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本月运势 本月运势
刘奭代表什么生肖_刘奭代表什么生肖动物
tamoadmin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1.西汉为什么会在汉元帝手中走向衰落?2.公元1年是什么朝代3.古代有哪些字代表帝王4.历代黄帝黄朝年代表5.讲解中国的四大美女她们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大神们帮帮忙6.西汉王朝皇帝刘衎是什么时候死的?他死后谁继承了皇位?7.汉朝有多少位皇帝?其庙号各是什么?导语: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询和故皇后许平君所生的独子,为了纪念故皇后,汉宣帝刘询将刘奭立为太子。可是刘奭的种种治国理念,和汉宣帝刘询之间完
1.西汉为什么会在汉元帝手中走向衰落?
2.公元1年是什么朝代
3.古代有哪些字代表帝王
4.历代黄帝黄朝年代表
5.讲解中国的四大美女她们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大神们帮帮忙
6.西汉王朝皇帝刘衎是什么时候死的?他死后谁继承了皇位?
7.汉朝有多少位皇帝?其庙号各是什么?
导语: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询和故皇后许平君所生的独子,为了纪念故皇后,汉宣帝刘询将刘奭立为太子。可是刘奭的种种治国理念,和汉宣帝刘询之间完全不同,这让刘询十分头疼。每每想要废掉这个太子的时候,都会想到冤死的许平君,于是心中不忍,也就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而汉元帝刘奭登基以后,完全废除了汉宣帝王霸之道兼用的理念,改用儒生治理国家。最终导致西汉中央集权分散,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01汉元帝刘奭能够登基,多亏了他的母亲。汉宣帝刘询是个平民皇帝,当霍光把不听话的昌邑王刘贺给废了以后,需要重新选择一位汉武帝的子孙后代来继承皇位。所以他们从民间选择了没有任何靠山的刘询。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属于直系血脉。而且刘询的爷爷戾太子刘据在经历巫蛊之祸后,全家都死伤殆尽,只剩下了刘询这一个子孙。
由此可以断定,刘询是没有任何靠山的,选择他做皇帝有利于霍光把持政权。可是刘询进宫的时候,还带着结发妻子许平君,她也是平民出身。这个问题就有些麻烦了,因为按照霍光的计划,将来是要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做皇后的,可刘询却上演了一出故剑情深的戏码,最终使得许平君成了皇后。但是许平君并没有活多久,因为霍光的妻子霍显,买通了宫中的御医淳于衍。
淳于衍在许平君难产的时候,给她下了药,最终许平君因此而死。为了纪念发妻,刘询立独子刘奭为太子。不久之后霍成君如愿成为了汉宣帝刘询的皇后,可是汉宣帝并不爱霍成君。霍家不愿刘奭作为继承人,多次想要加害,结果计划暴露,在诛灭霍家以后,霍成君也被废了,不久自刎而死。
显曰:?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今皇后当免身,可因药去也,成君即得为皇后矣。如蒙力事成,富贵与少夫共之。?衍曰:?药杂治,当先尝,安宁??显曰:?在少夫为之耳,将军领天下,谁敢言者?缓急相护,但恐少夫无意耳!?衍良久曰:?愿尽力。?即捣附子,赍入长定宫。皇后免身后,衍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以饮皇后。有顷曰:?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对曰:?无有。?遂加烦懑,崩。---《汉书》
所以刘奭能够成为太子,完全是因为他母亲许平君的悲惨遭遇。汉宣帝护犊情深,认为刘奭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是个可怜的孩子。
02汉宣帝没得选了吗?其实他有六个儿子可选。汉宣帝刘询虽然比较怀念发妻许平君,但是不代表他不再喜欢女人。他还是娶了至少7个女人为妃子,一共生下了6个儿子。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婕妤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汉书》
所以对汉宣帝来说,并不是没有选择,可选择性是非常大的。那么这6个儿子里,有没有比汉元帝刘奭优秀的呢?这话可不好说,但是肯定是比较优秀的。比如说淮阴宪王刘钦,以及楚孝王刘嚣。淮阴宪王刘钦是汉宣帝非常喜欢的儿子,因为汉宣帝比较喜欢刘钦的母亲张婕妤。
刘钦也是比较争气的,他身体非常好,高大壮硕,而且饱读诗书,喜欢研究法令,看样子就是对法治比较感兴趣的人。因为他很聪明,所以汉宣帝常常夸奖他。所以久而久之,汉宣帝打算改立张婕妤为皇后,顺道把刘钦改立为太子。可是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许平君,所以在于心不忍的情况下,放弃了这个打算。
楚孝王刘嚣是个非常有出息的孩子,他一生都是以孝道为立身之本。被封为楚王以后,他在自己的封地上非常有作为,被称为是西汉诸侯王开基鼻祖。因为地方管理比较好,楚国的百姓们也都过得风调雨顺,所以楚孝王刘嚣的名声也就大了起来。
汉成帝在位的时候,楚孝王依旧会拖着病重的身体入朝朝拜,让汉成帝非常感动,认为这样的大好人,居然生了这么重的病,实在是可惜。由此可见这两个儿子,都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候选人。可是因为汉宣帝的妇人之仁,选择了偏爱儒学的汉元帝刘奭,结果造成了西汉开始衰败。
03汉元帝刘奭运气不错,父亲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富不过三代,汉宣帝是一代雄主,他治理国家十分有分寸,所以汉朝在他手里,可以说是蒸蒸日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盛世。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书》
在盛世之中,汉元帝刘奭接管了皇位。那么他只要什么都不做,完全按照父亲的路子去走的话,或许依旧可以延续这样的盛世。可是汉元帝不是一个没有主张的人,他的主张就是父亲的做法都是错的。汉元帝在一帮儒生的蛊惑之下,主张应该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法治国。这下子问题可就层出不穷了,犯了重罪的人,却只需要受一点点轻微的惩罚就可以了。犯了小罪的只要说两声,压根就不处罚。
那天下可就真的大乱了,因为大家都会觉得既然犯罪的惩罚如此轻微,那为什么 不去犯罪呢?所以当时西汉犯罪率直线上升。尤其是那些地方土豪们,他们开始兼并土地,扩大自己的力量,逐渐形成一个个小团队。反正这么做也不会受到朝廷的惩罚,壮大自己的力量总归不会是什么坏事。
久而久之,大汉朝廷的权威就相对下降了。汉元帝还非常宠幸宦官,他认为宦官没有家室,自然是百分之百地为皇帝办事的人。所以将大权交给了宦官,从此开启了西汉末年乃至东汉时期宦官和外戚争权的乱象。
总结:西汉的没落,从汉元帝刘奭开始。汉宣帝在选择继承人上,的确是需要负责任的。他明知道汉元帝担不起这个重任,却因为怀念许平君,强行将皇位传给刘奭,这本身就不对,个人的喜好影响国家大局,这是雄主所为吗?汉元帝上台以后,不仅废除了汉宣帝法治的理念,而且还重用宦官,祸乱朝政。他自己在42岁的时候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后人,最终导致了西汉中央政权大权旁落的局面。而汉成帝登基以后,西汉的权力已经被王家外戚所垄断,皇权旁落之下,皇帝只能成为帝国的一个摆设而已。由此可见,汉元帝需要为大汉王朝的没落负责。但是是谁选择了他呢?汉宣帝能够逃得了责任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了。
参考资料:
西汉为什么会在汉元帝手中走向衰落?
代字辈,的下一辈是合!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名称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
等称法。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代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作用已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较关注亲亲之道的提倡。家谱的编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走向民间私修。总的来看,宋元时代民间私修家谱尚未形成风气,并不普遍,而这一情形的转变主要是在明代。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起源
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公元1年是什么朝代
汉元帝刘奭八岁的时候就被刘询册立为太子,是因为刘询对他的原配妻子刘奭的生母许平君感情太深了,所以霍光一死,刘询马上册立刘奭当太子。史书记载刘奭从小酷爱读书,尤其喜欢儒家经典,还勤政,那么这样一个好皇帝怎么会断送汉家江山呢?事情源于一个刘奭的进言,刘奭上书刘询,说希望父亲调整用人方略,尽量多用“儒生”,不料刘询听后非常的生气,当即就斥责了他。大家是不是不理解,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理所当然就应该“多用儒生”,可是刘询为什么却斥责了刘奭?
原来汉武帝当年确实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但是在事实上,那只是一句口号,并没有被真正的执行,儒家学的地位只是被提高了,远没有被“独尊”,而西汉真正执行的国策是“霸王道杂之”,霸道,就是用法家手段匡正国家,约束臣民。王道就是用儒家理念推行德政、教化天下。从汉武帝到汉宣帝近百年这条国策一直没有变。因为汉武帝时期被后世称之为汉武盛世,这一百年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是西汉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正是在这项国策之下产生的。所以谁都不能改变,这就是刘询斥责刘奭的原因。
等到刘奭继位,强大的西汉在他手里却开始慢慢衰落,这主要归咎于刘奭对宦官的宠信和重用,一直被以石显为代表的宦官势力蒙骗,石显官至中书令,实际上掌控着皇权。刘奭在位时,外戚、儒生和宦官是朝廷内最大的三股势力,他们互相争权夺利,导致宦官成了三足鼎立的最后赢家。另外,因为他没有接受大臣萧望之对他重用宦官的劝谏,导致他最后被宦官逼死。继任君主又开始重用外戚与宦官,已将国家折腾得千疮百孔,不可避免地土崩瓦解,从而进入战乱频仍的三国时代。
古代有哪些字代表帝王
公元1年是西汉朝代。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史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定都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史称西汉。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西汉的政治制度多沿袭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国制,而此时的牛耕和铁器普遍流行。西汉时期诸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 。西汉也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文学、史学、艺术和科技等领域的成就辉煌灿烂,随着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西汉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参考资料:
历代黄帝黄朝年代表
中国古代皇帝的名字都用哪些字呢?大家有些是耳熟能详的,例如: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唐王李世民,登基后改名的朱元璋等等还是比较普通。但是也有很多皇帝的名字很特殊,既难读也难记。大家看看下面这些网上列出的皇帝名字吧:
汉元帝刘奭:奭念shì,《说文》里其意思为“盛”。燕召公也曾用过此名。
汉成帝刘骜:骜念ào。《吕氏春秋》注解其为千里马的意思。
汉平帝刘衎:衎念“kàn”,快乐的意思。
汉章帝刘炟:炟念dá,“火爆”的意思。
汉和帝刘肇:肇念zhào,“开始、初始、引发”的意思。
汉安帝刘祜:祜念hù,有“福”的意思。
汉质帝刘缵:缵念zuǎn。《说文》里解释:缵,继也。
魏明帝曹叡:叡念ruì,“深明、通”的意思。曹叡是曹操孙子,名字常被误为“睿”。
东晋穆帝司马聃:聃念dān,“耳朵长”的意思。
前凉高祖昭王张寔:寔念shí,同“实”,“放置、此”的意思。
前燕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皝念huàng,仅用于人名。
前燕景昭皇帝慕容儁:儁念jùn,才智超群的意思。
燕幽皇帝慕容暐:暐念wěi,形容光很盛的样子。
西凉昭武王李暠:暠念gǎo,或念hào。念gǎo形容“光明、明亮”,念hào同“皓”。
南朝宋太宗明帝刘彧:彧念yù,意思为“有文才”。
南朝齐武帝萧赜:赜念zé,深奥的意思。
南朝文帝陈蒨:蒨和茜同音。
南朝陈宣帝陈顼:顼念Xū。这个字早有出现——古帝颛顼。
北周武帝宇文邕:邕念yōng,和谐的意思。
北周宣帝宇文赟:赟念yūn,“美好”的意思。
武曌:念zhào,只有武则天一个人用过。据说为自创字,取意日月当空。
唐懿宗李漼:漼念cuǐ或cuī,形容水深。
唐僖宗李儇:儇念xuān,形容“聪慧、敏捷”。
后唐庄宗李存勗:勗念xù,意为勤勉。容易被人写错成“勖”。
南唐高皇帝李昪:昪念biàn,光明的意思。
南汉中宗皇帝刘晟:晟念shèng,光明、旺盛的意思。
南汉后主刘鋹:念chǎng,锐利的意思。刘鋹又名刘继兴。
宋孝宗赵眘:眘念shèn,“谨慎”的意思。
南宋度宗赵禥:禥念qí,赵禥是南宋第6个皇帝。
宋端宗赵昰:昰念xià,是“夏”的古字,“直”的意思。
南宋末代皇帝赵昺:昺念bǐng,“明亮、光明”的意思。
西夏末代皇帝李睍:睍念xiàn,睍睍,眼睛不敢睁大的样子。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熜念zǒng,也念cōng。念zǒng时,有火炬的意思。
清雍正帝名胤祯(yìn zhēn),嘉庆帝名颙琰(yóng yǎn),也都够稀少的了。
这些皇帝的名字很独特吧,他们在历史书上一定会写上一笔,但由于用字特殊,不易读和记,要耳熟能详、流芳百世恐怕也是不容易的。人们更熟悉的是武则天而不是武曌。上面这其中的生僻字现如今的价值是,如果还能够作为起名用字的话(希望起名用字规范早些制定出来),用到名字中大概重名率会很低。
讲解中国的四大美女她们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大神们帮帮忙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 次子姬昌意 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 姬蟜极 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 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 启
第3任姒太康 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 相 第6任后羿(妻嫦娥) 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 杼
第10任姒 槐
第11任姒 芒
第12任姒 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 扃
第15任姒 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 皋
第18任姒 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 第3任子仲壬 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 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 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 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 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 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 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第9任夷王姬燮
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公共和执政党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
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大周王朝之东周BC770—BC256年首都洛邑(河南洛阳)
第13任平王姬宜臼BC770—BC720年在位51年 春秋时代开始
第14任桓王姬 林BC719—BC697年在位23年
第15任庄王姬 佗BC696—BC682年在位15年
第16任未攵厘(音西)王姬胡齐BC681—BC677年在位5年
第17任惠王姬 阆BC676—BC652年在位25年
第18任襄王姬 郑BC651—BC619年在位33年
第19任顷王姬壬臣BC618—BC613年在位6年
第20任匡王姬 班BC612—BC607年在位6年
第21任定王姬 瑜BC606—BC586年在位21年
第22任简王姬 夷BC585—BC572年在位14年
第23任灵王姬泄心BC571—BC545年在位27年
第24任景王姬 贵BC544—BC520年在位25年
第25任悼王姬 猛BC520—BC520年在位数月
第26任敬王姬 匄BC519—BC476年在位44年 春秋时代BC770-BC476共295年
第27任元王姬 仁BC475—BC469年在位7年 战国时代开始
第28任贞定王姬介BC468—BC441年在位28年
第29任哀王姬去疾BC441—BC441年在位数月
第30任思王姬 叔BC441—BC441年在位数月
第31任考王姬 嵬BC440—BC426年在位15年迁都河南/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
第32任威烈王姬午BC425—BC402年在位24年
第33任安王姬 骄BC401—BC376年在位26年
第34任烈王姬 喜BC375—BC369年在位7年
第35任显王姬 扁BC368—BC321年在位48年
第36任慎靓王姬定BC320—BC315年在位6年
第37任赧王姬 延BC314—BC256年在位59年
大周王朝共37王立国879年
大秦王朝BC221—BC206年首都咸阳(陕西西安)
千古一帝秦始皇帝嬴政大帝
第1任秦始皇帝嬴 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2任二世皇帝嬴胡亥BC209—BC207年在位3年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
大秦王朝共2帝3传立国15年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西楚王朝共1王立国5年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
三国时代(魏蜀吴)220—280年历时61年
曹魏帝国220—265年首都许昌迁回洛阳
第1任文帝曹丕220—227年在位8年
第2任明帝曹叡227—240年在位14年
第3任齐王曹芳240—254年在位15年
第4任高贵乡公曹髦254—260年在位7年
第5任元帝曹奂260—265年在位6年
曹魏帝国共5帝立国46年END
蜀汉帝国221—263年首都成都
第1任昭烈帝刘备221—223年在位3年
第2任后主刘禅223—263年在位41年
蜀汉帝国共2帝立国43年END
东吴帝国222—280年首都建业(江苏南京)
第1任大帝孙权222—252年在位31年
第2任会稽王孙亮252—258年在位7年
第3任景帝孙休258—264年在位7年
第4任乌程侯孙皓264—280年在位17年
东吴帝国共4帝立国59年END
大晋王朝265—420年立国156年
西晋王朝265—317年首都洛阳
第1任武帝司马炎265—290年在位26年
第2任惠帝司马衷290—307年在位18年
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
八王之一汝南王司马亮
八王之二楚王司马玮
八王之三赵王司马伦
八王之四齐王司马冏
八王之五长沙王司马乂
八王之六成都王司马颍
八王之七河间王司马颙
八王之八东海王司马越
晋自五马(司马)渡江天下遂分为二,又有五胡乱华十九国并立
第3任赵王司马伦301年在位四个月
大分裂时代公元304—589年共286年
其中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304—439年共136年
第4任惠帝司马衷290—307年
第5任怀帝司马炽307—313年在位7年公元311年八王之乱END
第6任愍帝司马邺313—317年在位5年
西晋王朝共6帝立国53年
东晋王朝317—420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7任元帝司马睿317—322年在位6年
第8任明帝司马绍322—325年在位4年
第9任成帝司马衍325—343年在位19年
第10任康帝司马岳343—345年在位2年
第11任穆帝司马聃345—362年在位18年
第12任哀帝司马丕362—366年在位5年
第13任废帝司马奕366—371年在位6年(海西公)
第14任简文帝司马昱371—373年在位3年
第15任孝武帝司马曜373—397年在位25年
第16任安帝司马德宗397—419年在位23年
第17任恭帝司马德文419—420年在位2年
东晋王朝共11帝立国104年
两晋共17帝立国156年END
五胡乱华十九国
五胡指:匈奴〈羯〉鲜卑 羌〈氐〉实为三胡,依古老的说法,他们都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十九国:开国年 国别 开国君主 民族 首都 亡国年 年数 亡于
304 成汉帝国 李雄 氐 成都 347 44 晋
304 汉赵帝国 刘渊 匈奴 平阳(山西临汾) 329 26 后赵
319 后赵帝国 石勒 羯 襄国(河北邢台) 351 33 冉魏
320 前凉王国 张茂 汉 姑藏(甘肃武威) 376 57 前秦
337 前燕帝国 慕容皝 鲜卑 邺城(河南临漳) 370 34 前秦
350 冉魏帝国 冉闵 汉 邺城(河南临漳) 352 3 前燕
351 前秦帝国 苻健 氐 长安 394 44 西秦
384 后燕帝国 慕容垂 鲜卑 中山(河北定县) 407 24 北燕
384 西燕帝国 慕容泓 鲜卑 长子(山西长子) 394 11 前燕
384 后秦帝国 姚苌 羌 长安 417 34 晋
385 西秦王国 乞伏国仁 鲜卑 金城(甘肃兰州) 431 39 胡夏
386 后凉王国 吕光 氐 姑藏(甘肃武威) 403 18 后秦
397 南凉王国 秃发乌孤 鲜卑 乐都(青海乐都) 414 18 西秦
397 北凉王国 1任段业 汉 张掖(甘肃张掖) 439 43 北魏
2任沮渠蒙逊 匈奴
398 南燕帝国 慕容德 鲜卑 广固(山东益都) 410 13 晋
400 西凉王国 李暠 汉 酒泉(甘肃酒泉) 421 22 北凉
405 西蜀王国 谯纵 汉 成都 413 9 晋
407 胡夏帝国 赫连勃勃 匈奴 统万(陕西横山) 431 25 吐谷浑
407 北燕帝国 1任高云 朝鲜 和龙(热河朝阳) 436 30 北魏
2任冯跋 汉 和龙(热河朝阳)
南北朝时代439—589年共151年
南朝刘宋帝国420—479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武帝刘裕420—422年在位3年
第2任少帝刘义符423—424年在位2年
第3任文帝刘义隆424—453年在位30年
第4任废帝刘劭453—454年在位1年
第5任孝武帝刘骏454—465年在位12年
第6任前废帝刘子业465年
第7任明帝刘彧465—473年在位9年
第8任后废帝刘昱473—477年在位5年
第9任顺帝刘准477—479年在位3年
刘宋帝国共9帝立国60年END
南朝萧齐帝国479—502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高帝萧道成479—483年在位5年
第2任武帝萧赜483—494年在位12年
第3任郁林王萧昭业494年
第4任海陵王萧昭文494年
第5任明帝萧鸾494—499年在位6年
第6任东昏侯萧宝卷499—501年在位3年
第7任和帝萧宝融501—502年在位2年
萧齐帝国共7帝立国24年END
南朝萧梁帝国502—557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武帝萧衍502—550年在位49年
第2任简文帝萧纲550—551年在位1年
第3任豫章王萧栋551年8月—552年
第4任武陵王萧纪552年4—11月
第5任元帝萧绎552-—554年在位3年
第6任贞阳侯萧渊明555年5—10月
第7任敬帝萧方智555—557年在位3年
萧梁帝国共4帝7传立国56年END
后梁王国第1任萧察557
后梁王国第末任萧岿587立国30年共86年END
南朝陈陈帝国557—589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武帝陈霸先557—560年在位4年
第2任文帝陈蒨560—567年在位8年
第3任废帝陈伯宗567—569年在位2年
第4任宣帝陈顼569—583年在位15年
第5任后主陈叔宝583—589年在位7年
陈陈帝国共5帝立国33年END
北朝北魏帝国386—534年首都平城(山西大同)迁洛阳
第1任道武帝拓拔珪386-—409年在位24年
第2任明元帝拓拨嗣409—424年在位16年
第3任太武帝拓拨焘424—452年在位29年
第4任南安王拓拨余452年
第5任文成帝拓拨濬452—466年在位15年
第6任献文帝拓拨弘466—471年在位6年
第7任孝文帝拓拨宏(改汉姓元宏)471-—500年在位30年
第8任宣武帝元恪500—516年在位17年
第9任孝明帝元诩516—528年在位13年
第10任孝庄帝元子攸528—530年在位3年
第11任长广王元晔530—531年
第12任节闵帝元恭531年
第13任安定王元朗531年
第14任孝武帝元修(攸月)532—534年在位3年
北魏帝国共11帝14传立国150年END
北朝东魏帝国534—550年首都邺城(河南临漳)
第1任孝静帝元善见534—550年在位17年
东魏帝国共1帝立国17年END
北朝西魏帝国535—556年首都长安
第1任文帝元宝炬535—551年在位17年
第2任废帝元 钦551—553年在位2年
第3任恭帝拓拨廓554—556年在位3年
西魏帝国共3帝立国22年END
北魏东魏西魏合称后魏共计15帝18传立国171年
北朝北齐帝国550—577年首都邺城(河南临漳)
第1任文宣帝高洋550—559年在位10年
第2任废帝高殷559年10月—560年在位1年
第3任孝昭帝高演560/8—561/11月在位1年
第4任武成帝高湛561—564年在位3年
第5任后主高纬565/4—576年在位11年
第6任幼主高恒576—577年在位1年
北齐帝国共6帝立国28年END
北朝北周帝国557—581年首都长安
第1任孝闵帝宇文觉557年
第2任明帝宇文毓557—560年在位3年
第3任武帝宇文邕560—578年在位18年
第4任宣帝宇文(文武贝)578/6—579年
第5任静帝宇文阐579/2—581/2月在位2年
北周帝国共5帝立国25年END
隋国公杨坚第二次统一全中国结束了长达286年之久的大分裂时代
大隋王朝581—619年首都大兴(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祖文皇帝杨坚581—604年在位24年(有著名的开皇之治)
第2任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15年(当2年太上皇)
世宗孝成皇帝杨昭
第3任恭帝杨侑617—618年在位2年
第4任秦王帝杨浩618年
第5任皇泰帝杨侗618—619年在位2年
大隋王朝共5帝立国39年
大唐王朝618—907年首都长安
第1任高祖李渊618—626年在位9年
第2任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23年
第3任高宗李治649—683年在位35年
第4任中宗李显683年12月在位数月
第5任睿宗李旦684年2月在位数月
唐朝立国73年武后武曌武则天临朝执政7年公元690年灭唐朝建立自己的武周王朝
武周王朝690—705年首都长安
第1任女帝武曌武则天690—705年在位16年
武周王朝共1帝立国16年
唐朝复辟
第6任中宗李显705—709年在位5年
第7任少帝李重茂710年6月在位几日
第8任睿宗李旦710年6月—712年在位3年
第9任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45年
第10任肃宗李亨756—762年在位6年
第11任代宗李豫762—779年在位17年
第12任德宗李适779—804年在位25年
第13任顺宗李诵805/1—8月
第14任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15年
第15任穆宗李恒820—824年在位4年
第16任敬宗李湛824—826年在位2年
第17任文宗李昂826—840年在位14年
第18任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6年
第19任宣宗李忱846—859年在位14年
第20任懿宗李漼859—873年在位15年
第21任僖宗李儇873—888年在位16年
第22年昭宗李晔888—900年在位13年
第23任废帝李裕900—901年
第24任昭宗李晔901—904年在位4年
第25年哀帝李柷904—907年在位4年
唐王朝共25帝立国276年END
小分裂时代公元907—979年共73年
五代十一国时代907—979年共73年
区分 国别 开国帝王 民族 首都 兴亡 年数 亡于
五代 后梁帝国 朱温 汉 大梁(河南开封)907—923 17 后唐
(辽帝国) 916—1218 303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沙陀人 洛阳 923—936 14 后晋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沙陀人 大梁 936—946 11 辽国
后汉帝国 刘知远 沙陀人 大梁 947—979 33 大宋
后周帝国 郭威 汉 大梁 951—960 10 大宋
(宋帝国) 960—1279 320
十一国 岐王国 李茂贞 汉 凤翔(陕西凤翔)907—924 18 后唐
南楚王国 马殷 汉 潭州(湖南长沙)907—951 45 南唐
吴越王国 钱镠 汉 钱塘(浙江杭州)907—978 72 大宋
前蜀王国 王建 汉 成都 907—925 19 后唐
南吴帝国 杨渭 汉 扬州(江苏江都)910—937 28 南唐
桀燕帝国 刘守光 汉 幽州(北京) 911—913 3 后唐
南汉帝国 刘岩 汉 广州 917—971 55 大宋
南平王国 高季昌 汉 江陵 924—963 40 大宋
闽帝国 王延钧 汉 福州 933—945 13 南唐
后蜀帝国 孟知祥 汉 成都 934—965 32 大宋
南唐帝国 徐知诰 沙陀人 金陵(南京) 937—975 39 大宋
宋州节度使赵匡胤第3次统一全中国结束了73年的小分裂时代
大宋王朝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王朝960—1127首都开封
第1任太祖赵匡胤960—976年在位17年
第2任太宗赵匡义976—997年在位22年
第3任真宗赵恒997—1022年在位25年
第4任仁宗赵祯1022—1063年在位41年
第5任英宗赵曙1063—1067年在位4年
第6任神宗赵顼1067—1085年在位18年
第7任哲宗赵煦1085—1100年在位15年
第8任徽宗赵佶1100—1125年在位25年
第9任钦宗赵桓1125—1127年在位2年
北宋王朝共9帝立国168年
南宋王朝1127—1279首都杭州
第10任高宗赵构1127—1162年在位36年
第11任孝宗赵昚1162—1189年在位27年
第12任光宗赵惇1189—1194年在位5年
第13任宁宗赵扩1194—1224年在位30年
第14年理宗赵昀1224—1264年在位40年
第15任度宗赵禥1264—1274年在位10年
第16任恭帝赵显1274—1276年在位1年
第17任端宗赵昰1276—1278年在位2年
第18任末帝赵昺1278—1279年在位2年
南宋王朝共9帝立国153年
两宋共18帝立国320年END
蒙古帝国(大元王朝)1206—1368年首都大都(北京)
第1任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206—1227年在位22年
第2任监国孛儿只斤拖雷1228—1229年在位1年
第3任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1229—1241年在位13年
第4任乃马真后1242—1246年在位5年
第5任定宗孛儿只斤贵由1246—1249年在位3年
第6任海迷失后1249—1251年在位3年
第7任宪宗孛儿只蒙哥1251—1259年在位9年
第8任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59—1271年改国号元—1294年在位36年
第9任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94—1307年在位13年
第10任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307—1311年在位4年
第11任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311—1320年在位9年
第12任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20—1323年在位3年
第13任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1323—1328年在位5年
第14任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1328年9月
第15任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1328—1329年在位1年
第16任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王束)1329年1月
第17任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1329—1332年
第18任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32年10月在位
第19任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33—1368年在位36年
蒙古帝国共15帝19传立国136年大元王朝1271—1368年北迁共立国98年END
大明王朝1368—1644年首都北京
第1任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31年
第2任惠帝朱允炆1398—1402年在位4年
第3任成祖朱 棣1402—1424年在位22年
第4任仁宗朱高炽1424—1425年在位1年
第5任宣宗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10年
第6任英宗朱祁镇1435—1449年在位14年
第7任代宗朱祁钰1449—1456年在位7年
第8任英宗朱祁镇1457—1464年在位8年
第9任宪宗朱见深1464—1487年在位23年
第10任孝宗朱祐樘1487—1505年在位18年
第11任武宗朱厚照1505—1521年在位16年
第12任世宗朱厚充1521—1566年在位45年
第13任穆宗朱载垕1566—1572年在位6年
第14任神宗朱翊钧1572—1619年在位48年
第15任光宗朱常洛1620年在位1年
第16任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7年
第17任思宗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17年
大明王朝共16帝17传立国277年END
西汉王朝皇帝刘衎是什么时候死的?他死后谁继承了皇位?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沉鱼 传说西施在古越国浦阳江边浣纱,水中的鱼儿看到她的容貌,都惊艳得沉入江底。 落雁 传说“昭君出塞”时,王昭君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因而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闭月 传说貂蝉在花园中拜月时,有云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后王允就对人说貂禅比月亮还漂亮,称为“闭月”。 羞花 传说杨玉环在花园中赏花时悲叹自己的命运,用手抚花,也许是含羞草,也许是别的原因,花瓣收缩,花叶垂下。被宫女看见,就说杨贵妃与花儿比美,花儿都羞得低下了头。 “沉鱼落雁”是个成语,通常认为出自《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说动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认为唐代宋之问歌咏西施的《浣纱篇》:“鸟惊入松萝,鱼畏沈荷花。”是这个成语的出处,故认为沉鱼代表西施。 四大美女还有一说是褒姒,西施,妲己,杨玉环。并成为:“笑褒姒 病西施 狠妲己 醉杨妃”。 四大美女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四大美女介绍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越复国后,西施立了功却最终被越王装进皮袋沉到江里。见(<墨子。亲士篇>书中言:"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王昭君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王昭君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昭君出塞”是汉匈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 貂蝉 貂蝉,陕西米脂县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貂婵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闭月说的是貂禅,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杨玉环 杨玉环(719~756),唐代蒲州永乐人(山西永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杨贵妃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当时寿邸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王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
希望采纳
汉朝有多少位皇帝?其庙号各是什么?
西汉王朝皇帝刘衎死于公元5年12月,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帝,他死后王莽称帝。
西汉王朝是中华历史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段历史上发生过太多精彩的故事,而西汉王朝皇帝刘衎的死亡,代表着属于西汉的精彩已经落幕。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而历史进程则给后人留下了太多悬念。
西汉王朝皇帝刘衎死于公元5年12月,死因有争议性。刘衎原名为刘箕子,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其母亲卫姬汉宣帝妃子卫婕妤的哥哥卫尉卫子豪之女,出身可以说是十分显赫。在罕摔地于公元前一年8月病死后,当时的权臣王莽为便于操控权力,于当年迎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即位称帝。
刘衎继位的时候年仅九岁,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事。至元始5年12月,也就是公元5年12月,刘衎在未央宫去世,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其去世的时候年仅14岁,而且其死因存在较大争议。
关于其死因争议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其因病去世,另一种说法是王莽将其毒死的。两种说法都有各自依据,其具体死因始终存在争议性。
他死后王莽称帝,但这谈不上是继承皇位,应该说是篡位。西汉王朝皇帝刘衎是西汉王朝第14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在他去世之后,王莽称帝的企图逐渐暴露,当时翟义拥立刘信为天子起兵反抗,但这位天子并未得到广泛认可,谈不上是西汉王朝的皇帝。
在刘衎死后,王莽篡位称帝,应该算是他之后的第一任皇帝。但王莽的皇位谈不上是继承得来的,而是属于篡位得来的。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因为其所执行政策的先进性,很多人在网络上称其为穿越者。王莽在称帝之后,为刘衎追加庙号为元宗,但这个庙号在刘秀手中被废除。
历史的长河已经掩埋了太多真相,关于西汉王朝刘衎的死因,或许我们永远都找不到答案了,而往往是否真的如网友猜测属于穿越者,我们也很难找到答案。历史终究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其真假对错很难去评判。
汉朝26位皇帝,其庙号分别是:
1、刘邦:庙号太祖
2、刘盈:庙号无
3、刘恒:庙号太宗
4、刘启:庙号无
5、刘彻:庙号世宗
6、刘弗陵:庙号无
7、刘贺:庙号无
8、刘询:庙号中宗
9、刘奭:庙号高宗
10、刘骜:庙号无
11、刘欣:庙号无
12、刘衎:庙号元宗
13、刘婴:庙号无
14、刘玄:庙号无
15、刘秀:庙号世祖
16、刘庄:庙号显宗
17、刘炟:庙号肃宗
18、刘肇:庙号穆宗
19、刘隆:庙号无
20、刘祜:庙号恭宗
21、刘保:庙号敬宗
22、刘炳:庙号无
23、刘缵:庙号无
24、刘志:庙号威宗
25、刘宏:庙号无
26、刘协:庙号无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等时期,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改制革新,被今人称为“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汉朝