更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备基础。安定有序的农业环境,就我们农业系统的工作来说,就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推进环保农业产业的发展等。具体而言,如何将农民的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又是我们工作的关键。身为单位中的一员,这时更需要我自己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为。为我们这个稳定和谐的农业工作团队添砖加瓦。
希望有所帮助
梦见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
老天津卫的全套婚俗内容太多,这里细说迎娶之礼。
迎娶,是婚姻礼俗中最热闹的仪式,相当于古代“六礼”中之“亲迎”。迎娶的准备工作相当繁琐。除前面已专门叙述过的晾轿、布置洞房等事宜外,还要将请茶房、吹鼓手、订酒席、赁桌椅等一系列事情落实到位。
一、聘请吹鼓手
吹鼓手分3种,一是用唢呐吹奏满乐;一是以管弦吹奏汉乐;一是以铙、钹、大鼓演奏“南吵子”的打击乐。鼓手均为以此为副业的剃头匠,他们一律身着红色外套,天马补子,头戴红缨帽,一副清制服饰装扮,而其他吹鼓手则皆着明制服饰。
送亲花轿
二、送“摄丝盒子”
迎娶当天,男家的茶房张罗招待亲朋好友;厨房的大师傅预备面条和酒席饭菜;主家打发家中一女仆到女家为新娘送去一个长方形的小提盒,名曰“摄丝盒子”,一盖两底,盒内放有胭脂、香粉、丝线和一对被称作“丁香”的小耳环等物品。这些大都是为新娘上花轿前梳妆打扮时准备的,只是其中的丝线是待新娘坐帐时绞脸用的;新郎要由伴郎陪同沐浴更衣。因结婚有小登科之说,故新郎可穿官服。一般人家多穿长袍马褂,颜色以棕、绛紫、蓝等色为主(民国以后多蓝袍青马褂),脚穿绸布黑靴。头上插一对小金花,曰“装新”。新郎在发轿、响房前不得走出新房。
三、发轿
发轿,就是要派杠房的人员搬抬花轿等仪仗执事去接新娘子。发轿的时间是上午七八点钟,若距离较远,则还要早起程。这时杠房的人员以取扶手板为暗号通知忙活喜事的各行人工。然后,由茶房喊一声“齐啦家伙!”吹鼓手便吹号筒传示,先向新房方向吹打一通,称之“响房”。接着,鸣锣开道,依次序出发,仍是由茶房引导,其后是执金花和条盒的2对人员。条盒内装有“到门帖”,由新郎以“侍馆甥”的名义送到新娘家(最初,到门帖是新郎自己在迎娶时坐八抬大轿亲自送到新娘家,俗称“大娶”)。其后,便是旗、锣、伞、扇等各式仪仗执事。除此,还必须有4个夹着红毡的人,因花轿和新娘都不得直接挨地,须用红毡垫地,故这4人就是负责倒红毡的。另有穿戴整齐的坐在花轿中的“压轿童子”和被称作“公鸡凉席”的2个童子。
此时,女家亦是一派繁忙。除准备招呼款待亲友的食物外,要打发一女仆给男家送100个煮好的水饺(说是100个,实则96个,女家留下4个),以备新人坐帐时食用,谓之“子孙饽饽”,俗称“子孙扁食(轻音shi)”。这些水饺交与男家,由全可人将其连同4个小菜碟一起放到新房的炕桌上。(在天津卫全可人儿指的是夫妻子女都俱全的、子女数目是吉祥数的人。如子女有五男二女的, 吉祥数,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不行。)
当男家的花轿等一行到来后,女家聘请的茶房要陪同主家出来迎接,待新娘的表兄弟、舅父等近亲2人把花轿的里层即轿心子抬到堂屋门口,方退出等待,随行的一切响器均要热闹地吹打一番。
四、上头
当迎娶的花轿到后,新娘由全可人负责搀扶到炕上的一把按指定方向摆放的圈椅上坐好,换上大红的新内衣裤,然后开始梳头,俗称“上头”。其发式是将每一绺头发横盘在头上,用红绒绳系好,称之“抓髻”,取“结发夫妻”之意。盘头上配戴簪子1个,冠子1个。冠子是用厚纸夹做的,呈小圆碗形,别在头上,名为“老冠子”,在坐帐后便要取下来。新娘上头时,脚下踩着2条船模,谓之“喜船”,并各有寓意,一条名曰“麒麟送子”,一条名曰“葫芦万代”。喜船与头上戴的冠子合意,取“官代流传”之意,表达了祈盼新郎及后代仕途顺畅的心愿。新娘口中要含一糖块,意喻今后的日子越来越甜美。这时,男家派来的“公鸡凉席”2个童子皆站在新娘上头的屋外窗下,抱公鸡的男童要打公鸡,令其叫几声,名为“打鸡上头”,而抱凉席的男童则围其左右、来回走动。
五、亮轿、熨轿
在等待新娘上头的这段时间里,女家要设宴款待前来接新娘子的一行人,其饭菜质量很高,须有燕窝鱼翅等美味,因而,亦称之“燕翅席”。更有讲究的人家还要将花轿摆在院中,将轿顶灯及随行的所有串灯、提灯等全部点燃,称之“亮轿”,以示阔绰。一根蜡烛的点燃时间为1堂,通常以亮1堂为多,有的要燃2堂,这时须给轿夫、吹鼓手和众执事另加喜钱。特别是对轿夫的招待格外重视,喜钱亦比其他人多,目的是让他们把轿子抬稳,使新娘少受罪。还要请亲朋邻里的一老年妇女用灯或镜子向轿里面照一照,曰“照轿”,意在驱除邪祟不祥。同时,手持熨斗(内燃香料)绕花轿走2圈,称之“熨轿”,取温暖如春之意。
六、梳妆上轿
新娘上头后,把婆家换帖时送来的首饰全部佩戴好,下地穿上袍裙嫁衣。嫁衣的颜色极为鲜艳,装饰物富丽堂皇,里面一层是大红或梅红的绸缎衣裤一套,外罩响铃裙,花衫子。响铃裙是清代褶裙样式,褶裙为大红绸缎面料制成,从裙腰部下垂缀有上窄下宽的由红、黄、粉、绿、蓝等多种颜色组成的带子,带子上绣有石榴、葫芦、牡丹及其它花草图案,带子下摆处为三角状,缀有一小铃铛,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十分悦耳,故名曰“响铃裙”。花衫子底色为大红绸缎料制成,上绣有团花图案。其衫上有霞帔。脚穿绿袜(此袜在拜堂时不得让新郎看见,故在下轿前都要脱掉藏在袖里)及软底红绣鞋(俗称“踩堂脚”)。
打扮完毕,新娘上轿。早先,新娘是由其兄长抱到轿上。后来,随着新娘结婚年龄增长到二十几岁,不宜再由其兄长托抱,故新娘脚上要套着一双其兄长的大鞋倒退着由2位全可人扶到轿心子前,把套着的鞋脱下迈进小轿心子,新娘的舅父、表兄弟等要出来2个人将轿心子抬到堂屋门口,套进大轿内。此两种方式都谓之不沾娘家的土,免得带走娘家的财气和福运。新娘不可在轿中转脸扭身。其左手要拿一枚小银锭子,右手拿一串红头绳穿的制钱,俗称“一手银子一手钱”,表示不空手到婆家去。同时,将一小铜镜揣进胸口处,据说可以免受灾祸,去邪避祟。迎娶途中若两家娶亲花轿相遇,则被视为不吉。
七、进门闭性
花轿抬至男家,名为“进门”。进门之时不得过午,先要在大门口停留片刻,新郎家人鸣放鞭炮迎接,并以此崩走邪气。此时,新郎家大门紧闭,新娘须连唤几声“妈妈开门!”后,男家才将大门打开,迎接新娘,此谓“闭性”,目的是让新娘在婆家没有脾气。之后,吹鼓手和各仪仗执事入院,轿夫将轿心子抽出,新娘的舅父、表兄弟等还要出来2个人将轿心子抬到堂屋门口。新娘下轿时,新郎要将置于喜堂八仙桌子上斗中的弓箭拿出,向未揭盖头的新娘虚射3次,新娘从婆家事先准备的火盆上面迈过去,这些都意在驱邪避灾。“妈妈例儿”多的人家还要让全可人将供桌上的宝瓶和柳条送到轿心子口让新娘抱一下,以祈求平安,生活富足。新娘不揭盖头,并用伞扇遮严不露天光,脚踏红毡步入洞房,以示新人头不见天日,脚不沾泥污。新郎家专门安排人负责倒红毡的工作。倒红毡与旧时传麻袋的风俗意义相同,取“传宗接代”之意。
新娘步入洞房时,须由新郎用红、绿巾牵引,红绿巾是两块绸布方巾系在一起,男红女绿,象征“红花要用绿叶配”,显示男子至高无上的家庭地位。新郎的家人向新娘新郎身上撒高粱、谷子、豆子及金钱、果子等,预祝其多子多福,丰衣足食。此俗现已改撒五颜六色的电光纸屑或喷射胶质彩带。
对于迎娶的时间,古今有所不同。旧时,讲究上午娶媳妇,下午则是娶寡妇。自20世纪20年代文明结婚出现后,改为下午娶媳妇,而寡妇改嫁才是上午。今郊县等地区的婚俗,仍依照老规矩,上午娶媳妇。
八、拜堂
拜堂,也叫“拜天地”。一般在堂屋举行。喜堂的布置要求吉庆红火,迎面墙上挂有“和合二仙”中堂画轴,两边有吉庆联语,常见的如“彩凤双栖文鸾对舞,珠花并蒂玉树交枝”等。八仙桌上供天地神祃儿,上印一个彩色的乘车老人,并有“天地龙车”字样。桌上还供有用红棉纸糊过的木制方板斗内装高粱,中间有一片带孔的横板,上插3支箭,横缚一张弓,弓上用红绸系上一面铜镜,另插秤杆1根,戥子1个,戥窠分开另插,此曰“弓箭板斗”,以此比喻公平正直。在弓箭板斗两旁各放一个用红纸糊过的柳条升,其中一个贴有双喜字的升被称作“宝瓶”。桌上还有以“福”、“禄”、“寿”、“喜”字样的炉食供果和苹果,称作“喜字果子”。另有一个大香炉置于中间,两旁设有一对蜡扦儿,并燃烧红龙凤描金蜡烛。喜堂四周挂满亲朋好友赠送的帐子,通常是由茶房按送帐人辈分、亲疏次序排列摆放。帐子上多缀有“天作之合”、“天成佳偶”等吉祥语。喜堂上的所有摆设都贴有红双喜字剪纸。
拜堂的时间要由星相士选定良辰进行。拜堂时,由主婚人唱喜词引导,2位全可人搀扶新娘新郎并肩而立在供桌前,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然后夫妻对拜。
拜喜词的词语吉祥喜庆,且合辙押韵,如“一块檀香木,雕成一马鞍,新人下轿贵人搀,铺红毡,倒红毡,一倒倒到喜堂前。一拜玉皇张大帝,二拜高堂享平安。夫妻对拜多吉庆,搀入洞房结良缘”。
叩头时,喜堂外燃放鞭炮庆祝。全可人将天地神祃儿取下,连同黄钱纸锞拿到院中并转递给家长,由家长放入火盆内焚化,叩头送神。
九、坐帐
送神后,全可人从板斗上取下秤杆,让新郎用它将新娘头上的盖头挑下,称“挑盖头幅子”。之后,将秤杆仍插在板斗内,此时,秤杆上的金星子要朝外。全可人要口念喜歌:“一撩门帘把箱抬,新郎新娘跟进来……”引两位新人入洞房。新人并排坐在椅子上,坐时谁都十分小心地怕自己的衣裙被对方压住(这是事先由各家的全可人嘱咐好的),以免将来受气。之后,要共饮交杯酒。酒杯是用红绒绳拴好的用椰瓢制作而成的。以后也有用此饮红糖水,都是以示百年和好之意,即古书所言“同牢而食,同器而饮”的遗念。这时,还要同食子孙饭。新娘要在胸前挂上一个红绸饭单(因当时婚礼服外罩多是租用的,富有之家亦是高价定制,故倍加爱护)。新郎要脱去外套、礼帽,换便帽。新郎的家人(一般是婆婆)用一双红漆描金纹饰或刻有龙凤图案的“子孙筷子”,夹起“子孙碗”中的小饺子送到新娘口中,饺子多为半生不熟,俗称“子孙扁食”,此时周围众人则问:“生不生?”新娘则要马上回答:“生!”以此口彩预祝新婚夫妇早生儿女,反映了人们多子多福的观念。这一套礼仪统称作“合卺礼”,俗称“坐帐”。
十、开脸
开脸是识别女人已嫁或未嫁的标志。全可人用丝线将新娘脸上的汗毛绞去,故也叫“绞脸”。之后用一个剥了皮的鸡蛋在新娘脸上滚几下,再重新敷脂粉。摘去上轿前戴在耳朵上的“丁香”,换镶珠宝的长耳环。开脸后,要将上头时梳的小抓髻破开重梳,并插戴各种首饰,除别顶的金簪子外,还要插一个点翠镶珠宝的小圆花钿,亦名为“冠子”。其直径不过四五公分,关系到妇女的身份。当年大户人家有纳妾之风,全仗冠子识别嫡庶,非明媒正娶的再受宠也不得戴冠子和穿大红裙子及氅衣。倘若丈夫有官爵,正太太按照丈夫的品级,在冠子上缀有微小的顶子和翎子。遇有喜寿应酬时,均戴上以示身份。
十一、忌人
新娘在迎娶进门后,要盘坐在炕头子孙灯旁,3天不下炕。这段时间亲友可进洞房“看新人”,但洞房外须有专人把守,逐个问明生肖,不许有星相士算定的某几种生肖的人(即所谓忌三相,是按新娘的属相推算。如新娘属牛,牛为丑,下为寅,便忌寅虎、午马、戌狗三相)、孕妇、结婚不满1个月的女子或正在服丧的人进入洞房,谓之“忌人”。
十二、大师傅上汤
晚间,新郎家要大摆宴席,来宾皆许开怀痛饮,猜拳行令,一醉方休,俗称“喝喜酒”。特别要着意招待好新娘的娘家人。宴席的第一桌饭菜就要请女方的家人、亲朋先用。新娘的哥哥、弟弟为上客,新郎家要格外尊重,不敢怠慢。这桌酒席的最后一道汤还必须由主灶大师傅亲自端上,此时,新娘家的主事人要代表新娘娘家感谢大师傅,要道辛苦,同时将装有礼钱的红封子送给大师傅。
十三、闹洞房
闹洞房,是迎娶之日继拜堂之后的第二个高潮。宴席散后,须先让2对七八岁的童男童女进洞房。之后,人们便可涌入洞房,称为“怄新媳妇”、“逗媳妇”或“虏得(轻音de)媳妇”,以此表示对新郎新娘的新婚祝贺。此时,无论辈份大小,尽情戏闹,皆无禁忌,有“三天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
此时,新娘娘家留下的陪房妈妈(多为女佣)要向闹洞房人百般招待、求饶。初时,通常是新娘坐在炕头上不动不语,一切由陪房妈妈代为应酬,以后则慢慢演化成新娘新郎共同应酬来宾。
洞房花烛时新郎用秤杆挑起新娘盖头
十四、焐被
焐被,实际是天津地方化了的撒帐礼,由婆婆请全可人负责为新人铺床温被,俗称“焐被”,并将枣、栗子、花生3种食物撒在床边被下,一边撒一边念着喜歌:“一把栗子一把枣,闺女小子到处跑”、“花生花生花着生,枣栗子(早立子)来花着生”,以此来祝愿新人早育多生,儿女双全。铺完被后,全可人要把锡灯拿过来,添满香油,掺些蜂蜜,然后续上灯草点亮,曰“蜜里调油”,寓夫妻和美之意。之后,在灯前放一个凳子,上放一个铜盆,把锡灯放在盆里,叫念着“铜盆罗锡灯,养活孩子叫连生……”喜词念到某内容时,有关人等还要配以举动。如全可人说“姑拿盆儿,先抱侄儿”的喜歌时,新郎的妹妹或姐姐便将新婚夫妇晚上用的小便盆送到洞房中;若是小姑子给端进来,新嫂子须付给喜钱。
当焐被的一切仪式做完后,全可人便把看热闹的人都轰出去,让新人安歇。由于盆中的油灯不能灭,得不时拨弄或添油,因此,新娘大多依喜桶而坐,新郎也只有合衣而卧。
十五、食娘家饭
新娘在进入洞房后3日内不能下炕。而且不许吃婆家的饭菜食物,须由其娘家每天送一桌酒席饭菜。娘家的每一桌酒饭都是按规定安排的,如第一天是父母送的,叫“随身饭”或“头桌饭”,是随新娘上轿时带来的;第二天是姑姑送的;第三天则是兄弟等同辈人送的。随饭菜附有可折四折的红礼帖,上写“全福”字样,里页上款写“谨具喜筵成桌,奉申饪敬”,下款写“适某郡某氏裣衽”。这一风俗表现出娘家人对出嫁姑娘的眷恋和爱护。并且,所送的饭菜都十分丰盛,包括16碟、4大碗、6小碗,俗称“上席”。16碟又分为4干、4鲜、4荤、4点共16种食品。主食大多以捞面为主,取“长寿”之意。由于新娘3天不下地,所以大都不敢多吃东西和多喝水,以免不方便。为了充饥,只吃些栗子、香蕉、苹果等干鲜果品,或象征性吃几根面条。婆婆在此期间也要为新娘准备4个苹果,取谐音“四平八稳”之意,并在收到“上席”礼品后,以女主人名义写一个四折红谢帖,表示对娘家人的谢意。
猜拳行令的解释
梦见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
梦见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做梦,每个人做梦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梦的寓意也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好奇自己梦境的含义,那么梦见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呢?
梦见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11. 梦见猜拳行令的周公解梦:
吉凶指数:83
梦见猜拳行令,暗示会因为饮用过过多的含酒精而伤到身体。
梦见猜拳行令,随着岁月的逝去,仍保持少年心态的常春藤心理,让你这两天难以抵挡偶像化的东西。相濡以漠的爱情,坚贞守候的痴心,都会给你带来心的震动!尽管不为自己所拥有,但幸福美好的感觉,仍因此而生。你人就这样在这两天完成自我慰藉的过程!
怀孕的人梦见猜拳行令,预示生男,勿动胎气。
本命年的人梦见猜拳行令,意味着慎防财物损失,朋友之事少管,防官符。
恋爱中的人梦见猜拳行令,说明固执已见、刚强、意气用事难和诣。
做生意的人梦见猜拳行令,代表内部作业加强,经历困难之后会成功。
上学的人梦见猜拳行令,意味着稍有阻碍,有信心可望录取。
梦见猜拳行令,按周易五行分析,财位在正北方向,桃花位在东南方向,数字是9,吉祥色彩是绿色,开运食物是核桃。
就在今天,全球华人世界里大约有 10万人 跟你一样也梦见猜拳行令。如果梦见猜拳行令,买**的话,建议购买号码为 27。
2. 梦见猜拳行令的吉凶:
成功顺利伸展,无障碍而向上发达,基础境遇亦安泰,事事顺利,兴盛隆昌,终生得幸福繁荣,身心健泰,保得长寿幸福。大吉昌
梦见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21. 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的周公解梦:
吉凶指数:86
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在职场上为他人奔波劳碌。从这两天到这周末结束前,你在公司里都身陷一种“莫名被拖下水”的窘况中。「拜托你帮我一下!」「这该怎么办呀?」
这两天,你就是工作场合里的“救火大队”。举凡打印机卡纸,计算机坏掉,临时要冲业绩等等,庶务杂工,都要被迫参与。可以随身携带薄荷凉糖或精油棒,帮你提神醒脑。
上学的人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意味着成绩文科较差,不能录取。
做生意的人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代表损失较多、不可太过自信,大损失。
恋爱中的人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说明过分比较,个人姻缘不同,宜多体谅则可成。
本命年的人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意味着春夏之季如愿顺利,秋冬损失财物多小心。
怀孕的人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预示生男,秋占生女,慎防胎死腹中。
出行的人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建议遇雨延后几天出发。
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按周易五行分析,财位在西北方向,桃花位在正西方向,数字是3,吉祥色彩是橙色,开运食物是豌豆。
就在今天,全球华人世界里大约有 2万人 跟你一样也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如果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买**的话,建议购买号码为 20。
2. 自己做梦梦见猜拳行令的吉凶:
基础运虽平吉但成功运却甚佳,能得上司或长辈之提拔而得展,优秀之良配,但要勤勉,再加上说话及处事均力求和平稳健,而切莫得罪人
(不可孤高、自大、刚硬、好胜、出风头等皆忌之,若得罪人须诚心道歉),始方能得大成功及发展。人格地格数,若无凶,身心健而无病。大吉昌
梦见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31. 梦见猜拳的'周公解梦:
吉凶指数:83
梦见喝酒,表示在学业方面运势上升的预兆。头脑将非常清醒,课文内容也将过目不忘。这是争取好成绩的良机。
梦见喝酒,预示你将拥有财富,但是来源可疑,但你出手大方吸引了一批酒肉朋友整天围着你,女人也将努力走近你,吸引你的注意。
梦见与几个人一同饮酒,但是他们却不吃,灾难会降临,或要离开人世。
梦见猜拳,你最近跟家人,或是整个亲族的互动上都会因为处理“家事”,比平常增加许多时间。如果能在公事外,多花自己私人的时间跟长辈亲戚谈谈走走,会让大家对你更有好感,自然也会多疼你一分的。不适合自己独断作新的投资决策。
上学的人梦见猜拳,意味着数科成绩不理想,未能录取。
做生意的人梦见猜拳,代表顺利有财得,注意小人中伤。
本命年的人梦见猜拳,意味着在安定中慎防损伤,必须亲友困结互相照顾。
恋爱中的人梦见猜拳,说明家人意见不同、小人拔弄是非,婚姻不成。
怀孕的人梦见猜拳,预示生女,为母子安全,在医院待产为佳。
出行的人梦见猜拳,建议延后一两天再行出外。
梦见猜拳,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蓝色,财位在正北方向,桃花位在正南方向,数字是9,开运食物是樱桃。
就在今天,全球华人世界里大约有 389人 跟你一样也梦见猜拳。如果梦见猜拳,买**的话,建议购买号码为 2。
2. 梦见猜拳的吉凶:
学竟有成,凡事如意,顺利成功,达成目的,名利双收,境遇安固,优越发展,享尽幸福。大吉昌
梦见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4梦见喝酒猜拳行令,梦到此梦者,如果你是正在谈婚论嫁的人,则预示着你们这段感情出现了问题,彼此无法信任对方,难成婚姻。如果你是正在打算出远门的人,则预示着遇到不好的天气需要延期几天出行,如果你是正在创业中的人,则预示着项目不错。
不同人梦见喝酒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梦境解析
谈婚论嫁的人梦见喝酒猜拳行令,说明无法信任对方,辜负其心意,难相聚。
打算出门的人梦见喝酒猜拳行令,建议遇雨拖延几天再出行。
创业的人梦见喝酒猜拳行令,代表专心谋业不可分心,终于可得财利。
怀有身孕的人梦见喝酒猜拳行令,预示生男,慎防动胎气,饮食小心。
准备考试的人梦见喝酒猜拳行令,意味着录取分数败变,未能如愿。
梦见喝酒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相关梦境解析
梦见喝酒猜拳行令喝多了预示着梦者最近需要少喝点酒。
梦见喝酒猜拳行令划拳赢了好吗通常指梦者平时是一个酒鬼。
梦见喝酒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的吉凶
得上下之惠助,顺调成功发展,基础稳固(但若有凶数则须提防火灾或烫伤之类),境遇安泰,地位,财产俱皆安全。子孙繁荣,心身健和,无忧自在,幸福长寿。却甚好*,却无节制。大吉昌
梦见喝酒猜拳行令是什么意思的宜忌
「宜」宜拥抱,宜面试,宜交友,宜努力学习。
「忌」忌吃零食,忌与老人交谈,忌骂人,忌打人。
谁说说标准的猜拳行令
猜拳行令的解释
划拳行酒令。 形容 宴饮欢畅。猜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说一数,如数与两人伸出手指的总数相符为胜,输者罚酒。
词语分解
猜拳的解释 划拳。一人伸出几个手指,另一个人同时伸出手指或拳头,按事先约定的规定 决定 输赢 详细解释酒席间助兴的 游戏 。两人各出拳伸指,同时各喊一数字,符合双方指数之和者胜,负者饮酒。《 水浒传 》第一○九回:“其中有 行令的解释 ∶行酒令猜拳行令 ∶发布命令详细解释.发布命令。《 左传 ·宣公 十二 年》:“ 晋 之从政者新, 未能 行令。”《淮南子·俶真训》:“夫道有 经纪 条贯,得一之道,连千枝万叶,是故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贫有以乐
四字成语令什么什么什么令
两人同时伸出一只手,用攥起的拳头和伸出一到五个手指,表示从零到五这几个数字,与此同时,嘴里喊出从零到10的数字,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表示的数字相加与其中一个人嘴里喊出的数字相同,那么这个人就算赢了这一拳。举例说明:比如一个人伸出了三个手指,另一个人伸出了四个手指,一个人喊了七,另一个喊了六,那么这个人喊七的人就赢了;如一个人伸出攥紧的拳头(表示零),嘴里喊出了三,而另一个恰好伸出了三个手指可嘴里喊的七,那么喊三的就赢了。就这么简单。当然,如果自己喊的是“八仙过海”,而自己仅伸出了一个手指,那么对方即使伸出五指也不可能凑成八,这种拳就叫臭拳,如果不是事先约定,是要罚酒的。
出拳手式:伸大拇指表示1,同时伸大拇指和中指表示2<很多地方严禁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2>,同时伸大拇指,食指,中指表示3,同时伸大拇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表示4,全部伸出表示5
1. 令什么感什么四字成语
没有令什么感什么的成语
令开头成语如下:
令行如流
令人莫测
令人起敬
令人作呕
令不虚行
令人齿冷
令人神往
令人注目
令人喷饭
令人捧腹
令人痛心
令人发指
令出如山
令原之戚
令人寒心
令人满意
令人切齿
令人羡慕
令出惟行
令人钦佩
令人吃惊
令行禁止
令人瞩目
2. 什么令什么申四字成语三令五申
sān lìng wǔ shēn
解释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汉·张衡《东京赋》:“三令五申,示戮斩牲。”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正音申;不能读作“sēn”。
辨形申;不能写作“深”。
近义词发号施令、千叮万嘱
反义词敷衍了事
辨析~和“谆谆告诫”都有“劝告;告诫”之意。但~一般是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命令、告诫;态度严肃;具有强制性;而“谆谆告诫”可以是平级平辈人之间的告诫;态度温和;不具有强制性。
例句不准随意占用马路的规定; *** 已~;但少数摊贩仍我行我素。
英译repeated orders and injunctions
成语故事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这故事原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后来;人们把孙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伸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3. 令什么什么动四字成语没有令什么什么动的四字成语,也没有同时包含令和动的四字成语。
包含令后面有动作的四字成语有:令行如流 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令人注目 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指引起别人的重视。令人切齿 令:使;切齿:牙齿相磨切,表示极其愤恨。
使人非常愤恨。令人捧腹 捧腹:捂着肚子。
让人捂着肚子。形容笑得很厉害。
令人起敬 使人产生敬意。令人莫测 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
令行禁止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令不虚行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令人发指 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
形容使人极度愤怒。令人齿冷 齿冷:耻笑。
比喻使人瞧不起。令人神往 使人很向往。
令人作呕 比喻使人极端厌恶。令人喷饭 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令人瞩目 瞩:注视。使人注视。
4. 含令的四字词语含令的四字词语 :令人神往、
发号施令、
三令五申、
令人发指、
军令如山、
令行禁止、
朝令夕改、
令出多门、
奉令唯谨、
更令明号、
守成令主、
令箭荷花、
及时应令、
如令、
委国听令、
律令格式、
利令志惛、
命令主义、
令人仰止、
无令擅为、
令闻嘉誉、
下逐客令、
令人吃惊、
光杆司令、
令人莫测、
秋行夏令、
令闻令望、
令行如流、
令人喷饭、
从令如流
5. 令的四字成语有哪些令人神往、发号施令、三令五申、令人发指、军令如山、令行禁止、朝令夕改、更令明号、利令志惛、奉令唯谨、及时应令、从令如流、下逐客令、令人吃惊、无令擅为、令闻嘉誉、委国听令、不令而信、令人喷饭、令人莫测、秋行夏令、奉令承教、令人起敬、明法审令、令人生畏、令人发竖、令名不终、令人捧腹、令行如流、令闻令望令人咋舌、猜拳行令、令月吉日、目使颐令、破家县令、一卒之令、政令不一、令人齿冷、令不虚行、循令从事、令人痛心、谄词令色、欲令智昏、威重令行、令人满意、令人作呕、令原之戚、令出如山、令仪令色、法成令修、巧言令色、令人钦佩、挟主行令、利令智昏、令骥捕鼠、抱令守律、令人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