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本月运势 本月运势
蛙婆节是什么生肖_蛙祭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1.10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是什么?2.壮族都有什么节日3.壮族在饮食,服饰,习俗上各有什么特点 要简短点的4.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不同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二月初二、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等节日是壮族比较隆重的节日。壮族盛大节日简介1、春节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祭品。孩子们
1.10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是什么?
2.壮族都有什么节日
3.壮族在饮食,服饰,习俗上各有什么特点 要简短点的
4.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不同
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二月初二、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等节日是壮族比较隆重的节日。
壮族盛大节日简介
1、春节
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2、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
3、陇端节
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
4、吃立节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5、娅拜节
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
6、三月三
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作为清明节是受汉族的影响。但也有的壮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过清明节扫墓的,与汉族大不相同。壮人对祭扫十分看重,届时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不少地方的祭扫的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歌圩,是为三月三歌节。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这一天定为壮族的节日。青年男女们通过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侣。
7、牛魂节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在壮人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凡间的一般牲口。每年四月初八,牛魔王便从天上下到凡间,保佑牛不瘟死因为是给牛过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劳动。主人用枫叶水泡糯米蒸饭,然后先捏一团给牛吃。牛栏外摆上供品,点香烛,祭祀牛魔王,人们还要唱山歌,欢庆牛的生日。
8、莫一大王节
每年六月初二为莫大一王节,是为纪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壮族英雄莫一的。每年六月二日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他佑护壮家人安宁。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的仪式。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
9、中元节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人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10、霜降节
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节日,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流行在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但影响扩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正降日凌晨人们便带糍粑、年米、肉、香烛等聚集玉音庙宇供祭。有演戏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狮的,等等。
10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是什么?
是的,中国姓氏都有图腾,王姓的图腾如下: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
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扩展资料:
图腾文化:
1.彩陶上的图腾:彩陶纹是新石器时代最引人注目的艺术之一。里面的动物纹尤其丰富。
常见的有鱼纹、鸟纹、壁虎纹、蛙纹、猪纹、羊纹等,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平原]汾河流域和渭河流域的中原平原地区。
在黄河上游、大夏河和渭河流域的西北地区,都留下了以动物纹作彩陶的器物。鱼纹是最常见的形象之一。中国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个很好的例证。
2.对龙的崇拜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绵延了数千年的特殊现象。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非凡的能力,他有鳞有角,有牙有爪,能钻土入水,能蛰伏冬眠;他有自然力,能兴云布雨,又能电闪雷鸣。关于龙的形象,无论古今,都没有给出确切形象。
而如今人们所表述的龙的形象,都是龙形象完美之后的形态。龙的最初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蛇。主要有三方面的例证,一为古籍,二为史记资料,三为龙蛇并提的习惯。
我们今天所致的龙到底来自哪个民族的土崇拜上呢?据较早较可靠的古代文献记载:远古时期,中国大地上从先后出现过一些著名的部落。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河中下游,渭河流域的炎帝部落、黄帝部落,黄河下游的少昊部落,江淮流域的太昊部落。史称炎帝族首领“牛首人身”故有些学者认为炎帝部落以牛为图腾。
但据炎帝的族姓是“姜”,可以认为,姓从母系,姜即为羌,故炎帝的母系图腾为羊。黄帝,据《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炎帝族和黄帝族属于华夏族团;少昊部落和太昊部落则属于东夷族团。少昊部落以鸟为图腾,太昊部落则以龙为图腾。
上古时期,太昊部落活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植被大部分保持着原始格局,毒蛇猛兽随处可见。
七八千年以前,人们制造石器,用集体的力量捕杀猛兽,但对于既存在于草莽丛林,又能生存与沼泽湖滨的毒蛇,去束手无策。畏惧之心,将蛇敬为神明。
3.葫芦的图腾:由葫芦神话衍生的传说亦多种多样,最出名的就是盘古开天辟地。据传盘古出世时,将身一伸,天即高,地便坠下,天地相连处,盘古则左手持凿,右手持斧。
或用斧劈或用凿击,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浊初开。盘古与葫芦图腾有何关系呢?
彝语专家刘尧汉在《论中国葫芦文化》中指出,盘古就是葫芦,盘古的盘,即是葫芦;古-意为开端,所谓盘古,即“从葫芦开端”。
将“图腾”一词引进我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
严复在按语中指出,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并认为中国古代也有与澳大利亚人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图腾现象。
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那么,什么叫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1、生之神秘:求子习俗无论是基于生殖崇拜还是神灵崇拜,其目的都是一种人格化的超自然力使妇女生育。
成年之礼:仪式是基于人与图腾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的。爱的礼仪:男女之间的媾合形成某种规范,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相应的婚姻制度和某种特定的婚俗。
同时,一些民族的宗教观念,图腾意识也渗透到了婚礼之中。图腾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禁止同一图腾群体之间的相互通婚。
新婚夫妇和交杯酒,也与图腾一时有关;据说这种仪式象征夫妇如伏羲女娲那样出自一个葫芦,将来死后两人的灵魂同归一个葫芦。魂去来兮:烧花圈等都有关系。
2.图腾节日:美加利福尼亚的鸟节;巴黎的巨人节;中国广西的蛙婆节;中国的龙舟节(渔民为了躲避江中的鳄鱼)
3.图腾日历:有鸟历、兽历、水历、木历等。而汉族的干支历则极为出名,至少从唐代开始便载于黄历中。
汉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蒙古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哈萨克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维吾尔族: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猴、鸡、狗、猪
傣族:象、牛、虎、鼠、龙、蛇、马、蚁、猿、鸡、狗、猪
贵西彝族: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
哀牢山彝族: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海南通什毛道村黎族:鼠、牛、虫、兔、龙、鱼、肉、人、猴、鸡、狗、猪
古印度:鼠、牛、狮、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古巴比伦:猫、犬、蛇、蜣螂、驴、狮、公羊、公牛、隼、猴、鳄、红鹤
古埃及:牦牛、山羊、狮、驴、蟹、蛇、狗、猫、鳄、红鹤、猿、鹰
百度百科-王姓
百度百科-图腾
壮族都有什么节日
10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是:
1、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
2、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
3、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4、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
5、蛙婆节
东兰、南丹、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俗称蚂拐节。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有“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仪式。
6、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7、花婆节
壮族的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 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
8、牛魂节
壮族、侗族、仫佬族、仡佬族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又称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
9、莫一大王节
桂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也称五谷庙节。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举行。传说是日为莫一大王诞辰,因其拯救壮人有功,且保佑五谷丰收,壮族人民感其恩德,故于村前建庙宇、在家中立神位供奉。每年行小祭,供祭鸡、鸭、猪肉;隔六年一大祭,大祭必全村寨集资杀猪宰羊。
10、尝新节
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时举行。一般各家各户单独过,也有请邻近亲友一起聚会的。是日,家家户户都用新米煮饭,并杀鸡宰鸭备猪肉,祭祀祖宗及各路神灵,酬谢其护佑丰收。
壮族在饮食,服饰,习俗上各有什么特点 要简短点的
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二月初二、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等节日是壮族比较隆重的节日。
壮族盛大节日简介
1、春节
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2、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
3、陇端节
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
4、吃立节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5、娅拜节
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
6、三月三
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作为清明节是受汉族的影响。但也有的壮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过清明节扫墓的,与汉族大不相同。壮人对祭扫十分看重,届时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不少地方的祭扫的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歌圩,是为三月三歌节。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这一天定为壮族的节日。青年男女们通过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侣。
7、牛魂节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在壮人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凡间的一般牲口。每年四月初八,牛魔王便从天上下到凡间,保佑牛不瘟死因为是给牛过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劳动。主人用枫叶水泡糯米蒸饭,然后先捏一团给牛吃。牛栏外摆上供品,点香烛,祭祀牛魔王,人们还要唱山歌,欢庆牛的生日。
8、莫一大王节
每年六月初二为莫大一王节,是为纪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壮族英雄莫一的。每年六月二日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他佑护壮家人安宁。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的仪式。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
9、中元节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人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10、霜降节
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节日,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流行在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但影响扩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正降日凌晨人们便带糍粑、年米、肉、香烛等聚集玉音庙宇供祭。有演戏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狮的,等等。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不同
1、饮食
壮族的饮食,在种植稻米的地区,喜食大米饭、大米粥,喜欢用糯米制成各种粽子、糍粑、糕饼等食品,爱食酸品。在山区以玉米、小米、薯类为主食。 壮族人都喜欢吃猪、鸡、鸭、鱼肉,有的地方喜欢吃蛇肉、鱼生、豆腐圆等。壮族男子喜欢饮酒,并以酒招待客人。热情好客,是壮族人民的良好品质。
2、服饰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 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比较素,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3、习俗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勺起一羹,双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忠。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扩展资料
壮族节日:
1、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
2、蛙婆节
东兰、南丹、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俗称蚂拐节。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有“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仪式。
整个节日活动以赞颂蛙神给人间带来雨水、保佑丰收的功绩贯穿始终,为乐神娱伯歌舞盛会。人们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只青蛙奉为神圣,抓获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拥戴,并成为当年主持祭蛙仪式的首领。现代蛙婆节已演变成群众娱乐节庆活动和歌会,故又有“蚂歌会”之称。
3、吃立节
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
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4、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5、药王节
亦称药师节。壮族传统节日。传说药王是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为人治病,还向众人传授种药、采药、治病的知识。昔时壮族地区各较大村寨都立有药王庙,每年五月端午节祭祀药王并进行采药防病活动。
如桂北一带的壮族此日上山采回乌桕、田基黄、葫芦茶、元宝草等草药煮水洗澡。以为此举可使皮肤光洁,不生疥疮。靖西县的壮族则在这天开设药市,专卖各种草药,买者踊跃。传说此日之药有特效。此外,各家各户还包三角粽,在屋里熬醋液,烧柚子皮,在门边插艾草,以示驱邪逐疫。
百度百科-少数民族节日
百度百科-壮族习俗
百度百科-壮族服饰
百度百科-壮族饮食
具体表现在各民族的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禁忌等方面。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作为民族特点的一种外在表现,风俗习惯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延久积而成的喜好、风俗、习惯和禁忌,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等方面。它具有社会性、规范性、地域性、稳定性、敏感性等特点。
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风俗习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茹毛饮血、巢居穴处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共同习俗。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以及民族共同体的形成,逐渐形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
还有些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有密切的联系,如有些宗教对于教徒的婚丧、嫁娶、饮食等方面的规定,有的慢慢地变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
扩展资料:
少数民族节日
壮族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
蛙婆节
东兰、南丹、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俗称蚂拐节。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有“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仪式。
侗族姓氏节
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龙胜、三江等地。石、罗姓过“未节”,以立秋后第一个未为节日;有的石姓则在十月十二日过祭祖节。胡、吴两姓过“甲戌节”,即立秋后第一个甲戌日过节。
彝族开年节
那坡县彝族传统节日。彝语称“嘈堂创”,意为节日的开头。每年正月初八、初九举行。活动内容为:聚众祭祖;占定当年重大节日歌舞和族祭头面人物;为当年各种节日活动集资筹粮。
百度百科——民族风俗习惯
百度百科——少数民族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